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咲舞之极恶非道番号:金仲兵:重新认识殖民主义(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2:38:24

 问题是,不求自立自强,仍以弱者的受伤心理不断地怨天忧人,何时是尽头?中国社会要走向富强,还是要甘守贫穷?在发展与尊严之间,谁能把握一个合理精准人人满意的尺度?既要强盛崛起,又放不下身段,拒绝一切可能的屈尊,这种“无本求利”的概率有多大,可否有成功先例?


  中国在十几年前的经济上升期,亦曾有充足的时间、国内国际的广大空间、尚未消耗殆尽的自然资源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来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制度改良,但决策层在快速增长的经济形势面前得意忘形,加之利害之虑和固有马列主义价值观之缚,而错过了最佳的历史时机,如今则只能继续在“世界工厂”和“意识倒退”的维谷中挣扎。这种自暴自弃式的自虐政治,致使国家与被殖民和动乱的事实几无差别,且更显危机重重。


  三、未来殖民主义的定位和影响


  上帝所造皆自私之人,早期人类因循自然法则而野蛮,殖民主义符合人类“恶”的天性,为利而生、为利而行。好在人类经过数百年的世界性政治经济大融合,能够建立一套有章可循的国际通用法则,则说明前殖民主义已是过眼烟云昨日黄花,后殖民主义也已趋于规则化和文明化,这就是一种进步。虽然其间因为相关各国会有强弱、大小、先进与落后之别,而出现往来不对等现象,但如果能坚持向公平公正的道德操守和人类普世价值方向努力,则这种基于一种良好愿望并能较好执行的世界通则,就是人类的共同希望。全球化的历史大势无人可挡,有种种不足但瑕不掩玉,不应再循历史既有思维,简单定义“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大国沙文主义、帝国主义、军国主义”等,而应积极参与,共建规则。


  如果说原始殖民主义的目的是强国,那么在当代人类历史已经是以国家、民主、宪政为最高形式之时,后殖民主义更突出地表现为“内松外紧”,其目的则在于强民。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政府,不论是殖民者还是被殖民者,首先要对自己的人民利益负责,其次才是尽国际义务,而尽国际义务除了高尚的人道主义和世界大同的伟大理想之外,还有就是为了提升国际地位,增强国家竞争力,并最终再回到原始意义---惠及自家国民这个根本核心上来。


  有人提出“中国需要再被殖民三百年”,成为众矢之的。实际上,此当是未尽之言,而听者亦明显会错了意。尊师重教,师长受人尊敬令人高山仰止,而学生则略显卑微,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传统的国家概念正让位于更大的国际概念,中国也必须知耻而后勇,跨越这道高耸入云的“国家门槛”,融入国际社会;历史走到今日,中国百事屈辱事已如此,要想保持未来“球籍”,则必须有一种虚心和敬畏的学生态度向先进学习,倾听和接受师长教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免费的老师,老师剥削学生收取学费是一个等价交换的过程,这是必须心甘情愿付出的代价。


  在新世纪的新环境中,应该认真反思马列主义意识形态和斗争哲学,走出这一怪圈和思维束缚,以现实和自信的态度重新认识西方主流文明价值,学会国际规则下的良性竞争。从宏观而言,这需要在思想哲学上动大手术,重建一套新体系,来应合人类历史和现实世界的发展潮流,实现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现代民主、宪政国家的坚难转型。从手段上说,一方面要从历史角度认清殖民主义在前后两阶段的不同表现和实质内涵,一方面要抛弃“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学生打老师”的阴暗心理,同时也要走出大国小民的弱者心态,抛弃殖民主义受害者的心理阴影,淡化悲情意识,树立强者自信,积极学习它人长处以补己之短,力争在短时间内提升自身素质。


  对中国而言,学习先进是为了不被殖民,但也不是为了殖民它人,而是充实和提高;既不应鼓吹殖民主义彻底息灭论,也不应轻言新殖民主义强势崛起的冷战观;既要警惕它人对中国的殖民主义,也要注意自身不走向新殖民主义;既要有反对它人殖民的实力,也要有认清自身殖民动向的能力;既不充当无私的国际主义傻帽君子,更不做立牌坊思恶念的卑劣小人;既要批评和走出欧美(西方)中心主义,更要防止并警惕进入东方中心主义和中国中心主义的新霸权---退一万步讲,哪怕中国真要充当未来的世界之星,也必须领会别人是如何对内善待其民,对外成为强国的的成功之道。


  中国惟当注重与时俱进、练好内功,以实力推动国际规则中的良性趋势,积极携手世界各国,担大国责,行大国义,举大国风范,树大国楷模,做未来人类文明的倡导者和道德的践行者。

 


来源: 共识网 | 责任编辑:邵梓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