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季子 秋山真之:权威发布缘何不再“权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7:03:33

政府的公信是在每一次面临公共危机时,用政府的诚信以对、真诚合作、患难与共、共渡难关过程中讲真话、办正事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要想让老百姓相信政府,就必须尊重和重视老百姓的意愿和诉求,能够把老百姓当成自己衣食父母,而绝对不能把老百姓想象成会闹事的“刁民”。

现在,中国的老百姓对政府信息的权威发布信任度越来越低,总会带着怀疑的态度对待政府公布的数据,总感到政府是在忽悠老百姓,以至现在很少有人会完全信任政府发言人所说的官方消息,甚至连政府首长说的话也将信将疑。

比如说,我们每个月听到的物价上涨指数就跟老百姓的真实感受相差甚远,按照政府公布的物价上涨指数,老百姓不可能对日常的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压力?既然政府公布的应对通货膨胀预期很有成效,为什么老百姓的感受是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既然政府公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很大,为什么老百姓兜里的钱总是不够基本生活?

再比如,日本在应对核泄露事故过程中,政府发言人会定期如实向老百姓公布事态的发展情况和事故的处理进度,对于老百姓的影响也会采取正面应对措施,因此,老百姓对于政府公布的信息信任度是比较高的,需要了解信息只要打开电视机就可以了。

再想想中国的老百姓可能吗?从这次谣“盐”四起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面对突如其来的抢购食盐风潮,不是信息发布滞后就是发布的信息文不对题,或是总在担心事情的真实情况可能会触发到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担心老百姓知道事情的真实情况会聚众闹事。这次的抢盐风潮中,老百姓明明担心的是海水被核污染造成食盐有害物质增加等问题,却偏偏说什么食盐供应充裕,以至数以万计的老百姓囤积了可以吃几十年的食盐,吃又吃不了,退又退不了。如果当时政府的公信力能够让老百姓百分之百的相信,老百姓就不会轻信谣言了。

过去,中国的老百姓曾经对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信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前,老百姓对领袖说的话更是坚信不移,以至对革命、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未来充满了憧憬,那年月,老百姓虽然不富裕,但生活中还是很快乐的,没有那种老是被某些人忽悠来忽悠去的感受,那种均贫富的分配制度让很多普通老百姓可以真正体会到政府的公信力。

现在,怀疑一切和警惕左右已经变成了中国老百姓的普遍生活方式,地方政府的公信力越来越差,越来越不被老百姓所相信,凡是利字当头,有时,越是被权威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澄清的事实,越会遭到民众的质疑,可悲的是许多事件被中央调查组查清的事实真相却跟老百姓怀疑的一样,从毒牛奶事件到瘦肉精事件,从矿难案件到安全事故死伤情况,从“官二代”肇事的处理结果到司法不公问题,如果没有中央领导的指示批示,捂着的真相永远都不会被揭开,权威发布永远都不是真实情况,起码有一部分情况是不真实的。因此,在出现重大公共事件的时候,在出现老百姓普遍关心问题的时候,不再轻易相信政府的表态,不再相信官方媒体的报道,不再轻信身边所有的人和事。

于是,目前的中国便形成了信任度极低的社会,从而也就成为信任度极低的国家,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老祖宗的那句“为人只说三分话,切莫全抛一片心”的古训更是被无限放大,每个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是“不要轻信别人说的话”,而事实上别的话还真的不能轻易相信。

目前的权威部门缺乏应有的公信度,已经开始影响到老百姓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吃东西不放心权威发布的食品安全保证,出行不相信权威部门说的解决一票难求承诺,上医院不再相信权威部门说的医生不收红包纪律,选拔干部不再相信任人唯贤的制度,政务公开已经不再奢望发布的信息真实性,就连打官司都已经不再相信司法的公正廉明。

然而,一个充满不信任感的国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与社会是极具负面影响的,社会的秩序是需要社会制度与社会信任度相辅相成的,如果缺少了基本的社会信任,总感到自己生活在尔虞我诈的不安全环境中,这样的群体怎么可能有幸福感?

高信任度的政府来自于把普通老百姓当成自己的家人,别总是把民众当成不讲道理只会闹事的“刁民”,其实,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被“奴化”时间最大的民族,长达几千年的奴隶制度早就让老百姓对官本位根深蒂固,即便是提倡人民当家作主的今天,烙在普通民众大脑里的“官大于天”的烙印也是无法消除的。只是,现在的老百姓总是在弱弱抗争,目的也只是弱弱的要求政府增权威发布的真实性,提高权威发布的权威性,别让人民政府最终变成了只为富人阶层服务的权贵政府,只为GDP和人民币服务的政府。

由此可见,只有真正树立起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人民政府,才会出现让人民真正信任的权威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