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和现实主义:教师成长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42:23

新教师成长之路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专业,教育活动则是一种深具创造性与复杂性的活动。一位教师,要从教学新手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必然要经过一个成长的过程。但这个成长过程该如何走呢?

一、增强学习意识——让读书成为习惯

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促进人的发展,让读书成为习惯是促进人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经。纵古今中外,凡是成就大事业者,都有一个大量的、专注阅读的阶段,肯定都有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终身教育已成为人之共识,读书几乎伴随一个人生命的整个历程。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养成天天读书、随时读书的良好习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人格魅力。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热爱读书的教师,是社会的一笔无形资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教师,需要理想。一个没有理想的教师,终究不能培养出有理想的学生。林语堂先生说:“人生不能无梦,世界上做大事业的人,都是由梦得来,无梦则无望,无望则无成,生活也就没有兴趣。”这里的“梦”,即是“理想”。拥抱理想,读书是一条捷径。读书,能让人长见识、明是非、坚心志。“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如果教师没有甘于寂寞、安于清贫、锐意求索的心志,置身于物欲炽烈、思想浮躁的时代之中,实难坚守自己的三尺讲台。以书为伴,与书对话,会使你心无旁骛,沉醉于书香之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己对自己的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通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教育的目的。”书是心灵寻找宁静的阶梯,不读书,我们的心灵就会积满灰尘、脆弱无比。教师,需要学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常常能让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神采飞扬。学识源于读书,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我们的孩子们将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变化着。”如果教师不能把准时代的脉搏,不断地读书,拓展视野,增长学识,不仅不能教好学生,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落伍而妨碍学生的发展。可见,读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教师,需要读书。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作家祝勇说:“(读书)像呼吸、吃饭一样自然,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并不张扬自己书读得多。”读书之于教师,就像歌手之于练声、枪手之于打靶,读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必须融入到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去。北宋诗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的人面目可憎、俗不可耐”;那么,长时间不读书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可怕的教育者。

二、制订目标——长短结合,因人而异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教师主体对教育变革和发展的理解不断加深、对职业生命和从教价值的领悟不断提升、对自身格调气度和品位不断修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专业成长的“成熟度”多是受外部环境与要求引领的,外部教育环境和气候越是浓厚,教师走向成熟的步伐就越发快捷。优秀的学校必须有大量优秀的教师来支撑,而一个学校优秀教师的大量出现,主要取决于学校给教师搭建的专业成长平台。

制订符合规律的教师专业成长目标。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一定的规律。一名新教师开始从教一般要5—10年时间,大致经过职业感知、职业感悟、职业升华、职业成熟、职业成就五个阶段。十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道“坎儿”,并非人人都要经历这五个阶段,有些教师可能从教多年,一直停留在某个阶段;也有些教师可能很快就进入职业成熟和成就阶段。我们应结合这样的一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师成长计划,确立可行的成长目标:一是学校阶段性目标,二是学科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三是教师个体的成长目标。无论哪一个层次或哪一个阶段的目标,都应充分而广泛地征求教师意见,使目标具有可行性、激励性和发展性。特别是对教师个体的成长目标的制订,应慎重而细致、尊重个人意愿,稳步推进,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学校的职能部门和学科组要对教师的发展目标进行指导,目标内容都应该包括职业道德水平,教学业务能力,专业发展特长及取向三个方面。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激励教师敬业奉献、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构建梯次发展、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并努力打造一批素质过硬、专业精良、乐思善研、风格成熟的各级“优师”。

培养目标:以“专业+专长”为总揽,以“六格”为总标,从教师的素质能力、工作绩效两个方面确定培养的模式和发展的标准,把教师培养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教师。促进教师具有完备的专业知识结构,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全面娴熟的教学技能,很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努力提升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熟度,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目标格次:

(1)入格:教龄3年及3年以下的,要求打好教学“基础”功,适应常规教学,努力成为成型教师。

(2)合格:教龄4到9年,追求有效教学,练好教学“基本”功,努力成为骨干教师。

(3)资格:教龄10到19年,追求高效教学,磊好教学“基建”功,具备一定的教学知名度,努力成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

(4)风格:教龄在20年以上,追求魅力教学,磨好教学“基思”功,努力成为特级、教授级教师。

(5)品格:教龄在30年以上,追求特殊教学,展现教学“基理”功,努力成为教育名家。

(6)破格:各种能级格次的教龄要求仅仅是一个参考年限,平时积极鼓励广大教师潜心教研,加速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水准,努力实现破格发展。

三、踏实行动——让研究成为习惯

 现代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践者,更是课程的主动构建者。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而且是“主动的研究者”。我们提倡:让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关注教师需要,生成人本化管理策略,努力创造一个教育研究“大家庭”,帮助教师实现教育理念和行为从“无意识——有意识——有目标——有价值”的三次飞跃,形成“稳定”的“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职业习惯。

1、立足常规,从常规中出新。

教师的核心工作是上课——因为我们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而备课就是基本功。我们的学习与研修便从这些常规开始。首先过好“教材钻研与把握”这一关。在教材钻研、备课多花功夫。新课程实施后,我们的观念要由备教材逐步转变到备学生,备课堂上来,要更关注课堂的生成与调控。

2、学会反思,在研究中成长。

学会反思,形成思考的习惯,把思考贯穿于平时生活与工作的点点滴滴,这便是一种研究,学习即研究,工作即研究,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观察,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改进。不仅思,而且要逼自己动笔,勤于记录自己思想、行动的轨迹,就在这看似平常的发现与思考中,在貌似平凡的感悟与行动中,教师便不断地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