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鬼传极 修改:对联创作入门(目录引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6:33:04

什么是对联?

对联,是一种写在布上、纸上或刻在柱子上的对偶句子,简称对,俗名叫对子,又称联语、联句。因古时大多镌刻在壁柱上,所以又叫楹联。由于对联通常以壁柱为表达场所,因此,人们常用“楹联”来泛称整个对联。

对联的前身是古代的桃符。桃符就是桃木板,古人在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的名字,每年春节的时候,挂在家门两旁,据说可驱邪,保安宁。有文字的对联,最早产生在后蜀时期。据《荆楚岁时记》和《五代史·蜀世家》记载,后蜀皇帝孟昶写的“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对联,那年是公元九六五年。但当时并不盛行。到了明代,朱元璋下诏民间新春都必须张贴对联,他亲自到民间视察,并为下层劳动人民撰写对联,贴春联才蔚然成风。到了清代,撰写对联更为普遍。现在,一到春节,神州大地到处有对联,为节日增添了不少光彩。

对联是我国文学百花苑中之奇皅,民族文化之瑰宝。它以独特别致的文学艺术形式而存在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它由文、赋、诗、词、曲等文体综合、演化、变化而成,因而兼有各种文体的优点和特点:新奇优美,格调多变,灵活自由,短小精悍,音韵和谐,艺术性强,适用性广。正如一副对联云:

对非小技,情殷意切,能贬能褒,媲美诗词歌赋,胜似明珠呈异彩;

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殿宇山湖,浑如宝树烂奇皅。

对联正以星火燎原之势,遍及大街小巷,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为普及对联创作知识,培养对联创作人才,我们编写了这本教材,以期抛砖引玉,让对联更好地发扬光大。

对联创作入门

第二章    对联种类

对联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变化,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种类也日益繁多。为便于写作、学习,我们从应用范围、写作方法和内容上来划分对联种类。

第一节    应用上分类

从应用范围上对联可分为门联、装饰联、交际联。

一、门联

门联是指贴在门上的对联,或是雕刻、嵌缀在大门上的永久性对联。有春联、行业联。

(一)春联

春联是对联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对联。据说第一幅春联是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后经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力提倡,春节贴春联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风俗。

(二)行业联

行业联跟春联不同,不一定是过年才贴,平时也可以贴。行业联主要是反映各行业的特点。如:

百货商店联:百货百样百看不厌;    

            千人千求千选随心。    

学校联:呕心沥血培桃李;        粮油店联:谷乃国之宝;

        沐雨栉风育栋梁。                  民以食为天。

酒店联:一滴沾唇香满口;          饭店联:巧做千家饭;

        三杯入肚暖周身。                  常温万客心。

二、装饰联

装饰联是指用来装饰楼、台、亭、阁、书斋、等的对联。如:

岳阳楼联: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醉翁亭联: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书斋联:万卷古今消永日;      厅堂联:敬祖宗千年如在;

        一窗昏晓送流年。              佑子孙百世其昌。

天台万年寺联:               沧州黄鹤楼联:

身似菩提心似镜;              黄鹤偶乘沧海月;

云在青天水在瓶。              白云常带楚江秋。

三、交际联

交际联指送给别人的对联或互赠的对联。有贺联、挽联、馈赠联等。如纪晓岚祝乾隆皇帝八十大寿联: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正昌期,五十有五年。

毛泽东挽蔡元培联:        徐特立赠一青年联:

学界泰斗;                     有关家国书常读;

人中楷模。                     无益身心事莫为。

第二节    写作上分类

对联从写作方法上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

一、正对

正对就是上下联各写一事,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两者又统一在一个意境中。正对是对联中最常见的。它的内容构成主要是并列关系,上下联内容相似、相近或相关。

如:千山竞秀;           松竹梅岁寒三友;

    万物争荣。           桃李杏春风一家。

二、反对

反对就是上下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使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引人注目,从而收到好的艺术效果。

如西湖岳飞墓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又如: 铺张浪费可耻;

白铁无辜铸佞臣。                     勤俭节约光荣。

三、串对

串对,又叫流水对。上下联的意思是顺承的,连贯的,只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说,如果将上下联独立起来,意义就不全。串联的上下联一般都有因果、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

如一棉花店联:聚来千亩雪;

              化作万家春。

此联是因果关系,前一句是因,后一句是果。

又如:莫愁前路无知已;

      西出阳关有故人。

  第三节     内容上分类

从内容上对联可分为述事联、状景联、抒情联、晓理联、评论联等。

一、述事联

述事联是指直接陈述某种事情的对联。

如湖北武汉古琴台联: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此联描述了春秋时期伯牙鼓琴及其客观反应的情况。

又如某地孔明与赵云合庙联:

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六纵,五丈原中,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抱孤子,出重围,匹马单枪,长板坡边,数百千员上将,独我犹能保两全。

上联陈述了孔明一生的主要事迹,下联陈述了赵云一生主要事迹。

二、状景联

状景联是指描写景物的对联。历代文人骚客写了不少状景联,如云南昆明黑龙潭联:万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此联上联描写了黑龙潭的梅花和水,点出这个风景区的特殊景物,下联又抓住了黑龙潭的烟云来呼应,把人带进奇妙的神话世界中去。

三、抒情联

抒情联指作者寄托或抒发自己感情的对联。如周恩来同志写的一副对联: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此联劝诫人们交友要有选择,读书要注重实践。

四、晓理联

晓理联是指用意味深长的语句作成对联,告诉人们某种道理。

如贵州省贵阳市图文关口的一副对联:

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道路;

一亭俯看群山,占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

这副对联告诉人们:只有看准目标,努力奋斗,才能少走弯路;只有高瞻远瞩,战胜困难,才能赶上前人。

五、评论联

评论联是指对某件事或某人进行评价的对联。

如安徽合肥包公祠联:

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

 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

此联评述了包公在执法中刚直不阿、大公无私的“铁面”和对人们疾苦非常关心的“慈悲面”。

 

对联创作入门

 

 

第三章  对联作法

 

第一节     创作方式

常见的创作方式有四种:集句、脱化、创新、摘句。

㈠集句

集句就是把别人的诗词、文章中符合对联特点、意思连贯的现成句子,组成一副对联。

1、整联集句式。对上下联的原句不作任何修改,直接组成对联。如郭沫若集毛泽东词句联:江山如此多娇,飞雪迎春到;

                        风景这边独好,心潮逐浪高。

上联前句出自《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后句集自《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下联前句集自《清平乐·会昌》:“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后句集自《菩萨蛮·黄鹤楼》:“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2、半联集句式

一副对联有半联集句,半联自己创新的,称半联集句式。

如陶行知题晓庄学校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小疑必问,大事必闻,才算学生。

此联上联出自《伦语·微子》,下联是作者自创。

3、半截集句式

对联有半截是集诗句典故,大部分是自己所作,叫半截集句式。如1950年鲁迅先生逝世十四周年,陈毅元帅写了一副挽联悼念鲁迅: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容,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此联上下联的前半部分的“要打叭儿落水狗”、“莫作空头文学家”是鲁迅生前名句,陈总信手拈来,加上新内容,上下联浑然一体。

4、改字集句式

改动原诗句中的个别字,而不损旧意或反生新意,这种方式叫改字集句式。如雁门关联:莫愁前路无知已;

                    西出阳关多故人。

此上联集自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下联出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无故人。”将原句的“无”改为“多”,这一字之改,其乐无穷。

5、漏字集句式

作者在集句时,故意漏掉其中的字。

如:君子之交淡如;

    醉翁之意不在。

此上联漏掉一“水”字,下联漏掉一“酒”字。言外之意为:你送的虽是白水,我却当作醇醪。

6、隐字集句式

隐字,又叫藏字。指有的作者采用隐字技巧,有意识地将诗句集在一起,使得联语之外有音。如张伯驹集李白、杜甫文诗句:

欲上青天揽日月;

早闻黄阁画麒麟。

上联隐“风筝”,下联隐“功臣像”。

7、嵌字集句式

作者在集句时,为了突出某几个字,分别嵌在上下联之中。如湖南益阳桃江亭联:桃花尽日随流水;

              江月何年初照人。

上联集张旭诗句,下联集张若虚诗句,联首嵌“桃江”两字,切合亭名。

(二)脱化

脱化又叫翻新,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诗文句子略加改动,表达出新的主题,作成新对联。

脱化可分为六种方式。

1、诗词脱化式

如有人将王维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改成:

身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相识倍相亲。

题于同乡馆,非常恰当。

2、对联脱化式

有个学生将明代顾宪成题东林书院的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悦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改为:

歌声笑声读书声声声悦耳;

口试笔试模拟试试试惊心。

3、添字脱化式

从前有个秀才,平时生活无计划,到过年时身无分文,无法办年货,怕人笑话,便贴了一副春联:行节俭事;

                            过淡泊年。

有个人知道此秀才底细,便将他的对联另添两个字:

早行节俭事;

免过淡泊年。

4、改字脱化式

从前有个富翁,父子俩各买了一个“进士”的功名,因而横行乡里。过春节时贴了这么一副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都夫人。

有人看不过眼,便在原对联上添了几笔,便变成了这样一副对: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都失夫。

有位财主平时在乡里作威作福,有一年他的母亲做六十大寿,有人将一副寿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改动几字后贴在财主家门口:天增岁月妈增寿;

            春满乾坤爹满门。

乡里人看了后,都拍手称快。

5、标点脱化式

在对联中增加或改动标点符号,可改变联意。如从前有个财主,在春节前请一位先生为他写两副对联,这位先生因不满这位财主的平时为人,便写了这么两副对联:

今日逢春好不晦气;

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酿酒罐罐好做醋坛坛酸;

养猪头头大老鼠只只死。

先生写完后便读给财主听:

今日逢春好,不晦气;

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酿酒罐罐好,做醋坛坛酸;

养猪头头大,老鼠只只死。

财主听了很高兴,便叫人把对联贴在门上。有个路人看了这两副对联后,大声读起来:

今日逢春,好不晦气;

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酿酒罐罐好做醋,坛坛酸;

养猪头头大老鼠,只只死。

财主听了后气恼万分,马上叫人撕了对联。

6、换位脱化式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将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稍作改动后,就变成了一副讽刺庸医的对联:

不明才主弃;

多故病人疏。

㈢创新

创新,就是指自己创作。常见的创新对联有四种方式。

1、扩联创新式,就是把别人原来的对联扩成新的对联。如清代有个李知县,非常贪婪,但表面上又装作清正廉洁。有一年大年三十,他在大门口贴了一副对联:

爱民如子;

执法如山。

有人看穿了这个知县的内心,便在上下联末尾各添了几个字:

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岂为山乎!

2、对句创新式。对句,又叫应对,即由一方出对另一方答对。

3、定题创新式,指按规定范围、主题征联,长短、句式、节奏等可以自定。

4、自由创新式。根据对联特点,自己自由创作。这种方式具有灵活性。

㈣摘句

摘句,就是直接摘取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为联。律诗中的颔联、颈联大多是较好的对联。如王维诗《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此诗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便是一副绝妙的对联。

 

第二节    对联创作方法

一副好的对联,应具有精巧的构思,奇妙的修辞,独特的风味。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讲对联的创作方法。

㈠用字技巧

对联中的用字技巧主要有十一种:

1、拆字法。运用离合字体的方法把一个放在对联中。如“鸿”、“蚕”拆字联:

鸿是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

2、合字法。运用离合字体的方法,把分开的字合拢来编在对联中。如:

此木是柴山山出;             少水沙即露;

因火成烟夕夕多。             是土堤方成。

3、复字法。让一副对联的上、下联内分别有一个或几个同样的字出现。通过这些重复字的出现,加深对联的示意深度和广度。如:

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

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山美水美春光美,宏图更美;

人新事新时代新,伟业长新。

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一代新人干四化;

漫天春,遍地春,满堂春,万里江山换新春。

4、叠字法。又叫连绵法,是有层次地反复描述一事一物,或强调一个道理,这样可加深对联的示意深度。如: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砍砍杀杀,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惨惨凄凄。

四化蓝图图图美;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九州春色色色新。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5、同字异音法。是利用我国文字的一字多音、同音假借的方法作联。如山海关孟姜女一庙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读作: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浮云长,常常长,常长常消。

又如豆芽店联:

长长长长长长长;        读作:常掌常掌常常掌

长长长长长长长。             掌常掌常掌掌常

横批:长长长长               常掌掌常

6、同音字法。指用同音的字词对同音的字词。如:

饥鸡盗稻童同打;

暑鼠凉梁客咳惊。

7、谐音联。用一个或几个音韵相同而词意、内容不同的词组成对联。如:

童子打桐籽,桐籽不落,童子不乐;

麻姑采蘑菇,蘑菇真鲜,麻菇真仙。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云间雁,檐前燕,篱边鷃;

天空星,山上薪,人中心。

8、漏字法。又叫藏字法、隐字法,指在对联创作中采用隐字技巧,有意地将某些字漏掉,使联语有言外之意。如讽袁世凯联: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上联漏掉“八”,意为“王(忘)八”;下联漏掉“耻”,意为“无耻”。

9、同傍法。指利用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组成对联。如:

海洋浩瀚涓滴汇;         泪滴湘江流满海;

艺苑芬芳蓓蕾萌。         嗟叹嚎啕哽咽喉。

10、拟声法。通过模拟声音以取得某种艺术效果。如袁世凯称帝时有人撰联: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

此联中的“当庆”、“且狂”都是四川的哀乐声。

㈡谴词技巧

1、比喻法:运用此一事物或情景来比喻另一事物或情景,使人产生一个鲜明的印象。对联的比喻有三种:

一是明喻。如一副格言联:

友如作画须平淡;

文似看山不喜平。

此联用两个通俗的比喻,生动地说明了交友须淡泊,作文须新奇的道理。运用明喻的对联,常用“如”、“像”、“似”、“若”等词标明。

二是暗喻。它的形式是“甲成了乙”或“甲是乙”。如一粮店联:

谷乃国之宝;

民以食为天。

三是借喻。就是只出现喻体,本体省略。如河北赵县赵州桥联:水从碧玉环中去;人苍龙背上行。

这副对联,直接用“碧玉环”取代“碧玉环似的桥洞”,用“苍龙背”取代“苍龙背般的桥面”。

2、比拟法:把事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事物来写。如清代一副挽名人联:岱色苍茫众山小;天容惨淡大星沉。

此联中把人当作“大星”来写,是拟物。

又如,19761 月周恩来同志逝世后,有人写了这么一副挽联:

青山含悲:声声泪,声声唤总理;

碧水长流:字字血,字字哭忠魂。

上联中把“青山”、“碧水”当作人来写,这是拟人。

3、夸张法:通过将事物扩大或缩小的描述,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如浙江钱塘观潮亭联:

声驱千骑疾;

气卷万山来。

联中的“千骑”、“万山”就是以大数来突出潮涨时声威之猛。这是夸大。又如一副讽汪精卫联:

国祚不长,八十多天袁皇帝;

封疆何窄,两三条巷伪政权。

联中说汪精卫政权是“两三条巷”,这是缩小。

4、衬托法: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事物放在一起作陪衬对照。如杭州岳飞墓联:

史笔炳丹书,真耶!伪耶!莫问那十二金牌,七百年壮士仁人,更何等悲歌泣血;

墓门凄碧草,是也!非也!看跪此两个顽铁,亿万世奸臣贼妇,受几多恶报阴诛。

上联用“史笔”、“丹书”、人们“悲歌泣血”正面衬托岳飞抗金卫国的功勋;下联用“奸臣贼妇”“恶报阴诛”从反面衬托岳飞精忠报国的高贵品质。

5、双关法:就是指语意双关,使一句话里字面上有一层意思,但另外还有一层意思。在对联中,双关有三种类型:

一是谐音双关。指借同音来表达联意。如下联: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此为一文武官员对答联。“橹速”暗指“鲁肃”(文官),“帆快”暗指“樊哙”(武官),“笛清”暗指“狄青”(武官),“箫和”暗指“箫何”。上联是说文不如武,下联是说武不如文。

二是寓意相关。让人们根据对联创作背景去推想它的实际意思。如太平天国大将石达开写的一副理发店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这副对联明言剃头理发,暗写革命抱负。

三是借形相关。指用相同字形或同一形体的字来表达不同意思。如一理发店联:

虽然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此联可理解为:不要小看理发这门手艺,它需要最好的功夫。“毫末”指头发末端,“毫末技艺”指微末技艺;“顶上”指头上,“顶上功夫”指最好功夫。

6、借代法:不直接说出某事物,而借相关的事物去代替它。如某书店联:

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联中的“古今学术”和“天地精华”都是代指书,“藏”和“聚”都表示书有很大的数量。

7、对比法:特意把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或某一事物相反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来写。如郑板桥写的:

心清水浊;

山矮人高。

8、对反法:指有意把相反或相对的词放在一起,使它们产生一种既矛盾又统一的效果。如此联:

大小姐提圆扁篓掰青白菜;

高矮子拿长短棍赶黑黄牛。

9、藏典法:把历史典故运用到对联中,不但丰富了对联的内容,使人产生联想,而且以典故对照现实,加深了对联的思想深度。如沈钧儒题柳州罗池船厅联:

谁挽狂澜,每念时艰怀击楫;

民犹止水,莫因风利过张帆。

此联藏典故“击楫”:东晋时,北方土地被地方势力割据,大将祖逖带兵渡江北伐。船到中流,他击楫发誓:“我如果不能扫清中原,就死在这里!”此联要人们学习东晋祖逖击楫中流收复国土的英勇行为。

10、用数法。在对联中巧妙地运用一些数字,可以增强对联的表现力,显得生动活泼。如:

万树桃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又如春联: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此联意为缺衣(一)少食(十)。

11、假称法。有意把要讲的意思让有关对象用自己的口吻讲出来。如有人用秦桧夫妇口气撰联贴于秦桧夫妇墓前:

咳!我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

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12、引用法。将人们熟知的名言、诗句、书名等搬进对联里。对联中的引用有三种方式:

①明引式。引用原文或原话,加以说明。如下联: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②暗引式。作联时把原文或书名等直接用于联句中,不用引号,不加说明。如下联: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动徬徨。

此联中的“呐喊”、“徬徨”是鲁迅最早的两本短篇小说集,两两相对,非常贴切。

③驳引式。指引用别人的联语作靶子进行反驳。如清朝洪承畴素以忠节自称,曾写有一副对联: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后来,洪承畴屈膝投降了清朝。有人引用他的对联加以驳斥: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组句技巧

对联的文句组合,是对联创作的重要手段。学会了组句技巧,就能使对联获得某种艺术效果。常用的组句技巧有十种:

1、嵌名法。又叫“冠对”,它是根据内容的需要,把有关的人名、地名、物名嵌入对联中,使之意中有意,增加艺术效果。嵌名法又分为整嵌和分嵌两种。

⑴整嵌。是指把整个名称嵌入对联中,不拆开,保持其整体性。如:

邹孟子、吴孟子、寺人孟子,一男一女,一不男不女;

周宣王、齐宣王、司马宣王,一君一臣,一非君非臣。

此联上联嵌入三个“孟子”:“邹孟子”指战国孟轲,“吴孟子”指明代姑苏孟淑卿,“寺人孟子”指晋历公时的一个宦官;下联嵌入三个“宣王”:“周宣王、齐宣王”是春秋时的国君和大臣,“司马宣王”指晋宣帝司马懿的第四子,被封为汝南王,官侍太尉、太宰等,故为“非君非臣”。

⑵分嵌。是指把一个名称拆开嵌入联中某一位置。分嵌有七种:

①横嵌。指把名称在上联或下联中分别嵌完。如:

余见心乐余心乐;

史载可法史可法。

上联嵌入“余心乐”,下联嵌入“史可法”。

②递嵌。是指上联横嵌一部分,下联横嵌一部分,合之为整体。如袁世凯窃取总统职务,王闿运写了一联讽刺: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联中嵌入“民国总统不是东西”。

③反嵌。对联嵌名一般是从左到右(以横写式而言,竖写式反之)、从上到下顺嵌的,反嵌就是逆这个顺序嵌名的。如曾国藩与左宗棠互戏联:

季子敢言高,与吾意见辄相左;

藩臣徒误国,问尔经济有何曾。

上联为曾国藩作,嵌“左季高”,季高是左宗棠字;下联是左宗棠作,嵌“曾国藩”三字。

④暗嵌。就是改头换面将所嵌之名置入联中。如清代有个学台叫吴省钦,胸无点墨,且贪赃枉法。有一年主试,利用职权贪污受贿,声名狼藉。有个书生愤而书联于考场门口:

少目焉能识文字;(“少”、“目”为“省”)

欠金安可望功名。(“欠”、“金”为“钦”)

横批:口大吞天((“口”、“天”为“吴”)

⑤迭嵌。指在一副对联中交叉嵌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如:

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

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上联嵌“春”、“夏”、“秋”、“冬”四季名,下联嵌“东”、“西”、“南”、“北”四方位名;上下联各嵌一书名。

⑥省嵌。在一副对联中嵌入一个名称的主要部分。如湖北武昌老子祠联:

天下名山僧占多,还须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

世上好话佛说尽,又谁知五千妙论书自尊师。

此下联中“五千妙论”就是“五千言《道德经》”之省略。

⑦竖嵌。是将一个名称分嵌在对联的上下联中。此法在分嵌中用得最多。竖嵌又分多种格。

a、凤顶格。又名鹤顶格、排头格、顶头格,即把要嵌的两个字分别嵌在上下联的第一字上。如风仙寺联:

风中邀朗月;

仙境踏清歌。

b、燕颔格。又叫叶底格,即把要嵌的两个字分嵌在上下联的第二个字上。如嵌“振兴”二字联:

大振军威寒敌胆;

勃兴国运暖民心。

c、鸢肩格。又叫鹿颈格,所嵌两字在上下联的第三字上。如嵌“国家”二字联:

民康国泰凭嘉政;

业旺家兴靠党恩。

依此类推,所嵌两字在上下联的第四字上为蜂腰格(又叫合欢格)、第五字上为鹤膝格(又叫合跗格)、第六字上为凫胫格(又叫长胫格)、第七字上为雁足格(又叫鹤足格、雁尾格、并蒂格)、第八字上为魁斗格、第九字上为蝉联格(又叫连理格)、第十字上为云泥格、第十一字上为鼎峙格(又叫鹰爪格)、第十二字为双钩格。

还有一格为碎锦格,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字分嵌在上下联中,位置不限。如嵌“天、地、人”三字联:

日月光华耀大地;

人民事业换新天。

嵌字联不限于一格,可多格于一联中。

2、回文法。这是对联中耐人寻味的方法,即联语回环反复,既可顺读,也可倒读。常见的回文法有三种:

⑴本联回复式。上下联都在本联中完成一个回复。如:

我爱邻居邻爱我;   蝶恋花丛花恋蝶;  女爱郎才郎爱女;

鱼傍水活水傍鱼。   夫随妇唱妇随夫。  花添锦上锦添花。

⑵上下联回复式。就是指下联为上联的倒读回文。如:

安久乐长民众;

众民长乐久安。

⑶待回式。在对联表面不见回复文字,回文尚待读者倒读而成。如:

风送花香红满地;

雨滋春树碧连天。

此联可倒读为:

天连碧树春滋雨;

地满红香花送风。

3、顶针法。又叫连珠法,就是联中前句末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的开头,使邻接的句子首尾连接起来。如:

常德德山山有德;        断桥桥未断;

长沙沙水水无沙。        残雪雪不残。

蚕作茧,茧抽丝,织就绫罗绸缎;

兔生毫,毫作笔,写就锦绣文章。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戏台联: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一贪官生日,有人献上联:

寿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寿年丰,丰衣足食,食千种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宝贵,贵客早来,来之有理,理所当然;

有位教书先生气不过,就续了下联:

福如东海,海广阔,阔大人,人面兽心,心田不好,好一个坏蛋,但愿万死,死无葬身之地,地归农民,民者无忧,忧者贪官。

4、排比法。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的平行短句,给合在一起。如武汉东湖联:

鹄比翼,花颦眉,柳拂裙,画意更兼诗意;

林蕴幽,水凝碧,山环翠,东湖不让西湖。

5、反复法。指为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感情,让某些词语在句中反复出现。反复有两种类型:

①隔离反复。在反复出现的词语中间有其它词语间隔着。如: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②连续反复。在对联中同一词语接连反复出现。如某知府罢官后作了一联:

佛言不可说,不可说;

子曰如之何,如之何。

6、设问法。在对联创作中,常见设问法有四种:

①上联问下联答式。如:

隔靴搔痒赞何益?(郑板桥联)

入木三分骂亦精。

李白借问谁家好?(酒店联)

刘伶还言此处佳。

②下联设问式。如某城隍庙联:

德之不修,吾以汝为死矣;

过而不改,子亦来见我乎?

③上下联各自问答式。如: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④上下联全问不答式。如: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7、反问法。指无疑而问,明知故问。通常是不需要回答的,问句本身就包含着答案。在对联中,反问形式常见的有两种:

①否定形式反问。如:

不经几番磨炼;

怎成一段锋芒?

②肯定形式反问。如:

司马相如,蔺相如,果相如乎?

长孙无忌,魏无忌,得无忌耶?

8、分总法。指在对联中对某些事物既有分述,又有总述。如:

三绝诗书画;(郑板桥联,先总后分式)

一官归去来。

松、竹、梅,岁寒三友;(先分后总式)

桃、李、杏,春风一家。

9、歇后法。有些对联采用歇后的方法,字面不说明,但言外有意。如:

君子之交淡如;           未必逢凶化;

醉翁之意不在。           何曾起死回。

10、潜意法。指不把要说的意思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而潜藏对联之中。如:

天高一尺;(意为地皮少了一尺)

政为十方。(意为为政失方)

此联讽刺了那些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不理政事的丑态。

11、无情法。指上联的上句与下句各自顺理成章,但文义毫不相关。在句式、意境、风格上越是风马牛不相及越好,但仍构成某种相关的含义。如:

鳝血黄泥地;          色难;        陶然亭;

羊脂白玉天.           容易.         张之洞.

树已半枯休纵斧;             公门桃李争荣日;

果然

一点不相干.             法国荷兰比利时.

 

第三节      创作要求

对联创作与诗词写作一样,“入门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就对联的艺术形式来说,只要我们掌握它的基本规律、准则和避忌,经过勤学苦练,就能触类旁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一、力求新意,务去陈言。

撰联也和写诗一样,必须讲究立意,力求有新意。立意就是确立主题,立意新是对联存弃的关键。对联立意要做到;写国家大事,要注意亿万民众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大事业;写个人情怀,要具有为国为民而奋斗的大目标,勿拘泥于个人的恩怨得失;写风景名胜,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立意有三个基本要求:

1、立意正确,反映时代精神。如下联:

丁财两旺;

林粮双收。

此联深受“多子多福”的陈腐观念影响,“丁旺”有悖于我国的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如下联就具有时代精神:

勤劳致富,坚持四项原则;

奋发求知,建设两个文明。

2、立意鲜明,态度明朗。对联中,爱什么,憎什么,反对什么,坚持什么,观点要明确,态度要明朗。如曾任河北省长的李尔重赠清洁工联:

清洁人,清洁心,清清洁洁清世界;

光明地,光明路,光光明明光新天。

又如某婚姻介绍所联:

寻寻觅觅,韶华转眼即逝;(莫失良机)

犹犹豫豫,知音再度难逢。

3、立意新颖,不落俗套。撰写对联要写出自己的见解,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不要把别人说过千百遍的东西,用得陈旧的话语,你还去重复。如两地的关帝庙联:

秉烛岂避嫌,斯夜一心在汉室;

华容非报德,此时两眼已无曹。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

单刀会鲁肃,江南子弟尽低头。

这两联同写关羽,但立意各有创见,读来别有一番情趣。

二、用词切题,忌离特征。

对联同其它文学作品一样,要切题。什么是切题呢?就是指行文一定要围绕所写、所咏的人、物、事,一定要抓住本质,写出不可移换的特征。

对联创作切题方法有两种:

1、抓住所咏的人、物、事的本质特征,来谴词、造句。如山东泰山南天门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阶崇百级,俯临千嶂奇观。

南天门,又称三天门,在登泰山的十八盘尽头。联语在首句点出了南天门的位置——在“阶崇百级”处,就是它“辟”通了“九霄”的天路。此联写出了泰山的气势,绘出了岱宗的壮景,不但切题,而且有神韵。

2、将所咏的人、物、事的名称巧妙地嵌入联中,然后点出蓁持征。如广东潮州市韩江酒楼上有一联:

韩愈送穷,刘伶醉酒;

江淹作赋,王粲登楼。

此联巧用了与诗酒有关的四个历史人名:韩愈、刘伶、江淹、王粲;在联语首尾嵌入了“韩江酒楼”四字,十分切题。

三、注意平仄,忌杂声韵。

对联非常讲究字音的平仄协调,特别强调上联以仄声字收尾,下联以平声收尾。一副对联如果字字讲究平仄,声律和谐,吟诵起来,优美悦耳。

四、讲究对仗,切忌合掌。讲究对仗就是指上下联字数相等,句式相似,结构相同,词性一致。但对联上下联必须是异义相配,如果出现了意义上的雷同或差别不大,便犯了合掌之忌。如广东潮州双忠祠联:

国士无双双国士;

忠臣不二二忠臣。

此联就是一副合掌联。“国士”与“忠臣”、“双”与“二”都是同义词。又如:

散步江滨观浪涌;           兰房生贵子;

闲行河畔看波兴。           绣户产麟儿。

此二联都只有一层意思。

 

 

 

参考资料:蒙智扉的《对联创作入门》、《增广贤文》、本人的《山人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