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缉战术常用动作:月经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8:10:03




概述
  月经病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临床常见的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闭经、崩漏、痛经、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泄泻、经行吐衄、经行口糜、经行浮肿、绝经前后诸证等。
  月经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情志内伤、外感六淫、或先天肾气不足、多产房劳、劳倦过度,使脏气受损,肾、肝、脾功能失常,气血失调,最终导致冲任二脉损伤,发为月经病。
  月经病的诊断要点,月经不调时,主要根据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作为诊断要点。〖例如〗而以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出现的症状为主症者,又称经行前后诸证,诊断时以主症定病名即可。如每逢经期或经前,发生头痛、泄泻、浮肿或乳胀等,均以主症作诊断。
  月经病的辨证,是根据月经的期、量、色、质及伴随月经出现的症状,结合形、气、舌、脉来综合分析。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是调经治本。调经治本的具体方法,有调理气血补肾扶脾疏肝等不同方法。但以上方法,又常以补肾扶脾为要。另外,调经又当分清先病后病,经不调而后生诸病者,当先调经;先他病而后致经不调者,又当先治他病。另外还需注意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以及顾及平时与经期的不同生理特点,全面考虑,灵活运用。对于女性的不同年龄阶段,又有不同的治法,故应考虑年龄因素。
  月经病的护理,要结合女性生理特点,并遵照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首先,注意仔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包括初潮年龄,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有无痛经史,并作好记录,并且注意询问有无伴随症状。更年期患者注意询问绝经年龄,有无更年期症状。若值经期,则注意观察经血的量、色、质,有无气味等,以掌握临床资料。另外对月经病的护理,要重视心理调护,因为月经是情志变化的晴雨表,情绪波动,精神刺激,过度紧张,过度惊吓等,均可导致月经病的发生。平时注意起居、饮食,防止因起居不慎而感受寒、湿、热邪,影响冲任气血的流通,而导致月经病。临床还要根据不同的辨证要点,辨清寒、热、虚、实,以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月经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是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异常为主症的病症。以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
  ◇ 月经先期  ◇ 月经后期  ◇ 月经先后无定期  ◇ 辨证施护
  月经先期
             
  【概 述】
  月经周期提前1~2周者,称为“月经先期”,又称“经期超前”或“经早”。如仅提前3~5天,属正常周期。若偶然超前一次,亦不作月经先期病论。
  本病是以周期提前为主症,并且必须提前7天以上,临床常伴有月经量多。当月经提前和月经量多同时出现时,应以周期定病名,只诊断为月经先期。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有排卵型功血中的黄体不健和盆腔炎症所致的子宫出血。
  月经先期伴月经过多可进一步发展为崩漏,故应及时治疗。

【病因病机】
  月经先期的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导致月经先期而至。引起冲任不固的常见原因有气虚和血热。
  1.气虚
  临床分为脾气虚和肾气虚。
  (1) 脾气虚
  素体脾气不足,或饮食不节、忧思劳倦过度→损伤脾气→气虚统摄无权→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而致月经先期而至。
  (2) 肾气虚
  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久病伤肾→肾气虚弱→封藏失职→以致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月经提前而至。
  2.血热
  可分为阳盛血热、肝郁化热、阴虚血热。
  (1) 阳盛血热
  素体阳盛,或过食辛温燥热之品,或感受热邪→热伏冲任→冲任不固→迫血下行→导致月经先期而至。
  (2) 肝郁化热
  素性抑郁,或情志内伤,抑郁不乐,肝气郁结→郁久化热,或郁怒伤肝→木火妄动→热伤冲任→迫血下行→以致月经先期而至。
  (3) 阴虚血热
  素体阴虚,或失血伤阴,久病阴亏,或产多乳众→耗伤精血,或思虑过度→营阴暗耗→水亏火旺→ 

 【辨证论治】
  
1.气虚证论治
          月经先期中气虚证的症状与治疗对比表

证型主症兼症舌脉治法主方脾气虚月经周期提前,或伴经量增多,色淡,质稀。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肾气虚月经提前,经量少,色淡黯,质稀。腰痠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面色晦黯。苔薄白,脉沉细。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

  2.血热证论治
          月经先期血热证的症状与治疗对比表

证型主症兼症舌脉治法主方阳盛血热

月经周期提前,经量多,色紫红,质粘稠。心胸烦躁,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面色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清经散肝郁化热月经周期提前,量多或少;色紫红,有血块。
经前乳房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清肝解郁,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阴虚血热月经提前,量少,色鲜红,质稠。颧赤唇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 

        月经后期
  【概 述】
  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四五十日一至者,称“月经后期”,又称“经期错后”、“经行后期”、“经迟”。若仅延后3~5天,并无其他不适者,不属月经后期;若偶见一次后期,下次仍按期来潮者,也不为病。青春期月经初潮后一年内或更年期月经时有延后,不伴其他证候者,也不属病证。
  本病首见于《金匮要略》,谓“至期不来”。《丹溪心法》始将月经后期作为一个病证来研究,称为“经水过期”,并从不同的期、量、色、质提出了辨证要点和治疗方药。
  本病是以月经周期后延为主症,常伴有经量减少,经期一般正常。若周期延后和月经过少同时出现时,以周期定病名,只诊断为月经后期,但临床应及时治疗,否则常可发展为闭经。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月经稀发,常因甲状腺功能低下,或有全身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等,卵泡发育成熟时间延长,不能按时排卵。或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使排卵受到抑制所致。热扰冲任→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月经提前。

 【病因病机】
  导致月经后期的基本病机是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而病因又有虚实之别。或因营血亏虚,或因阳气虚衰,而致血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或因气滞寒凝,冲任瘀阻,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所致。
  1.血虚
  素体血虚;或久病体虚,营血不足;或产乳过众;或长期慢性失血;或饮食劳倦,思虑伤脾,生化之源不足→以致冲任血虚→血海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月经后期。
  2.虚寒
  素体阳虚,或大病久病伤阳→脏腑失于温养→影响气血生化运行→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月经后期。
  3.血寒
  经行产后,外感寒邪或过食寒凉→寒邪入侵冲任、胞宫→血为寒凝,运行涩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月经后期。
  4.气滞
  平素抑郁,气滞不宣→血行不畅→阻滞冲任→血海不能按期满溢→月经后期。

 【辨证论治】
          月经后期各证的症状与治疗对比表

证型主症兼症舌脉治法主方血虚月经后期,量少,色淡。小腹空痛,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心悸。舌淡,少苔,脉虚细。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虚寒月经后延,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喜温喜按,小便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脉沉迟。温阳祛寒调经艾附暖宫丸血寒月经后期,量少,色黯红,有血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苔白,脉沉紧。温经散寒调经良方温经汤气滞经期延后,量少,色黯红,有血块。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舌(-),脉弦。理气调经
乌药汤
 

月经先后无定期
  ·概述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病机理,在于气血失调导致血海蓄溢失常。其病因多为肝郁或肾虚所致。
  1.肝郁
  情志抑郁或忿怒伤肝→肝气逆乱,疏泄失司→血海蓄溢失常。疏泄过度→则月经先期而至;疏泄不及则后期而来。
  2.肾虚
  素体肾气不足,或久病失养,房劳多产,损伤肾气,封藏失职,藏泄失司,气血失调,血海蓄溢失常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病机理,在于气血失调导致血海蓄溢失常。其病因多为肝郁或肾虚所致。
  1.肝郁
  情志抑郁或忿怒伤肝→肝气逆乱,疏泄失司→血海蓄溢失常。疏泄过度→则月经先期而至;疏泄不及则后期而来。
  2.肾虚
  素体肾气不足,或久病失养,房劳多产,损伤肾气,封藏失职,藏泄失司,气血失调,血海蓄溢失常,以致月经先后不定期。

【辨证论治】
          月经先后不定期各证的症状与治疗对比表

证型主症兼症舌脉治法主方肝郁月经周期先后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血块,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少腹胀痛,烦躁易怒。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疏肝解郁,理气调经。逍遥散肾虚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色淡黯,质稀。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少苔,脉沉弱。补肾调经。
固阴煎

辨证施护
  月经不调为妇科常见病,是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异常为主症,如果不注意调治,常可变生崩漏、闭经、不孕等病。其病因病机是因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导致冲任损伤而致。在临床调治过程中,还应加强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
  护理措施
  1.注意询问患者月经周期、经期的时间,观察出血的量、色、质,了解经期的伴随症状,以掌握辨证依据。
  2.加强精神护理,多做解释工作,消除思想顾虑,保持心情舒畅,使患者配合治疗。
  3.注意劳逸结合,经期注意休息,不可过于劳累,以免耗伤气血,加重病情。
  4.注意生活起居,寒温适宜。平素阳盛之体,衣被不宜过暖;平素阳虚之体,不可复感寒邪,防止外邪入侵,伤及脏腑、气血。
  5.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开水清洗外阴,勤换月经垫及内裤。
  6.节制房事,采取适当的避孕措施,以免房劳、多次堕胎流产损伤冲任肝肾。
  7.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8.加强营养,多食鱼、肉、蛋、奶类食品,多食新鲜蔬菜。
  (1) 气虚者可服参芪白莲粥。人参6g,黄芪30g,大枣15枚,白莲米60g,粳米60g。先将人参、黄芪加水1000ml,文火煮取200ml去渣,大枣去核,与莲米、粳米共煮成粥。本方具有益气摄血之功。
  (2)血热者可以青蒿6g,丹皮6g,茶叶3g,冰糖15g泡茶饮,有清热凉血调经作用。
  (3) 阴虚血热型用甲鱼1只,瘦猪肉100g,生地30g共同放入砂锅内炖烂服食,具有养阴清热调经作用。

 

痛经
  ◇ 概述  ◇ 病因病机  ◇ 辨证论治  ◇ 辨证施护
  【概 述】
  妇女每值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小腹疼痛,或伴有其他不适,周期性反复发作,并影响工作与学习者,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
  有关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诸病源候论》则首立“月水来腹痛候”。《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经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有滞无滞,于此可察。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当以察意,言不能悉也。”以上论述,指出了痛经的病机应以虚实而论,并论述了痛经的辨证要点,对后世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痛经是妇女常见病之一,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见表〗。其疼痛程度是以影响工作与学习者为度,如仅感小腹或腹部轻微胀痛不适,不作痛经论。本节所讨论的痛经包括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病因病机】
  痛经病机分虚实两类,实者“不通则痛”,虚者“不荣则痛”。其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其所以伴随月经周期发作,是与经期经血的流通变化有关。经期经血下泻,因有各种致病因素导致冲任胞脉瘀阻,经血流通不畅,以致不通则痛;或素有气血、肝肾不足,经期经血下泻之后,加重虚证,以致胞脉失养,不荣则痛。
  导致痛经的常见病因有气滞血瘀、寒凝胞中、湿热蕴结、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气滞血瘀
  ·寒凝胞中
  ·湿热蕴结
  ·气血虚弱
  ·肝肾亏损【气滞血瘀】
  平素抑郁,情志不畅,或恚怒伤肝,肝气郁结→血海气机不利→冲任胞脉瘀阻→经血流通不畅而致经行腹痛。

【辨证论治】
             痛经各证的症状与治疗对比表
证型主症兼症舌脉 治法主方气滞血瘀每于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 胸胁乳房胀痛,心烦。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滑。理气化瘀止痛。 膈下逐瘀汤。寒湿凝滞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拒按,经量少,经色黯黑有块。 或畏冷身痛 舌紫黯,苔白腻,脉沉紧。 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 少腹逐瘀汤加苍术、茯苓。阳虚内寒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温喜按,经量少,色淡黯。腰痠腿软,小便清长。 舌淡黯,苔白润,脉沉。 温经暖宫止痛 温经汤。湿热蕴结经前小腹灼痛拒按,经色黯红,质稠有块。 平时少腹时痛,经行加剧,伴腰骶胀痛,或伴低热,平时白带多,色黄质稠。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清热调血汤加红藤、 苡仁。气血虚弱经期或经后一二日小腹隐痛,或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 倦怠乏力,纳少便溏。 舌淡,脉细弱。益气补血止痛。圣愈汤去生地加白芍、香附、元胡。肝肾亏损经行后一二日内小腹绵绵作痛,经色黯淡,量少,质稀。 腰部酸胀,或有潮热。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调补肝肾止痛。调肝汤。

【辨证施护】
  痛经是以经行腹痛为主症,周期性反复发作,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继发性痛经常呈渐进性加重趋势,且持续时间长,疼痛程度较重。临床应通过各种辅助检查手段进行鉴别。本病为妇科常见病,其精神状态、起居环境、卫生习惯、心理社会因素、饮食嗜好等均为痛经的诱发因素,故应加强临床护理。
  痛经的病机分虚实两类,实者冲任阻滞,不通则痛;虚者冲任胞脉失养,不荣则痛。气滞血瘀、寒凝胞宫、湿热蕴结导致冲任阻滞,经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气血虚弱、肝肾亏损则导致冲任胞脉失养,不荣则痛。在临床护理中,应注意分辨寒热虚实,并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1.注意询问痛经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及程度,有无伴随症状,以辨清寒热虚实。痛在经前经期者多为实证;痛在经后者多为虚证;绞痛、冷痛、胀痛、刺痛、灼痛者属实证;隐痛、坠痛者属虚证;疼痛剧烈、甚至昏厥者多为实证;绵绵作痛多为虚证;冷痛、绞痛属寒;灼痛属热;痛在小腹或少腹,按之痛甚者为实证;痛在小腹,喜按者为虚证。通过问诊及观察,充分掌握辨证依据,分别施护。
  2.注意观察月经量、色、质的变化,如有较大血块排出需保留,以供医生查看。
  3.痛经剧烈发作时,注意观察面色、出汗、脉搏、血压等情况,以免发生昏厥。若面色白,冷汗淋漓,脉象细伏,血压下降者,应立即采取平卧位,并注意保暖,同时报告医生,采取紧急止痛措施。可立即给予针灸,一般取穴中极、气海、三阴交、太冲、内关、合谷等;畏寒肢冷者,针后加艾灸,或结合耳针疗法,取穴子宫、神门、肝、肾。还可按摩或热敷小腹部。也可口服元胡止痛片或应用止痛剂,尽快止痛。
  4.行经时注意生活起居,注意腹部、足部的保暖,禁止游泳、涉水,防止寒邪侵袭。
  5.经前、经期忌食生冷、酸醋等食物,以免收敛、凝滞气血。
  6.加强情志诱导,防止精神紧张,给予精神安慰,使之怡情悦志,以使气血运行通畅,减轻疼痛发作。
  7.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开水清洗外阴,防止外邪入侵。
  8.经期绝对禁止房事,禁止不必要的妇科检查,防止精血互结,或经血逆流,或外邪入侵,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继发性痛经的发生。
  9.掌握服药时间,原发性痛经患者可于经前5~7天开始服药;继发性痛经患者平时重视疾病的治疗;所用中药应注意温服或热服。
  10.平时劳逸结合,生活规律,睡眠充足,经期避免过劳及剧烈活动,使气血充足,运行通畅,防止痛经发生。
  11.鼓励患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闭经
  ◇ 概述  ◇ 病因病机  ◇ 辨证论治  ◇ 辨证施护
  【概 述】
  女子年逾十八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经而又中断达六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又称“女子不月”、“月事不来”。前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后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临床上,妊娠期、哺乳期暂时性的停经,绝经期或少女初潮后一年内有停经现象等,均属生理现象,不作为闭经论。也有妇女因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偶见一两次月经不潮,不伴其他不适,也可暂不作病论。如果因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或后天器质性损伤而闭经者,药物治疗无效,不属本节讨论范围。
  闭经最早记载于《内经》,称为“女子不月”、“月事不来”。《金匮要略》提出:“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而《景岳全书·妇人规》提出“血枯”、“血隔”,将闭经分虚实两类,对后世有指导意义。《女科切要》说:“肥白妇人,经闭而不通者,必是湿痰与脂膜壅塞之故也。”说明肥胖之人闭经是因痰湿阻滞所致。
  闭经,是妇科多种疾病和许多全身性疾病所导致的一个症状,其病因繁杂。临证时要详问病史,并做有关检查,了解患者的发育、营养、第二性征、精神状况等。首先应排除生理性停经,尤其闭经初起时,易与妊娠相混淆,故当仔细辨别。注意检查有无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注意检查有无全身性疾病,以查明闭经的原因。
  临床上,子宫发育不良、卵巢功能衰退、多囊卵巢综合征、宫腔操作导致内膜损伤、服避孕药致闭经等,药物治疗可以奏效。而垂体肿瘤、卵巢肿瘤、先天性无子宫、无卵巢、无阴道或处女膜闭锁等病变所致的闭经,药物治疗无效。故临床一定要查明病因。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病机分虚实两端。虚者精血不足,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邪气阻隔冲任,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虚者多因肝肾不足,气血虚弱;实者多因气滞血瘀,痰湿阻滞所致闭经。
  1.肝肾不足
  先天不足,肾气未盛,天癸未实→冲任不充;或房劳多产、大病久病→损及肝肾;或产时大出血→精亏血少→冲任不充→血海空虚→无血可下→闭经。
  2.气血虚弱
  脾胃素弱,或饮食劳倦,或忧思过度→损伤脾胃→气血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吐血、下血、堕胎、小产、哺乳过长→数伤于血→气血不足→血海空乏→无血可下。
  3.气滞血瘀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不利→血滞不行→阻于冲任→经血不得下行而致闭经。
  4.寒凝血瘀
  经产之时,血室正开,过食生冷,或涉水感寒→寒邪客于冲任→血为寒凝→瘀阻冲任→经血不得下行而致闭经。
  5.痰湿阻滞
  素体肥胖之人→多痰多湿→痰湿壅经隧;或脾肾不足→运化失职→水湿痰聚→滞于冲任→胞脉闭塞→经血不得下行。

【辨证论治】
            闭经各证的症状与治疗对比表

证型 主症 兼症 舌脉 治法 主方肝肾不足月经超龄未至,或初潮较迟,或由月经后期量少渐至闭经。 体质虚弱,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淡红,少苔,脉细或沉弱。 补肾养肝调经。 归肾丸加鸡血藤、首乌、阿胶。气血虚弱月经错后量少,色淡质稀,渐致闭经。 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乏力,纳少便溏,心悸失眠,头晕眼花。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补气养血调经。 十全大补汤。气滞血瘀月经数月不行 。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胸胁、乳房胀痛或少腹胀痛拒按。 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 理气活血,祛瘀通经。血府逐瘀汤。寒凝血瘀月经停闭数月。 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形寒肢冷,面色青白。舌紫黯,苔白,脉沉紧。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良方温经汤。痰湿阻滞月经后期渐至闭经。 形体肥胖,胸脘满闷,呕恶痰多,倦怠乏力,带下量多,色白质粘。 舌淡胖,苔白腻,脉细滑。 燥湿化痰,理气调经。 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

 【辨证施护】
  本病是以闭经为主症,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二种。继发性闭经的发生,可突然闭经,也可由后期量少演变而来。其病因繁杂,病程长,检查项目多,诊治困难,为妇科的疑难病。闭经患者常为病情所困扰,思想负担重,故应重视精神护理。
  闭经病机有虚有实,或因肝肾不足,气血虚弱,冲任失养,血海空虚而致;或因血瘀、痰湿,冲任阻滞,经血不得下行引起。应注意分辨虚实,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1.患者常因闭经日久,久治疗效不佳而苦恼,忧虑,心烦不安。因此,医护人员应耐心听取患者的叙述,详细了解病情,针对情况多做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思想负担,积极配合治疗。
  2.避免一切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减少致病因素。
  3.合理用药,在用激素治疗时,应将药物的作用、副反应、剂量、具体服法等情况,详细告之患者,避免发生错误。
  4.平时注意生活起居,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寒温适宜,经期保暖,禁食生冷瓜果,防止伤气耗血,或寒凝血瘀,减少发病的不利因素。
  5.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6.加强营养。肝肾不足者宜多食甲鱼、猪肝、猪腰等;气血虚弱者多吃红枣、桂圆、山药等;肥胖之人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血瘀之人忌食生冷酸敛之品,并保持心情舒畅。

 



崩漏
  ◇ 概述  ◇ 病因病机  ◇ 辨证论治  ◇ 辨证施护
  【概 述】
  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若经期达两周以上者,也应属崩漏范畴,称为“经崩”或“经漏”。
  临床上,突然出血,来势急,血量多者为崩;淋漓下血,来势缓,血量少者为漏。早在《内经》便有“阴虚阳搏谓之崩”的记载,其说为后世医家研究崩漏奠定了理论基础。崩中与漏下,二者病机一致,并常互相转化,所以临床上常崩漏并称。如《济生方》云:“崩漏之疾,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生殖器炎症和某些生殖器肿瘤引起的不规则阴道出血。

  【病因病机】
  本病的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诸病源候论》指出“冲任之脉虚损,不能约制其经血,故血非时而下”。引起冲任不固的常见原因有肾虚、脾虚、血热和血瘀。
  1.肾虚
  先天肾气不足,少女肾气稚弱;或更年期肾气渐衰;或后天损伤,大病久病,房劳多产等。若肾气不足→肾阳虚损→封藏失职→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经血非时而下;或耗伤经血→肾阴不足→阴虚内热→热扰冲任→迫血妄行→经血非时而下。
  2.脾虚
  饮食不节,忧思劳倦过度→损伤脾气→中气下陷→统摄无权→冲任不固→经血非时而下。
  3.血热
  素体阳盛或感受热邪,或肝郁化火,或过服辛温助阳之品→火热内盛→热伤冲任→迫血妄行→经血非时而下。
  4.血瘀
  情志不遂,气滞血瘀;或感受寒热,寒凝血瘀,或热灼血瘀,瘀阻冲任→血不循经→非时妄行→崩漏。

【辨证论治】
  崩漏的治疗,临床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明·方约之提出的塞流、澄源、复旧治崩大法,至今仍为临床治崩所遵循。
  塞流即为止血之法。崩漏以出血为主症,故止血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需注意两点,一是崩与漏的不同点,治崩宜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防止失血过多,以致阴竭阳脱;治漏宜养血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以免血止留瘀。二是注意澄源的应用,即止血也应辨证,肾虚脾虚,应补气固涩,血热宜清热凉血止血,血瘀宜活血祛瘀止血。
  澄源即是求因治本。因崩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故应辨证求因,审因论治,针对不同病因,采用补肾、健脾、清热、理气、化瘀等法。
  复旧即是调理善后。崩漏在血止之后,应调补脾肾以善其后,但同时尚应兼顾澄源。
  总之,塞流、澄源、复旧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而澄源贯彻始终。
               崩漏各证的症状与治疗对比表

证型 主症 兼症舌脉 治法 主方肾阳虚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淋漓不尽,色淡质稀。 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晦黯。舌淡黯。 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温肾助阳,固冲止血。大补元煎加艾炭、鹿角霜。肾阴虚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淋漓不尽,色鲜红,质稠。 头晕耳鸣,腰膝痠软,手足心热,颧赤唇红。 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左归丸去川牛膝加仙鹤草、炒地榆。脾虚经血非时而下,或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 神疲肢倦,气短懒言,纳呆食少,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色萎黄。 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缓弱。健脾益气,固冲止血。固冲汤。血热经血非时而下,或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深红,质稠粘。 心烦少寐,渴喜冷饮,头晕面赤。 舌红,苔黄,脉滑数。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清热固经汤。血瘀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淋漓不净,色紫黯有块。 小腹疼痛拒按 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涩。 活血祛瘀,固冲止血。逐瘀止崩汤。 

 【辨证施护】
  本病是以阴道不规则出血为主症,出血量或多或少,崩漏交替,缠绵难愈,常继发贫血,甚者出现失血性休克,为妇科的疑难重症,一般需住院治疗,故需加强护理。
  本病病机是冲任不固,不能约制经血。多因肾虚、脾虚、血热、血瘀引起。在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分辨,并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1.注意观察出血的量、色、质,以掌握辨证依据,准确估算出血量,及时记录,供医生参考。
  2.注意观察大出血患者的血压、心率、面色、神志、汗出、舌脉等变化。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神情烦躁或淡漠、汗出不止、肢冷、脉细数或芤大无力,血压下降,为休克前期症状,属阴血暴虚,气随血脱,阴阳离绝的脱证,可先灸百会、神阙、气海等穴,以回阳救逆,并立即报告医生,同时作好输血输液的一切抢救准备工作。
  3.出血过多者,须绝对卧床,必要时采取头低位。
  4. 严重贫血病人,常伴有心肌损害,容易晕厥跌倒,外出或进厕所时需有人陪同,以防意外。大量快速输血时,可引起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故输血时须控制滴速。
  5.当采取性激素治疗时,应严格控制服药时间,遵守用量,告诫患者按时服药,不得任意修改用量,否则会造成反复出血。在性激素治疗期间,可能会产生恶心,纳差,或毛发增多,声音嘶哑,或痤疮等副作用,但一般不明显,并且停药后自行消退,可向患者解释,不必顾虑。
  6.崩漏患者月经期长,出血多,继发贫血,故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应加强外阴护理,每日清洗外阴,勤换月经垫及内裤。
  7.加强情志护理,安慰患者,解释病情,清除恐惧和紧张心理,使之配合治疗。
  8.注意生活起居,寒温适宜。肾阴虚者,衣被不宜过暖,肾阳虚及脾虚患者,应注意保暖,不可复感寒邪;血热者,不可过暖,并且所服药液可偏凉服下。
  9.加强营养,多食鱼类、肉类、禽蛋类及牛奶、新鲜蔬菜等食物。
  (1) 肾阴虚患者宜食甲鱼、紫菜、黑木耳等清养之品,并以藕汁、梨汁为饮料,忌葱、姜、辣椒等辛辣动火之品。如冰糖黄精汤,以黄精30g冷水泡发,加冰糖50g,用小火煎煮一小时,吃黄精喝汤,每日2次。
  (2) 肾阳虚患者可多食羊肉、韭菜等。如归地烧羊肉,以羊肉500g洗净,切块,放砂锅中加当归、生地各15g,干姜10g,酱油、食盐、糖、黄酒适量,清水小火红烧,熟烂即可食用。
  (3) 脾虚患者可常食桂圆、红枣、山药等,冬天可吃生姜羊肉汤,以温运脾阳。
  (4) 血热患者饮食以清淡为主,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5) 血瘀患者忌食生冷、酸涩性食物。

 

绝经前后诸证
  ◇ 概述  ◇ 病因病机  ◇ 辨证论治  ◇ 辨证施护
  【概 述】
  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头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痛,纳呆食少,浮肿便溏,或伴有月经紊乱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称“绝经前后诸证”,又称“经断前后诸证”。这些症状常参差出现,发作次数和时间无规律性,病程长短不一,短者数日,长者可迁延数年以至十几年不等。
  古代无此病名,于1964年修订的全国高等院校中医药教材始录入。但古籍中有关本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均有论述,分别见于“年老血崩”、“脏躁”、“百合病”等病证中,如《全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指出:“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金匮要略·百合狐阴阳毒病脉证治》曰:“百合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本病相应于西医学更年期综合征(包括围绝经期、绝经期、绝经后期所出现的各种症状)。

 

【病因病机】
  本病发病机理以肾阴阳平衡失调为主,并累及心、肝、脾脏。常见分型有肾阴虚和肾阳虚。
  1.肾阴虚
  素体阴虚或多产房劳,或大病久病→肾阴亏虚→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肾不交;肾阴亏虚→不能涵养肝木→肝肾阴亏→肝阳上亢。
  2.肾阳虚
  素体阳虚或过服寒凉之品→肾阳亏虚→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脾肾阳虚之候。

 

【辨证论治】
           绝经前后诸证各证的症状与治疗对比表

证型 主症 兼症 舌脉 治法主方肾阴虚经断前后,烘热汗出,心烦易怒,头晕耳鸣,腰膝痠软或月经周期紊乱,量多或少,色鲜红。
失眠多梦,皮肤瘙痒、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滋肾养阴,佐以潜阳。 左归饮加制首乌、龟板、生龙牡。肾阳虚经断前后,腰痛如折,腹冷阴坠,形寒肢冷,月经紊乱,量多或少,色淡黯质稀。 小便频数,大便溏薄,带下量多,质稀清冷,精神萎靡,面色晦黯。 舌淡,苔白,脉沉细迟。温肾扶阳。右归丸加党参、补骨脂。

  【辨证施护】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更年期综合征,其症状繁杂,常参差出现。临床症状除与更年期妇女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低下,垂体功能亢进,出现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外,尚与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关。如性格内向、拘谨、孤僻者常多发病;亲子关系紧张、夫妻不和等也可引起发病。所以在护理过程中,重视心理调护,常常比药物治疗更重要。
  本病病机是肾阴阳平衡失调,并影响心、肝、脾,肾阴虚,可致心肾不交,阴虚阳亢;肾阳虚,可出现脾肾阳虚证。在临床护理中,总以阴阳为纲,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1.注意观察情绪、精神状态、潮热汗出等情况,作好记录。若发现患者出现情绪暴躁、抑郁、哭泣、甚至欲自寻短见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加强监护。
  2.加强精神护理,通过与患者个别交谈的机会,建立相互信赖的护患关系,使其能在医务人员面前充分宣泄自己的情绪,然后给以针对性的指导和健康教育,使之了解更年期是一个正常的生理阶段,经过一段时间,通过神经内分泌和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时,症状会逐渐消失,解除患者不必要的顾虑。
  3.指导患者科学安排时间,使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均有助于分散注意力,缓解不适。
  4.指导患者家属学习有关的更年期知识,理解女性更年期症状给患者带来的不适,主动
分担日常家务,谅解患者出现急躁、焦虑、忧郁、发怒等消极情绪,避免发生冲突,并提供
精神支持,协助患者度过困难时期。
  5.指导正确用药,当用激素替代疗法时,一定要按时服药。并督促患者接受定期随访,使激素治疗的副作用降到最小。
  6.做好卫生宣教及出院指导,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交公益活动,培养多种情趣,增强自信心;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可练太极拳,学习老年健美操等,以增强体质。总之,保持良好心态,保持良好体质,顺利度过更年期。
  7.加强营养,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并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必要时补充钙剂。
  肾阴虚者平时多食甲鱼、紫菜、黑木耳等,忌食葱、姜、椒等辛辣动火之品;肾阳虚者多食羊肉、韭菜、桂圆、山药等,忌食生冷之品。

 

1.《景岳全书·妇人规》说:“所谓经早者,当以每月大概论……,勿以素多不调,而偶见先期为早。”
  2.《丹溪心法》指出“经水无定”之说。《景岳全书·妇人规》称之为“经乱”,较详尽地论述了病因、病机、治法、方药、预后及调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