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大师高垣枫:中国美术馆国画大师艺术珍品之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3:05:2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新开发的公路
关山月 1954
纸本设色
178×94.5cm
中国美术馆藏
关山月是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画不仅具有岭南画派的共性,也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新开发的公路》布景上颇具匠心,左侧山崖突兀差参,如崩雷堕石,而山腰的公路凹入山体,增加了公路开发的困难。右侧山谷云雾漾漾,深不可测,象征着在深山密林开道的艰辛。下部着重刻画了新开辟的公路吸引了一群野生猴子前来观看。它们神态各异,动作有趣,有的爬上临崖长枝眺望,有的蹲在岩上远观,行驶过来的汽车惊得它们奔跑吼叫。画家通过这个场面歌颂了建设者不畏艰险,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的伟大精神。


春江放筏
关山月 1972
纸本设色
126×91cm
广东美术馆藏
《春江放筏》是一首伐木工人的颂歌,也是画家“古为今用”的尝试作品。画中并没有从正面刻画工人伐木的艰辛,而是以江水放筏来歌颂工人的奉献精神。画面以江水为界,一边烟雾漾潆,重峦叠嶂;一边古木参天,悬崖峭壁。图中描绘春天到来,江水见涨,气温回升,树木开始发芽生长;俯视山下的放筏工人,顺着奔腾的江流而下,把一排排原木输送到祖国各地,此情此景揭示了画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人民的歌颂和赞美。


龙羊峡
关山月 1979
纸本设色
116×97cm
中国美术馆藏
这幅画是画家在重访龙羊峡水电站建设工地后有感而作。龙羊峡是黄河的一处重要转弯处,此处水流湍急,涛声如怒,由于水的落差大,是修建水电站的理想之地。这里峡谷两侧高崖巨壁,岩石崚嶒,山腰雾气缭绕。图中山崖上不见顶,只有隐约可见的铁索桥,可见山崖之高,气势之壮。关山月为了表现画面的真实感,突出重点,只在山崖最关键部分细致刻画,以表现龙羊峡的险峻,而崖上的水电站在这高崖之上虽显微小,但正反映了当时人定胜天的思想。这幅画只取峡口一处,便使观者有如睹其全貌之感,画家匠心之运,在作品中得到了艺术上的升华。


山路
陈子庄
纸本设色
18.5×26.5cm
私人藏
陈子庄(1912~1976),原名陈南原,笔名石壶,字阿九,别署兰园、下里面巴人、十二树梅花书屋主人。四川省永川县人。幼年受家传影响,喜爱书画。16岁到成都,边在店铺作学徒,边从师习画。抗日战争前曾受到齐白石、黄宾虹指教,以卖画为生。1949年后定居成都。生前曾任四川省文史馆美术研究员、省政协委员。
这是幅极具川北农家风情的小型山水画作品。陈子庄淡赭轻墨用线造型,勾勒出山顶上的房屋和树木,牵手而归的点景人物,生动地体现了山居人家的生活场面。作画之前陈子庄总是要经过反复酝酿,但他并不囿于这种理性的框框,而是将这种精思慎虑的结果,用漫不经心的落笔、布线、点景,使画面出现意外的妙想,并由兴趣出发进行创作,有一种“信手拈来自有神”的艺术效果。


峨嵋道上
陈子庄 1959
纸本设色
179×95cm
私人藏
陈子庄的山水画艺术以一种自然活脱、随意潇洒、超凡脱俗的格调早已被中国画界认知。从陈子庄的画中,人们还可以看出他高超的人品和高旷的精神境界。陈子庄的画被人们赞誉为有“熟后用生”“返老还童”的意境与笔法。然而对大多数观者来说,陈子庄山水画的这种“熟后用生”,的评论只是一种模糊的感觉和概念上的认知。陈子庄的山水画过去究竟熟练到什么程度呢?此幅《峨嵋道上》就充分地反映出了这一特点。这幅作品严谨的笔法和造型似乎与现在的陈子庄山水画特征毫无关联。然而,正如多数喜爱他山水画的人所知晓的那样,如果陈子庄在没有成名之前,对传统绘画的各种技法不能掌握,显然其山水画风格是不可能“生”到如此朴拙、深邃而脱俗的艺术境界的。


山水
陈子庄 纸本设色
28.5×34.5
私人藏
陈子庄的山水画,“似以奇取胜,而又不专与奇,亦常能以平取胜,奇中求平,平中寓奇”(张正恒)。我想这正是对陈子庄绘画艺术的中肯评价。此幅山水画所表现的正是看似非常普遍的大片茂密树林和开阔的山地,两间瓦屋和几块砂石透出迷人的气息,啃吃野草的山羊点缀出整个图景的生命力。构图、笔法、用色似乎都在不经意之中尽情渲染人与自然的和谐永恒,这种奇妙的绘画艺术效果的产生,与陈子庄早年潜心致力于四川汉墓、吸收汉砖拓片的收集整理研究、从汉砖石刻的古朴浑厚的艺术造型中汲取营养有着直接的关系。


依山傍水
陈子庄
纸本设色
24×31cm
私人藏
这是一幅典型的四川农家生活作品。突兀的山峦矗立在江河边,青瓦白房掩映在绿树之下,江边岸上生长着的各种树木,似乎一个个都那么平常。的确,陈子庄整个绘画艺术中所凝聚着这种万物生息的宁静和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所谓“天人合一”的哲学理想,所谓情与景的交融,人们都可以通过类似《依山傍永》这样的作品得到体验。也许,情有独钟的观者还能在欣赏此作的同时得到精神层次上更高的净化与境界的升华。


绿色林古寺
李琼久 纸本设色
101×103cm
中国美术馆藏
李琼久(1908~1990),笔名九躬、九公,堂号永好堂。四川省乐山县人。1932年毕业于成都四川美术专科学校,后自习并专事中国画、书法及金石创作。生前为四川嘉州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西湖春酣
余任天 1978
纸本设色
33.8×44.5cm
余任天(1908~1984),曾用名栎年,字天庐,堂号任自然室、归汉室、嘉砖观斋,浙江诸暨人。曾任职于省立西湖博物馆及省立杭州民众教育馆。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分会专职创作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杭州市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分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作有《天庐画谈》。


西湖秋山
余任天 1978
纸本设色
33.8×44.5cm


立望东田
张捷 1997
纸本水墨
180×98cm
自藏
张捷,字半白,1963年生于浙江台州。198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浙江画院专职画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牌奖,“国土情”全国书画大展二等奖。


日全食·俑之一
李勇 1999
纸本水墨
150×150cm
自藏
李勇,1963年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85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现为山东省美术馆制作室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中国首届国画家邀请展”国画家奖。


日全食·俑之二
李勇 1999
纸本水墨
150×150cm
自藏


破晓图
王界山 1992
纸本水墨
193×96cm
自藏
王界山,1963年生,山东省青州市人,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现任军委空政文艺制作室副主任、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翠岭横云
何海霞 1990
纸本设色
96×56.8cm
中国美术馆藏
画中整体气势雄健朴茂,画家突破传统的三远法,而是将中景前置,产生视觉冲击力,表现了山势高耸突兀的气势。而层层叠加的峰峦连绵不绝,侧峰则一左一右、一浓一淡相互映衬出山势的峭拔。山中林木错落依山列置,转承起合,贯通一气,参差错落,变化有致,虚空中有生气,实体中见空灵,充分体现了画家善于从整体上把握山川真趣以创造新的胜景,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


太白观瀑图
陈少梅
纸本设色
134.5×69cm
荣宝斋藏
陈少梅(1909~1954),名云彰,字少梅。湖南省衡山人。自幼随父学习书画诗文,15岁入中国画学研究会,为金北楼入室弟子。17岁加入湖社画会。22岁主持湖社天津分会,后在天津从事书画创作和教学工作。曾任天津美术学校校长、天津美协副主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雨过巫峡秋色
梁树年 1981
纸本设色
137×68cm
自藏
梁树年,笔名豆村。画室名安朽堂,斋号警退斋。1911年生于北京。幼好书画。1927年从祁井西学习山水画。1947年拜师张大干,受益良多。1962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1964年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执教山水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作有《山水画技法》。
雨后的巫峡秋高气爽,危岩奇峰气象雄伟,在清劲简洁之中有萧瑟的情调。那吞吐于胸中的神奇画面,云烟变幻,层峦陡壑,老树虬松,真实表现了山川伟峻沉厚的意境。梁松年用墨酣畅淋漓,一派苍润雄浑之风,用笔枯劲简老,力排纵横,以奔放胜。山峦之间云雾缥缈,山光水色各有新意,波浪涛涛的江面有船只航行,大自然造化之神奇尽收眼底。近处山顶的房屋,水中的船影又为画面添了生活气息,使画面中的巫峡景色又多了一层诗情画意。


岩居客话
梁树年 1983
纸本设色
67.5×47.5cm
自藏
《岩居客话》是一幅经过反复酝酿,精心布置,一气呵成的作品。画面中,墨彩互融,色不碍墨,墨不碍色,水墨流溢,墨彩幻化形成远处的山峦,中间的土坡、树木,近处的汀岸、茂林,水晕墨彰,郁郁苍苍。图中以人物为中心点出画题,而笼罩其上的云雾山川实是画中人胸中块垒的外泄和画家思想境界的表达。


松石听泉图
梁树年 1989
纸本设色
68×68cm
自藏
梁树年功力深厚,学养渊博,笔墨炉火纯青。在《松石听泉图》中即可看出。他以凝炼遒劲的笔法,貌拙气酣,笔势奔放,随兴所至,不拘成法。他用墨干湿浓淡,各得其所,表现出物体内在的气质和旺盛的生命力,并传达出超乎形似的神韵,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画中描绘的一支古松在峭壁上伸出,形成近景,下面深涧急湍扑面而来。远处巨岩上有主仆两人在欣赏风景,又有临泉高歌之古味,遂使画面形式内容完美地统一在画家所要表达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的境界中。给人以美的享受。


井冈山颂
朱梅邨 1960
纸本设色
33×66cm
上海中国画院藏
朱梅邨(1911~1993),名兆昌,自署独眼半聋居士,号花野渔父。江苏省吴县人。幼年从师樊少云,13岁随舅父吴湖帆习画。19岁即卖画为生。曾与叶恭绰、吴湖帆、张大千、冯超然等组织正社画会。1949年后任上海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那里崇山峻岭,山势崎岖,云雾缭绕,景色秀丽。此图根据表现的需要作了大幅度的裁剪,视野广阔,场面恢宏。视角是从上向下望去,满山葱绿,层林尽染。背景的山峦此起彼伏,云霞缥缈,一片云蒸霞蔚之势。近处阔笔平扫,色墨交融,产生了鬼斧神工的效果。在谷内平原之上,建有幢幢新楼,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油然而生。井冈山旧貌换新颜,其秀美壮丽的景色被画家用神来之笔作了最好的诠释。


雪景
张炎夫 1980
纸本设色
70×45cm
上海中国画院藏
张炎夫(1911~1988),斋名荆萼堂。浙江省杭州市人。早年从王潜楼学画,曾主办东南书画社、天风书画社。擅长山水画,取法石涛。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雪景》画的是典型的北方山峦雪后景色,颇有宋人遗意。构图具有北派山水的程式,远处高山巨峰,白茫茫一片,山顶点缀枯树于枝,山下有房屋人家,旁边一拱桥横卧两岸,使画面不至于过分松散。图中万物寂籁,一片宁静。山峦、坡岸在留白基础上,再点虱土石、丛林;天空的苍灰,湖水的灰蓝映衬了山峦,更使群山像披上了银装;两岸垂柳枯干的枝条在寒风中飘荡,与对面屋中人安祥的生活,互相衬托。这幅画尺幅不大,但视野广阔,可见画家造境的深厚功力。


绿色长城
关山月 1974
纸本设色
143.2×252cm
中国美术馆藏
关山月,原名关泽霈。1912年生,广东省阳江县人。1933年毕业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后在广州春睡画院随高剑父学画。1949年起先后任职于华南文艺学院、中南美专、广州美术学院。为广州美院教授、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
《绿色长城》是山水画创新的代表作品,不仅表现的内容新,是前所未有的题材,而且笔墨更新,在70年代初颇具影响。画中一排排的防护林正经历狂风的袭击,如一道绿色长城,保护着农田,防止沙、土流失。画中树林的重复列置容易单调乏味,画家平中求奇,力避雷同,加强了背景的表现,把枝干、树叶进行了不同的处理,使得画面宽阔深远。这是一幅主题性山水画,它标志着山水画不仅有审美欣赏的功能,也完全可以为政治服务,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服务。


晨曦
桂行创 2001
纸本设色
220×156cm
自藏
桂行创,1965年生,河南省罗山县人。现为河南省书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跨世纪暨建国50周年全国山水画大展”金奖,“中国画三百家展览”铜奖,“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


太行晴雪
李明 1999
纸本设色
204×136cm
自藏
李明,1966年生于河南省郑州市,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现为河南日报社美术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太行浩气》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九华山
丘挺 1999
纸本水墨
58×42cm
自藏
丘挺,1971年生于广东。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研究生班,同年考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学博士研究生,师从张仃。


寒潭树影
朱梅邨 1979
纸本设色
65×35cm
上海中国画院藏
《寒潭树影》是一幅趣味盎然、以小见大之作,颇有南宋马夏造境剪裁的功夫,通过山涧一角小景刻画了山河的壮美,景色的秀丽。画中正面立一巨壁,危岩突兀,神清气爽,崖缝之中杂草丛生,葱葱笼笼,秀美可掬,右侧流水潺潺,叮咚作响,汇入辽阔的大江。左下角一巨石苍茫朴秀,与巨壁相呼应,石侧一虬曲老松傲然而生,任凭风吹雪打岿然不动。画中以墨为主,色墨交融,通过水的流渗,自然皴出山石纹理。江水留白,微点波澜产生了动人景象。


宋元遗风
黄叶村 1979
纸本设色
52×324cm
私人藏
黄叶村一生困顿,在毕生辛苦努力之后,未能享受成功所应得的快慰。但他的作品风格与生活不同,却是丰厚腴润,生机勃勃。画家虽然未有名家师承,却能转益多师,在继承新安派优良传统的同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宋元遗风》笔墨松活,不板不滞,布局严谨,层次分明,干脆利落。取宋元诸家之长,但又不拘于某家门派,从而达到气至法备、法为我用的地步。此图叠嶂崇峦,林木葱郁,瀑布飞泻,水波涟漪,笔法平中见奇,湿润柔和,苍茫简远,气势秀逸,而画面右下角逶迤的山间小道和几问茅屋更使观者感受到恬静自然、平淡天真的情趣。


宋元遗风(局部1)
黄叶村


宋元遗风(局部2)
黄叶村


旌德聚秀湖畔
黄叶村 1987
纸本设色
136×67cm
私人藏
黄叶村(1911~1987),原名厚甫,号竹痴老人,生于安徽芜湖鲁港。工诗文、精金石,善山水、花鸟、书法。25岁后为小学、中学美术教师。生前为芜湖市政协委员、常委,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画家物质生活的简陋,际遇上的种种不平,并不曾影响他的包容大度和豁达乐观的情怀。他为使自己的绘画达到畅神的目的,游历于山水之间,呼吸山川灵气,心印自然诸象,努力达到物我两忘、净化灵魂的境界。《旌德聚秀湖畔》是黄叶村的纪游之作,在作品的青山绿水中充满了生活气息,蕴含着人文精神。画面中的山峦林木大胆放置在中线的左侧,画面右下角隐约露出的小村庄使构图得到了平衡,远处的两只小帆船使画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作品在浅淡中,愈见浓厚,笔墨讲究复归自然。


三峡归兴
黄叶村 1985
纸本设色
142×66cm
私人藏
画家以深厚有力的线条和丰富多变的笔法描绘了山川激流、云绕峡谷的景色。此幅用干笔皴擦和大笔泼墨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了笔性、水性、墨性的艺术效果,使画面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层次与气势。画中山峦起伏,白色的云气环绕其间,起到了调节画面疏密变化的作用,在大块的泼墨上点上红色的秋叶,使画面平添了几分秋艳。此作用笔苍劲,浓淡荣枯,相得益彰,笔法潇洒,神韵备至。

徂兮徕猗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