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西奥大招语音mp3:真正的预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0 08:48:36
 随着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至AA+级,全球金融市场哀鸿遍野。当媒体们敲动着计算器大呼万亿市值蒸发的时候,似乎眼前的一幕是第一次发生,历史仅从这一刻开始。  我们该如何看待今天的全球金融市场?一直以来,我们都寄希望于在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找到答案,但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已经发生了的数据的总结和罗列,按照经济学原理的一般规律去框我们预测并希望认知的事物。
  每每在我们分析行情的时候,总是会谈到宏观,即使单纯的技术分析派也往往会拿对宏观的分析当做一种方向性的把握依据。(这里不包括日内炒单的选手,把微观到了极致就像牛顿宇宙三大定律也有失效时候一样。)我们总是在一个大概率事件中享受着因概率出现而带来的收获,用小心翼翼的资金管理和英雄断臂般的止损来最大限度的减少亏损。

  而面对危机时,上述运行了上百年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做法之于我们,是否就如遭遇了涨潮的拾贝者们,探讨如何提高往岸上跑的速度,或者练习如何在大海中游泳以期一线生机呢?而实际的情况是,当危险真正来临时,我们又像遇到涨潮的拾贝者一样,徒劳的希望奔跑的速度可以胜过潮水上涨的速度。同样,当危机真正来临时,人们才想起了末日博士们几年以前的话语,而可能就在昨天,我们还依然想不起他姓什名谁。

  但是,这里有一些逻辑上的问题需要解决:如果是末日博士们对了,那么其预测危机爆发的时点及其有效期是多久?今天促使危机爆发成因的主要因素就是几年以前支撑他们观点的主要因素吗?如果支撑其观点的主要因素发生了变化,即便结果相同,那么我们也避免不了刻舟求剑似的按图索骥。

  我想,只有我们自己先理清事物的发展脉络后,再去倾听市场纷繁复杂的声音时,才能避免被各种观点冲击而陷入迷茫。我们的思绪与其随着风暴四处飘摇,不如假设自己就是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去想象风暴的成因与去向。

  构建全面的市场认知体系

  巴菲特曾经有句很著名的话,在别人恐惧中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很多人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认为这是心态清醒,及自我控制的典范。然而,我想,人终究是人,心态的自若无外乎来自两点:要么来自毫不关己的超脱,要么来自对前因后果的把握。除此之外,我认为几乎不存在超脱人格的控制力。

  这里不讨论毫不关己的超脱,参与市场就身在其中,与毫不关己本身就是矛盾的。那么对前因后果的深刻把握,显然是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真正底气所在。

  如同人类历史上一次次技术革命一样,我们对金融市场的认识,是否也可以来一次颠覆式的技术革命或者革新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里有一句非常质朴话,每每让我感触颇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对于金融市场出现变化的理解,是源于对经济市场走向的预期。市场化的观点认为无形的手在调节着市场,但却总是让人忽视这种纯粹的理论模型似乎只能在思考中出现。事实上,今天的市场经济环境根本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市场化,上层建筑是代表经济基础而存在,是经济基础存在的必然的表现形式,既然上层建筑存在,就一定会从某种方面反馈到经济基础。所以,看不见的手只存在于完全市场经济中的均衡模型里。而现实的世界,市场并不完全,有少数几只能量极大的手在时刻阻止均衡的实现。这就让我们不得不重新面对一个问题--这只手一直就客观的存在着!并且通过对以往的市场的回顾,也常常发现这只手是看得见的,但却被理论所忽视,在期货的实务领域里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

  接下来需要弄清的问题是这只手谁来调节?为什么要调节?为谁调节?什么时候调节?怎么调节?调节到什么程度?更重要的是,我们究竟处在整个过程中的什么位置,又如何在这种必然的变化中找到符合这种趋势的交易策略呢?

  我认为建立一个更加系统化的认知体系,会有有助于发现这只看的见的手的运行规律,有助于帮助我们更透彻的了解究竟事情的来龙去脉。简单的说,就是还原气流从蝴蝶翅膀到风暴消散的整个过程,即用历史和地缘政治的眼光看待经济问题。 用历史回顾和地缘政治的眼光帮助宏观认知

  回过头来看这几天的市场表现。市场经历了极度的恐慌,而到今天,情绪似乎开始稳定了一些。做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降,美国很多州债务高企,处于破产边缘(虽然美国法律规定州是不会破产的,但这并不能掩盖美国现实的窘境)……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下面可能更加悲观。或许QE3的出台会挽救岌岌可危的全球金融市场……如果顺着这样的思路我们思考下去,就真能触碰到那只看似无形实则有形的手吗?我们不妨跳出来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

  美国是目前公认的最强大国家,但我们却不能仅因为他的强大就想当然的推论出他会天然的影响所有的历史进程。要弄明白他是通过什么影响,如何影响。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一句话似乎给我们带来寻找答案的钥匙:“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显然货币是支撑起美国强大的重要原因。

  我们不妨简单回顾一下美元的历史。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造就了世界范围内信用货币—美元成为了全球结算货币,这也是在黄金白银之后,信用货币第一次登上全球性结算货币的舞台。而以沙特为首的中东国家在石油贸易中统一以美元结算,使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再次有了成为世界结算货币的存在基础。而01年阿富汗战争及03年伊拉克战争的最终目标则是对伊朗这个欧亚大陆战略高地及OPEC重要成员的战略夹击。为已经逐渐式微的石油美元注入一针强心剂。06年如果对伊朗的战争顺利开战的话,大批的中东财富则会在第一时间考虑资金安全选择避险,就如同在99年科索沃战争中欧洲资金出逃的做法一样。虽然911事件打破了美国本土不被攻击的神话,但在中东局势不稳的情况下,流向美国,仍然是数以千亿计财富的不二选择。如果历史这么发生的话,恐怕新增的资金一定会充斥着美国国内的各种投资市场,即便是垃圾到不能再垃圾的债务,也会被不求赚钱只求不灰飞烟灭的投资需求欣然纳入怀中。让那些早在02年03年就唱空次贷的末日博士们望“傻”钱兴叹,格林斯潘的光环也不会褪去,更不会有日后希拉里在国会上指责他当时不是这么说的。(虽然在美联储及格林斯潘设计这个方案的时候,当时在场的希拉里是持肯定意见的。)

  05年后,在欧洲的强力斡旋下,伊朗核问题被提上日程,中、俄的加入让一心在伊朗大干一票的美国有了预想之外的掣肘。铸币权的红利已经无法满足美国日益透支的国债支出。单纯的货币贬值减轻还贷压力的办法也因币值的稳定问题不得不需要考虑暂停了。因为,如果一切如愿的话,美元指数在05年年底的那波反弹会随着计划中06年对伊朗的军事行动行成真正的反转,而不是到今天都看不到的高点。而一旦能拿下伊朗控制了石油的原产地及金融市场再配合几大投行推波助澜,完全可以在随后的2年之内就把石油的价格炒在高位,提高经济正处于上升期的中国的经济运行成本。开始于05年的,本轮人民币汇改之后的中国经济走势,也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20年前签订《广场协定》后日本经济的走势。历史证明,《广场协定》版的经济危机的模型让美国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屡屡得手,日本、东南亚、以阿根廷为首的南美国家惨遭毒手……

  这些遭遇《广场协定》版经济危机的国家所遇到的情况,基本都是汇改后币值迅速上升,接着国内股市上扬,房地产市场开始火热,最后遭遇国际准则修改或评级机构发现该国存在问题而下调评级,一时间楼市、股市、汇市急剧缩水,该国居民储蓄被洗劫一空,优质资产贱卖……如果从时间上推算,到08年10月之前,中国国内确实经历了类似过程。回忆那段时间,奥运后的中国经济崩溃论不绝于耳。

  但是,率先倒下的,是手中持有大量的次贷坏账苦等买主而不来的雷曼和站在他背后的美国。

  而在07年8月16日次贷问题第一次爆发的时候,市场给我们的回答是,在经历了极度的恐慌之后,因实质性问题还没有传导到下游,或者说局势依然可以在等待新资金注入前暂时可控,所以大宗商品的价格迅速反弹,虽然在随后的几个月出现了新低,但市场在半年以后创出了在当时来看近一年的高点。


铜在07年8月17日因次贷危机暴跌后半年的走势

  08年10月的暴跌实质原因对于美国人而言,在我个人看来,并不是金融的创新,也不是金融创新缺乏监管,而是市场没有新增资金成为买家。

  而虽然在迪拜事件中,渣打、汇丰等欧洲老牌银行所代表的资本遭受巨亏,以及由高盛亲自出马设计的希腊债务问题爆发而引发的欧洲动荡的火种,都没有使欧洲的资金悲观到大举外逃。年初到现在仍在中东国家蔓延的政治动荡,其烈度也远低于大规模战争导致的资金驱逐效应。所以,总体来讲世界范围内的财富被没有如愿的流向美国,地主家也缺粮的美国被下调了主权信用评级。

  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直接影响是债券市场的利率飙升。但是,我们同时也注意到,美国国内的存款利率并没有上调,这就意味着,美国存款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的基差在扩大。而主要面对美国国内的利率没有变化,说明在四处打劫不成的美国已经开始打起了其国内的主意,用这个微妙的基差变化收割美国国内的财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传导会有一定的过程,而短期之内,之前的订单或者之前就已经安排好的经济活动不可能因展望评级下调就立刻取消,所以经济市场会按下调评级前的状态继续运行一段时间,大宗商品的价格也将在恐慌性抛盘之后得到修正。由于本次暴跌的幅度远大于07年8月的那次(原因恐怕是08年暴跌的心理后遗症),所以此次市场修复的意愿及幅度也有可能超过07年8月的那轮行情。但随后,美国国内的财富由于利率与债券之间的基差扩大而逐步趋于向少数资本群集中,其普通民众的购买力有可能进一步下降,全球贸易市场有可能因此出现下滑。并导致对大宗商品等原材料的需求减弱。

  基于以上的判断,全球金融市场在短期,将很有可能走出一轮修复性行情。但在反弹后,市场仍有可能走出下跌行情。这源于导致当下我们遇到的问题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转变,引发市场出现剧烈动荡的因素也并没有消除,所以,投资者们应时刻警惕市场在反弹后仍存在着大幅度下跌的可能。

  对于未来一段时间是否会走出下跌行情,需要观察以下几点:是否推出QE3、半年以后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及信用卡违约率、欧洲是否出现全域性的骚乱及债务违约、沙特是否出现暴乱、同样也可能遭遇《广场协定》版的印度等因素。

  综上所述,我想与大家探讨的并不仅仅是对行情的描述,而是应该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下观察并判断当前的行情走势。然后探讨是否可以更细致,更系统的构建我们对世界经济形势走向的认识体系,即从历史和地缘政治的眼光去看待经济市场发生的变化。

  历史学家把等降水量线的变化作为衡量王朝兴替的解释依据之一,那么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创新的从历史和地缘政治的角度来把握大宗商品价格趋势的判断依据之一呢?

  历史会否重演,需要我们用时间和实践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