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姓宝宝起名大全:教委主任:推进农村寄宿学校建设,解校车难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34:44

教委主任:推进农村寄宿学校建设,解校车难题

2012-02-01 01:10:38重庆晨报记者:黄晔 杨昱 摄影:何熠我要评论字号:T|T

市教委主任周旭接受采访。

    “跟城市的学校相比,乡村学校仍然是目前全市教育的一块短板。”

  • · 绕城经济带高峰论坛
  • · 五大同心工程有奖征文
  • · 节能我行动低碳新生活
  • · 第四届重庆读书月活动
  • · 2011晨报盛夏生活季
  • · 生态珍品中秋送礼佳品

    “一所好学校不一定需要高楼大厦般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具,更重要的是一位有正确办学理念的校长和一群热心教育事业、素质高的老师。”

    乡村教育之现状
    100人以下的村校
    全市还有808所
   
    重庆晨报:2007年,城乡统筹教育试点后,我们的乡村教育有哪些突破?目前状况如何?
 
    周旭:我上小学的时候,在城里的人民小学读过书,也在南岸农村的二塘小学上过学,那时的乡村学校教室都是土墙房,课桌比较破旧,上面写字还是坑坑洼洼的。还有就是活动的操场,过去很多农村学校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现在重庆农村的学校再没有D级危房,教学设施也按标准化配备、投入。近几年,我们新建了1100多片塑胶操场,这其中大部分在农村。
 
    实施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政策以来,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差距在缩小。我们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上都有一定的突破。
 
    全市城乡教育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以教育空间形态的一体化为先导,我们构建了“一圈两翼三大层级”的学校基本建设规划主体格局,形成了农村中小学及幼儿园向集镇或公路沿线发展,普通高中向区县城及中心镇集中的发展思路,全市实现“全域一盘棋、城乡一张图”。
 
    通过布局调整,农村普通中小学由2008年的6859所减少到2010年的4806所,校均规模由2008年的207.2人提高到2010年的225.9人;城镇普通中小学由2008年的2041所调整为2010年的2011所,校均规模由2008年的1337.9人提高到2010年的1403.3人。
 
    目前,乡村教育仍存在设施设备不足问题。据调研,我市100人以下的村校,还有808所,因为受地理制约,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厕所和学校的功能教室也需进一步完善。
 
    跟城市的学校相比,乡村学校仍然是目前全市教育的一块短板。

    乡村教育之特色
    因地制宜尊重教育规律办学
    
    重庆晨报:城乡教育的差异不言而喻,但现在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家长选择把孩子放在老家接受教育,这说明乡村教育开始具有吸引力了。但也有家长担心,因为条件不如城市,教师流动性大,孩子的成长会受到影响。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周旭:不能说乡村教育的物资条件不如城市就办不出好学校,因地制宜,按照教育、育人规律办学,农村学校办出特色也是大有作为的。
 
    去年,在调研中,云阳的一所小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所学校办得很有灵气,孩子们健康活泼,朝气蓬勃。学校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课堂教学很有特色,在兴趣活动中还开设了一些地方手艺、手工课程。一所好学校不一定需要高楼大厦般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具,更重要的是一位有正确办学理念的校长和一群热心教育事业、素质高的老师。
 
    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工程已经起头,今年还将加大培训力度。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也需要适当流动。因此,一批即将、或刚毕业的师范院校学生被作为“特设教师”定岗到了农村的教学一线,而一大批农村教师走进了城市学校,或大学课堂进行新的教学实践式的培训。
 
    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市教委还制定政策,将城市青年教师农村支教作为职称评定的考核条件之一。
 
    外出打工的家长把孩子留在老家接受教育给乡村教育带来了一些新问题。“留守儿童”虽然只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暂时存在的现象,但学校的教育就应该因时而变,因地制宜。
 
    重庆晨报:还存在一个问题,假设山上100名学生,有95名都适合转移,但还有5名很贫穷、很偏远的学生,怎么办?
 
    周旭:这样的现象的确存在。村小学生转移,的确是个很复杂的课题,我们需要关照到每一个学生。现在我们是逐步转移,比如有的学校,只有几名学生了,依旧在开班。未来,我们或许要求,乡村村小的撤销,也要市教委的批复,进一步加强对撤销村小的考量。

    乡村教育之难题
    建寄宿制学校缓解校车问题
    
    重庆晨报:马上要开学了,大家最关心的校车问题,其实乡村学校比城市学校显得更为棘手一些,因为受道路环境制约,很多孩子不得不乘坐不太安全的校车上学。解决这个难题,你是怎样考虑的呢?
 
    周旭:城市校车事故,我觉得当下的择校现状是重要原因。大家都往名校赶,而学生又分散到不同的地方,自然就有大量的校车需求。如果学生都就近入学,校车问题就会大量改善。当然,校车服务队伍的服务态度、工作责任心等“软件”方面的准备,也很重要。
 
    在我看来,校车不适应农村学校,一是成本太大,学校承受不起。另外,农村的道路情况,学生的家门口并非都通了能跑汽车的公路,因此即便有了校车,也未必能起到作用。
 
    走一两小时上学,乘坐不安全的农用车、摩托车、改装车上学,这些事都让大家揪心。要解决这个难题,我觉得关键的就是继续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过去寄宿制学校集中在中学,现在我们还要向一些生源分布较远的小学推行,让农村的孩子不再上学难。

    重庆晨报记者 黄晔 杨昱
    图/重庆晨报记者 何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