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光猫 路由器拨号:俄罗斯偷渔猖狂:每年至少偷捕1.2亿磅大马哈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0:58:28

俄罗斯偷渔猖狂:每年至少偷捕1.2亿磅大马哈鱼  

http://lyx2488.blog.163.com/blog/static/17124116200972281132894/

2009-08-22 20:11:32 

俄罗斯边远的勘察加半岛有太平洋地区最为丰富的大马哈鱼资源,大马哈鱼既是当地野生动物的食物,也是维持该地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是现在,大马哈鱼处境堪忧。

图:卡车司机尤里?克莱彻图瓦将把这些银大马哈鱼成车地运到附近的加工厂。妇女们取出鱼卵制成鱼子酱出售。尽管在勘察加捕鱼有配额限制,但普遍的行贿受贿使配额限制基本成了一纸空文。

图:捕鱼巡查员的坦克在追击偷渔者时陷入泥沼。由于偷渔者人数众多,巡查员的工资又不高,打击偷渔的效果有限。研究人员称偷渔者的捕鱼量等同甚至超过官方的捕捞记录,这已经使许多河流的渔业资源受到威胁。

图:尽管虹鳟鱼在俄罗斯已是濒危物种,在彼得罗巴浦洛夫斯克的市场上却只买到800卢布一千克(约合25美金)。

俄罗斯边远的勘察加半岛有太平洋地区最为丰富的大马哈鱼资源,大马哈鱼既是当地野生动物的食物,也是维持该地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是现在,大马哈鱼处境堪忧。

勘察加半岛面积比加利福尼亚州还要大,半岛上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位于东南沿海的省会彼得罗巴浦洛夫斯克。除非通过Mi-8直升机,否则想要到达省会以外的其他地方相当困难。但半岛上有一些简单的沙砾路,其中一条沙砾路沿着拜斯塔亚河蜿蜒而上,一直到达南部中心地带茂基大马哈鱼孵化场。

在茂基大马哈鱼孵化场入口处不远的一间休息室内,有人贴出一张俄语告示,上面写到:“大自然好像正是为了大马哈鱼的繁殖才创造了勘察加。”听起来像是关于勘察加起源的神话,但告示上列出的优越条件却是实实在在的:永久冻结带很少,雨量丰沛,排水平稳良好,并且由于勘察加半岛上的水系与大陆水系隔离,所以这里其他淡水鱼类很少,使大马哈鱼能免受其他鱼类的竞争和掠夺。布告中的描述十分贴切。

从自然和生态角度来说,这里的确是大马哈鱼的天堂。然而,这并不是全部。勘察加半岛上摇摆不定的后苏联经济,渔业管理规定(以及背后的政治因素),及执行情况等都会对半岛上大马哈鱼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因素或许导致大马哈鱼走向两个极端,在短期内,或许仅仅一二十年以内,“勘察加大马哈鱼”的命运就会见分晓——或者成为代表良好资源管理的绿色品牌,体现渔业管理历史上的最高成就;或者它将成为21世纪早期最让人痛心的记忆,人们浪费了采取保护的最后机会。而目前,结果还不明朗。

即使不考虑人类政治和经济方面因素的影响,大马哈鱼的生活已经足够艰险。从孵化成小鱼,他们就要躲避天敌的袭击,一路向海。为了适应从淡水到海水的转化,他们的身体形态都要发生变化。在海洋中生活几年生长成年后,他们又要千里迢迢溯游而上游回到他们出生的地方。一路的艰难让他们精疲力竭,产卵后这些鱼就死在他们出生的地方。

可以说它们的一生是浪漫而残酷的。即使在最乐观的条件下,完成这一切的成功率也不高。但大马哈鱼们创造了这一奇迹。如今,布尔萨亚河及其支流的环境更加恶劣了。

路德米拉?萨哈罗夫斯克亚是茂基孵化场的主任,她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那里工作了,之前她在西伯利亚南部伊尔库次克学习生物。在近30年的时间里,她就像溺爱孩子的保姆,不曾间断地观察着大马哈鱼的洄游,游出去,又游回来。

她说:“我记得20多年前许多鱼游到这条河里,各个品种都有,但现在都看不到了。”

图:棕熊需要为冬眠储备能量。一只棕熊守在湖里准备捕食大马哈鱼。

图:六种太平洋中的大马哈鱼游回到勘察加半岛产卵。这些鱼从海水游回淡水后体型和颜色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红大马哈鱼是其中最珍贵的一种,成群结队的红大马哈鱼充塞了奥则那亚河的河道。

图:海鹰盘旋在大马哈鱼通道上空准备饱餐一顿。

大鳞大马哈鱼的减少尤其明显,她说到。这些脊背上带紫斑纹的银色深水鱼是大马哈鱼中体型最大的品种。以前有大群的大鳞大马哈鱼游来。现在茂基孵化场每年投放85万枚大鳞大马哈鱼鱼苗(还有数量稍少的红大马哈鱼),但返回的成年大马哈鱼很少。

是什么阻碍了它们?两种非法捕捞:过量捕捞和偷渔。过量捕捞指有营业执照的公司超过规定限额过量捕捞却不会受到惩罚,偷渔是指个人或者小团体为制鱼子酱沿河在隐蔽处偷偷捕捞。

勘察加半岛上偷渔的规模相当巨大,每年至少1.2亿磅的大马哈鱼捕捞量中大部分为非法的辛迪加组织所控制。一个孵化场的主任没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而执法机关显然没有资源也没有决心去惩办。结果是每年只有极其幸运极其狡猾的几条大鳞大马哈鱼能够最终游到这里,数量“少得几乎能用指头数出来”。

但布尔萨亚只是半岛上许多河流中的一支,这里的情况并不能反映勘察加野生大马哈鱼的全貌。其他地方的环境并不相同:威胁,机遇,规章,甚至当地政府官员的结构都在每年发生变化。整体情况十分复杂。

科洛河也最终流向西岸,但科洛河上没有孵化场,没有沿河的公路,也没有(暂时)大马哈鱼大量减少的情况出现。科洛河代表的是大马哈鱼极理想的栖息地,那里人迹罕至,大马哈鱼数量很大,而且六个大马哈鱼品种都有:粉大马哈、马苏大麻哈、红大马哈、银大马哈、大鳞大麻哈还有犁山鳟。去年超过700万条大马哈鱼洄游产卵,几乎将科洛河堵得水泄不通,从河面上看大马哈鱼挤得一个挨一个简直像砖块铺设的甬路。

科洛河还有一个特别之处:2006年勘察加政府下令将科洛河和附近的另一条河划为科洛-凯科塔地区大马哈鱼实验保护区,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太平洋大马哈鱼建立的覆盖整条河流流域的保护区。

河的北岸座落着科洛河生物站,只是几座简易的木房作为两国研究基地。该站由莫斯科大学的基里尔?库兹什林和他的美国同事蒙大纳州立大学的杰克?史丹福共同领导。他们的小组正在研究科洛生态系统,希望能够解决一些重大问题,包括大马哈鱼对整个河流生态系统有哪些重要作用。

在太平洋的对面,北美洲的大马哈鱼资源曾经也十分丰富,但现在已经被破坏了。筑坝,或者抽水灌溉,过度捕捞,农业污染以及其他原因都会破坏大马哈鱼的栖息地。现在由于主要依靠孵化场进行孵化,北美大马哈鱼的基因已经出现退化。

勘察加半岛上的人们还有机会避免重蹈美国和加拿大人的覆辙。由于勘察加是世界上最早的野生大马哈鱼保护地,那里的河道不需要经历破坏后的修复,那里需要做的只是避免偷渔,过度捕捞,石油和天然气泄漏,矿业污染以及其他短视性错误。那里也可能成为鲜大马哈鱼,冰冻大马哈鱼以及鱼子酱的最大出口地。大马哈鱼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相反二者密切相关。

这也是为什么当勘察加政府设立科洛-凯科塔地区大马哈鱼实验保护区的时候,勘察加野生渔业和生物多样性基金和他的美国同伴野生大马哈鱼中心会积极支持并提供帮助。他们还积极支持争取在北方的乌科霍勒科河建起另一个大马哈保护区。他们甚至还有再建立另外五个保护区的雄心。

理想的计划从设想到很好地实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如同大马哈鱼从太平洋深处到布尔萨亚河的旅程。

图:维文卡河迂回穿过一片没有公路和水坝的冲积平原,这样的河流是大马哈鱼溯游产卵的理想通道。与大西洋中的大马哈鱼不同,太平洋中的大马哈鱼溯游产卵一次后就会死掉。鱼的尸体分解释放出的氮和其他营养成分滋养了这片土地上的植被,也维持了这里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图:景色壮观的科里亚斯基火山俯瞰着堪察加地区的首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在这里企业家和官员一起完成着一项项发展计划——管道,公路,矿产等等,这些项目的确会带来财富,但也会使大马哈鱼濒临危险。

图:索伯勒沃村附近已经运进了管道部件,这些管道建成后将把天然气输往250英里以外的彼得罗巴浦洛夫斯克。这样的发展让环境保护主义者十分担忧:为铺设管道修建的道路将使偷猎者更容易到达大马哈鱼溯游的河流。一份2009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报告中写到,在公路可以到达的厄瓦恰河和帕拉唐卡河,偷渔者已经捕猎了近85%的产卵鱼群。

图:色列舍若诺夫是一个反偷渔小组的领队,他在南勘察加保护区营地里用自制的杠铃锻炼身体。他的小组受到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资助,他们已经使那里一度猖獗的偷渔基本绝迹了。

图1:由于当地工作机会极少,所以一到鱼汛期“事实上所有勘察加居民都加入了偷渔营”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一项报告中写到。

图1:一个渔队在一艘停在岸上的船里扎下营盘,由于天气和潮水原因他们不能出去打渔,队员们就在营地做些洗衣服之类的杂务事。在法定休渔期里商业捕捞队也会收起鱼网,那段时间大马哈鱼可以畅通无阻地游向产卵地。

图: 凯里诺村有多偏僻?如果是乘车,需要12个小时的颠簸才能到达最近的城镇。村里一共只有700人,绝大多数村民都是本地的科里亚克人。每当有运送供应品的直升飞机到达,一辆摩托车就赶紧送几名村民到附近的停机坪,期望能搭飞机出去。

图:新娘的爸爸罗顿?卡里洛夫从自己的打渔场带回了鱼子酱以在婚礼上提供给来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