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越号朴槿惠:2011年高考语文学科最后一次备考辅导(通用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07:15

2011年高考语文学科最后一次备考辅导

【心态良好,合理用时,细心冷静,解答规范】

第一板块: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音部分

【题型示例】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囤货/ 囤积居奇     差劲/ 差强人意    隽永 /隽秀

B. 露面/ 出乖露丑     椎骨/ 椎心泣血    瘦削 /切削

C. 机杼/ 毁家纾难     秩序/ 卷帙浩繁    偏僻 /怪癖 

D. 花圃/ 魂惊甫定     绯闻/ 成绩斐然    谥号 /自缢

【参考答案】选D(A tún    chà /chā  juàn/ jùn  lòu   zhuī/ chuí   xuē/ xiāo 

 C zhù/ shū   zhì   pì/ pǐ     pǔ/fǔ   fēi/ fěi   shì /yì)

【解答指导】

1、审题时弄清题干的含义及要求,要特别注意“完全不相同”与“完全相同”等关键字眼。否则,很容易前功尽弃。

2、解题时一定要慎重,不可马虎草率。每组词语都要认真分析,不能凭第一印象简单作出判断。

3、对一些形近字要注意,不能被“障眼法”所蒙蔽。

4、多音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要关注它的组词环境,牢记“音义相关”的原则。如“呕心沥血”与“血淋淋”的读音区分等。

5、不太熟悉或不能确定的字词,一般不要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

二、成语部分

【题型示例】

1.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仅仅因个别队员在执法过程中态度粗野,就取消城管部门,这无疑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

B.在当时的美国,反对迫害,反对不公平、不平等的重担,义无反顾地落到了民权领导人马丁•路德•金的肩头。

C.相信只要有踌躇满志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一抓到底的作风,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当前困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D.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晚年因为眼疾,只能述而不作,由他的助手记录下他口述的内容,最终完成了一部部学术专著的创作。

【参考答案】选 A(因噎废食:比喻因为碰到挫折,连该做的事情也不做了。义无反顾,应当用于人对事,而不能用于事对人。踌躇满志:对自己现状或取得的成绩感到满意。述而不作:只阐述他人学说而不加自己的创见。)

【解答指导】

成语使用的主要考虑角度:切忌望文生义、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使用对象范围(包括谦敬得当)、注意使用时的语法搭配(包括词义重复)、注意一语两用等。

望文生义。某些成语,如果把它的组成语素,作简单的相加,常会出现曲解成语的现象。 如“万人空巷”,不要主观地认为是“大家都呆在家里,所以巷子里没有人”,其实是说“人们都从家里走出来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

褒贬失当。运用时如不注意与全句内容和谐一致,就会造成误用。如:“由于目睹家乡农民生活艰难,加上社会上各种腐败现象如雷贯耳,他的心中甚感迷惘与失望。”“如雷贯耳”是褒义词,只能形容名声大,不能形容腐败。

语境不合。成语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使用的,这就必须与所在的语境保持协调一致,否则就会犯不合语境的毛病。如:“改革开放的成果越来越令人瞩目,许多来中国的人都有感于二十几年来中国发生的石破天惊的变化。”“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不能用于“惊人的消息或变化”。

重复赘余。成语的部分意思与句中的某个词意义重复,造成成分赘余。如:“至 于马先生所担心的会让人贻笑大方更是无稽之谈。” “贻笑大方”表示被内行的人笑话(一般用以表示谦虚)。前面不能再加“让人”。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如“灯红酒绿”、“粉墨登场”、“左右逢源”“想入非非”“秀色可餐”“不三不四”等。

三、语病部分

【题型示例】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A.证监会和深交所从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制定创业板相关规则,这是以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加转轨、散户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为根据的。

B.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有利于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增强浙江省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C.目前多所高水平大学实施的自主招生“联考”,在考试内容、形式如何突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查、如何突出不同高校学科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D.要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通过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施重大文化工程等多种手段,向全社会提供更多免费或优惠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参考答案】C(A以...为根本出发点。 B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竞争力。D应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前加上“建立”。)

【解答指导】

 解答语病题很有技巧性,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判断时不要草木皆兵,要善于寻找敏感点,善于比较,高考病句题病点一般都是很规范的。

(2)要掌握合理的判断顺序:句子成分分析法。可以找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赘余、语序不当等错误;逻辑思维判断法。可以找出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错误。

(3)六种主要类型

①成分残缺或赘余。(a)介词结构,如:“通过……”“对于……”“由于……”“作为……”“关于……”,或介词固定结构脱落,如:“以……为”“把……作为”“在……上”;(b)较长的修饰语;(c)重复概念,如“胜利凯旋”、“人为的蓄意破坏”。

②搭配不当。(a)由并列性短语引起。(b)动宾搭配的固定结构。如:“起到……作用”;“达到……目的”。(c)双面式的情况。如:“能否…”“…高低…”(d)介词结构搭配不当。

③语序不当。(a)并列性短语的排列顺序。(b)复杂的定语和状语的内部排列(比较少)。(c)分句间的前后位置。(d)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④结构混乱。

(a)主动句、被动句、“把”字句的混乱。

(b)词语误用引起的混乱。如:《消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

(c)杂糅。如:“多是医护人员、教师、工程师等知识分子为主”。

⑤不合逻辑

(a)自相矛盾。如:“乘客几乎全部获救”。

(b)语意适反。(尤其注意双重否定、反问句)

(c)概念范围不清。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

(d)强加因果。如:“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e)主客倒置。如:“大量饮酒或饮用酒精配制的饮料与癌肿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⑥表意不明。主要由结构层次划分不清、指代不明、词义不明确、省略不当引起。

四、语言运用

这一板块所涉及的题型面广量大,且常常有新题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 一旦接触新题型,要镇定不乱,透过形式表层,把握考题的本质要求。须知:新题不难,新题不怪!

一、压缩

【题型示例】

1、请请找出超新星爆发过程的四个关键词。(4分)

超新星爆发的起因一直是一个疑问,我们必须搞清楚触发这样爆发现象的机制。目前有一种流行理论认为,超新星的爆发是由于在双星系统中一颗成员星是白矮星,它的强大引力从伴星上夺取物质,导致自身质量上升直至点燃自己,引发热核反应失控,将自己炸毁。                      

【参考答案】(1)夺取物质(2)点燃自己(3)热核反应失控(4)炸毁自己(一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

2、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歼20”战斗机的特性。(不超过25个字)(4分)

2011年1月11日,中国新型隐形战斗机“歼20”震撼亮相。这标志着我国隐形战斗机的研制工作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歼20”是成都飞机制造厂研制的中国第五代(有些国家称“第四代”)隐身重型歼击机,属于一款双发重型战斗机,具备隐形战斗机的特性。因为流传照片中飞机为深色,故该机被网友昵称为“黑丝带”(黑四代谐音),还有网友亲切地把它叫做“四公主”。

相比世界其它五代机,“歼20”机身较长,鸭式布局比常规布局有更光滑的纵向面积分布,可以得到较低的超音速阻力,只要发动机性能跟上,可以获得超音速巡航能力。同时,采用了更超前的气动设计,即便发动机性能较差,也可以获得与美国“F-22”战机基本相当的超机动性能。

它还具有短距起降能力,起飞应该在500公尺以内,降落也应该在700百公尺以内,这也是它引起广大网友关注的原因。

有人称,“歼20”是相当成熟、有创造力的设计,彻底结束了中国战斗机工业的仿制时代。

“歼20”具有                               和          等特性。

【参考答案】隐身、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和短距起降(每点l分)

【解答指导】

“压缩语段”有着很强的实用性,也有着很强的技巧性,有一定的难度。它主要考查信息筛选能力(提炼)和整合能力(概括)。以下几方面必须注意:

(1)严格审题,明确要求。注意条件性压缩题型,弄清压缩的对象,即“压缩什么”。如2004年江苏卷要求概括“‘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否则极易造成压缩失当;弄清压缩结果指向,是一句话新闻,还是新闻标题。一句话新闻在表达形式上是“一句话”,或单句或复句,但不可以是句群。而标题还要注意新颖美观,引人注意。

(2)准确筛选原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根据陈述对象,区分出最重要、比较重要、次要的信息;区分出主题信息、干扰信息。根据材料性质,明确蕴涵主题信息的重要语段,例如消息的主题信息主要集中在“导语”部分。

(3)注意字数限制,进行加工整理。题中对字数的要求不可违背。但这种限制也是对表述内容容量的一种暗示。在字数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负载信息。据此对主要信息进行提炼、合并,尤其是“事件(行为)”等,去掉肯定不要的信息,如原因、论据、过程等。或归纳或概述,连缀成句,不出语病。 压缩的主要方法是:摘取法和分层法。

特别提醒:语段压缩题一定要注意压缩的语段是记叙类、说明类抑或是论述类。不同类型的试题有不同的答题方法。

二、仿句

【题型示例】

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                        ;文天祥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用一颗赤子之心诠释了生命的价值;谭嗣同面对屠刀,仰天长啸,用淋漓的鲜血见证了生命的价值!我终于明白:生命总会结束,价值永存世间。

【参考答案】屈原沉吟江畔,九死不悔,用一腔热血演绎了生命的价值;杜甫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用满腔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凸显了生命的价值。

【解答指导】

特别提醒:仿出来的句子不一定很精彩,但一定要符合要求。

(1)话题要统一

话题即仿写句子的中心,它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显性话题式、隐性话题式。显性话题式,指题目中规定了陈述对象,在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隐性话题式,指给定文段所隐含的中心主旨,仿写时根据上下语境,弄懂文意,把握主旨,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合理选材。

(2)句式要统一

仿句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形式上的约束性,即严格按要求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弄清例句的结构特点、句型、语气,是常式句还是变式句,是陈述句、疑问句还是祈使句、感叹句;同时还要弄清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是转折、递进、并列,还是因果、假设、总分等,仿写时须严格按例句的句式特点去造句,做到句式的统一。

(3)修辞要统一

仿句的考查一般与对运用修辞的考查联系在一起,因此,仿写时要仔细分析给定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排比,或对偶或比拟等。

(4)色调要统一

仿写句子除了必须做到前三项要求外,在选材和造句上还要注意色调的统一。色调即色彩和情调,在这里,既指语境色彩也指感情色彩,同时还包括仿句的创意和境界。值得说明的是,此项要求与前三项相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只要色调统一,内容是灵活的 ,但它更能体现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三、其他题型

1、漫画

【题型示例】

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⑴请用简练的语言说明漫画的内容。(3分)

【参考答案】画面上一个来提意见的人表情错愕的回头看着墙上挂着的意见箱,这个意见箱竟然成了一部碎纸机,投进去的意见书被轧成了碎纸掉到意见箱下面的纸篓里。

⑵请用一句话揭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40个字)  (3分)

【参考答案】讽刺了某些政府机构或领导干部不能真正听取群众意见,只是一味装模作样的做法。

【解答指导】

第一步是仔细审题,明确题目的意思。此步骤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审标题,仔细审读漫画的题目,认真分析思考题目的含义;②审主体画面,准确把握漫画的主题;③审题注和画注,题注和画注往往是对漫画的特别提示,这也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漫画的主题思想。

第二步是在审题结束后不要急于解答,要认真分析思考漫画反映的问题,有什么典型性?有哪些实际意义等,至少应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从观察漫画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来看,漫画直接说明了什么问题,直接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二是在欣赏之余闭上眼睛想一想,漫画间接说明了什么,即在作品内容的背后反映出的问题或原因是什么。在解题时,还要将漫画这一直观图像所反映的内容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

第三步是准确表述。表述时应力求语言简洁明了,观点不含糊,要使用规范的语言来回答。

2、新闻点评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作家现象”的文化综述,为此写一则精短的评论。要求(1)观点鲜明;(2)用语不能偏激。

在花钱就能出书、出版社卖书号是公开的秘密的当下,“作家”称谓早已泛滥,抄袭门此起彼伏。有的“当红作家”抄袭后宣称赔钱可以,绝不道歉,进一步将作家的名声污损败坏。

几年前,赵本山与宋丹丹的小品《说事儿》,将出书恶搞成厕纸,更是彻底嘲讽了“垃圾文学”的归宿。文坛也流行一句话:“好书未必畅销,畅销未必是好书。”一面是老作家认为寓意深刻的作品未必通俗有趣,另一面是80后作家把前辈当成“古董”、唯市场说了算,再加上历来的文人相轻,作家圈子同样纷乱犹如一锅粥。随着越来越多人懒得看书,码字的同仁纷纷转场,争当影视编剧,结果更是一窝蜂的“文化垃圾”——宫廷戏动辄标榜秘史,万岁爷频频飞檐走壁,警匪片到处打杀,谍战戏仿佛社会处处阴谋诡计,家庭伦理剧要多花哨有多花哨。

【参考答案】在熙攘纷乱的社会,作家不能只注重名利,而要具有社会良心和责任感,关注时代命题,树立道德标尺。

【解答指导】

(1)要读懂材料。对所提供的材料要认真阅读,熟悉其主要事件及相关细节,把握其精神实质,这样就为点评打下了基础。  

(2)要评在点子上。点评的篇幅很小,但要选好角度,提炼观点,一语中的,目标集中、准确,而不可大而不当,观点杂乱。   

(3)要评得有理。好的点评应做到以理以法阐释,导向鲜明,事理清晰,鞭辟入里,以理服人,发人深省,切不可凭空漫说。

3、语言转换

【题型示例】

用“考生和高校”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今年开始试行的春季高考,一方面增加了高校选拔人才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考生选择高校的机会,因而受到高校和考生的普遍欢迎。

【参考答案】考生和高校对今年开始试行的春季高考普遍表示欢迎,因为它一方面增加了考生选择高校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高校选拔人才的机会。

【解答指导】

(1)句式变换的实质是同义句间的转换,变换前后可有语气和表达效果的差异,但基本信息是等同的,即不改变句子原意。因此不可随意添加或删除词句,以改变原意。

(2)长变短要先提出主干并单列为一个分句,然后将修饰语按顺序变为其它分句;同时注意上下分句的连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分句。有时还要看清题干中要求你改写成几个句意连贯的句子。   短变长要确定陈述对象(可在几个短句中选定一个句子作为基本句),将其它短句按顺序镶嵌到这个基本句中去,作为修饰语出现。最后务必检查结果是否成为单句。

(3)下定义要注意格式: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定义句应该是单句形式。要注意从语段中准确筛选出能体现被定义项本质特征的语意信息。

(4)散句变整句,实行两步法即可:一是按照前后连贯或逻辑顺序原则,先对要求变更的部分进行排序;二是选择要求变更部分中的一句作为基准句,再把其它句改写成与基准句句式结构一致的句子。

4、语病修改

【题型示例】

下面一段话中有四处错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①面对一些人对西方一些哲学家、经济学家近年来的盲目炒作,②近日,一些学者指出,炒作对我们正确吸收和认识世界的先进思想文化不利。③   在日前召开的“西方现代思想丛书与中国”研讨会上,④与会的翻译家和学者关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论文集(知识、自由与秩序)发表意见,⑤并对学术界近年日盛的炒作风提出批评。⑥该书是“西方现代思想丛书”的第11种丛书,⑦ 该丛书出版以来,在学术界和读者中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参考答案】①改为“面对近年来一些人对西方一些哲学家、经济学家的盲目炒作”。

②“吸收”和“认识”对调。④将“关于”改为“就”或“对”。 ⑥去掉该句末尾“丛书”二字。

【解答指导】

1、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

①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内容,不能另起炉灶重写。

②改动之处应尽可能少,改病句也应简约、高效,能调整的就不增删,能改动一处就解决的决不改动两处。

2、修改病句的方法

可概括为四个字:增、删、移、换。

①增,就是增加一些词语、成份,如对于成份残缺的病句,要添加一些内容,使之结构完整,表意清楚;

②删,对于成份多余、重复累赘、自相矛盾的病句,要将这多余的部分删去;

③移,对于语序不当的病句,要采用移动词语等方法使语序合理;

④换,对于用词不当,搭配不当、用词错误、表意不明等病句,应换用准确的词语,使之在语法和逻辑上都符合要求。

3、书写要求

①用语言表述,不能用修改符号。

②表述尽量简洁。

 

第二板块:文言文阅读

【题型示例】(略,参见适应性试卷文言文阅读)

【解答指导】

一、阅读文言文正确的步骤:

第一步:整体阅读  要求:

①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②能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能懂六七成即可。

第二步:细读题目  要求:

①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所在,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要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

②利用好最后那道题(还有实词解释题和句子翻译题)

因为此题相当难,但命题往往说有一项不符题意,那么就是说其他三项都是正确的,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个小问题。那么通过看最后一题,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一遍,往往事半功倍,全文内容马上会成竹在胸。

第三步:重读全文。

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这一步大致相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二、文言实词题: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三、文言虚词题: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四、信息筛选题:1.整体感知,把握要点。2.分析题干,界定概念。3.弄清主体,防止嫁接。 4.重点突破,逐项排除。

五、文意判断题:1.仔细分辨,锁定区间。2.掌握规律,排除干扰。(主要干扰类型有:(1)无中生有(2)曲解文意(3)颠倒顺序(4)张冠李戴(5)移花接木)

六、文句翻译题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答题技巧: 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含熟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第三板块:古诗词鉴赏

【题型示例】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初夏之景的?试简析。(4分)

(2)试析“燃”字的妙用(3分)

(3)简析划线句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3分)

【参考答案】

(1)诗人分别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的角度描写初夏之景:写看到了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的景象;听到了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感受到了怡人的熏风(和风)。(答对一个角度并分析得1分,答对两个角度并分析得2分,答对三个角度并分析得4分)

(2)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化静为动。(1分)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气,(1分)活跃了气氛,丰富了画面。(1分)(此处或答烘托女主人公的喜悦心情,也得1分)

(3)这位女主人公端着漂亮的瓷盆到清池边玩水。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1分)真切地展示了这位少女喜悦、兴奋的心情。(或答: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2分)

【题型示例二】

9.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张仲素

三戍渔阳再度辽,骍弓在臂剑横腰。

匈奴似欲知名姓,休傍阴山更射雕。

    塞上曲    戎昱

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1)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塞下曲》塑造了—个怎样的将军形象。(3分)

(2)《塞上曲》中“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写法新奇,请结合诗句赏析。(3分)  

(3)这两首诗在写将军时都运用了反衬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塑造了一个不辞劳苦,身经百战,英勇神武的将军形象。(3分,每点1分)

(2)两句诗巧设悬念,出入意料。山上守护烽火台的哨兵发出了一阵阵的叫喊声,不是因为敌人来了,而是将军狩猎归来了;军情紧急,将军不在自己的岗位上,而是出去狩猎了,讽刺了将军疏于防范、擅离职守的形象。(3分。写法及作用2分,分析1分)

(3)《塞下曲》中以匈奴人也想知道将军的姓名,甚至不敢进军阴山,反衬了将军戚慑敌

胆的英武神勇。《塞上曲》先描写了胡入侵略边塞,战火纷飞的紧急状况,再写城门未关、将军外出狩猎,反衬出将军疏于防范、擅离职守的形象.(4分,每点2分)

【解答指导】

【诗歌鉴赏解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

(1)上看:看诗歌题目,再看作者;

(2)下看:看注解提示;

(3)中看:看全诗主体。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

小口径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比如:

(1)采用的写作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

注意:对题干必须字斟句酌!

第三步:回答诗歌鉴赏题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种类型:分析技巧型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类型:分析语言特色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类型:分析诗眼类

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四步:运用术语

诗歌鉴赏术语具有高度概括性,准确运用可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术语包括: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虚实相生)、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点面动静结合、听觉视觉、绘形绘声绘色等。

语言特点:含蓄、明白如话、质朴、风趣、直露、平实、典雅、清新、绚丽、口语化等。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对比、排比、反复、双关、反问、设问等。

思想感情: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第四板块:名句名篇默写

【题型示例】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2)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5)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6)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解答指导】

1、以大纲要求背诵的内容为主,初、高中必考课文必须逐一过关,不可放过。

2、印象不深的名句,要反复记忆。

3、一定要动手写写其中的易错字,特别要留意同音字,坚决不要写错别字。

4、默写好后要认真复看,以防止笔误发生。

 

  第五板块:文学作品阅读

【题型示例】

一、散文阅读

不打伞的苏轼

                                                胡修江

彭城书院位于徐州的一个小巷,小小的门头。沿阶而上,穿过厅堂,是一个方方的院落。正在听公益讲座的人很多,他们沿阶而坐,或站在青砖铺就的地上。清明时节的雨如烟似雾,敲打在几朵撑开的花伞上。露天摆放的黑板上写着“苏轼与云龙山”的行楷,濛濛细雨里,我看到从宋朝的烟雨中走来的不打伞的苏轼。

苏轼知任徐州近两年,与刚刚步入仕途相比,曾经的青春豪气已渐渐消磨,加以心系民瘼,做事也就多了几分谨慎与和婉。但世事偏要和这位学士开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也许是要在人生大风雨来临之前给他做一些铺垫,春早焦禾、秋涝相属,着实让东坡先生费了许多脑筋.好在祈雨雨至,抗洪洪退,等到苏轼被改派湖州即将赴任时,百姓念其恩,都来攀援送行,颂扬道:“前年无使君,鱼鳖化儿童。”听了这话,苏轼微微一笑:“穷人命分恶,所向招灾凶。水来非吾过,去亦非吾功。”苦命人到了哪里,那里的人也会跟着受苦,即使说大水来临不是我的过错,那么它的离去也并非我的功劳。走吧,人生如寄,就像这徐州城的洪水一般,不过是一段来去匆匆的过程,何必着念于他人的毁誉呢?

但是他没有料到,短短几个月之后,他就被谗言击中,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从这个角度说,他送给徐州百姓的那句“穷人命分恶,所向招灾凶”好像成了心理预示,也带有道家无为色彩的自我解脱。“乌台诗案”几乎浇灭了苏轼所有的梦想,人生也似乎到了最低谷。就是在这样的深思与苦痛中,诗人实现了人生最美丽的跨越,从而跳出了“小我”的小圈子,达到与清风明月共适的大境界。

 漫步于徐州云龙湖畔的苏堤路时,远望云龙山的青翠,遥想徐州时候还未遭大难的苏轼,不由想起《放鹤亭记》里的句子:“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那么,云中鹤的姿态就是苏轼自己的姿态了,上可达九霄,下可立泥土,而泥土也正是飞翔的凭借与归宿。初中时候学他的《浣溪沙》,读“簌簌衣巾落枣花”的空灵,“牛衣古柳卖黄瓜”的淳朴,感觉这是作者刻意营造的乡野风情和闲适情愫。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知州谢雨路回时候的欣喜与陶醉。“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把握人生中的小,像脚下的陂田、簌簌的枣花,也就是心的宇宙;淡泊世俗中的大,纵高空的飞鸿、云中的仙鹤,也是惬意的生存。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是他写给弟弟的诗句。这是本性中的洒脱,也是人世辗转后的无奈。从苏轼的经历中,我们似乎可以领悟到,当一个人和一种不期然的苦难无意间相遇,当命运被拉伸延长以致渐近异化,只要灵魂不死,最后得到的肯定是大自由。所以他说“此心安处是吾乡”;所以,几年之后的黄州,夜半醉后回家的他能在“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的境况下“倚杖听江声”;所以,在酒后的长啸中,在摔倒在黄泥坂的浊淖中时,他也能享受“草为茵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宴”的舒适快乐。所以,雨天他也不打伞:“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不打伞,诗人就这样站在可能随时而至的风雨里,被淋湿的是裸露的流浪,被润泽的却是孤独的灵魂。带着这份裸露的孤独,苏轼在多次毫无预料的流放中被迫远行,一路走来,南北东西,留下了数不尽的途路艰辛,但又在一次次的生命留驻中、在不经意的挥洒间留下意味深长的一笔。于是,他所流连的山水,他曾咏叹的物事,都慢慢凝成了文化的篇章,余绪绵延千年。

                                                               (选自《中学语文》2010年12期)

1.文章以“不打伞的苏轼”为题,一语双关,新颖别致,谈淡你对这个标题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表层意思指苏轼雨天不打伞,“一蓑烟雨任平生”,(2分)深层意义指他拥有坦荡做人的率真本性,拥有笑对风雨处变不惊的旷达心胸。(2分)

2.开头一节具体描写听公益讲座的人在“一个方方的院落”,“沿阶而坐,或站在青砖铺就的地上”,任“清明时节的雨如烟似雾,敲打在几朵撑开的花伞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营造了一个质朴、宁静的讲座氛围,突出了人们对当年知州苏轼的崇敬之情,(2分)同时也暗合了苏拭“安时处顺,顺应外物”的潇洒豁达的人生态度,(2分)另外,结构上为下文引出“濛濛细雨里,我看到从宋朝的烟雨中走来的不打伞的苏轼”作了自然过渡和铺垫(2分)

3.在作者看来,苏轼能做到“把握人生中的小,像脚下的陂田、簌簌的枣花,也就是心的宇宙;淡泊世俗中的大,纵高空的电鸿、云中的仙鹤,也是惬意的生存”是因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苏轼内心有一种与物不“留意’而又非”无意”的超然态度。(2分)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把心意留滞于事物。因为心意寄托在事物中,所以事物微小也很快乐,事物特异也不会成为祸害。反之,如果心意留滞于事物,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成为祸害,即使是特异的事物也不会感到快乐。(2分)

4.文章最后写“他所流连的山水,他曾咏叹的物事,都慢慢凝成了文化的篇章,余绪绵延千年”。试探究其“文化”的多重意蕴。(6分)

参考答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心系民瘼,淡漠毁誉:(2分)身处逆境之中仍然保持豁达超脱、随缘自适状态,达到跳出“小我”,与清风明月共适的大境界。(2分)面对一种不期然的苦难,能够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只要灵魂不死,最后得到的肯定是大自由。(2分)

 【解答指导】

1、浏览全文,理清文脉。

理清全文的大致意思,要把握作者意图、情感倾向和语言风格等。要有意识去分层(散

文化的文字不易判断),注意反复出现的语句,抒情、议论性的语句,起始句,重点句。把这些句子在试卷上划出来。

2、解答原则

(1)根据题目类型,注意解题诀窍。

 题目一般从考查文章形式与内容两方面命制。形式方面(诸如表达手法、结构技巧等)有一定的解答模式,好好体会一下。内容方面,解答时,尽量引述原文,要善于从文本信息中去筛选、整合答案信息。

(2)注意分值设计。阅读题的每一分都有明确的指向,因此根据分值能大致确定要点的多少(一般每2分为一个要点)。要点多时应“分条书写”。

3、散文阅读的常设题项

(1)要点概括类——在分析文章结构层次的基础上,科学确定答题区域,根据赋分逐点概括,注意尽量用文章中的词语概括。

(2)语句的丰富含意类——抓句段中的关键词结合语言环境和主题分析。

(3)表达特色类——一般分三步作答:①以精炼的语言概括出修辞、表现手法、语言(含句式)、人称等方面的特色;②结合相关语句具体说明(有时可省略);③句子本身写出了什么,对下文和中心表达有何作用。

(4)作用分析类——作用分析需兼顾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内容分析要关注句段本身以及对主旨表达上的作用;形式要考虑对上文的承接,对下文的铺垫引导,以及与题目的呼应等作用。

“某句(段)或某物”的位置不同,作用会有所差异,参照如下:

文首: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奠定情感基调;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④与结尾相呼应。

文中:承上启下;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文末:①点明中心、升华主题;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

(5)探究类——包括对文本主题、语句内涵、作品蕴涵的人文心理和民族精神的探究。

①关注显性信息(题干中明确规定了的答题要求,如答题方向、字数限制等。)和挖掘隐性信息(如:联系本文) ②有明确的观点。③分点列出事实依据。④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 ⑤语言通顺流畅,规范表述,书写工整。

4、小说阅读的四个关键词——环 境、情节、人物、主题

环境:往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环境本身及其对情节、人物、主题的作用)

情节:往往要考虑情节本身、对人物、对主题三方面作用。

人物:往往要考虑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个方面。

主题:往往要从主要人物、人物关系入手,有时还要考虑到情节推进、社会环境设计等。

5、欣赏常识

(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2)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

(3)描写方法(特点):①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②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③其他:各类结合(动静、虚实、正侧、点面、声色等)、对比、衬托、白描(粗笔勾勒)与工笔(精雕细刻)

(4)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衬托、对比等)

(5)材料安排(主次、详略、倒叙等)

(6)行文结构(开门见山、承上启下、伏笔、悬念、铺垫、照应、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

(7)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8)修辞方法的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对比、反问)

(9)语言(整句散句、短句、叠音词、色彩词、假设复句构成的排比)等。

 

第六板块:论述(实用)类

【题型示例】

求解“钱学森之问”

柳斌

    ①生命个体是普遍具有创新潜能的。小孩子刚步入人生,在懵懵懂懂的阶段,最爱发问。这就说明了人都具有思考的潜能,说明了一个人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是始于发问,也说明了思考是智慧的源泉,是创新的源泉,然而,我国教育在应试倾向束缚下存在的严重问题,恰恰是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思考能力的培养。对于青少年来说。知识当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思考能力。我们聘请了很多的老师去设计题库给出答案,然后把它拿给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做学问就是要学会“问”,问,思考就在其中。你如果不是学“问”,只是学“答”,把人家做好的答案再答一遍,有什么意义?只是学答,这等于是只活在别人思考的结果里。学答学得再好,也只能是“青出于蓝而止于蓝”,要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除“学思”、“学问”之外是没有别的办法的。

②生命个体是千差万别的。引导、激励、帮助每一个学生走上成功的人生之路,就需要因材施教,就需要重视个体发展的多样性。但是我们现在的社会,急功近利的思想,浮躁的心态是非常严重的,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很多学校制订的目标就是以后学生中要出几个国家领导人,要出几个部长,要出几个科学家,也就是要出几个杰出人才吧,这并非不好。如果能做到,我会表示祝贺。但是你如何才能实现这些目标呢?我们要不要杰出人才?非常需要。但是杰出人才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是从娘肚子里面一出生就注定是杰出人才吗?杰出人才是从非杰出人才和普通人当中转化而来的。如果你真正想要出杰出人才,就要重视非杰出人才的大众教育。鲁迅先生说:如果你想要得到花朵的话,你就要重视那些能够培育出花朵的泥土。只对你所认定的“英才”(在目前伯乐们的视野中就是高分尖子)去进行教育,其结果会是失去更多的英才。为提高公民素质去教育,其结果将会是得到更多的英才。所以着眼于生命个体的多样性,着眼于大多数人的发展,注重因材施教,这才是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杰出人才的必由之路。

③必须明确,人才也好,杰出人才也好,并不是由学校教育直接产出的。学校教育仅仅是为受教育者打下成才的基础,受教育者成才与否,要看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在生产劳动、科学实验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各自的发展状况。建国初期军队授勋时,江西的兴国县、安徽的金寨县,各自涌现出了一百几十位将军,大多没有受过军事院校教育,他们是在战争中学会了战争,是实践造就了这么多杰出的军事人才。这是一个经典案例。这个案例说明,有了学校教育的良好基础之后,关键要看实践环节。是实践出真知,是实践出人才。有鉴于此,应高度重视人才产生的社会环境建设。要加大改革力度,从以资历、文凭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转变为以能力、贡献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

④什么样的人才是杰出人才?现在并没有一个客观标准。我认为不应当一味地拿诺贝尔奖说事。且不去说诺贝尔和平奖,文学奖已经堕落为资本主义政客们手中用以打人的石头,充满着西方政客的无知、偏见和傲慢,就是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其规则也是由西方某些人制订的,在时代、语言,文化等诸多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牲。当然,诺贝尔奖在一个历史时期内确实产生过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作用,享有崇高的声誉,但即使获得诺贝尔奖是杰出人才的一个标志,那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自有诺贝尔奖以来,所有获奖者都是在求知、探究、奋斗的过程中创造了骄人业绩之后才得奖的。以获得诺贝尔奖为目的,然后去求知、去探究、去奋斗的,至今一个都没有。所以,要想出人才,全社会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形成“人才成长于社会实践之中,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共识。

                                                                 (摘自《新华文摘》2011年4期)

1,文章认为目前我们的教育现状有哪些不符合杰出人才成长的规律。6分

参考答案:教学上重视学“答”,忽视学会“问”(2分);重视所谓尖子生教育,忽视生命个体的多样性和大多数人的发展;(2分)重视学校教育,忽视科学的社会环境建设。(2分)

2.文章在谈什么是杰出人才,怎样培养杰出人才的过程中长于分析,说理中肯,试分别作具体说明。6分

参考答案:

一分为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不应当一味地拿诺贝尔奖说事。且不去说诺贝尔和平奖、文学奖,就是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其规则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当然,诺贝尔奖在一个历史时期内确实产生过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作用,但即使获得诺贝尔奖是杰出人才的一个标志,那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3分)

摆事实,讲道理。人才也好,杰出人才也好,并不是由学校教育直接产出的,江西的兴国县,安徽的金寨县,各自涌现出了一百几十位将军,大多没有受过军事院校教育,他们是在战争中学会了战争。(3分)

3.文本最后讲的“科学的人才观”有哪几方面的含义?6分

参考答案:重视个体发展的多样性,因材施教。(2分)实践出人才,学校良好的教育仅仅是个基础。(2分)人才成长于社会实践之中;真正的人才是在求知、探究、奋斗的过程中对社

会做出贡献的人。防止杰出人才培养中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浮躁的心态。(2分)

【阅读指导】

论述类文本阅读着重注意四大问题:

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

  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

  ③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 

 

朱德庸  幽默是一种救赎

    徐 

朱德庸,台湾著名漫画家,江苏太仓人。

今天的朱德庸幽默开朗,有他的地方总是笑声不断。

在1997年至1999年的两三年间,他有一段忙碌得丢失了自己的日子,回想起来,他说那些日子里自己是“病了”。

之后,他便画了《什么事都在发生》,这是他个人最钟爱的作品之一。这本书里他画了90个故事,都是关于人生困境的,爱情、婚姻、理想、沟通……他惯有的辛辣笔锋演进为悲悯荒凉,画出忙碌的现代人生命底色的苍白荒谬。

他希望提醒终日匆匆赶路的现代人,“抵御成功对人的扭曲。”

“整个时代变得太快了,它让个人的价值观全部没有了,人没有根了,他的价值观永远是这个社会给他的,或者这个社会已经形成了很单一的价值观,就是人人都做CEO。就好像所有的动物,无论羊、牛、鸡、兔子,全要求变成狮子。其实只有狮子会成为狮子,其它动物被逼成了疯子。

仿佛怕世人听不见自己的规劝,他索性以更直接的方式来了一声断喝,推出新作《大家都有病》。他从不隐瞒自己从小就患上的自闭症,笑言自己“跟地球人沟通比跟猫沟通困难得多”。

“每次见记者我都要做长时间的心理建设。我在台湾不大参加活动,更不要谈记者会这些。大部分时间呆在家里,偶尔跟我太太出去吃饭,永远只去熟悉的几家,以前曾经试着开发新店,但都觉得失败,最后还是回到经常去吃的几家店。”

更多时候他感谢自闭,“自闭不表示智障,因为自闭,我几乎不去应酬外人,保持很轻松又很清醒的状态,反而会让我耳聪目明,不会被很多外界的东西干扰。”

 冷眼观察世界的时候,他觉得那些丧失自身价值观,一味想活给周遭看的人其实病得比他严重得多。“我认为再也没有一个时代比这个时代更充满着疯子,99%的人心里都是有疾病的。”

逼迫着所有动物都变成狮子的时代本身同样病得不轻,“这个时代就是这样荒谬混乱,你只要出门就会遇到麻烦,永远是‘天不从人愿’。但是天不从人愿只限于好事,坏事一定是随人愿的。”

他用画笔描摹世人的病态,那些瘪瘪歪歪,看上去不那么美的人儿像是我们集体无意识的缩影——溺于消费,耽于事功;渴望获得,吝啬给予。

有人说,朱德庸是把严肃藏在玩笑背后的,“一直在为人生这件事不断发言。”

他本人对自己的“发言”态度更为慎重,“幽默是现代人反击无奈人生的最后一击,我们从没有碰到过像现在这个时代这么混乱的时代,幽默于我来说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事,它不单单是我作品的要素,它更是一种救赎。”

1.怎样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参考答案  朱德庸认为现代人整天忙于事业,虽然事业成功了,但却患上了溺于消费,耽于事功;渴望获得,吝啬给予的现代病;丧失了自身价值观,因此要抵御现代病,找回人生的快乐。

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自闭”对朱德庸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①自闭让他难以与他人进行沟通;②自闭让他的生活圈子变小;③自闭使他保持轻松清醒的状态,少受外界东西的干扰。

3.朱德庸认为“幽默是一种救赎”,从全文看,他要“救赎”什么?(6分)

参考答案  ①救赎人们对成功追求的扭曲心理;②救赎人们对自身价值观的错误判断;③救赎人们渴望获得,吝啬给予的观念;④救赎这个荒谬混乱的时代。

【阅读指导】

传记的阅读方法

 (1)阅读传记作品必须懂得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

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

 (2)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3)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

 (4)阅读传记作品还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5)阅读传记需要注意传记中作者的评论性语句。

【论述类(实用类)解答指导】

(一)明确答题过程

整体感知(体裁\内容\结构);审清题意;精读原文;找准区间;比较识伪;筛选信息;简述要点。

(二)整体阅读方略——作阅读标志,“不动笔墨不读书”。

1、作段落标志

阅读时,首先给文章的段落标上序号,以便答题时能迅速找到这一段。

2、作语言标志

阅读时要注意一些语言标志,阅读时对文章中一些重要语言标志作勾画圈点,大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标志:

(1)词语方面

①关联词语:之所以……是因为……”“不但……而且……”“只有……才……”“虽然……但是……”“……不仅如此……”等等。借助这些关联词语,可以辨明各个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以及意思侧重点所在。

②副词:“同时”“另外”“还”“也”。这些词表示不能只限于前面或后面的意思,要追溯下文或上文的意思,“更”则表示意思的进一层。

③表示顺序的词: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一方面……另一方面……”“这是其一”“其二”。这些词语往往是列举理由或事实的。

④解说性的词语:“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所谓”“即”“说得正确些”。表明前后意思相同。

⑤概括性的词语:“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总之”“因此”。表明下文是总结的话,是文章(或段落)的结论(或观点)所在。

(2)句子方面

主要是注意那些能揭示文章(或段落)观点主旨的语句,这些语句往往是文章的开头句,各段的首括句,篇末(或段末)的总结句,过渡句,设问句,反问句,抒情句,议论句,比喻句等。

(三)答题应对方略

三道简答题答案基本都来自原文,要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加强针对性。只要细心挖掘,收获不会太差。整体阅读时,要边阅读边概括每节大意,明白论述(叙述)角度、重点等信息。

对文本信息的筛选,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认筛选的角度,浏览有关内容,把握大意,然后采用对比、求同、求异等方法,提炼出所需信息。

信息提取题难度较大,主要难在对文段正确、完整、深入的理解把握上,因此,认真阅读文段,理解把握文段的层次含意,是正确解题的基础。其方法主要是从题目本身入手。

1、要弄清题目要求筛选提取什么,在什么范围内筛选提取。

2、要充分注意题目所规定的作答条件、要求。如题干对答案文字的选取,组织、字数,作答方式和要求等。

3、正确理解题意准确组织文字表述,答案文字要准确,与题目的提问点对上口径,做到文从字顺。以摘录词语而非句子为主,抽取主要信息加以整合。主观题分值较大,解答时一定要条分缕析,分点进行。

 

第七板块块:作文 

一、审题

命题作文

以往有些考生研究提示语和标题的时间太短,或不将注意力放在对提示语和标题的分析理解上,而是关注提前背好的材料或文章怎样能与题意套联,以致被先入为主的心理暗示左右,审题出现偏差。

一般说来,审题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1.分清类型,抓准“题眼”

文题一般有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等,我们要找准“题眼”,防止跑题。

如:安徽卷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其中 “带着感动”是题眼; 可以将其分解成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1)带着什么出发?感动;(2)带着感动去干吗?出发。既然有出发,那就有出发到哪里去,去干什么。所以具体的作文落脚点应当在“感动”,什么人、什么事让你感动了;写作的重心在于“出发去于什么”,可就此展开立意。   

2.巧用提示,明确内涵

如江苏卷《品味时尚》,“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和流传”这句话对“时尚”的内涵作了一定的暗示,它是跟“审美”有关的,是“有创意”的、“时兴”的、有人“认同和追求”的。所以道德法则不是“时尚”,因为它们不属于“审美”领域。

3.添加语素,增补信息

例如《好奇心》,“谁”的好奇心?或者“好奇心是什么”,“好奇心有什么特点”等等;

《见证》,可以具体写"见证公平"、"见证友谊"、"见证未来"、"见证心与心的距离”等,这样缩小外延,化大为小,从而达到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

 4.展开联想,虚实相生

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关系型命题作文”

关系型命题作文通常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构成命题的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其考查重点在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诸要素之间的特定关系;

(一)审清关系

1.并列共存关系

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如“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相信别人的意见”或“既要相信别人的意见,更要相信自己”。

再如:“自由与舍弃”可理解为“自由是限制性的自由,舍弃是得自由的一种舍弃,自由应是在舍弃中得到的充分自由”。

2.对立统一关系

要阐述清楚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关系。

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可以这样立意: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再如“卑微与高贵”,二者对立统一,从一定意义上讲,可理解为“卑微蕴育高贵,高贵源自卑微;只有把卑微的自己纳入平凡中去孜孜追求,才能创造人们心中的高贵”。

3.是非取舍关系

对诸要素有所取舍和选择,态度必须鲜明,不能反弹琵琶。

思考的重点是:“对立”关系是否对立?该不该对立?为何对立?能否化解?如何化解?

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可以这样立意: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

如“嫉妒与羡慕”,我们只能理解为“我们可有羡慕之意,不可有嫉妒之心”。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当的。

4.条件关系

2008年山东卷“春来草自青”是条件关系型。话题里有四个关键词:春、草、自、青。其中,“春”是条件,“青”是结果,是表现。据此分析即可立意为:条件不成熟时切勿急于冒进,要耐心等待,为成功做好充分准备;一旦条件具备了,成功自然会来临.。

“人文素养与发展”是条件关系,可以这样立意:只有人文素养提高了才能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密不可分。

“一步与一生”立意可以:其一、迈出正确的人生起步,收获人生的黄金。

其二、迈出错误的人生起步,饱尝人生的酸楚。

其三、迈出人生正确的一步,并不一定创造人生的辉煌。

其四、人生第一步迈错,并不一定一辈子的天空都是阴霾,人生充满变数,还可后天弥补。

   5.非固定绝对关系

对诸要素,必须充分申明其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定要分类、辨证分析。

思考的重点是:有无关系?有怎样的关系?能否协调二者的关系?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

如“痛苦与成功”,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寓痛苦”。

(二)强化两论

1.两点论

如“我与故事”审题时不光要抓住关键词“故事”,还要突出写作主体“我”的地位。

2.重点论

如“模仿与创新”一般考生提出的论点是“既要模仿,又要创新”,两者并重,泛泛而论。但是如果联系现实,根据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球,就可提出“要模仿,更要创新”的论点,重点强调“创新”的重要性,立意就更具现实性,更深刻。

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考查的可能性不大,适当提及一下。

考生必须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考生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考生了。

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整体意识、全局意识,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我们“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但还要在“全面理解材料”“全面把握材料”的前提下,“选准角度”,选择最佳角度,不能脱离题意。

阅读所供材料时,要抓牢中心句、关键句,体悟材料的情感倾向。

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科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如果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例:(2009年全国卷I)兔子学游泳的故事。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抓住关键的句子青蛙大发感慨“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可以立意为“要回避弱项,发挥自己的特长”,“让自己的优势成为生存需要的本领”。

可从原因分析入手,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他的话到底为什么错呢?它是以己之长比人之短,用自己的强项来要求别人。因此可以从“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方面来立意。

可以从野鸭的角度立意:“努力可以无所不能”“成功一定要无所不通,无所不精”“生存需要全面发展”等等。

可以从青蛙的角度立意:“发展特长”“扬长避短”。

可以从仙鹤的角度可以立意:“多一种能力,成功就多一个机会”“艺多不压身”“生存需要不断发展”。

但是如果偏离“生存或者成功是否需要全面发展”这一中心话题,要么偏题,要么脱题。这一中心话题,就是建立在对材料全面把握、全面理解的基础上的。

二、立意

有些考生的文章仅仅对给出的提示性语句简单发挥,缺少深度开掘,也没有更深入的思考,因而内容单薄,也没有新意。

有一些自我意识比较强、个性追求比较自觉的学生逃出了“新八股”的魔障,但却又走进了“另类”的怪圈:缺乏理性带来泛社会批判倾向,故意拒绝高尚,贬抑道德,反叛主流,取笑美好;或者是过分地追求语言、形式的另类,层次不清,观点模糊,思路混乱,最后迷失的还是自己。

我们的立意要明确。高考作文的题意表达宁要“二锅头”,不要“龙井”。因为高考作文阅卷是有时间限制的,通常一篇作文只有不到两分钟的浏览时间,为了尽量不让老师判断失误,文章立意不要太含蓄、婉转、隐晦,最好写成“二锅头”,让人一看就明了文章的中心;不能写成“龙井”,因为“龙井”要泡到三四遍才有味。绕来绕去,意思不明朗,会影响老师的评分。所以,写议论文要直接亮观点;写记叙文,开头就要说故事,开口见喉咙。

我们的立意要深刻。要至少考虑三种,披沙拣金,选准立意角度。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深入开掘作文题。通过现象探讨本质.通过结果找寻原因,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果及因、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深入分析,方能找出最佳的立意角度。

不管所给的题目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切入口要小,开掘要深,做到以小见大。

三、结构

如何才能使自己文章构思新颖、高人一筹呢?在正式开始写之前,一定要在草稿纸上列出文章的提纲,理清文章写作的先后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做到步步为营、胸中有数。

如果是写议论文,一般可以围绕以下三个问题依次展开阐述分析,从而形成全文的论证框架:一是“什么?”即先揭示论点或论题的内涵,在文章的开头鲜明地亮出文章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态度;二是“为什么?”即围绕中心观点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述和证明,在结构上可以是总分式、并列式,也可以是层进式、对照式;三是“怎么样?”即在充分论证了论点之后,适当结合自身学习生活实际或联系身边现实,明确正确的态度或做法。

论证过程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规范性,文章的中心观点必须鲜明,尽量在文章开头明确地、直接地提出来,本论部分各小节的开头尽量要设置分论点;二是哲理味,思考要多角度、有层次、讲深度,尽量体现辨证思考的色彩;三是整体观,关系类的话题分析既要突出重点,也要兼顾相关概念,尤其要避免绝对化。

如果是写记叙文,就要在细节描写、线索的设置、片段的先后顺序以及前后的衔接呼应上动一番脑筋,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文章的结尾要通过适当的议论、抒情、感叹来较为直观地揭示文章主题(画龙点睛)。

四、选材

常见毛病:

1.离奇荒诞。有些考生受游戏或网络玄幻小说影响颇深,喜欢胡编乱造,如时空交错、星球大战、未来世界等。平庸的虚构,明显的虚假,其情感自然令人质疑。

2.老套或低龄化。另外那些老掉牙的人们熟悉的材料虽然真实,也不宜入文。

3.套用材料。有些考生把备考时写过的材料套进了高考作文中,大量出现跟材料或牵强附会或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容。同类情况还包括对整体作文的套用,稍加改头换面,内容照搬照抄,不伦不类,有宿构、抄袭的嫌疑。

4.堆砌材料。有些文章大部分都是罗列材料,缺乏针对性的分析论证,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没有思维深度。尽管看上去论证材料丰富、生动,但例子湮没了道理。

五、基本的应试技巧

1.时间分配要合理,要有时间观念,要留出充裕作文时间进行充足的思考。(确保10分钟左右的审题时间)

2.最好拟个简单的提纲,开头、结尾要尽量打草稿。开头力争做到先声夺人,结尾要有力。

3.要有点题意识。

4.要有完篇意识。字数一定要满800字,实在不足要灵活机智、技巧取胜(一句一行、“无病呻吟”等等)

5.字迹要清晰,讲究卷面整洁,尽量不涂改。成文后注意检查错别字,特别是题目、开头和结尾处。标点使用尽可能规范,不能一逗到底,以点代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