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邮沪通网上办理:桂林及钟山部分董氏支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30:01

对桂林及钟山部分董氏支系的研究推断

  

           广西贺州市钟山县    QQ:353159928

 

我对钟山董俊庸支系进行研究,已经比较长的时间了,可以说,这样系统进行研究的,钟山董氏宗亲以前还没有这样系统探讨研究过。

我先从记述中的董采公:记载于唐朝肃宗元年董采公合一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徙于山东青州乐安县(查阅是:今山东广饶县)。居住未久,立业未多,上司举立董采公室之派,谱牒所载:为居杭州钱塘,因遭丙丁,历代谱系已不可考。但是,广饶县董氏宗亲是在清朝时期迁徙去的?我进入迷茫之中?当我认真研究的时候,遇到了一系列的困惑,也只好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同时求助网上董氏宗亲。特别是 “藁城之开口董 ”董树松、山西太原董有田、江苏徐州董孝忠,同时询问了浙江富阳的董顺庆,关注着江西九江熹公后裔的新浪博客等等。

    对于董士选因为宗谱标注是:元朝英宗三年癸亥拜左丞。妣谢氏。生芝荣、芝华、芝蓝。因前人修谱时候,把曾经在广西打过仗的左丞误认为是一个人而标注,这标注的考证研究就占用了我近半个月的时间。后来查阅其它地方的宗谱,也有董士选,证实是同名同姓而已。

(附注:董孝忠回复贺州董全吉的留言:全吉宗亲.你好.关于你们贺州董氏渊源我收集的资料很少,只能从我掌握的资料中简单分析.我的直觉告诉我,你们家族除了是董士选留下的一支外(此处存疑).我以为你们家谱上的对于渊源的阐述存在不甚严谨之处(内容恕略).如若能证实是董俊后裔要解决问题很多.希望你能在网络上与董金荣与董增华取得联系.

  董兴 诸城:他们家谱董士选的祖上是董槐,然董士选的祖上是董俊。查董槐、董俊的出生年代非常接近,几乎出生在同一年,上下误差不会超过十年。同年代、同名,可能误认为同一人。如果他们真是董俊之后,有两种微乎其微的可能性,一种是董槐考上进士后,奉命去了蒙、金战场,改名董俊…归德之战后逃回南宋。董槐在归德之役前于南宋的史料造假,可能性真低。另一种情况,董士选在广西留下了一支后裔,他们与董槐后裔合谱了。但要看他们家谱对於董士选的描述是否够古老,亦或是今人的猜测,那就完全是误认。)

然而,开始迁徙的董采公,说从钱塘迁徙到山东乐安却没有?又到董士选标注的错误,我想到:是不是修谱时候人们只知道是乐安?或则仅仅知道山东有个乐安,而不知道江西有个乐安呢?从江西流坑是董姓聚居地,后来发现是董晋后裔到江西乐安?推测,是把董晋后裔的迁徙到江西乐安县说成是前人迁徙山东乐安。

再看董晋到董槐,亦有差误?然而,董槐自己把前15世代在谱序中,详细列出在泉溪谱序了,那么可以说,江西泉溪的谱序是比较正确的,而桂林以及钟山的记载是根据祖先的言语进行后整理的,也许仅仅知道有董晋或董槐这两个人,特别是在广西的董槐。

然而,董槐在钟山的记载中,却这样记载:槐:祖太八。名公的长子,监(注:该字原老字体有金字旁)载南宋理宗帝殿试,槐公礼部名礼部进士。槐公中厚,即拜相宋右丞,仍于理宗第四年丙辰六月被人嫌。因丁太全诏罢槐提洞霄官贵妃,槐公听见,道大全邪佞不仍近帝前,大全兵权势大,怒同兵逐槐出西边。帝安槐公,仍相待母。故被欺,必有天;被恶,人怕天不怕;尔善,人欺天不欺。即年季秋月朔日,帝命槐公至粤西,任受宗蕃文衡职。举善贤才,化边夷。仅历七载,槐公卒。慎终自后,葬粤西安厝佳城牛眠地。子孙世代拜相职。妣黄氏。  少相槐公生四子,名随居桂林府前街。长子世福生四子,世禄生四子,世祯二子。分支不序。敬序。董世祥做广西吏目。妣孙氏生六子:士通、士达、士选、士逵、士远、士遥。落居仍系桂林府。为因立业,无里难是,以一族合会议。元朝世祖第十年共立政乡董家里,徙立村居在东乡。注明兄弟虽多,众分支不序。敬序。

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董槐提点湖北刑狱;淳祐六年(公元1246年),董槐为广西运判兼提点刑狱;直到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等三十多个官职。可是,宗谱却误认为是当了宰相后再流放到广西,这是不了解真相的,因为那年代把冤魂召回来安葬,葬粤西安厝佳城牛眠地。而后裔误认是在广西死亡?

后来,从宗谱在民间的开始修家谱,我认真研究,宋朝以前的家谱,全国来说是基本丢失了,后人也许是请谱匠进行所谓查阅户籍资料而造,但是,从宋代以后的特别是明朝以后的就比较真实了。    

所以,该宗谱原记载与江西九江泉溪的宗谱差异,也在情理之中。

为什么,从董槐开始记载的是比较真实呢?从董槐安葬地点,那是迷信的召回魂魄进行的安葬。葬粤西安厝佳城牛眠地。而后裔几代还是较为困难的:从记载“少相槐公生四子,名随居桂林府前街。长子世福生四子,世禄生四子,世祯二子。董世祥做广西吏目。妣孙氏生六子:士通、士达、士选、士逵、士远、士遥。落居仍系桂林府。为因立业,无里难是,以一族合会议。元朝世祖第十年共立政乡董家里,徙立村居在东乡。”,可以知道,不困难不会迁徙。董槐之前的兄弟记载没有什么具体资料,而董槐后的记录比较详细:包括兄弟的名字以及迁徙去向,都是比较细致完善,也是记载比较确切可信的。

我也看了《洪湖续修支谱序(太裕公世系)》:“洙派十四代孙从济公自江西乐安流坑迁监利雷家墩——今洪湖沙口镇董口村,已逾六百余载:济传其子:克渊、克泓。泓居监利新洲,渊传太初、太福、太禄、太祯、太祥、太裕。。。。福禄祯祥迁居不祥,有待尔后考证。明御史太裕、朝宗汉阳”,一是明朝时期,时间不对,二是不可能几兄弟同迁徙到一处生活?三是桂林居住的董槐的儿子董世福、世禄、世祯、世祥四兄弟把董槐的记录以及安葬等情况比较细致,因此,依然确认是在桂林出生。

这样,我基本做出这样的推断:1:董晋的前人战乱,谱系无法考究;2:董晋后裔迁徙江西乐安;3:董晋到董槐的宗谱是凭前人的口述印象进行“请人查阅户籍”进行宗谱修谱,是错误的,但是,董晋和董槐是真实的;4:董槐在广西的后裔不是在当宰相后流放到广西而留下的后裔,而是在当宰相前为广西运判兼提点刑狱时候,在广西留下的后裔。

因此,我认为:钟山董俊庸支系的宗谱应该参考1981年浙江董剑华带到贺州钟山的宗谱其中董晋前面部分,有与国家史料有出入的,将以国家正史为基准。董晋后15世代世孙,依据由“赐进士第累官右丞相兼签书枢密院事的熹公八世孙槐谨撰的宗谱序文《宋·泉溪董氏原谱序》”为基准;董熹到董槐的系谱以“乾隆五年(1740)岁在庚申  菊月由文忠公熹二十五世孙欲升 谨撰的《嵩公支派谱序》宗谱序文” 记载为参照。董槐以后的推测是董槐在广西任职时候,在广西留下的董槐后裔支系。

 

      以上是我经过几个月研究后的个人独自看法,供各董氏宗亲借鉴。

                               2011年11月29日0:17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