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总公司贺岁金条:古典诗歌鉴赏专题:“四品”之“语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00:29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四品”之“语言”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阅读: 650 更新:2008年12月17日



    Ⅲ 语 言

    一.语言美

     1.准确传神

      如: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2.言简意丰

      如:许浑的《金陵怀古》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复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后人认为,若中间两联删去,“则气象雄张,不下太白绝句”。确实,删削以后,全诗呈现出净化以后的透明状态,更能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

    3.富有弹性

     “弹性”指精练的文字表现的各个意象之间,有大量的可供读者联想、想象的空白。

    ①省略: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 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就是如此。

    ②模糊性(多义性):提供合理联想的线索,使欣赏者有多种美的体味与探寻的欲望,从而作出多样的然而合理解释的好方法。 如李煜《浪淘沙》有句云:“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俞平伯认为可有四种解释:一是说春归何处,可以标点如下:“天上?人间?”一是表示感叹之意,春天去了天上人间,可标点如下:“天上!人间!”一是对比之意,从前是天上,现在是人间。还有认为,流水落花指别时的容易,“春去也”指相见时的难。

    ③特殊的词法和句法(词性变化\句式倒装):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绽雨肥梅”,“月出惊山鸟”,“雪尽马蹄轻”(词性变化),“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滿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量词活用),“寂寂柴门秋水阔,乱鸦揉碎夕阳天”(动词活用),杜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句式倒装)

    4.音韵和谐

    诗歌的音乐美由押韵、节奏和音调构成。押韵能使全诗在音响上联结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鲜明的节奏感如能与诗的内在情感保持一致,能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音调由平仄协调、双声叠唱、重言复唱等几方面组成。平仄和谐,有助于形成诗歌语言的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重章叠唱,令人有一唱三叹,荡气回肠之感。

    二.品味语言

    1.炼字与炼意: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出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

      ①炼动词

      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例:“云破月来花弄影”:这句词少意多,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③特殊词

    a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b 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c 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如: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

    2.注意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空白

    中国古典诗词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 欧阳修的《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门掩”和“黄昏”之间省去了联系词,可以理解为黄昏时分将门掩上,也可以理解为将黄昏掩于门外,又可以理解为,在此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外,或许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正少妇有一个关门的动作,时间又是黄昏,这个动作就表现了他的寂寞、失望和惆怅。

    3.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诗歌的变体:a声律的要求 初盛唐成熟的“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诗人便不得不在词序安排上作些变通。  例:晁无咎《临江仙》词“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二句,本是套用王维《终南别业》诗的成句。王诗正作“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b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例:王维《山居秋暝》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时说:“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原是‘浣女’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但如果就这样呆板地铺叙直陈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那么画面中心就归结于被动因素‘竹’和‘莲’——这是动作过程的终点。由于动作至此终结,画面也便归于静止。”现按诗中顺序的安排,“‘竹喧’、‘莲动’便成为‘浣女’、‘渔舟’入画的引子。于是画面中心移到了动作的主动因素‘浣女’、‘渔舟’上。‘浣女’、‘渔舟’之动,不仅远比‘竹’、‘莲’之动鲜明可见,而且它们作为动作的起点和动力,使过程得以不断持续。这就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作性、鲜明性。”

    ①主语后置 例: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②宾语前置 例: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③主、宾换位 例: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

    ④定语的位置

    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

    a定语挪前 例: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刘叉《从军行》诗:“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闻横笛声)都是同类的例子。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b定语挪后  例:《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花重)

    ⑤ 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永忆江湖白发时归。)

    三.设问及解答

    1.分析关键词型: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例:阅读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问:“暗”、“惊”、“寻”、“没”四字妙在何处?答:这个“暗”字既透露了朦胧的夜色,又渲染出一片黑乎乎的森林;“惊”字不只是风吹草动,而且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寻”字说明昨晚夜射是误会;“没”字把将军射艺高超、臂力惊人的形象描绘出来了。

    2.分析关键语句型: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解答要领: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阅读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问:“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句,人们常用来赞美什么?答:赞美年轻人在学业、事业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初露头角,前程远大。

    3.分析炼字型: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时,就是考析诗眼或析炼字。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应答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回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4.分析语言特色型: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应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提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回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四.专业术语

    1.语言特点类

    勾勒、浓墨重彩、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诗情画意

    议论类:富有哲理、淋漓尽致

    2.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平字见奇[浅显(明白如话),含意隽永]: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清新自然: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例:清新之风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平淡质朴: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例:平淡首推陶渊明,能够把诗写到平淡的人不多。

    绚丽多彩: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例:李商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于奇丽

    直接明快: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含蓄蕴藉: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简洁明了: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语言高度凝炼,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有音乐美

    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