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叶罗丽成为冰公主:4.举贤是治国的要务纲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17:47


【原文】“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1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译文】“所以古代圣王为政,陈列规律而崇尚贤能,虽然是在农工商的人,只要有才能就选拔,给他很高的爵位,给他丰厚的俸禄,委以重任,授予决断的实权,就说:‘爵位不高那么民众就不敬重,俸禄不丰厚那么民众就不信任,政令不能决断那么民众就不会畏惧’,用这三样授予贤能之人,并不是为了赏赐贤人,而是希望贤人能做好事情。所以在这个时候,以规律安排陈列,以官职服务于事情,以劳绩进行赏赐,衡量功绩而分封爵禄。所以官吏没有长期富贵的,而民众没有终生贫贱的,有才能就选拔,没有才能就撤下,推举公众的最佳行为方式,避开私下的怨恨,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所以古代尧帝在服泽的南面推举舜,授予政事,天下太平;夏禹在阴方推举了伯益,授予政事,九州就成就了;商汤王在厨师中推举了伊尹,授予政事,其谋略就实现了;周文王在猎户渔人中推举了闳夭、泰颠,授予政事,整个西部就归服了。所以在这个时候,虽然是高官厚禄的臣子,无不敬畏恐惧而兢兢业业,虽然是在农工商的人,无不竞相劝勉而崇尚其意志。所以读书人是之所以成为辅相大臣的后继者的。所以拥有读书人那么谋略就不会贫困,身体就不必劳累,威名树立而功业成就,美好彰显而丑恶不生,这就是得到读书人的缘故。”

因此墨子说:“君主得意时不可以不推举贤良的读书人,君主不得意时也不可以不推举贤良的读书人,如果希望承袭并叙述尧舜禹汤的道路,那么就不可以不崇尚贤能。所谓的崇尚贤能,就是为政的根本。”

【说明】墨子在本节论述了推举贤人的作用,只有推举了贤人,任用了贤人,才能治理国家,才能治天下。他最后下结论说,所谓的崇尚贤能,就是为政的根本。至于贤能的人是什么样?有什么表现?有什么标准?墨子没有论述。

本篇《尚贤上》,墨子认识到,只有贤能的人才能够治理国家,因此他希望统治者把推举、任用贤能的人作为治国的要务纲领,并使贤人成为人们效法的榜样,提倡并身体力行于最佳行为方式,最后他举出了尧、禹、商汤王、周文王等四个人的例子,想要说明,要想取得天下,必须要推举、任用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