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qtc正常值:杂交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00:16
杂交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日期:2009年4月22日   出处:安顺农科所水稻研究室   编辑:admin   阅读:977次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利用在旱育秧培育壮秧的基础上,在本田进行稀植栽培的一项新技术。它是一项耐寒、抗病、增产、省水、省工、省种的栽培技术。主要原理是通过旱育培育壮秧,通过大田稀植少苗,改善个体的营养条件和群体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水稻分蘖特性,促分蘖早生快发,利用杂交水稻的大穗优势,壮个体、促群体、攻大穗实现高产。
1. 杂交稻旱育稀植的特点
(1) 秧苗素质好。具体表现在:
① 根系活力强:水稻旱育秧是指在育秧时秧田不淹水、而采取湿润灌溉方式的育秧方法。该方法接近在旱地土壤环境中培育秧苗,稻田通气性好、含氧量多,促进秧苗根系发达、根毛增多、活力增强。据测定,旱秧根系生长量、发根能力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比水育秧高,且旱育栽培根系在田间横向分布均匀,白根多,85%左右的根系集中在0~12厘米耕层。
② 秧苗植株矮壮:由于旱育水分相对较少,地上部生长变慢,植株矮壮。主要是叶挺变短,叶片变窄,叶肉变厚,单株绿叶数增多,地上部干物重增加,分蘖株率增加,是一种茎基扁蒲的多蘖壮秧。
③ 抗逆性强:旱育秧苗单株叶面积小,减少了蒸腾面积。据测定,旱壮秧的含水量较低,一般为植株干重的70%~75%,比常规湿润秧低10%左右,自由水量减少、束缚水量增加、组织结构严密、体内高能营养物质如淀粉、可溶性糖及脯氨酸的相对含量远远高于常规湿润秧,因此其抗逆性强,有利于水稻早播早插,增大了温光资源的利用程度。
(2) 大田分蘖早、成穗率高,结实性好:由于旱育秧根系发达,发根力强,又是带土移栽,植伤少,移栽后几乎没有返青期,分蘖发生早、分蘖节位低。根系发达深扎,增强了吸水吸肥能力,增大了吸收面积,有利于增穗、增粒、增重。旱育稀植水稻群体分蘖发展平稳,个体分蘖旺盛,个体壮,群体稳,成穗率高。同时在稀植的栽培条件下,单株的营养条件(根际营养和光合积累)得到改善,无论是主穗还是分蘖均较健壮,为形成大穗、大粒,提高结实率打下了基础。
(3) 光合作用强,物质积累多:从个体来看,旱育秧碳素和氮素的同化能力均比常规湿润秧高,叶片细胞质浓度和叶绿素含量也比常规湿润秧高,光合作用强度也高。从群体结构来看,旱育稀植秧苗移栽后,由于基本苗少,群体起点低,分蘖前期叶面积始终比密植群体小,但单位叶面积干重高,叶片厚度大,且上部叶片直立,冠层挺拔,改善了群休各叶层的光照情况,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到了分蘖高峰期,稀植栽培群休分蘖消长平缓,叶面指数增长也平稳,而常规栽培法叶面积指数锰增,孕穗期叶面积指数过大,下部黄叶增多,呼吸消耗增大,不利于光合产物积累。另外,旱育稀植水稻叶层配置合理,高效叶面积(顶三叶)比例高,稀植通风透光好,改善中下层光照条件,使得上、中、下层叶片光合作用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光合产物积累多。
2. 杂交稻旱育壮秧基本技术
杂交稻旱育秧壮秧的标准是:中小苗,秧龄25~30天左右,叶龄4~6,叶片直立,茎基部扁平,30%~50%植株带分蘖,百苗干物重3克以上;大苗,秧龄35~45天,叶龄7~8,苗高25厘米左右,分蘖率95%以上,单株带蘖3.5个左右,白根多,茎基粗壮。具体培育方法介绍如下:
(1) 苗床的选择:育秧场地的优劣关系到能否培育壮秧。旱育秧是在接近旱地条件下育秧,对苗床土
壤要求高。苗期不进行淹水灌溉,当土壤缺水时,先要通过泼洒、过水等方法补水。因此,宜选择有水源、地势较好,排水方便的田块,勿选用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为了培育根系发达的秧苗,要求土壤透气性好,田块选择上应考虑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团粒结构好,疏松通气田块。
(2) 床土培肥:床土培肥依田地类型而定。菜园地培肥做法是:秋冬空茬后施稻麦秸秆为主的腐熟或半腐有机肥1500㎏/亩,分两次施,施后深耕翻耖,开春后再施腐熟人畜粪1000㎏/亩,播种前施尿素35㎏/亩,过磷酸钙50㎏/亩,氯化钾15㎏/亩。普通旱地苗床培肥做法是:秋熟换茬后,每亩施1500㎏碎稻草等,分次耕翻,灌一次水以加速腐烂,入冬前施腐熟有机肥每亩1000㎏,冬翻冻土,开春后再施腐熟人畜粪每亩1000㎏,拌匀,春耖晒土。播种前15天,施每亩尿素30㎏,过磷酸钙每亩50㎏,氯化钾每亩20㎏。
(3) 床土消毒和调酸:水稻旱育秧苗在偏酸性(PH值为5~5.5)土壤中,生长旺盛,抗逆性增强。若床土PH值不在此范围应进行调酸。调酸前用PH试纸测量土壤酸性,PH值在6.0以下床土可不调酸,当床土PH值在6.0以上,可用PH值为1~2的稀硫酸,在床面上均匀喷洒,每平方米喷5㎏左右,渗干后将床土渗拌均匀,也可施硫酸铵或硝酸铵每平方米40~60克,或用糠醛渣,硫磺粉调酸。不论哪种调酸方法,一定要在拌(喷)药后将床土拌匀,以免播种后烧苗。
床土消毒主要采用喷洒敌克松或立枯灵药液的办法,目的是杀死土壤中的立枯病菌,增强秧苗抗性,促进秧苗生长,一般在播种前每平方米床土用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5克兑水3千克,稀释1200倍左右,均匀喷洒在床面上消毒。
(4) 苗床制作:首先根据移栽秧龄确定苗床与大田的比例,一般秧龄40~45天,苗床大田比为1∶15,即每亩大田准备45㎡苗床,秧龄30天左右,苗床大田比1∶25,每亩大田准备25㎡苗床;秧龄20天左右,苗床大田比1∶35~40,即每亩准备20㎡左右苗床。其次根据田块确定苗床规格,一般苗床宽1.5米左右,长8~10米,畦沟宽30厘米左右,深20厘米,外围沟宽30厘米,深50厘米。在畦沟作好后,畦面要精翻细耖,达到畦平土碎。杂草严重的苗床,每亩可用150克丁草胺先行封杀,降低杂草基数。播种前7天左右,苗床应施足底肥,每㎡施入尿素30~50克,过磷酸钙150克,氯化钾40克,浅旋或耖耙3次以上,使肥料充分地拌和在15厘米土层中。
(5) 播种:浸好种、催好芽后即可进行播种。播期宜早,一般可比常规育秧法提早10天左右,有利于中迟熟组合早熟、高产。播种量应根据秧龄确定,秧龄30天,每㎡播种量40克左右;秧龄40天,每㎡播种量30克。播种前1~2天浇足底墒水,使土表0~5厘米厚土层水分达到饱和状态。播种力争均匀,使床面、床边落籽疏密一致。播种后用平整的木板将种子压入土中,再用事先准备好的过筛细土(每㎡苗床准备5千克)盖种,要求覆盖均,不见籽。盖种后再喷一次水,使表土充分湿透,并对露籽的地方重新盖土,最后搭拱架覆盖薄膜,周围用土压实,防止透风和被风吹起,也可采用平铺地膜方法。在齐苗前,遇有温度过高时,必须进行降温处理,使膜内温度稳定在35℃以下。
(6) 苗床管理:旱育秧苗是“以水控苗、以肥促根、以根促蘖”。搞好苗床管理是提高秧苗素质的关键,苗床管理的重点应抓好膜内温湿度和床土水分含量调控。
① 播种至出苗:注意薄膜封闭,保温保湿,此期一般不浇水,要注意检查床土,防止过湿影响床温。若发现苗床局部土壤发白,应及时补水。若遇高温天气,膜内温度达35℃时,可适当揭膜通风降温。
② 出苗至一叶一心期:注意控温控湿,防止秧苗徒长。此期应控制膜温20~25℃为宜,根据天气情况揭膜通风降温。对于雨水较多、地下水位较高、控水较难的地区,除加深开沟外,可在1叶1心期,每㎡用15%多效唑0.2克兑水100克喷施,以控长促蘖。
③ 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做好通风炼苗工作,以增强秧苗抗寒能力,在日均温稳定在15℃时,即可揭膜炼苗,应注意通风时间由短而长,循序渐进,逐日增加练苗时间。此期一般应保持苗床土壤以干燥为主,只要叶片不卷,即可不浇水。
④ 二叶一心后:此期秧苗抵抗力弱,苗体相对生长旺盛,应注意防寒,补充土壤水分,秧床缺水时,床土干燥,中午叶片打卷,早晚叶片尖无水珠或水珠小,应及时补水,如遇连续晴好天气,每1~2天需浇一次水,这样有利于秧苗由自养向异养顺利过渡,既可防止青枯死苗,也可防止僵苗。当外界气温高时,要全面通风炼苗,最好是日揭夜盖,至4叶期可日夜揭膜。坚持旱管,有利于秧苗素质提高,在二叶一心期,应施一次肥,每㎡苗床用尿素25克,过磷酸钙40克,氯化钾10克,兑成1%溶液浇施,或仅用硫酸铵20克,施后再喷清水洗苗,以防肥液烧苗。移栽前3~5天,根据苗情施一次“送嫁肥”。
3. 杂交稻稀植大田管理
(1) 适时移栽:杂交水稻旱育秧移栽期应根据当地前茬作物熟期、气候条件、秧龄等确定。一般情况下,温度是确定移栽期的关键,当日平均温度稳定15℃以上时,是移栽的最早期限。旱育秧秧龄弹性好,小苗(叶龄3.5左右)、中苗(叶龄5.5左右)、大苗(叶龄7.5左右)移栽均可获得高产,但宜适时早移栽,促进早生快发,充分利用季节,延长本田营养生长期,增加有效分蘖数,提高产量。早成熟有利于后季作物提前播种,争取季节主动。
秧田起秧时,应连同3厘米土层一并铲下,若需拨秧,应大苗1株、小苗双株依次拔。插秧时宜带土浅插,以发挥低位分蘖早生快发的增产优势,插秧入土深度1.5~2.0㎝。栽插时要求薄水现泥,秧苗要随铲随插,不插过夜秧。插秧后保持1寸浅水层。
(2) 合理稀植:旱育秧秧苗素质好,具有早生快发的优势,为了促进个体的生长发育,应降低密度,以充分发挥单株生产力,促进群体最大发展。但稀植必须有下列条件:①秧苗有良好的秧苗素质;②大田土壤肥沃,能提供水稻生育所需营养物质,有利于早生快发,保证在有效分蘖期内形成大蘖壮蘖,达到预定穗数,争取大穗。
栽插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秧苗素质、本田肥力、秧龄长短、当地气候条件而定。一般采用30㎝×16.7㎝,或宽窄行(29.7㎝+19.8㎝)×16.5㎝,每亩插1.2~1.5万穴左右,对秧苗素质差,土壤肥力低,分蘖性弱的,移栽规格可适当密些。
(3) 科学施肥: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是以增加分蘖,特别是早发分蘖、大分蘖成穗,形成大穗大粒为目标。因此,在肥料使用上,要结合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大田肥量水平等合理施用,促进稻苗早生快发,保证群体及早达到预定穗数。一般大田总施肥量每亩总施纯氮10~12㎏,施磷素5~8㎏,钾素8~10㎏。土壤肥力条件好、组合分蘖特性强的,施肥量可适当减少。各个时期施肥,应掌握好以下几点:
① 基肥要足。基肥的作用是为栽秧后秧苗早生快发提供肥力条件。基肥占大田总施肥量的60%左右。基肥要以农家肥为主,辅之以化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1000㎏、尿素15㎏,或碳酸氢铵50㎏,过磷酸钙15~25千克,氯化钾7.5㎏。
② 追肥要早,用量适中。追肥一般要在插秧后5天左右,当全田大部分秧苗出现新叶时施用,以早促分蘖,若追肥迟,使达到预定苗数的时间延长,肥效高峰错过有效分蘖期,易增加无效分蘖。当达到预定苗数时(25万左右),要及时控苗。
③ 穗肥看苗。穗肥的作用是促进幼穗颖花分化,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防止颖花退化,防止早衰。但该期施肥,不仅促使枝梗分化、穗粒数增多,也容易促使节间和叶片伸长,恶化株叶形态,空壳率增加。因此穗肥施用一定要看苗,当叶色较淡的低肥田,可适当提早施用,若叶色浓绿、肥力高的田块可少施。穗肥施用一般在倒二叶露尖后,每亩用尿素4㎏左右,或在剑叶出生时(保花肥),每亩用尿素2㎏左右。缺钾田块可适量补钾。
④ 粒肥要补。杂交稻旱育稀植,一般穗型较大,且杂交稻存在明显的“二次灌浆”现象,应在后期酌情施用粒肥,以延长叶片功能期。当叶色褪淡时,可采用根外施肥办法。一般每亩用0.5~1㎏尿素加水750千克,或磷酸二氢钾0.15㎏+尿素0.5~1㎏+水50㎏喷施。
(4) 合理用水:合理用水的目的是满足各个时期水稻生理和生态需水。大田水分管理以湿润管理为主。主要掌握①浅水插秧、深水返青,插秧后深水护苗。②薄水分蘖,适时晒田,分蘖期保持水层3㎝左右水层,促早分蘖、低位蘖、多分蘖。当群体苗数达预定苗数80%时,应立即晒田,宜多次轻晒,控制群体,防止过大。③穗分化期浅水灌溉到开花,此期是水稻一生需水最大的时期,不可缺水。④灌浆期间干干湿湿,灌水与落干反复进行,以利增加土壤氧气,达到通气养根、以根保叶,延长叶片光合功能期的目的。收割前切忌断水过早,以防茎叶早衰,影响粒重。进入黄熟初期排水落干,以利收获。
(5) 防治病虫草害:插秧后5~7天,每亩用0.1㎏丁草胺,拌细土25~30㎏均匀撒施。亦可因地制宜选用其他类型除草剂。病虫害防治应根据当地常发病虫的预测预报,积极防治好稻瘟病、纹枯病和螟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