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聘保安员招聘:零八年南北共饮长江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10:42
中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因此上世纪50年代,便有南水北调的大胆构想。

  近几年,中国人决定起而行,三条调水线路中的两条工程已启动。

  整个5000亿元人民币项目,被视为中国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对经济持续发展的意义甚至远超三峡工程。

  但除了应付科技挑战,如何协调各省市利益,以及如何确保最终不会“污水北调”,都将考验中国人的智慧和魄力。

  西藏水,可救中国?

  为解决北方“十年九旱”的老问题,中国官方经过50多年的构思和论证后,于2002年启动了气壮山河的南水北调工程,把浩浩长江水引向干旱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并借长江水补黄河之不足。

  不过,去年底,一本名为《西藏之水救中国》的书,以21万字的详细论述,把另一个在民间论证多年的治水方案投放到民众视线中,也引起媒体广泛关注。这项号称获得118位将军和700多名科学家支持的调水方案倡议:与其打长江水的主意,不如从海拔3580米的雅鲁藏布江引水到黄河。

  《西藏之水救中国》的作者是第二炮兵政治部原文艺创作室主任李伶。他在书中叙述了中国水利部退休官员郭开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大西线藏水北调”的大胆构思。  郭开现年高龄73岁,他的调水思路是:古老的中国有条龙,不是长江,不是黄河,也不是中国大地上任何一片泽国汪洋。中国的龙宫,不在江河湖海,而在世界屋脊的冰山上.他的理想境界浓缩成四句话:“抬起龙的头,水塔储满水,潜龙北飞时,江河手拉手。”

  他的构想是:引雅鲁藏布江、串怒江、澜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过阿坝分水岭入黄河,不只能让新疆、内蒙古、甘肃等西北地区受惠,还能让(北)京(天)津地区用上西藏水。

  郭开认为,和现行的南水北调方案相比,“大西线藏水北调工程”具备投资少、效益高、工期短等优势。按郭开的计算法,大西线调水工程总计引水量可达2006亿立方米(相当于4条黄河水),总计花费2250亿(人民币,下同),工期5至10年。而南水北调三线工程的引水量为448亿立方米,花费近5000亿元,工期50年。并排较劲,谁优谁劣,一目了然。

水利部长否定“藏水北调”

  不过,中国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全盘否定“藏水北调”的构思。他认为,大西线不切实际,想把青海湖作为调蓄水库的设想更是“荒唐”,因为这样会污染调来的淡水,而且从雅鲁藏布江调水到黄河也根本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西部缺水问题。

  汪恕诚指出,黄河水在河谷中,两边是山,水入黄河,许多山地仍只能望河兴叹, “大西线调水理论上有缺陷,实践中也行不通”。

  在两派水利学者争论不休的当儿,官方拍扳的南水北调工程已远离众人焦点,默默地敲打建工。迄今,东、中两线开工已4年。

  50年规划、50年建设、近5000亿元人民币的大手笔投资,超霸型的南水北调工程被视为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它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意义也远超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

  南水北调这一概念始于1952年10月。当时,毛泽东在听取原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关于引江济黄的设想汇报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句话,打通了南水北调工程的第一扇大门。  在官方指示下,科研人员分析比较了50多种方案后,形成了目前东线、中线和西线的调水基本方案。为因应2008北京奥运,南水北调的优先工程项目,是从南面为北京提供水源保障。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前不久在一个记者会上就说,估计在2008年,中线调水进入北京应该不成问题,到时北京人将能喝到来自千里之外的长江水。 他的理想境界浓缩成四句话:“抬起龙的头,水塔储满水,潜龙北飞时,江河手拉手。”

  他的构想是:引雅鲁藏布江、串怒江、澜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过阿坝分水岭入黄河,不只能让新疆、内蒙古、甘肃等西北地区受惠,还能让(北)京(天)津地区用上西藏水。

  郭开认为,和现行的南水北调方案相比,“大西线藏水北调工程”具备投资少、效益高、工期短等优势。按郭开的计算法,大西线调水工程总计引水量可达2006亿立方米(相当于4条黄河水),总计花费2250亿(人民币,下同),工期5至10年。而南水北调三线工程的引水量为448亿立方米,花费近5000亿元,工期50年。并排较劲,谁优谁劣,一目了然。

水利部长否定“藏水北调”

  不过,中国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全盘否定“藏水北调”的构思。他认为,大西线不切实际,想把青海湖作为调蓄水库的设想更是“荒唐”,因为这样会污染调来的淡水,而且从雅鲁藏布江调水到黄河也根本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西部缺水问题。

  汪恕诚指出,黄河水在河谷中,两边是山,水入黄河,许多山地仍只能望河兴叹, “大西线调水理论上有缺陷,实践中也行不通”。

  在两派水利学者争论不休的当儿,官方拍扳的南水北调工程已远离众人焦点,默默地敲打建工。迄今,东、中两线开工已4年。

  50年规划、50年建设、近5000亿元人民币的大手笔投资,超霸型的南水北调工程被视为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它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意义也远超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

  南水北调这一概念始于1952年10月。当时,毛泽东在听取原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关于引江济黄的设想汇报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句话,打通了南水北调工程的第一扇大门。  在官方指示下,科研人员分析比较了50多种方案后,形成了目前东线、中线和西线的调水基本方案。为因应2008北京奥运,南水北调的优先工程项目,是从南面为北京提供水源保障。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前不久在一个记者会上就说,估计在2008年,中线调水进入北京应该不成问题,到时北京人将能喝到来自千里之外的长江水。不久前,《西部时报》记者到东线取水处追踪新闻时察觉,一年前经媒体点名的公司又再偷偷排污。一村民还拿着死鸡说:“多好的鸡,足有5斤重,死了还不敢吃。剖开一看,大大小小的瘤子长了一肚子。我们是用这污水种出的稻子喂养鸡的,自己种的稻子我们从不敢吃,谁知喂鸡还这样。”

  说到底,环境保护的成败将对南水北调工程起关键性作用。不少权威人士认为,如果污染没有治理好,即使把再多的江水向北引,这项千秋伟业也失去意义。

  参与过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生态环境规划的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王嵘就断言:“治污成则南水北调成,治污败则南水北调败。”

三路调水量等于一条黄河

  中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径流量占中国的80%以上,耕地面积却不到40%;而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内陆的面积占50%,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资源总量只占12%。

  为化解水资源矛盾,南水北调工程冀望通过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以人造运河的方式,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纵向串接起来,形成一个大水网,构成中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到2050年,三条线路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基本上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调水线路跨越多个省市,如何协调各方利益是一大挑战。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输水主干线全长1156公里;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全长701公里。规划分三期实施。

  缺点:京杭运河已受污染  进展:2002年12月27日启动,一期工程预计于2007年建成通水◆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经唐白河流域西部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李村附近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输水干线全长1427公里。规划分两期实施。

  缺点:汉江水正在减少

  进展:2003年12月30日启动,预计2008年可调水入北京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6省(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大柳树水利枢纽等工程,还可以向临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规划分三期实施。

  争议:工程计划该不该上马?一直备受学界强烈质疑。反对声浪指,在维系中国生存发展的大江大河的源头营造“人工天河”,根本是在“太岁头上动土”,“救了黄河毁了长江,甚至救不了黄河还毁了长江?” 

  进展:西线工程难度最高,预定2010年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