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选举巧克力皐月图:中国"网"事——中国概念震动美国的背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23:29

    泡沫到底有木有?!

    2011年3月份,来自俄罗斯的天使投资人尤里·米尔纳向中国的京东商城投入五亿美元巨资,引发外界高度关注。在此前两年,这位亿万富豪已陆续向Facebook、Groupon和Zynga等美国互联网企业投入了数亿美元资金,成为在当今互联网市场最引人注目的幕后推手。

    根据一些媒体的报道,包括尤里·米尔纳投给京东的五亿美元在内,今年前四个月,全球共有超过50亿美元风险投资流入了年轻互联网企业的腰包。尽管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相比,这一投资规模并不算大,但有分析认为,照此发展,今年的投资总额有望成为自2000年以来资金规模最大的一年,可能会高达550亿美元。而且,在1999年至2001年期间,全球共有964亿美元风险投资进入互联网创业领域,其中80%被投向了美国,在全部10755笔风险投资交易中,有7174笔来自美国。而根据美国最新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去年规模最大的25笔消费互联网投资中,有15笔发生在美国以外,其中中国占了12笔。今年前四个月的50亿美元风险投资中,只有14亿美元投向美国,在全部403笔交易中,有3/4发生在美国以外的市场。

    伴随着全球性的互联网狂热,中国互联网史上第三次扎堆赴美上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第二次互联网泡沫正在形成吗?

    就这个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金融室副主任张明和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

    “要从最近十年来国际资本市场的大环境来看这次的互联网热潮。”张明认为,“现在不单单中国的企业在上市,美国也有很多网络公司表现抢眼,像Facebook虽然没有上市,但是预估的市值已经接近500亿美元。现在美国还有几家正在IPO过程中的企业,上市后的市盈率估计也会相当高。”根据张明的分析,自上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美国接着陷入房地产泡沫中,破灭后又诱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所有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把利率降到零利率边缘,资金价格极其便宜,与此同时,当没有空间再降息时,这些国家又开始实行量化宽松。在这种背景下,资金的成本很低,而且量很充足,但放眼全球,真正能投资的品种其实并不是很多,无外乎就是黄金、能源和大宗商品,另一个趋向则是流向新兴市场国家。恰逢此时,基于web2.0的互联网概念风生水起,“哪个增长潜力最快就看哪个国家网民最多,首屈一指的正是中国”,张明表示。便宜又量多的资本,碰上个吃香的概念,事情就变得自然而然了。说到中国互联网企业上市首日普遍表现惹眼的原因,张明还提到了一点,即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比如说人人网,它的收入全部在中国,是以人民币计价的,未来它支付股息用的是美元,这中间就有一个升值的收益,这一块可以说基本上是没有风险的。”

    至于是否存在泡沫,张明认为目前的确是存在的,而且现在这种热度可能难以为继。一方面,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是一个很破碎的市场,门槛不高,大家蜂拥而上,利润便被切割了,未来的盈利前景很难说得清。因此,资本市场给出这么高的估值其实不太理性,高估了中国市场,而低估了中国的竞争。另外一方面,美联储很可能从明年开始加息。加息就意味着,资金的成本会提高,股价会下跌,资金会撤离之前估值比较高的行业,而一旦美联储加息的幅度比较大,国际资本就有可能从中国流向美国。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在中国专门做互联网行业的VC(风险投资)和PE(私募股权基金)的资金紧张,会选择性地关注那些盈利模式稳健的企业,整个互联网行业的融资环境也会相应变得严峻。“现在的问题在于,美联储加息的节奏是快还是慢?”张明表示,互联网泡沫也不都是坏处,对行业和企业来说其实是一次大浪淘沙的过程,就像上一次互联网泡沫一样,留下来的企业也会成为新一代的领军企业。

    但是,姜奇平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则很肯定地告诉记者说:互联网本身不存在泡沫,但不排除互联网股票出现泡沫。姜奇平解释说:“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互联网不存在泡沫,因为它是一个高速发展而且还远远没有饱和、发展潜力还没有释放的行业。但是在股票市场,有泡沫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分清楚互联网泡沫和互联网股泡沫这两个概念,2000年我们就是因为没有区分清楚,把互联网股票的泡沫当作互联网的泡沫,结果损失惨重。”观察互联网行业十几年的姜奇平回忆说,当时全社会对互联网股泡沫这个客观存在的东西过度反应,近四成人把互联网股泡沫理解为互联网泡沫,甚至由此对互联网深恶痛绝,欲将互联网本身当作泡沫整体挤去。他说:“从那时起,互联网企业远走他乡,就成了不可逆转之势。”但实际上,2000年投入中国互联网的资金,“全部加起来,只相当于在黄浦江边盖了一座烂尾楼,还不是最高的一座”,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整个社会对互联网风险的心理承受力,居然抵不了一座烂尾楼。姜奇平认为:“当时没能认清形势的深层次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和观念没有适应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过于保守,只相信看得见、摸得着、实体的、确定的东西,而没有看见互联网行业这种具有高风险性、需要长远投资,但又是科学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成长型经济的价值所在。”现如今,互联网泡沫的说法再次浮现,姜奇平认为应该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尽管观点不尽相同,但是姜奇平和张明一致认为中国的互联网行业非常有前景。

    如果从1987年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算起,中国互联网已经走过了奔腾的24个年头,那么,在热捧和争议中开启的下一个时代又会是什么模样?繁荣,抑或风暴? (本刊记者 吴晓芳 专家支持 姜奇平 张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