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莎x安娜同人文:厉慧良的绝活和轶事 刘心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01:29

厉慧良的绝活和轶事(上)

作者:刘心化

    厉慧良是当代杰出的武生表演艺术家。笔者少年时,1946年一1950年,在重庆常常看他的演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第一次看厉慧良的戏是1946年在重庆的一川大戏院,那天演的是宋之的编剧的《头本岳飞》。厉慧良在剧中扮演韩世忠,是武生应工,并无开打,以念白、唱做表演为主。厉慧良饰一个士兵(韩世忠),一出场就英气逼人,在巡更时看不惯那些贪官污吏在国破家亡时还在醉生梦死,花天酒地,因而有所感而叹息念诗,正逢此时厉慧敏扮演的梁红玉陪酒出来。见到这位士兵气度不凡,忧国忧民,主动上前搭话,接着指出:"你念的是小杜的七绝,后两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二人有了共同的语言,思想一致,互相倾慕。梁红玉用巧计斗败了赃官和老鸨,自己作主与韩世忠结下姻缘。《头本岳飞》实际上是以梁红玉与韩世忠的故事为中心:是新编的京剧,不同于尚小云的老戏《玉玲珑》。后面厉慧良改饰老英雄周侗,十分风趣地制服了闹学的顽童,并收岳飞为徒。厉慧良把韩世忠和周侗这两个年龄、身份、性格完全不同的人物都演得很成功。

    当年我最爱看厉慧良、厉慧敏主演的《全本浔阳楼》。兄妹二人一个扮宋江,一个扮阎惜姣,二人旗鼓相当十分精彩。我后来看过不少人演的《杀惜》都不如他兄妹二人演的精彩,往往达不到矛盾高潮就把惜姣杀了。尤其在宋江丢失招文袋而气急败坏回来上楼寻找时,有的演员交代不清。厉慧良的宋江在焦急地上楼到处寻找,在回忆时很有层次,先忆起如何把招文袋挟在腋下,再忆起在强行开门时两臂一张而不知袋子摔到地上了,就匆匆下楼的过程,交代明确,层次清楚;而此时厉慧敏的惜姣也配合做戏;在一旁冷笑看把戏……当惜姣把那"要饭的袋子"扔还时,宋江捡起一看,以为惜姣对他还有感情,接着一摸袋内发现金子不见了……只得顺水推舟说:"送与大姐"。再一摸--梁山的书信也不见了,这才大惊失色……在这一段戏中厉慧良的宋江脸上表情丰富多变,有惊,有侥幸,有恐,有急……厉慧敏的惜姣因已拿到宋江私通梁山的把柄,有恃无恐地步步紧逼宋江写下休书,还要打上手印足印……可最后仍不还书信,甚至威胁说,"到了郓城县公堂上再还你……"实在逼得宋江忍无可忍才动了杀心,几次手抖着才抽出刀来终于杀了惜姣。厉氏兄妹的演法完全使观众信服,惜姣逼人太盛,不杀惜姣已不可能。他们的演出像真事一样。当年我们全家看过多次《浔阳楼》。那时我才十几岁,小弟弟刘心武才四五岁,都看入了迷,回到家中就模仿厉氏兄妹的演法,一个饰宋江,一个饰惜姣,演了一遍又对换角色再演一遍,这样才过瘾似的。心武演的惜姣被刺倒下后,还要学厉慧敏的法:先把左足伸直一跷,再把右足伸直一跷--表示僵死了。这种儿时的游戏,说明厉氏兄妹的高超表演使我们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 现在谈谈厉慧良的绝活,据说他有十大绝活,我所看到的是否即为他的十大绝活,尚待专家指正。现回忆如下:

     一、在《战宛城》中厉慧良饰演的张绣,在同典韦交锋时,不敌典韦勇猛,被典韦用短戟把头盔从头上挑落--这一瞬间的戏难度很大,必须二人配合紧凑。我看到的是:在台右的张绣一低头,台左的典韦右手用短戟对准张绣的额头中间一挑,正好把张绣的盔头挑起,张绣顺势抬头向后一仰,把盔头甩向右边的侧幕中由捡场的人接去了,同时张绣的甩发也从头顶落了下来,真是丢盔又卸甲……这瞬间的惊险绝活难度很大--千钧一发,令人目不暇接。稍有失误就会挑伤张绣的额头,或头盔挑不下来。后来看别的演员演此剧都没有这一手。

    二、在《厉家班》独有的名剧《昆仑奴击犬盗红绡》中厉慧良饰昆仑奴,在飞身入后院时,从三张平行斜放的桌子缝隙中,打起飞脚共走两步,一气呵成而过--表示昆仑奴有飞檐走壁的功夫,若稍有疏忽,就会过不去摔倒在台上。

     三、在《盗红绡》中,昆仑奴边唱昆曲曲牌边把身后的宝剑抖出,成半出鞘状态,在唱完时,那剑从鞘中飞出,恰好落在昆仑奴的手中。

    四、《凤还巢》中厉慧良饰洪功,同强盗开打一场,洪功身扎大靠,一手使枪,一手使鞭,在台前亮相时,先把手中的鞭抛在半空中。接着迅速转身瞬间在锣鼓声一停时,那鞭恰好横落在背后四面靠旗的夹缝中亮相,博得满堂采声。这一绝活也用于《金沙滩》,《截江夺斗》中。厉慧良已教给天津市的青年武生王立军了。

    五、《艳阳楼》的"醉打"也是厉慧良独创的一绝。厉慧良根据剧情--恶霸高登在酒醉醺醺中同梁山英雄对打,酒醉的程度不同,对打的对手不同,就用不同速度和不同的打法。厉慧良借鉴武术中的"醉拳",及参照了梅兰芳大师的"贵妃醉酒"的醉步和醉态,设计出了有"醉韵"的身段动作,把武艺高强又醉了的高登表演得真实生动,又合情合理。这是前辈武生所没有的演法。

     六、《劈山救母》中厉慧良饰沉香,扮相与别人不同,是金脸红唇,更增加了神话的色彩,在神斧被二郎神劈断后有一段"练斧"的表演是耍彩带(代表神斧)类似"天女散花"中的长袖舞。这在当年是很新颖的演技。神斧练好后沉香--仍是个天真顽皮的大孩子似的,还要一边舞着神斧结合"背花",一边像"乌龙绞柱"似的在地上翻滚。

    七、《长坂坡》中的"抓帔"是为观众称道。当糜夫人要投井时,厉慧良饰的赵云向前一抓,未能抓住,却把糜夫人的帔抓了下来,匆忙之中往上一抛,接着走反绷子,刚好在那帔从空中落下时在锣声一击中接在手中,亮相,真演绝了!

    八、厉慧良在《龙凤呈祥》中前饰乔玄,后饰《芦花荡》中的张飞,这出戏他唱得很红。(有时他演周瑜,称作《周瑜归天》)张飞出场就是渔夫打扮,腰插令旗,先要大耍眼珠--上下前后左右转动,这时就能博得满堂采声。他的张飞开的"蝴蝶脸",总像在笑一般,勇猛而风趣,腰腿功夫特别好,宛如游龙,粗犷又妩媚,动作干净利落,比袁世海近年常演的要复杂多变,真是一个活张飞。

    九、厉慧良在《全本十三太保》中扮演安思敬,在"飞虎山"被李克用收为义子改名李存孝后,接着就是"雅观楼",厉慧良的李存孝要唱昆曲,耍令旗;同时舞两种兵器,轻松自如。最后要带"擒孟觉海"。在神勇的李存孝把由武二花扮的孟觉海活捉后,挟在腋下回到营中交令放下时,孟已被挟死了。表现了李存孝强大无比的神力。

    十、《金钱豹》中的大舞飞叉,厉慧良的豹子凶猛威严,舞飞叉时要让飞叉在肩、颈,手臂上周身滚动;尤其几次向孙悟空摔叉时,二人必须配合紧凑默契才精彩,孙悟空要跳起来在半空中背朝地接过叉子摔"锞子",这是很高难的动作,极易摔伤背脊导致瘫痪,解放后都不摔了,而是孙悟空先躺在台上,等金钱豹把叉摔过来正好接着,虽也不易摔淮,但难度差远了,已无惊险的效果了。 

厉慧良的绝活和轶事(下) 

    厉慧良的轶事

    一,1946年《厉家班》的连台本戏《西游记》演到"五行山"后,厉慧良暂时无戏,向父亲请假半月经武汉、南京到上海去开眼界,主要是为了看盖叫天的表演。那时盖叫天正同叶盛章、叶盛兰昆仲在上海演出。经武汉时他观摩了李少春、李仲林的好戏,那时李少春已大红大紫名气比厉慧良大得多。厉慧良看了李少春的戏后深感李少春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回重庆后把李少春三字写在纸上贴在床前,每天鼓励自己,要在艺术上与李二哥争高下。为什么厉慧良称李少春二哥呢?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原来李少春少年时就同厉慧良相识。李少春的父亲李桂春(艺名小达子)同厉慧良的父亲早年在天津就同台演出过,交谊甚深,小达子当年有"江南活包公"的美称。厉慧良少年时就向李桂春学过艺。李桂春很看重厉慧良,认为此子悟性高,学戏认真,练功刻苦,将来会比他的儿了李少春还强!可见小达子(李桂春)早年就慧眼识英才。果然厉慧良后来经过勤学苦练,不断创新,集南北两派的优点于一身,自成一派,成为京剧武生"厉派"的创始人;而李少春后来也成为一代武生大师;李厉二位都有极高的成就可各有千秋。

    二,1950年厉慧良晋京演出《挑华车》,梅兰芳先生看了大为赞赏。认为是杨小楼以后难得的武生人才。五十年代厉慧良量词北上到京津演出,第一次虽然受到欢迎,但尚未引起多大的轰动;第二次上天津,演出《艳阳楼》等戏,其中的"醉打"引起了广大观众的赞扬。这次惊动了一位京剧武生的老前辈--与杨小楼齐名的尚和玉老先生的注意,开始尚老不以为然,以为可能有人过分吹捧,难免言过其实;后来尚老亲自去看了厉慧良的《艳阳楼》。方叹服了,因为有几下子尚老本人也来不了的。自此以后厉慧良声名大振,京剧界的名流,当时在天津的四大名旦中的尚小云、荀慧生……等天天包了中国大剧院的前三排看厉慧良的戏,公认为厉慧良是杨小楼以后最好的武生。

     三,1956年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访华,中央决定由中国京剧院的李少春、杜近芳、袁世海主演《野猪林》招待贵宾。当时李少春嗓音失润不能演出,在京的武生有的没有好嗓子,有的不会此剧。结果周总理把厉慧良从天津借来代替李少春与袁世海、杜近芳合演《野猪林》。厉慧良的此剧戏路同李少春的差不多,因此排演顺利,周总理审看了彩排后认为配合默契,演得不错。正式演出时由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陪同伏老观看此剧,演毕毛主席陪同伏老上台接见,与厉慧良等握手祝贺演出成功,还合影留念。从此厉慧良名闻全国,当他到各地演出时,观众都要求看他的《野猪林》。

     厉慧良后来还为毛主席演出过《长坂坡》和两次《挑华车》等剧。加上1945年的重庆国共谈判那次演出,共计为毛主席演出过五次,这是一般演员难以获得的殊荣。 说起为毛主席演出,还有一个情况要谈谈。厉慧良第一次为毛主席演出很成功,毛主席很满意,第二次毛主席又想看厉慧良的戏;碰巧那时厉慧良身体不适,联系的人不了解情况,又要厉慧良演出《挑华车》,厉慧良想换别的剧时剧目已经定下来了,不能更改,厉慧良只得咬牙勉强演出,前面几场还可以,后来越来越挺不住了,力不从心勉强演到挑完华车就力竭倒下,立即闭幕,连幕也未得谢成……谁想这次演出在"文化大革命"中成了厉慧良"反革命"罪证之一:"为毛主席演戏太不卖力,连幕都不肯谢。" 厉慧良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自幼热爱京剧,甚至视戏为自己的生命的一部分,每天坚持练功,从不间断,即使在被投入狱中或牛棚里仍然要练功,默戏。他能博采众长。向前辈、同事,甚至向别的行当,别的剧种学习。他当年在《厉家班》挑班挂头牌时也不摆架子,有时在剧中并不担任主角。例如在厉慧敏主演的《凤还巢》中他扮演洪功,除了与强盗开打时有绝活表演外,在"洞房"一场中更有精彩的演出,给全剧增色不少。他有时还让厉慧敏以《玉堂春》为大轴,自己演中轴戏。1946年昆曲名家俞振飞应重庆市的商界和票界邀请与票界朋友及厉家班合演了《群英会》、《贩马记》等剧。厉慧良主动为俞振飞大师配演本属于二路里子老生应工的配角李奇,甘当绿叶。

     厉慧良艺不宗一,兼容并蓄,不但老戏新演而且不断演新剧目,大胆创新。1956年调入天津市京剧团与四大须生之一--杨宝森挂平牌,并轮流演大轴。在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文革"前就排演过《十五贯》、《关汉卿》、《乐羊子》、《易水曲》、《火烧望海楼》……等新剧,不断提高演艺水平,才有后来的成就。他吸取那次为毛主席演《挑华车》效果差的教训,此戏经他细研究。删去了许多重复繁琐的动作,把精力用在几个重要精彩的地方,使此剧更为精练,到了晚年他仍能演好此剧。

    厉慧良在去世前不久参加了电视剧《大老板程长庚》的演出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前辈徽剧艺术家米喜子的形象,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极为可贵的资料,已成为稀世珍品了,从中可以看到厉慧良晚年仍旧精神矍铄不同凡响。(摘自《中国京剧》杂志 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