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硬币游戏:刚峰看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6:58:56

冼夫人,原名冼英(公元522年—公元590年),广东高州人,高凉太守冯宝之妻。

一个广东妇人,如何与海南结缘,且让海南民间百姓,一千四百多年来,为纪念她而建立了近百座庙宇,且每年在农历年初二至三月之间为她举办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这个活动渐渐演变成最具海南特色的,也就是被海南民间所称为的“军坡”节!

洗夫人有什么贡献让海南百姓如此鼎拜?又是如何来海南的?海南军坡节的起源、演化与洗夫人的关系如何?各位看官,请容我慢慢道来……

 

一,洗夫人对海南的历史贡献
  

说冼夫人对海南的贡献,在下先引一段苏东坡当年在海南写洗夫人的一首诗。
  苏东坡被贬儋州时,住在中和镇(原儋州州府)东南的桄榔庵。听说中和镇有个冼庙,便叫人备好供品,前去拜谒,并留诗一首曰:
  
  冯冼古烈女,翁温国于兹。
  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
  三世更历险,一心无磷缁。
  锦伴平积乱,屡渠破余疑。
  庙貌空复存,碑版漫无辞。
  我欲作铭志,慰此父老思。
  遗民不可问,偻句莫余欺。
  爆性菌鸡卜,我尝一访之。
  铜鼓葫芦笙,歌此迎送诗。
  
  苏诗的大意:冯宝之妻冼夫人是古代一位英烈的妇女,晚年时,得到了海南这块封地。她建立功勋于梁朝武帝之后,开府设帐是在隋朝文帝之时。她经历梁、陈、隋三个朝代动乱之险,但忠心报国的操守不变。她在南越的威望很高,所到处,蛮人见到陈王赐给她的锦伞、屡杖便纷纷归降。现在,为纪念她而盖的庙宇还存在着,可惜里面没有什么遗物,由于时间的久远,石碑和木牌上的字迹也辨认为出来。我真想作一个铭志,告慰此地父老的思念之情。冼夫人当年的封地在这里,她的移民还留下许多后代,这是不用问也知道的了,庙里的宝(石)龟也不会欺骗我。准备好三性俱品,我应当拜访一下这个地方,各种乐器齐奏,为我呤唱这首诗助兴。

其实,一千年前北宋绍圣年间的苏东坡的这首诗,基本上从民间的角度把洗夫人的贡献与百姓对她的祭奠表达的比较清楚了;海南历史上官方的史记却对洗夫人的生平有了详细的叙述。如《琼台志》卷三十三《名宦》中记载冼夫人的事迹如下:
  冯冼氏:冼氏世为南越首领,幼贤明、多筹略,当时,在父母家,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海地儋耳归附者千余峒。后嫁高凉太守冯宝。宝卒,岭南大乱,赖夫人怀集。至陈、以子仆为阳春郡守。仆卒、陈立、岭南共奉夫人,号为圣母。隋立,以所贡陈屡杖及兵符出夫人,始集首领数千,尽日小动哭。及服。时陈佛智、王伸宣反,夫人遗孙盎讨之,亲披甲、乘介马,张锦伞,领壳骑卫,遂定岭表。高祖异之,册为谯国夫人,仍开幕府,置长史以下官属,赐临振县(今崖州)汤沐邑一千五百户。赠仆为崖州总管,平原郡公。仁寿初卒,赠物一千段,溢之成敬夫人。


  这段史记,简明扼要概况了洗夫人生平,特别点明,曾册封为谯国夫人后“赠仆为崖州总管”,获得临振县(今崖州)汤沐邑。什么意思呐?也就是说,洗夫人被封为国母后,中央将崖州亦现在的三亚升为行政特区奖赏于她管理。

海南的民间与官场对洗夫人如此尊敬,缘由洗夫人对海南有以下二大的杰出贡献:
  第一,在政治上,洗夫人二十多岁时,就力请梁朝于海南置崖州,使自汉元帝时起脱离大陆656年的海南岛重新回归中央政权的统治。

这不仅对海南的贡献也是对国家统一的巨大功劳。

洗夫人所处的世代,正是中国南北朝,群雄分割时局最混乱的时代,纵观历史,南北朝正是我国由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经历过一次二百七十多年的长期大分裂,大混战,然后再复统一的时代,也是我们华夏民族历史上第二次大融合大形成的时代。作为南越首领,冼太夫人历经梁、陈、隋三朝约80年,其军事、政治活动横跨南越10余州,完全具备割据称雄的条件,但她却始终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一生不遗余力地协助朝延剪除地方割据势力。惩治贪官污吏,革除社会陋习,以促进民族融合和推动社会文明进程。她和她的子孙们相继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和民族团结尽心尽力,成为南朝梁、陈及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为岭南地区社会相对百年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用现代的话来说是爱国主义典范,被周恩来曾称颂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第二,洗夫人在海南教化民众,传播先进文化与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以往海南的部族割据、互相残杀、茹毛饮血的原始落后局面,使海南社会得到了安定,经济得到了发展。

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造就了一代雄杰冼夫人。

她在政治上,顺应历史潮流,用武功维护祖国统一;在社会管理方面,她以文治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她弘扬儒学,推崇仁政:“每劝亲族为善”、“信义结于本乡”、“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提出了以“善”为旨归的“仁爱”施政主张,在俚族社会里推行汉民即儒家之礼,亦三纲五常、仁义道德的封建礼教。她的武功与文治相互辉映,使其成为中国巾帼英雄中的第一人。

在海南期间,她不仅设置崖州,恢复了与中原的联系;还多次平定匪贼叛兵,使得地方安定,百姓乐业。她从内地组织移民开发海南,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如推行牛耕、兴修水利、选种施肥等,还无偿地向农民提供种苗、种子,又设法向人民传授纺织、制衣技术。其丈夫冯宝在海南办学兴教,还把医疗知识传授给人民。

洗夫人事国以忠,亲民以德,行政以仁,治兵以义,因此恩播百越,威震南天,而深受人民爱戴,当然也屡得皇朝褒扬。后人为了纪念冼太夫人功绩,在两广的高、雷、化、钦、廉等州县建造了很多庙宇,其中茂名、电白等地一县就有冼庙一二十处,海南岛各地建有冼庙近百余座,在香港、台湾、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等地都有华人建的为数不少的冼庙。广东的电白、海南的许多县市,无论政府或者民间每年都会举行几次盛大的纪念活动,并渐渐演变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民风民俗。如海海南百姓因爱戴冼夫人,不仅尊她为冼太夫人、谯国夫人、诚敬夫人、圣母娘娘、郡主夫人、懿美夫人等,还将她奉为神灵,每年农历年初二月至五月之间,各乡村先后为举办“搞军坡”活动,以纪念洗夫人对海南的丰功伟绩!

二,洗夫人及冯宝在海南历史足迹

洗夫人究竟来过海南吗?来过几次?澄迈“石石矍村”的冯氏祠堂是否是当年冯宝的后裔?据冯所海、黄大强《洗夫人在澄迈史考》一文认为,洗夫人前后五次渡海过琼,最后病逝于海南。

第一次渡海过琼大约在公元534年。来琼背景是将海南收归自己统辖。

据史料记载,西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刘彻任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带兵征讨南越,并于次年(元封元年,即公元前1l0年)冬平定南越,在南越地区设置九郡,当时海南设珠崖、儋耳两郡。海南从史书上算是正式并入了中央政权统治。然而,十多年后,珠崖郡第二任太守孙幸,侵凌盘剥百姓,激起民愤,被峒人杀掉。虽然不久,汉武帝封其子孙豹为珠崖郡守。但这孙豹接其父之职后,更加变本加厉,导致在此之后的几十年间,珠崖岛的峒人连年暴动,峒与峒之间频频发生仇斗,造成社会混乱,汉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朝廷一气之下废珠崖、儋耳两郡。从此,六百多年,海南岛便游离于中央政府的管辖直至时光进入了南北朝。梁武帝时代大同六年(公元534年),二十来岁的冼英,从广东率兵船渡琼州海峡,第一次登上了海南岛。岛上峒人早闻其英风懿范,纷纷归顺。隋书《谯国夫人传》载:“夫人多所规谏,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按南朝制度,一千多峒相当于三分之一的海南岛地域。洗夫人从此将海南收归于自己统治之内。

第二年,罗州(今广东化州一带)刺史冯融闻冼英有才识,就派人带上丰厚的礼物到冼家,为其子高凉郡(郡治所在今广东阳江白沙)太守冯宝求婚。婚后,冼英全力协助丈夫处理郡务, 制止高凉各部族之间的侵掠战争,汉俚关系融合,生产发展,人们和睦相处,安居乐业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冼夫人”。

成为洗夫人的冼英大约在公元540-541年,和丈夫冯宝以高凉郡太守和南越首领的身份联名上奏梁武帝,请求在珠崖岛设置崖州,恢复政制,实行有效管理。获准后,冼夫人和冯宝受命来海南巡察。于是,冯宝夫妻俩调兵遣将,筹措犁耙、番薯种苗等物资。指挥大军乘着数十艘船只,浩浩荡荡地渡过琼州海峡,在西北沿海的澄迈湾停泊。清《琼州府志》有记载:“大同中,就废儋耳地置崖州,……请命于朝,故置州”。从此,海南正式成为南朝的一个行政区域的州治。这是洗夫人第二次上岛。

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梁朝将领侯景起兵叛乱,梁武帝被困并于第二年被饿死,朝野上下一片混乱。梁朝大将陈霸平定“侯景之乱”,控制了朝政。于梁敬帝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十月,陈霸先代梁自立,建立了陈朝,史称“陈武帝”。陈武帝即位初年,冯宝为岭南的安定四处奔波,积劳成疾,于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十二月不幸去世。

冯宝逝世后,岭南大乱。几乎所有郡县都有起兵,纷纷叛乱,烽火遍地,动荡不安。冼太夫人凭着自己的威望,以俚族首领和太守夫人的身份,恩威并重,劝服各地、团结百越,使岭南各地方逐渐安定下来。太建二年(公元570年)广州刺史欧阳纥反叛,叛军南撤渡过琼州海峡,企图割据海南。宣帝命冼夫人和儿子冯仆率军渡海南下,追击欧阳纥的党羽。在苏寻峒、苍兴峒(今海口市三江镇、红旗镇、旧州镇一带)经过一场激烈大战,终于打败了叛军。隋书《谯国夫人传》载:“陈朝初,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这是洗夫人第三次过琼。

陈后主祯明三年(公元589年)正月,杨坚带领大军攻破陈都建康城,陈朝灭亡。杨坚自立为王,史称“隋文帝”,隋朝立。

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番禺俚帅王仲宣和泷水(今广东罗定)豪门陈佛智起兵抗隋,围攻广州城,岭南的少数民族首领也有不少人参加起事。消息传到高凉,冼夫人十分焦急,立即派次孙冯暄率军救援。但冯暄与陈佛智是好友,就迟迟不出兵。冼夫人闻报大怒,立即派人将冯暄逮捕投入大狱,改派三孙冯盎火速前往救援。冯盎领命,率军急急驰援广州。两军交战,冯盎一刀砍陈佛智于马下,广州悉平,岭南又趋于稳定。冼夫人立了战功,隋文帝封她为“谯国夫人”,任命冼夫人三孙冯盎为高州刺史。接着不久,年近八十岁的冼太夫人骑着骏马,张着锦伞,带着骑兵,护卫隋朝诏使裴矩巡抚诸州,所到之处,闻风归顺。各地首领都来拜谒和受爵,从此使岭南地区完全得到了安定。不久,冼夫人和冯盎护卫诏使裴矩渡海南下崖州抚慰,船只在博冲溪(今在南渡江琼山入海处)的埠头登岸,这是冼夫人第四次登上海南岛。隋书《谯国夫人传》载:“隋初,夫人亲披甲,乘介马,张锦伞,领彀骑,卫诏使裴矩巡抚诸州。”这“诸州”之中,崖州应包括在内。这当是冼夫人第四次来海南。

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潮州(今广东潮阳一带)、成州(今广东开封一带)等五州俚酋起事叛乱。冯盎得知,骏马飞赴长安,请求朝廷驰援。冯盎向接见他的将领杨素提出:“岭南边地,民需生息,可汉官暴虐,致使俚酋不满,峒人受苦,导致生事。宜委任俚人统兵压境,恩威并施,方能平息动乱。”于是,隋文帝任命冯盎为大将军,统领江南和岭南的兵马,前往征讨和安抚。冯盎领旨,率军惩恶,抚慰峒民。年中,广州总管赵讷私结叛党,排除异己,滥杀无辜,俚峒逃亡,甚至激起反抗,岭南的民族矛盾急剧恶化。冼夫人非常气愤,于是写凑章派长史张融到京朝见隋文帝。不久,文帝派人前往广州查处赵讷,果然如洗夫人所奏,赵讷被逮捕入狱,被处于死刑。此事之后不久,文帝下诏书委派冼夫人代为慰问被赵讷迫害的士官和峒民,查处赵讷的党徒。此时,冼夫人已年九十,她还是不顾年迈,不辞辛苦,奉诏出巡,以朝廷使者的身份往各地巡查抚慰。在抚慰岭南之后,洗夫人又渡海南下,船只在澄迈的“石石矍湾”停泊。隋书《谯国夫人传》载:“元寿元年,隋文帝降敕委夫人招慰亡叛。夫人亲载诏书,自称使者,历十余州,宣述上意,谕诸俚獠,所到皆降。高祖嘉之,赐夫人临振县汤沐邑一千五百户”。这“历十余州”,崖州应包括在内。当是冼夫人第五次来海南,这也许是冼夫人最后的一次登上海南岛。

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冼夫人在海南岛刚过完春节,乘车出崖州郡城到各峒视察,终因年事已高,于正月十八日在卜口坡(今海口市旧州镇卜球村边)逝世,享年九十一岁。

据海南《冯氏家谱》载:“先世祖冯宝为高凉太守,其子统兵南征,迁家琼之澄迈。”又载:“上祖智戴自崖州移居澄邑石石矍村”。据此,石石矍村冯氏是冼夫人第三个孙子冯盎或第四代孙子冯智戴所传,距今亦有1400多年。

“石石矍”之名,很为奇特。清《澄迈县志》载:“澄迈县治西二十五里有石石矍港,港受大海洄澜蒸荡之气而生秀石。字书无‘石矍 ’字,土人呼‘石矍 ’,如山礐之‘礐’,言其石礐礐然也。‘礐’音‘què’,故‘石矍’也音‘què’”。可见,“石石矍”是由冼夫人停泊船只的海港的石头被海水拍击的声音而产生,喻指海岸石头之秀美。“石石矍”原来并非村名,而是港名。后来,俚兵迁迁到富昌山下小湖边的平坦地带建营扎寨,久居而形成村庄,这村庄也就沿袭港名而称为“石石矍村”。

 

“石石矍”是南梁冯宝、冼夫人渡琼置崖州的登岸之地,也是冯氏先祖最早居住之地。村中现存有冼夫人及其后裔墓群、冯进勇家庭墓、海南冯氏大宗祠及阳夏庙、冯公祠等古迹文物。特别是在石石矍村西南方不远处的富昌山上,有冼夫人石冢。此冢高2.5米,墓基座为四方形,边长为2.8米。墓体下部为八角形,共4层,用大石雕刻垒叠;墓体上部为圆冠状,共5层,其中下4层均用9块长短不等的弧形石块围垒而成,最顶一层为一个大圆石盖顶。墓除基座外,共九层,向上逐级递减。墓前立石雕香烛炉;基座四角有小墓四个,传说是“金童玉女”。从墓的状貌可以想象墓里的主人生前地位不凡了。大石墓居高临下,依山面海,气势雄伟,庄严肃穆。传说是冼夫人在海南仙逝后,当时将士们扶着冼夫人的灵柩回到石石矍大本营,安葬在富昌坡。两年之后,冼夫人的孙子冯盎平定了潮、成等五州獠蛮叛乱后,才来到富昌山,迁出冼夫人遗骸,迎回高凉,按俚人习俗,归葬娘家——广东电白县山兜之原。将原衣物回葬墓里并修成石冢。

 

    三,海南“军坡节”的起源与演化

 

军坡,也叫军期,海南民间称之为“闹军坡”、“发军坡”、“吃军坡”、“行军期”等。这个由民间自发兴起的传统节日相传已有 1300年历史,起源一般都认为是以纪念冼夫人为主。

虽然都叫军坡节,但海南岛各地日期却差别非常大,据说各地以冼夫人出兵到达本地时间作为军坡节日期。各地军坡节日一般集中在农历2月到3月之间。但万宁市禄马苗乡闹军坡的时间早在农历1月11日就开始,而最迟的闹军坡的日子是农历10月。

军坡节的各种仪式和细节,几乎都与冼夫人的传说有关。

例如新坡军坡节期间遍布大街小巷的百通令旗,就有一“令”传下,百事百顺的传说。相传梁沙坡附近有座山,进山者多迷失方向,群众以为有鬼。冼夫人给进山者一面“出入平安”小旗,让他们进山逢小丘插上一支,群众终于能顺利返回。当地人男女授受不亲,以至有人婚后多年不育,冼夫人发下“无所顾忌早生贵子”令旗,并传话“夫妻同床睡觉无所顾忌”,多年不育的夫妻果然生子。还有“财源广进”等旗,相传都与冼夫人有关。军坡节上,出售最火的桑叶、芋头等5大吉祥物,据传也与冼夫人有关。传说冼夫人驻军新坡时,倡导多种蕃薯、芋头等作物,并无偿提供种苗。因此这些作物都是吉祥象征。事实上,蕃薯繁殖快,象征多子多孙事业发达;芋姆头大,象征稳妥发展;韭葱根长,象征长寿;桑、桔海南话与财、吉同音,象征吉祥发财。军坡节时,前来朝拜者必买这5种物品到婆祖神像前上供。

尤其“装军”,是军坡节最具特色的内容,它的每一步程式都能看出冼夫人的影响。

百姓每年定期“装军”是为了接受冼夫人的检阅,表示抵御外辱,保家卫国的决心。“装军”的同时,必有一批农产品展卖,一批娱乐节目上演,也是百姓安居乐业,追求幸福生活的心愿的表达,并以之告慰先灵。

军坡节期间,除装军、吃军饭外,一些最具海南特色的民俗活动纷纷展示,如穿杖、过火山、上刀梯、婆祖巡游、舞狮摘青等。
    琼北地区海南乡村各姓先祖迁崖始祖或当地传说中的神灵都成为祭祀对象,因此,海南各地军坡,祭祀形式略有差异。
    海南的军坡节一般分为“公期”和“婆期”,指的是公祖或婆祖的生日,主要是祭祀先祖和历史人物。一般一个村子有一个“公”或“婆”,其实质就是一地之神。公期婆期时,全村人抬着神祖像在村中挨家巡游,祈求平安。村民则举行祭祀仪式供奉神祖,还遍邀亲朋来家聚餐。

事实上,军坡节与“公期”关系非常复杂。在形式上,军坡节与公期相近,例如海南东部的琼海中原、临高多文及万宁、原琼山一带,都闹军坡,有些地方的军坡实质上就是公期;但在有些地方,既在一个大的范围内过军坡节,各村子又有自己的公期。例如新坡镇,全镇各村既有共同的军坡节,但各村还有各自的公期,如梁定川所在保礼村的“公”称为灵山大王,也许是当地的一位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因此,“公期”又分为“大公期”和“小公期”,军坡节时供奉范围比较大的神祖称大公,而各村自己的神祖称为小公。

万宁龙滚军坡定于每年农历六月廿一日举行,起源一段真实故事。

清咸丰(1851-1861)年间,军戏流遍全岛民间。龙滚村艺人庆筹兰组建的“琼顺班”在岛内各地演出。由于清朝腐败,反清情绪高涨,进步艺人大编大演反清的戏,屡遭清兵追捕。庆寿兰决定出洋逃难之前于1859年六月廿一日带“班””回家,在龙滚营搭起土台,上演《颐和园》、《北洋狗》、《窦娥冤》和《怒沉百宝箱》来告别乡亲父老。是日龙滚村家家户户杀鹅迎客,大排延宴;亲朋戚友白天饮酒,夜间看戏,直到通宵。第三天,“琼顺班”离开龙滚,从西营抵达星洲。“琼顺班”流入南洋,是琼戏南播的最早的文武大班。他创立的“星洲剧社”,成为琼戏在海外点播艺术的创导者和组织者。多少年来,为纪念这位进步艺人,龙滚村的乡亲父老每年都要于六月廿一日杀鹅排席,庆祝军坡节。

海南的黎族也有自己的军坡节。据资料:,琼中一带的黎族黎族支系杞人民,每年农历六月二十日举行军坡节。传说这一天是当地堑对、乘坡等四村峒主公诞生日。当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在喧闹的锣鼓声中,把峒主公偶象抬到各村游行。游行的队伍每到一村寨,该村的男女老幼必盛装出迎。逢丰收之年,村人还特请附近有名戏班,前来表演琼剧助兴。但这一节日在黎族地区已逐渐淡出了。
    海南各地的军坡渐渐演化成各地展示当地民俗的大舞台。

万宁禄马苗乡坚庄村军坡期间,苗族少男少女还有对歌习俗:一般男唱女应,一旦双方心有所动,行完军坡便带对方回家喝酒吃饭定下终身。过去,少数民族百姓赶军坡都会穿上民族服装,现在见得少了。

据一些老人回忆,过去,新坡镇军坡节上,还有精彩的“八仙骑八兽”、“土地公背娘子”、“狮口吐童子”等表演,而临高的军坡节,自然少不了人偶戏来助兴。军坡节期间,除装军、吃军饭外,一些最具海南特色的民俗活动纷纷展示,如过火山、上刀梯、婆祖巡游、舞狮摘青等。可惜的是,各地军坡都已淡化了原来的民间习俗,只有新坡的军坡还有些古老的气息。

每年军坡节最火热当推琼山市新坡镇。据《琼山县志》记载:千百年来,“数百里内祈祷者络绎不绝,每逢诞节,四方来集,坡墟几无隙地”。由此可知,古时军坡节的热闹与今日无异,纪念冼夫人的民俗世世代代经久不衰。

其实,从南北朝1400多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军坡节不仅只是祭祀神为洗太夫人,随着道教、佛教文化等在海南的浸透漫延,各路仙神、峒主,观音,以及各姓迁崖始祖从中原各地带来的祭神对象与当地的冼太夫人一起,丰富了海南军坡节的活动内容,也渐渐演变成各地稍为不同的军坡内容。
  比如,目前海南军坡所祭的各峒主,其实,峒主就是道教文化中的神仙。
  峒:亦山洞。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洞天是道教根据道生万物的宇宙创世理论,构想出来的神仙所处的空间,各洞的主人亦是道教中的神仙。
  自明朝以来,官府对海南的黎族各支系都是以峒为行政单位,峒主自然是该系的头领,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海南最著名的黎族首领,民族英雄王国兴在跟上共产党闹革命之前,其身份就是黎族一支的峒主。
  军坡节从祭祀冼太夫人发展到各民族各姓氏的祭神祭祖祭先贤为主体内容的一种民俗民风,有其历史背景与社会基础与民意祈求。
  在琼东北地区,军坡所祭祀的神灵人物还有雷公,精卫和各迁崖始祖的先辈,以及各村镇各区域的保护神,并演变成一种民间自发的地区性的一年一度的“公期”“婆期”祭神活动,犹如中原地区的庙会一样,海南的军坡节所展现出来的“装军”、“钢钎穿腮”、“过火山”、“上刀梯”等等表演,其实就是中国道、佛、占术等宗教与儒家等各种文化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下的文化产物。
  类似军坡这类民俗,历史上受冼太夫人影响的两广及福建部分地区也有。
  但海南的军坡,成为汉黎民族同为敬仰并认同的一种地域文化,是全国唯一的带有浓郁岛屿特色的民俗民风。它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是汉黎民族共融互促构成和谐社会的典范。也是海南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历史文化品牌,应该是构成目前政府倡导建立“国际旅游岛”打响海南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海南这样一个移民复杂的土地上,军坡节起到融合地域、民族文化和各种宗教信仰的作用。这一看似简单却蕴含千年的民俗活动有着深刻的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等内涵,能够千年流传而不散,值得我们现在的欢乐节借鉴与深思……

(本文所引资料因作者不详没有一一列出,特在此致意)

 

附:海南岛公期与军坡路线图(贾庄整理)
  
  一、澄迈县
  
  正月初二,澄迈县金江镇军坡
  正月初三,澄迈县加乐镇公期
  正月初十至十五,澄迈县文儒公期
  正月初九,澄迈县美长墟军坡
  正月初十,澄迈县美厚墟军坡和保墟军坡

  正月初十,澄迈县澄迈县中兴镇好保军坡
  正月十一,澄迈县中兴镇中兴圩军坡
  正月十一,澄迈县中兴镇军坡
  正月十一,澄迈县中心镇军坡
  正月十二,澄迈县仁兴乡军坡
  正月十二,澄迈县仁兴镇军坡
  正月十二,澄迈县西达农场军坡

  正月十二,澄迈县仁兴镇仁兴圩军坡  
  正月十三,澄迈县仁兴镇岭仑军坡  
  正月十三,澄迈县澄迈县美合墟昆仑农场军坡
  正月十三,澄迈县岭仑军坡

  正月十四、十五,澄迈县桥头军坡

  正月十五、三月二十三、五月十三,澄迈县福山军坡(一年三次军坡)
  正月十四,澄迈县新吴军坡
  正月十四、十五,澄迈县白莲军坡
  正月十七至十九,澄迈县永发军坡
  二月初二,澄迈县蔡禄山军坡
  二月初九,澄迈县瑞溪镇加井村蔡氏军坡
  二月初二,澄迈县桥头镇才芳军坡
  二月初十,澄迈县文儒乡坡尾军坡
  二月十二,澄迈县永发镇卜罗军坡
  二月十五,澄迈县长安军坡
  二月十五,澄迈县加乐镇军坡
  三月十五,澄迈县石浮军坡
  二月初二,澄迈县石山镇军坡
  二月十五,澄迈县加乐镇“农家乐文化节
  七月初七,澄迈县瑞溪镇军坡

  
  二、屯昌县
  
  正月初十,屯昌县新兴镇蕴沃木头村军坡
  正月十六,屯昌县西昌镇更丰美玉园村军坡
  二月初六、初七,屯昌县城12公里南典山公期
  二月初九,屯昌县仁教军坡
  二月初十,屯昌县西昌军坡
  二月初十,屯昌县坡心镇南凯村军坡
  二月初十,屯昌县屯昌镇加茅村军坡
  二月初十,屯昌县屯城镇奇石村军坡
  二月十一,屯昌县屯城镇竹头塘村军坡
  二月十一,屯昌县南吕镇军坡
  二月十二,屯昌县兴诗军坡
  二月十二,屯昌县坡心高朗军坡    
  二月十三,屯昌县枫木镇军坡
  二月十三,屯昌县下屯军坡
  二月十五,屯昌县坡心白石军坡
  二月十六,屯昌县新兴镇岭前村军坡
  二月十六,屯昌县新兴镇岭前村军坡
  二月十六,屯昌县南吕镇东岭村军坡
  二月十六,屯昌县屯昌镇水口村军坡
  二月十七,屯昌县坡心镇鹿寨村军坡
  二月十七,屯昌县屯城镇长袋村军坡
  二月十八,屯昌县南吕镇郭石村军坡 
  二月十八,屯昌县新兴镇军坡
  二月十八,屯昌县坡心加买军坡
  二月十九,屯昌县南吕镇落根村军坡
  二月二十五,屯昌县屯城镇军坡
  二月二十七,屯昌县藤寨镇周朝村军坡
  
  三、海口市
  
  正月初六,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公期
  正月十三,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三角园村公期
  二月初六至十二,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军坡

  二月初六,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盘龙村公期
  二月初八,海口市三江镇梅坡村军坡
  二月初九,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公期
  正月初十,海口市首丹、中丹、尾丹、国兴大润发附近公期
  二月十二,海口市秀英区长流镇荣山村军坡
  二月十二,海口市高坡村军坡
  四月十五,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道贡村公期
  四月二十二,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永东村委会墨舞村公期
  四月二十二,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三角园村公期(三角园乡村文化节)
  
  四、定安县
  
  正月十一,定安县新竹镇祖坡村委会8个村军坡
  正月十四,定安县富文镇石门村军坡
  正月十七,定安县雷鸣镇南九村军坡
  二月初九,定安县翰林镇军坡
  二月十一,定安县翰林镇公期
  二月十一,定安县富文镇潭陆军坡
  二月十一,定安县富文镇谭陆村军坡
  二月十二,定安县龙湖镇军坡
  二月十三,定安县雷鸣镇同仁上水口婆军坡
  二月十五,定安县富文镇白鹤村军坡
  二月十五,定安县潭黎大队军坡
  二月十八,定安县岭口封浩一带十六到十九天天军坡十几个村
  二月十七,定安县龙河镇绿林、天群村军坡
  二月十九,定安县岭腰军坡
  二月十七,定安县龙河天群、录林、水竹军坡
  二月十六,定安县富文镇大路坡村军坡
  二月十七,定安县龙河镇安良军坡
  二月十七,定安县龙门镇龙拔塘村军坡

  二月十八,定安县富文镇军坡
  二月二十,定安县雷鸣镇军坡
  二月二十二,定安县龙河镇军坡
  二月十二,定安县翰林镇深水(文岗岭境主)军坡
  二月二十三,定安县龙门镇军坡

  二月二十六,定安县岭口镇军坡
  三月初三,定安新竹镇及旁近十余个村恭贺同一垌公公期
  五月初六,定安县秀龙坑大队九个村军坡

  
  五、琼海市
  
  二月十三,琼海市石壁镇军坡
  二月十四,琼海市加积镇龙阁军坡
  
  六、万宁市
  
  正月初十至十二,万宁市林村军坡
  二月十一、六月十一,万宁市乐来军坡
  六月十六、十月十六,万宁市后安军坡
  六月二一,万宁市龙滚军坡
  
  七、文昌市
  
  正月初九,文昌市东郊椰林军坡
  二月初九,文昌市东路镇红光村委会赤堆坡军坡(潭牛镇二公堆附近)
  二月初九,文昌市文城镇头宛办事处青山乡“青山公”公期
  二月初九、初十,文昌市溪尾地区军坡
  
  八、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六月二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堑对、乘坡等四村公期与军坡(庆祝峒主公诞生)

 

 

        ­

         ­

  ­

刚峰先生海南历史文化随笔之五:

 

屯昌“军坡”的来历与特色

 

一,“屯昌”的来历
  

 屯昌,其实在海南的历史沿革中并不悠久。
  屯昌县前身是1948年由澄迈县的第二区(今屯昌县的西昌乡)、琼山县第六区(即现在屯昌县的新兴镇、大同乡、屯昌镇、黄岭乡、藤寨乡、南坤镇)组成的新民县。1949年2月2日,南吕、乌坡、枫木、北海、岭门乡成立定西特别区(相当县级建制)。1950年5月,定西特别区并入新民县。因同辽宁省新民县重名,1952年国务院为了便于管理,遂将海南新民县,以其治所之名,更名为“屯昌县”。屯昌县人民政府的驻地在屯昌镇。
    那么,屯昌镇此名是如何来的呐?

  据传,屯昌原为荒地,明末清初战争频繁,我国东南沿海避荒逃难之民,纷纷南逃来此屯荒,垦植,以图昌兴,故名“屯昌”。
  1958年12月,屯昌县与定安县合并,成立定昌县。至1961年5月再度分县,复名屯昌县至今。
    屯昌,一介杂拼起来的小县,既不是古邑,也没有显赫的历史背景与优越的地理位置,在海南的历史中,唯一让人耳目一新的是,该县曾在明朝出了一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的家族,这个家族姓海,当然是指海瑞及他的先祖居住地(当然这个观点学术上还有争论)。
  且不论海瑞是否曾在此出生,至少海瑞的母亲是葬于屯昌县境内。海氏的许多先祖公都葬于此地。这个地方是现今屯昌新兴镇石峡村。村内不远的山丘上至今尚存海氏家族的四座祖墓:明始祖海公之墓(海答儿始祖之墓)、皇明淑孺人吴氏墓(八世海一龙母亲之墓)、十二世祖海见龙墓、海忠介节母诰封太谢氏墓(海瑞母亲之墓)。
  可惜,这些古墓群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被破坏了。海瑞母亲谢氏的墓碑已被一分两半,中间部分已缺失,只剩下上下两截,至今还躺卧在乱草丛中,也许是海家没有出老板无资金来修缮;也许相关部门有个小忽视,虽然花了大把银了重修了海瑞故里,却忘记了海青天母亲那孤零零躺在屯昌荒野中的墓地。

就这点还稍有点开发价值的历史,还被掩蔽在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县沉寂寞的屯昌,却想不到“军坡”民俗文化却在民间展开的如些昌盛热闹,且闻名遐迩!

据说,屯昌的“军坡”活动规模与档次仅次于海口(原琼山新坡),成为海南目前第二大最具影响力的民间文化与风俗的热闹地。

是什么原因让它如此享有胜名?
  

二,南典军坡的起源

 

其实,屯昌的军坡的名气,与屯昌县境内的一座岭有关,这座岭名叫南吕岭。

南吕岭位于屯昌县东南部,海拔765米,是境内第二高峰。它与周围的九宛山、南典山等山组成一个山系,方圆几十里,挺拔凌峻,气宇轩昂。远望南吕岭,犹如巨人伸掌,直逼云天,摘星揽月。峰顶常有祥云缭绕,仿佛少女头上纱巾。它溪险洞危,神秘莫测。山洞深邃弯曲,溪涧水清石秀,水草丛生,怪石嶙峋;一潭飞瀑奔泻而下,落差二十米,犹如一条白练飘于山间,瀑下有一潭,水花四溅,常有云雾缭绕其间,光景摄人心魄。
  俗话说说:山不在高有仙则鸣,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南吕岭,若从岭势来说,算不上是海南之最。然后,不知道哪年哪月哪代,民间传说,这南吕岭忽然有了神仙来居住,于是,方圆几十里,凡神仙能庇护的地方,百姓求辐消灾取难,皆因上山祭祀而灵。

神仙显灵,被庇护一方乡民,自然要敬仰。
  于是,南吕岭下有一个名叫南典村的村民,不知道从哪朝哪代开始,在南典山坡上开始了祭祀活动。
  每年农历二月初六、初七,屯昌的军坡活动纪念的除了是大慈大悲的南方闪电火雷圣娘(中口婆)还有一位就是南远峒主元皇大帝(南典公)的诞辰日。

这两个被当地民众纪念的人物,从封号来看肯定是道教所尊敬的神仙。

这两位人物中,南方闪电火雷圣娘应该就是冼太夫人的封号尊称;另一位南远峒主元皇帝,应该就是纪念当时落难到琼州府的元太子图贴睦尔。图皇子当年在定安人南雷峒主王官的保媒下娶上定安妹青梅,后封定安为南建州(这个故事本报上期有载)。

屯昌的军坡除了把洗太夫人当作主要纪念对象外,还加上了落难海南后当皇帝的元朝的小图。并不是因为元皇帝当年真的来过屯昌。

这是因为,琼北一带的军坡活动,主要祭祀对象都是以这二位外来的大陆人,因为历史上他们对海南的贡献最大。

当然,不同的地方因族群迁崖始祖不一与信仰对象不同,也分别加进了本族先祖及所尊敬的历史人物。

如定安岭口、龙河一带的军坡就加了南建州当年世袭知州王官。
  南典闹军坡这一民俗,清朝乾隆年间的《琼州府志》有记载,可见其历史也悠长。
  也许,历史的岁月抹却了南典原有的一些简单的古时先民的古朴祭神活动形式;然后,时代的发展与外来人口的流动增加却又不断丰富了这个民俗活动的内容。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南典山下建立了一个名叫中建的农场,本地农民因流传南典公经常显灵,在军坡节期间,便把本村的“土地公,神”集中在南典山上;农场的外来移民又带来了中原的一些宗教道术参加表演。于是,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六、初七,在南典军坡节的日子里,附近乡村的男女老少、黎苗同胞、农场职工,甚至远在海口、广东、上海、香港、台湾、新加坡的信奉者等近10万人前来朝拜与祭祀。

南典军坡,由原来单纯祭祀洗太夫人与元皇帝两位先人的活动,因持续久远,且规模便是一年比一年盛况空前,南典军坡便成了屯昌的一个品牌!

于是,这个品牌便被搬进了县城,数十年来,久而久之便也成为海南最具特色的军坡节之一……


  三,屯昌军坡的特色

  在屯昌县的屯城镇,每年一次闹军坡活动,仍保留着一些古老的神秘的色彩。
  有幸我曾在屯昌网友的帮助与带领下参加过一次屯昌闹军坡,拍摄到以下的一些特色活动场面(见图)。   

那天,我从海口驱车到达屯昌,吃完中饭稍休息一下,便到屯昌老县委旁的一块空地现场。其实,军坡祭祀活动从早晨八点开始,来自各乡镇的闹军坡队伍早就在现场摆下了阵式。祭祀的神像中有当地的“境主”,也有邻近乡镇的各“峒主”。各村的村民抬着本村的“峒主”到祭祀地供奉,坡墟上挤满了人群,人们放炮、烧香、拜主、敲锣打鼓,祈求年年风调雨顺、祝愿家人平平安安。

中午,来自各地的亲朋好友在屯昌各家各户作客,“吃军坡”。下午三点,军坡祭祀活动正式开始,此时,四周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现场蔚为大观!
  喧闹过后开始清场,参加的各地队伍准备招军“巡街”。

舞狮、舞龙,格斗比武、上刀山,下火海等各种表演开始。其中最奈人寻味的,也最有神秘色彩的是“吃杖”表演。当锣鼓以特有的节奏响起时,各村中被称为“童身”的人犹如被神召唤似的,两眼翻白,手舞足蹈跳起舞来。
  几十分钟,开始“吃杖”表演。
  只见,一根六尺长的铁杖从“童身”的右脸颊穿进,被含在口中(故被称为“吃杖”),更有甚者再从左脸颊穿出,不流血。

你方唱来我方应。

参加的表演的各支队伍争先恐后展现他们的最难也最有些残酷的“吃杖”。

有的一个杖上穿过数十人,有人一个穿几杖;有的在钢钎上挂上铜锣,那钢钎长得要另一个人帮忙举着。

现场表演后,穿杖的各支队伍便开始“巡街”。

数以万计的人簇拥着钢针穿腮帮的队伍,从屯昌的主要街道上巡演,各路兵马各显神通,好是威风,引来群人围观。那时的屯昌真是人山人海,万人空巷。
  令人不思其解,也让人大开眼界的,几个小时的表演完后,穿杖的人在助手的帮助下拔出铁杖时,腮上竟然不会出血!也没有见用药。

入夜,琼剧、木偶剧团来演出助兴,顿进,屯城镇上灯火通明,参加军坡活动的百姓直至深夜方才尽兴离去……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