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坏3姬子夜曲:魏源年谱简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37:42
标签:

中国

近代

人物

年谱

杂谈

分类: 杂谈——人物


魏源(1794—1857),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

 

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 一岁

三月二十四日辰时,生于湖南邵阳金潭(今隆回县金潭乡魏家塅)。父邦鲁,字钟毓,号春熙,国子监生,时年26岁;母陈氏,19岁。

*英国使臣马甘尼至北京,要求互派使者。清廷强其行跪拜叩头礼,马甘尼拒之,乾隆以其所求狂妄,令其返。

 

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 二岁

*贵州铜仁府、湖南乾州等地苗民叛,要求“逐客民,复故土”,自此兵燹13年,至1806年始定。

 

嘉庆元年丙辰(1796) 三岁

弟魏濬生。

*是年颙琰即皇帝位,改元嘉庆,弘历退为太上皇。

*白莲教起义爆发。

 

嘉庆二年(1797) 四岁

*大学士阿桂卒,和珅独秉政,益横。

 

嘉庆三年(1798) 五岁

*白莲教起义军与清军激战。姚之富、王聪儿在湖北郧西突围失利,跳崖自杀。王三槐、罗其清在四川被俘斩首。

 

嘉庆四年己未(1799) 六岁

性沉默,少嬉笑。

*是年乾隆帝弘历卒,嘉庆帝颙琰亲政,以罪诛和珅,籍没其家。

 

嘉庆五年庚申(1800) 七岁

入家塾,甚勤学,常读书至深夜。

 

嘉庆六年辛酉(1801) 八岁

在家塾读书。

 

嘉庆七年壬戌(1802) 九岁

应童子试,虽年幼,已能属对。

 

嘉庆八年癸亥(1803) 十岁

祖魏志顺卒,祖母匡氏病瘫。父魏邦鲁任江苏巡检,家中生活困难。母日勤纺绩,魏源攻读益勤。叔父魏辅邦为家塾聘请名师,教子弟甚严。

*是年湖南邵阳大饥。

 

嘉庆九年甲子(1804) 十一岁

*是年陶澍等在北京成立“宣南诗社”。

*历时九年、纵横北方五省的白莲教起义于是年十月失败。

 

嘉庆十年乙丑(1805) 十二岁

在家乡读书,颇喜《高士传》。

弟魏淇生。

*清廷严禁西洋人刻书传布天主教。

 

嘉庆十一年丙寅(1806) 十三岁

在家乡读书。

 

嘉庆十二年丁卯(1807) 十四岁

随父邦鲁往江苏任所,后还乡入邵阳县学,学习宋明理学,又好读史。

*是年李宗翰任湖南学政。

 

嘉庆十三年戊辰(1808) 十五岁

在邵阳县学,成绩优异,为学政李宗翰所器重。

*八月,英吉利兵船强行闯入虎门,停泊黄埔,十一月始退出。

 

嘉庆十四年己巳(1809) 十六岁

少年时与族兄魏显达关系较好。

*是年李宗翰调任太仆寺卿。傅鼐任湖南按察使,姚兴洁任辰沅永靖兵备道道员。

 

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 十七岁

在县学读书,食饩,教授生徒。始著《孔子年表》、《孟子年表》等。游南岳衡山。

*清政府诏,以鸦片烟害民,饬督抚断其来源

*是年李宗翰任宗人府府丞,徐松任湖南学政

 

嘉庆十六年辛未(1811) 十八岁

在县学读书。

*是年湖南学政徐松解职,汤金钊继任。

 

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 十九岁

在岳麓书院读书,有《夜登岳麓介景台》等诗作。

 

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 二十岁

为学政汤金钊选取为拔贡,同榜共八十九人,有李克钿、何庆元、陈起诗等。

*林清、李文成以八卦教(又称天理教)组织河北、山东农民起义。调提督杨遇春、总兵杨芳镇压。林清、李文成俱被杀。

 

嘉庆十九年甲戌(1814) 二十一岁

随父入都,北上过洞庭,登岳阳楼、黄鹤楼,在河南游览朱仙镇岳飞庙。有《过洞庭》《北上杂诗七首同邓湘皋孝廉》等感赋诗作。

在京都拜访陶澍、周系英、贺长龄、汤金钊、李宗翰等,与陈沆相识,并结为挚友。

从胡承珙学汉儒家法。又问宋儒之学于姚学塽,学《公羊》于刘逢禄,于董桂敷切磋古文辞。著《北道集》,治《大学古本》。

 

嘉庆二十年乙亥(1815) 二十二岁

在李宗翰家中教馆,著《大学古本章句疏证》,董桂敷作序。

*四月,清廷再次严禁鸦片输入,明定赏罚章程。

 

嘉庆二十一年丙子(1816) 二十三岁

在京刻苦攻读,钻研今古文经学。跋陈沆《简学斋诗稿》。初冬自京归湖南,中途游泰山。

 

嘉庆二十二年丁丑(1817) 二十四岁

春,在邵阳乡居侍母,与严翊羲之女定亲,随后在长沙授徒,岁末归邵阳老家。

 

嘉庆二十三年戊寅(1818) 二十五岁

春,与严氏结婚。

与友人往湖南辰州,应辰沅永靖兵备道姚兴洁之请纂修《屯防志》及《凤凰厅志》。

 

嘉庆二十四年己卯(1819) 二十六岁

在北京,中顺天府乡试副贡生。与胡培翬、胡承珙等祀汉郑康成于京师广渠门内万柳堂。与龚自珍、陈奂相识。

赴山西就贺长龄幕。游嵩山、华山,往四川,与陶澍相见于重庆川东道署。自嘉陵江出蜀,沿途考察地理,为研究《尚书》及其《禹贡》篇作实地考察。

 

嘉庆二十五年庚辰(1820) 二十七岁

送家属自湖南至江苏父邦鲁任所,从此定居江苏。

*嘉庆帝颙琰病死于热河行宫,旻宁即位,明年改元道光。

 

道光元年辛巳(1821) 二十八岁

在北京应顺天府乡试,再中副贡生。

长子孺耆生,即魏耆,派名纲己。

 

道光二年壬午(1822) 二十九岁

在北京应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第二名,时称“南元”。向姚学塽执弟子礼,以所著《大学古本》求教。《诗古微》二卷本完稿,《书古微》初稿和《易象微》约于此时完成。在治《诗》的同时,开始撰写《默觚》一书。三次批阅《简学斋诗稿》并题跋。借阅长春真人《西游记》,后加注收入《海国图志》。直隶提督杨芳邀与邓传密同往古北口,教杨芳家馆。与潘谘相识。

 

道光三年癸未(1823) 三十岁

与龚自珍、姚莹、汤鹏、张际亮等研讨时务,探讨诗文。仍任教于杨芳家馆。

*陶澍任安徽巡抚。林则徐任江苏按察使,丁忧后,贺长龄继任。年底杨芳调任湖南提督。

 

道光四年甲申(1824) 三十一岁

初春回江苏探亲,三月自江苏至湖南常德杨芳署中,四弟魏淇随至读书。四五月间回江苏,往江阴暨阳书院请李兆洛为《诗古微》二卷本作序,后返常德。七月周系英卒于江苏学政官署。十一月,魏源自常德回江苏,为周系英撰《神道碑铭》,从此结束11年之久的漂泊生涯。

 

道光五年乙酉(1825) 三十二岁

陶澍自安徽调任江苏巡抚。贺长龄自江苏按察使升任布政使。江苏漕粮议行海运,魏源在贺长龄幕,参与筹划,作《筹漕篇上》。朝中户部尚书英和支持海运。

代贺长龄编辑《皇朝经世文编》,经世思想确立。

在南京乌龙潭附近买宅居住,名之为“湖干草堂”。有诗纪事。

 

道光六年丙戌(1826) 三十三岁

江南试行海运成功。魏源作《道光丙戌海运记》,又代贺长龄作《海运全案序》。

《皇朝经世文编》编成,代贺长龄作序。

在北京参加会试。龚自珍、魏源未被录取。

 

道光七年丁亥(1827) 三十四岁

作《筹漕篇下》,又代陶澍作《复蒋中堂论南漕书》。《皇朝经世文编》首次刊行。

贺长龄调任山东布政使,魏源与江苏官员在苏州穹窿道院饯行。未几,贺长龄调回江苏,任江宁布政使。

 

道光八年戊子(1828) 三十五岁

在北京,捐资任内阁中书舍人。

至杭州,从钱东甫问佛学,又听僧人讲经。东游天台山、四明山、雁荡山等,作诗记游。冬随汤金钊经历西北,亦作诗记游。

*因擒获张格尔,平定新疆叛乱,贺长龄封一等威勇公,杨芳封果勇侯。

 

道光九年己丑(1829) 三十六岁

在京应礼部试仍未中,以内阁中书舍人得览内阁所藏档案、书籍,广泛搜集史料。馆龚自珍家“长夏笺诗一编”。

杨芳自新疆入朝,魏源与龚自珍、徐松等前往会见。

*龚自珍成进士。

 

道光十年庚寅(1830) 三十七岁

张格尔余党博巴克夏入新疆喀什噶尔,清廷命贺长龄、杨遇春、杨芳等往剿。魏源因与杨芳有授馆关系,前往甘肃参佐戎幕。不久,乱事平定,魏源未能亲至新疆。

*江苏巡抚陶澍升任两江总督

 

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 三十八岁

春,父邦鲁病重,魏源回江苏省亲。七月,魏邦鲁病逝于宝山主簿任所。守制苏州期间,开始整理、增订《诗古微》。

 

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 三十九岁

在北京应礼部试,未中。与应试友人集会于三官庙花之寺,到会者有龚自珍、包世臣等十四五人。

仲夏回江南,佐两江总督陶澍改革淮北盐法,试行票盐,成绩显著,官商民皆得其利。撰《吴农备荒议》上下两篇。

七月,林则徐接任江苏巡抚,与陶澍共事“志同道合,相得无间”,常延请魏源商议兴利除弊事宜。

 

道光十三年癸巳(1833) 四十岁

江南水患,作《湖广水利论》云:“欲兴水利,先除水弊。除弊如何?曰:除其夺水夺利之人而已。”又作《东南七郡水利略叙》。

 

道光十四年甲午(1834) 四十一岁

与谢元淮、曹懋坚、吴嘉淦同游江苏云台山。陶澍重修云台山海曙楼,魏源代作《海曙楼铭》。

 

道光十五年己未(1835) 四十二岁

至北京应礼部试,仍未中,作《下第过旧阿县题壁》,绝意科场。回江苏,在扬州买园一处,名之为“絜园。往江阴拜会李兆洛。

 

道光十六年丙申(1836) 四十三岁

在扬州,作《扬州絜园闲咏》等诗,与两淮盐运使司海州分司运判谢元淮、海州书院山长许乔林聚会。

 

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 四十四岁

在扬州,与张际亮会晤。研究明史,编纂《明代食兵二政录》,收录明代食兵二政资料,作为借鉴,以期对清代制度有所兴革。

*林则徐升任湖广总督,陈銮接任江苏巡抚。姚莹任福建台湾道。

 

道光十八年戊戌(1838) 四十五岁

在扬州,代海州分司运判童濂编纂《淮北票盐志略》并代作序文,撰《淮南盐法轻本敌私议》一卷并作序,二序提出对盐法改革的意见。

次子昌耆生。

*鸿胪寺卿黄爵滋奏请严禁鸦片。道光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驰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节制该省水师。周天爵任湖广总督

 

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 四十六岁

回乡扫墓,与族中父老子弟商议重修族谱事。族谱修成后,作《邵阳金滩魏氏二修族谱序》。陶澍卒,作《太子太保两江总督陶文毅公神道碑铭》及《陶公行状》。

龚自珍自北京南归,在扬州与魏源会晤。

*林则徐继陶澍任两江总督,调任两广总督后,陈銮接任。陈銮病卒,伊里布继任。裕谦任江苏巡抚。邓廷桢任闽浙总督。

*林则徐至广东查禁鸦片并在虎门海滩监督销毁。英国兵船开炮挑衅,英内阁会议决定发动侵华战争。

 

道光二十年庚子(1840)  四十七岁

奉命修浚江苏徒阳河。在钦差大臣伊里布军营审讯英俘安突德,据供词及其它资料写成《英吉利小记》,后收入《海国图志》。

*清廷命伊里布为钦差大臣,赴浙江剿办,裕谦继任。

*英军北上进犯闽、浙沿海,犯厦门被守军击退,改入浙江,陷定海县。北上至天津大沽口外。道光帝命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下旨将林则徐、邓廷桢交部议处。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1841) 四十八岁

在浙江,两江总督、钦差大臣裕谦延入幕府。在守定海战役中,建议未被采纳,定海失守。镇海亦为英军攻陷,裕谦自尽。回扬州,作《自定海归扬州舟中》诗。赴镇江,与遣戍伊犁的林则徐会晤,作《江口晤林少穆制府》诗。林则徐赠《四洲志》译稿,嘱撰《海国图志》。

*伊里布革职,牛鉴任两江总督。林则徐以四品卿衔赴浙江镇海军营,又至东河效力,终仍遣戍伊犁。琦善以英军攻陷虎门,下部严议;又因擅许割让香港,革职拿问。命奕经为扬威将军,督办浙江海防。

*龚自珍、李兆洛卒。

 

道光二十二年壬寅(1842) 四十九岁

在扬州,著《圣武记》十四卷。作《海国图志》五十卷,卷中云:“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为龚橙编定其父龚自珍文集,作《定庵文录叙》。

*英军自长江吴淞口、镇江,直至江宁,迫清政府与英国签订《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林则徐抵达伊犁戍所。两江总督牛鉴革职,耆英继任。

 

道光二十三年癸卯(1843) 五十岁

以家道中落,又至北京准备应试,途中作《金焦行》等诗,感叹战事甫过,高官豪富又复衣香鬓影,纸醉金迷。

*洪秀全初创拜上帝会,在广东花县传教。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 五十一岁

在北京礼部应试,《四书》时文获房考官“劲扫千军,倒倾三峡”批语,中试第十九名。然因试卷草稿字迹模糊,罚停殿试一年,愤而作《都中吟》诗十三首。

南归赶至汉阳送别姚莹入川奉派乍雅,赠《海国图志》,姚莹一路研读,在其《康輶纪行》中多次记叙“大获我心”之感。

《圣武记》始入日本一部,此后逐年增多。

*耆英调任两广总督,壁昌继任两江总督。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1845) 五十二岁

为补行殿试北上,从固安渡永定河,考察畿辅水利,作《畿辅河渠议》。补行殿试,赐同进士出身,以知州用,分发江苏。

秋,奉命暂署东台县令。与邓显鹤复信,对于邓以魏源未入史馆为歉之事,认为今日翰苑人才只以蝇头小楷、徘体八韵为报国之事,不如出任州县官,为民办些实事为好。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1846  五十三岁

在江苏东台,为前任县令赔垫银四千两,全家数十口,生活发生困难。有感于江南钱漕弊病,作《钱漕更弊议》。

母亲陈氏病逝,去官守制。第三次修订《圣武记》。向江苏巡抚陆建瀛建议,江苏漕弊非实行海运不能补救,请将苏、松、常、镇、太仓、江宁五府一州漕粮,以海船运输。两江总督壁昌与陆建瀛奏行之。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1847) 五十四岁

在扬州守制。增补《海国图志》为六十卷本。

从扬州出发,由南京溯江而上,经洞庭,抵桂林,顺西江到达澳门、香港,然后从广州北上,过衡山至江西,汇苏州,作平生难得“半年往返八千里”之南游。至澳门、香港购得地图、书籍以补充《海国图志》。在广州,访张维屏与听松园,讨论诗文数日,与陈澧讨论《禹贡》及《海国图志》。

*壁昌应召入京,李星沅自云贵调任两江总督,林则徐任云贵总督。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1848) 五十五岁

迁葬父邦鲁于江苏上元县蛾眉岭,葬母陈氏于句容县龙潭莲山。

与蒋南湘一道游庐山,作《庐山杂咏》。在江西南昌与“病足家居”的黄爵滋及铭岳、蔡逸等聚会,论当世诗人,分为九等,黄爵滋作诗赠别。游雁荡山,为梁章钜作《雁荡诗话序》。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 五十六岁

在扬州,编成《小学古经》并作序。

权知扬州府兴化县事。适遇大风雨,与河道总督杨以增抗争,带领兵民抢护河堤,使早稻丰收,当地人称“魏公稻”。在兴化修建学宫、书院、育婴堂等。《江南吟》组诗约作于此时。

*两江总督李星沅病免,陆建瀛继任。林则徐因病东归。

 

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 五十七岁

调离兴化,作《将去兴化登城北拱极台》诗。在江苏佐陆建瀛整治两淮盐法,兼任海州分司运判。以淮北盐课倍增,用以补足淮南缺额。又筹银二十万两,为高邮、宝应西堤岁修之费。清廷以魏源在淮北成绩显著,调任高邮州知府,仍兼海州分司运判。

*道光帝旻宁病死,奕詝继位,明年改元咸丰。

*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起事。清政府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往广西剿“贼”,途中病逝于潮州行馆。李星沅接任钦差大臣前往广西。周天爵任广西巡抚。

 

咸丰元年辛亥(1851) 五十八岁

任江苏高邮州知府。公余之暇,整理《说文儗雅》、《蒙雅》等旧稿。

《海国图志》首次舶入日本,此后逐年增多,并刻板翻印,与《圣武记》一起影响日本,促成“明治维新”。

*太平军入永安州城,建号太平天国,洪秀全称天王。清廷命赛尚阿为钦差大臣,督师湖南,又至广西接办军务。周天爵在广西专办军务

 

咸丰二年壬子(1852) 五十九岁

在高邮州任所。于高邮湖挑筑大堤,栽植榆柳,以为湖船避风之用。将文游台改建书院。陈澧自北京会试归,路过高邮,将魏源所著《禹贡说》带回广东。

第三次修订《海国图志》,增补为一百卷并撰《后叙》。

*太平军自永安突围,入湖南,又入湖北。以赛尚阿贻误军机,褫职逮问,命在籍侍郎曾国藩督办团练。周天爵任安徽巡抚。

 

咸丰三年癸丑(1853) 六十岁

在高邮任上。太平军攻下扬州,高邮戒严。魏源擒斩犯有强奸、掳掠等罪的溃逃官兵百余人,又擒斩“侉匪”四十余人。在高邮发仓赈济,民心稍安。

周天爵署安徽巡抚,请调魏源至军营听候差遣。不久,周天爵病逝于颖州,袁甲三接办“剿匪”事宜,魏源辞归兴化。后虽“以剿办安徽颖州府‘捻匪‘出力”而官复知州,但已无心仕宦。

《元史新编》纂成,作《拟进呈元史新编表》。

*太平军攻下江宁,改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又攻下镇江、扬州。洪秀全命李开芳、林凤翔、吉文元北伐。两江总督陆建瀛褫职逮问,怡良继任。

 

咸丰四年甲寅(1854) 六十一岁

与陈廷经会晤于苏州,整理旧稿扩充成《诗比兴笺》并撰序,署陈沆名刊印。作《简学斋诗集序》和《太上感应篇序》。

研究佛教经典,笃信佛教,会译《无量寿经》,初成《净土四经》。

*太平军分兵入湖南。曾国藩传檄,攻击太平天国,湘军成为太平军劲敌。

 

咸丰五年乙卯(1855) 六十二岁

整理《书古微》成十二卷并作序。重订《诗古微》为二十卷并手书识语,《诗古微》最后完成。

*僧格林沁攻下连镇,李开芳、林凤翔战死,太平军北伐失败。

 

咸丰六年丙辰(1856) 六十三岁

在高邮。病中录《净土四经》及所作各叙寄与友人周诒朴,嘱托刊刻流布。游杭州,暂住僧舍,“闭目澄心,危坐如山,客至亦不纳。即门生至戚,接二三语,便寂对若忘”。

在杭州,拟将《元史新编》托由浙江巡抚何桂清奏进,未果。

*太平军攻下金陵大营,钦差大臣向荣卒于军。天京内讧。

 

咸丰七年丁巳(1857) 六十四岁

三月初一日,魏源病逝于杭州僧舍。以生平喜爱西湖,遂葬于南屏山方家峪。

江苏兴化、高邮等地士民,为怀念魏源政绩,建祠纪念。咸丰八年五月,兵部侍郎王者茂荫奏请将《海国图志》重印,以求御夷之法。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