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康桥万豪酒店:飙升下的隐忧:股权激励概念风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12:47
飙升下的隐忧:股权激励概念风行

 

 


  
  股权激励概念股飙升
  “我个人觉得现在最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就是‘3G’股票,具体而言指有股权激励的、已经股改的以及国有企业。”深圳一家有国有背景的地产上市公司高层言语中带有调侃。
  迹象显示,大盘在1600点左右盘整了两周之后,股权激励板块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
  5月29日,三峡新材公布了《关于召开2006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暨相关股东会议的第一次提示性公告》。公告显示,三峡新材将在股改完成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在股改以及股权激励等利好刺激下,三峡新材当天涨7.05%,5月30日直接封上了涨停板。
  类似的上涨行情近期在不少股权激励题材股中出现。
  5月26日,G康恩贝公告称拟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当天其股价一路走高,最后封上涨停板。
  5月24日,G津滨公告称拟以二级市场价格向管理层定向增发8000万股期权,其后,其股价一路走高,至5月30日一度涨至4.30元,期间涨幅达13.2%。
  5月23日,G金发(600143.SH)公告称董事会同意期权激励计划,其后,该股价由16.86元启动,5月31日最高涨到21.45元。
  
  谁是推手?
  在此波股权激励板块的上涨行情中,基金是否扮演了主角?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基金经理都认同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做法,认为有助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广发基金投资管理部总经理易阳方告诉记者,“我们会把上市公司是否有股权激励计划作为选股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因为,提出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说明他们的管理层对公司本身还是有信心的。”
  但易阳方强调,“股权激励只是我们选股时的一个参考因素,最终是否买入还是要看公司本身是否有投资价值”。
  另一位基金经理也肯定表示,“我们会从这个角度选股”。他认为,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管理层和中小股东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这有助于公司绩效的提升。
  但这位基金经理却不认同现在对于股权激励概念股的过热炒作。他所指的炒作是指目前一些资金对那些股权激励计划尚停留在口头的上市公司的追捧,而如G万科这样的股权激励方案已经获批的蓝筹股却表现不佳。”
  5月31日,G万科公告称,股东大会同意建立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当天G万科却仅微涨0.51%。
  
  隐藏利润与过度激励之忧
  采访中,上述深圳基金经理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他认为股权激励的弊端同样明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可能存在隐藏利润问题。“一些提出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可能会做一些财务调整,压低股权激励实施之前的业绩,而把部分利润转移到实现股权激励之后的会计年度,这样就可以提前实现股权激励之后公司的业绩。”
  “这样做虽然只是短期行为,但是会影响到中小投资者对公司实际业绩的判断,实质上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地产类上市公司热衷于股权激励。G华侨城、G万科、G招商局等都有类似的表述,G城建、先锋股份等上市公司也对媒体表示有出台股权激励计划的意向。而一直被称为暴利行业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就一直被质疑存在隐藏利润之嫌。
  国信证券地产分析师方炎认为,股权激励是好事,但是为了避免其中可能存在的弊端,则需要相关配套措施的出台,对监管层加强监管,“这需要一步一步来,逐渐完善。”方炎表示。
  根据《商业周刊》调查,美国最大的365家上市公司中,1998年收入最高的CEO收入(主要是经营者股票期权收益)年增长率36%,高于同期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的26.7%;但是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并没有与CEO们的收入同步增长,甚至出现了1.4%的下降。
  赤子之心基金经理赵丹阳认为,这种就是过度激励的后果,美国安然公司以及世界通讯公司等都是因为对管理层激励过度而最终出了问题。这种“过度”体现在股权激励收益所占比例过重。
  上海源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廖海律师认为,经营者与所有者分离之后,经营者变成内部控制人,其与所有者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内部控制人可能会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牟取私利,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如何杜绝,国外也没有一个良方。况且,同样的法律在不同环境中执行的结果也会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