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鲍威尔:[回家]春节,游子归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18:01
(一)

    人们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华儿女,而有中华儿女的地方,就有春节。放眼中华大地,举目五洲四海,每逢春节,礼花绽放,龙舞翻飞,欢声笑语荡漾。
    但春节首先是个亲人的节日、家庭的节日,而人特别是中国人最看重家庭和亲情。中国有句老话:“大年三十吃饺子,没有外人”,意思是说一年忙到头的人们,四处漂流的人们,过春节时一般都要回家,父子两代,祖孙三代,甚至四世同堂,敬杯酒,鞠个躬,父慈子孝,母良妻贤,人们在鞭炮声中,在锣鼓声中,在欢笑声中,享受着人间温暖。这种温暖同金钱无关,同权力无关,同势利无关,是骨肉情,阖家欢。
    春节,是品尝亲情、爱情、友情的盛宴。它是传递祝愿、幸福、希望的信笺。
    无论你以什么样的心情,怎么样的姿态,愿意也罢,不情愿也罢,但它一样会如期而至。它来的时候带着一路的欢歌笑语,鞭炮声声和绚丽的礼花,它会扫荡你心中的阴霾,照进一缕阳光,让你的心情豁然开朗。
    这样的节日,色彩变丰富了,情感变细腻了,爱变甜蜜了,“家”在心中变重了,日子也变得特别了。 
    在这样的节日里,人们的情感有了归宿,身心有了依靠,这样的节日,它温暖着你的心,荡漾着你的情怀。
     
   (二)

    春节,在外的游子汇聚了一个共同的声音:“回家!回家!!回家!!!”
    于是,远走他乡的人,在岁月深处,汹涌成一股潮水,负载着背井离乡的人,穿过远方的河流、人流、山川、田野、站台,顺着故园的呼唤,将酝酿了很久的故园之恋,像酒精一样一次性燃烧。他们背着行囊,默念着远方亲人的召唤,辗转南北,回到他们久违的家园。  
    于是,外面的游子无论多忙,多远,多难都会冒着风雪千里迢迢的从远方赶回。
    是啊,过年就是回家,回家才是过年。
    但回家的路又是如此之难! 
    为了回家过春节,每个售票点的队伍缓慢移动着一张张感人之深的脸孔,平时即使再心高气傲的人都会低声下气乞求熟人无论如何帮忙搞一张回家的票,有些人明知“黄牛”心狠手辣也心甘情愿的被宰,即使黑票点老板卷款失踪后依然毫不气妥再去弄回家的票。能够买到一张回家的票,欣喜若狂的跳将起来。有一对姓李的父子,是安徽人。在常州打工,整整一年没有回过家了。父子两人蜷缩在常州火车站候车大厅外的一个角落,头天在冷风中排了十来个小时,才买到2张凌晨1时39分的车票。可等他们满怀希望要上车时,却因为人太多当场被挤了下来。父子两人在角落里苦熬了一个晚上,早上再去买车票,排了几小时之后,却又被售票小姐告知“今天没票了”。李老头无奈地抽起了旱烟,叹着气:“回一趟家太难了!”
    票虽然买到了,可几十小时的路程拥挤在狭小的空间可想而知。外面是茫茫的风雪,车厢里却高达30度的高温。有个从上海打工返乡的农民男子,因列车拥挤而精神失控,竟发狂地挥舞利刃大喊大叫说有人在追杀他,并威胁列车员停车,否则他将跳下去;火车站一位超市负责人说,春运期间开往四川、贵州、湖北等方向的火车总是异常拥挤,甚至连厕所都挤满了人。人有三急,途中要想在拥挤不堪的火车上上过厕所,有时的确是件很难的事,女性内急的时候更为尴尬。所以有人想出了用成人尿不湿来解决内急的办法。这样,口口相传,成人尿不湿就成了一些人回家过春节坐火车的必备品了  。
    回家的路,其实就是火车踏板距离地面也就20公分吧,可这一步对有些人来说,实在是难如登天……
     于是,几千里的路程,有人骑着摩托车,几天几夜,夜以继日,披星戴月赶回…… 
      
    (三)

    一路爬山涉水,风雨兼程,千里迢迢,奔波在外的游子终于回来了!          
    他们的归来,像一幅幅灵动的红剪纸,让安静的故乡有了节日的红晕;树枝上的鸟儿从一颗树飞到另一颗树,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在家门口的老狗摇着尾巴,深情的眼眸盛满泪水,伸出长长的舌头,舔着久违的家人的裤脚;听到门的响声,卧在炕角的老花猫,跳起来,冲出门外,跟一别经年的亲人撒娇呢喃;就连那些木讷地反刍甘草的牛羊也不甘落后,停止咀嚼,深情地凝望回家的亲人是否瘦了。
    白发苍苍的母亲急忙放下手中的活,一手拍打着一身的尘土,一手轻轻抚摸着、仔细端详着归来的儿女;老父亲坐在坑上,吸着旱烟袋笑眯眯的注视这温馨的一面;一对可爱的儿女跑进家里搂住腰,仰着脸,甜甜的叫着;爱人站在门槛上,红红的脸上既兴奋又羞怯。
    回到家中, 再也没有了羁旅他乡的牵绊,没有了“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落寞,这样的心情像一支支箭镞,将乡愁的箭矢精确无误地射向故乡的靶心。端起酒杯喝干,放下筷子唱歌,吼一声故乡,泪流满面;叫一声母亲,衷肠百结。所有的愁绪,所有的委屈,所有的欢喜,都盛在了情感酒杯中,没有顾忌,没有痛楚,与家人与儿时的伙伴端起来尽情分享。  
    有人说故乡如佛,年关如庙堂,让每一个游走他乡的游子皈依家园,平静、安详、幸福,醉倒在家的胸襟里。只要回到故乡,他乡的秩序、规则、面具统统远去,只有熟悉的脸庞,熟稔的风景,熟透的方言,熟知的故人,一切没有了距离,只有浓如酒、醇如蜜的真情。我一直把故乡当作自己的圣母,当作灵魂的佛门。
    
   (四)

    记得我毕业后第一年春节回家,坐在客运站的候客室等候班车的到来。就在我感到急切又无奈的时候,我听到了《回家》,它是一首萨克斯名曲,整个曲调悠扬又略带哀伤,全曲多次重复一个段落,像是妈妈一声又一声的呼唤,“回家吧!回家吧!”那一刻一种思乡的情怀顿时变得更加浓郁起来,热烈起来,恨不得马上有一双翅膀马上飞到亲人的身旁。
    曾经多少孤独的日子,家是黑夜里的北斗,是沙漠中的绿洲。虽然可望而不可及,却带给你无限的遐思与慰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圣杜甫早已道出了对“家”的牵挂。为什么有人一直不明白,为何衣食无忧却心里惴惴、了无着落?为何身居暖室却仍感身心寒冷、孤苦无依?为何走了那么远的路却仍感觉前途渺茫、路在何方?其实答案很简单:主要有了爱,哪里都是家;如果没有爱,心灵永远是没有家的孤单浪子! 所以,有爱的灵魂是安宁的、幸福的;有爱的身影是挺拔的、自信的;有爱的脚步是稳健的、畅快的;有爱的心是感动着的、是满怀热情的;有爱的笑声是爽朗的、陶醉的……家是一个感情的港湾,家是一个灵魂的栖息地,家是一个精神的乐园。家是爱的聚合体,试看天下之家,皆为爱而聚,无爱而散。 有了爱,就有了家,就有了灯光,有了欢笑,有了满屋子的亲昵与温馨。
    家是一汪平静的清泉,又是一座精神的圣殿。一脸的污水,一头的唾沫,一身的伤痕,回到家就可以洗个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一杯热茶、一条毛巾、一枕耳鬓厮磨,足以让你对撼天的喧嚣充耳不闻,对闲言碎语视而不见。你可以在父母的眼中,看到真实的自我;可以从爱人的唇上,感到人格的尊严;可以从孩子的依偎,体验生命的珍贵。也只有回到家,才能激活了我们压抑在他乡被各种道具、面具覆盖、遮挡的心灵。回到生你养你的地方,即便你泪水汹涌成河,你也会觉得,这是很幸福的事;即便你孤寂如地下沉默的煤,只要回到你的灵魂和这方水土血脉相连的家园,你的孤寂如煤燃烧,不觉寒冷。
    
    于是,每当春节来临的时候,远方的游子总觉自己的体内有一股火在燃烧,他们知道,那是潜伏在自己心灵深处的情感雷达,在时空深处感应着故乡的召唤,回家。让在尘世间一颗喧嚣孤单的心,归于安详。挥别尘世烟云,让温暖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