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舰:文化共享 -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未来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9:41:10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未来社会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未来社会 国家图书馆分馆 蔺桂瑞 其他 其他 心理 青少年 音频音频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未来社会 文字介绍文字介绍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未来社会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如何,不仅关系到他们今天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他们未来的成功,更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在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化主要是人的心理行为的现代化

我们已经跨入了21世纪,大家都在关注21世纪的发展。我们知道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世纪,是一个由新技术革命引发的新经济革命的世纪,同时也是由新技术革命和新经济革命重塑全球经济的世纪。所以21世纪是一个发展非常迅速的,能够给人类带来希望、带来机遇的一个世纪。21世纪给我们国家带来许多发展的机遇,按我们国家制定的目标来说,在21世纪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现在各个国家的专家都在制定计划、研究策略,就是怎样抢占科技进步的至高点,迎接新的挑战,参与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地球上为自己开发更多、更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因为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谁能够占领这个制高点,谁就能够为自己赢得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我们国家要在21世纪实现腾飞,要达到我们的理想目标,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国际上很多社会学家的研究说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固然很重要,但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资源。很多学者都提出了"现代化的社会最重要的是现代化的人"。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英格尔斯在一些发展国家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比较性的社会调查。经过调查,他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哪个国家要进入现代化,最重要的是人,尤其是普通的人。"他说:"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当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说,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英格尔斯说:"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赋予这种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现代化制度的人自己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历一个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是不可必免的,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法、再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会在传统人的手里变成废纸一堆。"也就是说,一个国家要发展,你引进来再先进的社会制度、再先进的科学技术,这只是一些表面的东西,如果那些掌握社会制度、科学技术的人本身的心理、观念、行为没有发生一个现代化的转变,仍然停留在过去的层面上时,引进的制度、技术依旧是废纸一堆。20世纪确实有一些国家在发展过程当中走过这样的弯路,他们没有注重人本身的现代化,只注重了制度和技术的引进,所以半途而废了。因此学者们提出:一个国家如果不能使人现代化,他就永远不会进入真正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水平。一个国家可能引进全部的先进制度和技术,但是永远不可能全部引进国民。少数的人才能够引进来,但是最重要的是你的国民的素质。所以,在以英格尔斯为代表的现代化研究者的倡导下,国内外的很多学者都把现代化定义为"现代化是一种与人密切相关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这个提法我们过去很少见。如果人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能转变到现代化的时候,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个经济、政治,整个的管理体制要进入一个现代化的水平是不可能的。所以现代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一个根本转变。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研究者们对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做了一定的修正。过去是侧重于经济本身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认为现代化的发展首先是机构的现代化,然后是国家的现代化,最后达到人的现代化。现在把它的顺序变过来了。首先是人的现代化,然后是机构的现代化,最后是国家的现代化。学者们一致认为,人的现代化是整个国家现代化的核心和基础。这是关于现代化问题认识的一次飞越性的转变。由以上这些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只有实现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人们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化的人,这个国家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这正如我们国家的一个学者所说的"只有坚硬的基石才能托起高耸的大厦,而人们却往往只向往大厦的雄姿,却忽略了埋在地下的基石"。他讲得非常的形象。我们往往都看到那个高耸的大厦是多么的雄伟、多么的壮丽,但是却常常忽视了托起这个大厦的基石。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现代化的时候,只看到现代化的物质外壳,诸如城市的变化、生活的变化等等,而忽视了现代化的人。这就提醒我们要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在素质教育中,最为基础的是心理素质教育。未来社会需要现代化的人,我们每个人的观念都要转变,否则,不但自己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也无法担负起培养孩子的重任。

二、心理健康是现代社会适应与发展的需要

心理健康问题在现在社会中越来越重要了,不光是孩子们,我们也同样面临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许多适应性问题。现在人们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分配给我们什么任务,我们就做什么,没有自己考虑的余地。而且,由于生产力的落后,大家都为生存而奋斗,没有人关注心理问题。有人提出,为什么生活水平上升了,人们的心理问题却增多了呢?马斯洛对人的心理需要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第一个需要是生存的需要;随着生存的需要的满足,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就会产生了,最高一个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说人首先要满足自己物质生存的需要,物质生存的需要满足以后,人就要追求精神的需要。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的基本需要满足以后,人们更多地关注自我发展的需要,也就是精神的需要增多了。精神需要增多以后,自己的许多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心理困惑。所以越是文化层次比较高、个人追求比较多的人,产生的心理困惑就越多。看心理咨询门诊,常常是大学学历以上的人比较多。文化层次比较低的,他现在还在为生存去忙碌,不十分关注心理的需要。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觉醒了,就会关注自我的发展,这是好事。同样,我们的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时候,特别是上初中的时候,家长慢慢地发现孩子不听话了。其实这反映了进入青春期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了,他寻求自我发展,困惑就相对增多了。

另外,计划经济的时候是一元存在,是集体主义的一元价值观,而现在社会上是多元价值观并存。过去计划经济你没有选择的余地,像我那时候,一个分配命令就让你到山沟里当老师去了。你只能去选择如何适应,不可能有其他的选择。现在就业可以随便选择,一个地方不好,还可以再换。选择增多了,给人们带来的自由多了,带来自我发展的空间也多了,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困惑。为什么呢?各种各样的选择让你眼花缭乱,而且每一种选择都既有利又有弊,你究竟舍哪个取哪个?即使全是好的选择,也常常使人难以做出决定。好事多了,哪个都不愿意放弃,也会产生困惑。比如说,家里原来的房子刚装修完,可单位又卖新房了,你又有了调房的机会。你说你要不要?为此也很焦虑。还有你选择了某一个东西,就意味着你要舍弃你原来所拥有的许多好处,那也是痛苦的。有很多老知青梦寐以求回到北京,但是回到北京以后住房困难、工作安排不合适。他们在原来的单位是骨干、有很好的住房,现在全放弃了。所以选择还意味着要承担选择带来的各种风险,心理压力就增大了。

再有刚才说的,社会变化太快了,每个人都有一个不适应的问题,例如下岗、转岗的问题等等。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例如学历的竞争、职位的竞争、职称的竞争等等。职位、职称代表着工资、待遇的竞争。我们中国人口很多,有限的资源、有限的位置,竞争激烈是必然的,竞争激烈带来的压力也是必然的。现在人们收入的贫富差距拉大,心理也容易失衡。过去大家一块穷,穷得倒也安宁。我们有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心理负担比较重。同宿舍同学一起出去,人家大把大把地花钱,你说他能够没有压力吗?现代社会人际冲突增加,大家普遍感觉到现代社会变化快,生活节奏紧张,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减少,人情相对冷漠。但是人是有情感的动物,人是需要情感交流的,所以现代人普遍有一种情感孤独的感觉。

再一个问题是家庭发生震荡。过去我们的家庭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但生活质量比较低。生活不富裕,生的孩子又多,家庭相对比较稳定。有的专家把过去的家庭叫作"经济共同体和生育合作社"。因为大家必须风雨同舟,支撑着过日子。现在基本生活得到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要增加了。当情感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婚姻就容易出现裂痕。另外由于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再加上其他一些社会原因,使我国近几年离婚率上升很快。有的即使不离婚,但是也只是维持一个表面上的家庭,家庭里面争吵不断。这种离异和失和家庭不但给夫妻两个人带来了心理困扰,也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伤害。一个学生给我的信中写道,说在他小的时候生活得非常快乐,父母常带他上公园玩。但是以后父母开始吵架了。当他们吵架的时候,他常常吓得躲到一个旮旯里,他甚至怀疑父母的吵架是因为不喜欢自己而引起的。所以到现在他都很自卑,总认为别人不喜欢他。一个中学生告诉我,父母动手打架,打昏了头。爸爸要打妈妈,结果却把孩子打了。妈妈过来打爸爸,也错把孩子打了。孩子成了父母之间的一个乒乓球,被打来打去。这个孩子不想活了,产生了自杀的念头。现代社会的所有这些变化,都给人们的适应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它要求每个人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拥有自信和忍受挫折的能力。如果你不能很好适应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所以许多人这样断言:从现在起到21世纪的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冲突那样带给人们持久而深刻的痛苦。就是说,在21世纪当中由于竞争的激烈,心理危机随时存在。因此有人称:21世纪是一个心理学的世纪,21世纪不允许心理学的文盲存在!心理素质对于21世纪的人才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知识和人格哪个更重要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在所有的素质中,心理素质是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燕国才教授说:心理素质好似一个人的脊柱,如果缺少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一个人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都非常羡慕那些成功的人士,但是有一些成功的人士并不是从小到大都比别人聪明。心理学家曾调查了40余名获得诺贝尔奖的名人。研究证明:他们中并不是所有的人从小就有很高的智商,他们的成功是由于在心理素质上高人一等。心理学家也曾经追踪调查了一些在小时候有较高智商的超常儿童,追踪到50岁。得出结论表明,并不是每一个超常儿童最终都能成功,只有那些心理素质好的最终获得了成功。发明家爱迪生并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被老师认为是非常笨的孩子,但他成为了大发明家。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身体的先天条件并不很好,国家队在选运动员的时候,开始并未选中她。但是她最终成为世界冠军,这靠的是她的自信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逆风飞扬》中的主人公吴士宏没有考上大学,参加外企招聘时连自学高考的大专文凭都还没有拿到,她凭着自己的自信,领先于许多高学历者,不但进入了微软公司,而且还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这些事例让我们知道,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多么重要!然而也有一些事例让我们心痛。1991年11月1日,在美国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事情。毕业于北京大学,在美国读博士的留学生卢刚,杀害了他的导师和与他同去的同学,自己也自杀了。卢刚从小聪明过人,学习始终名列前茅。本科毕业后参加了李政道教授的严格考试,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公派留学生。但是他的人格有很大的缺陷。在美国学习期间,他不能忍受同去的同学超过自己。严重的嫉妒心,使他出现了那样的悲剧。同样,在我心理咨询接待的来访者当中,有一个博士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年冬天很晚的时候,他来找我。他的脸色苍白,目光无神。我觉得很恐怖,有点像我看过的小说里讲的"没有灵魂的躯壳"。在我和他谈了一会儿后,我初步诊断他为精神分裂症。他是我们国家一所著名大学的热门专业的博士毕业生。在就业期间,由于自己期望值过高,希望不能满足,导致了失败。实际上,这是他不正常的人格在求职这一事情上的暴露。送走他以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我们都懂得珍惜资源,然而,我们想过没有,最大的浪费是人才的浪费!孩子们现在都很辛苦,一个人从小学读到博士,自己、父母、国家付出了多少?然而,由于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一切都会落空。我曾经对一所大学的休退学的情况进行过调查。从1994年到1997年期间在休退学的学生当中,因为心理因素休退学的学生比例逐年上升,达到了30%-40%。一个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踏入大学校门是多么不容易,真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此时他却因为心理不健康而不能继续学习,是多么可惜。我们过去在传统意义上关注一个孩子的成才发展,更多地关注他的知识和智力上的发展。现在独生子女的家长,他们过多地关心孩子,提出"从起点上竞争的"口号。他们把自己相当大的心血和期望倾注于孩子的身上,将自己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实现的愿望加负于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生活得非常累。除了学校的功课外,周末还要参加各式各样的学习班,请家教补习功课。家长们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培养孩子,但是却常常忽略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不注重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所学的知识就不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就如同我刚刚所提到的那位博士生一样,他的学识和智力可谓是超常的,但是却因为心理原因而无法获取成功。

几年来,由于心理的原因而引发的暴力事件也常见诸于报纸。一位大学生因为亲子间的冲突杀害了自己的母亲潜逃于外地,在长期的精神压力和恐慌下他的精神受到了刺激。他在大街上痛苦的呼喊:是我杀死了我的母亲!我要告诉天下所有的妈妈们,你们要理解孩子们,要和他们很好地沟通!他的内心充满了自责与内疚。有的地方出现了中学生残害自己父母的事件;也有的地方有的孩子受到父母虐待,离家出走;还有些孩子厌学等。另外,青少年性的问题也应引起重视。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大批的孩子喜欢上网,但是一些网站上存在相当数量的色情内容,若不加控制,会影响青春期孩子的健康成长。现在青少年中发生过性关系的现象屡有发生,甚至出现了少女母亲。这样一些问题的发生表明:如果只重视知识的学习而不重视青少年心理和人格的健全发展,就会导致青少年种种严重问题的发生。

那么,究竟一个人的知识和健康人格相比哪一个更重要呢?在我参加的一次国内外学者交流会上我有很大的感触。前年,我们接待了一个到我国进行访问的美国教育代表团。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的最后一个项目是中美两国学者共同研讨"构筑21世纪的教育"。非常有意思的是,美国学者们带来了一大堆泡沫塑料做成的积木,分给两国专家,以搭积木的方式来构建21世纪的教育。两国专家在构建之后,讨论并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构建。让我震惊的是美国专家把德育教育放在了首位,而我国专家却将科技教育放在首位。我们中国一直是非常重视德育教育的,可为什么构筑模型的结果却是这样呢?在心理学上,构筑模型是一种投射,我们内心的愿望、需要都通过模型反映出来了。从道理上讲,大家都会认为德育第一,心理素质第一。但是当我们抛开理性的认知,在反映内心真实想法的模型构建上,却出现了这样的结果。这件事情引起了我很大的反思。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是:美国的社会发展到今天,青少年出现了很多很多的问题:枪杀事件、暴力事件、性问题、人格问题。他们感觉到了在前一段的国家发展过程中忽视了人格教育问题,所以有了这样的教训,反过来开始重视人格教育问题。我们国家的这些学者为什么要把科技教育放在第一位呢?因为我们的科技以前太落后了,前些年因为落后挨打,所以我们关注科技,希望我们的科技腾飞,这是表达我们的一种愿望。我们在德育教育过程当中,很长一段时间搞的是形式的东西,没有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有人说我们中国的道德教育是一个倒金字塔--小学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到大学再进行那些做人的基础性的养成教育,比方说,按时做值日、尊重老师、别在桌子上乱画等等,整个倒过来了。一个孩子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同学都不爱,你让他爱国家、爱民族,那不是空话吗。所以我们的道德教育常常是从道理上讲的多,真正从情感上、从基础上做起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所以这一次的研讨活动也给了我很大的震惊。其实我们今天研讨的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问题,是一个国际关注的问题。因为大家都关注到了现代化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

这几年,我们常常说的一个名词,即大家很关注的"情商(EQ)",实际上涉及到EQ和IQ的关系,IQ是智商,EQ就是心理素质,或者说是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哪个更重要呢?我们大家来考虑一个问题:一个人的智商比较低,情商也比较低,那么这个人将来肯定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这是确定无疑的。再一种人呢,他的智商很高,情商也很高,那么这个人是能够成功的,这也肯定无疑的。我们要讨论的是第三种人。一个人A,他的智商很高,但是他的情商比较低;另一个人B,智商中等偏上,但是他的情商很高。那么大家说A和B哪个人成功的机会多呢?肯定是B。因此,在现代人的素质中心理素质是第一位的,非常重要。现在有许多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关心他们的心理成长。父母对于孩子寄予很大的希望,但却不了解孩子,甚至于父母那些不正确的关爱构成了对孩子的伤害。所以说,父母的一句话可以成就孩子的一生。像爱迪生,老师认为他不聪明,他妈妈就说他是很聪明的,所以就成就了他的一生。父母的一句话也能够打击孩子的一辈子。我在给大学生上课的时候,我的学生哭着讲,他妈妈或是他爸爸在他小时候说的一句话使他一直抬不起头来,一直影响到现在自信的发展。所以我感觉到关注心理素质,不光是我们给孩子讲,我们所有的大人都应该知道。

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培养

谈到健康,我们过去的观点就是身体没病就叫健康。这种认识,来源于传统的健康概念。过去是从生物医学模式上对健康下定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社会性的因素对人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人们倾向于从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上来给健康下定义。在80年代的时候,联合国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一个新的定义:"什么叫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它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身体上没有什么病,但心理上不健康、心理素质不好,或者他对社会适应不好,那么仍然不能称为健康。

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呢,综合了国内外专家的一些观点,我归纳了十条心理健康的标准:

1.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也就是说,要拥有正确的自我认识。我常常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让他们写下自己的二十个自我。我发现他们当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不认识自己,并且存在着自卑心理。所以说,正确的自我认识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第一要素。一个人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有没有健康的自我认识。所谓健康的自我认识,就是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拥有自信。你可以没有某种能力,但你拥有了自信,你就可以学会做事。但是有些人不自信,不能接纳自我。我曾经考察过很多学生,有的学生因为自己的长相,比如说:因皮肤黑、眼睛小、体形胖、个子矮等而自卑,有的因为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不如别人而自卑。有些很优秀的学生内心也很自卑。因为从小到大,这些好孩子只报告好的成绩,而当他们考试成绩不好或成长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就不能接受他们,常常对此给予批评、斥责。父母不能接纳孩子的不足,以至孩子对自己过度要求完美,导致内心产生焦虑、自卑心理,严重的还产生了心理障碍。有的父母总是批评孩子,从而给孩子一种"我不是好孩子"的心理暗示,导致正常的孩子成了"问题儿童"。我们说,世界上完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只有不完美才是真实的。既能接纳自己的长处又能接纳自己的短处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2.能与他人合作,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合作,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的教育目标。现代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我们的青少年只有学会合作,善于与人交往,才能获得自身的精神快乐与成功发展。学会合作的前提是能够正确认识他人,尊重和接纳他人,善于发现和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也能够容忍他人的缺点和不足。现在我们有相当数量的独生子女学生以自我中心,欠缺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他们的适应与发展遇到很大的困难。我在大学做心理咨询时,发现青年学生咨询问题最多的是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有的甚至因为人际交往障碍发生心理疾病,不得不休学或退学。这些问题不解决,以后如何在社会上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共事呢?

3.能够恰当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使自己能够基本上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喜怒哀乐,每个人都会有。但适度把握自己的情绪,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方,对适当的对象表达适度的情绪,是很不容易做到的。青少年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常常不能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让消极的情绪影响了个人的学习、生活和健康,甚至于由极端的情绪导致了恶性事件的发生。我们应当帮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4.独立自主,学会选择,学会做决定,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虽然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依赖、相互帮助,但独立自主,能够自我选择、自我决定是一个人适应环境和拥有自信的表现。现在由于许多家长对孩子过分关爱,甚至包办孩子的一切生活事务,使孩子缺少独立的生活能力和处事能力,因此环境适应能力不强。

5.有较强的意志品质,能够承受挫折。能否克服困难,承受挫折,是一个人意志品质是否坚强的表现。无论是对生活的适应,还是迎接时代的挑战,获取个人的成功发展,都需要青少年拥有坚强的意志品质。然而,家长过分地保护,剥夺了孩子们经受锻炼,增长能力的机会。一些孩子性格懦弱,承受不了任何挫折。青少年中存在的离家出走、自杀等事件表现了这些孩子心理上的脆弱。我们应当重视对他们意志力的培养。

6.热爱生活和学习,能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幸福感。现在许多孩子视学习为负担,不能在生活中感受到快乐与幸福,这与我们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有关。

7.在学习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潜力,有创新能力。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潜能,都有创新的能力。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然而"应试"教育压抑了他们的潜能发挥,不利于创新能力培养。

8.心理健康的人人格完善和谐。人格发展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如气质类型、价值观等。一个心理健康的的人,他的人格发展是和谐完善的。有的人人格偏执,看问题极端,这样的人容易产生问题。因为世界是和谐的,你把世界看得很极端,正说明你的想法有问题,当然自己就很苦恼。

9.智力正常。一般智商80以上为正常。

10.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符。从心理学来看,人的发展有很多阶段,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要完成相应的发展任务。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那就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要相符。

那么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呢?

1.尊重每一个青少年的人格

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性,每一个人都有价值,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个人,都需要得到尊重。我们的青少年也是如此。然而我们的老师、家长常常把他们看作是比自己低一等的被教育、被管教对象,常常用自己的期望去要求他们,用同一把尺子去评价他们。这就忽视了他们的独特性,造成了对他们的不理解和不尊重。特别是老师和父母只用学习成绩一个标准去要求他们,简单地把他们与别人相比较,当他们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时,就贬低、批评,这些都严重挫伤了孩子们的自尊与自信,造成了他们的紧张、焦虑、懦弱、抑郁和攻击等多种不良性格的产生。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孩子,鼓励和协助他们发展自己的长处,使他们成为一个独具个性的独特的自我。也就是让他们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满足别人需要的一个"作品"。只有如此,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使他们有成功的发展。

2.鼓励和帮助青少年自我成长

每个人都有成长的能力,我们只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环境。我们许多家长常抱怨自己的孩子自主性差,能力不强。他们却不了解,恰恰是他们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和溺爱,阻碍了孩子的成长。例如,有的初中生的家长,还要为孩子削苹果,削成片递给孩子;有的上了大学,父母还要去为他打开水,整理床铺。这样的孩子能够独立吗?他们缺少独立的生活能力、处事能力、选择能力和决定能力时,能不自卑吗?我们只有让他们自己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在挫折和错误中增长经验,磨练意志,才能够成熟和成长。企图代替孩子的成长,不让他们经受痛苦和磨炼,就无法使他们在现代社会中适应和生存,更无法参与未来社会激烈的竞争,迎接各种困难的挑战。

3.增进心理沟通

平等地沟通是理解和教育的前提。现在常常听到老师和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孩子们又抱怨老师和家长不理解他们。当彼此不能沟通理解时,许多问题就容易发生。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当重视孩子们的情感,要抽出时间倾听他们讲自己的事情,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我在做心理咨询时,常常发现家长们只是给孩子提要求,达不到要求就批评、惩罚,缺少与孩子的平等沟通。有一个星期天,一位父亲带孩子来咨询,说他的孩子胆小,学习时精力常常不能集中,甚至字也写不端正。当我单独同孩子谈话时,孩子哭了。他说,爸爸平时很少跟他交谈和玩耍,对他总是训斥和打骂。因此这个孩子常常因担心被惩罚,变得胆小紧张。可见,父母和孩子之间只有批评和责骂,没有平等的沟通,不可能培养出孩子良好的人格。当咨询结束时,这位父亲友好地向孩子承认了自己教育态度上的错误,并向孩子表示了自己的关爱时,孩子扑向爸爸怀里哭了,他也表示今后要听爸爸的话。可见,父母只要尊重孩子,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孩子是能够接受父母意见的。

4.学习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

老师和家长首先要通过学习有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习自我心理调解的技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现在许多大学和中小学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也开展了多种教育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许多学校都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我们应当鼓励青少年运用心理咨询来帮助自己排除心理困扰,获得心理的健康发展。说到心理咨询,社会上许多人有误解,以为有心理疾病的人才去寻求咨询,这是一个不正确的认识。因为心理咨询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增强人们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与发展能力。每一个人在个人适应发展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困惑,有时个人可以解决,有时就需要心理咨询协助自己解决,这是完全正常的事情。在国外,心理咨询非常普遍,人们视寻求心理咨询为一种美妙的精神按摩,是协助个人发展的一件好事。至于心理疾病的治疗,那主要是医院精神科医生的工作任务,不是一般心理咨询工作的范围。因此,我们应当澄清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学会运用心理咨询,协助青少年发展健康的心理。

青少年是我们的未来,让我们为了他们的今天和明天,为了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