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鬼传碎棒:全球化与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姚大学  中亚五国独立之时,正值世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之际。在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推动下,中亚国家只有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大势、融入全球化、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步伐才能推动本国经济健康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0:18:05
全球化与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姚大学

  中亚五国独立之时,正值世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之际。在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推动下,中亚国家只有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大势、融入全球化、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步伐才能推动本国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这也是中亚国家领导人的共识,正如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所说:“中亚国家保持密切友好的关系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这是有共同的世界、业已形成的经济联系、经济上的互补性和相互依赖以及历史、文化、民族的共同性决定的。”[1]他还在国情咨文《哈萨克斯坦——2030》中强调:“保障我国近期和长远的国际利益和力量平衡的最好武器,应该是一体化政 策。”[2]中亚国家自独立伊始就朝着一体化的道路迈进。

  中亚地区的一体化主要表现为四个层次:一是中亚五国的经济合作;二是中亚与西亚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三是中亚与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合作;四是中亚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一 中亚五国的经济合作

  1990年,根据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倡议,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举行了首次会晤,筹划建立五国间的经济合作组织,以加强相互问的经济贸易往来。五国领导人共同商讨了有关合作事宜,并签署了五国间的《经济、科技与文化合作协议》,这可以看做是中亚五国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之路的开端。

  中亚五国独立后,各国为了渡过严重的经济危机,更加注重利用区域地缘优势,走共同发展之路,以便尽快地做到自立自强,融入国际社会。1993年,中亚五国领导人在塔什干举行会晤,商讨建立五国间多部门跨国委员会问题,并且达成了将粮食和石油委员会设在阿拉木图、将棉花委员会设在塔什干、将天然气委员会设在阿什哈巴德、将电力委员会设在比什凯克、将水资源委员会设在杜尚别的协议[3]。同时,五国决定成立了拯救咸海国际基金会,哈萨克斯坦 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被推选为基金会主席。此后,五国领导人讨论咸海问题的会议几乎每年举行一次[4]。

  1994年1月10—12日,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了正式访问,两国总统签署了在两国间建立统一经济空间协议。这为后来的哈、乌、吉三国统一经济空间条约的签订奠定了基础。4月30日,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总统在吉尔吉斯斯坦旅游城市伊塞克湖畔的乔尔蓬阿塔共同签署了《建立统一经济空间条约》。该条约在睦邻友好、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及其他一系列国际法统一规范的原则前提下,为经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条约,签字国承担发展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立合资企 业、发展生产和其他合作、为相互投资提供条件等方面的义务。简化和协调三国海关法也是合作的重要方面。条约还确定了中亚货币信贷“区”(范围),要求三国的国家银行首先建立清算机构。为了保证统一经济空间有效行使职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了协调和执行机构,其中包括国家元首委员会、政府首脑委员会、外交部长委员会和国防部长委员会等。1994年7月,三国组建了国家间委员会,总理、外长委员会及其工作机构——国家间委员会执委会。此外,还签署了建立中亚合作银行协议,中亚合作银行的主要任务是筹建协调三国之间商业和财政联系机构;建立三方货币兑换体制;确定合作与信贷地区方案。《建立统一经济空间条约》的签订及其一系列执行机构的建立,标志着中亚国家间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已经正式启动。

  1995年4月14日,三国首脑共同签署了《1995~2000年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之间经济一体化纲要》,正式决定建立中亚联盟。该纲要规定,共同开发最优先的部门,如燃料动力综合体、冶金综合体、化学综合体、机器制造综合体、建筑材料工业、地质综合体、轻工业、农工综合体、交通 运输和邮电通讯等。在共同使用燃料动力资源和水资源、天然气过境运输以及在交通部门实行协调一致的政策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文件。

  1998年1月6日,中亚国家首脑就加强相互间联系与合作以及在独立自主原则下坚持参者还签署了中亚四国关于进一步加深地区一体化声明、有关建立国际水利资源财团、成立有价证券市场等文件。此后不久,又将“中亚联盟”改名为“中亚经济共同体”。1998年7月17日,中亚经济共同体四国总统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乔尔蓬阿塔会晤讨论了地区安全、经济合作及抗灾问题。

  1999年6月28日,中亚经济共同体首脑会 议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会议期间,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国首脑,就加快经济一体化步伐和确保地区安全等问题举行会谈并签署了联合声明。声明重申,四国将始终不渝地推进中亚经济共同体内部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自由贸易区的创建,拓展和深化四国在农工综合体、水利、电力、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合作,协商解决各国目前在货币结算和关税限制等方面的问题。

  2000年6月14日,中亚经济共同体国家元首会议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是维护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在本次峰会上,四位总统签署了《共同体到2005年的一体化发展战略》等重要文件,核心问题是建立统一经济空间。四国总统还签发了致国际社会和各国际组织呼吁书,请求包括联合国安理会、伊斯兰会议组织和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等在内的国际社会,在调解阿富汗冲突等问题上有所作为,为维护本地区安全与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2002年2月28日,中亚经济共同体四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举行会议。四国首脑正式签署了关于成立“中亚合作组织”以取代《中亚经济共同体协议》,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当选为共同体主席。中亚合作组织的宗旨除了将继续开展中亚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外,还将全面发展各国间在政治、科技、文化、自然保护等领域的合作,共同开展国际反恐斗争和反有组织犯罪,建立共同公路交通设施和动力能源体系等,从而为实现地区一体化和建立统一的安全空间奠定基础。四国首脑还讨论了深化合作、加快建立自由贸易区、合理利用水资源等问题。

  2003年1月,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国元首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再次会晤。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会上指出:2002年是中亚一体化进程最富成效的一年。首先,划界问题取得 了实质性进展。苏联解体后,边界问题一直是影响中亚各国双边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2年9月,哈乌两国总统签署了边界划分最终协议。乌塔和吉塔边界划分工作也在积极有序地进行,并且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其次,会晤机制不断扩大。中亚合作组织四国元首多次举行会晤,就跨界水资源利用、加强经济合作以及阿富汗问题等协调立场,多边关系出现了积极发展势头。2002年11月,成员国议会领导人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了首次会晤,建立了议会会议机制,“为成员国议会间扩大合作及本地区的国家间立法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此外,在塔什干还首次举行了题为“中亚合作——加深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成员国经济论坛,探讨了开展新的经济合作模式,为加强成员国间互利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亚国家的一体化进程从1990年签订《经济、科技与文化合作协议》开始,经历了1994年的“统一经济空间”、1998年的“中亚经济共同体”、最后发展到2002年的“中亚合作组织”。从一体化的形式上看呈现了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的过程,从内容上看也取得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成果,但从实质上衡量所取得的成效并不显著,一体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务虚阶段。主要原因在于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互补性较弱,加上土库曼斯坦奉行中立政策,游离子其他国家的一体化之外,拒绝加入中亚四国经济合作组织,致使合作范围不能涵盖整个中亚五国。

  因此,从目前情况看,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亚四国的经济合作不会有较大效果。

  二 中亚与西亚国家的经济合作

  中亚与西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当时,伊朗、土耳其和巴基斯坦为了发展三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提出建立经济合作组织的想法,并为此开展了工作。1985年,该组织正式定名为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其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有效合作,增进地区的经济发展。1992年,除了上述三个国家外,阿富汗、阿塞拜疆以及包括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地区的五个独联体国家也成为该组织的正式成员国,从而使该组织发展到目前的十个成员国。十国总面积为700万平方公里,人口为3.5亿。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是一个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具有相近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共同的宗教信仰。由于成员国多为发展中国家,且地处内陆,没有出海口,缺少与区域外 的经济联系,于是,成员国先是以扩大自身优势产品出口并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为重点,而后又转向了实现区域范围的贸易便利化,如实施了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简化贸易通关手续,加强各国海关的通关能力(包括过境贸易通关、海关监管、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措施。

  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为十个国家以后,进一步加强了组织内部的经贸往来和对地区事务的关注,该组织内部还签署了一系列相互间开展经济合作的文件。合作范围涉及贸易、金融、运输和基础设施、能源、旅游、农业、禁毒等多个领域,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目标和时 间表。各国首脑会议和各国的经济、贸易、外交部长会议也频繁召开,并为此专门签署了中西亚经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合作框架协议。

  协议规定,尽快签署正式贸易协定,各成员国应限期降低关税水平,逐渐取消非关税壁垒。1995年3月,在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召开的中西亚经合组织第三次首脑会议上,决定成立四个职能机构:贸易开发银行、联合再保险公司、联合航空公司和联合海运公司。会后,伊朗和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签署了《过境贸易协定》。除阿富汗和乌兹别克斯坦外,其他国家还签署了《过境运输框架协议》。

  为保障贸易便利化的实施,中西亚经合组织还把在该地区形成统一的公路、铁路和空中运输网络作为近期和中期重点合作的目标。为此,1993年签署了关于发展成员国之间运输合作的《阿拉木图计划》。该计划旨在保证中亚地区各内陆国家的物流最终能够畅通无阻地通过其他成员国领土并J顷利地到达出海口。为此,计划将几条公路和铁路运输路线的无障碍通过确定为合作的重点,即包括经伊朗到波斯湾,经巴基斯坦到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经土耳其到黑海和地中海的公路和铁路运输线。目前,这一计划的第一阶段目标,即各成员国公路联网已 基本实现。但第二阶段计划,即改善路况、完善沿路技术设施的工作尚未付诸实施。

  1995年8月,土耳其、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六国总统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了第三次会晤。会晤期间六国元首不仅讨论了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合作问题,而且还讨论了实现地区和平及安全问题。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在会上还特别强调了这次会晤具有人文意识,并呼吁各国进一步努力加强实现地区和平与稳定。会晤结束时签署了比什凯克宣言。

  2002年10月14日,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十国领导人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召开了第七次成员国首脑会议。会议总结了该组织十年来的工作成绩,呼吁进一步扩大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会议结束时发表了伊斯坦布尔宣言。十国领导人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地区间各方面的合作,特别在贸易和投资、运输和电信、能源、矿业、环境、农业、工业和毒品控制等领域的合作。十国领导人对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同伊朗和土耳其之间开通铁路集装箱运输和客运表示欢迎,希望进一步促进地区间旅游和贸易的发展。十国领导人还表示,要为阿富汗的重建工作做出贡献。2003年6月,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召开了第十三次外长会议,讨论了共同关心的地区及国际局势。

  总体说来,中西亚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诸多共同利益,加之具有共同的宗教和历史文化传统,所以,开展双方经济合作具有一定的基础,如伊朗的石油、天然气和资金,土耳其的工业制成品和农产品。中亚国家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技术和文化水平较高的劳动力资源等,均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综合优势,从而提高区域经济整体水平。这也是中西亚经济合作发展的趋势和前景。但是,从目前情况看,中西亚经合组织框架内的经济合作还是显得较为松散,与当前世界地区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强劲势头相比,尚存较大差距。

   三 中亚与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合作

  从1991年12月独联体成立以后,加强独联体内部国家的经济合作就提上了日程。但是,当时的主要问题是处理苏联解体后的一系列棘手问题,因此,开展经济合作并未被列入主要方面。

  1993年以后,独联体国家开始探讨一体化方案并制定实施办法。1993年9月24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十三次独联体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理事会上,各国首脑草签了《经济联盟条约》。

  该条约标志着苏联解体后各国经济联系中断和一体化瓦解时期的结束,同时也预示着独联体国家一体化进程的重新启动。

  1993年12月24日,在第十四次独联体国家元首理事会上通过了《阿什哈巴德宣言》。该宣言将独联体国家的一体化以联合宣言形式固定下来。会议选举产生了独联体协调一协商委员会主席,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当选为首任主席。之后,各成员国在经济一体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步骤:1993年12月,独联体各国银行之间签署了经济合作协议,提出了组织独联体内部国家经济贸易结算、建立专业化银行制度、成立支付联盟中心的任务。

  1994年4月15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十五 次独联体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理事会上,各国首脑签署了《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协议》。协议拟通过取消关税方式,逐步向关税同盟的形式过渡。

  1994年9月,除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外,独联体其他十个成员国决定成立跨国经济委员会和支付联盟。1994年10月21日,独联体元首理事会正式签署了建立独联体跨国经济委员会和支付联盟协议。该委员会主要负责协调独联体各国经济机构的工作,促进企业跨国多边合作,以此推动建立商品、劳务、资本和劳动力自由流通的统一大市场。

  从总体情况看,独联体的一体化虽然没有取得多大进展,但是,在独联体内部已经出现了“次地区合作”的趋势。例如,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建立的斯拉夫联盟;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建立的中亚自由贸易共同体;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建立的互惠经济联盟;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后来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相继加入)的关税联盟等。这些次地区性合作组织和机构的成立,对于整个独联体的经济一体化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从2000年开始,独联体国家的一体化进程进入到一个新时期。2000年6月20日,独联体国家通过了《独联体至2005年的发展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在2005年建立自由贸易区是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首要任务。为此,计划提出要在2003年以前完成为商品和劳务自由流动、保证自由过境创造条件的具体措施;在2002—2004年完成为资本自由流动创造条件的工作并解决一系列拖欠问题;在2001—2002年期间创造条件使自由贸易区所必需的运输走廊、通讯和信息保障体系有效发挥功能等。

  此外,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联盟国家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于2000年10月宣布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以便通过多边合作的途径实现真正的一体化”。这些措施对于推 动独联体的一体化进程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独联体国家一体化的核心都是俄罗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亚国家对俄罗斯始终抱有怀疑、不满和抵制的态度,致使与独联体国家的一体化进程发展得并不理想。再加上俄罗斯本身的经济状况及其与中亚国家的经济互补性较弱,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独联体框架内的一体化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五 中亚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中亚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也是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地缘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国和中亚五国同处亚太地区的中心位置,同时还是亚欧第二大陆桥通过和辐射的主要国 家,这一地区东可连接日本、韩国等,西可通往俄罗斯和欧洲等地,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亚国家矿产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据估计,该地区的石油蕴藏量高达2 000亿桶,仅次于中东地区;天然气储量为7.9万亿立方米,仅次于俄罗斯和中东,居世界第三位。此外还有金、铜、铅、锌、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中国尤其是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潜在市场巨大。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显著成绩,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5],有助于双方合作的开展。中亚国家与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建立经济自由贸易区,有助于双方经济、技术的共同发展。近年来,中亚五国与中国的经贸与技术合作关系日益发展并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建立中亚自由贸易区是上海合作组织的一个重要目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成员有中、俄、哈、吉、塔、乌六国。该组织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启动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并将其写入了《上海合 作组织成立宣言》。宣言明确提出,要利用成员国之间在经贸领域互利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广泛机遇,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并启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进程。

  2001年9月,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总理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举行会晤,重点研究了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关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及启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进程的备忘录》。

  备忘录为各国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制定了原则,明确了方向,并且提出了建立成员国经贸部长会晤机制,落实区域经济合作和启动贸易投资便利化的谈判。中方建议优先启动能源、交通以及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并能创造就业机会的经济项目,与此同时,要在能源领域充分开发区域内的消费市场,规划设计对各成员国有利的能源运输线路,合作开发油气资源。俄、哈、吉、塔、乌五国对中国提出的上海合作组织全方位经贸合作纲领草案表示赞同,决定采取措施,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各成员国间的贸易往来。各方还就加强政策和法律的透明度、简化海关手续等具体问题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2002年5月28—29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经贸部长在上海举行了首次会晤,签署了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关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及启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进程的备忘录)的议定书》和《经贸部长首次会晤联合声明》,正式成立了包括部长会议、高官委员会和专业工作组在内的经贸部长会晤机制,启动了贸易投资便利化的谈判进程,提出了成立联合工作组制定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报告,为区域经济合作提出措施和政策建议,同时将建立法律法规交流机制,共同寻求符合各方利益的投资项目,并确认现阶段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首要任务是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2002年8月20日,中亚区域海关合作委员会在中国新疆的乌鲁木齐市召开第一次会议,这标志着中亚区域海关合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该委员会的成立将为中亚各国海关提供一个有效的合作平台。来自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的海关官员及世界海关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的代表共26人参加了会议2。

  2003年9月23日,在北京举行了上海合作组织第二次总理会议。六国总理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明确了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先领域、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和长远战略目标,这标志着中国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开始步入正轨。与此同时,一个由中方提出的建立“中哈自由贸易区”的计划已经开始实施。目前,哈萨克斯坦已经同意在中国的霍尔果斯与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之间的200公顷地段内建立中哈国际贸易中心。中哈自由贸易区将实行相对封闭管理,在区域范围内实行零关税制度,人员往来自由,货物流通和交易自由3。该贸易区的建成必将大大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进程。

  运输合作是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合作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中亚各国都是内陆国家,它们要发展与亚太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取道中国是最理想的通道,而建设通往欧洲的陆上交通线对中国与欧洲的贸易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 和中亚五国在国际道路运输联合会的协助下,已经将建设新亚欧大陆桥提上日程,这条现代“丝绸之路”将会连接欧洲与亚洲最发达地区,促进中亚地区经济发展”。截至2003年,中国与中亚国家已经签署了多项运输协定。中国还与哈萨克斯坦建立于中哈交通合作分委员会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也已建立了交通部长会议机制。中国和中亚国家正在商谈和实施的主要合作项目有: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公路建设项目;中国、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四国过境运输合作;连接中国、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和伊朗的公路项目等。中 国现有对哈萨克斯坦口岸一个,对吉尔吉斯斯坦口岸2个,已经开通中哈、中吉47条国际汽车客货运输线路。中国同中亚国家的交通合作无疑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和中亚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据中国海关统计资料,200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进出口额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幅,2003年1~9月,这种迅猛增长势头仍在继续发展,其中,与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进出口总值分别比2002年同期增长258.2%和236.7%。

  另外,亚洲开发银行在推动中亚区域合作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亚洲开发银行于1996年就开始倡议在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五国间开展区域经济合作。2002年3月25~26日,在马尼拉举行了亚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一次部长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亚区域经济合作部长级声明》,确定了部长级会议、高官会议、行业部门协调委员会会议等三级合作机制,提出了以贸易便利化、交通、能源与人力资源开发为区域合作重点的目标,成立了中亚海关合作协调委员会,并将尽快建立交通和能源部门协调委员会。会议还讨论了亚洲开发银行起草的2002~2004年中亚区域合作的三年滚动规划,初步确定了对中亚地区的8个投资项目和17个技术援助项目”。

  从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历程来看,建立自由贸易区往往需要经过几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实现商品和资金的自由流动;接着是消除彼此间的障碍,创造适合的环境,落实一些项目,推进贸易便利化;然后进入到多边贸易合作领域,发展双边和多边贸易往来;最后才是建立自由贸易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中亚地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仍然处于贸易便利化的发展阶段,真正实现自由贸易、步入区域经济合作的快车道尚待时日,而且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但是,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毕竟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中亚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加强合作有利于各国的繁荣和发展。正如2003年11月3日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的第二次中亚区域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闭幕时发表的一项部长声明所表示的那样:“他们将坚定不移地加强合作,实现本地区的共同远景,促进人民生活的和谐和昌盛,促进商品、人员和思想的自由交流。”在2004年4月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第二届年会上,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洛夫也明确表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单独解决所有问题。中亚作为亚洲的一个部分,不能游离于亚洲之外。中亚国家在社会转型时期遇到的问题与其他亚洲国家一样。加强亚洲区域合作对中亚尤为迫切。亚洲国家必须积极开展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才能找到解决各种困难的道路。

  (责任编辑:李丹琳)

作者系内蒙古民族大学世界史研究所教授。

注释:

[1][哈Ⅸ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增刊1997年5月16日。转引自赵常庆主编:《中亚五国概论》,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第297页。

[2]([哈)托。托卡耶夫著、赛力克?纳雷索夫译:《中亚之鹰的外交战略》,新华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第52页。

[3]常庆:《中亚国家“一体化”任重道远》,《和平与发展》季刊2002年第3期。

 [4]赵常庆主编:《中亚五国概论》,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第289页

[5]郑羽主编:《独联体十年:现状?问题?前景19912000(上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第256页。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11-3-5 13:56:25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电话:010-65280234,65287978

Email:skw01@cass.org.cn 京ICP备050727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