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铁龙保养灯怎么归零:印度的种姓政治痼疾(旧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16:42

印度的种姓政治痼疾(旧资料)

这几年,印度的发展越来越引人注目,连年保持的高经济增长率,优质的大学教育,IT世界里涌现出的明星企业,这些都是在描述印度崛起时常用的..

这几年,印度的发展越来越引人注目,连年保持的高经济增长率,优质的大学教育,IT世界里涌现出的明星企业,这些都是在描述印度崛起时常用的例证。但是和中国一样,印度的发展并不平衡,其种姓制度虽然早已被废除,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依然存在。

 

2008年5月23日以来发生在印度西部拉贾斯坦邦,并蔓延到新德里周边地区的骚乱就凸显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壁垒和不平等。该邦的游牧民族古贾人(Gujjar)本来属于“其他落后阶层”,为了获得“列表部落”具有的保障高等教育和公务员入职等优惠政策,这几年一直要求政府把其身份类别降低至“列表部落”,但因为这样一来,同一个邦里属于“列表部落”的米纳(Meena)族群享受的权益就会缩水,而米娜族群的选举话语权比古贾族强,所以邦政府一直没同意。米纳族群在拉贾斯坦邦里所占的人口比例为11%,古贾人只有8%,眼看今年地方议会选举即将到来,地方议会中的第一大党派人民党决不会轻易得罪米纳族人而失去他们的选票。为实现自己的诉求,古贾人走上街头抗议示威,事件很快就演变成流血暴力冲突,示威者向警察仍石头,警察开枪还击,持续一周的暴乱已造成40多人死,印度政府不得不出动军队平息事态。

 

印度社会的阶层划分异常复杂,历史传统因素和当代政治需要互相交织,代表身份的种姓不但没有随着印度宪政民主的发展而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反而还和政治越来越密切。传统的种姓制把社会分为五大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还有不可接触者,但这种划分方法在1950年印度独立后就不再使用。印度媒体关于拉贾斯坦邦骚乱的报道充斥着像ST、SC、OBC这样的缩略词,如果不了解印度人的身份划分系统,看起来简直是一头雾水。奇怪的是,国内介绍印度种姓的文章和书籍大多还在采用传统的五个等级,所以不妨先更新一下对当代印度人身份划分的认识。

 

目前任何一个印度人的身份都按“列表种姓(Scheduled Castes,简称SC)”,“列表部落(Scheduled Tribes,简称ST)”,“其它落后阶层(Other Backward Class,简称OBC)”,以及“先进阶层(Forward Class,简称FC)”四类予以划分。传统上属于贱民(达利特)的社会群体被划为“列表种姓(SC)”、原住民非被划为“列表部落(ST)”,把不属于这两部份但在传统上也属于低级种姓的人群划分为“其他落后阶层(OBC)”,这三部分群体除外的人,就是所谓的“先进阶层(FC)”。

 

由于种姓压迫在印度社会根深蒂固,印度在独立之初就制定了一系列公共干预方案,试图通过制度设计来矫正社会各阶层之间的不平等现象,最典型的莫过于为弱势的种姓族群专门设计的配额保留制度。根据这个制度,印度人按上述四种类别被贴上不同的身份标签,除“先进阶层”以外的其他三种身份在接受高等教育和在政府机关(含国企)就业方面有一定数额的配额保障,有点类似美国保障黑人权益的平权制度。比较特别的是,印度的这个制度保障的并非少数弱势群体的权益。据印官方不完全的统计,“列表种姓”和“列表部落”的人口约占印度总人口的三成,而“其他落后阶层”和“先进阶层”各占约三点五成。因为人口基数差不多,所以对任何一种身份类型采取的优惠政策让先进阶层感到不平等的切实存在,来自于这一阶层的要求废除配额保留制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像印度理工大学,德里大学这样的名校,来自先进阶层的学生竞争异常激烈,即使高考考分远远超出来自落后阶层的学生,但因为有配额保障,落后阶层的学生反而能被录取,所以很多考分很高但因为配额限制上不了国内名牌大学的先进阶层学生不得不到国外留学甚至影响在政府机关的就业机会。政治生活中也是如此,印度宪法中明确规定地方和联邦议会中的议员席位按一定的比例对列表种姓和列表部落予以保留,1950年制定的宪法规定保留10年,不过后来的政府都采取到期延续的办法,一直保留至今。

 

印度独立初期,这种矫正性的配额保留制度在保障社会弱势群体获得大学教育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方面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地位和自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被保护的弱势群体习惯了这种公共干预庇护下的好处时,一旦社会形势变化影响到特定族群的利益,这些受保护的群体反而会采取一些另类或暴力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发生在拉贾斯坦邦的骚乱有悖于常理的怪异之处就在于,这个邦的古贾人主动要求降低自己族群的身份划分等级,为的是获得更多的大学教育、公务员和议员配额。也就是说,获得配额的实际收益超过了身份降低带来的“面子”影响,就像国内有的贫困县,明明已经脱贫了,还要想办法拉关系保住贫困的帽子,目的就是获得中央政府额外拨划的救济款。

 

古贾人希望通过示威抗议向邦政府施压,显然是看到了确实存在降低自己身份类型的可能性。他们责怪邦政府背信弃义,因为03年代表人民党的女强人拉杰(Vasundhara Raje)在拉贾斯坦邦地方议会选举时,曾经承诺如果选举胜利,将把古贾人划归为“列表部落”。几年下来,已经当上拉贾斯坦邦首席部长拉杰并未兑现这个承诺。实际上古贾人去年5月就曾发起抗议示威要求满足降低种姓阶层的要求,当时也发生了流血冲突,并造成26人死。事后,拉贾斯坦邦政府为平息局势,曾提出投资改善古贾族人聚集地区的学校、医院和道路状况一揽子援助计划,但因为这样的措施改善的是古贾人占多数的社区环境,而不是古贾人的根本利益,遭到他们的拒绝。

 

刚发生的这起骚乱事件就像对去年5月拉贾斯坦邦骚乱事件的周年纪念,成为目前拉贾斯坦邦政府手中的一个烫手山芋。用落后种姓配额制度带来的直接好处作为吸引选民支持的工具实在是有悖当初配额制度设计的初衷,这个恶例也是人民党首开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谢克哈瓦特(Bhairon Singh Shekhawat)和瓦杰帕伊分别出任拉贾斯坦邦的首席部长和印度总理的时候,人民党曾经成功兑现在竞选时对贾特斯族群(Jats)所做的承诺,把原来不享受种姓配额保留制度优惠的贾特斯族群划归为能够享受优惠的“其它落后阶层”类别中,但这次拉贾斯坦邦的地方首席部长拉杰属人民党,而联邦政府的总理辛格属国大党,党派间的不同利益自然不大可能使他们通力合作让古贾人如愿。

 

最关键的是,目前“其它落后阶层”这一身份类别所保障的弱势种姓族群已经达到三千个之多,印度社会的复杂性由此可见一斑。很显然,这次印度政府如果对古贾人妥协,把他们从“其它落后阶层”降为“列表部落”,将竖立一个危险的先例,其他的族群很可能纷纷效仿,由此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将难以控制。

 

在此之前,单纯以种姓为基础制定的配额保留制度就已经遭到很多批评,它的缺陷愈来愈明显。比如它忽视了超越种姓的性别歧视和不平等,而且因为越来越多属于列表种姓和列表部落的印度人在经济和社会地位方面已经远远超过属于先进阶层的人,它已经不能有效地保障印度社会中真正弱势群体的权益,为各党派政治斗争所利用,成为争取选民的工具。

 

古贾族人再次引发的骚乱让不少印度有识之士意识到种姓配额保留制度的问题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但是因为这方面的改变对印度来说意味着重新进行全面完整的人口普查,重新修改宪法,以及由此引发的政治势力重组,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搞不好就有局势失控的危险,所以历来执政党,不管是国大党还是人民党都不愿意冒这个风险,只是因势利导,做一些修补性的工作。 

这次拉贾斯坦邦的骚乱是否会成为推动印度种姓配额保留制度改革的催化剂呢?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的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