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的拼音怎么写的:奇台县高瞻远瞩 科学规划 力促定居牧民增收致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32:58
奇台县高瞻远瞩 科学规划 力促定居牧民增收致富
发布时间: 2012-1-18 13:41:00 被阅览数: 21 次 来源:
       牧民定居工程是一项重点民生工程。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牧民定居作为惠民实事头号工程来抓,科学规划,严格标准,创新模式,牧民定居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县4707户牧民,已定居3605户,定居率达76.6%。现就我县“五宜两结合”定居兴牧工作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工作成效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定居兴牧工作,及时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各单位职责、任务。县党政分管领导多次带领乡镇、部门主要领导深入牧区实地调研,召开现场座谈会,邀请牧民代表广泛参与,详细了解掌握牧民定居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尊重牧民意愿,结合实际,拓宽思路,创新思维,提出了“五宜两结合”的分类定居模式,并把定居牧民后续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结合实际,认真研究,统筹发展,加紧落实。每年都要定期召开定居兴牧现场推进会,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县人大也多次开展专项调研,组织人大代表现场参观,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县政协充分发挥监督指导作用,着力将定居兴牧打造成民生项目的精品工程。      二、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定居模式新颖      2011年,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原则,灵活地采用“五宜两结合”模式定居牧民300户,实现了定居兴牧同新农村建设、风景区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一是以农促牧、发展养殖、转变生产方式。按照“人畜分离”的要求在农业乡镇集中定居234户,每户修建80平米以上砖混结构抗震安居房、100平方米牲畜棚圈、50平米草料棚,人均落实5亩饲草料地,引导牧民发展种养业,统一规划建设养殖小区、配套挤奶厅,大力发展奶牛、肉羊、家禽等高效畜种。二是以商活牧,发展旅游,传承民族文化。依托半截沟镇江布拉克5A级景区旅游资源优势,引导和安排有草场资源、懂经营,善于从事旅游业的30户牧民就地定居,在景区附近修建85—120平方米住房,配套建设游客接待厅、民族歌舞厅等,打造高标准、哈萨克族特色的民族风情园,在“吃、住、行、游、购、娱”上做文章,发展休闲度假、牧家乐旅游和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旅游事业。三是多业结合,跟进培训,引导牧民进城定居。通过协调土管部门,在城南新区无偿划拨土地,完成两栋定居牧民住宅楼(户均83.26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水、电、暖三通,安排36户牧民进城定居,为每户牧民补助7万元、自筹5万元,将牧民变为居民。引导有创业技能、有一定家庭经济实力的牧民进城定居,由劳动就业部门及时跟进,组织开展建筑、电焊、汽车修理、特色菜肴、餐厅服务等免费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等多就业领域转移。并为每户新定居牧民协调解决5万元以上创业贷款基金,扶持有驾驶经验的牧民从事交通运输业,引导厨艺精湛的牧民在城南新区开设哈族饭馆、熏马肉馆等;依托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带、芨芨湖工业园区大建设、大发展的机遇,引导牧民做大做强民族刺绣、民族手工艺品等民族特色行业,积极协调县城机修厂,把掌握电气焊技术、汽车维修等技能的牧民安排到企业工作,实现牧民多领域、多途径增收致富。      三、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确保工程质量      按照“先生产、后生活”和20年不落后的要求,把定居兴牧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在工程选址、院落布局、房屋风格设计上尊重民族习惯,精心挖掘民族文化,科学规划设计,力求功能齐全,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突出。在项目施工前,土管、规划、环保等部门严把土地、规划、环评审批关口,发改委严把工程招投标程序,畜牧部门严把工程质量关,邀请福建援疆建筑专业人员协同监理人员现场实施监督检查,对建设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现场整改。同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取抓阄方式将房屋提前分配到户,并让定居牧民全程参与到工程质量监理中,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真正实现了“建筑面积不落后、功能不落后、质量不落后、产业不落后”发展要求,极大地提高了新定居牧民的满意度。      四、统一规划、整合资金,优化定居环境      在定居过程中,我县按照“三通四有五配套”的要求,将安全饮水、国家电网农网改造、农村道路村村通、兴边富民、退牧还草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加快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县畜牧部门与水利、供电、交通、林业等部门积极联系,密切配合,协调解决定居点通水、通电,及时跟进通村道路建设和绿化工程,对饲草料地灌溉旧机井更新改造,全面推广节水加压滴灌技术,满足了饲草料地的用水需求。还在定居点配套建设村卫生所、双语幼儿园、文化室等服务设施,提升了牧民服务保障水平。      五、加大投入、转变方式,发展后续产业      一是优先扶持有养殖经验和经济实力的定居牧民发展畜禽规模养殖,通过技术上的传帮带,带动周边牧民共同致富。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着力打造奶牛养殖专业村,对外购的300头优质荷斯坦奶牛,每头奖补1000元;对购置的青贮玉米收割机每台奖补10万元;对新建标准化挤奶厅,每座奖补30万元;对奶牛养殖合作社和托牛所建设4000平米钢构牛舍,奖补30万元。二是大力扶持定居牧民发展肉牛肉羊产业,坚持整村推进,对购买西门塔尔肉用种公牛每头奖补5000元,肉用种公羊每只奖补1000元,目前牧区肉牛肉羊养殖形成规模。三是大力发展土鸡养殖,县财政投入300万元,补助发放600万羽土鸡苗,并争取了20万元牧民定居后续产业发展补助项目,为50户定居牧民定向发放2万羽补助鸡苗,土鸡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