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asley:浅谈发展外向型农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4:27:34
浅谈发展外向型农业 2004-07-27    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

  外向型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外向型农业,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以农产品出口创汇为目的的农业,农业的外向度是指当年农产品出口创汇额占全年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广义的外向型农业包括两个层次、两个方面,两个层次就是国外市场和埠外市场(作为一个国家来讲只有一个层次),两个方面就是“引进来”与“走出去”,农业的外向度是指当年农产品出口创汇额、外商投资的税收和境外投资利润占全年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本文从广义的视角,对发展外向型农业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战略选择

 

  外向型农业是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是适应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是一项具有全局性的战略选择。

 

  (一)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要求 当前,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推进,其主要表现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不断增多,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区不断增加和扩大,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充,世界经济正在逐步走向一体化。国与国之间经济相互影响的程度不断加深,依存度、互补性和制约性不断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发展,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世界经济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融入到世界经济大潮中,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赢,这对本国经济发展有利,对世界经济发展也是一个贡献。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国经济之所以能保持快速健康发展,扩大开放立下了汗马功劳。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其崛起振兴也必须要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发展外向型农业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我国已加入了WTO,机遇与挑战已摆在我们面前,国外的农产品要进入中国,如果不去开拓国际市场,我们的农业生产就会受到冲击;跨国公司要进入中国,如果不实施“走出去”战略,我们企业的发展空间就会越来越少,我们只有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才能实现竞争中互补、合作中双赢的目标。

 

  (二)适应市场一体化的新要求 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市场的一体化,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客观上也要求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协调统一的市场体系。这既给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现实的可能,也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出了迫切要求。我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率先从农村、农业取得突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不断发挥的过程,就是农业利用两个市场不断扩大的过程。成功的实践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必须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两个市场,利用两个市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才能不断获得最新鲜、最优质、最有效的资源,发展才能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适应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新要求 科技的发展和突破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196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手段,科技与外向型经济在互动中前进。必须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以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和适应科技快速发展的需要,“引进来”可以引进新品种、农业新成果、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走出去”可以更多的了解国外农业科技发展动态,开展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也可以把我国的优势农产品、特色产品推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创汇农业;还可以把我国的农业科技带出去,开发科技产业。因此,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对农业自身发展有利,对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四)适应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内容很多,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推动农村城镇化,有利于加快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一方面把我们的农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增加创汇额度;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外资,既直接增加资本投入,又能发展新型产业,可以实现双重增效增收目标。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也是发展外向型农业的一种具体形式。通过招商引资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农村的基础性建设,有利于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

 

  二、障碍因子

 

  外向型农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中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前进中还遇到多方面的阻力,从目前来看,主要是“四性”。

 

  (一)自身利益的保护性 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加强对本国农业生产者利益的保护,利用卫生安全、质量认证、标签、包装、环境保护、计量单位等设置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来限制外国产品进入。如欧盟对进口食品中残留的X种主要农药制定了新的最高残留限量;日本、加拿大、英国等要求进口花生黄曲霉含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二十(20PPM);日本对进口的茶叶农药残留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零点二至百万分之零点五(0.2PPM?D0.5PPM)。 2002年上半年,欧盟对从我国进口的水产品、蜂产品以检出氯霉素残留量超标为由,限制进口,导致我国水产品出口欧盟下降73%。同时,发达国家利用对外贸易的政治化,强行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农产品。这些都是不合理的旧的经济秩序对外向型农业的冲击,不利于外向型农业的双向发展、平衡发展和健康发展。

 

  (二)产业本身的弱质性 农业是弱质产业,其弱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农业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使农产品生产的回旋余地较小,转产的速度较慢,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2)小规模。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生产的成本高、集约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3)产品的附加值低。全国农产品与加工产品产值之比1:0.9,湖北省只有 1:0.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3的水平,而且农产品加工的档次、包装的精美程度都不如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价格不高。日本从中国进口魔芋粉2000元/吨,但加工后返销中国市场增值到 20万元/吨。

 

  {三)农业要素的弱势性 农民是弱势群体,其弱势性表现为:(1)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单家独户的农民,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既不能有效地参与国内市场竞争,更不可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2)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低。据统计,2000年湖北省农村劳力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占0.33%,高中占11.7%,初中占49.3%,小学占32.74%,文盲占 5.77%。这种文化素质结构远不能适应当前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发展外向型农业的需要。 (3)龙头企业的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竞争力不强。如湖北省现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2000多家,其中经营农产品出口的只有160家;而且群体规模小,资本积累时间短,2002年出口创汇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只有27家;大部分企业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缺乏具有国际贸易经验的专业人才,难以与国际大企业、大集团抗衡。

 

  (四)配套服务的低效性 总体来讲,外向型农业发展的环境在不断改善,但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配套服务跟不上。(1)政府的职能转变不够。行政审批还存在过多、过滥的现象,一些职能部门设卡较多,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质量差。(2)招商引资的力度不够。有的重招商轻引资,有的重引资轻合作,有的甚至开门招商、关门打狗,缺乏起码的诚信。(3)对外向型龙头企业引导扶持不够。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制约企业联合、壮大、发展的具体问题长期难以得到解决。

 

  三、对策措施

 

  (一)树立全面的外向型农业发展观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手抓、全面有效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进来”是为了更好地“走出去”,以引进促走出,以引进促发展。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就是要依托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配置农业产品资源、农业要素资源和农业科技资源。“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发展外向型农业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在外向型农业发展初期,主要是资金的引进、产品的出口,随着外向型农业发展,“引进来”与“走出去”逐步向多元化、多内容、多领域转变。“引进来”既要结合本国本地的实际,发挥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走出去”,又要适度进口优质特色农产品,调剂国内市场,丰富国民生活。“走出去”既要把优势特色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又要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和科技走出去,开发新产业,实现资本利润的最大化。

 

  (二)充分利用WTO和市场两个规则 外向型农业是一种规则经济,必须遵守WTO规则和市场规则,按规则办事,才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积极应对,确保外向型农业健康发展。(1)要熟悉规则,这是用好规则的前提。不仅管理者要熟悉规则,经营者、生产者都要熟悉规则。(2)要研究规则,这是用好规则的关键。要把规则的要求与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实际结合起来,研究应对措施。根据国际农业贸易的新情况,充分利用WTO成员的权力,参与 WTO新规则的制定,维护本国合法利益。在发展市场经济中,不断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3)要全面履行规则。坚持权力与义务相统一,善于用 WTO规则解决国际农业贸易纠纷,反对双重标准,抵制单方面制裁,防止经济政治化和政治经济化,在WTO规则框架内积极发展国际农业贸易,国际农业合作。

 

  (三)做优做强农产品 开拓国际市场,优质特色有竞争力的产品是基础。打牢出口创汇基础,必须把农产品做优做强。(1)要推行集约化经营。 (2)要推行标准化生产。(3)要推广商品化加工。

 

  (四)做强做大龙头企业 无论是农产品的出口创汇,还是境外投资创业,都必须有强大的龙头企业来组织和带动。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必须要有与国际大公司、大集团、跨国公司相抗衡的大龙头、强龙头企业。做强做大龙头企业要以人为本,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以市场机制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多种方式推进。(1)强强联手。(2)兼并重组。(3)产业化经营。(4)鼓励企业家创业。依法保护企业家的劳动成果,充分发挥优秀企业家的核心作用。(5)要培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增资扩股,向外扩强。

 

  (五)优化发展环境 优化的环境也是一种生产力。当前要突出三优化,以推动外向型农业健康快速发展。(1)优化行政管理环境。(2)优化政策法制环境。(3)优化市场环境。核心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实现公平、竞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