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故事上集铃音下载:王财贵:“我们要指给孩子一条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42:59

  他认为,13岁之前是小孩读经最好的时期。任何以前中国读书人,都在13岁之前把所应该读的书全部读完。一些重要的书都放在肚子里面,假如没有这样的教育,这一辈子不要想成为一个所谓的大人才。

  人物素描:

  王财贵,台中师范学院副教授

  华山书院院长、台湾 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全球儿童读经教育首倡者。自1994年以来,凡有华人的地方他都在推广儿童读经教育,随着儿童读经运动的推广,作为这项活动的首倡者,王财贵的演讲足迹遍布全球华人主要聚集地区。

  厦门有一个叫卢圣元的男孩,他妈妈从胎教时每天放《论语》给他听,如今上小学二年级的他,已读了几百本书,《论语》、《孟子》、《庄子》、《呼啸山庄》、《简爱》、《安妮日记》、《儒林外传》,还有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在常人眼里这都是些大部头的著作,要读下来可是得花上一番大力气去啃的,卢圣元却已经将它们全部读完了,并且还能大段大段地背诵。

  在卢圣元的妈妈卢渝沁看来,自己曾经历的中学教育模式是“刻板”的。同卢妈妈一样,中国的许多家长们开始将他们的眼光转向传统文化,琅琅的儿童读经声在各地的“现代私塾”中响起,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超过千万的孩子参与了读经。

  这场读经运动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不断升温,其理念则自东南来,其中最为活跃的推广者之一就是台湾的台中师范学院副教授王财贵。

  近百年前,胡适等人将倡导白话文作为救治中国教育的良方;世易时移,如今在王财贵和他的追随者看来,读经则是消除今日教育弊病的最好途径。

  看起来有点矛盾?怎么回事?

  巧遇掌老师

  2001年7月,王财贵在北京师范大学曾做过一场著名的推广读经讲座,后来被人称为“一场演讲,百年震撼”。

  在那场演讲里,身着浅灰色西服、黑白格领带的王财贵激烈批评当今语文教育。他引述南怀瑾先生的一句话:“现在天下父母以及所有老师都在做一件事,在残害我们的幼苗!”他回应当今老师们“学生难教”的困惑:“难道孩子是这么难教吗……与其教语文课本,不如教《三字经》;与其教《三字经》,不如教唐诗;与其教唐诗,不如教古文;与其教古文,不如教诸子百家,与其教诸子百家,不如教四书五经;而四书五经,应以《论语》为开头。”他让老师们现场练习他所倡导的方式,就是跟着他一起读经:“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在这样的演讲中,台下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们或者表情僵硬,或者带着尴尬的笑。他们中的一些人,回去之后会将王财贵的教育理念实施;一些人则始终不能理解王财贵的“狂热”,觉得他“信口雌黄”。

  而如果不是一件事的触发,今日的王财贵或许根本不会以这个样子出现在讲台上。

  1969年,被分派到台中市逢甲国民小学教书的王财贵,下山购买米菜油盐,归途中,看到一个凉亭下有七八个小孩子大声地读书,仔细一听,孩子们读的是《论语》、《唐诗》。读书声伴随下午的轻风相送,格外清朗。他一时间不禁恍惚起来:莫非自己进入了仙境?他定神之后,仔细记下了地点和亭名:顾亭。

  回到学校,他迫不及待地问同事们,得知此处有一名现代“隐者”掌牧民先生,但全校只有一个姓杨的老师去拜访过两次。因为那里礼节很多,进门时要鞠一个躬,入了门,要向孔子像行三个礼,然后再向掌老师敬个礼才算礼数周到。掌老师又都教人读那“艰深的古书”,所以杨老师后来就“不敢去了”。别人听说如此,也裹足不前了。王财贵却因此与掌老师结缘。

  “我第一次去,掌老师就坐在书架前,看见陌生人来,就站起来点头微笑着招呼,直到我行完礼才坐下。介绍过后,他问我来做什么。我表明是来求学的。他很高兴,笑着问,读过四书吗?我回答,在学校里都读过了。他要我举几章解说解说。我才觉察到在学校里读的,只不过应付考试罢了,哪能自由讲说呢!竟找不出一句话来说,正在尴尬,他和蔼地说,不要紧,不要紧。接着说,四书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凡是中国人都应该好好去读它。尤其读古人重要经典,必须‘熟读’才能‘义透’,最好能读到八九分熟,随时可以举其辞。你去买一本,好好读吧!”

  接着,掌老师给王财贵讲了“学而时习之”一章,仿佛把他的心直拉到了云霄上。从那天起,王财贵刷新了他对教育的理解。掌老师教给弟子们的是“来这里,学人道;学人道,能自救,能救人,能救国,能救世。”

  教女儿读经

  1994年,王财贵开办了第一个“读经实验班”,招了20多个学生,一周读经一次。王财贵说,到1996年时,他开始着手编制读经教材。

  他说:“自己程度不高,上学时只读过‘春眠不觉晓’,唉!很可惜。”遇见传统,让他有一种迷路的孩子回到家的感觉,拼命地要把自己的感受与他人分享。

  “我先从亲戚朋友开始,向他们说读经的好处”,王财贵说,等他做了父亲,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儿。在女儿小学还没毕业时,王财贵就教女儿读《老子》,但是这么大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学校又不教,我们老师又不考试,我们同学又不读,我干嘛要读?”结果她经典读得不多,但是毕竟还是有收获:上了中学后,作文水平“不必指导”。

  教女儿读经时,王财贵让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也一起跟着读。年纪这么小不会读怎么办?王财贵就把整本《老子》加上注音,并且发现:年龄越小的小孩接受经典越快,儿子只花了40天的时间,就背完了整本《老子》。

  “从那一天起,《老子》跟着他一辈子”,王财贵认为,和真正的经典比起来,仅仅教小孩子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简直是浪费生命!

  受到感染,王财贵的亲戚好友杜忠诰等也把孩子送来读经,“家庭私塾”渐成规模。在这个过程中,王财贵关于儿童读经的理念渐渐形成,到1994年时,他开始将儿童读经理念正式在社会上推广,在热心人士赞助下,发起成立华山书院读经推广中心。到1996年时,他开始着手编制读经教材。

  华山书院读经推广中心成立后,在初期拟定了短期、中期及长期的愿景:以3至5年时间,努力在台湾推广,先有几十万名儿童读经的经验;自第5年至第10年,则一面继续在台湾推动,一面同步而逐渐地,推广到海外华侨和祖国大陆;预计十年有成,再向全世界各民族推广。

  除了在台湾推广读经,还要鼓励有心人士开班教学,为此,近十年内,王财贵辗转祖国大陆一百多个城市以及香港、东南亚、美国等地演讲。

  传统不能丢

  谈到教学,人们常说,“老师要教给孩子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但是,面对已被割裂的传统,从小并无熟读经典的当代人如何指导小孩呢?

  王财贵说:“办法很简单,虽然我们自己只有一桶水(缺少读经教育),但要指给孩子一条河(引领到经典领域)。”秘诀就在六个字里:“小朋友跟我念。”

  中文经典可以让老师、家长带着念,英文经典假如老师、家长也不会怎么办?那就让小朋友跟着磁带念。“让儿童多听多念。带念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默念……念至熟习,乃至会背,即达教育目的”。 王财贵解释,读经之教法的重点就在于此。

  这种教学让很多人不能理解:小孩子能明白他们读的是什么意思吗?

  他认为,13岁之前是小孩读经最好的时期。任何以前中国读书人,都在13岁之前把所应该读的书全部读完。一些重要的书都放在肚子里面,假如没有这样的教育,这一辈子不要想成为一个所谓的大人才。

  “更重要的是通过读经唤醒传统,”王财贵说,“对于将孩子送到读经班的家长们来说,他们主要想让孩子通过读经学到立身处世、做人做事的道理。”

  王财贵认为,现在中国文化患上了“文化侏儒症”,近一百年来中国就患了普遍的文化侏儒症。有人说,中国的传统有糟粕。如果你说有糟粕,也要一个有功力的人才知道哪里有糟粕,不可以随便乱讲。所以你要发扬它,你要有能力;你要批判它,你也要有能力;你要咒骂他,你也要有能力。所以,首先我们培养这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