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斗神鹰2 超清mp4:中国最贫穷的山区——布拖行走纪实(2007完整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45:48
Molly

管理员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Molly 当前在线

UID
帖子
4327 
精华
38 
积分
376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98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 
最后登录
2011-7-7 

管理员

1# 打印 tT 发表于 2007-5-20 22:53 | 只看该作者

[调查笔记] 布拖行走纪实(2007完整篇)

大家都写了不少,不过记录的都是几个片面,我把大家的文字和图片整理汇总一起,完成这篇<<布拖行走纪实>>! 收藏 分享 评分 回复 引用

订阅 TOP

Molly

管理员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Molly 当前在线

UID
帖子
4327 
精华
38 
积分
376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98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 
最后登录
2011-7-7 

管理员

2# 发表于 2007-5-20 23:06 | 只看该作者

布拖行走纪实(完整篇)

文:Molly、一生悬命、foxgace、泪零、丛林王

(一)
两年前我还不知道中国有这么个地方,既使某天翻到四川的地图,眼神搜索到西昌,也只是一溜而过。今天,当我一次次看着鱼儿和卿青的描述,我己经无法忽视那里,那片有着贫困、落后、但同时又有着纯朴和自然的地方。

虽然看多了对那贫困落后状况的描写,但像每一次调查一样,踏足这块土地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出奇的平静,既使现在回来了,还在我脑海里的,也是那些可爱和纯朴的孩子们,想起和孩子们一起唱歌、一起玩游戏,想起当我驻足在一个独木桥前不敢过的时候,一个小女孩怯怯伸过来的一只小手…

布拖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东南,地处“云贵高原”,与云南的巧家县隔金沙江相望,深藏于小凉山山脉,1955年3月建县,是一个彝族聚居的高寒山区半农半牧县。县城海拔2385米,距州府西昌114公里,有彝、汉、藏、回、苗等十多个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94%,佈拖縣內九分高山一分沟(县境内海拔2000米以上高寒山区占全县总幅员面积的89%,海拔2000米以下地区占11%),境内最高的阿布择鲁山海拔3891米。

(五月份,这里仍然在下雪)
下载 (19.75 KB)
2007-5-20 23:06

下载 (40.64 KB)
2007-5-21 20:52

从广州到成都,从成都到西昌,从西昌到布拖…,没来之前,就听说彝族是一个忧郁的民族,在西昌到布拖的车上,山路崎岖弯多,晕车己令我有点昏昏沉沉的,耳边却响起了一阵低低的吟唱,旁边一位女子专注的望着窗外,哼着我听不懂的彝族小调,一会便己唱得泪流满面,那忧郁和伤感的歌声便一直徘徊在我耳边~~,后来问及当地的一位老师,才知道歌词大意:我想象雄鹰一样翱翔于天空可是没有翅膀,我想象猛虎一样驰骋于丛林可惜没有老虎的身躯……是说可恶的父母订的娃娃亲害了她,使她受困于山林之中,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下载 (62.84 KB)
2007-5-20 23:06

车未到布拖,窗外便己能看到成群的彝族人,男人就围坐在路边或睡或喝酒,女人也三三两两站着或坐着聊天晒太阳,直到离开,我在布拖的五天时间,便天天能看到这样的景象。

到达拖觉镇,给每一位前锋队员一个大大的拥抱,感谢网络,让我们聚在一起,共同去做一件事情,去实现某个心愿。
下载 (43.32 KB)
2007-5-20 23:06

[ 本帖最后由 Molly 于 2007-5-21 20:52 编辑 ] 回复 引用

TOP

Molly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Molly 当前在线

UID
帖子
4327 
精华
38 
积分
376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98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 
最后登录
2011-7-7 

管理员

3# 发表于 2007-5-20 23:28 | 只看该作者 (二)
拖觉镇位于布拖县南面30公里处,为布拖县五个片区之一的拖觉片区中心,在整个布拖属较为贫困的地区,布拖县最贫困的地区为衣某片区。

拖觉片区辖7乡1镇,一共40个村子,39所学校,共4556个孩子就读,118名正式教师,93名代课教师。整个布拖县一共只有四所初中,一所在县城,三所在乡镇,衣某片区至今仍然没有初中。

拖觉镇中心校从一年级到初三,是整个片区唯一一间可以提供学生住宿的学校,大多数学生集中在低年级,初中生一共只有66名,而其中只有10位是女生。

29日,最早到达拖觉的一生悬命来到了中心校,拜访了这里的老师,也看到了学生们吃饭的情景。

中心校各方面条件是片区之内最好的,校内小学4、5、6年级和初中的孩子可以住校,国家每月补助每个住校生30~50元生活费,这点钱远远不够吃饭,于是学校向每个孩子家里收取150元或者等值的400斤洋芋、四季豆作为补充。即使这样,学校也只能开两餐饭----上午十点和下午四点。一般都是8人一组,雷打不动的一盆大米饭,一盆洋芋青菜汤(洋芋都是不去皮的),每周会吃到一次肉。(在拖觉还有一类普通寄宿制学校,学生不住校,但学校每天提供一顿饭,学生们每10天会吃到一次肉。)据老师说,这样的饭菜对有些孩子来说已经很满足了,因为在某些赤贫家庭,吃米饭是不可想象的。后来在调查中,我多次问孩子4点开饭睡觉前会不会饿,大概是因为有老师陪同,大多数孩子都笑着不回答,只有一个孩子说:很饿。

因为学校目前没有食堂,学生们都是8人一组围着饭盆菜盆蹲在操场上用餐,秩序非常好。

29日这天下着雨,很冷,学生们就躲在学校的屋檐下,屋檐下地方不够,有的孩子就只能在雨里吃饭了,饭菜端出来很快就凉了,有的孩子后背已经完全被雨淋湿。。。
下载 (36.12 KB)
2007-5-20 23:28

下载 (41.92 KB)
2007-5-20 23:28

下载 (45.38 KB)
2007-5-20 23:28

下载 (49.92 KB)
2007-5-20 23:28

下载 (39.25 KB)
2007-5-20 23:28


4月30日下午,刚到达的我们就要到一个村小去看望那里的孩子,以及走访村子里的贫困家庭。

呷戈小学离拖觉镇大概半个小时的车程,当我们站在车尾厢后一路颠簸至此,孩子们己放学正在河边玩耍,老师的一声吆喝,大家便背着小书包在田间飞奔而来,虽然他们的衣着非常残旧,多数孩子脚上的鞋子都己破洞露出脚趾头,可这并不影响他们那份简单的快乐,追着他们的后面向学校走去,我的心情也不禁被他们所感染。
下载 (54.38 KB)
2007-5-20 23:28

下载 (53.02 KB)
2007-5-21 01:14

下载 (41.21 KB)
2007-5-21 01:14

呷戈小学一共有26个学生,全部是男生,且沙老师是这里唯一的一个老师,因为还没有转正,他每个月只能领一百元的工资,却担负着这个学校里所有孩子的教育重担。
下载 (34.95 KB)
2007-5-21 01:14

下载 (23.85 KB)
2007-5-21 01:14

下载 (23.67 KB)
2007-5-21 01:14

本来打算和孩子们一起唱唱歌,但唱了两句,发现不记得歌词了,童谣己经离我们太久远,望着孩子们纯真的眼神,不禁一阵惭愧!不过没关系,我们还能带小朋友念唐诗、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学校操场响起我们欢快的笑声~~
下载 (40.73 KB)
2007-5-21 01:14

下载 (51.38 KB)
2007-5-21 01:14

下载 (43.28 KB)
2007-5-21 01:14
放学了,和孩子们一起回家

[ 本帖最后由 Molly 于 2007-5-21 01:14 编辑 ] 回复 引用

TOP

Molly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Molly 当前在线

UID
帖子
4327 
精华
38 
积分
376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98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 
最后登录
2011-7-7 

管理员

4# 发表于 2007-5-20 23:35 | 只看该作者 (三)
从4月30日开始,一直到我们5月4日下午离开布拖,我们走进了一百多家的彝族贫困家庭,去了解和感受他们最真实的生活。当我和他们一样坐在低矮的土屋前,前面是和着猪粪牛粪的烂泥堆,我也和他们一样坐在人畜共住的屋子里,对凌乱和异味己睹不见闻不着,我一样举着那永不清洗的黑勺子轮番喝着酸菜汤,吃着香喷喷的土豆,环境己让我变得和这里一样自然。

住房情況
房屋外观:
在拖觉,房子分几种:
砖墙瓦顶房:极少见,一般为富裕人家,集中成片的砖墙瓦顶房多为政府征地搬迁后补偿修建。
土墙瓦顶房:多见,尤其在布拖-拖觉公路两旁多见,政府提供向每户提供价值3000元的瓦用于替代漏雨的瓦板,在某些贫困家庭的房子上可以看到瓦和木板各占一半,那是因为政府提供的瓦不够,家庭又无力承担替换剩余木板所致。
土墙瓦板顶房:多见,尤其是在交通不便的山腰、山顶村落占绝大多数。所谓瓦板顶,是用衫木板作瓦,用石头盖住,以防被风刮走,大多数的瓦板顶房都会漏雨,所以在室内的家具、电器上尤其是床顶都要搭塑料布防雨。
土墙草顶房:人居少见,多用于储存洋芋或者养牲畜。在某些人口多的极贫困家庭,会有男主人或者孩子居住。
土墙土顶房:人居少见,多用于储存洋芋或者养牲畜。房顶用塑料布覆盖,上面用土压实,以防被风刮走。

这个村子就在路边,所以可以见到有些是瓦顶房、有些是瓦板顶房:
下载 (38.58 KB)
2007-5-21 19:58

这个村子在山里,大多都是土顶房,少数是瓦板顶房:
下载 (58.36 KB)
2007-5-21 19:58

下载 (29.17 KB)
2007-5-21 19:58

下载 (46.88 KB)
2007-5-21 19:58

瓦板顶的房子:
下载 (61.23 KB)
2007-5-21 20:51

下载 (43.66 KB)
2007-5-21 19:58

一半瓦板一半土顶的房子:
下载 (35.8 KB)
2007-5-21 20:51

草顶房:
下载 (48.16 KB)
2007-5-21 19:58

下载 (42.25 KB)
2007-5-21 19:58

下载 (48.99 KB)
2007-5-21 19:58

这些瓦顶房,一般由政府征地后补偿瓦所建,在当地算是较好的房子:
下载 (42.25 KB)
2007-5-21 20:05

[ 本帖最后由 Molly 于 2007-5-21 20:51 编辑 ] 回复 引用

TOP

Molly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Molly 当前在线

UID
帖子
4327 
精华
38 
积分
376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98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 
最后登录
2011-7-7 

管理员

5# 发表于 2007-5-20 23:35 | 只看该作者 房屋内部:
我们走过的贫困家庭都是人畜混居的,屋内门后都有用粗大的木头隔出的一块地方用于养牛、羊、马,牲畜还可以随便出入屋内找食吃,我们曾看到鸡站在杂乱的床上,成群的猪跑进屋里呼噜呼噜的吃食,在屋内踩到牲畜粪便那是很寻常的事。。。

彝族房门是开在房子的一侧,而不是正中,距离门最远处的角落一般是女主人的床(彝族习俗中夫妇是不同床休息的),床旁即是家庭的中心--火塘,长者或者客人会被让坐在火塘边距离门最远的位置,妇女小孩则在对面。房间里大多会有木柜子,混凝土水槽。由于天气寒冷屋子几乎没有窗户,室内暗淡无光。

人字房顶下面有一层类似于阁楼的空间,一般堆放干草,和睡人。屋顶由瓦板搭成,贫困家庭用塑料搭建,屋顶开一天窗用来透光排烟,房屋几乎都漏雨。

下载 (43.79 KB)
2007-5-21 20:48

下载 (34.56 KB)
2007-5-21 20:48

下载 (34.67 KB)
2007-5-21 20:48

下载 (26.96 KB)
2007-5-21 20:48

下载 (35.72 KB)
2007-5-21 20:48

下载 (27.25 KB)
2007-5-21 20:48

下载 (46.89 KB)
2007-5-21 20:48

下载 (49.77 KB)
2007-5-21 20:48

下载 (43.16 KB)
2007-5-21 20:48

[ 本帖最后由 Molly 于 2007-5-21 20:48 编辑 ] 回复 引用

TOP

Molly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Molly 当前在线

UID
帖子
4327 
精华
38 
积分
376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98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 
最后登录
2011-7-7 

管理员

6# 发表于 2007-5-20 23:36 | 只看该作者 食物及收入:
布拖以种植洋芋(土豆)为主,所以主食也是洋芋,大多数家庭也会少量种植荞麦和玉米,他们把玉米、荞麦叫细粮;把土豆叫粗粮,这里的土不仅土层薄,而且贫瘠,除了洋芋,产量都很低,如果买不起化肥,那就只能种洋芋了。收获的洋芋大的拿出去卖了换钱,小的家人吃,还有喂猪。我去过的家庭大多在屋内墙角堆放着一堆长着长长芽的洋芋。最长的芽有两支铅笔长。我们都知道发芽的土豆是有毒的,绿色的地方也是有毒的,不能吃,可是,所有布拖的人就是这样吃的。问过几个孩子他们的家人知不知道长芽的洋芋有毒,他们都说知道。实际我们也吃了,最多一次,丛林王一下吃了七个,没事,不知道为什么。也找不到科学依据。是不是可以说是上帝特别照顾布拖人民呢?

当地居民一日两餐,上午10点左右,下午6点左右,唯一的调味品是食盐辣椒。
下载 (44.95 KB)
2007-5-21 21:12

(发了芽的土豆)

下载 (44.23 KB)
2007-5-21 21:12

下载 (37.33 KB)
2007-5-21 21:12
(一家人的晚餐就是这一锅水煮土豆了)

下载 (36.62 KB)
2007-5-21 21:12
(土豆有烤着吃,整个水煮了吃,也有这样切成块用水煮了吃,我尝了一下,里面没有放盐,什么味道也没有)

下载 (31.66 KB)
2007-5-21 21:12
(这是玉米面和酸菜汤,一家难得有多少,平时很少吃)

下载 (35.18 KB)
2007-5-21 21:12
(苦荞做的粑粑,象中药一样,有点苦,我吃起来有点难以下咽,这己经是当地比较好的食物了)

据说富裕点的人家会买米吃,但在我走访的40多家贫困家庭中,没看到一家的锅里有米饭,甚至没看到一粒大米。大多数家庭说连洋芋都不够吃,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会向亲属借洋芋。

需要钱买东西的时候、需要钱给孩子交学费的时候,怎么办呢?很简单,如果是买盐,就卖鸡蛋、或者抱上家里的鸡去卖,然后买盐回来,如果是买化肥或者是交学费,那么就看看家里有没有长的可以卖的小猪、小羊、小牛。。。。。。
下载 (41.88 KB)
2007-5-21 21:12

下载 (34.8 KB)
2007-5-21 21:19

这里不喝热水,他们没有足够的木材,在高原的气候下要把水烧开了喝会觉得很浪费,因为柴火太珍贵,所以彝族人民想到过“火把节”来庆祝。村民一般是在自家屋内放个大缸,里面盛着女人或孩子用双肩从几里外的小溪里背回来的水,有一部分是收集来的雨水。渴了,直接就勺一勺来喝。

下载 (57.28 KB)
2007-5-21 21:12
(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己经要帮家里挑水了)

[ 本帖最后由 Molly 于 2007-5-21 21:19 编辑 ] 回复 引用

TOP

Molly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Molly 当前在线

UID
帖子
4327 
精华
38 
积分
376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98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 
最后登录
2011-7-7 

管理员

7# 发表于 2007-5-20 23:37 | 只看该作者 卫生与疾病:
公正地说,我们在布拖看到了政府在教育和卫生两个领域做出的努力,我在那里看到的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和卫生院。

但在村子里所看到的村民大多没有什么卫生观念,大人小孩基本都不洗脸洗手,满村跑的小孩子拖着长长的鼻涕,脸上脏得看不出模样,当院积肥,人畜混居---鸡可以上床,猪、牛、羊可以满屋乱跑。。。这些不能完全归结于贫穷,主要是观念问题。在某些富裕家庭,我看到已经是人畜分居,院子里干干净净,甚至有的还建了厕所。
下载 (46.88 KB)
2007-5-21 22:18
(一位女村民用光着的脚翻晒地上的粪肥。)

下载 (53.82 KB)
2007-5-21 21:39
(不到一岁的孩子,没穿裤子,就在到处牲畜粪便的地上玩耍。)

下载 (41.94 KB)
2007-5-21 21:39

下载 (40 KB)
2007-5-21 21:39
(九岁的女孩了,还拖着鼻涕)

下载 (36.78 KB)
2007-5-21 21:39
(一个孩子的手)

下载 (31.2 KB)
2007-5-21 21:39
(脸上脏得看不出模样)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很容易生病,我检查过7,8个孩子的眼睛,全部都患有沙眼,村子里经常可以看见大肚子的小孩,无疑都有肠道寄生虫。有病怎么办呢?当地人告诉我:对穷人来说唯一的办法就是挺,挺过去就挺过去,挺不过去就小病变大病,直至死亡。阿黑校长曾很平静地和我谈起他父亲41岁时就是这么过世的。。。

下载 (39.23 KB)
2007-5-21 22:18
(一个发烧的孩子,从我们进门到离开,一直倒在地上,家人熟视无睹。)

下载 (48.81 KB)
2007-5-21 22:18
(一位全盲的母亲,蹲在地上哭泣。)

下载 (34.58 KB)
2007-5-21 22:18
(一位左眼失明的女孩子,毡披里抱着弟弟,雨天,在屋内火塘边瑟瑟发抖。)

农民靠天吃饭,最担心的就是亲人生病,为了治病借钱,然后,又因为亲人的去世办丧事再借钱,让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菲戈村是个扶贫示范村,这里的生活条件是相对整个拖觉片区比较好的,但当我们来到菲戈村的老村长家时,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因为妻子生病和去世,家里只有两头牛,也同样是瓦板房、只有一张床,里面什么家具和摆设都没有。村长家女儿很懂事,她是我调查过程中唯一一个落泪的女孩,那一刻我也发现自己的残忍,我详细的问了孩子家里为什么这么穷、孩子的母亲是什么时候去世的、家里靠什么负担她和弟弟的学费和生活费。。。。。。一说到母亲的去世,孩子哭了。。。

靠近公路的村子的人,开始慢慢的知道出外打工,有过外出打工的人,因为有了接触外界的机会,因此,一些卫生观念和习惯就和我们比较相近,或者说,他们也可以理解我们吃饭前要洗手,喝汤不喜欢和别人共用勺子的习惯。

[ 本帖最后由 Molly 于 2007-5-21 22:18 编辑 ] 回复 引用

TOP

Molly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Molly 当前在线

UID
帖子
4327 
精华
38 
积分
376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98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 
最后登录
2011-7-7 

管理员

8# 发表于 2007-5-20 23:37 | 只看该作者 (四)
彝族家庭政策允许生三个孩子,这里存在很严重重男轻女现象。老人的扶养义务落在小儿子身上,房子归小儿子所有,其它儿女没有扶养的义务。
下载 (51.33 KB)
2007-5-29 00:57

下载 (53.23 KB)
2007-5-29 00:57

下载 (47.74 KB)
2007-5-29 00:57

彝族妇女非常的勤劳,在我們调查分配过程中常常看见过17、8岁的女孩用筐背着足有4、50斤重盖房用的石头走在山路上,看到过6、70岁的老婆婆坐在村头太阳地里纺土布,在村里随处可见6,7岁的女孩背着1,2岁的弟弟妹妹。
下载 (58.72 KB)
2007-5-29 00:57

彝族妇女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很低,当我们问及家庭负债情况时,很多女主人都回答不出确切的数字,说只有男人知道。

彝族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很低,我们走访的人家中大多数女主人大都不会说汉话,村子里16,7岁的女孩基本没上过学。
下载 (47.58 KB)
2007-5-29 23:01

下载 (62.26 KB)
2007-5-29 23:09



下载 (43.37 KB)
2007-5-29 00:57

下载 (56.17 KB)
2007-5-29 00:57

下载 (27.47 KB)
2007-5-29 00:57

第一天,那个孩子17岁的姐姐在旁边小小声的用我听不懂的彝语回答着,陪同的孩子告诉我,她说她没有上过一天学,明年就要嫁人了,父亲已经收了别人家的彩礼钱。我望着她,想从她的眼中看出是否有遗憾,可是我只看到了脸上怯怯的笑容和眼中的那片茫然。当听到她爸爸说自己读过初中,现在可以靠给人算帐赚钱时,我笑着说他文化高,心里却愤怒着想揍人,自己文化那么高却不送女儿上学?但我却不能那么做,在这里,我只是一个不相干的外人而已……这天,我跟堂叔笑言,在这里,我已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
下载 (47.48 KB)
2007-5-29 01:18

下载 (46.92 KB)
2007-5-29 01:18

第二天,在村小学,这个只有一个代课老师的学校,里面没有一个女学生……这天,与孩子们玩得很开心的我,还未意识到重男轻女的思想在这里已经有多根深蒂固。

第四天,我在村头看到了一大群或背着弟妹,或扛着锄头的小女孩,询问之下得知,她们都是还没有上学的,但很明显其中有一半是已经过了上学年龄的……这天,我感叹自己童年幸福的同时也开始有点茫然。

下载 (42.92 KB)
2007-5-29 01:18

下载 (66.45 KB)
2007-5-29 23:01

下载 (47.29 KB)
2007-5-29 01:18

再后来,看到了孩子13岁的妹妹,没有上过一天学;看到了孩子12岁的姐姐,因为一只眼睛失明没有上过学;看到了孩子13岁的姐姐,在村教学点读完三年级辍学了,原因却是因为四年级的中心学校太远;看到了更多在锄地的小小的身影,一问,才10岁左右,翻地的动作却是娴熟无比……这个时候,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一种无力,这里很穷,但身受其害最深的却是那些女孩子和妇人……
下载 (29.57 KB)
2007-5-29 01:18

下载 (35.58 KB)
2007-5-29 01:18

同行的老师告诉我们,在这里,女孩子的婚姻完全是由父母做主的,除非她们自己能赚钱才有可能自己选择夫家,而她们连学都不能上,这还有可能吗?
下载 (55.79 KB)
2007-5-29 01:18

记得在来时的山路上看到几个彝族女子一遍一遍的和着泪水唱着同一支彝族歌,那悲凉的歌声里满含着她们的幽怨,在歌声里,她们用心在感叹着婚姻的不幸福和生活的悲伤,却无能为力,因为她们被禁锢在这个牢笼中,已经失去了想要自由的权力。

在那个简陋的小镇上,永远只看到男人在晒太阳喝酒,出去调查时他们在晒太阳,调查完晚上回来,在路上碰到喝得醉熏熏的还是他们。

女人们却在土地里辛苦的劳动着,光着脚,一遍一遍的重复着锄地的动作,时光定格在她们弯腰用力的一瞬间,似乎恒久以来就是这样劳动着,那里凝结着彝族女性的沧桑。

到底,我是应该把它称之为风俗习惯或是历史遗留的问题?毕竟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对这个民族也是个不小的冲击,正是由于这些在我看来奇怪的原因,导致超过七成的女孩子都没有上学,在家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做家务、带弟妹、下地干活,从几岁就开始干这些,到了十五六岁就等着嫁人了,而她们的价值仅仅只值父母所收的那点彩礼钱。

对我来说,十五六岁,还是少不更事可以在父母跟前撒娇的年纪,而她们却过早的开始承受复杂的生活带给她们的压力,一生就这样忙碌而又空洞走过属于她们的世界,再等着下一个轮回。 回复 引用

TOP

Molly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Molly 当前在线

UID
帖子
4327 
精华
38 
积分
376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98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 
最后登录
2011-7-7 

管理员

9# 发表于 2007-5-20 23:37 | 只看该作者 (五)
老九规是我们这次调查中最穷的一个村子,距离公路非常远,所有的房子都在山上,无论去哪一家,都是不停的上山、下山。。。。。。

到了第一家,孩子出门放羊不在家,父母在,看到我们的到来,孩子的妈妈马上就要煮鸡蛋给我们吃。我们推辞离开,后来孩子的爸爸追了上来,一定要我们带上鸡蛋在路上吃,这些鸡蛋,家里都是舍不得吃的,攒下用来换钱买盐和日用品的,我们平时吃盐还挑咸了淡了,他们是没有客人来,吃土豆什么的从来不放盐。

5月3日,一直晴朗的天突然下起了雨加冰雹,毫无准备的我们只好在被调查的孩子家里躲雨,孩子家的屋顶是瓦板房,漏雨,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我在屋子里面披着雨衣记录家庭情况,雨把纸弄的都是泥点。不过,火烧的很旺,一点也不冷。

因为时间多,所以就和孩子聊天,丛林王把自己从东莞带的一个杯子给了好心的邻居。我们带了一堆药,也送了两盒给他们,我相信,人的真诚是可以感知的,好心的邻居邀请我们去他家坐坐,他家不漏雨,盛情难却之下,我们来到了邻居家,结果男主人帮我们把火升起来之后,就匆匆忙忙走了,原以為是下雨忙着收东西,谁知是跑到山上找他们家的山羊去了,一会女主人和孩子回来,身上全部湿透了,没有衣服换,让孩子坐在火塘边烤火,孩子的衣服烤出来一阵雾气,冻的直哆嗦。。。。。。

后来,男主人也回来,说要杀羊款待我们,我们急忙拦,结果男主人拦着不让我们出门,等我们挤出门口一看,羊已经被割开了喉咙。。。。。。
伴着感动和复杂的心情,等到羊煮熟,村子里的大人和小孩来了一屋,大家一起吃着这一年难得吃上的一顿肉,开心不己。而我们啃着并没有煮烂的羊肉,有点难以下咽,只是那羊汤却是非常鲜美。
下载 (40.36 KB)
2007-5-29 22:16

下载 (38.1 KB)
2007-5-29 22:16

下载 (23.79 KB)
2007-5-29 22:16

下载 (32.12 KB)
2007-5-29 22:16

5月4日,在一个孩子家,再遇要杀猪的情况,我们连忙道谢逃出…

[ 本帖最后由 Molly 于 2007-5-29 22:16 编辑 ] 回复 引用

TOP

Molly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Molly 当前在线

UID
帖子
4327 
精华
38 
积分
376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98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 
最后登录
2011-7-7 

管理员

10# 发表于 2007-5-20 23:38 | 只看该作者 (六)
这是一个被撤了的村小,在海拔三千米左右的村子里,因为没有老师。这里的孩子要上学只能步行两个小时左右下到山下的衣斯小学,据村长介绍,目前该村一百多个孩子中,只有四十多位孩子有去上学,还有一百位左右根本没有上学。我问同行的老师如何能让这个村小重新建起来,老师很无奈的说,建起来也没用,因为根本没有老师愿意来,村民中也选不出有水平的人来做代课老师。
下载 (50.94 KB)
2007-5-29 23:44

根据布拖县教育局向百蹊提供的资料:布拖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滞后,交通不便,许多村点学校分布在高山上,加上布拖县教育起步晚,底子薄,现在教职工数无法满足全县教学需要。在万般无奈之下,只有依靠聘请代课教师来弥补教师数的不足,目前全县共有小学代课教师296人,占到整个村小教师中的80%以上,每月工资100元。这些代课教师都是初中以下(含初中)文化,分布在各个村点学校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目前布拖县教育局正在推行以中专生代替代课老师的计划,以逐渐的改变这种状况)

老吉村分两部分,1-4组在南面,5-9组在北面,老吉小学在5-9组那一边,沙曲老师的家在3组,临近公路。我们从学校把他接回家中,还没进屋,陪同的校长就提醒我说:“你看他们家院子连大门都没有。”确实,他们家的门口只是用土垒了半米高,女主人没在家,去看孩子来,屋内只有一张床,一张放餐具和菜的破桌子,脏乱的衣服被搭在屋内的两条绳子上,靠墙堆着些化肥,一只母鸡在化肥袋子间照顾着几只鸡雏。。。
这位优秀的教师看上去比城市里的同龄人要老很多,木讷拘谨,问一句答一句,问完调查表上的问题后,我问了一句:“你知道国家有清退代课教师的计划吗?”他一脸茫然地回答说不知道,我盯着他追问:“如果你被清退,该怎么办?”一丝痛苦掠过他的脸庞,交叉的手指头因用力而发白,大概有十几秒的沉默之后,他说:“我不知道,谁知道呢?也许去打工吧。”确实,他是城镇户口,家里没有他的地,城里却没有他的家。我没有勇气再问下去,只能飞快的逃离这个家,连老师的相片都忘了拍。

下载 (27.34 KB)
2007-5-29 23:44
(代课老师和他的家)

下载 (36.3 KB)
2007-5-29 23:44
(代课老师和他没有穿鞋子的妈妈)

渴盼读书的孩子们:

下载 (41.55 KB)
2007-5-29 23:44


下载 (35.21 KB)
2007-5-29 23:44


下载 (23.86 KB)
2007-5-29 23:44

[ 本帖最后由 Molly 于 2007-5-29 23:45 编辑 ] 回复 引用

TOP

Molly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Molly 当前在线

UID
帖子
4327 
精华
38 
积分
376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98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 
最后登录
2011-7-7 

管理员

11# 发表于 2007-5-20 23:38 | 只看该作者 (七)
当地居民的衣服一般是捐献来的、自家手工做的,少数是市集上买的,一家全年只有少量的几十块钱用来买衣服,只有在节日,村民才穿自己用羊毛拎线、织布、裁剪、缝制的盛装。头一天晚上下了雪,第二天山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我們全穿上了抓絨冲锋衣,而这里的大人小孩都只穿着一两件衣服,很多还光着脚板,从村民口中得知,他们没有更多的衣服穿,只能这样“习惯了”。
下载 (44.29 KB)
2007-5-30 00:18

这里的母亲基本不穿鞋子,一是为了干活方便,直接踩牛粪等肥料,二也是因为没有鞋子穿,仅有的都让给了孩子,这里穿的鞋子大多是我们常称的解放胶鞋,即便这样,也很多不是露了脚趾就是露了后跟,让人看着辛酸。
下载 (55.81 KB)
2007-5-30 00:18

下载 (44.34 KB)
2007-5-30 00:18

下载 (51.95 KB)
2007-5-30 00:18

彝族人一年有四大节日,火把节、彝族新年、五一和国庆,最大的两大节日火把节和彝族新年我们肯定是凑不上,但是还能碰上个五一,乡亲们都穿着节日的盛装来到镇上赶集。

拖觉虽是个小镇,可是整个片区七乡一镇唯一的赶集点,平时是10天一个集日,早上吃过早饭从家里出发,来到镇上也要几个小时,所以到了中午,这里才开始热闹起来。
下载 (38.88 KB)
2007-5-30 00:18

下载 (38.58 KB)
2007-5-30 00:18

没有统一规划的市场,只不过在镇上中间一块空地,大家把从家里带来的货品在地上摆开,最多的是烟饼和四季豆,然后就坐着等买家。旁边小店多是收购羊毛和卖衣服、日用品的。牛羊等牲口的交易在镇旁边的一块空地上,这里也是火把节的场地,虽然是难得的赶集,可这一点也不热闹,十几头性畜,十几个人就坐在旁边聊天晒太阳。

集上时不时能见着背羊毛来卖的小女孩,抱着一只鸡来换盐巴的妇女,还有最多的就是坐在地上喝酒的男人,穿着漂亮整齐的彝族姑娘站成一排。而孩子和姑娘们都喜欢吃棒冰……
下载 (40.34 KB)
2007-5-30 00:18

下载 (34.71 KB)
2007-5-30 00:18

下载 (38.09 KB)
2007-5-30 00:18

下载 (36.21 KB)
2007-5-30 00:18

晚上和老师们一块吃饭,听着老师一首一首的给我们唱彝族歌曲,想象着这个有著自己文字和語言的民族的过往,如何从奴隶社会直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如何从一个勤劳的民族发展成了今天,后来在西昌的彝族博物馆得到了了解。

[ 本帖最后由 Molly 于 2007-5-30 00:18 编辑 ] 回复 引用

TOP

Molly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Molly 当前在线

UID
帖子
4327 
精华
38 
积分
376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98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 
最后登录
2011-7-7 

管理员

12# 发表于 2007-5-20 23:39 | 只看该作者 后记

记得泪零去完巴马调查后回来说过的话:"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眼泪很贱的人,感动,心酸,受委屈……都很容易把我的泪水引出来。
这次,在去孩子家的路上,我以为在见到那些超出我想象的贫穷情况时我会哭。但是,我一直都很平静,是因为在那同时我也见到了他们的笑容。

在见到他们笑容的那一刹那,我终于知道,我之所以认为自己会哭,是因为我一直在以自己的生活标准在可怜他们。其实真正错的是我,是我不懂得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却在这儿悲天悯人。他们身在其中都很坚强而快乐,而我一个闯入者有什么理由来评说,来为他们难过?

现在我懂得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我也就没有理由再为这样的贫穷而流泪。是的,只要能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我不一定很温暖但很坚定的手,来拉他们一把,把这些孩子带出逆境,他们今后的路也许就不一样了。

想通这一层,再见到他们的笑脸时,我也会露出真诚的笑来回应他们,这才是他们需要的!"

下载 (49.53 KB)
2007-5-30 00:46

下载 (32.68 KB)
2007-5-30 00:46

下载 (35.24 KB)
2007-5-30 00:46

丛林王:
从布拖回来后,很多朋友劈头盖脸第一句就是:“有什么感受?”
很明显,他们想要听到滔滔不绝的人生感悟,我要把去的地方描绘成第三世界,最好不属于这个地球。
其实一个简单的问句,就把我问得哑口无言,可能是还没来得及思考总结,脑袋里还是一片空白。也可能是命题太大,好不容易想出几个词来应付这些好奇者,随之而来的又是他们的一连串问句。
去贫困山区助学,我是第一次。以前也到过很多贫困的地方,但都是走马看花,没有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更没有对当地作过什么帮助与思考。
去之前,我曾经考虑自己害怕见到沉重的东西。但现实是我们从两个不同的环境里来去自如。
成都—布拖—成都,就是天堂—地狱—天堂,我惊奇于人怎可在巨大差异环境下割裂自己。在布拖我们天天见证什么叫家徒四壁,每天穿行于刺鼻的气味下做调查,在老乡家只能啃土豆或干粮。
自从上了离开贫穷的中巴后,我们酒没少喝,肉没少吃。回到熟悉的成都,与那个山区的生活就一刀两断,生活没有因此而有什么改变。我们好象天才的演员,变脸比谁都快。所以,我们并不崇高也不伟大,只能说我们选择了那样做,并影响过一些人。
在那个环境下,你可能悲天悯人,不多的付出就可以给他们莫大的帮助。当时可能也告诫自己以后要过点艰苦朴素的日子,甚至因为自己过往的胡花海喝有点内疚。但回到城市还是喝酒的时候喝酒,吃肉的时候吃肉。布拖的经历,好象浮于云端的梦幻,离我们越来越远。
为什么?
这是本人素质太低?还是坚硬的冷漠?
或者,有什么样的环境,就孕育出什么样的思想,很多东西不是偶然的突变,而是必然的潜移默化。
其实,刚到布拖时,彝族人的目光就令我很不舒服,那是一种戒备、怀疑、迷茫、没有希望的目光。见到我的镜头,更是见到鬼一样,甚至露出厌恶的表情。
但当一个萍水相逢的人杀了一只羊款待我这个客人时,何尝不是令我感动得手足无措。纯朴的人们只能邀请你吃烤土豆,那香气就是人间最美味的佳肴。无论吃再多的土豆,我始终是推开门瞧一眼就走的那个人,对于布拖,我始终是一个过客。
不管是否承认,城里的人到了山区,或多或少都会有优越感。我们在上山的路上见到一些没上学的女孩,满以为可以因为山路上的偶遇可以改变她们的命运。想到这里,觉得自己有点象救世者,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了。但家里人的冷冷的一句“她读书,没人放羊。”令这个救世行动顷刻简单地坍塌。
事实证明,我们不是天使,也不是救赎者。中国贫穷、教育的问题,千丝万缕,盘根错节,我们只能尽力而为,面对巨大的贫穷,我们所做的只是杯水车薪。
今天的一分力,帮助一个人,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也好象没改变什么。但很多人的一分力,经过长时间的日积月累,聚沙成塔,终归有他存在的价值。

谢谢所有参与这次助学活动的XDJM们。

下载 (14.4 KB)
2007-5-30 00:46

下载 (36.54 KB)
2007-5-30 00:46


注:本篇纪实由Molly、一生悬命、foxgace、泪零、丛林王等五个人的文字组成,由丛林王、Molly、一生悬命、foxgace、阿雄、烟波等提供照片。

如原作者有异议请提出。
回复 引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