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ways的规律:灵修感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9:01:09

灵修感悟

(2009-01-09 13:50:46) 转载标签:

灵性

心灵

灵修

情感

分类: 心灵成长 《遇见未知的自己》给我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扇门,那就是寻找自我的灵修之门。而现在所读的《超越死亡》又让我真正的进入了灵修这扇门!现在我把这两本书结合在一起读,以下是读的一些感悟。
   1、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使得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这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它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很多人说自己快乐,是因为你踫到了那个让你快乐的事物、人或者情境。比如,你中了彩票,这个事情让你快乐。朋友给你过生日,这个情境让你很快乐。所以,你快乐是处面的某项东西让你快乐。源头在外。因此,人们为了寻求快乐,总是向外寻求,向外索取。人们要通过外在的打扮,衣着,物质条件来给自己增加自信,因为这样可以让自己快乐。久而久之,人就需要不断的追求外在来给自己制造快乐的源头。源头不见了,人们就失去了快乐,变得空虚,无助。人为了逃避这种空虚感,就不断的追求,于是就形成了人的欲望,欲望越大,就离真正的真我,越来越远。
  而喜悦则不同,它是你本身就有的。只是它被你的外在许多东西所掩盖。你看那些小婴儿,它是多么快乐。他们的喜悦是天生就有的。你只要多多向内看,看看你真实的自己,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的那些无休止的欲望真的让你快乐吗?为什么,有一天,你什么都有了的时候,你反而不快乐了?为什么,你挤破脑袋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之后,你反而空虚无助了呢?
  我们失去了与真我的联结,但是人类还是得要有“自我感”,于是我们向外发展,认同于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和角色、身分等,而一般人所谓的‘小我’、‘自我’于是产生,汲汲追求外在的、物质的东西,以寻求满足。
   2、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而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
   人类压抑最多的不是性,而是死亡。死亡是最终和最大的禁忌。我们必须接纳死亡,才能有灵性上的成长。私我必须死亡,大精神才能觉醒。否定了死亡,就等于否定了神。其实许多人对于死亡本身并不十分惧怕,但趋向死亡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却令人感到恐怖。逃避死亡导致人生更加消极,因为生与死是手牵手的,你否定了死,等于否定了生。越是惧怕死亡,就是越是怕人生,怕人生随时会中断,这样更无法全然淡定的活着。
  生命是脆弱的,生命的流动随时会因为某些外在的原因中止。这是你我谁不能改变的。战争、天灾、意外、人祸、疾病随时随地的出现在我们身边。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如果我们惧怕死亡,我们将将惶惶不可终日,那生命的质量会大大降低。朋友,亲人随时都有可能离去,我们的生命随时都有可能终止。我们生活的最终归属也就是消亡。那我们就得接受这个现实,面对它,放下它。如果明天我将离去,那我就把今天过好。如果你明天将离我而去,那我今天会对你倍加珍惜。只有这样,人生才会圆满,才会了无遗憾。死亡不可惧,生活没有价值才值得婉惜。正因为如此,才应该生活在无尽的当下。接受死亡,就是接受你现在生活的意义。接受死亡,才能接受你真正的自己。接受你现在的一切,并感激。
  3、无常与虚空。佛经中常说谈到“万物皆空”及“世事无常”。
  我们通常认为,空间是空的,而物质是实在的,可是事实上,任何物质本质上都是空的。很多现代伟大的物理学家告诉我们,即使看起来像固态的物体,包括你的身体在内,它们内部几乎是百分之百的空间——原子与原子的距离,远超过它自身的尺寸。在所有的原子和分子的内部空间里,粒子其实占据了很小的空间,其余全部是真空。
  而且宇宙中的全咱物体都会消亡。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存在的。你看到的,你感觉到的都会消失。什么都是虚空。也许你会说,那什么都是空的,还有什么是真实的?有,你的当下,你现在所拥有的,就是最实的。不要去想过去和未来,那些都是空的。你有的只是你的当下。虚空和无常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虚空,所以万物皆无常。因为无常,所以万物皆虚空。什么都会变,包括你身边的一切东西,情感,包括你自已。今天的你跟明天的你肯定是不一样的。今天你活着未必明天也一定还活着。今天你拥有的名誉地位说不定明天就离你而去。今天爱你的人说不定明天就不爱了。有什么是真实和永恒不变的?有,这个宇宙。这个属于你的当下。
  有个友人,常说万物皆空,万物无常。所以可有可无。我觉得这种想法是扭曲了佛的本意。佛告诉你,万物皆空,世事无常。就是要你珍惜你的当下,珍惜你现有的一切。而不是可有可无。有就得珍爱,没有的就得接受。这才是可有可无的真正本意。而不是对事物的漠不关心。
  曾有位亲人,在极度无助,痛苦之时,有缘遇到一位得道法师。法师一语点破,法师说“施主想出家,但是施主连自己的亲友尚不珍惜,又何以爱佛?”说罢,拂袖而去。
  连自已手中的幸福,亲人,自己的当下都不知道珍惜,何以静修,何以灵性成长。你的佛就是你自己,他不是宗教的父权形象,不是你想象崇奉的神,他就在你心中。你要得到的安宁,喜悦心,要靠你自己去寻找,去参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