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弘历软件:高考作文训练:议论性散文开头模式与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1:58:15

高考作文训练:议论性散文开头模式与技巧  

2010-02-28 10:22:46|  分类: 高考在线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高考作文训练:议论性散文开头模式与技巧

文学知识 2010-02-27 23:21:02 阅读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精彩开头,引入迅速,铺排得体,文采斐然,开篇点题,主题词鲜明,论点警句化,很好地起到了“凤头”的作用,引人入胜。其基本思维格式是:(1)自然的或社会的或历史的或现实的或非现实的或中外的或生活的或哲学的或……等等本身就比较精彩接近话题的材料,如名言、事件、现象、细节、寓言、情境、情感等方面的材料,作为引入或者论证的材料,增强开头的厚重感(2)在材料中点出话题,扣紧中心,铺排文采,灌注议论激情(3)最后最好明示中心论点,且将论点警句化。现提供一些思维模板,供大家揣摩。

模板一:幸福,时时刻刻围绕在你身旁。如果你从母亲手中接过饭碗,心存温馨,那就是幸福;如果你在灯下读着朋友的来信,品味友情,那就是幸福;如果你独坐一隅,静静听歌,凝神遐思,那就是幸福。

样式:□□,时时刻刻围绕在你□□。如果你从□,心存□,那就是□□;如果你在□,品味□□,那就是□□;如果你□,□,□,那就是□□。(从生活细节中挖掘合乎话题的因素,对所论述的话题作形象的描述,诠释话题内涵。)

模板二:曾在翻译诗里爱过希腊废墟的蔓草荒烟,曾在风景明信片上爱过夏威夷的明媚的海滩,曾在线装书里迷上“黄河之水天上来”,曾在江南的歌谣里想自己架一叶迷途于十里荷香的小舟……而半生碌碌,灯下惊坐,忽然发现魂牵梦萦的仍是中央山脉上那只我未曾一睹其面的鹰鸟。《情怀》

样式:曾在□爱过□的□ ;曾在□上爱过□的□;曾在□里迷上“□”……而□,□,忽然发现魂牵梦萦的仍是□。(转折思路,对比思维。语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由四个并列分句构成,这些内容应该体现作者先肯定后否定的意识,第二层是由此得出的肯定的内容。)

模板三:沟通是一座架设在人民心灵上的桥梁,使彼此隔膜的人加深了解,增进友谊。

样式:□□是一□□的□□,使□的人□,□。(话题+比喻)

模板四:热爱是什么?热爱是风,热爱是雨。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们敢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设问引入,比喻铺排。这种文段先是设问,然后是两个运用比喻的回答。接着是两个并列句子表明观点。此样式适合写“热爱”“宽容”“谦虚”“兴趣”“诚信”“选择”等话题)

样式:□□是什么?□□是□,□□是□。因为□,我们□;也因为□□,我们□,□。 

模板五:如果有人问:“春天是怎么样的?”有人会说是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白居易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轼说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李白说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杜牧说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然而我说:“这些春天都是充满魅力的春天,春天是丰富多彩的。”……

样式:如果有人问:“□□是怎么样的?”□□说是“□□□□□□□,□□□□□□□”;□□说是“□□□□□□□,□□□□□□□”;□□说是“□□□□□□□,□□□□□□□”;□□□说是“□□□□□□□,□□□□□□□”

然而我说□□□□□□□。

(此格式句式特点是大量引用诗词,增添文采。此样式适合任何一种以名词作话题的文章开头。)

模板六:

选择,是深邃的天空刹时滑过的一颗流星。

选择,是青春的面庞上掠过的一丝神秘的微笑。

选择,是平静的碧波上荡起的一层美丽的涟漪。

选择是如此的诱人——似隔着轻纱的美女,似含茹着生命的花蕾,似幽静的山谷中飘出的一缕花香。(《在选择中起航》)

样式:□□,是□□□□□□□□□□□□□□。

□□,是□□□□□□□□□□□□□□。

□□,是□□□□□□□□□□□□□□。

□     □,是如此的□□□□□□□□□□□。

(点评:话题+比喻,排比铺排。一连串比喻的色彩斑斓,委实迷人之极,顷刻间就可能使评卷者沉浸在一种美的愉悦中,而不得不钦佩这位考生的才华。) □  

模板七:雄鹰也许会感激它的矫健的双翅,让它得以自由地翱翔,却忘了苍穹给予它的那一份宽广。梅花也许会感激它清幽的芬芳,让它得以欢乐地绽放,却忘了感激风霜给予它的那一份砺炼。而我们也许只会感激身边亲人的帮助,却忘了为我们打开另一扇心门的萍水相逢。(《打开另一扇心门》)

样式:□□,也许会感激它□,让它得以□,却忘了感激□□给予它的那一份□□。□□,也许会感激它□,让它得以□,却忘了感激□□给予它的那一份□□□□。我们,也许会感激□□的□□,却忘了□□ □□ □。 (从自然和社会入手,用

三个排比句铺排,给读者新颖清爽之感,又巧妙地扣住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句新且内蕴丰厚。)

模板八:记忆究竟是什么?“记忆嘛,是灰烬。”有人曾这样说,“它燃烧过,可终归要熄灭的。” “记忆是流水。”有人也曾这样说,“它奔涌而来,可也总要消逝到地平线之外去。”“记忆是落花。”有人还曾这样说,“它喷吐过芳香,焕发过光彩,却总不免无可奈何地随风飘落,同春天永别。”

其实呢,即便是灰烬,不也尽可以化入泥土,去催发新芽吗;即便是流水,到了天尽头,不还能解一解远行人的干渴吗;即便是落花,纷纷飘散之间,不恰好透露果实下在孕育的信息吗……(《记忆》

    样式:□□究竟是□□?“□□是AA。”有人曾这样说,“它□□过,可终归要□□的。” “□□是BB。”有人也曾这样说,“它□□而来,可也总要□□到□□□□去。” “□□是CC。”有人还曾这样说,“它□□过□□,□□过□□,却总不免无可奈何地□□□□,□□□□□。”

    其实呢,即便是CC,不也尽可以□□□□,去□□□□吗;即便是BB,到了□□□,不还能□□□□□□□□吗;即便是AA,□□之间,不□□□□□□吗……

    解说:这一语段共有两层意思。第一层首句是设问句,出语提纲挈领;第二三四句是有人的回答,用词贴切多变,而每一句后半句都表示一种消极的宿命的色彩。第二层三个分句分别对上面的观点进行反向思维论述,表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这种句式适宜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

    总结:利用上述格式可以写“真挚”“热爱”“宽容”“摩擦”等含有话题词的作文,那么关系型的句子型的命题又当如何呢?在表述中要点名话题要素,突出关系,

一、标题作文(10个)

1.请以“你听,多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构思点拨】①审题的关键词是“听”和“美”二字,“听”引入文章要表达的对象,“听”也是一个感受的过程;而“美”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需要突出的主旨。“美”可以是自然的美,可以是社会的关,也可以是生活美的或艺术的美等等。文章重在表达审美享受的过程:即为什么美,美在何处。“你”显示了文章所要使用的人称,可以具体有所指,也可以泛指,表示了一种共享。整篇文章应表达对所听对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②因为是“听”而不是“看”,所写有些受限。文章可以实写,比如可写由听到某人的话、某书声、某故事、某教诲、某音乐等带来的审美感受;也可以虚写,比如将艺术作品(一幅画、一首诗等)中的某些图景幻化为听觉感受,从而进入审美境界。

③对美的感受应该是深刻的,美的感受是有感染力的,震撼力的;表现的“美”不应该是低俗的、不健康的。

2.请以《在飘雪的季节守候花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构思点拨】此文题有三个关键词:飘雪的季节、守候、花开。这里“飘雪的季节”可以是实指,以此为观照可写雪花是春的使者,雪花来了,明年的花期就近了。也可以是虚指,“飘雪的季节”指的是恶劣的环境,人生所遇到的困难、挫折等一切逆境,而“花开”则与此相反,指人生的顺境,美好的生活。以此为观照,文章要表现人的乐观、豁达、不屈、积极向上等心态。当然,写作时,也可虚实并举,以实衬虚,化实为虚,使文章更雅致,更含蓄。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世家之子很善于写文章,初赴童试,某父以为必首选无疑。及发榜,竟名落孙山。经查卷,见其用墨如淡薄雾,乍有乍无,不可辨识。责问孩子,方知因考场中没有书童磨墨,自己又不会磨,只用砚内残墨,所以字越写越淡,后来就看不见了。

请以《这位世家子弟的父亲查卷后的心理活动》为题作文。

【构思点拨】这是一道单项能力训练的作文,只能描写心理活动,且只能描写其父亲查卷后的心理活动。

应当阅读材料,深入理解其父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偏颇作法:只重知识、重读书作文,不培养孩子料理日常事务的生活能力。

在此基础上,想象、推测出其父面对孩子落选的现实,可能出现的心理活动:

或对过去的教育思想反思,重新认识;

或仍执迷不悟,无端地抱怨考场没有书童磨墨;

或片面地责怪自己考虑不周,没有给儿子带足墨。

只要符合人物个性特点,围绕落选这个中心都可。

描写的方法,可直接刻画和交待,也可用人物的自言自语即戏剧性的独白,还可通过梦境或幻觉进行描写。

不用交待、重复材料中的情节,不能穿靴戴帽,用赘言冗语去占用篇幅。

4.请以《其实很简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构思点拨】这道作文题的第一个特点就是限制与开放的巧妙结合,下面几种构思,有助于你写出文采斐然的佳作。

①扫描生活中感人的场景,进行镜头剪接式写作。作文题中的“其”指什么,这就是命题者留给的广阔思维空间,可以从横向思维的角度来观察社会,以镜头扫描的方式,搜集生活中点点滴滴感人的场景,汇入笔端,以镜头剪接的方式,再现生活的精彩,最后再以简洁的语言点明中心,就能构思出佳作。

②细腻再现生活细节,探求生活中最诚挚的情感。“其实很简单”一题的言外深意就是有复杂的外观,有缤纷的表象,而要求学生写作时力求透过复杂的外观与缤纷的表象看出本质,在扑朔迷离中看出规律,所谓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应当就是这道作文题的写作要点。因此,在写作时,应当把生活中的细节放大,然后提炼出最诚挚的情感。将细节与情感巧妙合一,会使文章既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深刻性。

③畅谈看法,逐层论证。如果发表议论,则需要指出“很简单”的具体所指,也就是你所持的观点,然后分析为什么说“很简单”,进一步论述怎样做才能达到“很简单”的目的。换言之,就是要逐层进行论证,这样才能使观点与议论富有说服力。

5.请以《温暖心灵》为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构思点拨】①盘点生活仓库中“温暖心灵”的人和事。这种盘点可以是自己生活体验中所积累的,也可以是自己阅读中所积累的。对于前者,适合写出感人至深的记叙类文章,对于后者,可以写出感人的议论类文章。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温暖心灵”的故事,而是需要我们去发现、挖掘及提炼。当我们收集到了许多这样的例子,便可以加以比较,择其新颖者作为写作素材。

②采用对比法,写出一个变化。可以从不“温暖心灵”写起,经过暗示、伏笔与铺垫,写出情感的转变,从而将事情写得摇曳生姿,这样文章内形成对比,情感波澜起伏,又收到了“文似看山不喜平”的效果。

构思范例①:这个题目当然可以写成议论文。写作时,可以围绕什么是“温暖心灵”的做法,“温暖心灵”有什么作用,怎样才能做到“温暖心灵”,并援用一些互相关爱的事例,诸如丛飞的事迹,等等,就可以写出一篇条理清晰的议论文。

构思范例②:我们可以这样思考:生活中并不是一直都在“温暖心灵”,必然会有一些不“温暖心灵”的人和事存在,那么这些人、事如何转化成“温暖心灵”的呢?如果从这样角度构思,可以写出波澜,将人和事写得摇曳生姿,波澜起伏。

6.请以《走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构思点拨】“路”既可以是本义上的路,又可以是通往理想之路、生活之路,还可以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过程……“走在路上”,重心在“走”,强调过程重于结果,贵在参与,重在实践,责在追求,贵在奋斗不息。

【最佳立意】①路是人走出来的,不肯走路的人永远也达不到目标,不敢走路的人永远欣赏不到远方的风景。②只要为远大的理想而奋斗不息,即使永远达不到目标,也是可贵的。③不要因为有坎坷就裹足不前,不要因为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止步不前,要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④既要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又不要贪恋沿途的风景而忘记走路。⑤不要总是低头走路,要经常抬头看路、回头看路,要经常清除掉鞋里的“沙子”。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08年春晚之后,盲人歌手杨光这个名字已家喻户晓。他的身世颇多曲折,8个月时就因病失去了光明。他一直在用心去感受阳光,触摸这个世界;虽然他的眼前一片漆黑,但他的心中却拥有灿烂的阳光,他一直在用阳光般的心态去追梦。他说:“我成功的标准就是把快乐、温暖传递给我的观众。谁又能说我不是真的阳光呢?”

请以《拥有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

【构思点拨】“阳光”的含义丰富多样:①阳光就是爱和温暖;②阳光就是珍惜和乐观;③阳光是一种纯净;④阳光是一种生机和永恒;⑤阳光是一种宁静。

本题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写记叙文。写议论文,最好确立分论点,具体写作时可以按以下思路展开:

(一)取“拥有阳光就是爱和温暖”的含义立论:分论点一、我们时时享受着阳光般的爱;分论点二、我们要尽己所能,向身边的人奉献温暖。

(二)取“拥有阳光就是乐观的心态”的含义立论:分论点一、拥有阳光般的乐观心态,也就拥有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分论点二、拥有阳光般的乐观心态,就能感染周围的人一起快乐起来。

(三)还可以取“拥有阳光就是追寻光明、灿烂、生机”的含义立论。

8.请以《名人,我对你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中的“名人”可以是某位历史人物,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某个艺术形象。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构思点拨】这道标题作文,除不用再拟标题外,与一道话题作文是完全一样的,所写的范围同样是非常广泛。主要考查作者的想象力和认识水平,它提醒了考生,要扩大课外阅读,具有有创造性思维。

写好本文的关键是选择与谁对话。题中的“名人”的范围已做了限制,“名人”必须是成了“历史”的人物,或文学作品的某个艺术形象。每个时代都会给我们留下一些人,我们称之为“名人”,根据我们手头掌握的专题材料,内容上既可以大处落笔,选择他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表现给时代带来的某一方面的影响;也可以小处着手,和他们在学习、生活、理想、人生等诸方面进行探讨、商榷,倾吐心声,谈及自己的看法;“名人”都会有故事,我们不能忘了走进他们的世界,不能忘了引经据典,更不能忘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目的;我们要剔除其功成名就后的暮气,继承其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朝气……

体裁上可以灵活多样,比如写成书信、采访记、童话、小剧本等。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微笑,是人们美好生活中的一剂神秘配方。它可以完善你的自我形象,使你在社会交际中独具魅力;它还可以给你带来成功效应。为你创造出经济价值……

请以《微笑》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构思点拨】这道命题作文,重点培养的审题构思能力,引导其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与人为善的处世方法。人生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风霜雨雪,也有电闪雷鸣。成功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微笑着去享受它;失败的时候,不要捶胸顿足,微笑着去接受它;失意的时候,不要灰心丧气,微笑着去面对它……

生活的经验证明,用微笑把自己推销出去,成功的机会往往会更大。你若是微笑着,干同样的工作你就能比别人省不少力气;相反,如果整天绷着脸,你就可能事倍功半……

构思时,应注意将立意集中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如学习中的某一次成功或失败、跟同学的某一次矛盾冲突与和解等,从而给读者以启迪。

10.请以《不看自己,才能有所看》为题作文。

有位哲人说:“有一些场合,我们心理学家像马一样陷入不安中:我们看到面前有我们自己的影子,于是踌躇不前。心理学家必须不看自己,才能有所看。”面对生活,有的人因为曾有过失败,便不敢主动去接触,有人因为平凡,便以为无能而不想去接触,有的人则因为已经取得过成绩,怕弄不好有损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去接触……

注意: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800字。

【构思点拨】题目是一个判断,观点已经具备,立意便不能自定,不能颠覆,必须接受这个观点的约束,用自己的说法来论证或用自己的故事来演绎这个观点。

这个判断是形象含蓄的,要能看出其赤裸意义。题中的“不看自己”的意思,其实就是“超越自我”的意思。人最可怕的敌人是自己,具体的说如自己的满足、不思进取等等方面,“不看自己”的意思其实就是战胜自己的一些弱点、缺点。“才能有所看”是在“不看自己”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的程度。“有所看”是“看见”了前方追求的目标和动力。

明白了题目的含义,我们可以从反面或反面来编故事演绎这一观点,分析道理引用历史上一些人的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

二、话题作文(15个)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

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除诗歌外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②不得抄袭③书写规范,工整。

【构思点拨】材料用排比句的形式告诉我们不同的声音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的影响。有这样一种声音,在诉说着爱、责任、良知……而你听到了这样的声音,会丰富你的情感,净化你的心灵,提升你的境界……

看话题,注意话题中每一个词语。

文体自选,不是不要求文体,而是在表达方式上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表达空间。如果写散文,可以叙述自己聆听某种声音的经历,细致地描写这种声音,然后写出聆听之后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边叙述描写边抒情,感情要真实。如果写议论文,首先要确立论证思路如何展开,能够鲜明地亮出观点,正文部分围绕这种声音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论证,切忌空发议论。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界知名作家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度日如年,在获得一本棋谱后,他整天研究棋谱,并在脑子里对弈,于是日子过得飞快。

可是生活中有人因为自卑而与成功擦肩而过,有人因为嫉妒而与友谊背道而驰,也有人因为紧张而与从容缘悭一面……

请以“放飞心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构思点拨】

这个作文题切合新课标中“认识自我”“关注人生”的要求,关涉“人和自我”这个向度。写作本题,一般要确立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推崇励志自强的品质,呼唤对卓越的不懈追求,促进自我发展等。

本题由两个关键词组成,一是“放飞”,一是“心灵”。写作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心中有阻碍自我健康发展的“困境”“约束”;第二,必须把重心落在“放飞”上,即从“困境”中解脱出来;第三,需要一定的内在条件,需要体现以自我的价值观、有品位的精神追求为动力。总而言之,就是通过对自我内心的探索和思考,找到心灵的寄托,改变心态,从而放飞心灵。

如果写记叙文,可以选择自己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经历,找到一个心灵的转折点,以此为契机冲破心灵的屏障,实现心灵的放飞。具体的转折点,可以是自己内心的顿悟,可以是师长的教导,可以是朋友的鼓励。写作时,一定要突出重点,写出自己最真实、最深切的感受。

如果写议论文,一定要抓住“放飞”这个关键词,以积极的价值观为主线,用典型的事例和清晰的论证思路,使“放飞心灵”这一论题充实具体。当然也可以求助于文化名人,用韩愈、柳宗元、苏轼等耳熟能详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20年,一位十一岁的小男孩踢足球时,不慎砸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索赔12.5美元。男孩回家向父亲求助,父亲严肃地告诉他:“我先借钱给你去弥补你的过错,但你在半年内必须还我。”从此,男孩开始了艰难的打工生涯。半年后,他如数归还了父亲的12.5美元。

正是那12.5美元的压力,燃起了男孩发奋成才的热情,让他在经历了许多人生坎坷后当上了美国总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里根。

功成名就的里根在追忆往事时,特别地提到了这段“青春加压”的经历,他说那份压力带给他刻骨铭心的动力。是的,在人生旅途中,很多时候,压力就是动力。尤其在青春年少时,多增加一些压力,往往可以促进青少年更好地成长。

请以“给青春加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也可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构思点拨】给青春加压,就是要在青春岁月中,树起一个更加明晰的目标,让自己始终满怀激情地拥抱理想,始终向着信仰的高峰不懈地攀登;就是要懂得无限美好的明天,正孕育于每一个真实的今天之中;就是要学会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充分发挥已有的优势,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就是更早地领悟什么是自信、自立和自强,就是要走出过多的呵护,学会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绚丽天地;就是不让过多的轻飘飘、软绵绵占据青春时光,不在无端的盲动中迷失自我,不让懒惰和懈怠缠住追寻的脚步;就是充分挖掘青春丰富的蕴藏,开发出青春巨大的潜能,让青春的旋律更激昂,让青春的诗篇更动人,让青春的光彩更眩目,让青春的足迹更辉煌……

这则材料,写成议论文,通过事例论证、正反论证,阐述“给青春加压”的重要性;写成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来说明“给青春加压”的重要作用,也是较好的;也可以围绕“给青春加压”编织故事。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果有一种“时空转移心灵交流器”,能把你想说的话传递给古今中外任何一位名人,那么,你将选择哪一位向他(她)倾吐心声呢?

请以“名人,我对你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话题中的“名人”可以是某位历史人物,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某个艺术形象。②题目自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构思点拨】这个话题主要考查想象力和认识水平,它提醒考生要扩大课外阅读,进行专题研究,开展创造性思维。写好本文的关键是选择与谁对话。话题中的“名人”的范围已做了限制,“名人”必须是成了“历史”的人物,或文学作品的某个艺术形象。每个时代都会给我们留下一些人,我们称之为“名人”,根据我们手头掌握的专题材料,内容上既可以大处落笔,选择他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表现给时代带来的某一方面的影响;也可以小处着手,和他们在学习、生活、理想、人生等诸方面进行探讨、商榷,倾吐心声,谈及自己的看法;“名人”都会有故事,我们不能忘了走进他们的世界,不能忘了引经据典,更不能忘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目的;我们要剔除其功成名就后的暮气,继承其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朝气。体裁上可以灵活多样,比如写成书信、采访记、童话、小剧本等。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中国古代的道家学派也持与此相近的观点。荀子却独树一帜,自信的宣布:“人定胜天。”到了近代,西哲黑格尔说:“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恩格斯更明确的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然而我们文革期间却乐此不疲地“战天斗地”,宣称“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

要求:①人与自然究竟应该怎样相处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构思点拨】这个话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本身并没有什么限制,你既可以写人类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发扬大无畏的精神,勇于探索自然规律,以战胜不可知的自然力的人和事;又可以写人类在向自然进军的征途中,由于不尊重自然规律,破坏性利用自然资源而招致自然的惩罚和报复的事情或教训;还可以写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类为了自身可持续性发展,对自然进行资源索取和利用时应该采取的各种养护措施等等,内容可以任意选取,只要是言之成理即可。在文体的选择上,写议论文可能流于泛泛,相比之下,写记叙文可能来得具体感人些,在表达方式上要注意记叙议论抒情的融合。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你可以根据你的特长和拥有的材料和认识,自由选择。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讯”人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越来越少了。

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文化的反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构思点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各个方面。我们可以站在历史的高度反思五千年的文明,如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发明,民族史上灿烂辉煌的唐宋诗词;也可以只采撷现实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如针对搅热2005一个夏天的“超级女声”现象发表评论;也可以将现实和传统对比,针对目前社会上学生只喜欢看电视、电影等有声传媒而不喜欢阅读文学作品,讨论传统文化的出路何在等。常见误区:①混淆“文化”和“品位”、“品行”、“道德”等概念;②把“文化”等同于“历史”;③只针对材料中列举的人物发表评论。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今社会,“时间即财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中外快餐应运而生。与之相伴相生的还有各种“文化快餐”:欣赏电视剧《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代替了原著的阅读,大部分的中外名著缩写本在身;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学习古诗词,只须熟诵“名句”。说,可以显文雅;写,可以彰文彩;了解明清史实,只须看看影视剧的戏说、演绎……你是怎样看待这一文化快餐现象的?

请以“文化快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上述话题有关,都符合要求。②文体不限。你可找其中一种或几种现象发表看法,也可以选取某一生活片断,形象含蓄地表达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③自拟一个有特色的题目。④不少于800字。

【构思点拨】置身于瞬息万变的快节奏社会中,对各种“快餐”现象耳熟能详,一看材料就可进入一种一吐为快的场景中。围绕“文化快餐”这个话题,很快就可拟定出一批“有特色的题目”,可完全赞成“文化快餐”现象,如拟题为“戏说”;可完全反对这种“文化快餐”现象,如拟题为“舌头的悲哀”、“消化不良的故事”、“变味的‘快餐’不能吃”等;还可辩证地看待这种现象,如拟题为“‘文化快餐’利弊说”、“我看‘文化快餐’”、“文化——快餐?”等等。

就这个话题,可采用的文体也是很宽泛的,既可运用形象思维和想像思维的方式编故事,也可用辩证思维、立体思维、具体——概括思维的方式议论,还可应用分类思维、组合思维等方式写日记、小品文等等。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阿Q”这个形象,是鲁迅笔下活化出的典型形象,也是新文学史上一个最有光彩的形象之一,成为中国人种种特定劣根性的代名词。

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常用“阿Q”来形容一些人。

请以“再见阿Q”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对阿Q现象进行再反思。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构思点拨】我们首先必须明确“阿Q”这一形象代表了哪些特定的劣根性,“阿Q”突出的特点是——“精神胜利法”。他夸耀过去,幻想未来,盲目的妄自尊大,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把痛苦当成快乐,把失败说成胜利,自解自慰,求得自满自足。在写文章时,主要是写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或某些人物与“阿Q”相同或相似,这样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新发现。可以写小说、散文、也可以写议论文,但无论哪一种文体,都必须和现实联系,这样才能对现实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走上街头,不时与光头遭遇。有人说,那是做作;有人说,那是时尚。打开电视,常常与长发男人“邂逅”。有人说,那是招摇;有人说,那是时尚。仿佛一夜之间,我们这个刚刚涉足工业文明的古国,一旦从睡梦中醒来,竟突然不无尴尬地发现:自己正面临着以都市时尚为特征的大众文化地毯式的轰炸。时尚文化一开始还只是零星地、羞怯地在“娱乐”的名义下被推举出来。然而,这局面很快被轻而易举地改变了。不仅仅是武侠、言情等小说,还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广告、录像、流行歌曲、摇滚乐、卡拉OK、游戏机、蹦迪、网吧……几乎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时尚就像风,一旦形成就立即刮过去了。时尚的领地里没有永恒的说法。你时时刻刻紧紧追随着它……而对时尚你无处躲藏,你不知不觉地没入时尚找不到自己了。

请以“时尚套住你我他”为话题,写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800字以上。

【构思点拨】我们生活在一个商品化的时代,时尚一直在变化着,并且是层出不穷的,话题中的“套住”表明每个人都在受着时尚的影响。这个“影响”不仅仅是发型、衣着、背包、鞋子、手机、手链等,还包括生活方式、度假方式、娱乐方式等等。我们在构思时,可以写成记叙文,记叙自己或周围人追逐时尚的事件,或就这些现象发表议论,阐明看法。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无论你上街散步还是在家看电视,无论你翻阅报刊还是上网浏览,你会发现广告无处不在。婚姻广告让天下有情人喜结良缘,商品广告是商家的杀手锏,公益广告是真情奉献。广告的名目,五花八门;广告的形式,异彩纷呈。可是,正当吃饭的时候,给你来一段广告“泻痢停”;当电视剧到“关键”时刻,广告不期而至而令人心急。

广告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广告与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或谈看法,或发感慨,或讲故事。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构思点拨】我们生活在一个广告社会,生活在一个广告时代。这有好处,也有坏处。我们可说的方面很多,关键是找准一个角度,从某一方面切入。

我们可以写广告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如购物,如安排时间,如对人们的教育,如宣传知识等。也可以写广告给我们带来的麻烦,如播放太频繁、太乱、太单调,还有一些虚假广告给人带来的害处。

我们可以编故事,如从一则虚假的征婚启事写起,虚构一则故事,讽刺广告的弄虚作假和世人的爱慕虚荣;还可以从虚假广告写出人们的盲目崇拜和某些明星唯利是图。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请你的“自然与心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构思点拨】关心自然,回归自然、描摹自然、享受自然,祟尚“天作人合”,早已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隐逸侠士的共同“爱好”,也是今天人类的生活追求。什么自然景物、自然风光,春秋平原之景、夏季的火热之景、冬季的银装素裹之景等等,常散见于“随笔”、“散记”、“游说”、“诗歌”等各式作品之中。人类在自然之中或寻求心灵的洗涤,或寻求启发。自然是人类的精神依托,人类离不开自然,题中的“心灵”主要是指人在“自然”中的感受。所以,本话题应阐述“自然”与“人的感受”之间的关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人安迪,右手只有4个手指,他是一名优秀的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但是做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他的梦想,虽然安迪具备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几乎所有条件,但是各电视台的负责人看到他残疾的手都回绝了他。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之后,安迪终于被一家电视台录用。在试镜的时候,安迪按电视台的意见,戴着仿指手套,但是这样安迪总是感到虚假和不自然。在正式主持节目时,安迪摘掉了手套,以最自然的态度去面对观众和自身的缺陷,由于安迪真诚、自信、充满魅力的主持,安迪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成为一名杰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观众来信不断,他们热情赞美了安迪的主持艺术,对于他面对缺陷的坦率给予了热烈的赞美,观众接受了他的缺陷。

安迪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他坦率地面对自身缺陷的态度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

请以“面对缺陷”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

【构思点拨】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每件事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对待身体缺陷,人们有不同的态度:有的勇敢面对,有的自卑悲观……其实,我们应用自然的态度面对缺陷,待人以真诚,给人以力量,自己有信心,自己瞧得起自己,才能让别人尊重你。

精神缺陷比身体缺陷更可怕。身体的缺陷会带来生活的不方便,会导致精神的痛苦,但好多人都能面对这个现实,身残志坚,如张海迪、史铁生等人。精神的缺陷最可怕,它不仅使自身的人性受到扭曲,还会危害到别人,如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七巧,不但自己为金钱的枷锁所扭曲,还亲手毁掉了儿女的幸福。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围棋骁将刘小光曾经说过:“我觉得下棋,经常不是增加点东西,而是减少点东西。”正是他的减法,使他的状态一直颇佳,人生的道理大体也是这样,在人生的奋斗历程中,只有学会放弃一些东西,才能有所进步。

人生就像学算术,加法过后是减法。人生也需要做一些减法,减去心灵上的沉重负担,减去一些奢侈的欲望,减去没有价值的身外之物——热闹的生命里有许多不堪承受的东西,需要减法。

所以人生做好减法,是很复杂高深的生存技巧和学问。

请以“人生的减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体裁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构思点拨】

所谓的“人生减法”就是“减去”一些不必要的负担。生活中这样的“负担”很多。比如:舒适的生活环境、一生追求的理想、心爱的饰物、喜爱的玩物、财富、旧习惯等等,这些对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来说,“减去”的内容也是不同的,“减去”有时是主动的,有时是被动的。写记叙文,可以记叙“减”的过程,“减”后的结果;也可以对“减”前与“减”后进行对比。当然,也可以发议论,讲道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苹果 [台湾]汪桃源

小时候我们在乡下生活,说起来蛮累,蛮苦。

那时候,我们最爱吃的是苹果,父亲却一直舍不得买。可能是苹果太贵了。有一天,父亲到台北出差,难得买了一个苹果回家。

父亲削妥苹果后,切成5等份,我们每人一小片。哎,那么薄,那么少。但是我们却不敢多讲,父亲发现我们面有难色,欲言又止,不由深深地叹了口气……

这是20多年前的事了。现在,我已为人母,已能体会出父亲当时的苦衷。回想当初,一个苹果分成5片,每个小孩一片,我们却嫌少嫌薄,而没有考虑到爸爸,妈妈连一小口也没有尝到!

如果,那时候我们能要求将苹果切成7片,让爸妈尝一口,那么就会留下一个多么美好甜蜜的回忆呀!

当我们享受爱时,不一定感受得到爱,也很少想到回报。

请以“面对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构思点拨】作家毕淑敏说,“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价。要有孝心,需得从小培养”。作家毕淑敏的这段话会给我们以很深刻的启示。

15.请以“简单”二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构思点拨】

这个话题本身就很“简单”,没有任何背景的提示,所以写作范围是很广的。但宽题宜“窄”写,切入口要小,可以集中写一段经历、一段体验,也可以进行议论抒情。

在选材时,我们可以联想一下,如我们可写要崇尚简单的生活,指出只要拥有一份纯真的心怀,一杯白开水也能品成醇香的咖啡,平淡,简单的生活也能消化为一幅隽永的图画。

我们可以写“简单”的生活中舒心隽永的感受,“简单”的亲情里不简单的内涵……

我们还可以反面联想,写“简单”的危害,甚至揭露官僚作风,互相推诿、扯皮,把原本简单不过的事情(比如盖个章)无端地复杂化了……

三、材料作文(15个)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清晨的公共汽车里,往往是一个让人心情压抑的地方,这里没有对话,没有微笑,只有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

材料二:澳洲的一位媒体记者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考察了一圈,他说:“清晨,空气是那么清新,扫过水的街道湿漉漉的,没有灰尘扬起。太阳已经升上来了,金色的光辉从高楼大厦间斜射过来,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人们经过了一夜的酣睡,该精神抖擞才对,可是,如此美妙的清晨,人们的表情却如地球末日即将来临般严肃,没有一点点惬意的笑容。”

材料三: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一位叫流沙的作者以“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为题,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些探讨。

全面理解以上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点拨】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类的材料作文题,并且材料中没有主旨句,审题难度比有主旨句或提示语的单则材料更大一些。完成此类作文题目审题的基本方法是找到多则材料的聚焦点,然后据此将多则材料作文转换成话题作文,进入我们所熟悉的步调。

题干要求我们“全面理解以上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材料的含意是什么呢?材料一叙述的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清晨的公共汽车里人们没有笑容,它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笑容缺失现象的一个缩影;材料二是转述澳洲一位记者对中国笑容缺失现象的大惑不解;材料三是说笑容缺失现象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探讨。由此可见,三则材料的聚焦点是我国“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简单的说,就是“笑容缺失”,并且,这里的“笑容”专指微笑。转换成话题,可以是“笑容缺失”或“微笑”。

作文中可能存在着如下几种偏题错误:

一是以“表情”为话题,范围过大。“表情”有喜悦,有悲伤,有愤怒,有惊讶,有恐惧,有严肃,有轻松……三则材料显然只说了代表乐观、喜悦、轻松的“笑容”;

二是以“笑”为话题,范围照样过大。“笑” 有大笑、微笑、苦笑、傻笑、憨笑、假笑、赔笑、冷笑、暗笑、狂笑、奸笑、狞笑、皮笑肉不笑……三则材料中第一则说微笑;第二则说要有惬意的笑,“惬意的笑” 应指微笑,因为其它如大笑都不切合;第三则表述为“醉人的笑”那也是指微笑,所以三则材料都只说了微笑。

三是以“职业微笑”为话题,则是明显偏题。也许有人说微笑体现了一个人的职业道德,可以抨击干部、售票员、护士、教师等对群众、对乘客、对病人、对学生冷若冰霜、缺少热情的现象。其实三则材料不是从职业的角度来说笑容缺失的,而是说公共场合人们缺少微笑让人感到压抑,折射了公众普遍存在的在公共交往中对自己封闭和对他人冷漠的心态。所以与原有材料不切合。

写记叙文,可以写公共交往中一个“微笑”的故事,写出生动细节,再现现场情景,刻画人物形象,传递出人物真实细腻的情感或作者的感悟;也可以写几个微笑的片断,夹叙夹议,表达一个鲜明的主题。

写成议论文,可以围绕话题通过发问开拓思路:微笑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微笑缺失有什么危害?微笑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绽开如花的笑容?任意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来展开,都可以写成一篇紧扣材料含意的作文。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冯友兰在他的《人生的境界》一文中写到:“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夫地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我们多数人都生活在“功利境界”中,这是一个客观现实。同时我们又在宣传道德模范。你是如何认识“功利境界”的?你觉得在功利境界中应该如何生活?

请根据上面的文字材料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可以发表自己的真实见解,也可以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怀,还可以记叙自己身边的故事;选一个角度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构思点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论:

(1)我们生活在功利境界中,就应该做到利己但不损人,最好把功利的考虑与他人的利益结合起来,做一个生活中的一般好人和对社会有用的人。

(2)我们生活在功利境界中,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努力向道德模范学习,加强我们自己的道德修养,向道德境界靠拢。

(3)分析功利境界的是与非。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点拨】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大而甜的橘子,但那只能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而已。任何人的一生都不会绝对的完美。这就要看我们怎么个活法,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手中的橘子。蔡先生拿到酸的庆幸其大,拿到小的则庆幸其甜。他的做法充满了智慧,而这样的人生就是一种智慧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无数个这样的橘子,蔡先生的做法对我们来说犹如一剂良药。倘若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尺度来衡量万事万物,则我们连一个橘子也拿不到。因此我们不能奢求人生,不能抱怨生活,相反,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态来对待这并不算漫长的人生。

立意方面:①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不要患得患失。②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从良好角度寻求优势。这两种为最佳立意。

4.阅读下面划横线的句子,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科学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人生总结出这样的话:“做功不同,人生将会给出不同高度的抛物线。”

要求:品味这句话,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所给话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构思点拨】从所给名言我们可以概括为“做功不同,决定人生抛物线高度的迥异。”核心词语为“做功”和“高度”,在立意时,只要搞清了二者的关系,就很容易得出恰当的立意。

(一)“做功”可以理解为“付出”“耕耘”等,“高度”可以理解为“收获”“精神境界”等。顺着这种思路,就可以理解为“付出越多,收获越大”。可以拟制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耕耘生命》《播种?丰收》等题目。

(二)相同的功,如果选择做功的角度不同,高度也会不一样。这就会派生出我们在做一件事时首先要选择一个正确的方法。倘若方法不对,付出越多,收获越小,付出和收获将不成正比,甚或产生南辕北辙的后果。可以拟制出《耕耘一定就有收获吗?》《人生不止一个变量》《方向是个问题》等题目。

(三)做多少功,怎样做功,完全由自己决定,把“做功”理解为“选择正确人生价值”等,我们每个人必须学会为自己的人生做主,收获灿烂的人生。可以拟制出《为自己的人生掌舵》《给人生找一个合理的高度》《创造人生的美感》等题目。

【误区指正】

(一)对所给名言断章取义,要么谈付出,要么谈收获,要么谈高度,要么谈抛物线,不能揭示名言背后的含义。

(二)写文章虽然兼顾了“做功”与“高度”,但未能明白二者实际上暗含了“前提”和“结果”的关系。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某日,明朝都察院长官王延相对新御史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昨天雨后乘轿进城,轿夫穿的是双新鞋。开始,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于是便不再顾及新鞋。一御史听后说道:“终生不敢忘。”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计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构思点拨】①不要破罐子破摔;②要防微杜渐;③要善始善终;④要亡羊补牢;⑤谨防走错第一步;⑥大行不顾细谨;⑦行路怎可怕湿鞋;⑧提高警惕,常备不懈。

6.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果戈里在自己的作品发表之前,有先请别人提意见的习惯。有一次,他写好一个剧本,把当时最有名的诗人茹科夫基请来。一吃完午饭,他就开始朗读自己的新作。年迈的茹科夫期基有睡午觉的习惯,听着听着,不觉打起盹来了。过一会儿,诗人睁开眼睛时,果戈里对他说:“你看,我希望听到你的意见,而你的瞌睡就是最好的批评。”说着,就把剧本投入了火中。

要求: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构思点拨】可供选择的角度:①严格要求出精品;②虚心是完善的重要条件(上两个是本质意义);③要敢于"推倒重来"(这是从A、B项生发出来,从另一角度赞扬果戈里);④对自己创造的成果应取审慎态度;⑤何必付之一炬(这两个是逆向思维,在未弄清作品的要害之前,仓促焚毁不一定就是严肃的态度。)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博大精深的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象征。然而随着电脑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国人离开电脑就不会写字了,一遇到结构稍微复杂点儿的汉字就提笔忘字,甚至写错别字。有人认为这种现象值得忧虑;也有人觉得这种担忧不必要,对技术的发展应顺其自然……

读了上面的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点拨】

①呼唤书写文化的回归。在这个电脑、网络一统天下的时代,电脑打字,已悄悄颠覆了人们书写文字的习惯。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即使像“沆瀣一气”“鳏寡孤独”等难写的成语,也能毫不费劲地打出来,但拿起笔,许多字却写不出来。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在校大学生经常会遇到不会写的字,不得不求助手机或电脑。在某招聘会上,一些应聘者的简历设计精美,而他们的汉字书写简直没法看,甚至有人在填表时连“聘”字都不会写,要抬头看招聘现场的大标语。

电脑时代,就可以随随便便把笔杆子扔在一边吗?技术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对传统文化的挑战。和拼音文字不同,方块汉字有复杂的笔画系统,而且音形分离,发音和字形没有直接联系。文字的书写,是建立我们的书面语言认知系统的重要一环。只会发音不记字形的现象如果一代代传承下去,难免会影响到对汉字的识读与应用。到那时,建立在汉字基础上的文化是不是也将受到影响呢?真要等到那一天,恐怕就悔之晚矣!

很多国外的专家学者认为,每个汉字都是一个“集成电路”,在开发智力上是没有止境的,日本、韩国、新加坡都将书法列入中小学必修课,而我们自己对待书写的轻视态度,实在令人悲哀。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将汉字书写作为一项“国粹”来保护和提倡,让笔尖擦过纸面“沙沙”的声响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笔杆子,不能丢。

②保护传统不等于因噎废食。虽然我们有时也会为自己写不出一些并不生僻的字而遗憾,但我们似乎从来也没有想过要放弃电脑,回到以前的手写时代。电脑作为一种新兴的工具,替代传统的书写方式,这种趋势谁也无法阻挡。用电脑输入快速、整洁,无纸化办公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有什么理由要求人们在当下还使用传统方式进行书写呢?唯一说得过去的理由无非是对传统文化精粹的保护,可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也不应靠拒绝技术进步来达成。毛笔被钢笔取代之后,人们并没有把毛笔这种书写工具扔到垃圾堆里去,反而把它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承。毛笔的书写,从一种纯粹的工具运用,升华为了书法艺术。同样,笔杆并不会就此消失,消逝的只是它作为工具的属性,而手写艺术将继续存在,并有可能向更文化、更小众、更精英的方向发展。工具的更新换代并不会导致某种文化的消亡。

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点拨】这一材料,就可以根据上面所讲的四个角度来立意。

①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穷。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②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我们会认为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这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开拓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③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我们就会设想:鲁人听了劝告之后,会有什么反响呢?去还是不去呢?去与不去各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这就需要每个人作恰当的想象,从而得出“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这种立意是顺向立意的更深一层的发展,有利于想象思维的进一步发挥,能够进行恰当合理的逻辑推论,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文章来。

④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这样,就可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告诉我们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这种立意便于联系实际,提炼深刻、高远的主题,使作品富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新京报》7月16日报道:包括今年文科状元在内的北京90名学生入围香港大学内地本科生录取计划名单。

《北京晨报》7月12日报道:这些高分考生有多名已被北大、清华录取。携优良教育机制和高额奖学金的双重优势,港校火爆的招生阵势引起部分社会人士和学者的担忧。目前关于“北大、清华将被香港高校扫成二流”的观点在网上引发的激烈争论便是明证。

读完上面两则消息,你有什么看法或者产生了什么联想?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出来,叙事、议论、抒情均可。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构思点拨】这是一则题意作文,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其既能“一心攻读圣贤书”,又能“两耳要闻天下事”。两份报纸刊载的消息引发如此大的社会反响,表明有着深厚的名校情结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情结的国人对教育的高度关注。其实,说到底,这一现象的核心折射出来的还是一个关于生存、竞争、发展的话题。针对目前“香港很多大学和外国个别大学到内地纷纷招生”“内地学生青睐香港高校,清华、北大沦为二流高校”的说法,人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譬如:

①最好的学生进入最好的大学学习,对于名校的继续发展和学生的自身发展是双赢;②港校内地招生有助于打破高校垄断;③内地名校不改革将丧失优势;④内地名校遭遇国际化冲击;⑤港校招生必将推动高校改革;⑥“百花齐放、齐头并进”才能促进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同时也让人们产生很多联想,譬如:①鲶鱼效应;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③没有永远的第一;④发展才能进步,止步就会落后……切题的角度很多,可写的内容丰富,把自己的看法或想法充分表达出来就是一篇合格的文章。

1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问比尔·盖茨:如果让你离开现在的公司,你还能创办第二个微软吗?比尔·盖茨坚定地回答:“能”。但他接着补充了一句话:“只要允许我带走100人……”

试自选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构思点拨】

比尔·盖茨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确立了科学的人才观。无论干什么事业,人才都是成功的保障。如果你想修长城,人才就是基石;如果你想建大厦,人才就是栋梁;如果你想成就事业,人才就是保证。古今中外,治国也好,治家也好,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这是一个谁也否认不了的真理。

11.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到北京来那一次,顺便去了趟北京音乐学院。很多有背景的人都想让他听听自己子女的歌唱,帕氏耐着性子听,不置可否。这时窗外一男生引吭高歌,唱的正是名曲《今夜无人入睡》,他就是黑海涛。他知道自己没有面见帕氏的背景,于是凭歌声推荐自己。帕氏很是欣赏,了解之后亲自为黑海涛联系出国深造事宜,后来还亲自给意大利总统写信,让黑海涛如愿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音乐大赛,并获得了名次。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点拨】

思路点拨:即使你是千里马,你也要竭力嘶鸣。如果没有那一嗓子《今夜无人入睡》,此刻黑海涛大概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歌手或者会在一个中学当音乐教师。正是他大胆的唱出了自己的声音,一鸣惊人,才打开了成功之门。不同凡响的一声长啸,决定了一个千里马的命运。因此,才华加勇气,便是我们成功的“敲门砖”。不要喟叹世态炎凉,不要抱怨命运不公,只有亮出不甘平庸的本色,才能踏上辉煌的人生舞台。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

“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

朋友听后,陷入了沉思中。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登上了英国首相的位置。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构思点拨】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过去的事,也许有值得留恋的辉煌业绩,或许也有追悔不及的遗憾,但这都已经成为过去。背负着昨天的痛苦、挫折、失败的阴影,无法做到豁达、坦然,只会使步履沉重,最终可能阻碍事业的成功和生命的进程;把昨天的荣耀记挂在心头,也会成为前进的羁绊,世界上有无数的人年青时创下了令人瞩目的事业,老了一事无成,就只躺在昨天的功劳簿上睡觉,有的甚至顽固守旧,阻碍了历史或科学的发展(如爱迪生)。

因此我们要学会忘却过去,关闭身后的门,把每一天都当成一个新起点,这样将会青春永驻,充满活力,将会迎来新的成功。在这则材料中,“身后的门”可以理解为“过去的生活”,关掉身后的门意味着“忘记过去,让一切重新开始”。写作时可从以下方面立意:关上身后的门,才可以更专注地走前方的路;放下昨天的包袱,才可以轻装前进;悔恨昨天是绝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只有把目光投向今天或明天才有更美好的未来;让每天都成为新的起点(或开端),把每天当作新生命的开始,会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把过去的事忘记,做好现在的我,不浪费现在我的时间,才能创造未来我的幸福。

行文时,如果写成议论文,要注意落脚现实,回归自我或自我群体;如果写成记叙文,不能只是以旁观者的眼光来叙写前人或旁人的生活,最好将自己渗入其中,写出自己特有的感悟。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入笔,无论运用什么文体,对生命或生活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

1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他让一个人跟着四个人同时看A、B、C、D四条直线,然后心理学家问,直线A与直线B、C、D中的哪一条长度最相近?

前面的四个人都回答是“C”。最后一个人走上前去,经过仔细审视,看出应当是B,实际上答B是正确的,但当心理学家请他回答时,他经过再三思考,回答的仍然是“C”。

请你全面理解以上的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体裁不限。

【构思点拨】

写这类作文,考生首先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所给材料,弄清材料的立意,然后自定出恰当的写作角度。部分考生感觉这类作文难写,是因为设题者没有给定话题,而是让考生依据所给的材料自己确定角度进行写作,这样就使得部分考生感到无从着手。

其实,考生只要静下心来阅读所给的材料,分析材料的原因、经过、结果,然后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最后一个人走上前去,经过仔细审视,看出应当是B,实际上答B是正确的,但当心理学家请他回答时,他经过再三思考,回答的仍然是‘C’。”这样,便会从材料中不难看出,材料所揭示出的具体含义是:从众心理和行为最大的特征是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的品格。这样,角度就好确定了,可确定为:①不要人云亦云;②要相信自己;③盲目随从危害大……

写作时,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联想到国家的盲从,会严重的阻碍社会的发展;一个人的盲从,会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因而很难创新和成功。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自己的文章。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隆,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隆,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裙子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点拨】这是一则单人故事型的材料,讲述裁缝摆脱失误造成的困境,变废为宝,走向成功的故事。在分析材料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准确立意。“不小心”“废品”等词提示我们,“金边凤尾裙”的发明并不是主动创新和追求时尚的结果,而是化不利为有利,灵活地变“废”为宝的产物。“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精心”等词告诉我们裁缝能够变废为宝的主要原因是他思想上不绝望,行动上不放弃,并想方设法,加上技艺高超等的结果。因此,立意时,可紧扣故事的核心,从探寻其成功的原因方面切入,展开思考分析,联系现实,有针对性地提出观点。

符合题意:(1)陷于困境,决不放弃;(2)挫折(困难)不可怕,战胜挫折(困难)才能成功;(3)练就高超本领,才能绝处缝生(化腐朽为神奇);(4)点亮希望的灯,才能照亮黑暗;(5)办法总比困难多……

基本符合题意:(1)创新铸就成功;(2)天生我材必有用……(脱离材料“陷于不利局面(困境)”这一背景,孤立谈创新等视为基本合题。

偏离题意:(1)潮流往往是偶然的创作;(2)不应盲目追求时尚……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成都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因为身为环卫工人的母亲生病,只能替母亲去扫大街,结果小女孩被誉为“成都最美环卫工人”!这一现象最近在网上引起热议。

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写一篇议论文,加以评论。字数不少于800字。

【构思点拨】这道作文题目源于社会生活的真实材料,曾经在社会上引起的很大的争议。

针对这一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是对创新能力的进一步考查,也是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考查。并且在审题上也有一定的难度,但从内容上又很贴近考生的生活。

材料作文的审题最在材料比较难于理解,不同的人,理解的角度不同,理解能力不同,理解就不同,虽然材料的写作角度不唯一,但是写作的角度总是有数的,不能随便去写,因此材料作文跑题的情况比较多。大家在审题的时候,注意抓住材料的主要事件,研究是什么人(或什么物)?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这样做?把这个“为什么”找到了,抓住了,这个“为什么”就是你写作的中心。

这是一道“时事评论”类作文题目。顾名思义,评就是评判是非、真伪、美丑;论就是议论、说理;评论就是以议论、说理为手段,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问题进行评判和议论。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现象纷纭复杂,我们接触社会过程中,难免会有所触动,会就某些社会问题或现时事提出看法,把这些看法写成文章,就是社会生活评论。

时事评论属于议论文,所以议论文写作的常规方法仍适用。比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正反对比,比喻说理,辩证论理等论证方法都可以灵活运用。

这则材料可以概括为:小女孩替母亲扫大街被誉为“最美的环卫工人”。据此可以谈对待“苦难与不幸”“努力与成功”等,或对小女孩“孝”“有责任感”的赞扬,对社会“缺乏责任与爱心“的批判……

2010年高考作文训练新题四十题

一、标题作文(10个)

1.请以《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2.请以《境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天空的辽阔与否,是由你自己造就的,这种事情上帝根本无能为力。上帝只是说,飞翔是鸟类的生命形式。

请以《我的飞翔》为题目,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三国演义》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你喜欢读吗?《三国演义》被搬上荧屏后,其片首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片尾曲《历史的天空》皆传唱至今不衰。

对于这两首歌的歌词,有人说前者好,有人说后者好,那么你呢?

请以“我更喜欢《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

注意:1.把你最喜欢的歌词的标题写在作文题目的空白处。2.议论时要有比较,要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由。3.不少于800字。

附歌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历史的天空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一页风云散,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5.请以《给现代名人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喧闹、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给人们带来了满足,也带来了烦恼。心灵时常被搓揉得疲惫不堪。那么,我们该到哪里去寻找心灵的憩息地呢?

请以《让心灵在_______________中憩息》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主确定立意;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④少于800字。

7.请以《流动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肩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9.请以《善待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入一个你认为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善待善待善待

补题参考:善待生活、善待生命、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善待农民工、善待我们共同的“家”、善待学生、善待时间、善待机会、善待当下、善待批评、善待不幸、善待痛苦、善待过程、善待与分享。

10.请以《生命,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二、话题作文(15个)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三峡工程建成,有位外国记者问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教授:“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潘教授回答说:“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贡献最大。“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回答!谁说不是呢?人生需要支持者的帮扶,也需要反对者的贡献;有时候,反对者的贡献,可能是更大些。

请以“反对者的贡献”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规定的话题之内;②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事:当某人接受某项任务时,往往会说:“试试看。”

诚然,试试看,并不等于成功在握,但是,不敢试或者不去试却绝对预示着成功无望。因为无论多么可喜的成功,第一步往往踏在“试试看”的跳板上。

事实上,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人生体验,譬如:你曾勇敢地跨越一条宽阔的壕沟;你曾试着解开了一道复杂的方程;或者你曾试着完成一项棘手的工作……可以说,我们正是从“试试看”起步,尔后一路风尘,跨越人生的山峰沟壑,来到青青的芳草地。

请以“试试看”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少年问智者:“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快乐的人呢?”智者回答说:“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

请以智者四句话中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影视走入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它们不仅作为艺术形式完成我们文化消费的需求,其实也在有形无形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思考,在某种程度上,也在影响消费时尚的走势。作为一个青年学生,自然不可能不关心影视艺术。我们欣赏它,我们评价它,我们有权利也有必要对它“说三道四”。

请以“影视与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不能够经常地、果断地舍弃一些不该投入精力的事情,什么都渴望得到,时时、处处都劳心劳力,其结果只能是让自己失望。所以,生活需要经常地清点。

请以“生活,需要经常地清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精神生活是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所不可或缺的。著名作家毕淑敏曾写过一篇题为《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散文。她说,若有可能,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对人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事业,第三间用于安放自己。你需要怎样的精神生活,又将怎样构建自己的精神空间呢?

试以“我的精神空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

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

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

你怎么理解这三种看法?

请你从以上看法中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看法,以“门与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发表议论表示赞同或否定,可以编写故事形象地表明自己的看法,可以直接抒发自己的深切感受。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当我国一群访问者对南韩汉城的雄伟,“大宇”、“三星”的巍峨不禁由衷赞叹时,陪访的东道主竟发出长长的喟叹:“我们没有鲁迅。”消息传来,我国一位小有名气的思想界朋友却断言道:“我们的问题不是没有鲁迅,而是没有‘大宇’,没有‘三星’,鲁迅是不能当饭吃的。”

不知我们的国人听到如此一番高论会有何样的感想?

要求:①内容具体,想像联想丰富;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9.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今,网络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正面、负面兼有,因此,网络被形象地喻为“双刃剑”。网络与道德相互联系、共变互动,网络活动呼唤着网络道德,道德促进网络活动发展。

请以“网络与道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成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通常,它要花费五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点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尤其让人惊叹的是,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工夫,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依米花虽然只是大自然万千家族极为弱小的一员,可是它以其独特的生命方式向世人昭告:生命一次,美丽一次。

请以“美丽一次”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语言有个性。

11.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禁烟运动中的民族英雄林则徐,1838年升任两广总督后,亲笔在府衙内题了一副堂联自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副对联历来为人传诵,赞不绝口。上联是说要像大海那样有肚量,能广泛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下联呢,更是振聋发聩的箴言。

请以下联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自拟题目。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就算有失望,但不会绝望。”

“苍白的生命由鲜活的梦想点燃。”

“快乐之道不在于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在于喜欢自己不得不做的事。”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先前的距离,而是你的加速度。”

以上几句话摘自某中学“学生凡语”橱窗。请你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浮沉,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常有人问及他高寿的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答。

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副对联。上联:不思八九;下联:常想一二;横批:如意。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了。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终以那份豁达与坚忍去化解并超越苦难。

阅读这则材料,请以“常想一二”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读书期间发觉自己对电脑感兴趣,便毅然放弃原先专业的学习,专门钻研电脑,果断地经营自己的长处,终于成为世界首富。

经营自己的长处能给人生增值,经营自己的短处则会使人生贬值,“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请以“经营自己的长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文学家、科学家、企业家和哲学家聚会时有人提议,各自用一句话来描述和赞颂世界。文学家感叹说:“这世界真是太美了!”科学家认真地说:“这世界最珍贵的是探索。”企业家兴奋地说:“这世界充满着商机!”哲学家没有说话,深思之后在纸上画了一个“?”和一个“!”。

请以上面某一个人的话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文体不限;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三、材料作文(15个)(新材料作文 或后话题作文 或题意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草原上开满了鲜花,但牛群的眼里只有饲料。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扬州市委书记姜永荣在通运闸崩塌时组织抢险,30个小时没合眼,当地电视台播出这条消息,却无中生有地说:“姜书记在抢险中‘晕倒’三次。”警醒而又正派的姜书记对此严辞相斥,写信给广播电视局,指出这一情节完全失实,今后再不能这么干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时值暑假,来自京沪一些医院的整形外科统计数字显示,青少年占到了就诊人数的60%至70%,就诊的青少年除了极少数因为无耳、兔唇等原因必须进行修补以外,绝大多数是为了“锦上添花”,甚至有的举着一些名模明星的照片前来就诊,照片上的形象就是其整形标准。社会心理学家指出,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和渴望被周围人承认的双重原因,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被“面子”观念困扰。

古语说“树怕没皮,人怕没脸”,俗语又说“死要面子活受罪”,这岂不是互相矛盾?你的看法呢?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皇桑峪有狼,饿极,入村窃猪。到猪舍,先洞开圈门,以备出逃。觑猪熟睡,即轻舒前爪,为猪搔痒,猪身多虱,搔之甚感惬意,搔到妙处,猪四蹄平伸,一任摆布。

至久,狼微错长牙,轻啮猪肉,使立,与己并肩站,以尾轻击猪臀,并驾而行,出门渐远,鞭挞始急,至山凹,狼凶相毕露,猛扑啮其喉,饮其血,食其肉,乃从容而去。(1990年月10期《读者文摘》刘勇摘《猪的悲剧》)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由开放的网络,风起云涌的媒体选秀,低门槛、快速度,犹如给无数年轻人的成名梦想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他们“秀自己”的主要招数就是凭借大胆。出位、反传统的言语和行动来吸引大众的眼球。想做就做,张扬自我,标榜个性,开创了属于这一代人的“草根注意力时代”。

然而,张扬自我就是言行出位吗?只要吸引眼球就是秀出自我吗?搞怪是提升人气的捷径吗?出位的“自我秀”会成为被很多年轻人争相效仿的一种时尚吗?我们,又需要怎样的“自我秀”?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就在上海解放的那一天,一位过去不了解共产党的著名医生,看到满身尘土的人民解放军为不惊扰市民而露宿街头,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宁愿血洒苏州河桥头,也不使用重武器,他感慨万分,自言自语地说:“国民党回不来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青蛙见了蜈蚣,好奇地问:“蜈蚣大哥,我四条腿走路都很困难,你有上百条腿,走路时先迈哪一条腿呢?”

蜈蚣听后说:“青蛙老弟,我一直就这么走路,从没想过先迈哪一条腿,等我想一想再回答你。”

蜈蚣站立了几分钟,它一边思考一边向前,蹒跚了几步,终于趴下去了。

它对青蛙说:“请你再也别问其它蜈蚣这个问题!我一直都在这样走路,这根本不成问题!可现在你问我先移动哪一条腿,我也不知道了。搞得我现在连路都不会走了,我该怎么办呢?”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个小和尚和一个老和尚下山化缘。老和尚背一个姑娘过了河。小和尚一直不敢问,直到走了20里地,觉得太憋闷了,终于就问了,说师父啊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师父就神态安宁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把她放下了,你在心里背了她20里地还没放下。”

●所有外在的仪式都比不上一个内心的安宁,你越淡定越从容,越舍弃那样一些看似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也许你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一个人的视力是有两种功能的,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外是向内无限深刻的去发现内心。孔夫子能够交给我们快乐的秘诀就是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均选自于丹《论语心得》

阅读并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老农把一头大水牛拴在一个小小的木桩上。我走上前,对老农说:“大伯,它会跑掉的。”老农呵呵一笑,语气十分肯定地说:“它不会跑掉的,从来就是这样。”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端午节刚过,有一则新闻被广为传播,说南京某中学的音乐课上,老师让知道屈原的人举手,全班三十多个学生中只有三个人举手,而且这三个人的回答全部错误,分别说成是歌手、医生和发明粽子的厨师。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了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衣衫破旧的老者,向你哭诉说,他有好几天没吃饭了,你于是心软了,你给了他钱。可后来你听人说,他是一个骗子!

一个年轻的腿部残疾者,走过一条崎岖不平的路,你走过去搀扶他一把,他把你一手甩开,还给你一个厌恶的眼神……

同情心怎么了?

要求:请全面理解材料,或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可以写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发表看法。体裁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每逢春节,拜年的方式由过去的登门拜访、电话问候,到现在互发短信,的确快捷简便,但也有人质疑是不是人情味少了;短信的内容千篇一律,遇到好的短信,你发给我,我转发给人,人又转发给别人……美则美矣,但有多少真情实感呢,于是有人幽默地发出这样的拜年短信:“祝新春快乐!其余祝福语请参看其他短信。”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这世间真的有轮回,那么,你将选择怎样的一个新的生命?是一只盘旋的鹰,一条快乐的鱼,一只轻盈的蝴蝶……还是仍旧做一回现在的你?

请展开联想,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1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对春蚕——甲:吐尽了丝,才悄然离去。乙:作茧自缚。

对圆规——甲:一举一动符合标准,因为它始终围绕一个既定目标。乙:不管你脚跨得多大,到头来还是回到原来的起点,成绩始终是零。

对天平——甲:公平无私的楷模。乙:谁给多一点,就倾向谁。

对月亮——甲:历尽千山万水,给黑暗的世界带来光明。乙:不过是借太阳的光辉来炫耀自己。

想想看,为什么对同一事物会有截然不同的观点,并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考场千字作文的合理模式(一)

文学知识 2010-02-27 23:16:42 阅读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创造究竟容不容许模式?模式是不是一定就是对创造的桎梏?这是在一段时间内认识相对模糊的一个领域。一种看法认为“模式有罪”,作文“模式”是专为应试而人为设置的,应当完全、彻底的摒除。于是,作文模式,只出现在某些门窗紧闭的高三教室的黑板上,只出现在某些教师略带诡秘的临考叮嘱中。而这种那种大讲“义理、考据和辞章”的作文著述,则很少对作文“模式”,尤其是应试作文“模式”,作深入的研究和简明的表述。这种“模式有罪”的认识有两个误点。一是将“应试”等同于应试教育而彻底否定;而没有认识到“应试”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文应试能力是考生语文素质,乃至综合素质的体现。二是将“模式”与能力完全对立起来,既无视合理的模式是某种规律的结晶,是能力施展的天地,也不承认合理地、灵活地运用模式,本身就是对创造性思维的锤炼,是较高的创造能力的反映。于是,在竞赛作文的辅导和实践中,刻意摒除、排斥模式,而对模式是否合理不闻不问。

我认为,现行高考对应试作文唯一一项保持不变的要求是“不少于800字”,竞赛作文受时间所限,大体也局限在千字上下。而千字左右短文是存在着合理模式的。这个模式可简略归总为八个字:“两个主体,互不雷同”。

所谓“两个主体”,就是指一篇千字内短文的主体部分应由两个部分构成。所谓“互不雷同” 就是指这构成作文主体的两部分,在构想和行文上要有变化,不要做简单重复。

当我说出这样一个模式时,是几乎一定要招来“八股”的讥讽的。是的,这“两个主体”倒真有些像“八股”中的一股。而正如启功先生所说,“‘八股’二字,现在已几乎成为‘陈腐旧套’、‘陈词滥调’或说‘死套子’、‘滥调子’的代称”,“其实,‘八股’是一种文章形式的名称,它本身并无善恶之可言。”我想,八股文的出现,以及八股文曾在几百年间成为中国中央政府选拔自己的知识分子的官方文体,是必有其符合汉语言文字、文章规律乃至人们思维规律的原因的;只是,又如启功先生所说,当“八股”“被明清统治者用它来束缚士子思想的工具,同时他们又在这种文章形式中加上些个繁琐而苛刻的要求”,“八股”才成为代人受过的“死套子”、“滥调子”的。

用“八股”限制文章思路,似乎可以比喻为人们常说的“穿小鞋”。给别人“穿小鞋”,固然心地阴暗,但这明显是指给大脚的人穿小鞋;设若穿鞋人原本就是一个孩子,一双小脚,那么穿小鞋也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无论是给孩子做小鞋的工厂,还是给孩子穿小鞋的妈妈,都没有任何过错。倒是若硬让孩子穿一双大鞋,踢里特勒,显得不很明智,;或根本无所谓鞋,完全自发地随意裹上些布条麻絮,使孩子摔个鼻青脸肿,那简直就是不道德了。千字作文本就是一双小脚,他最适于穿“两个主体,互不雷同”这双小鞋。

广义来讲,任何创造都是在一定限制下实现的;任何创造也都是在一定模式下完成的。没有地球引力的限制,飞机这项伟大的创造就没有任何意义。同样,任何飞机的创意又都是在“机身 + 机翼”的模式下实现的。在世界航空博览会上,我们无不为飞机设计师们富有创造性的构想喝彩,又有谁会去指责所有的飞机无非是“死套子”、“滥调子”呢?这种例子数不胜数,汽车、家具、器皿以至我们人类。徜徉在繁华的街道,我们只会感到人们秉性悬殊,风采各异,谁会为自己周遭摩肩接踵的同类都是躯干四肢一只头颅,而兴“八股”之叹呢?

从文章本身讲,我们所见过的千字文章,绝大多数也都是“两个主体,互不雷同”的样式,只是未被人们察觉罢了。远的不说,仅指近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的文本为例:1996年《贝多芬之谜》,主体部分是第二、三两段:第二段谈贝多芬的音乐追求和音乐特点;第三段谈贝多芬的音乐才能及当时的反响。1997年《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节选),共五段:第一、第二段谈过去编散文集如何分类;第四到第五段转为谈“我”如何编这本散文集。1998年《报秋》,全文共九段:第一到第六段写看见玉簪花“报秋”;第七到第九段写领略《西江月》词而“知秋”。1999年《创造宣言》,共十二段:第一到第四段从正面阐述教育者的职责与成功;第五到第十一段从反面批驳“不能创造”的错误认识。2000年《长城》,共十一段:第一到第七段谈旧长城的凄婉、封闭、愚钝;第八到第十一段谈新长城的开放、自信。2001年《门》,主体部分二至八段,分两个层次,前一层次紧承“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后一层次重在阐释“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所有文本无一不是“写两例,不雷同”的范例,这不是偶然,当然更不是刻意,而是一种固有规律的体现。事物本身的多面性,文章思路要展开的需求性,都不允许单打一;千字文的限制,时间、精力的约束,也不允许写九九八十一难的“西游”,不允许写魏、蜀、吴三国纷繁复杂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其实《西游记》也以孙悟空皈依前后划分为两大部分。《三国演义》也可按鼎足分立和三分归晋分为两大部分;而且在三国中,魏、蜀为主,吴国为辅。这倒颇像“两个主体”并不一定拘泥于“两个主体”,但若出现第三主体,那这第三主体,倒还是以略写为好。

“两个主体,互不雷同”,其实是一种合理的思维样式的反映。我们还可以拿中国古典文学最高成就的唐诗做比照。律诗自不必多说,那颔联、颈联,是为形式规定的“两个主体”;绝句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一个“主体”;“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又一“主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一个“主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又一“主体”……几十万首唐诗,可有例外?

为免除读者、议者的误解,只好先作这一番务虚,但也就此暂且打住。让我们来看一篇1999年的考场作文。

 

[例文]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江苏考生  吉拥泽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参加记忆移植公司开业典礼!我们的宗旨是:生活多样化,感悟人间万种风情!”

第一位顾客:某资产过亿的企业家。编码——转移——进入……

“我要上学,我要读书,我要老师!”

苦娃伏在母亲的肩上,不断啜泣着。他闻到母亲身上那熟悉的玉米糊糊味道,也闻到了那夹着汗酸的柴火味道。苦娃知道母亲的心里也在流泪,可是……

回头看看家中,确实没有什么可以卖了,从小与苦娃一起长大的大黄上午也被人牵走了。苦娃无可奈何地背起箩筐,晶莹的泪珠掉在沾满泥巴的双手上,掉在手中那微微发黄的书页里。

站在山岗上,苦娃一边拾着值不了几个钱的柴枝,一边看着那贫瘠的土地,想着。

突然,苦娃立起身来,他看到了什么?哦,那是自己昨天还上的那所小学校,还有那面迎风飘展的鲜艳的国旗。他听到了什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哦,这些,苦娃情不自禁读了起来。

……梦醒来,企业家眼里不知噙着什么,只是一个劲地在支票上写下:希望、学校!

第二位顾客:某下岗已两年多的职工,编码——转移——进入……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我要挑战人生!”

一位建筑工人坐在工地上,想着自己每天机械地爬上爬下,机械地垒堆着砖瓦——他不甘心永久地“机械”。

白天,他不再双手麻木地握着工具,而是手拿工具,眼盯图纸,渐渐地大厦的结构也熟透于胸。

午间,他不再手不离杯,酒不离口,而是一手抓着馒头,一手按着一本《建筑理论学》。

夜晚,大都市总是很繁华,外面的世界无法不精彩,但无论刮风下雨,夜校的第一排坐着的总是他。

几年后,人们说不清他是建筑大师,还是企业家,还是……因为他都是!

……睁开眼,待业已两年多的这位职工,抓起自己的木匠行当,若有所思地走出门外。没有人知道他去干什么,但他自己当然知道未来是什么!

第三位顾客是……

这是一篇满分作文。作者选择两个事例构成作文主体:一个是企业家移植失学儿童的记忆;一个是下岗工人移植自学成才的建筑师的记忆。两个事例都是社会热点,又都是中学生所熟悉,能够驾驭的。前一个事例,更贴近学生自身;后一个事例,更面向广阔的社会。前一个事例是“苦娃伏在母亲的肩上”,“回头看看家中”,“站在山岗上”,以空间转移结构故事;后一个事例是“白天”,“午间”,“夜晚”,以时间转移推进情节。作为高考的满分标杆作文,当之无愧。这篇作文同时又是“两个主体,互不雷同”的典范。

这篇作文的语言表达也很有借鉴意义。它一方面表明,合理的整体模式可以为创造性的语言表达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另一方面表明“两个主体,互不雷同”绝不仅仅是一篇作文整体模式的框架,它也能渗透到一篇作文的局部,它实际是一种思维方式。

且让我们看几个例子。

“他闻到母亲身上那熟悉的玉米糊糊味道,也闻到了那夹着汗酸的柴火味道。”写苦娃家境的艰难,分两方面——前一分句,写出苦娃家境的艰难,后一分句,写出劳动的艰辛。“熟悉的玉米糊糊味道”,表明生活已常年困顿;“柴火味道”,写妈妈家中劳动的繁杂,“夹着汗酸”,写妈妈田间劳动的艰辛:两句描写,颇得《大堰河----我的保姆》的韵味。

“晶莹的泪珠掉在沾满泥巴的双手上,掉在手中那微微发黄的书页里。”写苦娃面临的境况,见出苦娃的性格。两句也是分两方面——“沾满泥巴的双手”,侧重写苦娃为家庭分忧的一面;“微微发黄的书页”侧重写苦娃向往读书的一面。

“苦娃一边拾着值不了几个钱的柴枝,一边看着那贫瘠的土地”,苦娃的中景镜头,又是分两个侧面写——“拾着值不了几个钱的柴枝”,写苦娃现状的艰难;“看着那贫瘠的土地”写苦娃未来的忧思。

“突然,苦娃立起身来,他看到了什么?哦,那是自己昨天还上的那所小学校,还有那面迎风飘展的鲜艳的国旗。他听到了什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看到”、“听到”,仍然以两个侧面展开思路。“小学校”和“迎风飘展的鲜艳的国旗”,是巧妙地用典,读到这里,很多读者眼前都会出现著名影片《凤凰琴》中那所山村小学校中的鲜艳国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诵读,在诱发读者的想象,在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中,只有这两句诗,才恰如其分地传达着苦娃对“春风吹又生”的渴盼之情。

其他诸如“机械地爬上爬下,机械地垒堆着砖瓦”,“他不再双手麻木地握着工具,而是手拿工具,眼盯图纸”,“他不再手不离杯,酒不离口,而是一手抓着馒头,一手按着一本《建筑理论学》”……“两个主体,互不雷同”的“思维-语言”模式可以说贯穿全篇——它是文章端严,思路开张。

请查阅一下历年、各地出版的高考优秀作文选,我不敢冒言篇篇都是“两个主体,互不雷同”的范例,但绝对敢说大多数是如此。这些作文当然不是自觉地,刻意地套用、活用模式,只能说它们顺应了思维与写作的规律

考场千字作文的合理模式(二)

文学知识 2010-02-27 23:15:39 阅读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两个主体,互不雷同”,可以有助于克服中学生写作常见的毛病,有助于中学生突破自发的不合理的写作模式。

中学生写作的一大毛病是虎头蛇尾,这已经构成一种习惯模式。例如写自己第一次演讲的体验,他往往要从一星期前老师不知这次活动谈起,历数自己的兴奋、困难、向往,写自己咚咚的心跳,写这位那位同学的神态各异的表演,待到终于写到自己登台,三言两语匆匆收场。例如写“雨后”,往往要从久旱无雨起笔,写“春游”,大约总要从班里酝酿、购买食品开始。例如1994年高考写“尝试”,这样的例子不乏其人:选材骑自行车到太行山旅行。他往往要从学校发布通知写起,接着是家长不同意自己参加,动员了爸爸,又动员妈妈,好容易过了家长关,却过了学校的报名期限,再找这个找那个……还没骑上自行车尝试呢,已经写了500多字了。中学生这种思维模式是他们生活处境、社会地位的反映:作为未成年人,受着呵护和监管,从小至今,要干什么事不说清原因是不行的;至于过程则很少有家长、老师过问。先想好不雷同的主体两例:或沿途见到的自然风光的美,社会和谐的情;或崎岖山路骑行的艰难,同学互相帮助的温暖等等。主体既具,串接、镶嵌的“装修”工作也就容易了。

中学生写作的另一毛病是趋同从众,于是很轻易地构成了一种跑题模式。例如有这样一则话题作文命题:

[文题]有人说,未来是一朵玫瑰花,要想摘到它,就必须发现它的美,并有不怕它的刺扎手的勇气;还有人说,未来是一片瓦蓝的天空,要想到空中遨游,就要有飞翔的翅膀和胆量。你的未来是什么?你想怎样实现她?

请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想法或看法。

命题引言和要求中有着一个又一个“两个主体”的提示:玫瑰花和蓝色天空的两个比喻;“你的未来是什么?你想怎样实现她?”的两个问题;“表达你的想法或看法”的两个要求。但相当多的学生要从“我的未来不是梦”写起。命题明明白白要求谈“是什么”,他非要先谈“不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来可笑,其实无非是一句中学生熟悉的歌词,就形成了相当普遍的跑题模式。又例如要求写“我向往这样的环境”。作文在开始进入所向往的“空气清新、整洁优美”的自然环境前,往往要先写恶劣的自然环境:如果在1998年,作文里便会“洪水泛滥”,如果在2000年,“风沙暴”就会席卷而来;开始进入所向往的“人情温暖、人际和谐”的社会环境前,往往要写冷漠的社会环境:或歹徒行凶上百人漠然围观,或垃圾沿路“三包单位”熟视无睹。命题明明白白要求谈“向往”,他非要先谈“厌恶”。为什么这样?除了主观上有必须交代“向往”原因的心态,还有客观上社会热点的左右。先想好向往的两个主体题,就有了定心丸:“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教室环境”、“寝室环境”,“食堂环境”、“车站环境”,“一人环境”、“两人环境”……许许多多素材奔拥而来,可供选择的余地顿时极大的开阔。如果要创新,就避开“空气清新、整洁优美”,避开“人情温暖、人际和谐”,不妨写写“我向往当年延安的环境——延河之滨、宝塔山下,那里曾集合着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子孙”,不妨写写“我向往淮海战场隆隆的炮声——枪林弹雨、红旗呐喊,那里是热血男儿为民族建功立业的大好环境”;也不妨写写“我向往‘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的岳阳楼的环境——那是范仲淹吐诉仁人情坏的环境”,不妨写写“我向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黄鹤楼的环境——那是岳武穆抒发未酬壮志的环境”……开阔创新的思路,往往凭借合理的模式展开;有了合理的模式框架,就有了创造性思维展开的平台。

当然,中学生写作还有一个毛病是干瘪无味。只忙于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却无暇顾及作文是否血肉丰满、花叶茂美。把“两个主体”中的每一例,当成一个作文片段去写,写足300—400字,从一方面减轻了写作,这项创造性思维劳动,给同学带来的心理压力;从另一方面,当然更容易写得具体些、生动些,或说。可以调动、鞭策、逼使同学写得更具体和细致些。

无论虎头蛇尾、趋同从众,还是干瘪无味,都是思维的自发行为,是思维懒惰的表现,是创造性是为发扬的障碍;“两个主体,互不雷同”,就是以“自觉”取代“自发”的合理模式。

让我们共同品评一篇以“未来”为话题的“两个主体,互不雷同”的优秀例文,以结束这一节对“模式”这一敏感话题的讨论吧。

[例文]                   我幻想中的未来

对我们这些正处在花季的少男少女来说,未来是充满神秘和幻想的。在我的想象中,未来是一朵玫瑰花,娇艳欲滴,使我忍不住想要摘到它;未来是一片瓦蓝的天空,晴空万里,使我不禁要展开翅膀自由飞翔;未来又是窗帷掩映下的一弯新月,充满神秘,使我总想一探她真实的面目。

我曾无数次地幻想着自己的未来……

庄严肃穆的法庭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我的身上。我缓缓地起身,为我的当事人作最后的辩护。沉稳睿智的声音在偌大的法庭上响起,我滔滔不绝地陈述着。虽然我知道作为一名律师不应该被感情所左右,而应冷静地剖析一切,但我的声音却出现了颤动。因为我同情我的当事人——一位被拒绝赡养的老人。我坚信我能打赢这场官司,并不是因为我争强好胜,而是想给这风烛残年的老人一份迟来的温暖,想给那狠心的儿女一点训戒,也给世人敲响警钟——多关心一下我们的父母。我慷慨激昂的陈辞感染了法庭上的每一个人,在座的许多长者流下了泪水,就连对面被告席上的那双儿女也低下了狂傲的头。当我结束辩护的时候,法庭中静得没有任何声响,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无论最后的判决如何,我知道我已经获得成功。

我曾无数次地幻想着自己的未来……

沿着乡间泥泞的小路,我来到一排残破的村舍前,这就是我将要工作的地方——一所乡村学校。下课的铃声被敲响了,一群孩子冲出教室,当他们看到我这个陌生人时,都停下了匆匆的脚步,默默地打量着我,那清澈的目光中包含着的满是讶异和友善。虽然还没有与他们真正接触,我已开始喜欢这些质朴的孩子。我想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我迫切地想融入到这些孩子之中,得到他们纯洁的友谊。当铃声再一次响起的时候,我已站到了讲台上,在这些孩子面前,我丝毫没有紧张和不安,我所想到的只是要竭尽我的才能去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于是,我从容地执起了教鞭。拿起粉笔,我回身在粗糙的黑板上写下:“我——想成为你们的朋友。”再转过身,讲台下一片灿烂的笑容。

我曾无数次地幻想着自己的未来……

“两个主体,互不雷同”,既为合理模式,并且是一种思维模式,当然就不会是刻板僵化的教条,而应当是灵动多变的。再此仅举几种样式。需要提请注意的是,对这些样式只可以体会参考,而不可简单模仿。因为任何合理的模式都为激励创造而存在,它们不应当是窒息创造的桎梏。

㈠横向展开式

[文题]诗人说:语言丰收是轻松的,它可以用彩笔描绘;庆祝丰收是欢乐的,它可以用响鼓紧擂;创造丰收是辛苦的,它需要像小河一样流淌的汗水。

请以“    丰收”或“丰收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例文]                        感悟丰收

夜雨潇潇,掩卷沉思——丰收,多么美妙,仿佛眼前展开金黄的麦海;多么精彩,仿佛耳畔燃响欢庆的鞭炮;多么辽远,完全可以纵思绪浮想联翩;又多么真切,分明可以用指尖触摸得到。于是,旋弱橘黄色的台灯,我轻阖双目,静静地想……

一重心幕拉开来,五年前的一个清晨浮现在眼前——东方喷薄,旭日如火。舅舅回村了!只见他披红挂彩,被四个健壮的小伙抗架在滑竿上,一步三摇,如浪推船。舅舅笑逐颜开,双颊红润:那是年轻的血液在涌动,那是丰收的幸福在燃烧。全村后生孩子欢天喜地前簇后拥,锣鼓忘情,唢呐连天,村里举行隆重的仪式,欢庆舅舅凯旋。在全县西瓜节上,舅舅那十二只丰收三号大西瓜轰动全县,最大的那只53斤重的大瓜,更是一举夺魁。舅舅荣获“大兴瓜王”的美誉,整个村子也风光无限。舅舅双眼噙满泪水,那热泪中包容着什么?他知道,我知道,全村老老少少没有一个不知道。村小李老师送上的一副大红对联写得好——

大兴瓜王五十三斤,红瓤黑籽,斤斤汗水浇灌;

丰收果实一十二只,翠衣绿袍,只只科学结晶。

我微笑了,头枕在手臂上,依旧静静地想。

又一重心幕拉开来,两年前的一个傍晚浮现在眼前——暮色阑珊,华灯初上。我手捧一束粉红色的康乃馨,轻轻叩响单老师的家门。单老师,今天是您五十岁的生日啊!在老师那间累累书籍、本册的小小书房里,满满一面墙挂满了生日贺卡,满满的一面墙呀!贺卡各色各样,都很别致、都很精美,看得出,都是精心挑选的。那不同色彩、不同个性的贺卡,拼铺成一幅绚烂和谐的图画:像缤纷桃李,似节日礼花。我小心地掀看一张张贺卡,句句回忆的细节挑动着我的心弦,行行真挚的话语催卷着我的心潮。那一张张贺卡,分明是一颗颗跳动着的赤诚的心——感念师恩,是学生共同的心声啊!还是那熟悉的温温软软的语音,单老师说:“我真幸福,做了三十年教师,这,就是我的丰收吧?”……

丰收啊丰收!诗人说:“预言丰收是轻松的,它可以用彩笔描绘;庆祝丰收是欢乐的,它可以用响鼓紧擂;创造丰收是辛苦的,它需要像小河一样流淌的汗水。”诗人说得多么好啊——这是诗的感悟,丰收的感悟;也是我夜雨静思的感悟。我盼望,盼望属于我的丰收……

㈡纵向展开式

[文题]有人说,未来是一朵玫瑰花,要想摘到它,就必须发现它的美,并有不怕它的刺扎手的勇气;还有人说,未来是一片瓦蓝的天空,要想到空中遨游,就要有飞翔的翅膀和胆量。你的未来是什么?你想怎样实现她?

请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想法或看法。

[例文]                 我多彩的未来

我的未来啊。定然是铺展在我面前的素白画卷,等待我用饱含激情,富于智慧的笔,描绘上绚烂的色彩。我的未来啊,我该用怎样的色彩去描绘你呢?

我要用明亮得如天如海一样的蓝,描绘我未来的大学。我跻身大学校园,吸吮着被智慧润泽过的空气;伏在阅览室桌上,游弋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静坐在参天古树下,轻吟着易安居士的佳句,咏读着冰心先生的华章。多么幸福和甜蜜!一张质朴的书桌,一盏长明的台灯,一本书,一支笔——早已在我对未来的幻想中定格成为永远的风景。我未来的大学啊,是广博智慧、无际无涯的大海,是扶摇举翼振翅腾翔的天宇,它一定是蓝色的,孕育希望的蔚蓝。我要把我的未来描绘成和海天一样明澈的蔚蓝。

我要用夺目得如火一样的红,描绘我的事业。我将身着整洁朴素的套装登上我钟爱的讲台,告诉面前一双双纯真的眼睛,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我将用雪白无尘的粉笔,写下一行行秀美的汉字、英文,告诉台下一颗颗渴望的童心,我所知道的祖国、我所知道的世界、我所知道的宇宙。我要和我的孩子们并肩学习,一同成长。我要用我火一样的激情,点亮他们的眼睛;我要在我热爱的岗位上,用辛勤和奉献,收获我的桃李。我值得永远自豪的辉煌,我未来的事业啊,是热情的火!献出光与热,它,定是红色的,饱含着无穷无尽的热能。我要把我未来的事业,描绘成火一样的红!

我要用盈盈绿色描绘我的晚年。在黄土高坡上,你看到了吗?昔日的荒丘已变成今日的树林。你看到了吗?有个老翁,一手提着铲,一手拎着桶,肩上扛着树苗,正缓缓向黄色贫瘠的沙漠中走去。在他坚实的脚印中,生长着绿色的梦想——那就是我。我未来的晚年啊,是一片防沙的树林,让松鼠在枝头跳跃,容小兔在林间奔跑。那它一定是动人的绿色,我要把我未来的晚年,描绘成和大自然一色的绿意盈盈……

我的未来啊,我多彩的未来!我要用生命去描绘你平凡又伟大的美;还要在蓝色、红色与绿色间,点染出绚烂的粉和黄,白和紫……点染出希望与梦想。我多彩的未来啊,我要这样描绘你——创造你!

㈢前后转折式

[文题]春天,不单是四季之首的名词。春天,与美好在一起。

捱过漫漫严冬,人们希望春光永驻;听着谆谆教诲,人们感觉如坐春风。春晖,为诗歌增添亮色;春雨,使图画洋溢生机。

孩子们唱着春天的歌谣,老人们唤出青春的记忆……

即将告别高中学习生活的你们,处在世纪之交的青年人,又是怎样感受“春天”,怎样思考“春天”的呢?请你写一篇作文倾诉自己的心声或讲述“春天”的故事。

[例文]                          友谊如春

当春天悄悄来到人间,城市也换上了新装。嫩绿的柳芽、娇黄的迎春,释放出她们积蓄一冬的力量;吐诉着她们对春光的渴盼。你看她们伸展开腰身,招展起手臂,似乎笑着、喊着,向人们报告春的来临。

轻踏和风,浓吸绿意,我步入校园,一股盎然春意扑面而来,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充溢全身。没有了凛冽的寒风,消失了堆积的残雪,更没有阴沉的天气;连一贯板着面孔的教学楼,也透着温存和气——这种感觉好生叫我奇怪,她来自何方?我不由得四处端详。喔,楼左手这两溜新柳,已化作万千条垂地碧绦;楼右面那一排骄杨,正高擎一树树火红花穗。再看,大楼正中一条水绿色的横幅分外醒目:“用微笑和友谊创造新千年第一个美好的春天”——哦,莫非这些就是焕然一新、温存和气的源泉?再细看,楼前草坪旁,校园橱窗周围,环簇着身着春装的同学:前面的指指点点,后面的踮起脚跟。他们在看什么?他们忘情的谈笑,他们青春的朝气,像强力的磁石吸引着我,我向他们跑去。排开人墙,我挤到橱窗前,六个浓绿的大字一下子跳入我的眼帘:“新春主题——友谊”。洁净得一尘不染的玻璃窗内,陈列着五彩斑斓的“友谊”图片。嘿,这是王冬给同伟讲化学难题,那是陈娟和王蕾一同做舰船模型;这是校运会上高三3班的爱华扶起2班跌倒的小辉,那个呢?竟然是我,是我在文艺节上指挥全班合唱《友谊之歌》……忽然,我发现了一幅更生动鲜活的画面:那面被绿树映成一片春意盈盈的玻璃窗内,分明映着同学们张张笑脸,闪亮的眸子、洁白的牙齿相互掩映,哦,多美的春光!我蓦地转回头,迎接那一张张纯真的面庞,一声声友情的呼唤,这是一片友谊的春潮啊!

但是,你想不到,我也没想到,在这美好春光中,我竟失声大哭起来——当然是在我的两个好朋友王蕾和陈娟面前。这不是平时的我,平时的我总是笑口常开的,再大的困难、再大的委屈,也奈何不得我。但这是高三啊,不断的考试,无穷的作业,无法喘息,心情烦躁。没经过高三的人,不真正懂得黑色;高三,与春天绝缘,高三,不应当有绿色。试想一下,如果这时,你的努力得不到回报,你的成绩徘徊不前,你凭什么抑制眼泪与呜咽?在那个柳絮濛濛的暮春的傍晚,一向温婉的王蕾陪着我掉泪,她没有说话,只是让我无力的头轻轻倚靠在她的肩上。性格坚毅的陈娟,用她泪光闪闪的乌黑眸子直视着我,她说:“只要世界上还有一双眼睛肯为你哭泣,你就应该微笑。在友谊的词典里,从没有最后的失败,只有最后的胜利。失败属于孤单,而你拥有友谊!”当那方清香柔软的白手帕为我拭去眼泪时,我破涕为笑了。我重新感受到春光美好,重新回到“友谊”主题的怀抱。

是啊,友谊如春!友谊在春风中酝酿,友谊使春光更美好!

㈣正反对照式

[文题]风,有自然界的,有人类社会的;有的可爱可亲,有的可怕可鄙……

请以“风”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例文]                    大风起兮云飞扬

风,有自然的,有社会的;有的可亲可爱,有的可怕可鄙……

有狂风——呼啸着,怒吼着。卷来滚滚乌云,拽动粗枝大干,扬起茫茫沙粒,踢踹大小石块,抽打红花绿草。有微风——傍晚,池塘边,鱼鳞形的风贴着水面掠过。我每每陶醉于这迷人的美景。微风带着我飞越嘈杂的闹市、混浊的空气、摩肩接踵的人群。

最惬意的要算玩车时耳边听到的风了——上车-启动-加速-再加速,两眼盯紧前方,双腿机械蹬踏。像比赛,又像拼斗,一条腿飘弹起来,另一条重踏下去。感受着加速度,感受巨大的力度。不见树梢有丝毫晃动,耳边却是呼呼的风声。听吧,车轮卷起的旋风;听吧,橡胶轮胎与柏油路面的摩擦风;听吧,追我而来和逆我而去的剪刀风。如果幸运,便会邂逅素不相识却志同道合的玩车人。两个前轮齐头并进,耳边便又多了一股并驾的风声。他的风、我的风、我们的风,为并驾的车加油举鞭,耳边的风于是几如浩荡洪流了。这时,如若仰望云天,你定会发现白云翻涌,一句古老的诗句,定会随着满腔豪气脱口而出:“大风起兮云飞扬”……

是啊,如果风只供人欣赏,任人陶醉,纵人吞吐,那有多好。可有时,我们却被“风”左右,成为风的仆役——这就是所谓的流行风、时髦风。

“大风起兮云飞扬,同学腰间呼机响。”校园内曾吹过“呼机风”。今天他买个“数字”,明天我就购个“汉显”;今天你别个全国联网,明天我就弄个环球漫游……你呼我,我呼你,助长了中学生的消费欲,呼没了中学生的学习心。既影响了中学生健康成长,也使圣洁的学校平添一层阴云。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呼机确实为人们提供了方便,为人们的联络架起穿越万水千山的桥梁。然而,能说中学校园里刮起的“呼机风”是件好事吗?我说不能,您呢?

攀比风、早恋风,端地奇形异色;追星风、仿韩风,来自四面八方……朋友,在风中,心要淡然,不要被沙子迷住眼睛;在风中,脚要站稳,不要被吹得左摇右摆。“大风起兮云飞扬”,风起云扬,那是云啊;而我们,应该是有个性、有人格的人!尊重自己的个性,铸造自己的人格!“大风起兮云飞扬”,那样,我们才与这豪放的诗句相称,我们才真正是驾驭风的主人。

㈤先面后点式

[例文]                            冬情

我是个从小生活在北京的孩子,对北京的四季再熟悉不过了。春天,无数风筝飞翔在天安门广场;夏天,知了声声拥抱着四合院;秋天,遍山红叶点燃了香山小径;冬天,冰雪世界烘托出颐和园。无论哪一季,无论哪一处,都有独特的味道。也正是这四季的交替,使古都北京散发着多姿多彩的魅力。

一季季,城市在变化;一季季,我在感受。虽然每一季都让我兴奋,都给我感动,可我对冬却情有独钟。

晨曦下,天空略显灰白,料峭的北风掠过地面。街道两旁杨树的梢头,垂挂着晶莹的冰条;松树的针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冰花。就在这样一个冬日的清晨,我平生第一次踏上了冰面,在爸爸的扶携下学起了滑冰。蹩脚的滑行使我一次又一次摔倒,身上到处都摔得生疼;但站起来重又驰骋在冰面的感觉又令我神往。于是,摔倒爬起来,爬起又摔倒。随着冰面上冰刀滑出冰纹的增多,我也逐渐在冰上自如起来----冬天留在我记忆中的画面,就像那流利的冰纹,多么美好神奇、令人鼓舞呀!

但我知道,我喜欢冬的缘由,还在于我的野鸭情结。

野鸭你知道吧?那是一种可爱的纯自然的野生鸟类,光洁平滑的头颈,金黄扁平的嘴巴,墨绿、灰黑与深红相间的羽色,在河水中穿梭巡航,真是美极了。人们大多都见过野鸭,但往往是在动物园。由于北京城市水面和空气污染的严重,像野鸭这种可爱的鸟类,我们日常是很难见到的。可就在前两年,我居然在城区看到了它们,看到了那可爱的野鸭,从此我们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是一九九八年冬天,我和家人到什刹海玩。我们沿着湖边漫步,走到后海附近,看到一些人倚着护栏向水中眺望。出于好奇,我硬拉爸妈过去看,谁知一发不可收拾----

那是一群野鸭,不知是从哪飞来的。只见它们有的径自啄着冰面,有的已啄开冰面,在水面上游动了。它们自由自在、旁若无人,突然一只将头颈探入水中,尾巴高高翘起,一下子便叼上一条小鱼一下子吞掉了。我想,在这样冷的冬季,是不会有太多鱼儿的,便将自己带的面包撕成小块,抛入水中,野鸭们纷纷游过来,热热闹闹分享,看来真是饿了。

从这以后,我总想去什刹海,去看可爱的野鸭,我也更加重视环保、宣传环保。几年来,我虽然只是冬天去看看它们,但还是很高兴的。我看到大家都在保护它们,水很干净,还不知是谁为它们做了一只小竹排。看着它们蹦上蹦下、游来游去的快活样子,我真为它们高兴。我知道,这段冬情是不会完结的;我相信,有这么多人关心它们,它们一定会在北京生活得很好。

野鸭是美的,后海是美的,北京是美的,冬天是美的,冬情更是最美最美的!

㈥先点后面式

[例文]                     答案需要创造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万事万物的进程都等待着我们去开发,万事万物的疑问也都需要我们去解答。如是,有谁敢说自己的答案就一定正确呢?我看,恐怕连爱因斯坦也不敢这样说罢!因为,随着新事物不断涌现,新思维、新方式也紧随其后,客观世界就像万花筒纷繁多变,致使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断变化,答案也就丰富多彩起来。

几何图形的答案学者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你不懂吗?那么我再举个最通俗易懂的例子吧!小学数学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算术式:“1+1=?”如果拿这个问题问你,你一定会笑掉大牙:“这小破题儿,别问我!哄幼儿园的小孩儿去吧!”先别太得意,报上你的答案再说!哈哈,我一猜就是这个老掉牙、土得掉渣的答案:2。其实,这道题还有许多不同的答案,比如“王”啦,“田”啦,还有“0”等等。你知道这丰富多彩的答案是怎么得出来的吗?不知道的话,就去向幼儿园的小孩儿请教吧!聪明的孩子们会向你详解每一个答案的创造思路。

为什么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会引发如此丰富多彩的答案呢?我想,这就是创造的结果。每个人都有创造细胞,每个人都会去创造。现代绚丽多彩的世界,就是靠我们人类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墨守成规、坐享其成只会使社会的脚步停滞不前。如若我们的祖先不去创造,那么我们今天一定还要相约去打凿石器——哦,石器也是伟大的创造呵;只是,如果它停止了继续创造的脚步,它就变成为落后与乏味。可以说,正是创造造就了丰富多彩。

居里夫人曾说:“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你是强者吧,难道不去创造一番,不去显示一下你的力量吗?商鞅推陈出新,商君之法,推动了历史的变革;哥白尼否定“地心说”,“日心之说”,使整个世界耳目一新;达尔文偏偏不信“万物神创”,“生物进化论”使我们明察过去与未来……凡是有创造之举的人,都是史册人物、历史英杰,你难道不想戴上这绚丽的花冠自豪一番吗?若想,就去创造吧!

焦裕禄说得好: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那么,就请你品尝一下那鲜嫩嫩、热腾腾的刚出锅的馍吧!不过,这样的馍要你亲手制作哦!啊,那会是什么味道呢?一定是满口飘香,令人回味无穷!就像是酷暑里喝一口冰水那么爽,就象是吃过榴莲又尝蜂蜜那么甜,更像是被秋风吻了一下那么香!

创造,出新意;创造,能发展;创造,能使一切焕然一新!请动动自己聪明的脑瓜,大显身手,创造一番吧!

请记住,探求真理的路上需要创造,答案不是背来的,更不是抄来的,丰富多彩的答案是创造出来的。

现在谈谈合理模式的片段基础。

既然“两个主体,互不雷同”是千字作文的合理模式,那么,这篇作文的主体就是由两则300—400字的作文片段构成的。因此,写出精彩的片段,一篇作文就有了扎实的基础。而在作文片断的写作中,仍然可以贯彻“两个主体,互不雷同”的思维方式,化整为零去构思,以零合整来成文。

[例文]                           夏夜

晚风吹拂六月的槐花,阵阵清香化作琉璃的波,随着婆娑的风散漫。每个傍晚嬉戏在槐花的清香中——我便这样度过了童年。荷花睡了,在微风的哼唱轻抚下,睡在翠叶的梦里。她淡香的呼吸,招引来星星点点的萤火虫。别担心,它们不会搅扰荷花蝉翼般的梦——它们只是轻轻地环飞在湖边,萦浮于草际。这些小精灵彳亍地飘着,有些微熏的样子,怕是消受不了这无边的槐香荷香吧?藤萝架下更是惬意,老人舒臂展腿地躺在藤椅里,打开半导体,“咿咿呀呀”地哼着戏文;奶奶们摇着蒲扇,东家长、西家短的总有谈不完的话题;刚播完的电视连续剧又成了叔叔、阿姨们聊天的兴奋点,你褒他贬像是评说自己的亲知故交;而那蜿蜒曲折的藤萝架,自然成了小孩子们捉迷藏最好不过的去处。小湖边、藤架下,有多少义气、机智、欣喜、心跳;荷槐香、萤火飘,有我终生记怀与友谊的珍宝——哦,我童年的夏夜呀……

[简评]描写夏夜景象,可从两个方面构思:自然与人。自然,又可从植物、动物两方面来写;人,则可以分别写成年人与孩子们。这样就将一个“夏夜”分成四个分支。这篇短文的作者在这四个分支中精心选择了典型事物或活动。植物,选择了荷花;动物,选择了萤火虫;成年人,描写了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孩子们,描写了“我”的童年以及伙伴。选材精当、修辞精彩、句式灵活、描写生动又清晰有序。

[例文]                           灯下

灯下,一片寂静。黄晕的灯光涂撒在书桌上,照亮了一摞摞参考资料,一张张模拟试卷。桌右角,是翻扣着的英语阅读;左面,半卷着未作完的数学卷子;正中,摊开着物理练习册。书页松弛地展开,有点像阳光下的白沙滩;它被侧翼的阴影烘托着,被下面堆积的本册托举着,又像在尽情承受光的沐浴。红笔、蓝笔、直尺、橡皮,散乱地点缀其间:一个物件,一种色泽;一个物件,一只身影。台灯的光泽本是微弱的,但在这静寂的夜,却有些夺目;由橙黄色的灯罩出发,半撑开一柄光晕的伞——三尺书桌分明是一座具体而微的舞台。妈妈无声地递过一杯热茶,洁净的玻璃杯轻巧地立在白沙滩旁,像一柱亭亭玉立的琥珀。琥珀的光泽晶莹,却又很难看透。从它宁静的液面,飘起一缕淡淡的热气。热气在光伞笼罩下盘旋着,袅袅升起,最终越过光的界限,躲进无边的静夜。我吸吮这馥郁的茶香,吸进满胸的光明……

[简评]描写台灯下的景象,也可从两个方面构思:整体概写书桌上繁重的课业,以表现高三学习的劳累;突出特写妈妈递上的一杯热茶,以表现长辈的关爱----正是这份无微不至的关爱,化解了深夜的劳累。观察细致,感情细腻,平实的语言中渗透出殷殷情怀。“一摞摞参考资料,一张张模拟试卷”、“桌右角,是翻扣着的英语阅读;左面,半卷着未作完的数学卷子;正中,摊开着物理练习册”、“它被侧翼的阴影烘托着,被下面堆积的本册托举着,又像在尽情承受光的沐浴”、“一个物件,一种色泽;一个物件,一只身影”、“我吸吮这馥郁的茶香,吸进满胸的光明”,短文中多处体现着“两个主体,互不雷同”的思维方式。

[例文]                         冬夜

一个冬日的夜晚,没有点灯,独自静坐在窗前,无聊地望着院内景色。这是一个寂寥的小院,光明仿佛离它所在的世界很远,院内一片漆黑。衬着方形天井上幽暗的微光,几条嶙峋的树干不成样子地摆出狰狞的样子。夜凝固着,单调地凝固着,不知希望在哪里。周遭的灯次第熄了,深夜的院落更黑了,也更寂了。渺渺中,不知从哪里飘来零星的雪花,神秘得像是无限幽远的沉木香,又像是岑寥多时的古刹钟。我燃起一支蜡烛,借着窗子撒出的光,我看见雪花不停地飘转在这个孤寂的小院。雪花变大了,大片大片地降落在窗台上,有绒绒的一层了。烛光均匀地铺在上面,雪绒花絮就的雪绒被毯,红妆素裹、晶莹剔透,冷艳又温暖。又一会儿,枝头、院落都絮满了。树干变得鲜明,似乎还添了些温软;院落也呈现出天井固有的方形,那躲隐在冬云中的、或许本没有的天光,竟神奇地勾勒出这样一片端端正正……

[简评]这一作文片段,以特别细腻的笔触描摹了冬雪夜晚的景象。“第一主体”写冬夜小院固有的“寂寥”、“漆黑”、“凝固”、“单调”;“第二主体”写雪花烛光特有的“冷艳”、“鲜明”、“温软”、“神奇”。“两例”在强烈的反差中取得了高度和谐。

[例文]                          灯下

朋友,你留意过吗,那灯下的奇观。夏夜,无论在乡下,还是在城镇,只要露天有灯的地方,你总会看到许多绕灯而飞的花虫。如果你略微留意,你定会发现,那些花虫总是闷着头、一个劲儿不停地飞。只要天还没有放亮,只要灯还没有熄灭,花虫就总聚在灯下。他门先绕灯盘旋,像在积聚勇气和力量。然后划出银白色的轨迹,义无返顾地向灯具撞去,像一道掠空而过的流星——有生命、有灵魂的流星——陨落在夏夜的灯下!在灯具罩子里,也常留下这些殉光者的遗骸。朋友,你没见过吧,另一种灯下的奇观。夏夜,在偏僻的山村、河曲,只要露天有灯的地方,你总会看到许多向灯而跃的长蛇。不知他们各自从哪一处阴黑的石缝、土穴中爬来,一齐聚拢到灯下。他们不会飞,却向着灯飞跃。他们又并非轻盈,重重地摔落,便再扶摇腾起。在灯下,他们斑驳、光滑的身躯扭动着,分明能听见他们沉重的喘息……

[简评]这一作文片段,描绘了两幅灯下“奇观”:“花虫殉灯”和“长蛇跃灯”。写花虫,先写“聚灯盘旋”,再写“撞灯殉光”;写长蛇,先写“聚拢灯下”,再写“飞跃摔落”。选景神奇,内容诡异,笔触所指,别具情味。整体思路清晰,脉络井然。

[例文]                        长城脚下

长城脚下,烈日当头。我饥渴难耐,买了根冰激凌,随手将包装袋扔在地上。想找块岩石坐下歇歇脚,远远近近,满目狼藉,竟没有个落坐的干净地方。摇头嗟叹之际,忽听背后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我回头一看,竟是一位西装笔挺的黑人小伙!他肤色异常的黑,像是一块优质的煤在闪亮;那黑色中又隐含着一种健康的血红色。他径直走向我刚刚扔掉的包装袋,神情庄重专注——那是黑种人特有的一种庄重。他俯身屈膝,在攥满塑料袋的右手中吃力地腾出两个手指,拈起我的那个刺眼的包装袋。他脸颊上、脖颈上分明淌着晶莹的汗珠——那是黑种人特有的一种透着勤劳、朴实的汗珠。他慢慢直起身来,用他那多白而深沉的目光凝视我,只一眼!那一刹那,我无地自容,我低下头。当我再次抬起眼时,他正转身走去,那轻飘的左袖在阳光下划出一道优美的曲线——像被雷击了一下,我没法说出那一刻的感觉……

[简评]这一作文片段写的是在“长城脚下”见到的一幕。前面用较多篇幅,细致地描绘了一位黑人小伙检拾垃圾的情景----这是画龙;结尾用一句话,含蓄地揭示出这位黑人小伙是一个残疾人的事实----这是点睛。先画龙,再点睛,于是,与“我”的随手乱扔、摇头嗟叹形成鲜明的对照,令人震撼,给人感召。

[例文]                       陡峭的长城

长城真陡,可再陡也挡不住游人的兴致。你看,千千万万的中外游客,一大早就涌上来了;长城成了一条蜿蜒起伏、花花绿绿的七彩长河。人流中,一位外国姑娘引起我的注意。她双肩吃力地背着一个特大号的旅行袋,腾出双手,把身子俯向陡峭的台级,执着地拣拾着沿路的垃圾。她举步维艰,大汗淋漓。和我一样,很多人向她投去惊异的目光。只见她停了下来,背靠着墙堞喘息擦汗。金发、碧眼、汗浸的粉红色的脸!转眼,她又向不远处一个可乐罐走去。她弯腰去拾,却不小心把它碰了一下。罐子沿着斜坡滚了下去,她赶忙趔趄着追下斜坡,没想到一下失衡,跌坐在斜坡上。她不好意思地吐了一下舌头,随即站起,正正肩上的旅行袋,来不及掸掉身上的土,便急忙弯腰拣起那调皮的罐子,向后投入自己背上的旅行袋。罐子发出轻轻、清脆的声响,她长舒一口气,这才笑了。长城很陡,她笑得很灿烂……

[简评]这一作文片段写的也是与“长城”有关的一幕。但推衍文思的方式与上篇大不相同。短文前半概括描写俯拾垃圾的外国女孩,写人见事,“我”的观察是随意的、相对散漫的;后半着意描摹女孩追拾一个可乐罐的特写,写事见人,“我”的目光是专注追踪的。摇曳多姿的文笔,来源于“两个主体,互不雷同”的精心构思:“两个主体”,廓开大略;“互不雷同”,琢出精巧。

[文题]月亮的光芒普照大地,可是有人认为,月亮自己不能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因而不值得赞美。萤火虫自己能发光,可是也有人认为,萤火虫的光太微太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也不值得赞美。

你的看法如何?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例文片段]                  我赞美月亮

唐诗说“一片冰心在玉壶”,在古人心目中,月往往是情感的化身,月与心是相伴相随的。我很同意:皎洁美丽的月亮不止在天上,她也在我们人间。1998年那场全民抗洪壮举中,电视荧屏上曾见过的一个小花絮我记忆犹新。一个扎着两条羊角辫的小姑娘,双手抱着一只好大好大的储蓄罐,脚步蹒跚地走到捐款处。小姑娘用一双胖乎乎的小手吃力地将储蓄罐推上桌面,腼腆而甜蜜地一笑。多么可爱的小姑娘,一双大眼睛笑成了两弯新月!正当我被这灿烂甜美的笑容深深打动的时候,电视画面一闪,小姑娘乍着小手,跑向身后不远处的妈妈。年轻的妈妈伸出双臂,敞开怀抱迎接小姑娘。妈妈笑得也很美,有如春天的阳光般灿烂,那笑容里有赞赏,有鼓励,有期许,有幸福!这位可敬的母亲,和她可爱的女儿,那惟妙惟肖、同样灿烂的笑,真令我永难忘怀。今天写这篇文章谈到月光,我不由得想起这难忘的一幕:小姑娘捐出的钱是妈妈给的,小姑娘甜美的神情、灿烂的笑容,不也是来自妈妈吗?这不正像月光对日光的反射吗?再抽象一下,小姑娘那颗如月亮般皎洁美丽的心,她对祖国、对人民冰清玉洁的爱,不也来源于妈妈的熏陶影响,言传身教吗?你能只说妈妈美,女儿就不美吗?我想,太阳也不会答应。妈妈笑容里包含的赞赏、鼓励、期许、幸福,已表明了对女儿百分百的褒奖。

[简评]这篇片段作文,先记叙、描写,后议论、抒情;记叙、描写为议论、抒情做好有力的铺垫,议论、抒情以记叙、描写为基础发散开来----这也是“两个主体,互不雷同”的一种结构方式。记叙、描写部分,先写女儿,再写母亲;议论、抒情部分,先就事论事,再抽象提升----鲜明地体现出“两个主体,互不雷同”是一种合理的思维方式。

[例文片段]                  爱心如萤火

26床的沉闷寡言与我们这个开朗欢快的病房很不和谐。他,一个吉林的打工仔,因为意外的车祸,如今终日愁眉苦脸地躺在病床上。肇事者逃之夭夭,他自己再也无力支付医疗费,因而被医院中止了治疗。病友们得知后,热情地向他伸出了友情的手。打那以后,26床的早、中、晚三顿饭,不再是干巴的火烧和寡淡的咸菜。各家送来的可口饭菜,第一口总是26床的。排骨、鸡汤、各色各样色香味俱全的家常饭菜,一口一口喂到他嘴里。每次他总不好意思地推拒,操着浓重的东北口音说:“别为我这样费心,我年轻,身子壮,用不着吃这么好……”“客气啥?你失血不少,不补怎么行?我们能力也有限,帮不上什么大忙。”打那以后,26床床头的椅子就没空过。似乎病友们排好了班,大家轮番凑到26床聊天,说笑话,读书报,嘘寒问暖。一度愁云笼罩的26床,倒成了病房的俱乐部、欢乐角。一次,小伙子感动得哭起来,大伙纷纷解劝:“别这样,应该的,我们能力也有限,帮不上什么大忙。”又不知谁提出秘密倡议,病友们联络其他病房,成立了一个“26床医疗基金会”,医院也破例实行减半收费。25床的老哥出院时,把一个信封递到26床手上,信封里是5000元。小伙子执意不收,老哥握住他的手说:“我的能力也有限,帮不上什么大忙。千万别见外。”话多么朴素,又多么动人——能力有限!是啊,只要有爱心,何须火海烈焰?只要有爱心,哪怕微如萤火!爱心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哪怕微如萤火,只要是爱心,便是照亮人间的艳阳。

[简评]这篇短文,用的也是画龙点睛的结构方式。先用较多篇幅描摹病友对26床小伙子,从生活到精神无微不至的关护,描摹中突出每个人力量都有限,但真心诚意的共同特点,为结尾的“点睛”之笔作足文章。结尾由“是啊”开始的抒情语句,水到渠成,自然妥帖。“只要有爱心,何须火海烈焰?只要有爱心,哪怕微如萤火!”“爱心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 两组精彩的比喻对偶句,更是从语言上为“两个主体,互不雷同”提供着范例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