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37 超级密码:增施硅肥 提高种稻效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9:30:12
1.试验地点
  2010年,在洮北区一职农场王喜水承包的5ha水田进行施用硅肥实验。栽培品种为白粘一号,其中4.8ha水田施用“森屿牌”长效硅肥,每ha施500kg,3年施一次,留一个2000m2的池子做空白对照试验。
   2.调查内容
   2.1水稻蜡熟期调查茎秆的抗倒伏强度  9月7日上午,调查时田间“花达水”,调查10穴。抓住一穴水稻的稻穗向外向下拉,在茎秆和地面小于45°以后,对照区的10穴水稻有6穴茎秆弯折,另4穴虽然没折但第二天上午仍然弯曲。施硅肥的10穴同样向下拉到同样的角度,只有一穴茎秆弯折了,其余9穴第二天上午全部回复到原来的直立状态。 9月28日测产前调查2000m2的对照区,有760m2的水稻是半倒伏的状态,占38%。
  2.2调查水稻叶片的发病情况  9月28日进行调查,叶片上出现稻瘟病和细菌性褐斑病侵染的病斑。对照区叶片总的发病程度达2级及以上的占70%。其中较重的达到3级以上的占5%(对照区没有用药防治病害)。施硅肥的水稻叶片发病程度达2级以上的面积近30%,其中发病较重的3级以上的不足1%。
  2.3 9月28日进行田间测产(见下表)
   注:稻粒70%鼓粒,即大半仁的全部按成粒计算,其余的做空秕粒处理。
  3.结果分析
  硅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水稻吸硅后,形成硅化细胞,增强了组织的机械强度,茎叶直立,夹角减小,有利通水透光。同时硅化细胞对散射光的透过率是绿色细胞的10倍,有助于光的吸收,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促进光合产物向稻谷转移。硅化作物的形成使作物表层细胞加厚,导致茎秆壁加厚。角质层增加,使维管束的粗细也随着增加、变粗,秸秆的强度加大,从而使作物抵御病虫害侵入的能力增强,抗倒伏性提高。
  从实验结果看,水稻熟期茎秆的强度和弹性,施硅肥的明显强于未施硅肥的。水稻黄熟至完熟期,施硅肥的与未施硅肥的在抗倒伏方面就表现出了明显差别。未施硅肥的水稻早衰、早死,倒伏严重,直接导致减产的结果就是千粒重由23.6g下降到23.3g,ha减产134kg水稻, 当然千粒重下降也有水稻发生病虫害的影响。但从第一个角度看倒伏的水稻没有人愿意收,致使收割成本上升和增加了水稻掉粒的损失。
  从水稻叶片发病等级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施硅肥的水稻,比不施硅肥的无论是2级发病及3级发病的叶片,发生面积分别少57%和80%。病害发生后,病粒和空粒增加。未施硅肥的水稻空秕粒的增加。未施硅肥的空秕粒有12.6% ,而施硅肥的空秕粒只有5.9%。虽然未施硅肥的480穗/m2,比施硅肥的多了11穗,但成粒数缺少了1285粒,仅此一项施硅肥的每ha就增产303kg。空秕粒增加虽然以水稻受病害影响为主,但水稻早衰,倒伏也能促进空秕粒的增加。
  从测产结果中能明显地看出增施硅肥水稻的成粒增加了5.3%,空秕粒减少了6.7 %,千粒重增加0.3g,施硅肥 每ha增收稻谷391kg,增产4.3%。
  4.搞好硅肥的使用和推广
  近几年,我国加大了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力度,各市县乡都在部署和开展测土施肥工作。虽然各基层单位还不具备硅元素的测试条件,但可喜的是各级农业部门和生资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硅肥的实验和示范。白城市计划2011年在不同水田区根据不同土壤和水稻栽培情况开展多点试验,搞清硅肥在白城水田中作用及不同土壤中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以推动白城水稻生产再上新台阶。
  一般土壤中平均含硅33%,但硅的溶解度很低,而水稻只能吸收溶解于水中的离子或分子态的硅酸,水稻吸收的硅有70%以上来自于土壤,其余来自灌溉。白城水田开发20年,亩产由400kg迈向600kg,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现在又向700kg的台阶迈进,基本都是靠化肥,施有机肥的寥寥无几。而且,每亩有30%~40%的稻草以各种原因和途径离开稻区,连燃烧后还田的机会都没有。且不说土壤中含有多少迟效性及速效性的硅,单是水稻每年就从每ha水田中掠走800~900kg硅酸,比其他任何养分的总数还多。因此,测土施肥,增施硅肥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