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修理饮水机:名人过年轶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36:46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公元964年后蜀主孟昶写的这副桃符,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而春节贴“门神”则源于唐朝,这里有一段典故:某年腊月,唐太宗李世民生了一种怪病,梦中常闻鬼哭神嚎声,以至夜不成眠。大将秦叔宝、尉迟恭闻讯后,自告奋勇全身披挂立于宫门两侧,李世民居然无事了,李为感谢两位的情意,便命画匠将他俩的威武形象画在宫门上,称为“门神”,正好春节到了,“门神”便与春联一样成为春节的饰物。后来民间逐渐模仿宫廷样子,形成春节贴门神的风俗,以示喜庆。

  1094年秋,年届六旬的苏轼被宋哲宗贬谪惠州,不久东坡在惠州度过他遭贬后第一个春节。忆昔思今,他写下“前年侍玉辇,端门万枝灯。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亦复举膏火,松间见层层”的诗句,昔日陪侍玉辇的无限荣耀,与此刻的漂泊江海独处禅房形成强烈反差,东坡先生当然很伤感。惠州三年,东坡写过五首新年诗,其中一首曰:“晓雨暗人日,春愁连上元。水生挑菜煮,烟湿落梅村。小市人归尽,孤舟鹤踏翻。犹堪慰寂寞,渔火乱江村”,凄凉的春节竟要借“渔火”来“慰寂”,个中滋味不经苦难的人是绝难理解的!

  后来苏轼又贬海南,元符3年(1100)春节他写的诗题为“庚辰岁人日作,时闻黄河已复北流,老臣旧数论此,今斯言乃验,二首”,可见当时苏虽已年迈,但春节里念叨的仍是黄河决口之类国计民生之事。1101年苏轼度过他最后一个春节,此时他正在北归途中。沿路万人空巷,人们争相瞻仰这位大文豪,令东坡不无自豪,“问翁大庾岭上住,曾见南迁几个回”、“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写在最后一个春节的这些诗句,值得后人好生品味!

  国民党元勋们的春节也令人感怀。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出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请亲密战友廖仲恺出任财政部长,廖精打细算以身作则,道“民国新生,百业待举,要为大众节省每一个银元。”这年春节前夕,廖的管家楠伯想近年春节一直挺悭俭,连糖果都没多买,来拜年的人又多,作为一位管钱的部长未免太寒酸。便对廖仲恺道:“今年沙田柚丰收,价钱又便宜,我想买些回来过年。”不料仲恺听后竟说:“楠伯,我知道你一番热心肠。但过年跟平日一样,过得平安就是福,尤其我们做官的更不能讲排场,目前政府银根短缺,沙田柚乃名贵水果,我看就不买了,过节的事劳您将就一下吧。”

  此言恰被夫人何香凝听到,她怕管家难堪,便说“楠伯讲的也在理,过年嘛总要有些气氛的。不如买些柑橘回来待客吧,价钱比柚子便宜得多。”廖听罢答应了。大年初一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等前来拜年,见桌上放着大红的橘子,拱手笑道:“大吉大吉,吉庆满堂,中华大吉,世界大吉!”引来满堂欢笑,当孙得知其中原由后,也风趣道:“柚子气色青黄不接,怎似橘子这般红彤彤好兆头哩!”又赢得一片笑声。

  毛泽东当年在延安时,每年春节都要在枣园小礼堂请村里老乡吃饭,每家也都会携软糕、油馍、黄酒、麻糖等物来给主席拜年。吃饭时摆十几桌,每桌都有一位领导作陪,饭菜无非是些家常货,绝无半点特殊化。毛泽东给大家敬酒时总说“大家都是我的邻居,不要客气,过几天我还要到你们家作客勒!”于是家家都把家里打扫干净,等着主席光临。但每次毛去各家拜年总是来去匆匆,不吃饭更不喝酒,他怕破费了老乡呢!

  1963年春节,毛泽东请章含之吃饭时说,他1920年为筹备建党和革命活动曾去上海找乃父章士钊借过2万元钱,此款帮了共产党大忙,现在要还这笔欠了近50年的旧债,一年2000、十年还完。章忙让女儿转告主席,此钱不能收,当时那钱是他募集来的,自己哪有这笔巨款。毛泽东则诚恳道:我是用我的稿费给章老一点生活补助啊!

  1960年正值中国三年困难时期,这年除夕夜,周恩来总理提出要和北京人艺演职员一起过年。那晚周恩来夫妇与李先念、陈毅、王震等一道来到首都剧场三楼,剧院尽最大努力备了些茶水、糖果和职工自制的冰糖葫芦,陈老总见状便问:“你们哪来这么好吃的东西?”得知是上级为剧场特批的白糖和红果,每张戏票可买两串冰糖葫芦时,陈毅哈哈大笑:“哦,原来观众是为冰糖葫芦才来看戏喔!”周总理却没有笑,轻声道:“这说明粮食不够吃,群众肚子空,饿啊!”见大家收住笑靥,周恩来连忙拉住邓颖超第一个跳起“慢三步”。

  一轮结束,周恩来提议大家表演节目,几位老演员唱起抗战歌曲,周恩来、邓颖超和陈毅也表演了秧歌等节目,全场一片喝彩。那天总理特意从家里带来酒和花生米摆在各个桌上,这些当时确实很珍贵,大家谁也不敢动。总理就大声说:“来,来,大家都来吃嘛!”一位姑娘伸手抓了一小把花生米,被位老演员瞪了一眼,姑娘顿时红了脸,又送回桌上。周总理连忙上前说:“年轻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多吃一些嘛,这些就是送来给大家吃的嘛!”追忆周恩来的古道热肠,至今令人动容!

  (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文/马承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