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仓叶王 漫画:城市记忆需要深度关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2:54:53

城市记忆需要深度关怀

2012年01月16日 10:50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柳森

字号:T|T
1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 本报记者 柳森

●就好比作品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价值观与性格,那些“屋”,那些 “树”,则能折射出一座城对于历史的态度,对于生命的态度,对于人的态度。

●我们之所以要保护我们的文化记忆,可以有 “经济”、“实用”的维度,但首先,我们要认可它们作为城市文脉、文化底蕴的真正价值。城由人而生,而关怀人,关怀人的牵挂与担忧,就是关怀和塑就这个城市本身。

曾几何时,一些文化遗产在面对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时,选择了让步。然而,如今一些好消息的纷至沓来,让人们多少感到欣慰和希望。似乎,在不久的将来,凭着我们的集体智慧与日益增强的保护意识,那些曾经缺乏保护甚至无人问津的文化遗产都将一个个慢慢苏醒。

前不久,就有一条消息传来,一个曾是鲁迅与周作人居住的地方,以一种新的方式被保留了下来。据规划,故居将作为附近某所中学新校园的一部分。而学校将根据 “原状保护,实现较为合理的使用”的原则,请专业施工队对旧居进行修缮,改建为学校阅览室。届时,相应的文物保护标识措施也将一一跟上。

事实上,曾让人们牵挂的,除了 “古屋”,还有 “行道树”。

上月,温州十大古树名木中的“樟抱榕”与防洪堤加高加固工程有了“冲突”。但为了保护“樟抱榕”,专家多次论证协商终于定下两全之策。而就在几天前,在另一座城市,为配合市政工程,市中心一条马路上百余棵法国梧桐被连夜迁移。相关报道的及时跟进迅速得到了绿化管理部门的回应。而该部门不仅专门召开说明会解释了为何这些树“只能选择临时迁走”的原因,也明确表示,将会对这些树格外珍惜,回种时会确保其存活率达95%以上。

照理说,事已至此,“虚惊一场”换来“柳暗花明”、“庆幸万分”,但一些担忧似乎依然悬在人们心头:无论是“屋”还是“树”,为何它们的“离开”总让我们牵肠挂肚?为何,每当面对“城市开发”与“旧物保护”之间的关系或疑难,我们的心总是一再被悬起又放下?

有市民说得好,无论是“屋”还是“树”,它们都是我们城市的“财富”。而这不仅是物质财富,也是精神财富。它们曾为我们遮风挡雨,也承载着太多我们的共同记忆,里面缠绕着太多曾与我们共生共长的文化脉络。纵使如今,它们可能已是“简陋逼仄”的模样,却将为我们的后代打开一扇又一扇记忆之门,告诉他们,我们从哪儿来,又向哪儿去。它们又将是所有前来探访的旅人绝佳的“深度游”线索,细密的拐角或小巷纵横交错,无声地演绎出这座城的精气神。就好比作品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价值观与性格的,那些“屋”,那些“树”,则能折射出一座城对于历史的态度,对于生命的态度,对于人的态度。

一段时间以来,还有一些城市中被视为“城市记忆”的小商品市场,相继传出了改造扩建的消息。其中,不少小商品市场改建规划目标,是走高端路线。于是一场“亲民VS奢侈”的讨论,便会相继在这些城市的街巷和网络上同时展开。有专家提出,不少小商品市场其实是一座有文化、有历史的“中国城”,改造时不应把有特色、有趣的东西去掉。而不少市民则指出,有些小商品市场还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老外来了都喜欢上那儿去逛逛,这是张名片,为何要改变它?“家里缺了针头线脑、瓶塞瓦钵,只要生活中需要,别处又买不到的,大家肯定直奔小商品市场。以后这儿变了,老百姓寻谁去?”

确实,在商言商,这些小商品市场既不是“古物”,也不是 “古屋”,今后选怎样的商业发展路线大可自作抉择。但此处之所以举小商品市场改建的例子,引用文化工作者与老百姓的发言,因为他们实在说得 “中肯”,且道出了一个最本质的道理: “民生”和 “记忆”才是一座城得以延续与繁荣的根基。要发展一座城市,当然需要遵从城市规划规律、经济发展规律,但若真重视呵护这座城背后那些有深度的文化记忆,除了严谨细致的界定、评价、管理、保护,需要合情合理、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城市建设与管理理念,终究还需要一种对“市民”和“记忆”的念念不忘,一种有关“共情”与 “关怀”的坚持与主张。

恐怕只有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重视和保护城市文脉的理念,才能通过智慧且有效的教育手段,成为更多城市管理者与市民的自觉与信念;只有塑就了这样一份共识,我们的心才不至于总是 “被悬起”又 “被放下”,担心各种文化保护 “概念不清、标准不严、举措不力”。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真正积极主动的态度:我们之所以保护我们的文化记忆,可以有“经济”、 “实用”的维度,但首先,我们要认可它们作为城市文脉、文化底蕴的真正价值。唯如是,我们才懂得如何去倾听市民的意见与担忧,才会在城市文化记忆保护与城市开发和建设上走出新路、辟出新空间。曾几何时,面对 “城市建设如何少拆文化”这一问题,我们已经听到太多的叹息, “最好这只是虚惊一场,最好这次不只是侥幸过关”。此处两个“最好”的重叠,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

诚然,追求更快的发展是一个现代城市的原始冲动。但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深入人心,真要实现 “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我们尤其需要树立起一种 “深度关怀”的人本视角。城由人而生,而关怀人,关怀人的牵挂与担忧,就是关怀和塑就这个城市本身。在这种 “关怀”的视角下,最值得恐惧的,是 “无忧无虑”与“集体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