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蜘蛛安卓版:日本“金融战败”对中国的启示(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9:31:31

藏书馆 > 美元刀:美元全球经济殖民战略解析

日本“金融战败”对中国的启示(1)

字体 [大 中 小]

 四、日本“金融战败”对中国的启示

  有媒体曾专门报道说,30年前的日本经济和今天的中国经济有几分相像:

  当时,日本制造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往境外,日本的GDP年均增速高达9%,日资的金融机构纷纷跨入全球十强之列。当时也有很多人乐观预测,日本会在不久的将来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然而,30年过去了,曾经踌躇满志的日本却深陷经济低迷的困境难以自拔,漫长的衰退期使它的GDP总量至今只有美国的40%,日经指数在2007年重上高峰时也只有1989年最高水平的46%。与此同时,日本金融机构也纷纷退出世界十大银行之列。

  一位有心的经济学家,还专门比较了今天的中国和当年的日本的相似之处:

  1投资过热:岸信介内阁在1960年下台,换上了池田勇人内阁。当时的池田内阁提出了“所得倍增计划”,日本经济在这一时期迎来了被称为“岩户景气”的繁荣时期,从1959年一直持续到1961年,特点是设备投资急剧增长,带动经济繁荣。

  2银行信贷量增加:为了满足旺盛的设备投资的需要,当时的金融机构增加信贷,形成了慢性信贷过剩局面。

  3金融紧缩:日本银行在1961年8月和1962年1月两次下调官定利率,配合“所得倍增计划”,但这一做法却加速了经济的过热。1962年进口急剧增加,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为此,日本银行在7月和9月两次上调官定利率,“岩户景气”从此宣告结束。

  4经济恶化和放宽金融:在金融紧缩政策下,日本的物价逐渐回落,设备投资趋于减少,库存不断增加,生产出现了下降的局面。为此,日本银行转而放宽金融政策,结果,日本的工矿业生产开始恢复,设备投资逐渐增加。然而,设备投资增长水平并不及“岩户景气”时期,日本政府公布的1962年度经济白皮书认为,日本经济已经摆脱了单纯依靠设备投资促进增长的模式。此后,日本各银行又展开新一轮贷款竞赛。

  5东京奥运会:1964年10月10日,东京奥运会在日本举行,政府为筹备奥运会而投入巨款。

  61965年不景气:在恢复经济的同时,从1963年下半年开始,日本的经常项目收支再度出现逆差。12月,日本银行又一次紧缩银根,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在实行金融紧缩政策后,经济开始急剧衰退。

  7证券危机:在1961年“岩户景气”结束前,日本证券市场一直呈现繁荣的状态。1958年年初,日本的平均股价指数为471点,到1961年7月上涨到1829点。然而,日本从1961年下半年开始实施金融紧缩政策,导致债券价格急剧下跌,股价在1961年年末也跌至原来的2/3。

  8发行公债:由于经济衰退导致税收不足,日本政府在制定1965年度补充预算时决定发行特别公债。由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日本经济从1965年秋季开始走出谷底,再次步入高速增长的轨道。

  9美元危机:1971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了旨在保护美元的政策,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日本政府在外汇市场投入39亿美元进行干预,但到11月,日元汇率从原来的1美元兑换360日元一下子升到1美元兑换308日元,升幅达1414%。由于担心经济衰退,日本政府实施了大幅度扩张财政和放宽金融的措施,结果货币供应量在1971年下半年以后增加了20%,从而大大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日本股价和房价从1971年年末开始上涨。特别是日本土地价格在1972年上涨了251%。

  10石油冲击:1973年10月,欧佩克7国将原油价格提高了21%。结果,日本到处刮起了涨价风,1974年第一季度的物价平均上涨了146%,物价上涨近乎疯狂。
日本“金融战败”对中国的启示(2)

字体 [大 中 小]

将1965年前后10年的日本经济与中国经济的现状作一比较,可以发现中国经济与日本存在着以下的相似之处:

  1中国政府也以“所得倍增”作为口号;

  2中国从2003年开始投资水平就居高不下;

  3中国从2007年开始出现消费拉动增长的势头,政府强调说,以往投资主导型的增长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4银行贷款的积极性很高,信贷大幅增加;

  5工资和物价都处于上升趋势;

  62005年以后中国出现了股票热;

  7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82007年中国股市暴跌70%;

  9中国也举办了奥运会,相关投资增加;

  10美元也在2002年之后发生了严重贬值的信用危机。

  当然,另一方面,目前的中国经济与日本当年存在很多不同,主要表现在:

  1当时日本经济出现过热之际,国际收支会出现逆差,但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在扩大;

  2当时日本金融机构陷入了慢性信贷过剩,但现在中国银行信贷低于存款;

  3当时日本实行固定汇率,而中国现在实行管制下浮动汇率,人民币处于升值趋势;

  4当时日本初级产品价格基本稳定,而中国的物价处于上涨趋势;

  5当时日本还没有出现土地泡沫,而今天中国房地产价格急剧上涨;

  6当时日本市场还不够开放,而今天的中国对外开放已经取得很大进展。

  从这些不同点来看,现在的中国经济似乎更像当年日本在遭受美元危机和石油冲击时的情景。换言之,现在中国的内部环境方面与1965年经济不景气前的日本非常相似,而外部环境则与1971年至1973年时日本的处境相类似。

  日本之所以能摆脱60年代的不景气局势,重新走上了高速增长的道路,应该归功于很多因素。

  当时的技术革新给日本带来了新机遇,同时,日本也加强了出口竞争力;掀起了耐用家电产品的消费热;将设备投资投入更具增长潜力的部门;发展了新的流通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的生产效率。

藏书馆 > 美元刀:美元全球经济殖民战略解析

日本“金融战败”对中国的启示(3)

字体 [大 中 小]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所谓的“失去的十年”期间,日本政府和企业对科技的投资始终有增无减,并且提出由过去的“技术立国”转为“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知识产权立国”。2001年,日本在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还提出50年内培养3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诺贝尔奖计划”,至今已有7名科学家获此殊荣,反映了日本原始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有人认为20世纪90年代是日本“失落的十年”,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日本正是利用这个时期实现了经济结构新的转型,并且积累起了更加丰厚的知识资产和人力资本。

  从日元升值的最后结果看,人民币的升值虽然能相对解决中美贸易的顺差问题,但是升值后减少的顺差会很快被其他东南亚国家或地区所代替。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不顺差,台湾地区、泰国或者说越南就会顺差。

  因此,美国总的对外贸易顺差并不会因为人民币的升值而减少,相反,人民币升值将会带来出口产品价格上升的冲击,将会助长美国的通货膨胀。这种迹象从2003年开始就已经很明显了。

  美国不会看不明白这种国家分工下的贸易转移带来的国际收支失衡的现象。减少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从而逼人民币升值只是美国的借口和幌子,背后的美元战略图谋是我们应该警惕的。

  有评论认为,日本的经济大起大落、日元的命运跌宕起伏,固然与本国宏观货币政策连续失误有关,与美国施加的外部压力有关,但更与日本自身的决心和目标有关。

  在几次日美贸易摩擦中,日本总在关键时刻选择了退让妥协,以息事宁人,虽暂时缓解了争端,却为日后长期衰退埋下了伏笔。

  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日元跟风贬值,以为能挡住热钱狙击,保护资产安全,却失去了东南亚国家的信任。

  日元与美元之争,让我们看到了围绕世界货币背后,是国与国的全方位较量。除了拥有财富和梦想,一个国家的货币能否实现国际化,更重要的还得看这个国家是否敢于面对压力,是否敢于承受风险,是否敢于承担起巨大的责任……

  国家意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美元打败英镑,固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美元霸权的建立,固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但是美元的去黄金化,美元贬值等过程,美国经济政策的单边主义和双重标准,却是清晰的美国意志体现。相反,面临美元对其他货币主权的挑战和财富剥削,欧洲、西德和日本从来都是退缩忍让,一直持续到21世纪的今天。

  秦国灭亡后,杜牧的《阿房宫赋》结尾云: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意思是说,秦人没有闲暇哀叹自己的过错,后人如果只为秦人的种种过错哀叹却没有从中借鉴吸取教训,也会让后人的后人再次哀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元猎杀日元,给了我们教训和启示,美元刀的破坏力,也值得我们警惕。
从“玛雅文明”到美国经济殖民地(1)

字体 [大 中 小]

 逢敌亮剑 清理后院

  ——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

  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后院,保持后院的稳定是美国地缘政治需要。但是这种稳定是动态的稳定,不是铁板一块的稳定,局部的金融动荡更符合美国利益。美国一方面在拉丁美洲独立之时就开始加紧对亲美的拉美国家领导人的培养和扶持,一方面从军事上压制甚至侵略拉美国家,另一方面加紧从经济上肢解其民族产业,利用美元战略引导拉美成为美国的附属经济,形成对外的资本依赖、市场依赖和技术依赖,力图打造一个顺从的后院。

  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冤。

  ——题记

  逢敌亮剑清理后院——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

  一、从“玛雅文明”到美国经济殖民地

  有人说,美洲印第安人来源于古代中国,是武王伐纣后的原殷商人逃亡到南美洲并在这块大陆上繁衍生息。他们每天见面都说“殷地安”,意思是“殷人新地平安”。也许,当哥伦布初次踏上这神奇的土地,见当地居民友好地向他道“殷地安”,他便以为是传说中的“India”了。

  这也许不是事实,但有一个事实是,印第安人曾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玛雅文化,是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玛雅印第安人而得名,史称“玛雅文明”。

  就是这样一块有着悠久文明的美洲大陆,随着1492年哥伦布的探险队第一次踏上了美洲的土地,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拉开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全球殖民地运动的序幕。西班牙人占领了除巴西和圭亚那之外的全部拉丁美洲领土;葡萄牙人则占领了占拉丁美洲全部领土3/7的巴西。后来欧洲强国法国和英国也加入到美洲大陆的殖民主义运动中,开始了长达300年对美洲大陆的殖民统治。

  在黄金成为通用货币和财富的象征后,到美洲寻找黄金是欧洲殖民者殖民的最原始驱动力。实际上,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的整个殖民时期,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了250万公斤黄金和1亿公斤白银。同一时期,葡萄牙也至少从巴西搜刮了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钻石。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对拉丁美洲金银财富的掠夺,是造成欧洲16世纪价格革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洲现在一般称为南美和北美,以巴拿马运河为界限。除了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发达国家以外的所有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统称拉丁美洲。拉丁美洲是美国以南,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地区的通称。由于殖民统治长达300年之久,拉美国家深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影响,而且当地的印第安语逐渐被属于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所取代,这两种语言成为许多国家的国语,所以人们便把这些地区称为“拉丁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