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武警处突视频:八極拳密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4:21:24


八極拳密旨
原文来源
此拳之妙講計、極二字。何謂計、極之,序列說明。
要練極之妙術,講明以動打動,硬打硬進,不招不架,開門而進,暗含頂、抱、撣、提、胯、纏,捆住上下三盤者,乃極之妙術。
要練計之妙術,講明粘、連、沾、隨、塞、膀、臍、靠,貼身而進,三盤相連者,乃稱計之妙術也。
八極拳之妙術,內有八招打法之妙。何謂八招打法,序列說明:霸王請客、二郎捆人、閻王三點手、白蛇吐信、霸王頂門、金剛伏虎、旱地撐船、順手撥簧。
再論八極拳法,依站樁為根,其妙也。
此拳內有十四散手,頭為一手、臀為一手、手為二手、肘為二手、膀為二手、腳為二手、膝為二手、胯為二手,乃稱十四打法。(不如一手精通為妙)
此拳內有七星八法之序,何為七星八法,言明於後:一手打白蛇吐信、二肘打鑽身而進、三膀打塞肩而進、四腳打插襠而進、五膝打扣步而進、六胯打挨靠而進、七頭打五行而進、八身打三盤而進。
八極拳術,內有六大開為師,所以稱為開門二字。六大開言明,頂、抱、單、提、挎、纏。一打頂肘左右翻,二打抱肘順步趕,提挎合練單揚打,順步繞身便是纏,翻打頂肘中堂立,打開神拳往後傳。
八極拳六合發勁
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為內三合;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為外三合。內三合氣力相連,陰陽相克,陰生陽,陽生陰,全憑丹田為主根。一要心力,二要熟,三要精神,四要通,五要氣力,六要膽,七要精足鎮靜待,八要見式順式行,九要急快如閃電,十要發招不許停。氣自丹田吐,全力注掌心,按時始用力,吐勁需開聲,推宜朝上起,緊逼短馬蹬。三字沾、按、吐,全憑小天星。變要快,發動要急,定式要穩。
八極門達摩老祖易筋經。滄州孟村宗家吳大偉曾表演一路羅漢功。八極拳名家李書文、霍殿閣一系霍氏八極拳的易筋經為八趟,霍慶雲老前輩曾於八十年代的中國傳統武術觀摩會上表演了易筋經立刻轟動全場.......。
八極拳易筋經譜摘錄:
雙足並立,曲膝半蹲,雙拳雙齊作看書式,單鞭斜步是坐盤,右掌變勾手起立,提左腿金雞獨立。操左手下蹲遊襠起,左掌向前平伸,右掌順右腿向下插,轉身並足指天華地,左掌放平變勾手,提右腳金雞獨立,操右手下蹲悠襠,弓步右掌前伸,左掌順左腿下插,轉身並足,右掌平放弓步抱球撥雲望月轉正並足屈膝下蹲,蹦拳起立,右掌向下,撤右步弓步抱球,播雲望月,撩陰掌,十字手,橫推八馬,上右步金針掌,前後金針掌,撤步打虎勢,作金步猛虎推山,金雞獨立抱球式,盤腿沉腰手合實,童子三敬拜,播雲望月,獅子抱球分水勢,撣纏盤腿抱球式,金雞獨立抱球式,播雲望月,轉身並足指天華地,左掌放平變勾手,二郎擔山通背走,虛步斜拉三點頭,左掌順左腿下插,弓步抱球撥雲望月,轉正並足屈膝下蹲,蹦拳起立,右掌向下,撤右步弓步抱球,右掌順左腿下插,弓步抱球撥雲望月,十字手,橫推八馬前後走,撤步打虎勢,作金步猛虎推山。

八极拳歌诀
刘云樵
先师李书文公早就精通八极拳和大枪术,但是为了弥补此拳过于刚猛、阳性之气,加上了劈挂掌,而得到阴阳互补、刚柔相济之妙,将八极拳技提升至此境地,可谓完壁。
以往大家据说的“八极加劈挂,神鬼都害怕”。“劈挂参八极,英雄叹莫及”的赞辞,就是以先师为始,经由许多先人的努力而赢得的歌颂。
在此,将表现八极、劈挂性质的拳诀,以歌诀的形式来介绍,希望能给研究者做为参考。
八极之劲紧、劈挂之劲畅。八极之势猛、劈挂之势悠。八极之工架棚撑、劈挂之工架舒坦。八极一动、以脊作轴。劈挂一举、本腰为根。八极之功、以深沉为成就、劈挂之功、以畅达为有得。八极所以济劈挂之开敞、劈挂所以辅八极之倡促。八极最利埋身短战、劈挂尤可遐举遥击。八极之拳、如铜锤铁杠、勇不可当、劈挂之掌、似薄刃轻刀、矫捷难御。八极似八角大槌、最利于陷阵冲锋、劈挂似甩头一子、常用以突袭偷击。八极攻中参劈挂、则可以远近无遗、令人无从招架、劈挂守来融八极、它又能长短肆心、敌手无由得隙。八极独练、易令人劲闷、故以劈挂发之、劈挂单操、每使人劲散、则取八极凝之。八极之开声、在鼓荡丹田、劈挂之拍打、在锤练内膜。八极之丹田劲成、可以助我伤人、劈挂之拍打功到、可以免我受伤。练八极每觉腿苦于手、习劈挂又感手苦于腿。八极如虎之离山、如熊之闯林、劈挂似鹰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极似颜真卿书法、浑雄博大、质朴淳厚。劈挂如赵孟頫真迹、风流条畅、连翩多姿。八极如菊部黑头、最贵是黄钟大吕之者、劈挂如剧中老末、上者多清远激越之致。练八极之神态、厚重多于轻灵、习劈挂之意味、便捷多于呆滞。八极厚重、又不可流于笨拙、劈挂便捷、尤最忌蹈于轻艳。八极如虎之威猛、劈挂似鹰之峻切。八极多直进之法、劈挂擅迂回之计。\r
八极要打得步步如木椿深植、劈挂要打得手手赛蛱蝶翻飞。八极是刚中有柔、劈挂是柔裹调刚。八极之功成、当有虎背熊腰之态、劈挂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极如盛夏酷暑、威厉慑人、劈挂若祁寒严冬、凌凛慄心。八极一攻、其势如山崩地动、劈挂一拳、其态若暴雨飓风。八极谓拳即是掌、劈挂则用掌如拳。八极之步、每先锁而复捆、劈挂之趋、多先捆而再锁。八极每取主动、劈挂擅候人攻。八极则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动如虎、劈挂则鹰翅蛇腰、击如鹰而灵如蛇。八极之含怒未发、则坐腰紧背、含胸曲肘、如弦之引满、如弓之开足、沛然一放、人莫能御、劈挂之蓄劲在我、则开胸舒臂、灵腰松肩、如剪之张股、如龈之启牙、突如其阖、人焉所当。八极一拳发足、犹未摧人、则摇肩催步、另以他拳牵制残之、劈挂一掌劈尽、尚不仆敌、则弹臂欺身、迳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极之质朴、所以保奠基功、劈挂之流通、所以极肆其艺。八极无劈挂、或难极尽其毫颠之妙、劈挂非八极、尤恐不保其源本之基。八极之传世、已渐叹离本逐末、劈挂因拘守、更可伤将假作真。八极之倡扬、首必须纠迪差讹、徐导之而入正路、劈挂之流行、尤有待真人朴授、及初始而奠纯功。
综谓……猛如虎、狠如鹰。滑如油、冷如冰。故谚美之曰……八极参劈挂、神鬼都害怕,劈挂参八极、英雄叹莫及。
八极拳取象
一、 熊形(熊步)
所谓熊步乃是八极门的特色,是有关于劲道训练和应用的步法等。练习方法很多,如熊晃、熊靠、熊摆和熊抗等。进行低姿势、沉劲的训练。
二、 虎形(通背)
这是上半身的训练,以抽出肩、背的劲道为目的。通背也称通臂,就是“打通脊背”的意思。一般也有写成“捅臂”的,那是因为从外表看来,好像左右两臂向前捅打。


八极连肘拳(掼耳)与拳击后摆拳
八极拳有四趟连肘拳,如果你练过第一趟,那么一提“掼耳”两个字,你的脑子里就会出 现鲜活的“掼耳”形象。
遗憾的是,据说是由吴秀峰创编的连肘拳,天津以外的人会的不多--不多不是没有。从大多数武术杂志上,也没见有谁讲过连肘拳。
因为大家对“掼耳”眼生,故而只能运用联想了,看到拳击里的后手摆拳了吗?“掼耳”和它差不多。
第三趟“小架”里也有一个很多人叫它“掼耳”的动作,不过,此“掼耳”属于弧线直击(朝斜上方),发的不是横向掼耳的力,与摆拳有牛马之分。当然,如果你练的第三趟“小架”的“掼耳”与我说的连肘拳里的“掼耳”一样,也没什么,大家都有凭个人兴趣改拳的权利,怎么得劲就怎么练。
这篇文章,目的当然不只在探讨“掼耳”像不像摆拳,它的思路范围更宽些,比如打过几场模拟战或实斗之后,你或许发现,自己不知不觉把“掼耳”使成摆拳--如果你使过“掼耳”的话。假若出现了上述现象,你恐怕就会寻思:这怎么回事?“掼耳”和摆拳难道有实质上的一致?产生了如此疑问之后,倘若你是个敢想敢干、条条框框卡不住的人,就难免做出在庸人眼里十分大胆的设想:“把掼耳练成摆拳怎么样?是不是更能提高命中率?”
你要这么想了,咱们就走到一条路上了,因为我不但早这样想,也早干起来啦。我现在练的“掼耳”,连摆拳它亲妈也瞧不出它不是摆拳、“掼耳”乔装打扮的。
爱自尊自大的人,别以为我在贬低八极拳,我这人眼里既没条框也没束缚。如果你非想听我夸八极拳高于拳击且和拳击之间隔着银河系,恐怕你只能失望。
“掼耳”本来的练法
说“掼耳”能练成摆拳,其实就表明“掼耳”和摆拳还是有区别、不完全一样,否则,它们俩要是跟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似的,我们也没必要在这儿唠叼练成练不成的问题。
第一趟连肘拳里的“掼耳”,其实是一组连贯动作(三个手法加一个转身)的最后一下,故以“掼耳”名之。
“掼耳”与摆拳有两个地方不一样。
一是外观。虽然“掼耳”和摆拳都是扭腰膀、拳走弧线、横掼对方侧脸,但身形缩张的变化有别。摆拳有个涨身的趋向,即便有时不明显,绝没有缩身打的摆拳。“掼耳”不然,它横掼的同时,身体团缩下沉。
另一差异是发力,谈东西方拳技总绕不开这个“发力”。摆拳的发力十分单纯,就是扭腰旋脊发出的横掼力。与之比较,“掼耳”的力复杂得多,尽管是以横掼力为主,但杂以刹车力、沉坠劲和双臂合抱的力,前面我说“掼耳”发力时身体团缩下沉,即是由沉坠劲和合抱力造成的。刹车力的存在,乃由于上步前飞,用脚骤然搓地生出来的。
至此,从文章的内容看,“掼耳”似乎没必要做什么改动,且由于它是多种力的集合,掼到人耳朵上,攻击力肯定大于摆拳。“掼耳”该自傲着才对,即使我们尝试把它向摆拳转变,也不过出于兴趣,探求练“掼耳”的各种可能性,绝没必要非把“掼耳”改成摆拳。但有一个问题,理论上的、单人独掼的“掼耳”用于实斗会不会变样?或者说,它会用成什么样?这个问题不弄清楚不行。
我这人虽谈不上身经百战,可也打过几十架,我偏爱使“掼耳”。无奈,我从未发出过那种集合力,那怕是一次。也许有人问:“那你把'掼耳'打成什么样子呢?”你听真了,摆拳!
说实话,我不想把“掼耳”使成摆拳,因为我练的本是“掼耳”嘛,又下过苦功夫。
好在我不存武术高于拳击的偏见,我只是诧异,辛辛苦苦栽下烟台梨,怎么结出一树雪花梨呢?这等怪事总值得人去思索吧?不管它让你失望,抑或欣喜。
练得熟透的式子无计施放,为什么?
原因不在我身上,我下的功夫够大,也重视实战。
经过一段时间思索,我的怀疑指向“掼耳”本身(我有一种看法,如果某一拳式、某一功法,甚至某一拳种,绝大多数的人都练不好,可以肯定,原因不在练习者身上,是拳术本身有问题)。我的结论是:“掼耳”的集合力太理想化,一心惦着掼死人,以致发力的酝酿时间过长,把速度这事给忘了。
如今想来,“掼耳”的慢像秃子脑袋上的苍蝇一样,明摆着的。
如众所知,八极拳好发个整力,“掼耳”呢?横贯、刹车、沉坠、合抱四力合一,由此看,“掼耳”为了硬上狠打、一招致命,真是调动了能够想到的所有增力因素,尤其没忘位移加速,借助身体前冲飞落造成如虹的气势。  可以说,前冲飞落是发传统“掼耳”的关键所在,很明显,离开了前冲飞落的加速蓄势,横掼、沉坠、合抱三力立减成色,而刹车力更为无源之水,没了存在的前提--利用自身的筋肉玩刹车,效果在此微乎其微。
无奈,科学常识在那儿摆着,移步飞落力度大,速度必慢(任何拳技均含步法,可步法的设立却非纯为加速增力)。
如果我们打半身不遂的人,慢一点当然不成问题,可对方要是手脚利索呢?他就是什么都没练过的人,也会在你“酝酿”发力的时候给你一拳,必然让你“掼耳”流产于发出之前。
也许有人讲,“掼耳”的前冲飞落,本身就是发力的一部分,身躯前撞旋坠如铁球,势不可挡。这样的说法,做为练功找劲的意念还行,落实到人身上,既变不成铁球,也无法修成肉身罗汉。你旋冲力大,可能令人不敢硬碰硬接,但人家要是从侧面打你呢?或者,干脆闪避开--完全来得及,你这滚动的铁球又有什么用?
为解决“掼耳”速度慢的毛病,我尝试过一个折衷的办法,就是不前冲或只移动一小步--即放弃刹车力,只保留横掼、沉坠、合抱三力。缺少位移的三力肯定比原先弱得多--即使将位移的任务交给自身拉长的筋肉,不过,对于偏爱“掼耳”的人,除此又有什么好办法?
遗憾,交手的实践证明,这种求其次的“掼耳”,成功率仍低而又低,令人沮丧。
看来,把沉坠、合抱之力融入横掼,还是需要不短的酝酿时间,速度比原先快了,可快得还不够。至此,如果你仍然不愿放弃“掼耳”,办法只有一个,继续删减,把沉坠、合抱从“掼耳”中剔除出去。只剩下横掼的“掼耳”好使吗?好使!假如仍打不着人的话,我也没法往下删了,已没得可删。只留横掼力的“掼耳”仍不如类似截拳道之直拳的“撑捶”快,这受制于“掼耳”的弧线打法。
此刻也许有读者惊觉:你这删到最后的“掼耳”,不就是摆拳吗?噢!对不起,我忘了提到这一点。
“掼耳”瞬间变摆拳
此刻,我把“掼耳”层层删减为摆拳,但如前面所叙,我先是在实斗中不经意把“掼耳”打成摆拳,是现象勾起思索,而删减,不过是对现象思索的过程。
琢磨拳学,往往伴随形体动作的改变,这种改变一般不是三五个月能完成的,但也有例外,比如把“掼耳”练成摆拳,瞬间即可成功,与“打成”摆拳一样地不费时日,耗时间的是心里反复进行的肯定与否定的较量。
由“掼耳”瞬间改成的摆拳,不见初学者的僵涩,活跃而顺畅。
什么拳都没玩过的人当然做不到这一点,即使练过武术,若没“掼耳”之类拳式的底子,也休想不学就即会即熟。
这个事实—“掼耳”转瞬变成摆拳,表明“掼耳”和摆拳是一个妈生下的亲兄弟。
亲兄弟当然有不同的生长方式,有的偏爱吃肉,有的小米白菜嚼得多点,有的杂而食之。反正我不同意练“掼耳”只用一种方式。
我为给简化的“掼耳”增力(主要针对顺步掼耳,连肘拳里的掼耳为拗步,我不清楚八极拳有没有顺步发的掼耳,反正我顺手弄了一个练),采用了我在2001年第9期《精武》上讲过的“转桩”,虽然当初转桩目的在提高新式“撑捶”的打击力,谁料想,“转桩”对练简化。
“掼耳”的效果比“撑捶”还好。
因为提到了“撑捶”,我顺便插几句前面忘了说的话,即多种力的集合并不必然降低发力速度,比如“撑捶”就是发旋转加放箭式的复合力,速度丝毫未减。所以,我绝非反对所有的多重发力。
另外,传统“掼耳”中的沉坠劲也可酌情保留,假如你是身高一米八九的大个子,比普通人高半头,沉坠劲就不会影响你的速度,因为你横掼别人时,本身就在下沉,融入沉坠劲正合其势。
简化武术--回归现实主义
听了我前面的话,也许有人要给我提一建议:您绕这么大圈子奔到拳击那儿,多费功夫耗脑子呀,干脆去玩拳击得了。
说这话的先生,您别以为是讽刺,其实,我还真有心依您的建议而行,我之所以至今没专玩拳击,是因为要玩的东西太多,比如我在2001年第9期《精武》上讲过的,我能把“撑捶”练成截拳道、心意拳,和不知何日又要唠叨的把“左右翻”练成泰国拳,这总共加起来就是四大门派,我的精力怎么能够使?即使有这心,也没有这力呀!尤其特叫人担忧的,假如我不经意再练成少林、劈挂、戳脚翻子,我不是更忙不过来?所以,思来想去,还是独守八极拳好。
这好像有点儿吹牛倾向,哈哈。
各拳种的区别,差异仅在于性情、文化、表象不一,若深入研究,停留在性情上不行。别的不说,我们说八极和少林瞅上去两个味,说实话,这乃指拳姿和训练。一旦实斗交手,它们还有原先那么大的差别吗?肯定大打折扣。  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要求八极跟少林、形意、空手道完全眉眼一样,不,既然吴钟不是少林和尚、李洛能,他们各有各的性格、文化和背景,他们就不可能不在自己的拳上留下个人痕迹,就如同巴西足球有别于德国、意大利足球。我想说的是各拳种的区别绝没有目前这般的天差地远。造成“浪漫主义”大发作的原因,有脱离实斗的乌托邦式的头脑漫游,有缺少外来拳种,如拳击、泰拳的刺激,还有……不一而足。
笔者个人认为,把“掼耳”练成摆拳,就是对武术的“现实主义”的回归。
5/
谈霍氏八极拳中的蹲小架
霍文学
《精武》2004年第7期
小架是八极门的拳术套路,共有三十二个动作,是八极拳最基本的拳法,它同金刚八式一样是霍氏八极拳的基础功法。2002年5月,我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地区民间传统武术交流大会上结识了著名老拳师季九如女士,她曾是南京中央国术馆的学员。谈起那段学拳历史,季老师回忆说:“我们在南京中央国术馆时习练八极拳和小架是必修课,这种拳法很吃功夫,非常好,是打基础的拳术,我们天天习练……”八极小架能在中央南京国术馆内作为必修课,说明了八极小架在拳中的重要性。
青年时期,进入把式房,活动腰腿、两胯后,就开始打金刚八式和蹲小架。蹲小架通常有两种练法。一种是动作缓慢、不放劲,力求姿势准确,以中平或低架为主。由老师纠正动作,依学员掌握情况,要求气沉丹田,沉肩坠肘,练好十字劲。另一种是要求动作沉稳、迅速、敏捷,而且要放劲,达到力与气合,动作有力,干净利落。老师纠正动作,同时对每个动作的间隔时间进行掌握。此种练法要求学员动作准确,精神集中,以集体练习为佳(八人左右)。
蹲小架人门之后多采用第二种方法,一方面掌握动作要领,一方面掌握放劲的方法,达到气与力合。有的习练者练了很长时间不知道如何发力,而习练霍氏八极拳很重要的步骤就是掌握如何放劲。八极门中讲究六合,其中气与力合是很关键的。蹲小架不断延长时间,就是为加强基本功训练。
站桩功是八极门的一大特点,桩功要求沉稳,同时要将八极拳中的十字劲、沉坠劲和缠绕劲贯穿到每个动作中去。沉坠劲是把全身的劲通过下肢扎于两脚之中,两脚抓地稳如泰山。缠绕劲是缠绕上体,下肢以旋转的功逐步“扎”入地面,意念一冲意想不到的热感流下地面,而身体十分稳定。这种热惑既火辣辣又沉稳,且轻松。有的习练者通常是利用小架的几个动作进行蹲架子功法练习,比如骑马蹲裆式中的怀抱婴儿、两分掌、拿跌掌等姿势。此功法习练时由于动作少,可蹲的时间稍长一些。罗疃八极拳老前辈张玉衡老先生在习练两分掌马步时,一个动作竟能坚持二三个小时,青年人去推他都推不动,真是稳重如泰山。当然了,在习练时一定要牢记用丹田气的功法,贯穿到每个动作中去。


《霍氏八极的八大功法》
一个拳种的功法,均包括内功和外功,发力练习也可以称为功法。而本节所讲的主要是操身功法。
何为操身?
操身在就是徒手或利用器械,采用专门的方法对自身的专项能力进行超出先天所具备条件而进行的加强性练习。这些练习有的是各个门派都必须练习的,如发力、抗击能力等;有的是特点突出拳种为了使自己的技术更有杀伤力而练习的专项功法,比如鹰爪门的指力、南拳的桥手等等。这个专门功法必须与某个拳种的技术特点相对应,换一句话说就是“没有这个专项训练,这个拳种的某些技术就不能够实用或者说用了但效果不好”。
八极拳的特点,决定了桩功的重要、贴身靠撞能力的重要、双臂缠带能力的重要和沾衣发力能力的重要,因此,八极门的许多功法都是为了加强这一能力而设计和训练。
霍氏八极拳的主要操身功法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弓(弹力弓)、把(竹把子)、球(黄泥球)、板(木掌板),桩(活树桩)、包(布砂包)、衣(铁坎肩)、气(气口)。
一弓。
弓,顾名思义就是象发射箭的弓一样,是练习外撑功夫的,可以增加进攻时的突破能力和沾衣发力的穿透能力。弓有两种练法:一是练上肢,二是练整体。
就练习上肢的功夫而言,弓的最现代的替代品就是拉力器。它的制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个弓就行。但拉力器比弓差的地方是:拉力器只有前后的力,而没有折拉手腕的力。如果弓是较长的,则对于手腕稳固性的练习是拉力器所不能代替的。将弓套在身上,还能练一些撩击和劈砸的技术,这也是拉力器不能承担的。
弓的弹力要因人而异,因人的体力和功力而异,循序渐进。
弓的练法是:攻击之手抓弓背、另一手抓弓弦,两手同时发力到位并挺住。手在抓时要先松擎,发力时再抓紧,这是原则(图223、224)。练习时要左右互换,发力之手的方向也不应该固定在一个位置和方向上。如果是练习肘的发力,弓的里侧则应该是凹形的,有利于肘的支撑。
就练习整体之功而言,弓就不单纯是弓,而是要借助桩。具体方法是:将一圆木松埋于地下,圆木木身要包上比较厚实的棉絮(用布裹好)。然后在圆木的背面(相对于练功的人)加一个弓或竹扁担横向兜住并固定,弓或扁担两头扯绳,向练功者的身后拉,固定起来,使木板在受到击打时具有较大的反弹力。
练习发力不是随意地做动作,必须使用规范的武术技法。如果练功和练拳是脱节的,那就失去了意义。
练功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前文中有详细论述,希望学者尤其注意。其它功法亦是如此,后不赘述。
二把。
把的称谓还是源于民间常用的工具,也就是扫帚把的部分(图225),它是练习手的抓握力的。可以增强对敌过程中和控制对手的能力,也是增强擒拿能力的关键。
做的时候,用细竹扎捆,一般三道铁带,把长约二尺,去掉毛刺,练双手拧劲。同时可做全身拍打和对小臂、小腿骨的擀压。
把功不是李书文所传。
把的练习总的原则是:双臂尽力伸直,保持外撑之意。膝要弯、身要正、气要沉。一手抓紧另一手比抓紧手稍松一点点--既形成双手的抗力,又要保证抓紧的手可以费力地旋转用力。
把的练法一般分以下几种:
1、双手均正握,相反方向互拧(图226),直到达到活动极限。这里必须指出的是:真正的极限不是大家随便一做的那个样子,而是双臂达到交叉,两手的手心均向着练习者的面部--一是左臂在里右臂在外,另一个是右臂在里左臂在外(图227)。
2、双手均反握。要求同上。
3、手正握一手反握。这种握法,臂是难以交叉的。
4、抽打全身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承受能力,绝对不可以蛮干。用把擀压臂和腿时也是一样(有时是可以臂腿同时擀压的,方法是两臂夹擀或臂腿夹擀)。
在以竹把排打身体的时候,必须有气口配合,后有详论,注意详读品味。如果你的抗击力还不够,则要先用不太硬并没有棱的器械。
此外,用把的一端顶在心口的位置,另一端顶在墙上也可以做抗击力练习。
器械的运用只要符合原则,你是可以采取许多方法的,这全在于你的悟性。
三球。
这里所说的球,它并不是标准的非常圆的球体,而是馒头状的(图228)。霍氏八极所练的球是两个,左右手各一,同时而练。它是练习浑身在有阻力情况下整体协调能力的,可以增强上肢的撑裹功夫,使上肢发起进攻时不被轻易地化开。球的练习是以上肢为重点的,但它出的是全身的功夫。
制作时,先用黄土与麻刀搅拌均匀,然后加水和成泥,并制成镘头状。趁球未干时,在球的上圆端,用张开的五指(如抓馒头状)直插下去形成五个孔,注意是用指直插,不能去抓出孔来。插到底后,也就是手心靠实球面后,指尖再向内稍稍一抠,但不可向里过深抠。这些都有做完后,将其放到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阴干。在练习之初,一般以四五斤为宜,且不可贪多。另备一此搅拌好的黄土,每日以三钱的重量去抹。只要坚持,功力自然会提高很快。这套功法是霍氏八极的典型功法,然而却不是神枪李书文的传授。想当年霍殿阁练此功时总是偷着练的,怕被李书文看到。
它的传功者是一个叫做高仙云(高虎臣)的人,此人是当时天津督军李景林(李芳寰)的战俘,大家都叫他高老道,可据说他是从少林寺出来的。据说,练此功法有一个规定,那就是每只球练不到四十斤是不可以打擂的。据本人的了解,目前,霍文伯师兄的长子霍金铃和三子霍金锋练过了四十斤。
刁球之所以称为刁球,是因为它的基本功是刁腕(图229、230),它要求只用腕力而不可以用臂力。
刁球的练习有一个套路,可合练也可拆练,但归根结底要先拆练。因为成套地练不容易把握意。刁球是双手做动作,练全身的整体之力,是桩功的升级。因此,它也必须遵循桩功的要领要求。
具体练法如下:
刁球传自高老道, 黄泥指插直不凹。
双球并放无极式, 身拨体松气无涛。
俯抓直起平臂刁, 屈臂刁球腕挑高。
俯身反托送裆后, 直刁高举挺直腰。
侧分托球双臂平, 合举再分走三遭。
开臂转身出右球, 仰首向右拨转腰。
一顺一背转三回, 转腰俯手刁十遭。
仰起旋臂不间断, 左右三换指上翘。
双臂平托与地平, 突变俯刁球莫掉。
双臂并拢前直刁, 俯身放球不急躁。
气随球走体松沉, 骑马蹲裆步要牢。
不辍每日增三钱, 不可贪功使命糟。
此套功法之外还有一些单练法。如:抓球、吸球、煽球等。抓球以大球练习,专练指抓臂提之力;吸球不以手指插入,却以掌心之含扣而提球;煽球是制一扁球装入布袋中,袋上加一环套子套在拇指上,然后平臂以掌沿颠之。
四板。
就是结实而有弹性的长条木板,它是专门练习拳掌盯劲儿的功法,可以增强沾衣发力的突破能力,还有拳掌的二次出击能力。因为此功以练掌为主,所以也叫掌板。
一块长条木板,长约2米,木板置于窄地槽中,地槽的长度大约为50厘米,地槽的宽度以按照木板的厚度给木板留下活动的间隙为宜,在板的背面用弹力杆顶住(图258)。这种功法最适合于练习拳掌膝肘,若以掌击之,既练顶劲儿,也练上挑之力,以图将人击飞。
也可以象打弓一样来布置掌板(图259)。
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以练固定距离的顶住发力为主。对于有一定功力的人来说,可以结合一些活步的练法,尤其是一些突进突撤的技术,以获得在受到抗力时平衡身体的感觉,也更能很好地锻炼距离感和沾衣发力的能力。这一点,对走向实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木板的选择十分重要。不要用一些特别干燥的板,因为容易折断,弹力也不好。
五桩。
桩,就是碗口(双手虎口对环)粗的树桩,可以练习八极拳中的各种技术的运用。这个桩要有弹性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弹性的桩不但伤身体,而且根本无法练出合力击摔的盯意和透劲。桩的弹力绝不能出在桩的根部,而应该出在桩的中上部。出普中人的膝以上。这对于出功夫是相当关键的。
用桩主要练贴身摔法,当然也可以练习掌法和脚法。如在桩上裹一些软的东西,也可以练肘膝。
桩功是八极拳的最具重要性的功法。八极拳的贴身击摔(注意是击摔而不是别的)是有别于很多拳种的特征鲜明的技术,而桩功正是锤炼这一核心技术的最科学的方法。之所以说它科学,是因为常见的许多功法都忽略了人的根基在脚步上这一特点(如沙袋功),而桩功却直指于此。没有了桩的训练也就基本丧失了八极拳功法的训练,去了桩相当于把八极制胜的关键全都丢了。鉴于此,桩功也可以有其它练法,如搂桩(图260-261)、撞桩(图262-265)、踢桩等。
桩功既是结合技术练的,也是结合气口练的。这一点也应该十分注意。桩的选质也非常重要,弹性好是一个方面,粗细也要适度。如果是活着的树则最佳。
桩功第一练就是“撞击功力”,没有强大的撞击能力,八极拳的摔法则很难奏效。
六包。
包,即吊起的砂包和平放的砂袋。前者练打、摔、靠带、挑等,后者练铁砂掌(臂)。
铁砂掌的练法:
1.制砂袋。缝一个枕头样的帆布袋子,里外双层。内装铁砂、绿豆、花椒、麸子。铁砂的多少视自己的适应能力而定,切不可贪多。绿豆、花椒的作用是消毒、活血。
2.练功部位。以练掌心、掌背、拇指外侧、小指外侧以及小臂的四面为主,也可以练习指力。但一般情况下,练习指力要在袋内进行或其它容器内进行。
3.练法。练习铁砂掌的基本动作“溜穴”,只是在发力时不搂击自己的迎面骨或软肋,而是砂袋。(图266-270)
4.要领。全身放松,自然动作,吊尔郎当。
5.练手药。使用神枪李书文亲传之秘方,笔者多次自用和为别人治疗,效果非常好。此药由于透骨草的作用,可以把药力渗透到筋骨之中,及时清除绮功中产生的皮肤红肿,淤血以及筋骨之伤,同时,该药还有生新功效,每日使用,可以随着人体组织的自然新陈代谢来逐渐改变机能,强壮筋骨。因此有人说:“铁砂掌是用药喂出来的。”
七衣。
衣,也称铁坎肩功。做法是用布制坎肩,前后多缝衣袋,袋中插铅条、铁块或装铁砂,负重练习。霍家不允许练沙绑腿,因为它给双腿的暗示是必克服沙袋的下沉力而导致腿向上用力,这恰恰是八极功夫的大忌。可以避免摘掉后下盘发飘。而铁坎肩则不然。它能够支持八极拳顶拔劲的练习,并且可以增强腿部力量。
八气。
气,也就是前面多次提到的气口。它作为一种功法,属于内外合一的抗击功夫,有溜穴,靠山背、心口功等练法。
溜穴就是用手抽击自己的身体;靠山背就是用身体撞靠山墙;心口功就是练心窝的抗击能力。
练气口的时候,要在撞击到自己身体的一瞬间,把体内的气调动到被击部位并向外顶,同时要绷紧肌肉增强抗力,同时醒气。调动气的过程就是用意的过程。在所有抗击能力训练中,意的运用都是十分重要的,不论是人的腔体也好,还是非腔体也好,都是如此。训练用意也就是训练人体的反应速度,而任何动作没有速度都是不行的。
气口可自练,也可由另一人辅助练习。在互练时,配合者要完全按照被击者的意愿来发力。自己练习时也掌握好适度的原则。
此外,霍家八极还有鹰爪力、金刚指等,功法很多,不要求全练。
金刚指的练法:
金刚指的功用在八极技击中非常大,对鹰爪力功的帮助也非常大,是意气力合练之法。
第一步:以拇指虚指墙面,用意念来导引体内之气必于指端,有欲穿墙而过之意,同时喳息。
第二步:以拇指虚点到墙上,稍加力。其余同上。
第三步:以拇指实点墙上,加力,以指可承受为限,不可硬来。其余同上。
第四步:以拇指实触墙上,双脚向后移,使身体与墙有一个夹角,人不再直立与墙平行,以此增加指上的压力。其余同上。随着功力的增长,身体的倾斜度要逐渐加大。
此功法要先练拇指,然后练其它手指。也可五指齐练。
作为一种功法,它叫金刚指功;面对于单个指头的练习来说,称为练金针指。金针指在“易筋经”中和“应手拳”中都有体现。

别样健身 八极拳行家细说“功夫”
文章来源:39健康网  2008年10月17日14:38
如果说我对功夫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武侠小说的刀光剑影中未免自视过低,但如果我胆敢因为自己从小习过几套现在早已忘得一干二净的套路而自认为对所谓的功夫有所认识的话,那又未免太不自量,因为今天见到了一位八极拳的行家,20年功力的人才说自己初通皮毛,真让我汗流浃背。   言归正传。
今天的受访者是一位神秘人物,就像传说中的高手那样,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了,神龙见首不见尾。暂且,我们称其为龚师傅。
习武之人恐怕最为尊师重道,采访一开始,龚师傅就主动拿过我手里的纸笔,将其师承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给我写了出来,记录如下:我的是师傅是天津吴氏开门八极拳第七世传人佘上安教授,佘上安的师傅就是六世传人吴秀峰老师,吴老师儿子吴连枝,八极拳第七代掌门,其功夫常常在中央10套节目里播放,他也是河南武林风比武大会的裁判。
能不能先向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八极拳?
“八极拳以其刚劲、朴实、动作迅猛的独特风格流传至今,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称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开门八极”、“开拳”等。近代根据其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的特点,以“八极”二字定名。”
龚师傅为人随和,谈吐从容,知道我是健身频道编辑,立刻主动同我说起八极拳与健身的关系。
在龚师傅看来,八极拳为内外兼修,意形俱练之功夫,且有专门功夫以炼后天补先天。练习此功不仅能凝神、固精、调血、理气,当让也能增进拳功。
重中之重:打树
“用掌心、手背、拳头、小臂、大臂、胸部、背部等等,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放松击打树干。打树的好处在于放松击打过程中人体的经络和穴位全部被打松,打过之后的那种舒服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那是一种会让人上瘾的感觉。又因为树是有生命的,在自然界中击打树木,大地、天空、人和树木四位一体,形成一种有机的和谐,人运动中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树释放的氧气相互吸收,又形成一种有机调和,对健康十分有利。当然,击打的对象树必须是那些对人体无害的树木,比如说泡桐、松树、柏树、枇杷树注意避免去击打那些会放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树木。”
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多粗的树来作为我们的练功对象?长时间被击打的树木会不会受到损伤呢?
“通常太细的不行,不但树的抗击打能力不行,而且与身体的接触面积小,作用也不是太好。通常直径比电线杆子稍细一点的树就合适了。当然在击打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击伤了树,千万不要把树皮全部剥光,轻轻的剥掉最表层的老皮就行了,只要方法正确,树不但不会死,而且还会因为与人的亲密交流愈发茂盛。”
打树应该也不是随便乱打吧,总要有些基本方法的吧。
“放松二字极为关键,也是比较难把握的,不能用力,你一用力,你受伤树也受伤,一旦觉得痛,恐怕这一行为就坚持不下去了。因此开始的时候是需要人指点的,不能像打沙袋一样用死力去打,无论是打一个月还是一年,手是越打越软的,手上决不会看到有老茧的。”
可是打树对于练习八极拳来说究竟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修为啊?
“八极拳属于内家拳法,不像外家拳那样需抓紧拳头紧绷肌肉,打树不但能够练你的内功,而且还让你的抗击打能力得到锻炼,由于击打时讲究全身放松,也锻炼了各个关节的松弛程度。”
要领之二:站桩
“站桩也叫犀利功或稀泥功,其实就是站桩。所谓稀泥功就是全身放松如稀泥一般,就要往下塌的感觉,两脚与肩同宽,微屈,双臂前伸抱圆,双眼微闭,像是在打瞌睡。”龚师傅起身示范,并让我由上至下或有下至上怕打其手臂,岿然不动。见我不解,遂解释道:"我身体的部位自脚开始全部放松,脚面与地平稳站立,膝盖放松,胯部放松,懒懒洋洋,自然呼吸,如同弹簧一般,能够自然的卸力,所以你抬不起也压不下。”
站桩主要练的是什么呢?
“练八极拳首先必须具有良好心理状态与心理素质,这需要在日常的习练中加以培养,从拳术与技击上讲,心静有利于身心的放松;有利于内在潜力的发挥;有利于习练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起动速度;有利于身法手法的变化。从养生的角度讲,心静能防疾祛病;心静能调脉通络,平衡阴阳;心静有助于气沉力沛。正是通过这种完全放松的站立,达到对大脑周天,通身血脉一个很有益的作用。像你们这些成天做办公室的人,当你感觉疲劳的时候如果能够抽出那么半个钟头站着放松一下,必能神清气爽,通体舒畅。”
不知道这个站桩对女性减肥或塑形有没有好处啊?
“恐怕没有,这种完全放松的状态只能帮助你保持原来的体型,更注重神的修养,要想塑形,只需打上一套八极拳的套路即可。八极拳套路非常多,但是普通习者学会一两套36路的套数也就足够了。与太极相似,八极拳是内家拳,打出来也是非常放松的,但又不似太极拳这么缓慢,该发力时发力,该放松时放松,柔中带刚,抑扬顿挫,节奏感非常强,应该说从形上看与外家拳更像,但实际上绷紧肌肉又是八极拳最大的忌讳。”
要领之三:套路
“套路即是学式练习。如今常有些人将套路与花架子划等号,我觉得其实不然!就八极拳而言,速度、耐力、身法、转换都必须通过套路练习而获得,套路是习武必经之路。”
练习八极拳需要特别的身体素质吗?想练成所谓的“高手”到底难不难?
“说实话,目前在我周围,练习八极拳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因为如今的年轻人没几个有耐性潜下心来摆弄这些的,而中老年之所以能将打树持续下去,纯粹是因为打树来带的强身健体甚至是治病效果,甚至有些打树的人实际上也并不知道这种练功的方法是八极拳的重要功法。其实合理的武术结构是个三角形,套路训练、攻防的应用,和功法修炼,只有3方面齐头并进,才是真正的习武之人。”
这么算下来,一天花在练功上的时间不是很多吗?半小时打树、半小时站桩、再花1小时练练套路。时间上可不可以灵活安排?
“当然啊,现在的人都这么忙,谁都难有整段这么长的时间来专门锻炼,因此时间安排上是可以自由拆分的。比如早上或晚上打树,白天在办公室觉得疲劳的时候站站桩,套路呢,再抽其他空闲时间耍耍就好了。”
除了八极拳,龚师傅平素里还有哪些锻炼方式呢?您认为练习八极拳与现在流行的健身房器械锻炼有何区别呢?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从接触八极拳之后,只要有健身需求,我所有的精力都已投入其中,可谓情有独钟。首先我认为,习拳通常是在大自然中,比起在健身房里做器械运动空气要好得多,而且习拳带来的锻炼效果是累积的,练习一次,你身上的功力就能增长一分,即使不练了,锻炼所得依然留在你的身上。器械健身也许短期内效果明显,肌肉线条1个月功夫就可以练得相当完美,只要停止练习一段时间,那些线条就会消失。”
能不能说说八极拳除了强身健体外关于实战性方面的东西。
“八极拳讲求实战、讲求打练结合,具有很强的实战价值,目前部队、武警中操练的擒拿、背摔、格斗等,都吸收了八极拳的某些特点。八极拳的训练,可以增强人体的力量、速度和灵敏度,同时培养勇敢、顽强的作风。其实练武让人在身心两方面都能够得到锻炼,首先是自身境界地提高,在必须状况下将武术用在别人身上时,才能够达到克敌的效果。”
在强烈要求之下,并由编辑部一位每星期要跑几次健身房的帅哥主动担任体沙包后,龚师傅开始用身体语言向我们展示八极拳的高明之处了。
(编辑:un56)

李书文讲:八极拳架
八极拳之全部拳路共有架子、八极拳、六大开三套。此外,有散招散手多种。
八极拳小架
小架乃八极门之基本功也,初学者必须从小架开始,此路练好再练八极拳,最后为六大开及其它散手等,“架子乃八极拳门精华也”。
(一)小架各式名称:悟空问路、定心肘(亦称开心肘)、摆肘捆人(亦称二郎捆人、顺式抽肘、凤凰单展翅)、按阴掌(亦称罗汉式、打虎式)、迎面掌(亦称打洋炮、单扬掌)、牵缘手(亦称摔手护裆)、双手接拿(亦称六合手)、顶肘揣裆(亦称双缠扎捶)、托枪式(亦称前进跨步)、穿掌进步(亦称阎王三点手)、脆膝、回身按搡(亦称抱拿搡撞)、捋手(小缠)撞、,左撞捋手、左撞捶、穿袖、中平掌(亦称斜身拗步)、双展翅、撩阴腕、左中平掌、退步插掌(亦称挂搭)、搜裆缠肘、收式。
(二)小架歌:双拳齐出站中央,开步两肘勒胸膛,双手一合分左右,拧身扣步左右扬,右手高挑打洋炮,甩手退步忙护裆,双手接拿顶肘式,两拳平对急揣裆,前进跨步托枪式,穿掌进步两分张,要打跪膝把裆藏,拧身退步避了裆,搜裆挂塔归中央,下接顶肘换式忙。
又歌曰:悟空问路头一请,离步顶肘在中央,顺式抽肘弓裆步,二郎神拳两分张,扭身圈胯如访月,齐步搓掌把手拍,左手先搓右手护,倒退一步避了裆,开弓顶拔扎捶急,前进跨步招数强,穿掌前进三点手,跟步跪膝把裆藏,回手按搡横拉车,要打捋手两头忙,斜身拗步双展翅,转身撩阴式难防,退步挂塔人难识,搜膛缠肘归中堂。
小架变化歌:悟空问路出开胸肘,双拳一合出二郎捆人,按阴掌出指上打下,挖目掌出禁闭敌人,上步出迎面掌,左手掸开出牵线手,护裆出双手接拿,揣裆出前进跨步,揣裆跨步出阎王三点手,跪膝出上撑下搂,转身出抱拿,撞捶出小缠,穿袖出中平掌,拧身出撩阴腕,退步出插掌,搜裆出缠肘。
(三)小架练习要领:八极架子定式极重要,此拳之根本也。小架一式定式歌曰:十趾抓地,头顶青天,怀抱婴儿,肘拄泰山,两肩松下,气沉丹田,拔背含胸膝扣裆圆,尾闾中正,不倚不偏,两目平视,呼吸自然。又云:十趾抓地头顶天,怀抱婴儿肘拄泰。此式练习时要提顶平裆,拔背含胸,松肩下气,合膝收臀碾步松胯。
练习时要发六合劲,要以意行气,以气引力,手足相合,身心相印,要有吞有吐,有松有放,后肘催前肩,前肩催两手,内外上下要完整一气,即所谓劲整也。总之,劲之发也,须以意为指挥,运气以促力,根在脚发于腿,主于腰达于两肩,出于足趾手指,气力相辅,气促力走,力由气发,一极动百极响应,一者不具则失其髓。又所谓三催者,即步催、身催、手催也,有式止而力仍前贯之势,劲断意不断,形断而神又相连,吞即蓄,吐即发吞吐是否中式内,外求于形,内求于气,要极刚猛亦极自然,刚中含柔,柔里有刚。气上发于鼻,下按于丹田。上身要正直,下身要弯曲,开拳、用力、发手如握虎尾,前肘如顶泰山,所谓动中含静,静中含动,拟似走走尤停神,要不滞不散不迟不断。以上所言乃定式与发劲之要旨也。
发要极,变要快,定要稳。行如龙,动如虎,步如猴。抽身换影翩若惊鸿,要明五行,存八意。五行者,即心动如火烟,肝动如飞行,肺动如雷响,脾肾紧相连,五行一齐放,气势可冲天;八意者即八式也,外行必须协调一致,气由心生,起鼻尖落丹田。练架子及八极拳最忌者为:腆胸弯腰,敞膝翘臀,耸肩缩颈,身躯不正,内外不合,上下不随,上身发力过大和练空不存意。
(四)小架各式之练习:悟空问路:向前迈步时忌向前侧身,变开胸肘时面要直向前,不要侧身出。
开胸肘:两手发撕勒劲,右手拳距口一拳许,要以后手催前肩。
摆肘捆人:左手出合力,左手展开,后拳稍里侧,肘尖与左拳向两极拉力。
打虎式:由前式变本式时,右手要顺,腿下按,使用松肩和挺拔力,后手向斜上方翻拧,两掌跟挣力。
迎面掌:以向前迈步即打出为合,式后脚并拢式稍带趋步。
牵缘手:右手向回牵动时,出斜按劲,左手出圈抱劲,左掌跟与右臂出合拧劲。
双手接拿:接拿要快,出顶肘时,全靠松胯拧腰摆肩发力。
揣裆:揣裆时两肘不得后背,两脚跟稍提起,并向内合揣,下时要碾步扣裆提顶,忌弯腰低首作势。
托枪式:以双手齐出向正前方冲击,步落即松肩摇身,右手随之拉回为最得力;右手抽回时,要塌肩而出,左胯要向前,松后脚出蹬劲,前脚出碾步,前肩与腿成一直线,肘与膝相对应,头部、臀部与后足跟成一垂直线。
回身挤按:可回身连挤带按,也可抱式后再按,要从丹田发力,按挤时松肩翻手吐力,后腿不能带动全恃和膝,坐腰以杀步。
捋手:定式时,前腿出碾蹬劲,身要前挤,前腿稍弓,要扣裆合膝,后肘要松,发力要以腰带膀,以膀带手。
中平掌:要以腰带膀,右手要塌,肩出腋力。
撩阴腕:要转身即发,右手出甩劲,并以肩向前松力,后手向外翻拧,松肩下按。
挂塔:以腰带膀,出腰切胯。
八极拳八字:即顶、抱、缠、拿、劈、砸、攉、挑也,其练习要领一如架子。
(一)八极拳歌诀:八极顶肘奔胸膛,进步横打往上闯,要挤裆把拳藏,右捋手又踢裆,用反砸迎面放,左横肘奔胸膛,转环手两分张,打卡肚用双撞,倒退一步避了裆,用刁手大缠上,捧小缠打搜肚,上步掌用挂塔,打跪膝把裆藏,里夹外架两分张,捕面掌往上闯,倒退一步避了裆,十字架不用忙,左右双架两分张,打捋手两头忙,斜身拗步逞刚强,拧身退步避了裆,搜肚挂耳归中堂。
八极拳对接歌:
(上)
拔步肘上步攉打左右忙,
滚手抗脚踢拳打裹打刚,
甩步掌卡肚跨截单乘扬,
刁扣腕进大缠来左右上,
小缠丝防破阴捶起身掌,
打小缠两头成破终一样,
撤左腿遂捶夺步换捶放,
向回接上翻下夹如上样。
(下)
立肘接捧捋挤按怀里逛,
高搓手两护裆来挤架搡,
对搓掌柔化撩阴上步掌,
推舟式弓撑抽步搓胸膛,
先捋手抽步颇腿搂护裆,
撩衣式进步跪膝把裆藏,
顺手接齐步右手迎面掌,
打捋手走脱过步归中堂。
八极拳单式名称:上步顶肘、进步攉打、左攉打、挤挡、右踢腿、反臂砸、左攉打、转环手双分掌卡肚(卡撞)、退步按掌、翻身掌、左大缠、右大缠、小缠、上步掌、挂塔、跪膝、里扶外架、捕面掌、退步护裆、十字架、双分掌、上步掌、撩阴掌、上步掌、退步掌、退步掌挂塔、小缠、落步砸、夺步撩阴脚、左反臂砸、挤裆踢、右反臂砸、攉打、转身掌、右捋手、左撞捶、右捋手、左撞捶、穿袖、中平掌、撩阴腕、中平掌、退步掌、搜裆挂耳、收式。
攉打顶肘:要向前侧身而去,右拳尽力向前攉出,落左步时,左手一齐顶出。
攉打:右臂顺腿向前攉出,两臂向外吐力,要松腰松胯,以腰带动。
挤裆:头要上顶,右拳下揣,两臂下沉,左手内合而向外翻,对接亦可以捧击敌肋,此乃近身击法也。
翻臂砸:放时要松腰松胯,步为四六步,换攉打时要左臂下按后抽。
卡肚:要出侧形进步,丹田发力,对方以左手按闷,我则乘势以左手压之,随压而进步。
跨缠:以跨肩窝为宜,肘向下掖发力,对接时要面向对方肘,下掖时合膝、正身转骑式可变缠及跨打。
小缠:捧时要贴于己身,对方顶抗时,我以卷按拿之,放左臂时要紧贴敌胸,对方坷臂夺步拟走时,我以左臂猛压之,此式自己上身要正直,忌低头、弯腰,步要前挤。
跪膝:单练时要空胸紧臂,挺首松肩,对按时,前步要踏入对方之前腿后面,钻入对方之怀,面向对方,则对方之臂不可落。钻入要快,所谓隙开切莫停也,可变赶船等手。
双分掌:要向前挤进步,右手接架时,要正面前攉,而后侧身向前挤靠。
落步砸:臂下砸,并向前出按压力,臂稍曲,下手可使举臂或缠。
夺步撩阴脚:右步向后搓出夺步,脚踢不过膝。练习整套拳时,开始用四成功力,继用六成,后用八成,最后用十成,如此方能使精神一贯到底
9/
原文来源
[王昊飞、姚湜]揭开“八极拳”的神秘面纱
http://www.jl.xinhuanet.com( 2006-03-11 10:15:26 )
来源: 新华网吉林频道
新华网吉林频道3月11日电(王昊飞、姚湜)2006年2月,韩国RADIOGAMES公司开发的网络格斗游戏《拳豪Online》在韩国公开测试两个星期后,游戏会员数量竟达到100万人。掀起热潮的这款游戏在开发过程中收录了在世界上深具影响的四种武术流派:泰拳、跆拳道、太极拳、八极拳。
谈及神秘刚猛的泰拳、唯美迅捷的跆拳道以及浓缩中国传统文化的太极拳,恐怕早已达到妇孺皆知的地步。但提到八极拳,估计更多人会提出陌生的疑问。孰不知拳谚有云:“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事实上,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如今的八极拳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太极拳的中国第二大传统武术。
何为八极拳
八极拳,是中华传统武术重要的一支,属北方拳种。据了解,“八极”本是古地理概念,以“天地之间,九洲八极”为正解。“八极”者,阴阳至极、至远、至深、至广也,意为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相关学者表示,与神秘悠远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密不可分,是八极拳等传统武术之所以传奇的基础。
据吉林大学武术学院副教授李廷奎介绍,八极拳以六大开、八大招为核心。六大开,即顶、抱、单、提、胯、缠;八大招,即人体的头、肩、肘、手、胯、膝、足、尾等八个部位。八极拳讲究近身短打、硬打硬开、以打为开,所以也称“开门八极拳”。
八极拳拳术套路包括金刚八式、六大开、大架小架、应手拳等,器械包括六合枪、夜战刀、纯阳剑、行者棍等,功力训练包括劈卦、易筋经、潭腿、滑竿子等。其中“金刚八式”、“易筋经”等很多项目是中华武术中传奇性最浓厚的,即使是不懂武术的人也都知道。
比起蕴含中国深厚传统文化哲理的太极拳,八极拳更多的是具备一种民俗化的人文气质。太极拳讲究修身养性,一招一式气定神闲,渗透着东方文化的含蓄内敛;八极拳则强调强身健体,举手投足凌厉生猛,诠释着中华民族的坚韧性格。两种传统武术流派饱经历史洗礼发展至今,可谓刚柔并济、相得益彰,在民间更是影响深远。
纵横武林的八极拳
关于八极拳的溯源至今仍是一个众说纷纭、颇具争议的问题,而每一种说法的传奇色彩都非常浓。其中,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是:清雍正年间,河北沧州孟村习武之人吴钟,因机缘巧合,受业于自号为“癞”和“癖”的两个云游道人。其后,吴钟凭借道人所传武功,三进三出少林寺,寺中众多暗器无一伤其毫发,自此始成民间第一位八极拳高手。
其后数百年,八极拳门下的传奇人物也屡见不鲜。例如“神枪”李书文、中南海保镖李健梧、台湾“大内八极总帅”刘云樵、“康德第一保镖”霍殿阁等。
1927年,潜居在天津的清朝宣统皇帝溥仪招聘中国武师,前来应试的霍殿阁、霍庆云叔侄正是八极拳一代宗师李书文的传人。叔侄二人凭借超群的技艺,力挫溥仪身边的国内武林高手和日本拳师,最终霍殿阁做了溥仪的武术老师,霍庆云做了御前侍卫。
1932年3月,日本人建立伪满洲国政府,定长春为“新京”。身怀绝艺的霍殿阁虽然身为伪满皇帝武师,却爱国忧民,经常教育门人弟子要练武强体,抗日救国。
在宫中,溥仪的傀儡政权时常遭到日本人以比武为名的挑衅,霍殿阁数次与日本空手道、柔道高手展开较量,以一身刚猛的八极拳悉数挫败对手。“康德第一保镖”自此名声大震。后因不堪凌辱,打伤日本关东军参谋,遭到打击迫害,被逼成疯,于1942年含恨而终。
霍殿阁在世时,与霍庆云在宫内外授徒传艺,使得八极拳在东北地区广泛传播,长春市也由此演变为八极拳的第二故乡。
然而,传奇毕竟不是八极拳的根本。现如今,大众对传统武术的实质有很大的误解,都以为是小说电影里描述的那般那么神乎其神。李廷奎表示,过分神化中国传统武术,甚至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障碍。
在时代的变革中求生存
据介绍,霍殿阁当年修习八极拳所用的“刁球”,甚至有120斤重。而对现代习武之人来讲,用十几斤的“刁球”就已经很不错了。八极拳不会再有从前的神奇和传奇了,它的发展只能在平凡中求得。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对八极拳的关注也渐渐多了起来。目前,八极拳的分布很广,遍布国内外很多省市地区。国内有八极拳故乡河北,第二故乡长春,以及山东、辽宁、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广东和港台地区。国外,在日本、韩国和美国等许多国家,都有人对八极拳推崇备至。
在八极拳的第二故乡长春,不仅有两家专门教授八极拳的武馆,在公园等大众健身的场所,习练八极拳的人也很多。许多高校甚至专门设立了武术协会。据不完全统计,可以称得上是正统传人的有数百人。八极拳的传人都认为,他们有把八极拳的拳理和精神继续延续下去的责任。他们说,传统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精魂,是不会消亡的。如果能够很好的继承,传统武术也能有不错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武术的功用也和过去大有迥异,融入了时代的元素,过去的“穷读书、富练武”显然已不符合现代人的生存标准。在物质化和快节奏的生活挤压下,武术更多地是被用于防身健体。
拳谚有云:“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相关业内人士称,目前,八极拳已经逐渐成为仅次于太极的、最为人们熟知的传统武术项目。但是,八极拳的传播速度还是很慢的,个中因素很多。
李廷奎表示,传统武术领域普遍存在弊端:过分讲究尊师重道,各地区的习武者都自封“正宗”,武师授徒之时只讲辉煌、不提败迹,各门派之间互相诋毁--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传统武术的发展。
与文化融合求发展
近年来,随着“洋文化”的不断侵袭,诸如跆拳道、和气道、拳击、空手道等外来武术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冲击也很大--普通群众对这些“舶来品”的推崇远远超过对八极拳等传统武术的热情。
一位修习过八极拳和跆拳道的学生说,八极拳这样的传统武术虽然可以强身健体,但诸如跆拳道等“洋功夫”则更具实用性,且符合现代人的价值取向。
在这样的情况下,八极拳要如何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呢?
李廷奎表示,传统武术要想发展,自己的体系首先不能乱,应该合理的介绍和推广,朴实点,不应该过分夸大神奇。比如,《易筋经》总让人联想起武侠小说中的绝世内功心法,事实上它就是肢体柔韧体操--如果这样给大众介绍,会很容易被接受的。现在的传统武术有很多俗套的东西,显得技术非常单调,应该加以提炼和精缩。
目前,李廷奎在做一个课题,题目为《长春八极拳理论、拳系、私房功的研究》。他计划在力所能及的领域和地域,探讨八极拳的发展脉络,为它的整体规划和发展做贡献。同时,探讨八极拳本身的技法、道理、方式等问题,协调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矛盾。希望能够做出一些权威性的东西,平息一些不必要的争端。
李廷奎认为,以八极拳为代表的传统武术,若要求发展,就应该走自己的路。八极拳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产生的,应该保存它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与孙子兵法、儒家学说同理。只有和文化相融合,才能为八极拳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路。(完)
责编: 鲍盛华 郭亮

八极拳小架-搏击
原文来源
撰写:郭清海
小架乃八极拳之基本功,气功也。初学者必须从小架开始。此路练好再练八极拳,最后为六大开及其它散手等。架子乃八极拳之精华也。
一、小架各式名称
悟空问路,定心肘(开胸肘),摆肘捆人(二郎捆人),顺势抽肘(凤凰单展翅),按阴掌(罗汉式,打虎式),迎面掌(打洋炮,单扬掌),牵缘手 (甩手按裆),双手接拿(六合手),顶肘揣裆(双缠扎锤),托枪式(前进跨步),穿掌进步(阎王三点手),跪膝,回身按搡(抱拿搡撞),捋手(小缠),撞锤,左撞锤,左捋手,右撞锤,穿袖,中平掌(斜身拗步双展翅),撩阴腕,左右平掌,退步插手。(挂搭)搜裆缠肘,收式。
二、小架歌
双拳齐出站中央,开步两肘勒胸膛;双手一合分左右,拧身扣步左手扬;右手高挑打洋炮,甩手退步忙护裆;双手接拿顶肘式,两拳平对急揣裆;前进跨步托枪式,三点手,跟步跪膝把裆藏;回手按搡横拉车,要打捋手两头忙;斜身拗步双展翅,转身撩阴式难防;退步挂搭人难识,搜裆缠肘归中堂。
小架变化歌
悟空问路出开胸肘,双拳一合出二郎捆人;按阴掌出指上打下,控目掌出禁闭敌人;上步出迎面掌,左手掸开出牵缘手;护裆出双手接拿,揣裆出前进跨步;揣裆跨步出阎王三点手,跪膝出上撑下搂;转身出抱拿,撞锤出小缠;穿袖出中平掌,拧身出撩阴腕;退步出插掌,搜裆出缠肘。
三、小架练习要领
八极架子定式极其重要,此拳之根本也。
小架第一式定式歌日:“十趾抓地头顶青天,怀抱婴儿肘拄泰山;两肩松下气沉丹田,拔背含胸膝扣裆圆;尾间中正不依不偏,两目平视呼吸自然。”
又云,“十趾抓地头顶天,怀抱婴儿肘拄山”,此式练习时要提顶吊裆,拔背含胸,松肩下气,合膝收臀,碾步松胯。
练习时要发六合劲,要以意引气,以气行力,手足相合,身心相印,要有吞有吐,有松有放,后肘催前肩,前肩催两手,内外上下要完整一气,即所谓劲整也。总之,劲之发也须以意为指挥,运气以促力,根在脚,发于腿,主于腰,达于两肩,出于趾指,气力相辅,力由气法,气促力走。一极动,百极应,一者不具,则失其髓。又所谓“三催”者,即步催,身催,手催也。有似止而力仍前贯之势,劲断意不断,形断而神又相连。吞,即蓄;吐,即发。吞吐是否适中,外求于形,内求于气。要极刚猛,亦极自然。刚中寓柔,柔中有刚。气上发于鼻,下按于丹田。上身要正直,下身要弯曲。开拳用力,发手如握虎尾,前肘如顶泰山。即所谓“动中含静,静中含动”。停似走,走犹停,神也。要不滞不散,不迟不断。以上所言乃定式发劲之要旨也。
发要急,变要快,定要稳;行如龙,动如虎,步如猴,抽身换影疾若惊鸿;要明五行,存八意。
五行者,即心动如火烟,肝动如飞剑,肺动如雷响,脾肾紧相连。五行一齐放,气势可冲天。
八意者,即八式也。外形必须协调一致。气由心生,起鼻尖,落丹田。
练架子及八极拳最忌者为,腆胸弯腰,敞膝翘臀,耸肩缩颈,身躯不正,内外不合,上下不随,上身发力过大,练空不存:卷。
四、小架各式之练习
悟空问路:向前迈步时忌向前侧身。变开胸肘时,绵腰直向前,而身不要侧身出。
开胸肘:两手发撕勒劲。右拳距口一拳许,要以后手催前肩。
摆肘捆人:左手出合力。左手展开后拳稍里侧,肘尖与左拳向两极送力。
打虎式:由前式变本式时,右手以松肩和挺拔力顺腿下按;后手向斜上方翻拧,两掌根挣力。
迎面掌:以向前迈步即打出为合。后脚并拢时,稍带趋步。
牵缘手:右手向回牵动时,出斜按劲,左手出圆抱劲,左掌根与右臀出合挤劲。
双手接拿:接拿要快,出顶肘时全靠松胯、拧腰,摆肩发力。
揣裆:揣裆时,两肘不得后背,两脚跟稍提起,并向内合揣;向下时要碾步,扣裆,提顶。忌弯腰低首做势。
托枪式:以双手齐出向正前方冲击,落步即松肩摇身,右手随之拉回为最得力。右手抽回时要塌肩,而出左胯要向前松(送)。后脚出蹬劲,前脚出碾步,前臂与腿呈一线,肘与膝相对,后脑、臀部与后足跟呈一线。
回身拧按:可回身连挤带按,也可抱式后再按,要从丹田发力。按挤时,松肩翻手吐力,后腿不能(被)带动,全恃合膝,坐腰以刹步。
捋手:定式时,前腿出碾蹬劲,身要前挤,前腿稍弓,要扣裆合膝,后肘要松,发力要以腰带膀,以膀带手。
中平掌:要以腰带膀,要塌肩,右手出掖力。
撩阴腕:要转身即发,右手出甩劲,并以肩向前送力;后手向外翻拧,松肩下按。
挂搭:以腰带膀,出腰,切胯。
五、小架各式用法及变招
小架虽仅二十余式,然八极精华已尽寓其中矣。习者多以其式样简单而轻视之,实则变化多端,且涵盖了各种拳术之精华。现拆解几式如下:悟空问路,此式虽简单,实含逗开截击闭五法,乃对敌出手之正宗。其中有虚有实,有拳有手,有腿有肘。所谓逗引者,引敌出手也。敌不出手,我则由虚变实;敌出手,我则由实变虚。所谓开者,即硬开门也。上开有举有挑;中开有撑有搁,有托有捋;下开有按有砸,亦有掖。所谓进击,其法有撑锤、撑掌、定心肘、虎扑、猿猴献果、抱肘、探马、侧按、跨步等,均由此式变出。所谓截者,截敌臂,切敌手也。所谓闭,有进步封闭、侧身抽身、含胸抽手、封闭等法。此式为一切招法之根本。离开此式,一切招法将无从谈起。小架以此式为第一,良有以也。
定心肘,有肘击、臂击、甩掌等变法。
摆肘捆人,捆手也。可变探马。歌云:“悟空问路头一请,王小捆猪不用绳;伸手抓住五和尚,单手成了功。”
打虎势,按阴掌也。为敌近身后之指法。
双手接拿,六合手也。可变探马,上下插掌,可两旁分手打猛虎爬山,掖裆掖喉,上下变化,极为灵活。
托枪式,抱肘也。可变跨缠、折缠与大缠。
阎王三点手,打抱招法也。可用摆腿,可进打抱肘、探马等。
跪膝,出上掌下搂,赶船,搬砖,掖横。
穿袖,可变缠、提、截腿、肩击、胯打等。
11/
八极拳探秘
.$$ 栏目名$$ 加入时间:2007-4-13 10:29:10 来源:衡水晚报 访问量:357
今年52岁的李金恒先生是八极拳第八代正宗传人,是八极正宗第七代传人王振江先生(王金声先生入室弟子)的得意高足,自11岁随师习武,至今40余年不辍。去年6月份他在我市成立八极拳武术社,传习八极拳,门下学徒逾百。
八极拳全称《吴氏开门八极拳》,它的渊源还要从沧州吴氏说起。明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为夺帝位,发动兵变,沧州一带惨遭兵燹,赤地千里,百人幸难逃一。朱棣继位后,下了迁移百姓的圣旨。明永乐元年(1403年)回族吴氏祖叫祚永的奉旨到直隶河间府沧州盐运司任职。从安徽徽州府歙县举家迁到沧州,定居在南关。从此,吴姓回族在沧州繁衍生息,丁兴家旺。吴家先后购置了现孟村县孟村镇、何吕店、海兴县小路村、南皮县鲍官屯、黄骅市吴庄子、山东庆云县后庄科(时属沧州)等大量田产,并分庄立户。其中,四世祖“才”(祚永祖为一世,下同)膝下有四个儿子,名安、泰、王平、琏。后来的孟村和后庄科姓吴的都是四世之后。后庄科师孟祖后人中有一叫“钟”的曾孙(十世),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自幼丧父,衣食无着,还在襁褓中时,被母亲抱着投奔了孟村族人安家落户,长大成人。
吴钟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痴迷武术。八岁时进入清真寺学习经文,十五岁弃文习武。拜过多名师傅,并将所学融会贯通。以天经“阴阳”“无形”之理,解道家“易经”之论,采奇撷妙创成独绝之术,在套路编排上皆以“两仪桩”即“吴”字篆书像形为根式(两仪桩也叫八极架)八极拳门的套路动作,技击招数及其变化皆由“吴”字演变而出,这是八极拳命名冠以吴姓的重要标志。
雍正十三年(1735年),吴钟二十三岁,只身南游于福建晋江少林寺(孟村吴氏八极拳谱原记为“浙江少林寺”。经考证,浙江并没有少林寺,有“晋江少林寺”,“浙”与“晋”在当地口音相似属笔误),技败众僧。一杆大枪三进三出少林寺,无一暗器着身,折服长老,震惊寺官,长老赠其锦镖一囊,镇寺官员惊叹“神枪”。此后,“神枪”吴钟名扬四海,与当时的“短打擒拿”名家康大力,提柳单刀名家李章结为好友,并称“武林三杰”。
吴钟只身三破少林寺的消息很快传至京城,抚远大将军康熙帝第十四子胤禵闻后,立召吴钟进京较艺。切磋中,二人以殳为器,殳端涂以白粉,以身着白粉者败。未战几合,胤禵眉间中粉而未觉,王疑为幻术,复涂面糊于殳端,再战,面糊再涂胤禵眉间,而仍未觉,胤禵折服遂拜师事。从此将吴钟留于恂勤郡王府执教,时称“南京到燕京大枪数吴钟”。但“八极拳”此时尚未定名,当时武林中对这样一个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带有回族特色的新兴门派更是只惊奇妙,难道门宗。故在史料中称其为“异术”。
乾隆四十年(1775年),吴钟年逾六旬返回孟村,侍母尽孝,并在吴氏家族中传武艺,时称“吴家拳”。当时族人中习练者很多。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吴钟独生女吴荣奉命始撰第一部“八极拳”谱——《武术》,将“异术”(吴家拳)正式定名为“八极拳”,全称为《吴氏开门八极拳》,从此结束了八极拳“无名为异”的历史,标志着八极拳门创立正式完成。在《武术》序中明载“后恐异术之终湮也创为八极拳……”更加明确地证明了在此之前,在中国武术史上从无“八极拳门”之称谓。这是界定“八极拳门”创立时间创始人和拳种称谓形成原因的有力佐证。在《武术》世系中吴钟公并没有将自己称为一世,而是尊“癞”为一世,“癖”为师兄。对于“癞、癖”史料均无记载。《武术》中更无只字介绍,历来众说纷纭。“八极”这一词汇原出自我国古代先哲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八极拳的创造者用“八极”的理论阐释自己的拳法,十分高明,极富智慧。后世传人则是凭借辉煌的业绩和耄耋高寿之年龄,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八极拳的社会地位和影响日趋提高和扩大。
清乾隆五十六年(1971年),孟村镇丁孝武和吴荣(也写永,在沧州发音同)两人竭力邀请吴钟前来授艺,吴钟受邀来此传艺16年。到嘉庆二十四年(1991年)吴钟因家有事,故而返回故里。这期间将艺授于孟村镇丁、吴二院的丁孝武和吴荣二人。
八极门第三代宗师“神枪”李大中(1810—1874),沧县东南乡罗疃人,职业武师。从小喜欢并习练家传武术,为精研武技,道光廿年30岁时,在师兄王世同的引荐下,慕名拜丁孝武为师,因为李大中是汉人,丁孝武请示了师妹吴荣(当时嫁南皮戴门),吴荣来孟村考察李大中,非常喜爱,同意收录,并也将李收录入门墙。一日李在丁府练武,吴荣来看望师兄丁孝武,见李练武不凡,吴荣说“师兄,这个徒弟算咱俩的吧!”丁孝武应允,于是李在孟村丁、吴二院学习。丁孝武晚年病重,李大中侍侯床前,丁孝武深受感动,抱病将技艺悉数传授给李大中,并将吴钟师傅所传枪、拳谱手抄本传给李大中。丁孝武去世后,李大中又与三师父吴永、二师父吴荣继续学习。后与师弟张克明在沧州享有“李大中的枪、张克明的拳”之誉。李大中、张克明艺大成后,于1847年分别开创罗疃八式房,开“罗疃八极”流派,八极拳和六合大枪结合又一次质的飞跃。罗疃成为继后庄科、孟村镇之后的又一八极圣地。
开设拳场之后,各门各派及八极本门来罗疃切磋交流者络绎不绝,两人从来没有败过。有一位沧州名家,高大魁伟、武功精湛、性喜较技,打遍了沧州的八式房,最后来到罗疃,口称拜师,实际就是来踢场子的。先是张克明比拳轻取名家某后,然后李大中与名家某比枪。李大中和名家某各持一枪,李说:“你进枪吧!”名家某自恃身高力大,持枪速扎,凶猛异常,李不慌不忙,见对方枪尖离自己不到半尺,方见肉分枪,用拥挫枪快如闪电,用枪尖把名家某眼皮拧出一个紫疙瘩,名家某拜服。当时有“打败了名家某,出来个李大中”之说,从此李大中誉满沧州。
“神枪”李大中武名日盛,清咸丰二年(1852年),清末当朝大员张之万(其弟为清末大员张之洞)回乡省亲,闻李大中武功高超,特聘请李大中任翰林院武术教师,张府的武官和府中护卫。1857年张之万由北京到南京巡视,对贪官污吏有先斩后奏之权。贪官恶霸胆战心惊,便请高手暗害张,大忠一路保护,群寇皆败在大中手下,游两江未逢敌手。有“南京到北京,谁不知道‘神枪’李大中”之誉。张感其功赠南皮原籍土地百亩,李坚辞不受。后让师弟张克明徒弟黄四海代其职。
李大中与李云表(1812—1868)二位宗师切磋技艺,遂为金兰交。互相仰慕交心换艺,罗疃八极与盐山劈挂互相吸收对方技艺,这是罗疃八极与盐山披挂的第一次结合。李云表曾担任京师八旗营教官,江湖誉为“铁臂燕子”。同治七年,大中率弟子帮助挚友李云表率领民团在盐山抗击捻军进犯。李大中杀透重围返回罗疃。盐山民众为纪念保卫家乡的民团义举,建“昭忠祠”以纪念勇士之功德,尤其是二人事迹至今在家乡流传。
晚年病中(1873年)的李大中与一中年的少林寺高僧较枪,二人枪法俱精,高僧体力充沛,李遂用智取,用“狸猫扑鼠”之法,诱僧入机关,李以枪点僧眼皮,僧向前过猛伤目。李甚悔且懊恼,自责误伤僧,有辱“神枪”之名。
李大中致力八极拳的传播,培养弟子颇众,著名者有黄四海、杜凤元、李贵章、张化龙等13名,李大中的弟子黄四海又培养了技击高手“神棍”王钟泉。李大中先生为八极拳、枪的一代宗师,其事迹载《沧县志》。八极拳门人携技遨游天下,吴钟祖师之后,实始自李大中、张克明二公也!
罗疃李家八式房,经历李大中、李贵章、李万成、李树森四代,从1847-1955年兴盛百余年,为八极拳的传播,为中华国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八极拳门人及国内外八极拳爱好者每年都会到沧州祭师仪式,八极拳鼻祖吴钟的坟茔在沧州后庄科保存至今。
八极门人格外重视武德,“不可恃血气之勇欺压乡里;不可贪图小利害及同胞;不可自恃武勇罹杀身之祸;不可呈自身之刚强灭他人之志;不可因比试之胜负引类呼朋,以致同室操戈;入门拜师须父兄亲领,并行拜师之礼;为师授徒需先教以仁义,再教以忠勇;凡同谱之人倘有不法之徒或欺师灭祖,或为匪作恶者,一经查明,先去其谱名,然后群起而攻之……”这些道德理论,代代相传,成为八极门人的立世之基石。据李金恒先生介绍,民国时期,八极拳曾经被列为南京旧立中央国术馆学员的必修高级科目,古往今来,八极拳门人中更是涌现出了很多武林著名人士。其中,家传八极正宗王金声先生曾参加“全国武术教材(男子甲组枪术,男子甲组拳术,男子甲组刀术)的编写。五十年代代表北京参加“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全国十二单位武术评奖大会”“全国武术运动大会”“全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均获一等奖。后来,贺龙推荐其到中南海为毛泽东及其他中央领导表演,艺精功深,一掌拍碎一块铺地花砖。贺龙惊称其为“铁巴掌!”。
赵益彬 整理
感谢李金恒先生提供相关材料

吴秀峰津门扬威
1934年,孟村人吴秀峰从五世八极拳掌门人吴会清手里接过传授、弘扬八极拳的担子,成了八极拳第六世掌门人。
吴秀清身材魁梧,臂力过人,由于练功刻苦双手使个手指齐刷刷如同棒槌一般。他17岁即开始授拳,后来四处云游到江西时,被工农红军严明的军纪,严肃的军威,、军容所吸引,曾认工农红军某部武术教官。受革命思想熏陶,他勇于吸收诸家拳术之长,新编十几个八极拳套路,并从理论上阐明,发展了八极拳。
吴秀峰改编传授的套路有开拳、二十四连手拳,“十二形”抱拳,“单”形拳,四封四闭,八棍头,罗汉功,青龙剑等。这些八极拳械在实战中发挥了巨大威力,使吴秀峰在平津一带名声大振。
吴秀峰在天津收的第一个徒弟叫沈加林。
沈加林是带艺拜师,他自幼酷爱武术,遍投名师,刀枪剑棍无一不精,尤其一对双钺曾得高人指点,练得出神入化。一天,沈加林正在庭院中习武,他的徒弟、评优在四面围观,不时响起一阵阵喝彩声。吴秀峰与表兄吴兆海正在附近路过,听到喝彩知道有人在“耍把式”。耐不住进院观看。看到沈加林功夫甚是不凡,但二人年轻气盛,就在沈加林门外的空地上拉开架式,对练开打。沈加林出道以来,还没有见过有人敢在他门口踢他的“场子”,一抱拳把二人请进院中,众人打眼观看,只见二人一身灰不灰白,蓝不蓝的粗布短衫,灰头土脸,不知是从哪里农村刚进城的“老敢”。
沈加林暗想,让你这老敢开开眼,叫声“朋友,现丑了。”抓起地上的两只大钺舞动起来,只见钺在手中上下翻飞,白光闪闪,进退戳拦钩中规中钜,吴秀峰心里也暗暗喝彩,沈加林六套大钺练完,吴秀峰走上前去,接过大钺练了起来,只见两把大钺在他手中虎虎生风,与沈加林似出同门,技艺不相上下,最后还比沈加林多练了一套。看客们面面相觑,连沈加林也傻了眼,“你是跟谁学的,怎么比我还多会一套?”“嗨,我不知老师没教你这一套。”原来吴秀峰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凡是拳械套路,别人练过一遍他就能记住,还能把其中的精华部分重新排列组合成一套新的套路。沈加林心里暗暗佩服,强打精神说:“朋友,咱们过过招吧。”吴秀峰一供手“请“。
沈加林先发制人,一个“饿虎扑食”,双拳照定吴秀峰打来,吴秀峰会者不忙,转身侧步随手一带,只见沈加林这只“饿虎”踉跄了两步扑通倒在院墙旁边。
当着满院的徒弟,吃这么大亏,沈加林的脸红的象块猪肝,他一个“鲤鱼打挺”站了起来,箭步奔到刀枪架旁,伸手从架子上取出一条大枪,吴秀峰把一柄单刀拿在手里,拉开架式。只见这条枪一个“金鸡乱点头”,枪缨扑扑直抖如同一团火焰在跳动,突然只见白光一闪,枪尖直向吴秀峰左腿扎来,吴秀峰左腿后撤,右手这口刀的刀刃贴着枪杆“刷”的一声直奔沈加林握枪的手,看客们一惊,认为沈加林这双手必残无疑,人群里不由得“啊”的一声惊呼。但只见吴秀峰的刀刃在沈加林握枪的右手前一寸的地方停住,沈加林一怔,仍掉大枪,扑通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谢师傅手下留情。”
沈加林是天津武术界的知名人物,他遍邀各门派的当家、掌门,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吴秀峰的武德,八极拳的神威在天津不胫而走,前来拜师学八极拳的人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