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是什么意思:[转载]中学生阅读: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及评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3:28:25

[转载]中学生阅读: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及评论

(2011-11-30 01:09:07) 转载标签:

转载

分类: 杂谈 原文地址:中学生阅读: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及评论作者:饶水知音

【导读】

9月6日晚9点,北京海淀区西山华府小区南门外,李双江15岁的儿子李天一与18岁的苏楠驾驶宝马和奥迪行驶时,与前方驾驶别克的彭先生一家因言语不和发生冲突,将彭先生头部打伤,被缝11针。目前,李天一和苏楠因涉嫌寻衅滋事罪,已被海淀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李双江已经含泪去看望了被打者并道歉并达成和解。可是这溺爱出来的“星二代”的霸道还是切切实实地损害了他父亲“人民的艺术家”的形象。尽管因为年龄的原因,刑责可免,但是这个孩子该如何抛却“我爸是李双江”的“心理优势”呢?这一事件给社会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评论】

15岁少年何以敢“寻衅滋事”

《新京报》社论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可以“为儿子骄傲”,却不能“让儿子骄傲”,令儿子因自己的地位、名誉,而享受不应属于他的特权,拥有不应拥有的“勇敢”。

据《新京报》报道,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涉嫌无照驾驶、殴打他人,已被警方依法刑拘。案件本身并无太多悬念,水落石出,依法处理,也只是时间问题。但围绕这起涉嫌“寻衅滋事”案的轰动效应,却并未因此消退。

平心而论,这起纠纷本身平淡无奇,并非了不得的恶性案件,造成的直接损失也微乎其微,但社会影响十分恶劣。不管是当事人的父母,还是社会公众,或许都在问:一个只有15岁,不具备完全法律责任能力的少年,为什么会有如此嚣张行径,背后的思维和处事模式又是如何形成的?

在公共场合与传媒上,李双江夫妇曾多次夸耀儿子的天赋、才能,并让其在许多公众场合登台亮相,他5岁就成了“年纪最小的申奥大使”,多次与父亲同台演出献歌,在中央民族乐团音乐厅开过“假日歌友会”,还曾替父领取过“十大孝子”等荣誉奖项……

不难看出,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机会、荣耀,都并非这个孩子凭个人天赋、努力或专长所能获得、享受,而是沾了“李双江儿子”的光,而对于这种非分而得的机会、便宜、荣耀,不但施者、受者心安理得,身为社会名流且为人师表的李双江夫妇似乎也坦然无忌。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可能正是这样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日积月累地产生了一种对父母光环的依赖、倚仗,甚至迷信,认为“李双江儿子”所享有的一切便利都是正常的,只要祭起父亲这张“大旗”,便百无禁忌,无往而不利。一次次的父子同台,一次次的当众夸耀,更在无意间强化了儿子的这种特权意识。

或许,作为父亲,李双江主观上不会希望将这种意识灌输给儿子,但在客观上,享有特权便利本身,正是特权意识最好的温床。

媒体曾经报道,李双江从小就看出儿子的开车爱好、天分,在儿子尚在幼年时就在院子空地手把手教练,并将开车比作“旋律”、“交响乐”。无照宝马曾经过改装,改装费不菲,这显然不是一个未成年人所能负担。少年年仅15岁,依照法律,根本不具备申领正规驾驶执照的资格,李双江夫妇不会不知,也应该知道把机动车交给无驾驶证的人是违反交通法律的行为,但遗憾的是,他们却对儿子这首不该奏响的“交响乐”默认甚至鼓励,不管主观动机是什么,客观上只能给尚未成年的儿子一个深刻印象,即法律可以突破,规则可以不遵守。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可以“为儿子骄傲”,却不能“让儿子骄傲”,令儿子因自己的地位、名誉,而享受不应属于他的特权,拥有不应拥有的“勇敢”。

这起事件之所以引发舆论哗然,更在于这绝非个案,社会上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滥用父辈资源,视公序良俗为无物的青年。

事发后,李双江夫妇前往医院看望了被打的夫妇,并为儿子道了歉,称“我没有教育好儿子”,宁愿受害者“用棍子把我打一顿”,“不会放纵自己孩子犯的错”。这种态度是可取的,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挽回影响。但为什么事情已然发生,才有这样的忏悔呢?而这忏悔,是不是值得全社会深思?

 

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所撕裂的社会共识

熊志

近日,在海淀区西山华府小区门口,一对业主夫妻在开车要减速拐入小区南门时,遭到后面一辆无照宝马和一辆牌照为晋O00888的奥迪司机殴打,夫妻头部被打流血。事发后,经核实,宝马司机年龄15岁,无驾照,系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奥迪司机系山西一公司老总之子。(新京报 9月8日)

生活的吊诡,在于它总会讲述些大致雷同的故事,当“豪车”、“打人”、“叫嚣”、“权富之子”这些词汇叠加到一起时,很不幸,那些不甘寂寞的二代们又倒腾出了大的动静。只不过,这次有了新的看点——打人事件换成了富二代和星二代的“联袂主演”,而星二代,又正是那个顶着“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等诸多衔头的李双江之子李天一。

一个富二代和一个星二代是如何实现跨领域合作而打起人来,报道没给出,可能也不重要。也许是见惯了富二代的飞扬跋扈,所以人们将矛头死死对准了那个尚在15岁星二代。儿子把老子从娱乐版拉到了社会新闻版,这估计是李双江始料未及的,同样始料未及的还有我们这些公众,原来,那个在媒体面前稚气未脱的孩子放肆起来还可以这么地蛮不讲理和无所顾忌。

细节需要梳理,如果将其和“李刚门”来上番对比,相信李启铭定会完败,虽然他们都姓李,背后也都有一座姓李的靠山。比如说,李天一15岁就无证驾驶花28万改装的无照宝马,李启铭可以吗?比如,李天一敢在座驾底放一把仿真枪,李启铭敢吗?比如,李天一边打人还敢边叫嚣“谁敢打110”,李启铭除了那句斗狠的“我爸是李刚”还有什么?比如,李天一4岁入选中国幼儿申奥形象大使,钢琴、书法等全国大奖一大堆,李启铭除了有个当官的老爸,连张奖状都没有,好意思?比如,李天一打人就打人,而不拿老爸的名头来斗狠,哪像李启铭那般笨,捅了篓子还非把老爸给拖下水。再比如,李天一尚未成年,再怎么嚣张,最多也就拘留罚款,李启铭能有这般幸运?

所以说,李启铭身上的那点张扬,在这个15岁的后辈面前,实乃小巫见大巫,李天一的“出息”,恐怕是李启铭之辈所望尘莫及的。人比人,气死人,倘若李启铭得知,他定会由衷地喟叹“后生可畏”、“长江后浪推前浪”,云云。

当然,这只是讽刺,讽刺之余,却让人五味杂陈。李天一的“出息”,与其说是“出息”,毋宁说,这是社会底线和原则节节败退的一种投射。它撕开的现实是,打人日益随意化,打人者日益年轻化甚至“好人化”,而这又昭示着社会病灶的蔓延。换言之,李天一完败李启铭同时,也完败了道德、规制、原则、法理。

李天一的嚣张,无非源于父亲的那点头衔以及自己的那点荣誉。而正常的社会应是,权力、金钱、荣誉等集中于社会少数成员之时,它不仅意味着一种优势资源,还意味着公共责任与担当,权力越大,越是富庶,名气越响,肩上的担子越重,对资源的使用也就越谨小慎微。而当这种共识被撕裂之时,优势资源就异化扭曲为强者欺压弱者的工具。直接占有资源的一代也好,间接享有的二代也罢,问题的本质,无非是一个社会模糊了在占有优势资源之时的权利与责任之关系。

 

从晋剧《打金枝》看“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

梁煜璋

日前,被披露的李双江之子无照驾车打人事件,使得打人者的“爸爸”李双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有人称之为“儿子闯祸,爸爸受过”。如何看待这类现象?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心态?《人民日报》对此作了关注和分析,称“身份标签”折射社会焦虑。(参见该报2011年9月15日相关报道)

笔者也认为,纠缠“身份”的内中不免会有一种仇官、仇富情绪的宣泄,以及潜在诱导注意力转移的成分,以此拉近或拉平社会“失衡”的心理。当然,有的还有“眼球经济”的效应。

其实,现在关注的“身份论”与过去“文革”流行的“血统论”是一样荒谬的。而且,单一直线型思维本身是会自相矛盾的。比如说,一个官二代或富二代,这次做了一件好事,就抓住不放,无限放大,认定这个孩子就是好得不得了了。那么,下次这个被誉为是好孩子的人做了一件错事,我们又该如何认定他到底是好是坏呢?反过来也是这样的道理。

同样地,还有“子不教,父之过。”父子的“连带责任”,在法律上是有明文规定的,就是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有监护权。并不是什么事都要把父子关系扯在一起。这起事件中,李双江之子系未成年人,作为父母应该替儿子负责。这种责任也仅限于法律意义上的责任。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做得好,就主观臆断全部地认为是家长教得好;孩子做得不好,就主观臆断全部地认为是家长教得不好。这样的道理是讲不通的。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哪个父母不教孩子学好偏偏教他打人呢?所以,孩子错了该批评教育,而不能迁怒于家长。

再说,李双江之子打人这件事。原本是事出有因,被打者在前面紧急停车,令后面的车主不快,生气,直至打人。这样的事,有开车经历的人估计都会遇到,也一样会上火,有时也要破口大骂。即使没开过车的人,在路上也会遇到这样的事。为什么人们普遍对出租车很讨厌呢?就是因为它随便乱停,影响后面的车通行。所以,这种事如果换做别人,不就是年轻人气盛火旺,太冲动,也许就成了市井小事了。打人不对,该批评批评,该处罚处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扯别的都没用,最终也不过是这样。

不过,这里面有一点不好。就是李双江儿子打人了,李双江到医院探望被打者,并且道歉。为什么还要带上军艺的领导一同前往,好像是李双江儿子被打了一样,搞得兴师动众,似乎是从气势上要压倒对方。这就有以势压人之嫌,不好。

其实,“儿子闯祸,老子受过”的事,早有先例。在我看过的晋剧中就有这样的一出好戏,名叫《打金枝》。剧情大意是:“唐代宗将女儿升平公主许配汾阳王郭子仪六子郭暧为妻。时值汾阳王花甲寿辰,子、婿纷纷前往拜寿,惟独升平公主不往,引起议论,郭暧怒而回宫,打了公主。公主哭诉父母,逼求唐皇治罪郭暧,郭子仪绑子上殿请罪,唐皇明事理、顾大局,并加封郭暧。沈后劝婿责女,小夫妻消除前隙,和好如初。”

郭子仪就是李双江现在的角色。那么,从这出戏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呢?第一,要说身份,该剧中不论是唐代宗还是郭子仪,不论是公主还是驸马,都是有着显赫身份的。按说打金枝这件事足以炒作成大新闻。但流传至今却是一段美谈。这是为什么呢?第二,好就好在唐代宗和郭子仪两个家长的做法好,很有策略,很讲艺术,以大公无私的做法和策略(比如唐代宗假意杀掉驸马替公主出气,结果公主一听要杀驸马就不干了,转而向父皇为驸马求情。而郭子仪不仅把儿子绑上殿来,而且请求将自己一同治罪,让唐代宗无地自容),耐心开导和教育子女。第三,这出戏最好的地方莫过于把一件坏事变成两全齐美的好事,既教育了子女,也密切了君臣关系。而且对后世的教育意义也很深远,一直流传至今。所以说,一件事的很好处理要比在这件事上纠缠不放更有意义。我们不应该把一个“教育”子女的问题演化成一个“教训”所谓官富及其子女的问题,增加社会的非理性对抗情绪。“打金枝”的故事能流传一千两百多年而不衰,试想今天炒作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能“热”几久呢?我们从中又能得到什么呢?

 

由李双江父子重读“子不教,父之过”

李地耕

9月6日晚,在北京海淀区西山华府小区门口,一对业主夫妻在开车刚要拐入小区南门时减速,遭到后面一辆无照宝马和一辆牌照为晋O00888的奥迪司机殴打。夫妻头部被打流血。并高喊:谁敢报110。打人的宝马司机是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与梦鸽的儿子李天一,年仅15岁。据悉,李天一与苏某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海淀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李双江日前也曾到医院当面向受伤夫妇致歉。

事件爆出后,社会对其关注和议论程度比起“我爸是李刚”一案来,真是有过之而不及。一年前,“我爸是李刚”的叫嚣声,曾响彻中华大地,令世人感到震惊。而今,李双江年仅15岁的小公子竟喝喊出“谁敢打110!”,此狂言着实令人感到震撼。

从此事件本身看,肇事者是无照开车。无照驾驶就够得上违法违规了,而他驾驶的还是一辆无照车;而且这一无照驾驶者还是一个15年少年;15岁无照驾车就够惊人了,其还与他人一起把一对中年夫妇打得头部鲜血直流;打人已经就够狠了,而他的座驾上还放着一支仿真枪,这就更令人胆战心惊;这还不说,而当围观百姓自发地见义勇为时,他却喊出“谁敢打110!”……

由此可见这位15岁李小公子的爆发力是何等的敏捷和强烈,狂妄的底气是何等十足。这些从何而来?应该是来自于平日的习性,来自于15年的历练。

这,就不得不令人进一步追问这是谁家的孩子,竟有此等“能耐”?这就把他的生父被号称“一代歌王”,当今中国歌坛的非凡人物,具有相当社会影响力的年已72岁高龄的李双江推向了前台,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就事论事,对于李天一的违法,李双江是难免其咎的。15岁属于未成年人违法驾车,难道其监护人李双江就不知道吗?李天一的27万元的车辆改装费从何而来?或许李双江还为儿子少年有成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呢!

早些时候,李双江曾告诉过采访者:有时候孩子气得他真想打他,但是最后还是不忍心抬手。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这证明对小公子的溺爱、娇惯和纵容,李双江夫妇早就有察觉。

作为歌唱家李双江的“粉丝”,人们也曾经对李双江的这样的表白表示理解:李天一5岁就被选入中国幼儿申奥形象大使;5岁学习钢琴;8岁开始学习书法;10岁加入中国少年冰球队,多次参加国内外少儿冰球比赛。全国少儿钢琴比赛金奖,第八届北京钢琴艺术节优秀演奏奖。连续三届荣获爱我中华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铜、银、金奖。2009年入选为最年少的海淀区书法协会会员……更何况,李双江老师又是年近半百得子……

可谁能料到,李双江乳气未尽的儿子却在老爸已经步入古稀之年后,让父亲颜面大损。仔细品味,李双江老师今天食下的是“子不教,父之过”的恶果。

李刚只是个县级公安局副局长,正科级,与李双江无法比翼,故而“谁敢打110!”要比“我爸是李刚”更具有影响性。由此看来,人们对“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的高度关注,值得当今社会上的官、富、星们深思。

 

权势让人的劣根性急速膨胀

知风

6日晚,在海淀区西山华府小区门口,一对业主夫妻在开车刚要拐入小区南门时,遭到后面一辆无照宝马和一辆奥迪司机殴打。夫妻头部被打流血。事发后,此事在网上引起关注。经核实,宝马司机年龄15岁,无驾照,系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车牌为套牌。(9月8日新京报)

李双江15岁儿子开宝马打人,还大喊“谁敢打110”。不知该把这小子划入“官二代”还是“富二代”,但15岁开宝马绝非等闲之辈,更何况,李双江的名气比李刚大多了。

“官二代”和“富二代”,本来应该是两个中性的简称,这可能是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现实下,成了引入注目的阶层。而当这个“简称”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往往是贬义的。这其实很不符合社会进步的趋势。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是物质文明的体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哪怕只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应该成为先进的楷模,先一步展示物质文明给精神文明带来的美好前景。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相辅相成关系,所以,政府一直在提倡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可见一不小心还是会失之偏颇的。然而,假设一个社会有着一种良好的风尚,保持着良性发展的势态,精神文明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共同追求,那么,物质文明显然可以成为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说通俗一点就是,越有钱就可以越显示文明,所谓的“绅士风度”就包含了文明的举止和绅士的身价。

但这不能倒过来推理,因为社会弱势群体还占很大部分,而事实上,这个群体也不是当今社会最不文明的群体。这里所指的“越有钱就可以越显示文明”,强调的是一种社会发展的良性趋势,是比照人类社会从贫困蛮荒时代进入现代文明的历史,文明的具象确实是用物质积累来体现的。那么,我们有理由对社会的发展做这样一个憧憬:随着物质财富的逐步丰富,人类社会的文明也随之进步。反之,如果越富裕越不懂得文明,甚至越富裕越野蛮,这种文明的倒退,无异于人类的返祖。

而这些“官二代”和“富二代”,一再挑战人们的美好愿望,让权力和财富背负了不仁的罪孽,加深了人们“仇官”、“仇富”的心理。客观地说,权贵们对自己的子女,也不见得因权势反而比普通家庭少了起码的教育,更多的因素可能在于他们的权势让人的某种劣根性得以膨胀,这种劣根性不是因权势而原发,而是因权势而滋长,否则,“官二代”和“富二代”为何敢屡屡把人性中的恶大肆张扬?这种有恃无恐的恶劣行径,一旦戴上“官二代”或“富二代”的帽子,就不是个案,而是一种社会现象了。而这种几乎成规律的东西,就是财富助长了劣根性。如此,将其归咎为家庭问题就有点淡化了,试想,既得的权势能助长一宗宗的罪恶,谁能保证新生的权贵不前腐后继?这个问题应该是社会问题。

财富的分配制度决定了获取财富的方式,权力和财富的勾肩搭背“联姻”出权贵阶层。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官二代”和“富二代”只是因他们的稚嫩把权势的无所不能演绎的触目惊心。所以,“官二代”和“富二代”并不是仅仅缺乏家庭教育,而是他们对权力的解读,对财富的理解,已经被他们对应的上一代潜移默化了。这不是单纯的子女对父母的认识,而是处在权势光环之下的人对社会秩序的认知。

权力的失控和张狂屡见不鲜,为富不仁司空见惯,而权势之下的“官二代”和“富二代”,必然会形成一个错觉,而这个错觉一旦成为他们的世界观,就能让他们随时随地表现出人的劣根性。那么,一个可怕的问题是,财富助长了劣根性。但财富是不是具备这种原罪?那就要从财富的的获取途径和手段,以及权势对社会的主宰能力中去找答案了。

 

李双江之子开宝马打人谁之过

臧莺

日前,两名分别驾驶宝马和奥迪的司机将一对夫妇打伤,并高喊:谁敢报110。据爆料,打人的宝马司机是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与梦鸽的儿子李天一,年仅15岁。(《北京青年报》)

此新闻一出,引发微博上一片舆论哗然。原来,该夫妇所驾车因为没打左转灯,拦住了宝马车的去路,而成为遭致殴打的导火索。据了解,被打彭姓男子被两人拽着从小区大门的西边打到东边,还被人往院墙上撞,往地上推。就在他失去知觉几秒钟后醒来时,又发现肇事者在打自己的爱人,场面一度非常混乱。最终,彭先生在额头处缝了9针,后脑处缝了2针,他妻子的头部也缝了3针,两人的治疗费连同住院押金共花了5000多元。

就在人们为这一伤人事件唏嘘不已之时,却惊讶地发现肇事者居然是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的儿子,年仅15岁的他不仅是无照驾驶,甚至在上演了这样一出野蛮行径后,还向围观人群高喊“我看你们谁敢报110”。

为何无故打人者在公开场合得以如此嚣张?为何一个年仅15岁的未成年人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用暴力解决?难道仅仅因为他的“星二代”身份吗?这不禁让笔者想到了国内产生不少类似事件时,当事人身上所张贴的“星二代”甚至“官二代”标签。

按理说,身为名人应该更加注意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的一举一动,未必非要低调处事、谨言慎行,也不求其一定要成为社会楷模、道德榜样,但遵纪守法总该是一条还算说得过去的底线。但纵观事实,却与此大相径庭。仗着自己有些名气,或是有些钱财和权势,就以此作为仗势欺人的借口,似乎大有“标榜”给群众看的味道。殊不知这“标榜”“搏出位”的背后所付出的代价,不仅仅是个人和家庭的名誉受损、前途堪忧,更重要的在于整个社会“善与恶”“是与非”界限的模糊,一方面误导年轻人为了“张扬”而做事不计后果,另一方面也令普通百姓对于特权阶层的敌视愈加深重。这种既不利己、又不利人、更不利社会的做法已不能简单用“幼稚”两字所概括,若是上升到政治层面,则必须要警惕一旦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发展到白热化阶段,势必会冲击到整个社会秩序的情况出现。

从之前的“我爸是李刚”到今天的“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类似事件一再发生,不得不引人深思。家长或许可以以孩子年幼为借口为他们开脱,但笔者却认为,一再的姑息、一再的纵容看似帮了孩子眼前的忙,但长远来看却是令他们越陷越深,甚至有亲手将他们推向深渊的嫌疑。现代文明的发展已是全世界共同的主题,很多道德层面的问题几乎都可以用普世价值来理解,如果一个社会所谓的精英人士都无法明白这个道理,那么这个社会即使经济发展的再迅速,它始终无法用相应的文化和文明来与之匹配。

 

和解的只是个人恩怨,难解社会之痛

知风

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引起舆论喧哗后,我一直在关注着一个结果,等待验证自己的判断力。这个结果来的不算太迟:“14日下午,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中受伤夫妇与李、苏二人家长会面,双方达成和解。夫妇二人称已接受两个孩子家长的道歉,将不再对此事进行追究,并希望今后能对孩子严加管教。”(9月15日京华时报)

归纳之下,就是这个新闻的标题《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和解受伤夫妇将不再追责》。这不但被笔者预先言中,更可能是李双江之子早就知道的,否则,他哪来的这股“勇气”。对此,在相关评论中,网友们再次愤然。但这又是必然的也是最好的结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苛求李双江?扭转权贵子弟横行霸道的社会风气,李双江是担当不起的;我们也没有理由责怪受伤夫妇的软弱,他们在事发时的不依不饶,可能只是气头上的狠话,更何况他们当时也不知道,行凶者是大名鼎鼎的李双江之子。很多时候,人的喜怒哀乐,都是利益得失的使然,而在不同的价值观支配下,趋利避害大致可以作为大多数人的选择。

其实,人们对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处理结果的期盼是茫然的。因为,人们希望严惩行凶者,不光是对受害人的声援,实质是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憎恶。但是,如果李双江之子确实不满16周岁,他就无法成为扭转权贵子弟横行霸道的社会风气的严惩“标本”,即使法律想做一个以儆效尤的姿态,李双江之子也不符合“标的”。李双江之子“一个人在拘留所度过”中秋节,已经算是“法硬上大夫”了。客观的说,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的善后,如果没有其他违法证据,在法律范围内,几乎没有什么深究的余地了。

然而,对一起打人事件,涉事双方都“和解”了,为何公众还“意犹未尽”?实乃打人事件所触痛的,不仅是被打的夫妇,而是公众的感情。因此,“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和解,受伤夫妇将不再追责”,只是个人恩怨层面上的,公众对这种社会恶习的愤愤不平,是不会随之轻易和解的。但就法律而言,也是无可奈何的。

正因为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所以把一些在道德范畴内就格格不入的问题,最终放到底线上来处理,本身就是社会的不幸。当“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成为一个阶层并逐渐固化的时候,不同阶层间的地位悬殊必然引起相互歧视和对立。而这种歧视和对立,来自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公,来自公众对权力寻租下权钱交易的憎恶,这就难以形成和谐的社会基础。这种社会阶层间的对立情绪,就像一股暗流,一旦有了宣泄口,其势是汹涌的。而当权势二代反复用他们的骄狂触及这一社会痛楚时,人们的反应是激烈的。李双江之子打人后叫嚣“谁敢打110”,就把一起打人事件上升为权势阶层的仗势欺人,被深深刺痛的就不仅是被打的夫妇,而是本来就对特权阶层深恶痛绝的民众。人们联想起一系列权势二代有恃无恐的行径,被激怒的情绪就超出了事件的本身。这种社会后果,事件的当事人是负担不起的,在法律的范围内解决也是就事论事的,即使李双江因此身败名裂,能对这个贫富二级分化,社会阶层日趋固化的社会有什么救赎作用么?

因此,类似事件引出的社会问题是值得惊醒的。如果社会形成一个任意欺压弱势群体的阶层,如果权势成为欺压普通百姓的资本,那么,就有违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的属性了。因此,满足于“事件和解”和“不再追责”是远远不够的,人们何尝不能认为,这样的“和解”是又一次体现了权势的无所不能?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不公问题,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将是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