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性丑陋的诗句: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幼儿深入阅读—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20:07
在现代社会,阅读如同进餐、睡眠一样是成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也是十分有趣和富有意义的活动。对于学前儿童来说,阅读图书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价值,它能够促进孩子语言、认知、情感、社会性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把儿童早期阅读作为教育的重要发展项目。特别是近几年,早期阅读的意义突显,受到格外的关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幼儿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幼儿对阅读的喜爱源于选取自己喜爱的图书,成人的陪伴更增添了幼儿阅读的快乐与兴趣,而深入的阅读则需要成人有目的地进行引导。我园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引导幼儿深入阅读中初步总结了几点富有成效的方法与经验,愿在此分享。
  一、从娃娃图书馆借书
  当我园筹划建立旨在促进幼儿阅读兴趣的全园公共图书室的同时,小二班教师率先在班级开设了娃娃图书馆。娃娃图书馆活动,是由教师根据幼儿阅读心理(喜欢别人的好书、喜欢和成人一起看书)引导发起并组织,由家长和幼儿协同进行的亲子阅读活动。它既具有亲子阅读的最大优点——一对一的阅读指导,又在目的性和计划性方面更强,专业指导与教育策略更有针对性和应时性。
  首先,老师带领孩子们参观幼儿园的图书室,通过参观孩子们了解到:图书室是存书、看书和借书的地方。老师还引导孩子们观察书架,了解到图书是要摆放整齐的,而且要分类摆放;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图书馆的活动规则:安静,不能影响别人看书,而且要爱护图书,如有损坏或丢失要赔偿或进行修补。孩子们还了解了借阅图书的流程:先挑选图书→然后填写图书借书卡→最后借走图书。
  接下来,老师带领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筹建小二班的图书馆,孩子们将其命名为娃娃图书馆。图书的来源是:每位幼儿从家中挑选一本自己最喜欢的图书,教师从幼儿园资料室选取部分优秀读物,重新选购的一些精美图书。教师精心为幼儿设计了借书卡,第一部分由教师填写书名和借书日期,第二部分为幼儿阅读图书的感想等的记录,由家长填写。娃娃图书馆的借书规则定为:每个星期五,幼儿从娃娃图书馆选择一本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在教师的协助下填写借书卡,将图书借回家与家长共同阅读,家长帮助孩子填写借书卡的部分内容,还书时反馈回教师。接下来的星期三,幼儿将图书带回幼儿园,归还到娃娃图书馆,星期四教师整理娃娃图书馆的图书,星期五幼儿再次借阅。
  娃娃图书馆建立起来了,孩子们兴奋不已,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借书。星期五借书,刚到星期一,有的孩子就把书带回幼儿园想还了再次借阅。每次借书时,老师让孩子们先玩,叫到谁谁去借书,以免孩子们等待,可是很多孩子都不去玩,更愿意排队等着借书。有的孩子生病了没有来园,还让家长来幼儿园帮助借书。
  二、“看!我的借书卡。”
  “我是读书小状元!”
  在娃娃图书馆活动的初始阶段,老师发现有的幼儿反馈回来的借书卡有一部分是空白的,分析原因,可能是这些家长对幼儿的阅读指导比较盲目。于是,教师一方面通过家长会和网络等多种途径对亲子阅读活动中“家长应如何进行指导”给予专业性的建议。同时,在班级外的橱窗制作了“读书小状元”的宣传栏,将部分填写较好的借书卡张贴到橱窗里,以此促进家庭之间亲子阅读情况及经验的分享和交流。没想到,这项活动引起家长们的格外关注,他们不仅看自己孩子的借阅卡,而且看别的孩子的,特别是那些填写详细的借阅卡吸引了更多家长的目光。孩子们知道填的好的借书卡可以在教室门口的宣传栏展示出来,借阅图书的积极性、主动性更高了。慢慢地,从家长和幼儿双方的反馈情况发现,亲子阅读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学期末,老师又将所有孩子的借书卡展示出来,孩子们非常高兴,老师和家长看到孩子们一学期里认真地读了这么多书,也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小二班娃娃图书馆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得到了家长的认同、肯定和鼓励。另一方面,这一活动也悄然地在其他班级中传播开来,并且有了不同形式的延伸和创新。不管在哪个年龄班,那张小小的借书卡在促进亲子共读、帮助教师了解幼儿阅读情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的是,借书卡的内容因幼儿年龄的差异而有一定的改变。
  小班的借书卡只有三个问题:你喜欢看这本书吗?谁陪你一起看的这本书?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包括喜欢的故事人物或续编故事)!而且前两个问题都是用图示的方法。但中一班的借书卡有两种,一种是文字和图示相结合的,在中班上学期使用,有五个问题,分别是:(1)你喜欢这本书吗?(2)书的名字是什么?(3)你和谁一起读的这本书?(4)看完书后,你学会了什么?(5)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另一种在中班下学期用的借书卡,不仅问题完全用文字方式呈现,而且具体内容也有不同:(1)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2)你和谁一起读的这本书?(3)读完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4)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5)请你为这个故事创编一个结尾。可以看出,比起小班,中班的借书卡问题不仅增多了,深度也增加了。可能这不同的借书卡都不是尽善尽美的,但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用心地思考、尝试:如何使借书卡适合自己班里的孩子,既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又能提示家长怎样引导孩子阅读图书,从而使阅读深入下去。我喜欢这本书
  从幼儿和家长填写的借书卡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孩子们对这种方式的图书借阅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通过自己选择喜欢的图书、与家人一起阅读、再与同伴分享这个过程,使孩子们对图书的兴趣逐步具体、深化。对于喜欢的图书,有的孩子借回去两次、三次,反复地看。例如小班的一个孩子借阅了两次《动物百科》,在第二次的借书卡上妈妈写道:“皮皮特别喜欢这本书,这是第二次借回了。这本书让皮皮知道了世界上有过恐龙,并了解了许多其它动物。现在,只要说起恐龙,皮皮就非常有兴趣”。有的幼儿借书卡填写特别认真、详细,经老师介绍后,其他孩子就都争着要借这本书。
  再比如,一次小二班一个孩子想借阅益智类的图书《认知能力训练》,起初,教师考虑到瑞瑞的年龄最小就建议他借阅一本故事类的图书。但是,看到瑞瑞那严肃的神情和坚持的态度,老师还是让他将这本书借回了家。在这之后,瑞瑞连续三周都借阅着同一本书。据瑞瑞的妈妈讲,瑞瑞对这本书的喜爱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喜欢和爸爸妈妈一同探讨书中的问题。起初,他热衷于书中的分类游戏,慢慢地,对于研究各种交通标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一开始对书中标志的指认,到坐在妈妈车上观察马路上的各种交通标志,到最后与爸爸妈妈协同补充绘制《认知能力训练》书上没有出现的标志……现在的瑞瑞,俨然已经成为一位交通标志方面的小专家了。通过瑞瑞的事例教师深切感受到,幼儿阅读的兴趣已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喜欢读,而且深入到图书的内容中,并将书上获得的经验和生活中的经验互相迁移。
  此外,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还表现在对图书的爱护上,例如小二班开展娃娃图书馆活动以来,几乎没有书被损坏的现象,孩子们都一页一页地翻看图书,已经初步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看完书,我想说……
  从借书卡上记录的幼儿阅读图书后回答的问题,我们看到幼儿对图书的阅读和理解已经深入到图书的内容及其所反映的思想内涵中了,阅读图书对幼儿语言、想象力、情感表达、思维能力以及价值判断能力的积极促进作用。
  第一,借书卡不仅反映出孩子们对图书人物、故事的喜爱,而且能说出喜爱的原因。例如,孩子们说“喜欢黑猫警长,因为他勇敢聪明、聪明,能捉老鼠。”“我喜欢这故事,因为大夫说得对,它没说谎。”“我喜欢拇指姑娘,她会帮助人。”而且他们能将书中好的行为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第二,在借书卡上,孩子们还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美好愿望。例如,有的孩子说:“我特别喜欢小牛和它的妈妈,我也要做个勤劳的孩子。”“我要象小狮子兰伯特一样勇敢,我还要像羊妈妈一样有爱心。”“我希望小鸟长大后飞得很高。我还要学习小猪,变得懂事。”“我希望皮诺曹上学,那样它就不能变成驴子了。”“乌龟和兔子比赛太有难度了,以后比赛时,我也要象乌龟那样——努力跑!”
  第三,我们从借书卡发现,幼儿特别喜欢思考,喜欢提出自己的问题,喜欢问为什么。比如,有孩子提出质疑:“乌龟不是在水里游的吗?怎么和兔子赛跑?”“黑猫警长画得真吓人,跟我的猫咪怎么一点也不一样啊?”有的孩子想知道“什么是无底洞”。有的猜想“是不是因为解放军叔叔打坏人没打到,枪打着地球,地球着火,把恐龙都烧死了?”
  第四,从借书卡还看到阅读图书对幼儿认知的促进作用。例如,有孩子惊奇地说:“原来花生真的是长在土里呀!”有的孩子说:“非常喜欢这本书,最喜欢给物品分类或是找蔬菜。”还有的孩子了解了“小螃蟹的脚断了之后可以重新长出来”“白鸡和黑鸡都生白蛋”“老虎长大后的眼睛是黄色的”等科学知识。
  最后,因为借书卡上有一个提示是,孩子可以续编故事。这为孩子们的想象提供了很好的空间。例如有家长反映:“我明显地发现这孩子的想象力这段时间以来丰富了许多。他一天到晚嘴里嘟囔的都是故事里的句子,而且用得恰到好处。有一次他去上厕所,把卫生间的门一关,大声说:‘不要打扰到天才。’把我们都笑得要死。有时我们给他念完一个故事,再给他提一些可以让他发挥想象力的问题。比如,乌龟和兔子如果再赛一次跑,谁会赢呢?他会给出自己独创性的答案。”
  三、我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书
  从借书卡和孩子们的反应我们看到,有爸爸妈妈认真陪同阅读并能详细填写阅读情况的那些孩子,还书时很高兴,再次借阅的积极性也更高。可见,孩子们很喜欢与爸爸妈妈一起看书,喜欢说出自己的感受,特别期望爸爸妈妈把自己看完书想说的话记下来。这同时也说明成人陪伴孩子阅读的重要作用。例如有一个孩子借了《木偶奇遇记》这本书,“一到家就欢天喜地地说‘妈妈我借回比曹(孩子非常喜欢的书中人物)了’,晚上让妈妈讲了两遍。”这是孩子妈妈写在借书卡上的话。还有一位妈妈说:“自打从幼儿园借回书来,(孩子)一定要让家长给他读书。”
  不仅孩子们喜欢与爸爸妈妈一起看书,家长也越来越喜欢与孩子一起阅读图书,亲子阅读在促进亲子间语言、情感的交流和相互了解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一位妈妈兴冲冲地对老师讲:“有时,我们把故事改编成小话剧来演。我们在一起总是能有新的创意,我们和孩子总是能快乐地游戏!”
  再比如一位家长写道:“……阅读让孩子学会了什么是爱。我发现这学期他懂事多了,而且也善于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情感了。故事书上常常有很多关于爱的例子,他学会了很多。现在有了好吃的他会分给大家,还念念有词地说‘有好吃的要大家分享’。早上起来时,他会爬过来,照我脸上亲一口,还加上一句‘妈妈我爱你’,让我激动半天。有一次,从幼儿园回来的路上,风很大。他跑到我前面倒退着走说‘妈妈我给你挡着风。’说得我心里暖暖的。……”
  四、我也喜欢和老师一起读书
  除亲子共读外,师生共读也是一种特别好的激发幼儿阅读兴趣、进行深入阅读的方式。经验丰富的老师非常熟悉这样的场景:只要是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过的图书,幼儿会不厌其烦地反复地阅读这本书,为此还会发生幼儿之间争抢这本书的现象。教师是在与幼儿共同阅读图书的过程中发挥专业指导作用,把握契机,从而有效地引导幼儿关注到图书及阅读的方方面面。师生共读能使幼儿模仿、学习、掌握阅读的方法。以往阅读图书时,教师主要是将关注点放在讲述故事内容上,提出:故事中都有谁?他们做了什么事?我们应该向谁学习?诸如此类引导幼儿回忆和复述书中内容的问题。现在,在不同的年龄班,教师更有意识地关注到幼儿阅读图书的方法和习惯,以及对图书中优美语言词汇的欣赏。在中大班,教师还运用猜想、续编故事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大班幼儿还能认识书的书名、封面、作者、绘图、封底、出版社、出版时间等图书的常识性内容。在促进幼儿更广泛的阅读兴趣上,教师还能够把握幼儿阅读的方向,引导幼儿对各种类型的图书产生阅读的兴趣,阅读的图书范围就更广了。下面以一个混龄班的阅读活动与大家分享。
  崔老师发现了一本有趣的大书《我的自行车》,考虑到这本书的趣味性、词句的优美以及幼儿已有的相关经验等因素,教师便与幼儿一同分享这本书。阅读这本书的目的是: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让幼儿享受阅读的快乐;引导幼儿感受和理解“骑”“绕”“越”“趟”“冲”等词汇的含义。教师首先通过提问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有哪些小朋友骑过自行车呢?”“骑着自行车曾经到过那些地方?”之后教师把书的封面展示给小朋友看,请小朋友猜想“这本书会讲一件什么样的事”。这个看封面进行猜想的环节,很好地调动起孩子们继续阅读图书的兴趣,而且也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之后教师翻开图书的每一页进行阅读:星期一,我骑着自行车,绕过大树。星期二,我骑着自行车,绕过大树,越过小桥。星期三,我骑着自行车,绕过大树,越过小桥,来到树下。星期四,我骑着自行车,绕过大树,越过小桥,来到树下,趟过小水坑。星期五,我骑着自行车,绕过大树,越过小桥,来到树下,趟过小水坑,骑上河岸。星期六,我骑着自行车,绕过大树,越过小桥,来到树下,趟过小水坑,骑上河岸,冲下小山坡。星期天,我摔倒了!接着,老师请小朋友来表演书上人物的动作“骑”“绕”“越”“趟”“冲”等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这几个动词的含义。由于孩子们对图书中使用的动词及其描述的动作很感兴趣,所以在延伸活动就请小朋友用“骑”、“绕”、“越”“趟”“冲”这些动词讲一件和自己有关的一些事情。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觉得阅读图书“很有意思”,特别是当教师读到“我摔倒了”,孩子们都开心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