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孙露个人资料:希望与追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14:13

(散文)              希望与追求          金彪

“中国铁路车迷网”上有位网友发了篇文章《火车司机的酸甜苦辣》,其中写道:“每个机车乘务员都有自己的酸甜苦辣,但又有几分相似,因为他们是个集体,他们把自己的生活与铁路连在一起,而又无时无刻不寄托着别人的希望。如果你不是乘务员,那一定要去看,去了解,你会发现在这千里铁道线上有这么一群可爱的人;如果你是乘务员,那也要来看,来品味,为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理念而共鸣。”这段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勾起了我不少回忆和感慨(我的前半生是在机车乘务员的生涯中度过的)。所以,我也写了一段文字,想让陈旧的记忆帮助现在的年轻人了解过去,了解什么是机车乘务员曾经的生活;同时也为现在铁路的飞速发展,再喊几声“加油!”

记得1958年我刚当上司炉那年,年三十晚上跑夜车,提前吃了“年夜饭”上班去,外婆怕委屈了我,在我的腰型饭盒(就是《红灯记》里李玉和手里提的那种饭盒)里塞了一些好吃的。顶着寒风上了机车,把饭盒贴靠在锅炉旁防冻(那时还没有改装蒸饭箱)。开车时已经是万家灯火了,城市的大街上人迹稀少,家家都在热热闹闹地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可是我们却只能忍住心头的躁动(也是年轻人嘛),全力以赴地为了保证安全正点而一丝不苟的操作着。沿途的村庄边,灯火点点;农家前,孩子们在放鞭炮、烟花,好象在向我们“贺年”呢。一夜下来,当我们保养完机车满身油污下班时,天已经大亮了。到乘务公寓洗完澡,炊事员师傅把我们带去的各人的菜合在一起,加上些公寓的菜,炒出了好几盘。我们一面互相祝贺新年,一面热烈地向往着美好的未来,梦想着“哪一天能开上不烧煤的机车”。躺在床上,我久久不能入睡,想出了几句“词”(《出乘归》仿毛主席“卜算子”词填之。):

鞭炮送旧岁,笛声迎春来。一次出乘历两载,唯觉心花开。

革命志终生,岂能遗余霾?建得满园春色成,抚鬚忆旧怀。

(年轻的朋友请勿哂笑,在我们那个年代,这观念就像现在“活出自我”一样的“时尚”,这是一种信念啊)。我不知道这到底是“甜”还是“苦”。真的。

“文革”时期,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火车站里的热闹就不用说了,送孩子下乡的家长和亲友们挤满了站台,人头攒动,各种各样的表情都有,有的年轻人还到列车前面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从来没见过的火车头。到了发车时刻,运转车长怕机车看不到发车信号(人们不顾“安全线”的限制,都拥在车窗口作告别的握手),站到车门口的翻板上去挥动绿旗。“发车信号好啦!”司炉在我背后高喊了一声,我回头确认了以后,也喊了一声:“发车信号好嘞!”,随即松开了制动,拉响了长长的一声汽笛,伸手拉开了汽门。列车开始移动的一刹那,后面“嗡”地传来了一阵“巨响”(一点都不夸张),有挥手喊“再见”的,更多的是女人们的哭声。我尽量放慢移动速度(为了防止后面可能发生的意外,也让为了让离别的人们再看上一眼),到尾车到站台中部时再加速。司炉靠在我座位旁边对我说:“师傅啊,你这一声汽笛可真厉害哦,后面的眼泪恐怕够我们洗次澡的了。”我一面点起一支烟,一面说:“到以后我们接他们回来的时候,你会看到笑脸的。快投你的煤吧,我要把点赶出来啦。”他吐了吐舌头,赶紧回身去“撅屁股”了,副司机向我报了个会心的微笑。说真的,我不知道这到底是“酸”还是“辣”。

一次,列车正在飞速地前进,突然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大片黑云,上面是白的,中间是黑的,下面有灰色密集的雨带直连着地面,还夹带着耀眼的闪电,我知道这是块强大的雷雨云,而且肯定不小,我对伙计们说了一声“嗨!今天有好戏了!”说着,豆大的雨点就打在我脸上了,巨大的风力使列车的速度受到了影响,我把汽门又拉大了一牙,我向正在投煤的副司机说:“里面我顾不上了,你一定要保证汽、水正常。”司机室本来有侧窗,拉起来就可以挡住风雨,但是,蒸汽机车不像内燃机车那样视野开阔,它前面有个又长又高的锅炉挡住了视线,不开窗瞭望就等于“盲人骑瞎马”,万一有大树被风刮倒横在钢轨上,会有使列车出轨甚至颠覆的巨大危险的,所以我们毅然把窗打开,冒着“倾缸”大雨,睁大着眼睛注视着前方那蒙蒙的两条向前延伸的钢轨和信号机的显示,一丝也不敢疏忽。“进站信号好啦!通过!”我们同时喊了起来。通过车站时,车站助理值班员穿着雨衣站在站台上,雨衣下摆像瀑布似的泻淌着雨水,交换过路签以后,他举起了卷着的信号旗向我致意;我也按响了风笛,向他表示敬意。……终于冲出了暴雨区,但我和司炉已经从头到脚没一处是干燥的了,我们相视而笑,他冲着我竖起大拇指,我也向他竖起了大拇指。朋友,你说这到底是“苦”,还是“甜”?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火车司机的工作条件与我们那时候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了。但每当原来的蒸汽机车乘务员谈起往事时,却都是怀着自豪、怀恋、感慨的感情去回忆过去的经历。我们把艰苦的工作环境当作“乐趣”来看待,究竟是为什么?谁也不是傻瓜,谁愿意老是处在煤、灰、油、烟的“包装”之中?谁愿意下班时除了牙和眼珠是白的,其他都是黑的、油光光的?谁愿意“颠倒黑白”地打乱自己的“生物钟”,该睡的时候不能睡,用冰凉的冷水擦脸,来驱除难熬的困倦?说白了,这就是“人生岗位”,这就是“责任”,这也就是“奉献”。

环境变化了,条件改善了,但理念不能变。前面的路正长,艰辛磨灭不了我们对希望的追求,忙碌冲刷不走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两条钢轨永远不会有交叉点,永远奋斗,永远向前。

2010年7月1日党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