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所畏惧的作文:中国少年人的烦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09:14
 中国少年人的烦恼 .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DIV.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DIV.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日前发表文章,题为《少年中国人的烦恼》。作者韩咏红。摘编如下:

  “谈朋友了吗?什么时候结婚啊?”;“期末考试考第几名啊?”;“去年赚了多少钱?”;“吃什么长这么胖啊?”;“工作怎么样啊?”;“啥时候买房呢?”……

  新春期间,中国微博上疯转的这则《亲戚聚会发言大纲列表》,像列会考题目一样列举出中国亲戚过年聚会的“十大问”,看了让人不由莞尔。农历新年到亲戚家拜年,年轻人被长辈追问婚姻大事,考试成绩、职业发展、人生规划,连自身的黑白肥瘦都成为亲友评论的话题,这种场面实在让人太熟悉。

  我稍稍比较一下,想象新加坡过年的场景,感觉上我们这儿的亲戚要克制许多。首先,男女朋友的问题不会被追问得那么猛;其次,赚多少钱这是不能问的。可见老一辈的华人长辈确实爱通过这类问话来表现关心,在传统华人文化的世界里,年轻人的烦恼十分类似。

  中国年轻网民到网上宣泄不满,大家各自晒出被长辈问得尴尬的经历。有个网民说,亲戚总喜欢围绕隐私转来转去,再不就是遇到女孩偏要提人长胖了;遇到瘦小男孩就偏说人没长高,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还有人以报复心理,评选出亲戚的“十大毒舌问题”,将亲戚提问的过程比喻为过堂,然后彼此分享应招心得,共商反攻大计:如左耳进右耳出,还有人施毒计,建议大家反守为攻,反问长辈:“女儿谈朋友了吗?啥时结婚?”;“给孩子备婚房没?”;“血压血脂血糖正常吗?”;“今年股票挣了吗?”,来一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www最后的一招,就是干脆与亲戚少互动、少来往。最后的一招,就是干脆与亲戚少互动、少来往。

  今年春节,年轻人不堪亲戚之问,害怕被催婚,厌烦被攀比的现象,成为新闻淡季中的社会话题。媒体报道时往往顺带评论几句,说华人传统上没有隐私的观念,亲戚的询问都是出于关心,呼吁年轻人多给予理解,别因此不走亲戚了。

  然而,这里确实存在着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尖锐冲突。在传统社会里,人们不仅不承认有隐私,甚至不容许有隐私,一个人若有不可告人之处,说明其人品也十分可疑。

  此外,古老的中国文化还有一个特点:喜欢用“管”来表达关心。

  我是最近几年才意识到,在中国语境中的“管”原来不是坏事,而包含了“负责”,“照顾”的意思,像人们说“管吃管住”、“管学习”、“管旅游”,是意味着上述各方面是有人/机构负责操办,当事人可以不用伤脑筋。

  问题是,为什么要别人为自己负责,而且觉得别人为自己负责是一件好事?而不是自己选择与承担后果?这正是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突出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喜欢被“管”,希望有人“管”,这似乎是早些年前华人群体的期盼。在社会保障欠缺、公共服务薄弱的古代社会里,老百姓需要被保护,遇到困难时需要能依附的强势靠山。这种政治与社会制度,形成了依赖家族网络、希冀得到由上而下的照顾,乐于被“管”的文化。w倒是,在2012年年轻网民响亮的抱怨中,人们看到有些传统观念已经不流行了。对隐私权的强调,其本质是年轻人对独立空间与自主权的“维权”。必须承认,这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正因为社会生活已更现代化、制度化,制度对个人的保护有所增强,个人才能有索要空间的底气。

    倒是,在2012年年轻网民响亮的抱怨中,人们看到有些传统观念已经不流行了。对隐私权的强调,其本质是年轻人对独立空间与自主权的“维权”。必须承认,这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正因为社会生活已更现代化、制度化,制度对个人的保护有所增强,个人才能有索要空间的底气。

  当人们在家庭关系中也更强调权利平等的时候,社会的变化还会远吗?事实上,当前中国人的多种权利意识都在苏醒,在家庭、经济、社会、政治领域皆然。对自主权、选择权要求更高的年轻一代,正在想方设法对现实进行或温柔或尖锐的挑战,这个过程中双方都要承受推动改变的代价与被改变的压力,前者的忍耐与后者的改变都必不可少,因为一拍两散两者皆输的结果,对谁都不利。

  少年中国人的烦恼与抗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成长中的烦恼与抗争”。

  当人们在家庭关系中也更强调权利平等的时候,社会的变化还会远吗?事实上,当前中国的多种权利意识都在苏醒,在家庭、经济、社会、政治领域皆然。对自主权、选择权要求更高的年轻一代,正在想方设法对现实进行或温柔或尖锐的挑战,这个过程中双方都要承受推动改变的代价与被改变的压力,前者的忍耐与后者的改变都必不可少,因为一拍两散两者皆输的结果,对谁都不利。

  少年中国人的烦恼与抗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成长中的烦恼与抗争”。ww.stnn.cc

  今年春节,年轻人不堪亲戚之问,害怕被催婚,厌烦被攀比的现象,成为新闻淡季中的社会话题。媒体报道时往往顺带评论几句,说华人传统上没有隐私的观念,亲戚的询问都是出于关心,呼吁年轻人多给予理解,别因此不走亲戚了。

  然而,这里确实存在着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尖锐冲突。在传统社会里,人们不仅不承认有隐私,甚至不容许有隐私,一个人若有不可告人之处,说明其人品也十分可疑。

  此外,古老的中国文化还有一个特点:喜欢用“管”来表达关心。

  我是最近几年才意识到,在中国语境中的“管”原来不是坏事,而包含了“负责”,“照顾”的意思,像人们说“管吃管住”、“管学习”、“管旅游”,是意味着上述各方面是有人/机构负责操办,当事人可以不用伤脑筋。

  问题是,为什么要别人为自己负责,而且觉得别人为自己负责是一件好事?而不是自己选择与承担后果?这正是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突出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

  喜欢被“管”,希望有人“管”,这似乎是早些年前华人群体的期盼。在社会保障欠缺、公共服务薄弱的古代社会里,老百姓需要被保护,遇到困难时需要能依附的强势靠山。这种政治与社会制度,形成了依赖家族网络、希冀得到由上而下的照顾,乐于被“管”的文化。www.stnn.cc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