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拉瑞亚地牢里的火球:论十德(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6:16:35

论十德(2)

第二部分 外国人看中国的道德观念

  西方近代文明有两个传统,而中国近代文明则只有一个传统。西方近代文明的两个传统,一是古希腊文化,特别是古希腊文化中的雅典文化和希腊文化,另一个则是基督教文化;中国近代文明的传统,只有一个,就是儒学文化。而这些文化传统在历史进程中正渐渐发生着碰撞与融合。

  一、近代中西文化的碰撞

  1、第一次碰撞:1840年以后

  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也被动地遭遇到西方文化。如何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成了焦点,出现了所谓“中体西用”之争,一直延续到了30年代,其中既有全盘西化论,也有传统复兴论。所谓西化,主要是指欧洲化,西方文化主要是指以欧洲为主的文化。在这次的碰撞过程中由于准备不足,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足够的反思,出现了两个极端,不是主张全面复兴传统,就是主张激进反传统,同时由于对西方文化也缺乏全面了解,因而不能做出符合中国特色的认识和选择。

  2、第二次碰撞: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

  80年代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西方文化也随之大量引入。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再一次成为焦点。有主张中国传统文化是封建的东西,不利于实现现代化,必须全然抛弃,提倡全盘西化的;也有一些新儒家主张在现代要复兴儒学的;更多的则是主张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借鉴西方进步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这时的西化主要是指欧美文化。这次的碰撞也明显准备不足,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哪些应当继续弘扬,哪些封建的糟粕应当抛弃,缺乏系统的辩证分析。结果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说是抛弃的封建糟粕的东西,后来却发现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东西。

  3、第三次碰撞:21世纪全球化进程时期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世界文化的全球化,多元化的也在中华民族这块阔土上登上了历史舞台。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间的交融与碰撞出现了。中国面临这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所谓世界多元文化,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各民族多元文化并存及其交互作用,是人类文化的总称。

  诚然,由于经济科技的发展,交通,网络等的提高,地球村,全球化等概念的形成,以前以人类按民族、按地域的形式呈现的单一文化现象受到冲击,而世界多元文化在此基础上逐渐成形。古希腊文化,古埃及文化,犹太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等,它们之间都表现出这种融合倾向。多元文化融合不是表明各种地域文化的丧失,恰恰表明各种文化保持自己的特色,并且在此基础上乐于开放自身。

  因此这次碰撞的范围扩大了,主要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在世界多元文化融合的总体趋势下,中国要充分做好文化准备,主动的参与世界文明的进程。

  二、近代外国人看中国

  1、英国:韩素音

  英籍女作家韩素音说:“中国文化的力量真是无比宏大。因为它总是能不断吸收外来的东西,再把它们'中国化'.”“中国文化具有博大的胸怀和超越时空的影响力,现有中国文化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因为华裔遍全球,当然也在西方有影响了。”⑤

  2、英国:汤因比

  英国著名学者汤因比在《展望21世纪》:

  “自从人类在大自然中的地位处于优势以来,人类的生存没有比今天再危险的时代了。”

  “不道德的程序已近似悲剧,而且社会管理也很糟糕。”

  汤因比指出,儒家的仁爱“是今天社会所必需”,“墨家主张的兼爱,过去只是指中国,而现在应作为世界性的理论去理解”。

  “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也不是西欧化得国家,而是中国。”

  全人类发展到形成单一社会之时,可能就是实现世界统一之日。……我所预见的和平统一,一定是以地理和文化主轴为中心,不断结晶扩大起来的。我预感到这个主轴不在美国、欧洲和苏联,而是在东亚。“

  “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最具有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

  他认为道家学说倡导的“天人”和谐一体的哲学是目前挽救生物圈的可以信赖的精神思想。

  3、英国:麦妥士

  在《中国人及其叛乱》一书中提出:“……中国人把英国人当作野蛮人,认为自己是唯一的文明人;英国人也普遍把中国人当作半野蛮人,认为自己是世界上各民族中最文明的。如果说英国人的看法更接近真理,为什么?在多大程度上接近真理?”

  麦妥士认为,谁文明谁野蛮,关键看所依据的文明的概念是什么。西方人所持的文明概念表现在物质、精神、道德三个层次上,目的在于改造自然改善个人与种族的生存环境,所以物质文明是首要的,中国人的看法正好相反,他们认为文明的概念几乎等同于道德,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才是文明。中国人与英国人的文明概念不同,在各自的眼里,对方都成为野蛮人或半野蛮人。

  4、英国:罗素

  1920年,48岁的罗素到北京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一年后离开,隔年写成《中国问题》这本书。书中写道:

  我相信,中国人如能对我们的文明扬善弃恶,再结合自身的传统文化,必将取得辉煌的成就。但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两个极端的危险。第一,全盘西化,抛弃有别于他国的传统。那样的话,徒增一个浮躁好斗、智力发达的工业化、军事化国家而已,而这些国家正折磨着这个不幸的星球;第二,在抵制外国侵略的过程中,形成拒绝任何西方文明的强烈排外的保守主义。

  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可能比英国人贫穷,但却比英国人更快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国家的立国之本在于比我们更宽厚、更慈善的观念。

  在中国,公众舆论一旦形成便是真正的力量。

  中国人相当有教养,聪慧而明智。

  中国人既不模仿日本,也不愿驯服地屈从外国势力的控制。他们考虑问题,不是以几十年计算,而是以几个世纪计算。他们以前曾被外族征服过,首先是蒙古人,之后是满族人;但最后这两个外族征服者,却都反被他们同化了。中国的文明渊源流长,亘古不变;经过几代人之后,入侵者反变得比中国人更像中国人了。

  孔子和其后学所发展者是纯讲习伦理的一个学派,没有宗教性和独断教诫,……它确实成功地开展出其整个民族所有的雍容气度和礼让习俗。

  欧洲人每以为中国人的谦恭礼让是懦弱,实则正是他的力量之所在;他即以此力量卒于制胜其历史上过去的那些外族征服者。

  如其说,世界上有“不屑于战争”的民族吗,那就是中国人了。中国人的态度天然地雍容和蔼,以礼待人,亦望人报之以礼。如其让中国人选择的话,他们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却只要自由而不要霸权。

  我认为世界上只有中国人真正相信智慧比任何宝贵的东西更宝贵。

  5、法国:伏尔泰

  这个国家(中国)已有四千多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其法律、风尚、语言乃至服饰都一直没有明显的变化。

  伏尔泰曾不止一次地表示,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值得人们尊敬的时代,正是人们普遍遵从孔夫子的法规的时代,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他在《哲学辞典》中评论孔子:“我读孔子的许多书籍,并作笔记,我觉着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

  “中国人对深刻了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则是一国的君父。这种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把这个幅员广大的国家组成一个大家庭。”(249页,《风俗论》)

  “关于中国,只要听到这种法律,我已不得不主张只有中国是世界中最公正最仁爱的民族了。”

  6、法国:魁奈·弗朗斯瓦(1694-1774)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重农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他对于中国的研究,后来汇集成《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一书影响深远。他写道:“根据中国注疏家的解释,天是统辖苍穹的灵魂,他们又把苍穹看作是大自然的物主最为完美无瑕的杰作。苍穹的外貌总是令人肃然起敬,使人们看到自然秩序的美妙和卓绝;在那里,造物主的不变法则得到最为清晰的显示。”他又说,“如果说在中国,思辨科学没有取得什么进展,而对自然法的研究却已达到尽善尽美的最高程度,并且,如果说在其他国家,思辨科学得到很好的研究,而自然法却完全被忽略了。”

  孟德斯鸠说:“中华帝国的政体……指导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我不晓得,一个国家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还能有什么荣誉可说呢。”魁奈就此反驳孟德斯鸠说:“在中国施行杖刑就象鞭笞、作苦工等等一样,是对犯人的惩罚,这同其他国家的作法要达到的目的没有什么两样。哪一个国家的统治没有刑法呢?”魁奈更是就势为中国辩护:“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一个国家采用那么多办法来鼓励人们学习榜样和唤起人们的荣誉感呢?对此孟德斯鸠先生只字不提,这正是他夸大其辞,以及他极力想把中国人描绘成是一群处于专横统治之下的惟命是从之徒和奴隶的一个十分明显的证据。”⑥

  7、德国:黑格尔《世界》

  中国政府就完全建立在这种伦理关系上。客观的家庭孝敬是国家的标志。

  8、德国: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在《中国近事》序言的开头写道: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最发达的文明仿佛今天汇集在我们大陆的两端,即汇集在欧洲和位于地球另一端的东方的欧洲——支那(人们这样称呼它)。我相信,这是命运的特殊安排。大概是天意要使得这两个文明程度最高的(同时又是地域相隔最遥远的)民族携起手来,逐渐地使位于它们两者之间的各个民族都过上一种更为合乎理性的生活。

  9、俄国: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在致辜鸿铭的信中说:“中国人不应该模枋西方民族,这个模样宁可给他们当一种警告,使他们不致于陷入同样的绝境。……如果——纵使做到最低限度——中国人直到现在继续过他们的宁静的、勤劳的农民生活,并且使自己的行为不违背孔、道、佛三教的意义——他们的基本原则是相符合的,不受人们的武力束缚(道教),已所不欲,物施于人(孔教),牺牲、退让、对人类和一切生物的爱(佛教);如果中国人这样做他们现在所受的痛苦自会消失,将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强国能够把他们屈服。”

  托尔斯泰深受孔老学说的影响。托尔斯泰在回答朋友的信件中,说中国的孔子和孟子对他的影响很大,而老子的影响则是巨大。并且在日记中提到,他的道德状况是因为读孔子,主要是读老子的结果。他写过《论孔子的著作》和《论〈大学〉》。他还亲自翻译了老子的言论,可以说《道德经》在俄罗斯的流传,早期主要得力于托尔斯泰的编译本。他主张“不以暴力抗恶”,“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和“博爱”;同他推崇孔老学说中的“仁”,“省身”,“道”和“无为”等思想恰好同时进行,或者万全一致。说明他已经深深地接受了中国圣贤的影响。

  托翁在《论孔子的学说》一文中写道:“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他们有四亿五千万,几乎是俄国人、德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英国人的总数的一倍以上。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爱好和平的民族。他们不想占有别人的东西,他们也不好战。中国人是庄稼汉。他们的皇帝自己也种田。因此,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爱好和平的民族。'

  托尔斯泰这样来介绍老子的一个基本论点:“他(老子)教导人们从肉体的生活转化为灵魂的生活。他称自己的学说为'道',因为全部学说就在于指出这一转化的道路,也正因此老子的全部学说叫做《道德经》。”

  托尔斯泰作为人道主义者,一向主张“博爱”。他既然热衷于孔子的“仁学”,即“仁者爱人”的思想,自然也就欣赏墨子“兼爱”的主张。从这一点来看,托翁不但和孔子,而且同墨子之间的思想也是相通的。果然,在阅读的同时他就编选出墨子的言论,又经过布朗热的整理编辑成书。以《中国哲学家墨翟-论兼爱的思想》为书名于1910年出版,立即引起文化界的重视。

  10、现代

  西方一批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包括76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于1989年的一次集会后发表的宣言认为: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避免世界性的混乱,就必须回首2500多年前孔子的道德智慧。

  1989年的《温哥华宣言》指出:为了改善21世纪科学、文化和人类的生存发展,要更新思想,更新观念,要展示一个不受机械规律硬性制约的、具有持续创造力的宇宙形象。如何展示这种形象呢?人们仍然求助于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求助于其“天人合一”、“天人相应”这一宇宙生命观所包含的积极因素。中华传统文化与传统教育标榜和追求的是人自身的身与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这种从微观的个体自身到宏观的宇宙环境和谐统一的人生哲学观、世界观,对于新世纪完善人的性格、情操、行为,净化心灵境界和社会环境,对于物质文明进程中构建精神与物质、局部与整体、客体与主体、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等相沟通融合的新型发展模式,以实现物质文明在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合述,可见现代外国人十分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推崇中国讲礼仪,讲道德,和平,宽容的胸怀。并且不止一次的预言,将来中国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引领全世界的潮流。面对现今中国的良好局势,让我们做好充分准备,传扬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