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琴弦之不变的卡农:韩寒,你真的让人很失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48:01

春节是一个欢乐而祥和的节日,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过得开开心心、轻轻松松的。不少人过得挺纠结。方舟子和韩寒就是很典型的代表。在那儿掐起来没完没了。

不过他们俩在那儿唇枪舌剑,倒是让我涨了不少见识。以前见识短浅,只知道方舟子是打假卫斗士,韩寒是青年作家,意见领袖。平日里对他们的关注不多,还是被动的,因为他们是网络上的红人儿,经常有关于他们的新闻挂在各大门户网站的显要位置上,不看好像miss了什么似的,呵呵,这个当错过讲,可不是想念哟(今天读了韩寒的《书店》,里面专门强调了这个)。关于方舟子的英雄事迹,我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到过一些,而他的博客是从未去看过的。韩寒在新浪上的博客去浏览过几次,一是出于好奇,二是赶时髦。这几年,感觉好像要是没看过韩寒的文章,自己就out了,看到小青年儿,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今天又有幸拜访了方舟子老师的博客,才知道这位留美的生物学博士后曾经是福建省高考语文第一名,唉呀,对方老师的崇拜之情真犹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绝呀!

看完了方舟子质疑韩寒的几篇博文和韩寒相关文章的链接后,可以说是彻底颠覆了韩寒在我心中的原有形象,我觉得韩寒这次输定了。韩寒,你真的让人很失望。

首先,颠覆了韩寒在我心目中的天才形象。先前一直以为韩寒和很多文学家一样,只是数理化方面比较弱,所以在当今的考试制度下,才会身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没想到的是韩寒恰恰是语文比理科差,作文尤其差。据其父亲韩仁均回忆:“中考前是初中生最‘黑暗’的一段日子。尽管韩寒‘恶补’了几个月,而且数学还考到了114分(满分120分),但终因语文作文扣分太多而只得90多分等原因,总分只考了460分……”最后韩寒是作为体育特长生(曾得过金山区中学生男子3000米长跑第一名)上了松江二中的。而且上了高中后,韩寒的语文仍然经常不及格。最后因为七门功课不及格、语文只得40多分而退学。这样的人会成为天才作家,况且他当时17岁,而据他自己称,18岁以后他就没怎么读过书。

这怎能不教人匪夷所思? 的确,天才可能不需要学习,他写作方面的超能力是与生俱来的,那这种能力以前怎么没有表现出来呢?后来难道是灵魂附体,还是基因突变造就了这样一位“天才”呢?

由于偏科,造成理科弱,而文科强的例子不少,远一点儿的有闻一多、臧克家,钱钟书、罗家伦,这些人的故事我不用多讲。近一点儿的呢,孟非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孟非严重偏科,1990年高考,他的语文成绩仅次于江苏省文科状元,可数理化三科总成绩却不足100分。大家也都知道毛泽东的理科也不好,但是在文科,特别是语文方面,上述些人都是学校的高材生,佼佼者。我很认同方舟子博客中的观点:“如果偏科,一般也是理科不好,文科一般不会太差,语文尤其是作文更不应该差。”这是读过一些书的人就知道的常识,我不愿意相信韩寒是个伪天才,因为那样也侮辱了我的智商,虽然我不是他的粉丝,但一直认为他是个青年才俊。但事实就摆在我们面前。让我觉得韩寒成长为天才的过程既违背常识,又违背逻辑。

第二,颠覆了韩寒在我心目中诚实守信的公知形象。昔日的韩寒,慷慨激昂,针砭时弊,以80后青年意见领袖的身份自居,彼受年青人追捧,像我这样的70后,也挺佩服他的文笔和眼光。他在很多人心中的地位已经仅仅不是一个作家,而是一个意见领袖,他的形象所代言的是诚实守信,甚至是公平正义。但此次方舟子的博文中举出的很多例子都具有颠覆性,让我不得不对韩寒有一个新的认识。对我在此仅引用一例。就很多关键的事实,韩寒在很多场合的多次表述,不仅前后不一,而且和其父亲韩仁均及一些当事人的表述之间也是自相矛盾。他在接受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的采访时,被问及为什么《三重门》取这个书名,回答说“忘了”。对此他的解释是,他并不是真忘,“我完全是不想搭理一帮笨蛋”。我倒是想问一个,问一个作家自己作品名字的由来,这种问题是一个很常规的问题,没有什么不可礼遇的。而且就算这个问题在你的书中已有所表述,而提问者没有看过,或是没有认真看过你的书,让你不爽,也没有必要说人家是笨蛋,更没有理由为了这个而不回答人家的问题呀?有人说你是当代的鲁迅,可你毕竟不是,就算是鲁迅先生在世,你就能保证他的每一篇作品你都读过吗?鲁迅先生会认为人家没有读过他的某个作品,或是因为文史知识欠缺,而问出“无知”问题,就说人家是笨蛋吗?饱满的麦穗总是谦虚的低着头,而只有那些头脑空空的人才整天目空一切。

在其他场合,韩寒也经常用“忘了”来回应对《三重门》的提问,韩寒的辩护者们的说法就更让我难以信服了,以记忆力不好不是借口,文科好,特别是语文好的人,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在考试时能引用拉丁文,且不忘注明出处,记忆力不好这个借口,有点儿说不过去。韩寒不仅让人觉得他对《三重门》的写作时间和经过都不明不白,时而这样说,时而那样说,而且他对这部书的内容似乎也很不熟悉。像韩寒这样一个连错别字,和地的得的用法都要人专门来修改的人应该是一个十分注重细节且小心谨慎的人,而且是一个对读者粉丝负责任的人,怎么会在给自己作品起名这样一个很普通的问题上,说“我忘了”呢?这跟韩寒的父亲被 问到为什么给他的儿子起名叫韩寒,而韩仁均说“我忘了”不是一个道理吗?这种理由会有人相信吗?

另外,看了方舟子那篇“天才韩寒作品《求医》分析”后,我特意读了《求医》这篇文章。我建议70后们都去读一读这篇文章,作为一个70后,这篇文章给我的印象是似曾相识,因为我们在念中学的时候就是读着这种风格的文章长大的。韩寒的思想和文笔可以成熟老练得超过70后,甚至是60后,但他的生活绝不会穿越到70、60年代。一个年代的文章甚至是语言都会被打上鲜明的年代烙印,一个年代的人也是一样。在80年代的时候,年青人写文章,愿意引用《追捕》、《左罗》那些电影里的台词,名言则愿意引用罗曼罗兰、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些人的的。作品则愿意引用俄国和苏联的。在当时,那样做被认为很时尚的,而你现在写文章再用这些东西,就让人莫名其妙了。我是93年读的大学,97年毕业,我们这些70后的大学校园生活是听着英文歌曲,读着《麦田守望者》、《少年维特之烦恼》这类欧美文学作品,看着《人鬼情未了》、《阿甘正传》这些好莱坞大片儿度过的。我直到现在还会唱十多首那时候流行的英文歌曲。如果你问那时的大学生,生活是什么?最多的答案应该有两个,一是生活就像一碗菠菜汤,二是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这就是时代的烙印。韩寒作为一个80后,在1999年,他17岁的时候写的《求医》。在我看来,这个作品根本不属于那个时代,写的也不是那个时代的生活。韩寒在和我们玩穿越。

第三,让我对韩寒的粉丝和支持者很失望。方舟子在《为什么中国的“大师”层出不穷》一文中所说,千百年来我们没有科学理性传统,……,包括我们的小学教育也是要相信权威、师道尊严,而不是鼓励你去怀疑去探索去求证。韩寒和其粉丝们都以离经叛道和敢于追求真理,挑战传统,挑战权威而自诩。韩寒成长为天才的过程既违背常识,又违背逻辑。非常的无厘头。方舟子的很多质疑可以说是有理有据,而韩寒的一些粉丝和拥护者们还在强词夺理,极力狡辩,该质疑的时候,没有一点质疑精神。相反,在那里执迷不悟,死抱着错误的东西不放。他们最反对的东西居然成了他们最坚持的东西。这难道不可悲吗?还说什么方舟子是想借骂韩寒而出名,早有耳闻,不少韩寒的粉丝是些不爱学习的青少年,他们不读书不看报,但是他们不上网吗?方舟子是媒体是焦点人物,名气绝对不比韩寒小,社会威信和对社会的贡献绝对要比韩寒大。他有必要靠骂韩寒来出名吗?真是见过幼稚的,但没见过这么幼稚的。我也迷信权威,是因为他们能拿得出让我相信,让我觉得信服的证据。在韩寒这件事情上,我同样迷信方舟子的权威,因为我相信他的科学素养、思辨能力和观察锐度。所以即便方舟子不出任何赌注,我也相信他会赢。而范冰冰虽然出2000万力挺韩寒,我也觉得根本不靠谱,一个是学识渊博的科学家,一个是胸大无脑的女艺人,难道我会相信后者吗?“范爷”财大气粗,所以才能头脑发热,一掷千金,但是她力挺韩寒拿出什么让人信服的证据了吗?答案是没有,一无所有。我倒是觉得她用胸来担保比用头脑来担保要更有份量。

第四,我对韩寒在此次论战中的表现很失望。行事另类的韩寒从十六七岁开始,其作品就辛辣老到,冷峻犀利而著称,受此思维惯性的影响,我开始以为,方舟子和韩寒之间会有一场针尖对麦芒的交锋,结果很令人失望。已过而立之年的韩寒在论战中没有让我看到想像的那种犀利老到、幽默睿智,相反其文章中充满了脏话和人参公鸡,难道这就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所谓“意见领袖”?真是让人大跌眼镜。甚至有些他的支持者和粉丝的反驳文章都要比他的强很多。的确,韩寒是仓促应战,但有麦田的事在先,韩寒也应有些心理准备的。其实很多杂文高手的作品都是即兴创作的,都是在防守和反击,在攻击和被攻击的短兵相接中完成的。要么你的杂文凭什么叫投枪匕首。作为高手,对手的攻击会激发你的创作灵感和斗志,而不是被动得漏洞百出,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最后还使出了,我要去告你这一招。看来这十万块钱索赔应该是“天才”韩寒的撒手锏了。而老谋深算的方舟子恐怕才使出了几成功力,而且让人隐约感到了志在必得的气势。所以我敢断言,要么此事私下和解,不了了之,要么,韩寒这次死定了。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人造的东西太多了,什么人造奶油、人造可可、人造糖诸如此类,化学真是一门了不起的科学,而生物技术则更不得了,从粮食到油料不都在搞转基因吗?这些人造的东西很多是有益的,或是有利有弊的,至少它们不会让人作呕,而人造的那些伪名人一旦被揭穿了,他们那副丑恶的嘴脸,会让人恶心,让人想吐。我们没有理由要求人家不去搞这些人造的东西,但是我们有理由要求这些人把人造出来或是转基因出来的东西注明一下。这点要求不过分吧?那些人造出来,或是因为转基因而变异出来的气功大师、国学大师、医学大学、科学家,创业家、文学家们呢?他们其实从炮制出来的那一天起也是一直贴着这样的标签的,只不过他们把标签贴在了他们最隐私的地方,还用遮羞布给挡上了,而且用各种华丽的外衣裹得里三层外三层的,所以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是无法一睹其真容的。好在有像方舟子老师这样火眼金睛的打假斗士,一层层地剥掉了这些骗子的伪装,现在的韩寒恐怕已经只剩下遮羞布了,再剥下去真的有好戏看了,名符其实的开年大戏。无论是好事的,还是好色的,准备好免费围观吧。韩寒让人很失望,但我相信这场大戏绝对不会让大家失望。

也许对于有的人根本没有什么失望可言,因为他们对韩寒有着正确的定位,和真正的了解。所以不能算是什么失望,只能算是理性的回归。

也许,不久的将来,迷底就会被揭穿;也许,我将来还会被欺骗,但是我要说,对于真相,不是我不愿看见,只是这世间,太多的黑暗蒙住了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