梦见给老公剃光头:杂谈形而上 形而下 形而上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58:09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出自《易经》。“形”指的是一事物,这个事物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事物。“形而下”就是指这个事物的具体的表象,具体的结构组成、可被人直接感知的事物的物质部分。“形而上”就是指这个事物的本质、一般不为人直接感知的内在的须抽象的、思维方面的东西。
      形而上是指思维的和宏观的范畴,
形而下是指物质的外在的具体的、微观的范畴。
形而上和形而下共同组成一个事物的统一的整体。
引申开去,形而上可以看作任何事物所具有的一般规律,形而下可以看作由于特殊规律和一般规律共同作用下的具体事务。
  
  形而上学是Metaphysical的中文翻译:不存在于时间、空间的现象,自身即是超自然的存在,以理性的思维,或是与生俱来的第六感才能感觉到的究极之物。由日本人(明治时期井上哲次郎翻译而来。是西方的一种哲学的名称。和辩证法相对立。日本人的翻译是没有抓住本质的,所以中国的严复抗拒这种翻译,自创“玄学”,可是并没有被大众接受,于是中文就翻译成形而上学了。我本人是赞同严复的这个意见的。也就是形而上和形而上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个概念之间可以重叠的部分是很小的。
  
  《易经》本身是一个辩证的东西。我过古代之所以强调形而上,就是要求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抽象到认识本质,认识特殊事物背后蕴含的规律性的东西。
   而要认清一个事物的本质,就必须坚持唯物的观点,也就是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实在,“求是”就是探究事物的本源。
   所以光有“实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说实话”是不够的。如果简单的就事论事,不探讨本质的东西,拿许多表现相同本质不同的东西,大家说大家的事,就变成众说纷纭了。比如现在的天涯论坛。
   而光讲“求是”也不成,脱离了“实事”去讲“求是”就是那个日本人解释错的“形而上学”了。
  
   上面的东西很枯燥,许多人不愿意看,说点简单点的比方:
  1、 金庸的笑傲江湖中有个片段,讲到华山剑法有剑宗和气宗的分别,这个分别就是剑法的形而下和形而上的区别,而剑法就是形。
  2、 目前中日韩围棋之争也是形而上和形而下之争。对中日围棋来说是讲究形而上的,注重意念、大局观、注重形的美感,尤其是日本人追求的有点过头了,连基本的形而下的招数都会为了照顾到形而上而被摒弃。韩国人是不讲究形而上的概念的,他们讲究赢棋才是硬道理,只要有用 难看的 都可以,这个也有点过头了,去年混双塞韩国人表演了一出很让人不齿,所以老聂一直看不起韩国人,尽管自己总下不过韩国人。其实这跟1、中的剑宗和气宗是很相似的,练剑前三十年先要学会剑法然后才能体会其中的意境,上升到最高境界才是人剑合一心中有剑手中无剑,而在这之前剑法还没练到家的时候去和人家谈剑还是不剑 就只有找打的份。
  所以中国围棋在不放弃一大局观等一年的东西的同时也潜心研究韩国人的术,渐渐的就和恨过不分伯仲了,而日本人显然还没有大的转变。
  3、 对教育来说,教是属于形而下的,育是属于形而上的,教育的重点在育,而手段是教。没有教 是育不出人的,而只注重教不注重育,药家鑫就是一个现成的最佳的例子。所以钱学森钱老提出世纪之问,也是正对这个问题而发。
  4、 说到教育,还有一个例子,是关于不求甚解的理解。本来,陶渊明此话中的原意,是指自己在学习中,不被表面的,世俗化的理解和解释所迷惑所羁绊,而是专注于书本中精髓的东西的领悟,因此每有会意,不甚自喜,而那些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东西,陶渊明不是不解,而是视其为糟粕统统舍弃了。而后人往往仅从字面去解释不求甚解,曲解成只顾及一点不求其余,等等等等,与陶渊明文中原意正好背道而驰,是对不求甚解的不求甚解。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是求形而上的不求甚解,而曲解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是形而上学的不求甚解。和上面说的日本人井上哲次郎有得一拼。
  
  好像又绕回去了,就此搁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