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服第一乐芙兰童谣:性的真相_第2部份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37:59

情妇:玩的是灵,不是肉

性的真相 文明背后的另类情感史

  我们对情妇所指和能指似乎耳熟能详,但情妇的角色已经超越了两性之间,情妇已经成为引人关注的社会现象,甚至,情妇成为政治话语的限定词。比如,每个贪官落马之后,人们都会发现其身边会躺着一个或者若干个贪婪的情妇。

  “情妇”的词汇就是这么简单吗?

  我对情妇的词汇发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想搞明白“情妇”在汉语世界的真实含义。

  汉语“情妇”一词泛滥是当代的事情,是透过现象反映了人类不安于性状的本质。

  我一直认为“情妇”一词并非土生土长的汉语,我们并没有经历骑士文明,国产的指称是“奸夫淫妇”,并没有“情妇”那么浪漫和文雅。

  汉语是如何解释情妇的呢?指男女两人,一方或双方有配偶,而发生性关系,女方是男方的情妇。我对这种庸俗而浅显的解释很不满意,按照这种解释,情妇也就是限定在床帏之间的肉体关系。真的是这样吗?

  我一直怀疑情妇的角色和骑士文明有内在逻辑关系,“情妇”应该是舶来词,并非汉语原创,可是都没有找到证据。

  2009年秋,刚从水深火热中透过气来,得闲翻翻西方一些学术著作,偶然发现了“情妇”来源。

  “情妇”来源于西方中世纪宫廷式的爱情崇拜,一些男人只要看到他的情人就满足了,甚至看到情人的一些饰物也就满足了,虽然这种行为含有恋物因素,但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纯肉体关系。

  这种“情妇”关系可追溯到很久以前,其理论基础应该是反自然观念和反肉体的极端禁欲宗教色彩,比如,某个地方强制推行一种变态禁欲,让女子穿上厚重的睡衣,在某个部位开个洞,供男子授精,而男女没有任何身体接触。

  像圣杰罗姆时代那样,把自己投入毒蝎和野兽横行的囚笼中,想象自己处在一群姑娘中。把少女们关在一起,遏制她们的性欲,革除她们的欢乐,把她们修炼得刀枪不入,魔鬼也无法入门。

  到了中世纪骑士文明,正由于这种禁欲的基因和内心的本能寻求,这种本能寻求不是肉体关系,而是类似我们现在所说的知己,因为当时游吟诗人认为,只有在未婚的男女中,才会有钟爱之情,钟爱之情是一种诡秘的东西,是不可能在夫妇的拥抱中产生的。

  也就是说,夫妻很难成为知己。

  于是,情妇从游吟诗人的意境中朦胧而虚幻地出现了,但游吟诗人的情妇并不是指肉体关系,而是来自心灵的赞歌,是发自肺腑的诗。

  通过中世纪骑士文明的情妇起源发现,其实,情妇一词源自柏拉图式的爱情,就是精神恋。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这是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情。

  实际上,这种中世纪骑士文明的“情妇”观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并不罕见。

  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中,有一个一闪而过的小人物,就是百胜刀王胡逸之,风流英俊,当年有武林第一美男子之称,竟甘为陈圆圆佣仆,二十三年跟随陈圆圆,只为了偶尔能见到陈圆圆一面,听到陈圆圆说几句话。二十三年,他跟陈圆圆只说了三十九句话,陈圆圆和胡逸之说了五十五句。武功高超的胡逸之想占有陈圆圆可说是举手之劳,但胡逸之的目的就是“偷偷见她一眼,便心满意足,怎会有丝毫唐突佳人的举动”,极其典型的中世纪骑士文明的情妇观,柏拉图式的爱情。“情妇”在胡逸之的眼中和肉体无关。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中世纪骑士文明的“情妇”观是非常丰满也是非常经典的。

  堂吉诃德的情妇叫杜尔西内娅,堂吉诃德在与风车恶战之前,内心煞有介事地向杜尔西内娅祈求,请求她在生死关头保佑堂吉诃德。很搞笑的是,堂吉诃德第一次远行时候,像真的坠入情网似的叨念:“杜尔西内娅公主啊,你是主宰我这颗心的主人,你严词申斥我,命我不得瞻仰你的芳容,这实在太不公平了,……我这颗听你支配的心,只为一片痴情……”

  杜尔西内娅到底和堂吉诃德是啥关系?杜尔西内娅是一普通的农妇,是个文盲,堂吉诃德十二年只见了她四次。堂吉诃德说,说不定连一次也没发现我在瞧她。

  为什么堂吉诃德会把杜尔西内娅作为自己的情妇呢?堂吉诃德准备当骑士的时候,盔甲、马都有了,万事俱备,就差个情妇了。

  堂吉诃德说,游侠骑士没有情人,就像树叶没有叶子和果实,也像肉体没有灵魂。

  于是,堂吉诃德选中了这个农妇,名字是堂吉诃德取的,因为杜尔西内娅带点公主和贵夫人的味道,这一切,这个农妇一点都不知道,完全是堂吉诃德自己内心的导演。

  杜尔西内娅在堂吉诃德荒诞的心灵中,没有肉体联系,堂吉诃德根本就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身体需要。典型的中世纪骑士文明的情妇观,柏拉图式的爱情。

  同样,1980年引起争议的张洁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当时有评论家说“迷失了革命的道德、革命的情谊”。《爱,是不能忘记的》到底怎么样“迷失了革命的道德、革命的情谊”?“我”母亲收藏契诃夫的小说选集,是一位上了年纪的男人送的,“我”母亲迷恋那个男人送的契诃夫的小说选集。“我”母亲离异,那个男人已婚。“我”母亲经常到那个男人上下班路上看看他,那个男人也在车里眼巴巴地看“我”母亲。他们是一个单位的,有深厚的革命友谊,见面时如同陌生人。他们谁也没有占有谁,只是精神上的恋人,典型的柏拉图式的爱情。

  人类进化越来越高级,但生理本能还停留在原始阶段,并没有进化出什么新花样,这是由人的动物性决定的。

  看似朦胧而虚幻的中世纪骑士文明的情妇观、柏拉图式的爱情是人类情感的超越,是对生理本能的超越。虽然眼下的“情妇”已经失去了中世纪骑士文明的情妇观的本意,但并不是说这种情妇观不存在,性是人本能,同样,寻求柏拉图式的爱情也是人的一个本能。

网络里的女权主义

 

  “有钱嫖尽天下男人,没钱被人嫖”。有天我看到一个女网友发了这么个帖子。

  我久久不能释怀,倒不是这个帖子的某种暗示萦绕我,而是,这个帖子具有某种典型性特征,即这里骚动着女权主义。

  说实话,我第一次来这个论坛是找新闻,感觉这里很热闹,第二次被吸引,是因为这里流传正宗的网络语言,第三次被吸引,是因为语言背后骚动着女权主义。

  “有钱嫖尽天下男人,没钱被人嫖”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还有,这里有大量女网友征婚帖子,对帅哥的直白渴望,女网友对男网友的调侃,如:“那个胖胖的七零八碎,每次看见他经过就见他嘴里啃着鸡翅,当然,不吃那么多人家怎么维持那魁梧的身材啊,面孔比较多拉A梦,圆圆的。这个是小花花的一号梦中情人。哈哈。你觉得他长得像馒头不?”

  此外,还有女网友对自己隐私的困惑,也有不少女网友发帖子指责他人,这是对自己权利的基本维护。

  我以前看过一本书,是日本的女权主义者和中国的女权主义者的对话,中国的那个女权主义者是一个很有名的女学者,已经结婚生子,日本的女权主义者很吃惊地问,中国的女权主义者为什么要结婚?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世界各国流行的女权主义已经开始变异。

  女权主义分成四个极端的方向:

  第一个是禁欲,女权主义拒绝婚姻,拒绝性,这种女权主义和自己的女性特征决裂;

  第二种是纵欲,这种女权主义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性需求,这也是俗话说的女人也在玩男人;

  第三种是女性特征男性化,女性说男人口头上的性语言,如靠,我操,我日等等,这种女权主义渴望自己能站着尿尿;

  第四种犬儒倾向,这种女权主义,强调行为艺术,随时有裸奔的激情,比如已成旧闻的网络红人性日记。

  性仅是女权主义表达一个内容而已,“女权主义”是“feminism”翻译而来的,也译“女性主义”。女权主义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的法国,是妇女反对男性世界一种温和的斗争。

  女权主义有一个经典的论调,就是女权主义反对男人。

  从1791年《女权宣言》到1949年被称为西方女权运动的“圣经”--波伏瓦所著《第二性》,女权主义的基本内涵还是妇女权利、寻求男女平等、反对性别歧视。

  当我被吸引的时候,我就会考虑现象背后的社会根源,我不是研究女权主义的,而是职业的习惯。很负责任地说,这里骚动的是正宗的女权主义,而不是极端的女权主义。

  坊间还有一种说法,说世界上有四种性别:男人、女人、女强人和女博士。

  女强人和女博士不一定是女权主义者,但我相信这个论坛里有女强人,也有女博士,如果她们不虚伪地表达自己,她们也是正宗的女权主义者。

女人怎么灵魂出窍去偷情

  女人的灵魂能脱离自己的身体,离开自己的生存环境,消弭道德的束缚,自由地跑到自己喜欢的男人那里偷情,而不是所谓“怀春”或者“意淫”,是以自己完整的身体去偷情的,这听起来定是灵异事件,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在一些古典文献中,却有类似这种灵异事件的记载,我关心的问题是,这件事情是怎么起源的。

  魏晋南北朝刘义庆志怪小说《幽明记》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女人灵魂脱离身体去偷情的记载。

  说巨鹿有一个叫庞阿的男人,非常帅,同地的石氏女曾见过,很喜欢庞阿,见过之后没几天,石氏女就来拜访庞阿,但庞阿的妻妾很不欢迎石氏女,嫉妒石氏女,让人把石氏女绑起来送还石家。

  石氏女的父亲大吃一惊,说什么也不相信,因为,他女儿,也就是石氏女一直与母亲在一起干活,于是石氏女的父亲就让人去叫和母亲一起干活的石氏女,石氏女从里屋出来的时候,庞阿的妻妾绑着的石氏女化为一缕青烟。

  石氏女父亲非常奇怪,就责问石氏女,石氏女如实相告,是自己喜欢庞阿,但从没有去找过他,是自己做的一个梦。当然,后来,庞阿的妻妾死了,庞阿娶了石氏女。

  刘义庆写的是志怪小说,当然不能当做史来读的,但小说也是根据现实捕风捉影而编造的,可能现实中有这样有悖道德的黄色事件,作者把其加工成灵异事件了。

  那时候医学和自然科学不发达,很显然,石氏女灵魂偷情看起来灵异的事件,其实是成熟女子的性梦。从庞阿的妻妾把石氏女绑起来送还石家的情节来看,石氏女的偷情事件,也就是性梦不是发生在夜晚梦境,而是白天,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白日梦了。

  白日梦是所有成年人极其隐秘的自我游戏,成年人宁愿告诉别人做了一件错事,也不愿意向别人宣称自己的白日梦,白日梦是游戏的继续,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未满足的愿望是造成这种幻想的推动力,弗洛伊德称,年轻女子的幻想大都是由性欲促成的。

  如果弗洛伊德这种说法很难让人信服的话,那么,霭理士揭示了同样一个关于白日梦的根源。

  英国的霭理士著作早在民国时期,就由潘光旦翻译成中文,虽然霭理士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很大,但霭理士和弗洛伊德不同的是,霭理士比较重视实证研究。霭理士把相爱白日梦的方式称之为连环故事,对352个男女调查中,女子有连环故事经历的占总人数的47%,而男子只占17%,而故事的主角99%是自己。霭理士考证出一个结论,性体验丰富的女子才会有真正的切实的性梦。

  这种性爱白日梦在我国的古典文献中有很多记载。

  清代一笔记小说记载,一贾姓女子,喜欢读书,尤其是酷爱读《红楼梦》,以致引发疾病,其父母认为,《红楼梦》是罪魁祸首,把书给烧了,该女子在床上大哭不已,说一声“为什么要烧死我的宝玉”后而亡,成为了当地的笑话。

  该笔记小说作者总结说,淫书以《红楼梦》为最,盖描摹痴男女情性,字面不漏一淫字,令人目想神游,而意为之移,所谓大盗不操戈也。

  由此可见,古代各种传奇志怪小说,或者野史中,关于所谓感应怀孕,与仙人神交的故事,基本上都是性爱白日梦演绎出来的。

  石氏女灵魂出窍,大白日做梦去偷情,被当做灵异事件了,后来落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套路,所以该灵魂偷情事件没有关于道德冲突的记载,但实际上,关于女子白日梦显现最重要矛盾的就是压抑和道德的冲突。

  潘光旦曾说过,结婚前守身如玉的未婚男女容易做白日梦,禁欲主义者容易形成白日梦。当然,潘光旦的结论似乎与霭理士“性体验丰富的女子才会有真正的切实的性梦”结论相反,这里牵涉一个细节问题,“真正的切实的”是其区别,未婚男女未必有“真正的切实的”性梦。其实没有什么区别,诉说的均是压抑者容易演绎白日梦。

  不管其体验的区别,这种向他人现身的白日梦是违反道德伦理的,这种道德挣扎是绝对不能忽略的。

  弗洛伊德解释说,如果这种幻想过于丰富和过于强大就必然导致精神分裂和精神病。

  霭理士也说,对于神经不健全的女子特别厉害罢了。她们容易把梦境中的性的关系当做强奸,因而会污蔑他人。

  这种由道德谴责意识导致歇斯底里,在著名的《癔症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安娜小姐。

  有一次,她坐在患病的父亲床边,听到邻居家传来的跳舞音乐,突然觉得想去参加,通过自我责备,控制了这个念头,于是她出现了第一次咳嗽症状。从此,在她疾病的全过程中,她对任何有明显节奏的音乐的反应都是神经性咳嗽。安娜在叙述自己的生活时,沉湎于白日梦中,她说这是她的私人剧场。

  这种“过于丰富和过于强大”导致的歇斯底里,在我阅读的有关古典文献中也有记载。

  比较经典的就是唐代的《朝野佥载》,和石氏女灵魂偷情灵异事件不同的是,该书是作者耳闻目睹的社会札记,内容十分广泛,有一定的事实,并非灵异。

  有篇记载了一个叫李氏的贞烈女子,李氏嫁给沧州的邓廉不到一年,丈夫就死了,李氏日夜啼哭,布衣素食六七年,有一天梦见一个相貌和行为都比较出色的男人,想与李氏交欢,被李氏拒绝了,李氏每夜都梦见,每次李氏都拒绝了。

  李氏认为是鬼缠身了,因为自己的容貌还比较漂亮,所以会引鬼缠身,李氏用刀把自己的头发剪了,衣服也不洗,头发不梳,满身的灰土。

  当然,该故事倡导的是贞操观。但通过故事,我们可以清晰发现一个成熟女子的白日梦,一个健康女子守寡六七年,李氏梦中没梦到一个糟老头子,而是梦见帅哥,白日梦是很正常的。通过故事的发展,我们能看到,李氏道德自责愈陷愈深,通过其行为,我们可以看出,李氏已经发展成歇斯底里了。

  白日梦可以有,但千万不要“过于丰富和过于强大”,以免伤身。

男人的兽性从何而来

  男人成年后的自我反省,和女人饱经情感经历后对男人的角色评价,有一点是重合的。

  那就是,男人是喜欢用下半身思考异性的动物。

  难怪这成了一句真理:男人上半身是思想家,下半身是野兽。

  “兽性大发”和“兽欲”基本上是男人的专利,到底是谁发明了这个专利呢?

  同样是人,为什么兽性总是形容男人而不是女人呢?

  男人和下半身思考的逻辑关系绝对不是现代靠网络时代意淫的文明人发明的,也不是现在的男人和女人受过高等教育了,善于思考和总结。这应该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通过实践,得出“男人是用下半身思考的动物”这样的定义。

  据我的推测,这个定义是人们经过长期实践,就是在动作中总结出来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就是氏族的古老形式--母系氏族。

  偶婚制是人类比较原始的性关系了,就像摩尔根所说,男子寻找妻子,并不像文明社会那样出于爱情,他们对爱情一无所知,婚姻不是以感情为基础,而是以方便和需要为基础。

  一直到解放前,我国个别民族还有母系氏族的遗迹,俗语“阿注婚”,就是男子到女方家夜宿,天亮后离开女方。

  所以那个时代的人们“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只有母方才能作为识别氏族的标志,母系氏族这种最古老的氏族形成了。

  从偶婚制到专偶制婚姻经历漫长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女人对男人的评价应该是最原始的,赤裸裸的,也是最真实的,当然,那个时代的男人和女人没有我们现在饮食男女那么有才,读完大学,很学术化地说:“男人是用下半身思考的动物。”

  不过,那个时代的女人肯定发现,在性方面,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男人和动物,也就是和野兽是相似的。评价男人“兽性大发”和“兽欲”就是从那个时代起源的。女人对男人的怨恨情结和对男人难以肃清的需要理论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当然那个时代只是评价男人“兽性大发”和“兽欲”的萌芽期,经过长期实践,这种评价如何发扬光大,又是如何一代代传承下来,甚至到了我们生存的21世纪?也就是说男人的“兽性大发”和“兽欲”是如何更形象化更理性化的?

  我们得追溯人类早期的神话,我一直怀疑,最原始的神话原创作者是女人,最少应该是第一作者。

  因为我发现,古代神话中的神的形象大都含有女性性幻想的奇异色彩,并不是说这些神阴气太重,而是这些神大都是女人对男人性角色的评价替代物。人对神和女人对男人的相互关系基本是一致的,既爱又恨,有了很烦,没有了又失去了精神支柱。

  比如很古老的神话《山海经》里有很多人面兽身的神,《西山经》里说,这些山上有十个神是人面牛身,七个神人面马身。虽然《山海经》没有记述这些神的性别,但我怀疑这些神话的作者是女人,所以,这些神的性别就是男的。

  澳大利亚有一则神话,大致意思是,有一个蝙蝠想女人了,于是自己就变成了男人,其他的蝙蝠全变成了女人,这则神话比较符合男人性意识。创造这些神话的女人相信,在性方面,男人(神的高度抽象)和野兽是一样的,这些作品应该是从母系氏族流传下来的。

  还有我国的虎氏族,说有一个女人独自上山打柴,遇见一只老虎,把女人吓坏了,这只老虎后来变成一个帅小伙,和女人结婚生子,人们称老虎和女子的后代为虎氏族。

  这类神话有深刻的性含义,第一,男人在性交时的野兽风格基本保留;第二,野兽变成人这个过程,使女人在性心理上容易接受。

  波伏瓦在《第二性》里说,雌性动物不可能强迫雄性动物性交,最终做出决定的还是雄性。所以波伏瓦在充满伤痕累累的语调中说,爱情变得和外科手术一样,……以前女人是被强奸和诱奸才离开童年世界,被抛入妻子世界,现在仍是暴力行为把女孩子变成女人。

  其实,波伏瓦的潜台词是说,在性方面,男人和野兽一样。

  男人的“兽性”被打上标印,成为永恒,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所以,我相信摩尔根在《古代社会》的一段话:就是同样一副大脑,随着世世代代经验的培养,它变得比以前更老练了。野蛮社会的精神处处露头,就是因为这副大脑频繁地重现它的古代癖性。这些都可以解释为一种精神返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