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禁用后怎么恢复:发展中国特色创新型现代农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07:54


张振武:发展中国特色创新型现代农业
三农中国 http://www.snzg.cn



党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也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中国特色创新型现代农业,需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提供中国特色的农业制度安排。
 
发展中国特色创新型现代农业,要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稳定完善农户家庭承包责任制,在农户小型适度规模化经营基础上,由政府主导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入产业链关键性资源,在加工与销售环节搭建互助合作平台,形成以小型规模化农户为微观经营主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观经营主体的有分有合双层经营体制,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确保农民通过发展生产持续增收。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中国特色创新型现代农业,生产中国特色差异化农产品,才能化解国际化农产品的冲击威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中国特色创新型现代农业,要选择生态化技术路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才能低成本地实现农业节能减排,建设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实现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中国特色创新型现代农业,需要从我国人多地少、农户多规模小等特殊国情出发,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等基本制度,以亿万小型规模化农户为微观经营主体。同时,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各级政府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入资源,重点是注入农产品加工厂资源和农产品销售渠道资源。
 
通过注入产业链关键性资源,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中观经营主体,让农民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这样的制度安排,能够在稳定完善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形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有分有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我国农产品现行的完全市场化制度安排,产业链各成员都是独立的市场化组织,产业链各环节彼此分离产加销不能一体化运作。种植业与养殖业是分离的养殖业与加工业也是分离的,加工业与销售业还是分离的。由于产业链各成员都追求利益最大化,都追求高回报,在进行利益博弈过程中,发生着极高的交易成本。产业链某一环节“掉链子”,都会造成系统性风险,导致某农产品市场的大起大落。
农产品价格大跌伤害生产者的利益,价格大涨则伤害消费者的利益,并影响产业的持续和谐发展。由于市场主体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在产业链中地位不平等,必然产生不等价交换。农民是弱势群体,位于产业链的最底层,地位低分量轻,不掌握关键资源,没有话语权,经常被迫为过高的交易成本买单,或者被边缘化淘汰出局,这是当前农产品短缺涨价的重要原因。由于农产品具有关系经济社会公平稳定等属性,不宜由市场来配置产业链全部资源,产业链中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资源应由政府主导配置。
   
      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当前要着力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迫切需要由政府提供交易成本低的制度安排,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笔者建议将农牧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加工厂和销售渠道,作为公共品提供给农民专业合作社。
 
加工业是农牧产业链的咽喉要道,流通业是农牧产业链的制高点,在农牧产业链中的战略地位突出重要。如果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拥有加工厂这个咽喉要道,不掌控销售渠道这个制高点,在产业链中就不能居于主导地位,没有话语权,就会成为空架子。
 
通过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入产业链关键资源的制度安排,将外部收益内在化,用交易成本较低的合作社内部交易替代交易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平台,实行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这样的制度安排能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从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对农产品加工厂要重新定位,它不仅是商业项目,也是农业服务体系的内容,是政府向农户提供的公共品。政府可以为买不起房的市民提供“廉租房”,政府也可以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廉租厂”。政府要掌控农产品加工厂等资源,廉价转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
 
现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手中的加工厂,都是在当地政府大力扶助支持下建设起来的。当地政府为了带动本地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达到让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耗费大量精力付出巨大代价招商引资。给予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农业龙头企业落户,土地多是零地价无偿提供,有些地方政府还投资为龙头企业建设了厂房。这些采取商业化运作的加工企业,有的在市场竞争中搁浅,加工厂资源又落到当地政府手中。即使加工厂产权仍在私人手中,在其陷入困境时,当地政府也可以经过协调转手过来,然后再廉价转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平台,实现了种养加一体化运作,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农产品销售市场在城市,我国三农扶持政策中需要有提供市场资源的制度供给。为消除城市中大超市对农产品的渠道垄断,比照商务部扶持农村“千村万店工程”的做法,在大中城市为农民量身定做“千城万店工程”,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大中城市社区建设特色农产品直销店。通过税费优惠等措施,将销售渠道作为公共品,交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通过产销直接对接,消除了市场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信息传递的滞后性不存在了,低成本地实现了产销信息的及时准确,保证了产销的精准无缝对接。降低了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给农户生产造成的困扰,也降低了信息不完全性导致的过高交易成本。
 
这样的制度安排,可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界限壁垒,对城乡资源进行互补性组合,能够促进城乡要素顺畅流动,把城乡工农连接在一起。从事“千城万店工程”的城镇市民,只有“上山下乡”同农民结合组成专业合作社,才能享受各项优惠政策。这样工农之间就能够结合在一起,生产要素就能在城乡之间流动,农民获得了城市销售渠道资源,在城市里有了立足之地,更多地享受到城市化的好处。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以发展多功能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事多产业形态的农业,是新型乡镇企业。我国的城市化创造出了巨大的商业空间,国家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战略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新型乡镇企业有了用武之地。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以农民为主体,但仅靠农民的力量远远不够,还要以政府为主导还需要政府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平台注入公共品。将加工厂资源作为公共品注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将销售渠道资源也作为公共品注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入产业链关键资源的制度安排,既坚持了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也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得以发展壮大,是对有分有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创新和发展。
   
      制度安排需要根植于文化土壤基础之上,我国农户“家文化”观念根深蒂固,家庭既是社会细胞,也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农户家庭小规模承包经营制度,是由人多地少基本国情决定的,也植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土壤。因此,需要在农户家庭小规模经营的基础上找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和办法。农户是中国农业的根基,要承认小型规模化农户的“市场经济地位”,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要对农户从事小商品量的生产活动给予扶持鼓励,不歧视排挤打击。
 
现代化农业是产加销一体化的大农业,单门独户的农民无法与大市场对接,产加销一体化才是突破口。但是,不宜违背国情超越阶段去搞贪大求洋的规模化,而应低交易成本地实现产加销一体化。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的途径,是由政府主导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入关键性资源,在加工与销售环节搭建互助合作平台,构建农业服务体系的主体框架。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形成有分有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保农民通过发展生产持续增收。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与“政府主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安排,充分发挥了我国“国”(政府)与“家”(农户)两大优势组织资源的作用,使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针对国际化农产品冲击威胁,发展中国特色差异化农产品
   
      由于国际化农产品的冲击,我国大豆产业陷入了发展困境。大豆产业链上身受其害的当事人,大声呼吁政府出手援救,也四处奔走组织大豆阻击战。对此也出现了反对声音,认为我国大豆产业不具备比较优势,到国外进口利大于弊等等。其实,所谓大豆阻击战,基本上是口水战,我们并没有真正去阻击。但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广泛关注,引发了激烈讨论。重要的是给我们敲了一次警钟,上了生动的一课。国际化仅仅冲垮一个大豆产业,我们尚能承受,但如果冲击范围扩大化,就会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由于大豆的前车之鉴,才有了国家在玉米乙醇问题上的宏观调控,使得玉米避免了重蹈大豆覆辙的命运。
   
      在国际化程度加深的情况下,出现了“国际化农产品”现象,这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国际化农产品的出现,致使我国农产品结构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国际化农产品是具有能源产品属性的农产品,是在全球期货市场交易具有金融产品属性的农产品,是由美国等农业强国主导的农产品;是可以与油价联动的农产品,是期货与现货价格联动的农产品,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农产品。
 
由于美国实行粮食与能源结合战略,用大豆做生物柴油,用玉米制作燃料乙醇。玉米大豆就摇身一变成为能源产品,跟在石油产品后面搭车涨价。由于期货股票等金融市场的全球联网作用,掌握巨额资金的大型国际投资基金,利用全球联网的资本市场,将国际化农产品作为衍生金融产品,大肆进行投机炒作。既制造短缺,也制造过剩,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大了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威胁。
   
      由于国际化农产品因素的作用,我国大豆就不再是单一的大豆问题。所以,我们不能就事论事,不可以就大豆说大豆。大豆的终端产品是豆油和豆粕,大豆是豆油的原料,也是饲料的主原料之一。我国进口豆油占整个油料消费的比例为40%左右(进口大豆按18.5%榨油率折算在内)。作为饲料主原料的大豆粕,是饲料蛋白的主要来源,同也是国际化农产品的玉米合计占生猪等饲料比重80%左右。2006/07年度,大豆涨价幅度为55%,豆油涨价幅度为60%,豆粕涨价幅度为40%。水涨导致船高,饲料价格上涨导致猪肉涨价,导致禽肉涨价,导致奶牛饲养成本上升,导致11月份CPI上升为6.9%,导致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风险。
   
      当前,我国食品类在成本上升恢复性涨价基础上的大幅度涨价,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也具有深刻的国际化背景。领涨的品种是猪肉和食用油,由于其领涨的头羊作用,连锁反应引起食品类涨价。其中,豆油大幅涨价根源于原料大豆涨价,猪肉大幅涨价根源于豆粕等饲料涨价,二者都与大豆大幅涨价紧密相关。国际化农产品是我国农产品大幅波动的主要因素,国际化农产品给我国农业带来挑战,也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受国际化农产品冲击的仅是少数品种,在涉及国家粮食安全的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四大粮食品种中,仅大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被纳入跨国公司产业体系之中,失掉了主导权。而玉米小麦水稻产业链仍由我们主导,不存在产业安全威胁。大豆与玉米是国际化农产品中的主要角色,都出现了大幅涨价,但性质不一样。玉米涨价受益的是我国农民,是家财不出外国。大豆在进口量占2/3的背景下,涨价好处被别人拿走了。玉米产业链关键环节在我们手中,国家可以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而大豆产业链关键环节失控,则无法宏观调控。只要我国的“国际化农产品”产业链关键环节不失控,就能避免国际化农产品的冲击与威胁,就能确保国家粮食食品安全。
   
      解决大豆产业安全问题,可以借鉴石油行业的做法。石油行业为减轻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确保国家能源安全,采取了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以减少石油消费,开发汽车新能源实施产品替代等措施。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大豆业也要实行产品替代战略来化解国际化农产品带来的风险。如对养殖业实行蛋白资源替代,发展工业饲料酵母,用菌体蛋白替代大豆蛋白。鼓励农民种植可以直接饲喂猪禽的青绿蛋白作物等,都能减轻对进口豆粕的依赖。在食用油方面,也能够实行产品替代。如引导鼓励国人多消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油等,这类油品我国具备面积大产量高的优势。大豆的终端产品是豆粕和豆油,减少了对豆粕豆油的消费,就相应减轻了对进口大豆产品的依赖,截断了向国内市场传导风险的线路,减弱了大豆这个国际化农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不会百利而无一弊,必然有得有失。面对国际化的冲击与挑战,闭关锁国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国际化冲击与挑战,规避不了绕不过去。为化解国际化风险,必须扬长避短地进行差异化竞争,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中国特色创新型现代农业。针对国际化农产品的冲击挑战,从我国资源要素禀赋出发,充分挖掘利用中国特色各类优势资源,生产中国特色差异化农产品。
   
      第一,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的地域资源优势
 
我国地域辽阔,各省各地各县都拥有多样化的特色资源。充分利用各地的区域特色资源,发展与众不同的“一县一品,一县几品”特色农业,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利用多样化的地形地貌气候资源,可以生产多功能多生态型的农产品;利用多样化的物种资源,可以生产多品种的农产品。
 
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重点是确保国内粮食安全,满足国内副产品的有效供给,而不是出口创汇,是“内需型”不是“外向型”。不同地域具有各不相同的消费文化,本土化的特色多样农产品,更能适合我国各地居民的消费心理习惯,更能满足我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对国外同质化、标准化农产品产生挤出效应,形成进入壁垒,构成防御工事。
   
      第二,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源优势
 
我国民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生产风味多样的美食产品。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多样化消费是未来的大潮流,个性化消费是未来的大趋势。各地区各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多样化的产品形式,个性化的消费偏好,都是与众不同的细分市场,对国外农产品形成一道道无形防御工事。
 
我国南方喜食本地土鸡以及现场宰杀吃鲜鸡的消费习惯,就形成对国外快大型冻鸡的消费文化壁垒。饮食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吃饭本领(许多人在国外靠中餐馆谋生),也是留给我们守卫国门的看家本领。
   
      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源优势,包括利用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资源,采取生态化技术路线生产有机农产品。在我国生产有机农产品,比发达国家的生产成本低得多,具备比较优势。有机农产品适合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方式,适应我国的小型规模化农户家庭经营,不适合国外大农场方式生产。
 
生产有机农产品,我国的农耕文化可以扬长避短地得以发挥,我国农民精耕细作的长项得以施展。有机食品大多是区域性特色食品,适合我国多样化的国土资源禀赋,适合“一村一品”的生产模式。在新历史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目标是内需型,推行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能够让农民通过农产品增值来增收,也让市民吃上更加健康安全放心的农产品,统筹兼顾了农民和市民的利益,农民和市民都高兴。
   
      第三,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的市场资源优势
 
在全球经济市场化的今天,市场资源是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这是一个处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大市场,是消费能力越来越强的大市场。
 
政府要采取提供市场资源的制度安排,将销售渠道作为公共品,交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大中城市社区建设特色农产品直销店,实现产销精准对接。在餐饮酒店通路实行生鲜食品市场准入,采取“销地产、产地销”方式,让产销活动“化整为零、分片包干”地就近对接,减少物流运输仓储费用,实现节能减排。
   
      选择生态化技术路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为新历史时期我国农业技术路线指明了方向。农业是大产业,生态是大概念,农业生态化关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安全。当前,影响农业和谐、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诸如土壤、水源、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江河湖泊富营养化问题,饲养动物疫病、农残及动物福利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草原超载过牧与退化沙化问题、气候变暖干旱问题等,都属于生态系统失衡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生态化途经才能低成本地加以解决。
   
      生态农业是现代生态文明的产物,在生态文明时代,生态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技术路线是生态化,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农业才能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农业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才能产出绿色有机食品,提升我国农产品的附加价值,让农民增加收入,让市民吃上更加健康安全放心的农产品。进而破除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全球市场竞争力。
   
      1、农牧业生产方式由种养分离向种养结合转变
   
      大型规模化养殖场或集中化的养殖小区,造成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脱节分离。一方面,规模化工厂化集约化的养殖业,粪便污物大量集中排放,对局部区域环境造成过量超载。其排放量已是工业有机污染物的4.1倍,致使全国3/4的江河湖泊出现了氮磷富营养化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种养分离,导致土壤缺乏有机肥,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和耕地质量退化。
 
党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我们要将种养结合上升到生态文明的高度,走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把动植物、微生物之间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理顺,实现和谐持续发展。
   
    种养结合就是把种养活动结合在每个农户中,结合在每块农田里,结合在每片果园林地中。这样,养殖活动就从农民的庭院里迁移出来,不再污染村庄庭院环境,解决了养殖垃圾对村庄庭院的污染问题,有利于建设村容整洁的新农村。
 
实行种养结合,把小型规模化的养殖活动安排在田间林地里,这样饲草饲料可以就近饲喂,节约运输人工等资源,属于资源节约型农牧业。农户将养殖活动分散在各自承包的田间地头或林地里,种养业有机组合在一起。畜禽粪便作为肥料,也就近施入农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是循环型农牧业。
 
小型规模化农户各自为战,化整为零地分散饲养,不搞集中化规模化的养殖小区,污物不会超载过量 实现了污物的容量化控制,污染源分片包干就地解决,不蔓延扩展,从源头上治理了畜禽业污染,以资源化方式进行了环保处理,属于环境友好型农牧业。与工业化的治理方式相比较,这样的治理成本低,不需要昂贵的基建设备等投入,也不必付出高额的环保运行费用,是资源节约型的低廉化治理。
   
      2、畜禽业饲养方式由工厂化向生态化转变
   
      以猪禽牛羊为代表的畜禽业,是农场动物的主体,是肉蛋奶的主要来源。畜禽业前连种植业,后连加工业,是农业生态链平衡和谐的重要环节。在工业文明时代,畜禽采取舍饲笼栏等工厂化方式进行饲养。工业化饲养方式极大地满足了老百姓对肉蛋奶的需求,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同时也带来了疫病、药残等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畜禽是有生命的动物,它不同于普通工业品。工厂化高密度的饲养方式,由于违背了动物的自然天性,剥夺了动物福利,在应激状态下生存,因此也危害了动物的健康。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是疫病与药残问题,疫病与药残的防控需要从源头入手,从养殖环节抓起,推动饲养方式由工厂化向生态化转变。这是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治本之策,也是破解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突破口。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关爱人的生命,珍视人的健康,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动物的健康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只有它们健康,人类才能健康。健康动物是通过健康饲养方式获得的,生态化饲养方式就是健康饲养方式。
 
畜禽业饲养方式由工厂化向生态化转变,需要放弃对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等经济利益的片面追求,用生态理性取代过头的物欲。把畜禽从圈舍笼栏中释放出来,充分利用草地林地放牧饲养,给饲养畜禽以蓝天绿地新鲜的空气,自由运动的空间,让他们健康的生长不发病。疫病、药残、动物福利等食品安全问题、国际贸易绿色壁垒问题等,都能够通过生态化的饲养方式加以解决。
   
      3、农牧业生产技术由跟随追赶向自主创新转变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中国特色创新型现代农业,需要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技术选择。我国人均土地少,受资源禀赋限制,即使推行规模化经营,也是小型规模化;我国农民数量多,应该扬长避短地选择劳动密集型农业;我国农户资金短缺,不宜选择资本密集型规模化农业发展模式。选择生态化的技术路线,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适合小型规模化生产方式,也适合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采取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对短缺的货币进行适当替代,适合农户目前资金短缺的现状,也与农村金融小额信贷的制度安排相适应。
   
      选择生态化技术路线,采取种养结合的循环经济方式,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这是我国农民的长项看家本领,适合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状况。在我国开展有机绿色农牧业生产,同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结合,是我国独具的文化资源。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是有机农业的基础,全球的有机农业,就是受中国传统农业启发而提出来的。消费者在新世纪里,更加关注农产品的健康安全放心,关注产区的生态环境,关注饲养生产方式,关注动物福利状况。所以,要采取生态化生产方式,生产有机绿色农产品,以抓住和占领未来的市场机会。
   
      我国农业技术路线选择生态化方向,适合将相关成熟技术组合在一起的集成创新。也适合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后进行消化吸收的过程是中国化过程,是自主创新开花结果的过程。我国农业技术路线选择生态化方向,更适合原始创新,因为,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解决了中国农业问题具有世界意义。
 
生态化农业具有多样化特征,我国农业技术路线选择生态化方向,能够使各地区农技人员都拥有自己的舞台和天地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我国地域广阔,地貌多样、气候多样、生态多样、物种多样、民俗文化多样,可以利用多样化的资源,通过组合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等手段,创新出各种生态型的特色个性农产品。生态化技术路线的多样化特征,能够使在基层工作的农技人员有用武之地。他们的优势是能够接触实际、深入实践、利用各自不同的第一手资料,脚踏祖国大地写论文,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与本事。
三农中国 http://www.snz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