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美香 叶音同叶: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2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54:55

 

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 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隐藏

.rhzxy.com/bbs> .rhzxy.com/bbs/dispbbs.asp?boardid=79&id=99411> .rhzxy.com/bbs/dispbbs.asp?boardid=79&id=84040> .rhzxy.com/bbs/dispbbs.asp?boardid=79&id=84062> 仁海中西医: 关爱生命 创造健康 服务社会 .asp?s=xml&boardid=35> 左栏 .asp?action=frameon> 右栏 .asp?action=dispRight> * 欢迎您:游客!请先 登录 .asp> 或 注册 .asp?action=apply> 风格 恢复默认设置 .asp?action=stylemod&boardid=35> * | 展区 .asp?boardid=35> 文件集浏览 .asp?filetype=0&boardid=35> 图片集浏览 .asp?filetype=1&boardid=35> Flash浏览 .asp?filetype=2&boardid=35> 音乐集浏览 .asp?filetype=3&boardid=35> 电影集浏览 .asp?filetype=4&boardid=35> * | 搜索 .asp> | 网站首页 .rhzxy.com> *仁海中西医论坛* .asp> → 网上中、西医学校基础区 .asp?boardid=5> → 方剂趣谈 .asp?boardid=35&page=> → 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 “仁海中西医论坛”设计说明与导读 .rhzxy.com/bbs/dispbbs.asp?boardid=10&Id=443> 仁海中西医诚聘中医应\往届本科毕业生 .rhzxy.com/bbs/dispbbs.asp?boardid=49&Id=163> 本论坛各版块诚聘优秀版主 .rhzxy.com/bbs/dispbbs.asp?boardid=10&Id=366> 本站备案编号:鲁ICP备07024683号疑难杂症有问必答 .rhzxy.com/bbs/index.asp?boardid=13>:我要提问 .rhzxy.com/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13&stype=0> 最新推出:仁海中西医于殿生医师*音频*讲座之伤寒论通讲 .rhzxy.com/bbs/dispbbs.asp?boardid=79&id=84040> 最新推出:仁海中西医于殿生医师*视频*讲座之伤寒论通讲 .rhzxy.com/bbs/dispbbs.asp?boardid=79&id=84062> 本论坛广告位招商电话:13616483375 * 新的主题 .asp?action=new&boardid=35&stype=0> 投票帖 .asp?action=vote&boardid=35&stype=0> 交易帖 .asp?action=new&boardid=35&stype=1> 小字报 .asp?t=smallpaper&boardid=35> .asp?action=re&BoardID=35&replyID=8000&ID=3861&star=> 下一主题 >> .asp?boardid=35&id=3861&page=&move=next> << 上一主题 .asp?boardid=35&id=3861&page=&move=pre> *总数 250* 1.. .asp?boardid=35&id=3861&page=&star=1> 上一页 .asp?boardid=35&id=3861&page=&star=22> 16 .asp?boardid=35&id=3861&page=&star=16> 17 .asp?boardid=35&id=3861&page=&star=17> 18 .asp?boardid=35&id=3861&page=&star=18> 19 .asp?boardid=35&id=3861&page=&star=19> 20 .asp?boardid=35&id=3861&page=&star=20> 21 .asp?boardid=35&id=3861&page=&star=21> 22 .asp?boardid=35&id=3861&page=&star=22> 23 24 .asp?boardid=35&id=3861&page=&star=24> 25 .asp?boardid=35&id=3861&page=&star=25> 下一页 .asp?boardid=35&id=3861&page=&star=24> ** 共有*2138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 .asp?BoardID=35&replyID=8000&ID=3861&skin=1>打印 .asp?t=5&BoardID=35&id=3861> 主题: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柴胡汤* /小 221楼/ 个性首页 .asp?sid=91> | 信息 .asp?id=91> | 搜索 .asp?stype=1&nSearch=3&keyword=大柴胡汤&BoardID=35&SearchDate=ALL> | 邮箱 .com.cn> | 主页 | UC .51uc.com/user_info/show_user_info_base.shtml?UID=> 加好友 .asp?action=addF&myFriend=大柴胡汤>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604* 积分:3464 威望:*12* 精华:0 注册:/2007-9-3 20:22:37/ **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0-14 18:15:06 帖子顶楼顶部广告位 招商:13616483375 QQ:741778688 温清饮【 方 论 】《中医药信息》1986(4):12,1抗溃疡作用 对小鼠固定应激性胃溃疡的抑制率,本方煎剂为518%-659%(P<005),胶囊胶为463%-523%(P<005),有显差异。2抗炎作用 用小鼠二甲苯涂耳法,肿胀抑制率,本方煎剂为404%-413%(P<001),胶囊胶为427%-457%(P<001)有显差异。3解热作用 能使小鼠正常皮肤温度降低,给药30分钟后,降低16±08 -23±07 (P<005),作用时间维持2-4小时。4镇静作用 能加强低剂量异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对照组入睡率为20%,给药组为100%。睡眠持续时间2-3小时。此外实验还表明,本方能明显抑制血浆凝固,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能增加免疫器官的重量。温液汤【 来 源 】千金翼方,孙思邈,680。该方是“甘草汤”的异名方 温脾汤【 来 源 】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650 【 处 方 】大黄12克 人参 甘草 干姜各6克 附子9克【 用 法 】上五味,с咀。以水800毫升,先煎后四味,临熟将大黄加入,煎取3【 功 用 】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主 治 】脾阳不足,冷积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 温脾汤【 方 论 】方中附子、干姜温阳祛寒,人参、甘草益气补脾,大黄荡涤积滞。诸药相配,使寒邪去,积滞行,脾阳复,则诸证保愈。温脾汤【 来 源 】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650 【 处 方 】大黄 桂心各9克 附子 干姜 人参各3克【 用 法 】上五味,咀。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主 治 】痢疾经久不愈,脾肾阳虚,积滞未净者。 温脾汤【 来 源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陈言,1174 【 处 方 】干姜45克 当归 黄柏 地榆各60克 阿胶(麸炒焦) 茴香(炒)【 用 法 】上药锉散。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 主 治 】久痢阴虚,温热未清,脾阳不振,下痢赤白相杂,腹中н痛,里急后重者。 温脾汤【 来 源 】会约医镜,罗国纲,1789 【 处 方 】淮山药(炒)54克 白茯苓36克 白术(制)3克 薏苡仁(炒,研)6克 芡实(炒,研)6克 白扁豆(炒,研)6克 桔梗24克 元砂仁(去皮,炒,研)15克 甘草(炙)24克 神曲(炒)12克 白莲肉(炒,研)6克 秫米(炒,研)3克 红枣(去核)2枚【 用 法 】水煎,中午时加白糖,开水调服。此方与滋阳汤每日同用,滋阴汤早、晚【 主 治 】脾虚失血。【 加 减 】若气满者,加陈皮(去白)3克,或再加真苏子(炒,研)15克,或用广木香磨汁合服;若有冷涎及胃口寒者,加干姜(炒黄)09 ̄15克,即加肉桂亦妙。 温脾汤【 来 源 】温病条辨,吴鞠通,1798 【 处 方 】草果6克 桂枝9克 生姜15克 茯苓15克 蜀漆9克(炒) 厚朴9克【 用 法 】上药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功 用 】温脾截疟。【 主 治 】太阴三疟,腹胀不渴,呕水者。 温脾散【 来 源 】颅囟经,托名师巫,907 【 处 方 】附子 干姜 甘草(炮,锉)各15克 白术30克【 用 法 】上药为末,空腹时用米饮送下,每次15克。【 功 用 】温脾止泻。【 主 治 】小儿脾胃虚寒,水泻不止,食乳不消,吃奶频吐。【 禁 忌 】服药期间,忌食鲜鱼、毒物。 温脾散【 方 论 】本方乃四逆汤加白术而成。方中重用白术健脾运湿;附子、干姜温阳逐寒;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温阳健脾、祛温止泻之功。温脾散【 来 源 】太平圣惠方,王怀隐,992 【 处 方 】人参15克(去芦头) 白术15克 诃黎勒皮22克 木香15克黄耆15克(锉) 白茯苓15克 藿香15克 陈橘皮15克(汤浸,去白、瓤,焙) 桔梗15克(去芦头) 甘草75克(炙微赤,锉)【 用 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少许、大枣1枚,【 主 治 】小儿脾气不和,食少无力。 温膈散【 来 源 】太平圣惠方,王怀隐,992 【 处 方 】人参75克(去芦头) 诃黎勒15克(煨,用皮) 丁香75克草豆蔻75克(去皮) 甘草75克(炙微赤,锉) 陈橘皮75克(汤浸,去白、瓤,焙)【 用 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3克,以水100毫升,煎至50毫升,去滓,不【 主 治 】小儿胸中有寒,气逆呕吐。 温精汤【 来 源 】嵩崖尊生,景冬阳,1696 【 处 方 】人参 白术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黄各3克 肉桂12克 木香09克 小茴24克 玄胡 香附各12克【 用 法 】水煎服。【 主 治 】小腹疼痛,喜温喜按。 温髓汤【 来 源 】圣济总录,官方,1117 【 处 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 人参 黄耆 细辛(去苗、叶) 桂(去粗皮)各30克【 用 法 】上五味,锉如麻豆。每服9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40毫升,去滓【 主 治 】髓虚骨寒,脑痛不安,身常清栗。 温中化痰丸【 来 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医局,1078-1085 【 处 方 】青皮(去白) 良姜(去芦,炒) 干姜(炒) 陈皮(去白)各150克【 用 法 】上药为细末,醋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 ̄50粒,用温开水【 主 治 】停痰留饮,胸膈满闷,心眩目晕,嗜卧减食,咳嗽呕吐,气短恶气。 温中平胃散【 来 源 】医醇剩义,费伯雄,1863 【 处 方 】炮姜15克 砂仁3克 木香15克 谷芽9克(炒) 神曲9克(炒) 广皮3克 茅术3克 厚朴3克 枳壳3克 青皮3克 陈香橼皮24克【 用 法 】上研为末,水煎服。【 主 治 】胃胀,脘痛,腹满,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 温中补脾汤【 来 源 】医宗金鉴,吴谦,1742 【 处 方 】人参 黄耆(蜜炙) 白术(土炒) 干姜 陈皮 半夏(姜制) 附子(制) 茯苓 砂仁 肉桂(去粗皮,研) 白芍(炒焦) 甘草(炙)【 用 法 】上药用煨姜为引,水煎服。【 主 治 】小儿慢脾风,闭目摇头,面唇青黯,额汗昏睡,四肢厥冷,舌短声哑,频呕清水者。 温肾调气汤【 来 源 】中医妇科治疗学卓雨农,1961 【 处 方 】杜仲12克 续断9克 桑寄生15克 台乌药6克 破故纸6克菟丝子 焦艾各9克 炒狗脊6克【 用 法 】水煎,温服。【 功 用 】补肾安胎。【 主 治 】妊娠数月,腰г作胀,少腹疼痛,有下坠感,小便多,白带较重,舌正常,苔白,脉沉缓者。 温肺止流丹【 来 源 】辨证录,陈士铎,1687 【 处 方 】诃子3克 甘草3克 桔梗9克 石首鱼脑骨15克(煅过存性,为末)【 用 法 】水煎服。【 主 治 】鼻渊属肺气虚者。 温肺桂枝汤【 来 源 】医醇剩义,费伯雄,1863 【 处 方 】桂枝15克 当归6克 茯苓6克 沉香15克 苏子45克橘红3克 半夏36克 瓜蒌实12克 桑皮6克【 用 法 】上药水煎,加姜汁5毫升冲服。【 功 用 】温肺降气。【 主 治 】肺胀,虚满而喘咳。 温经摄血汤【 来 源 】傅青主女科,傅山,1684 【 处 方 】大熟地30克(九蒸) 白芍30克(酒炒) 川芎15克(酒炒)白术15克(土炒) 柴胡15克 五味子09克 续断3克 肉桂15克(去粗皮,研)【 用 法 】水煎服。【 主 治 】妇人肝肾虚寒,经水后期,量多者。【 加 减 】元气不足,加人参3 ̄6克。 温胃丁香散【 来 源 】傅青主女科,傅山,1684 【 处 方 】当归9克 白术6克 黑姜12克 丁香12克 人参3克 陈皮15克 炙草15克 前胡15克 藿香15克【 用 法 】上药加生姜3片,水煎服。【 功 用 】温胃降逆。【 主 治 】产后胃寒呕吐,饮食不下者。 温胃化痰丸【 来 源 】御药院方,许国桢,1267 【 处 方 】半夏90克 橘皮(去白) 干姜(炮) 白术各60克【 用 法 】上为细末,生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用温生姜汤下,【 功 用 】温胃化痰。【 主 治 】寒饮停留脾胃,胸膈不快,痰涎不尽者。 温脐化湿汤【 来 源 】傅青主女科,傅山,1684 【 处 方 】白术30克(土炒) 茯苓9克 山药15克(炒) 巴戟肉15克(盐水浸) 扁豆(炒,捣)9克 白果10枚(捣碎) 建莲子30枚(不去心)【 用 法 】水煎服。须在月经未来前十日服之。【 主 治 】妇人下焦寒湿相争,经水将来三五日前脐下疼痛,状如刀刺者,或寒热交作,所下如黑豆汁;及不孕症等。 温脾达生汤【 来 源 】陈素庵妇科补解,陈文昭补,1522-1566 【 处 方 】厚朴3克 木香3克 肉桂3克 车前45克 广皮3克 枳壳3克冬葵3克 黑姜24克 当归15克 川芎6克【 用 法 】水煎服。【 主 治 】临产泄泻。 温精毓子丹【 来 源 】辨证录,陈士铎,1687 【 处 方 】人参60克 肉桂30克 五味子30克 菟丝子90克 白术150克克 鹿茸1对 肉苁蓉90克 破故纸90克 茯神60克 柏子仁30克 砂仁15克 肉果30克【 用 法 】上药各研为末,蜜和为丸。每日用酒送下30克。服一料,精变为温矣。【 功 用 】温精毓子。【 主 治 】男子阳衰,精寒不育。 溃坚汤【 来 源 】万病回春,龚廷贤,1587 【 处 方 】当归 白术(去芦) 半夏(姜汁炒) 陈皮 枳实(麸炒) 山楂肉香附 厚朴(姜汁炒) 砂仁 木香各等分【 用 法 】上锉一剂。加生姜1片,水煎,磨木香调服。【 主 治 】Й瘕积聚,痃癖血块。【 加 减 】左胁有块,加川芎;右胁有块,加青皮;肉食成块,加姜炒黄连;粉面成积,加神曲;血块,加桃仁、红花、官桂,去半夏、山楂;痰块,加海石、瓜蒌、枳实、山楂;饱胀,加萝卜子、槟榔,去白术;壮健人,加蓬术;瘦弱人,加人参少许。 溃脓散【 来 源 】普济方,朱棣,1390前【 处 方 】白矾 盐各等分【 用 法 】上药用慢火炒,去尽水,干研为末。量疮大小贴之。【 功 用 】活血祛腐。【 主 治 】恶疮。 溃疡丸I号【 来 源 】新急腹症学,南开医院,1977引: 天津南开医院方 ? 【 处 方 】乌贼骨18克 甘草12克 干姜15克 吴茱萸15克 砂仁15克乌药9克 元胡9克 肉桂3克【 用 法 】上药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次服1丸,每日三次。【 主 治 】胃、十二指肠溃疡属于脾胃虚寒型者。 溃疡丸Ⅱ号【 来 源 】新急腹症学,南开医院,1977引: 天津南开医院方 ? 【 处 方 】乌贼骨15克 甘草15克 川楝子9克 香附6克 陈皮15克 杭芍9克 瓦楞子15克【 用 法 】上药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次1丸,每日三次。【 主 治 】胃、十二指肠溃疡属于肝气滞型者。 溃疡丸Ⅲ号【 来 源 】新急腹症学,南开医院,1977引: 天津南开医院方 ? 【 处 方 】乌贼骨15克 川楝子9克 元胡9克 桃仁6克 蒲黄3克 赤芍9克【 用 法 】上药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次服1丸,每日三次。【 主 治 】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溃疡病穿孔后期,属于血瘀气滞型者。 滑石散【 来 源 】外台秘要,王焘,752引: 古今录验,甄立言,627 【 处 方 】滑石60克 栝楼90克 石韦15克(去毛)【 用 法 】上三味,捣筛为散。以大麦粥清调服1克,每日二次。【 功 用 】清热生津,利水通淋。【 主 治 】热淋,膀胱中热,小便频数。 滑石散【 来 源 】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650 【 处 方 】滑石15克 通草 车前子 葵子各12克【 用 法 】上四味,捣为细末,过筛。用酢浆水送服3克,渐加至6克。【 功 用 】利水通淋。【 主 治 】产后淋病。 滑石散【 来 源 】太平圣惠方,王怀隐,992 【 处 方 】滑石45克 白矾30克(烧令汁尽)【 用 法 】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用大麦粥饮调下6克。以小便出黄水为【 主 治 】女劳疸,身目俱黄,恶寒发热,小腹满急,小便艰难者。 滑石散【 来 源 】世医得效方,危亦林,1337 【 处 方 】寒水石12克 白滑石6克 葵子6克 乱发灰 车前子 木通(去皮、节)各6克【 用 法 】上药锉为散剂。用水2升,煮取1升,每服200毫升,即利。【 功 用 】清热利水。【 主 治 】膀胱为热所迫,或忍小便,以致小便不通,小腹急痛者。 滑石粥【 来 源 】圣济总录,官方,1117 【 处 方 】滑石15克(别研) 瞿麦穗30克 粳米150克【 用 法 】上三味,用水18升,先煎瞿麦取15升,滤去滓,将汁入米煮如常【 主 治 】产后小便不利,淋涩。 滑血饮【 来 源 】梅氏验方新编,梅启照,1878 【 处 方 】归身18克 川芎 益母草各9克 冬葵子27克 阿胶30克(炒)滑石9克【 用 法 】每服18克,水煎服,连进二三贴。【 主 治 】难产,胞浆已破,而胎仍不下者。 滑胎散【 来 源 】杨氏家藏方,杨 炎,1178 【 处 方 】冬葵子 肉桂(去粗皮) 泽泻 榆白皮各等分【 用 法 】上药 咀。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 功 用 】催生滑胎。【 主 治 】难产。 滑胎散【 来 源 】明医指掌,皇甫中,1622 【 处 方 】滑石18克(水飞) 冬葵子15克 甘草3克【 用 法 】上药为末。每服6克,用白汤或酒调下。【 主 治 】妊娠临产,坐草太早,努力太多,以致难产者。 滑胎散【 来 源 】傅青主女科,傅山,1684。该方是“滑胎煎”的异名方 滑胎煎【 来 源 】景岳全书,张介宾,1624 【 处 方 】当归9 ̄15克 川芎21克 杜仲6克 熟地9克 枳壳21克山药6克【 用 法 】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温服。【 功 用 】妊娠临月常服,以便易生。【 加 减 】如身体虚弱者,加人参、白术随宜用之;如便实多滞者,加牛膝3 ̄6克。 滑石石膏散【 来 源 】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650 【 处 方 】滑石 石膏各等分【 用 法 】上药捣筛为散,以大麦粥汁服3 ̄5克,每日三次。小便极利则愈。【 主 治 】女劳疸,日晡所发热恶寒,小腹急,身体黄,额黑,大便溏黑,足下热者。 滑石代赭汤【 来 源 】金匮要略,张仲景,206前【 处 方 】百合7枚(擘) 滑石9克(碎,绵裹) 代赭石(如弹子大)1枚(碎,绵裹)【 用 法 】上药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400毫升,【 功 用 】养阴利水,和胃降逆。【 主 治 】百合病误下后伤阴,小便减少,气逆呕吐者。 滑石白鱼散【 来 源 】金匮要略,张仲景,206前【 处 方 】滑石 乱发(烧存性) 白鱼各15克【 用 法 】上三味,杵为散。以米饮送服15克,日三服。【 主 治 】消渴,小便不利,或有血尿者。 ------------------------------------------------------------------------ 帖子顶楼底部广告位 招商:13616483375 QQ:741778688 帖间广告位招商:仁海中西医论坛期待您的参与! 支持 (0) 中立 (0) 反对 (0) 单帖管理 <#> 举报帖子 .asp?t=6&BoardID=35&id=3861&ReplyID=8000> | 引用 <#editform> | 回复 .asp?action=re&BoardID=35&replyID=8000&ID=3861&star=> 回到顶部 <#top>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柴胡汤* /小 222楼/ 个性首页 .asp?sid=91> | 信息 .asp?id=91> | 搜索 .asp?stype=1&nSearch=3&keyword=大柴胡汤&BoardID=35&SearchDate=ALL> | 邮箱 .com.cn> | 主页 | UC .51uc.com/user_info/show_user_info_base.shtml?UID=> 加好友 .asp?action=addF&myFriend=大柴胡汤>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604* 积分:3464 威望:*12* 精华:0 注册:/2007-9-3 20:22:37/ **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0-14 18:15:32 滑石通关散【 来 源 】女科万金方,薛古愚,1265 【 处 方 】滑石12克 赤茯苓 泽泻 木通各45克 黄芩 白术 车前子瞿麦 山栀仁各6克【 用 法 】上药加灯心1束,分四帖,水煎,空腹时服。【 主 治 】产后小便淋涩。 滑胎催生散【 来 源 】太平圣惠方,王怀隐,992 【 处 方 】葵子30克 滑石30克 蒲黄15克 木通15克(锉)【 用 法 】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3克,空腹时用温水调下。【 主 治 】难产。 滋血汤【 来 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医局,1078-1085 【 处 方 】赤石脂(火煅红) 海螵蛸(去壳) 侧柏叶(去枝)各150克【 用 法 】上为细末。每服6克,用热饭饮调下,一日三次,不拘时。【 主 治 】妇人劳伤脏腑,冲任气虚,不能制约其经血,致患血崩,或下鲜血,或下瘀血,连日不止,淋沥不断,形羸气劣,倦怠困乏者。 滋血汤【 来 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医局,1078-1085 【 处 方 】马鞭草 荆芥穗各120克 丹皮30克 赤芍药 枳壳(去瓤,面炒)【 用 法 】上药研为粗末。每次12克,加乌梅1个,用水400毫升,煎至200【 主 治 】妇人血热气虚,月经涩滞不通,致使血聚,肢体麻木,肌热生疮,浑身痛倦,将成劳瘵。 滋血汤【 来 源 】妇人大全良方,陈自明,1237引: 胡氏方 ? 【 处 方 】当归 川芎 芍药 人参 麦门冬 牡丹皮 阿胶各60克 琥珀22克(别研) 酸枣仁(炒) 粉草 桂心各30克 半夏曲45克【 用 法 】上为粗末。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5毫升,【 功 用 】滋荣养血。【 主 治 】妇人诸虚,血海久冷。 滋血汤【 来 源 】御药院方,许国桢,1267 【 处 方 】人参 白茯苓(去皮) 熟干地黄 川芎 当归 白芍药 干山药 黄耆各3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粗末。用马尾罗子罗。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 功 用 】益气养血,调理脾胃。【 主 治 】妇人皮聚毛落,心肺俱损,血脉虚弱,月水愆期。 滋阴汤【 来 源 】会约医镜,罗国纲,1789 【 处 方 】熟地6克 淮山药45克 麦冬(去心,微炒)24克 当归(酒洗,去尾)39克 白芍(酒炒)3克 甘草(炙)18克 阿胶(蛤粉炒)3克 茯苓3克 杜仲(淡盐水炒)3克 丹参39克【 用 法 】上药水煎,早、晚服。服之而顺,可以多服,但中午时必须服温脾汤以佐【 主 治 】肝肾虚弱,不时失血,背痛,咽干,咳嗽,便短,倦怠,遗精。【 加 减 】咽干而五心热者,加元参36克;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39克;血热妄动者,加生地45克,青蒿3克;阴虚不宁者,加女贞子45克;咳嗽有痰者,加款冬花3克,川贝母(微炒,研末)3克;血来盛者,加童便100毫升,藕节汁或丝茅根汁合服。 滋肾丸【 来 源 】兰室秘藏,李杲,1251前。该方是“通关丸”的异名方 滋肾丸【 来 源 】医便,王三才,1569 【 处 方 】川芎30克 当归身(酒浸,烘干)60克 白芍药(酒炒)60克 人参(去芦)60克 怀熟地黄60克 甘草(炙)30克 白术(陈土炒)60克 白茯苓(去皮)60克 黄柏(去粗皮,童便浸,炒)60克,酒洗)60克 赤白何首乌(黑豆蒸七次)各120克川萆 麦门冬(去心) 远志(去心) 黄柏(酒炒) 菟丝子(酒炒) 五味子(酒炒)各等分【 用 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0丸,空腹时用淡盐汤送下。上锉一剂。加竹叶3片,灯草1团,水煎,空腹时服。【 功 用 】平补气血,滋阴降火。【 主 治 】少年气血素弱。 滋肾散【 来 源 】万病回春,龚廷贤,1587 【 处 方 】川萆ㄉ 麦门冬(去心) 远志(去心) 黄柏(酒炒) 菟丝子(酒炒) 五味子(酒炒)各等分【 用 法 】上锉一剂。加竹叶3片,灯草1团,水煎,空腹时服。【 主 治 】白浊初起或半月以内者。 滋乳汤【 来 源 】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1909 【 处 方 】生黄耆30克 当归15克 知母12克 玄参12克 穿山甲(炒,捣)6克 路路通(大者)3枚(捣) 王不留行(炒)12克【 用 法 】上药用丝瓜瓤作引,无者不用亦可。若用猪前蹄2个煮汤,用以煎药更佳【 功 用 】补气血,通乳汁。【 主 治 】产后气血两虚,经络瘀阻,乳汁甚少者。 滋唇饮【 来 源 】外科证治全书,许克昌,1831 【 处 方 】生地黄12克 鲜石斛9克 竹茹 石膏(生,研) 当归 白芍(生)各6克 生甘草3克【 用 法 】水煎去滓,加白蜜少许和服。【 主 治 】脾热,唇上干燥,渐裂开缝作痛。 滋培汤【 来 源 】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1909 【 处 方 】生山药30克 于术9克(炒) 广陈皮6克 牛蒡子6克(炒,捣)生杭芍9克 玄参9克 生赭石9克(轧细) 炙甘草6克【 用 法 】水煎服。【 主 治 】虚劳喘逆,饮食减少,或兼咳嗽者。 滋?饮【 来 源 】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1909 【 处 方 】生箭耆15克 大生地30克 生怀山药30克 净萸肉15克 生猪胰子(切碎)9克【 用 法 】上五味,将前四味煎汤,送服猪胰子45克,至煎滓时,再送服所余4【 主 治 】消渴。【 禁 忌 】忌食甜物。 滋燥饮【 来 源 】杂病源流犀烛,沈金鳌,1773 【 处 方 】天冬 麦冬 生地 花粉 白芍 秦艽【 用 法 】上药加蜜、童便,水煎服。【 功 用 】滋燥润肺。【 主 治 】肺燥。 滋水清肝饮【 来 源 】医宗己任编,杨乘六,1891 【 处 方 】熟地 当归身 白芍 枣仁 山萸肉 茯苓 山药 柴胡 山栀 丹皮泽泻【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滋阴养血,清热疏肝。【 主 治 】阴虚肝郁,胁肋胀痛,胃脘疼痛,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虚弦或细软。 滋生青阳汤【 来 源 】医醇剩义,费伯雄,1863 【 处 方 】生地12克 白芍3克 丹皮45克 麦冬45克(青黛拌) 石斛6克 天麻24克 甘菊6克 石决明24克 柴胡24克(醋炒)【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滋阴潜阳,平肝息风。【 主 治 】肝风。头目眩晕,肢节摇颤,如登云雾,如坐舟中。 滋血润喉汤【 来 源 】杏苑生春,芮经,1610前【 处 方 】天门冬 生地黄各3克 麦门冬 当归各24克 知母24克 青黛15克 山栀仁(炒) 牛膝各15克 片黄芩21克 贝母18克 桔梗18克【 用 法 】上药с咀,入生姜汁、童便,水煎服。【 主 治 】咯血,血在咽下,咯吐不出,甚则咯即有血者。 滋阴八味丸【 来 源 】景岳全书,张介宾,1624。该方是“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方”的异名方 滋阴八物汤【 来 源 】外科正宗,陈实功,1617 【 处 方 】川芎 当归 赤芍 生地 牡丹皮 天花粉 甘草各3克 泽泻15克【 用 法 】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灯心20根,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主 治 】悬痈初起,状如莲子,红赤ɡ肿,悠悠痛者。【 加 减 】大便秘,加蜜炒大黄3克。 滋阴大补丸【 来 源 】医学正传,虞抟,1515。该方是“还少丹”的异名方 滋阴内托散【 来 源 】外科正宗,陈实功,1617 【 处 方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黄耆各45克 皂角针 泽泻 穿山甲各15克【 用 法 】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主 治 】囊痈已成,肿痛发热者。 滋阴化痰汤【 来 源 】寿世保元,龚廷贤,1615 【 处 方 】当归(酒炒) 川芎 白芍(好酒炒) 熟地黄 黄柏(酒炒) 知母(酒炒) 陈皮 半夏(姜炒) 白茯苓(去皮) 甘草各等分【 用 法 】上锉为末,少用官桂为引,或以前胡、木香为引,水煎服。【 主 治 】小儿阴虚痰火所致的尾骨痛。【 加 减 】如痛不止,加乳香、没药。 滋阴甘露丸【 来 源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冉小峰,1962 【 处 方 】生地600克 熟地600克 天冬360克 枇杷叶500克 石斛500克 酒黄芩300克 枳壳240克 茵陈180克 元参60克甘草180克 麦冬36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9克,用白开水送下。【 功 用 】滋阴降火。【 主 治 】虚火上炎,口烂龈肿,吐血衄血,口疮。【 禁 忌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动火之物。 滋阴宁神汤【 来 源 】医学入门,李梃,1575 【 处 方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人参 茯神 白术 远志各3克 酸枣仁甘草各15克 黄连(酒炒)12克【 用 法 】上药加生姜,水煎,温服。【 主 治 】癫痫,不时晕倒,搐搦痰壅者。【 加 减 】有痰,加南星3克。 滋阴地黄丸【 来 源 】东垣试效方,李杲,1266。该方是“熟干地黄丸”的异名方 滋阴地黄丸【 来 源 】医学纲目,楼英,1389前。该方是“羌活退翳丸”的异名方 滋阴地黄丸【 来 源 】赤水玄珠,孙一奎,1584 【 处 方 】熟地黄30克 白茯苓12克 山茱萸15克 甘菊12克 牡丹皮12克 何首乌(黑豆蒸三次) 黄柏各12克【 用 法 】上药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 ̄50丸,空腹时用淡盐汤送下。【 功 用 】滋阴降火。【 主 治 】肾阴不足,两耳虚鸣,脓汁不干者。 滋阴地黄丸【 来 源 】万病回春,龚廷贤,1587 【 处 方 】山药 山茱萸(去核) 当归(酒炒) 白芍(煨) 川芎各24克牡丹皮 远志(去心) 白茯苓 黄柏(酒炒) 石菖蒲 知母(酒炒)【 用 法 】上锉一剂。水煎,空腹时服。如作丸,用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 主 治 】色动相火,右耳聋;及大病后耳聋者。 滋阴百补丸【 来 源 】摄生众妙方,张时彻,1550 【 处 方 】香附子500克(炒,去毛,分四制,酒浸125克,盐水浸125克,醋浸125克,童便浸125克,俱炒,焙干) 益母草250克(端午日采,去土) 当归180克(酒洗) 川芎120克 熟地黄120克(酒洗) 芍药90克(炒) 白术120克 人参 茯苓 玄胡索(炒)【 用 法 】上药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 ̄60丸,空腹时用缩砂汤【 主 治 】妇人劳伤,气血不足,阴阳不和,乍寒乍热,心腹疼痛,不思饮食,ぱ羸乏力。 滋阴抑火汤【 来 源 】丹台玉案,孙文胤,1636 【 处 方 】当归9克 知母 麦门冬 天门冬 地骨皮 丹皮各6克 枣仁 柴胡天花粉 人参各3克【 用 法 】上药加灯羽30茎,水煎,空腹时服。【 主 治 】血虚火盛,朝凉晚热,精神减少,睡卧不安者。 滋阴补髓汤【 来 源 】医醇剩义,费伯雄,1863 【 处 方 】生地15克 龟版24克 黄柏3克(盐水炒) 知母3克(盐水炒)虎胫骨45克(炙) 枸杞9克 当归6克 党参12克 茯苓6克白术3克 金毛脊45克 川断6克 牛膝6克【 用 法 】上药加猪脊髓1条,同煎服。【 功 用 】滋阴补髓。【 主 治 】骨痿。腰脊不举,骨枯髓虚,足不任地者。 滋阴固下汤【 来 源 】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1909 【 处 方 】生山药45克 怀熟地45克 野台参24克 滑石15克 生杭芍15克 甘草6克 酸石榴1个(连皮捣烂)【 用 法 】上药七味,用水1升,先煎酸石榴十余沸,去滓再入诸药,煎至400毫【 主 治 】温病服药后,外感之火已消,而渴与泻仍未痊愈,或因服开破之药伤其气分,致滑泻不止,或兼喘逆,或兼咳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者。【 加 减 】汗多者,加山萸肉(去净核)18克;若心下或胸胁疼痛,加乳香、没药、楝子、丹参;腹疼者,加芍药。 滋阴除湿汤【 来 源 】外科正宗,陈实功,1617 【 处 方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各3克 柴胡 黄芩 陈皮 知母 贝母各24克 泽泻 地骨皮 甘草各15克【 用 法 】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主 治 】鹳口疽初起,朝寒暮热,日轻夜重,状如疟疾。 滋阴降火汤【 来 源 】寿世保元,龚廷贤,1615 【 处 方 】当归3克 川芎3克 白芍36克 川黄柏(蜜水炒)3克 生知母3克 怀熟地黄45克 天花粉3克 生甘草3克 元参6克 白桔梗(去芦)9克【 用 法 】上锉一剂。水煎,入竹沥50毫升,温服。【 功 用 】滋阴降火。【 主 治 】虚火上升,喉内生疮。 滋阴降火汤【 来 源 】明医杂,王纶,1502 【 处 方 】生地黄(酒洗) 甘草(炙) 干姜(炮)各15克 川芎 熟地各3克 白芍药(炒)39克 陈皮21克 当归 白术各39克 黄柏(蜜水浸,炙)21克 知母(蜜水浸,拌炒) 天门冬(去心、皮)各3克【 用 法 】上药加生姜3片,水煎,空腹时温服。【 主 治 】劳瘵。色欲过度,损伤精血,睡中盗汗,午后发热,咳嗽,甚则痰涎带血,倦怠无力,饮食少进,脉沉数。【 加 减 】若咳嗽甚,加桑白皮、马兜铃、瓜蒌仁各21克,若痰盛,加姜制半夏、贝母、瓜蒌仁各3克;若潮热盛,加桑白皮、沙参、地骨皮各21克;若梦遗、精滑,加牡蛎、龙骨、山茱萸各21克;若盗汗多,加牡蛎、酸枣仁各21克,浮小麦1撮;若赤白浊,加白茯苓3克,黄连09克(炒)。 滋阴降火汤【 来 源 】医便,王三才,1569 【 处 方 】当归3克 川芎15克 白芍药(荷汁炒) 黄芩各21克 生地黄(姜汁炒) 黄柏(蜜水炒) 知母(酒炒)各24克 柴胡21克【 用 法 】上药,加生姜1片,大枣1枚,水煎服。别以附子为末,唾津调贴涌泉穴【 主 治 】阴虚火动,起于九泉者。【 加 减 】气虚,加人参、黄耆各24克;咳嗽,加阿胶、杏仁各21克,五味子09克;咯唾衄血,加牡丹皮24克,藕节自然汁10毫升,犀角末15克。 滋阴降火汤【 来 源 】医学入门,李梃,1575 【 处 方 】当归 生地 白芍 白术各3克 麦门冬 天门冬 甘草各15克知母 黄柏 远志 陈皮 川芎各18克【 用 法 】上药加生姜,水煎,温服。【 主 治 】潮咳汗血,遗精无泄者。【 加 减 】如有痰,加瓜蒌仁、贝母;咳嗽,加五味子、阿胶;梦遗,加芡实、石莲肉;有热,加秦艽、地骨皮;唾吐咯血,加茜根、藕汁、玄参;气虚血少,加人参、黄耆;久病者,去川芎。 滋阴降火汤【 来 源 】赤水玄珠,孙一奎,1584 【 处 方 】当归 黄柏(盐水炒)各45克 知母 牛膝 生地各3克 白芍36克 甘草梢 木通各24克【 用 法 】水煎,空腹时服。【 主 治 】火燥血少,气不得降致淋。 滋阴降火汤【 来 源 】幼幼集成,陈复正,1750 【 处 方 】大生地 当归身 杭白芍 净知母 建莲肉 润玄参 大杭冬各3克 正雅连 天花粉 炙甘草各15克【 用 法 】上药用净水浓煎。清晨空腹时温服。【 功 用 】滋阴降火。【 主 治 】小儿咳嗽见血。 滋阴降火汤【 来 源 】杂病源流犀烛,沈金鳌,1773 【 处 方 】白芍39克 当归36克 熟地 麦冬 白术各3克 酒生地24克 陈皮21克 盐知母 盐黄柏各15克 生姜3片 大枣2枚【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滋阴降火。【 主 治 】阴虚火旺,唾血鲜红者。 滋阴息风汤【 来 源 】医醇剩义,费伯雄,1863 【 处 方 】熟地12克 当归6克 枸杞9克 菟丝12克 甘菊6克 巴戟天9克【 用 法 】水煎服。【 主 治 】肾风。头目眩晕,心中悬悬,惊恐畏人,常欲蒙被而卧者。 帖间广告位招商:仁海中西医论坛期待您的参与! 支持 (0) 中立 (0) 反对 (0) 单帖管理 <#> 举报帖子 .asp?t=6&BoardID=35&id=3861&ReplyID=8001> | 引用 <#editform> | 回复 .asp?action=re&BoardID=35&replyID=8001&ID=3861&star=> 回到顶部 <#top>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柴胡汤* /小 223楼/ 个性首页 .asp?sid=91> | 信息 .asp?id=91> | 搜索 .asp?stype=1&nSearch=3&keyword=大柴胡汤&BoardID=35&SearchDate=ALL> | 邮箱 .com.cn> | 主页 | UC .51uc.com/user_info/show_user_info_base.shtml?UID=> 加好友 .asp?action=addF&myFriend=大柴胡汤>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604* 积分:3464 威望:*12* 精华:0 注册:/2007-9-3 20:22:37/ **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0-14 18:25:13 滋阴清胃丸【 来 源 】万病回春,龚廷贤,1587 【 处 方 】当归(酒洗) 生地黄(酒洗) 牡丹皮(去骨) 栀子仁(盐水炒)各30克 软石膏(煅,醋淬)60克 黄连(酒炒) 知母 葛粉 防风各21克 升麻 白芷各15克 生甘草节12克【 用 法 】上为细末,汤泡蒸饼搅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0丸,晚上用米汤送【 主 治 】阳明经血热,上下牙床红烂,肉缩齿龈露者。 滋阴清燥汤【 来 源 】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1909 【 处 方 】滑石30克 甘草9克 生杭芍12克 生山药30克【 用 法 】水煎服。【 主 治 】温病,外表已解,其人或兼滑泻,或兼喘息,或兼咳嗽,频吐痰涎,确有外感实热,而脉象甚虚数者。 滋阴清燥汤【 方 论 】方中山药滋阴退热,止滑泻;滑石清燥热,利水止泻,二药配合,相得益彰;又佐以芍药以滋阴血、利小便,甘草燮阴阳,和中宫,亦为清热止泻之要品。滋阴健脾汤【 来 源 】万病回春,龚廷贤,1587 【 处 方 】当归(酒洗)3克 川芎15克 白芍(酒炒)24克 生地黄(酒洗)24克 人参21克 白术45克 白茯苓(去皮) 陈皮(盐水洗,去白)各3克 半夏(姜制) 白茯神(去皮,木) 麦门冬(去心) 远志(去心)各21克 甘草(炙)21克【 用 法 】上锉一剂。加生姜、大枣,水煎,早、晚服。【 主 治 】气血虚损,有痰作眩晕者。 滋肠五仁丸【 来 源 】杨氏家藏方,杨 炎,1178 【 处 方 】桃仁30克 杏仁30克(麸炒,去皮、尖) 柏子仁15克 松子仁15克 郁李仁3克(麸炒) 陈橘皮120克(别为末)【 用 法 】上先将五仁别研为膏,合陈橘皮末同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主 治 】年老体虚,大肠闭滞,传导艰难者。 滋肾生肝饮【 来 源 】校注妇人良方,陈自明,1547 薛已校【 处 方 】山药 山茱萸各3克 熟地黄(自制)6克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21克 五味子(杵,炒)15克 柴胡 白术 当归 甘草各09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滋肾疏肝。【 主 治 】妇人肝肾阴虚,致患转胞,小腹急痛,不得小便;肝火郁于胃中,倦怠嗜卧,饮食不思,口渴咽燥;小便自遗,频数无度;伤寒后,热已退而见口渴者。 滋肾百补丸【 来 源 】丹溪心法,朱震享,1347 滋肾通耳汤【 来 源 】万病回春,龚廷贤,1587 【 处 方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黄 知母(酒炒) 黄柏(酒炒) 黄芩(酒炒) 柴胡 白芷 香附各等分【 用 法 】上药锉一剂。水煎,温服。【 主 治 】左耳聋,属忿怒动胆火者。【 加 减 】胸膈不快,加青皮、枳壳少许。 滋荣活络汤【 来 源 】傅青主女科,傅山,1684 【 处 方 】川芎45克 当归 熟地 人参各6克 黄耆 茯神 天麻各3克 炙草 陈皮 荆芥穗 防风 羌活各12克 黄连24克(姜汁炒)【 用 法 】上药用水400毫升,煎取280毫升,稍热服。【 主 治 】产后血虚,口噤、项强、抽搐者。【 加 减 】有痰,加竹沥、姜汁、半夏;口渴,加麦冬、葛根;有食,加山楂、砂仁以消肉食,神曲、麦芽以消饭食;大便闭,加肉苁蓉45克;汗出,加麻黄根3克;惊悸,加枣仁3克。 滋筋养血汤【 来 源 】古今医鉴,龚信,1589 【 处 方 】川当归3克 熟地黄45克 白芍药45克 川芎22克 人参24克 五味子9粒 麦门冬(去心)3克 黄柏3克 知母15克牛膝(酒浸)3克 杜仲(酒炒)3克 苍术3克 薏苡仁3克 防风18克 羌活09克 甘草09克【 用 法 】上锉一剂,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主 治 】气血两虚,双足痿软,不能行动,久卧床褥者。【 加 减 】筋骨痿软,加桂枝09克、陈皮24克;如觉心烦,加黄连18克、酸枣仁(炒)18克、白茯神(去木)3克。 滋燥养荣汤【 来 源 】赤水玄珠,孙一奎,1584 【 处 方 】当归(酒洗)6克 生地黄 熟地黄 白芍药 秦艽 黄芩各45克防风3克 甘草15克【 用 法 】水煎服。【 主 治 】皮肤皴揭,筋燥爪干。 滋荣养气扶正汤【 来 源 】傅青主女科,傅山,1684 【 处 方 】人参6克 炙黄耆 白术 川芎 熟地 麦冬 麻黄根各3克 当归9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滋阴益气,固表止汗。【 主 治 】产后寒热有汗,午后应期而发者。 犀角汤【 来 源 】外台秘要,王焘,752 【 处 方 】黄柏45克 黄芩45克 白头翁3克 黄连6克 当归3克 牡蛎45克(熬) 犀角(屑)15克 艾叶15克 石榴皮45克【 用 法 】上十一味,切。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服。【 功 用 】凉血解毒,清肠止痢。【 主 治 】热毒深入血分,下痢脓血,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身有壮热者。【 禁 忌 】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海藻、菘菜。 犀角汤【 方 论 】方中犀角凉血解毒为君;白头翁、黄连、黄柏、黄芩即《金匮要略》白头翁汤去秦皮加黄芩,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为臣;艾叶、当归、寄生理气和血,石榴皮涩肠止痢,甘草调和诸药,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凉血解毒,清肠止痢之功。犀角汤【 来 源 】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650 【 处 方 】犀角6克 羚羊角3克 前胡 栀子仁 黄芩 射干各9克 大黄 升麻各12克 豆豉9克【 用 法 】上九味,咀。以水18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服。【 主 治 】热毒流入四肢,历节肿痛。 犀角散【 来 源 】太平圣惠方,王怀隐,992 【 处 方 】犀角屑22克 木香15克 槟榔30克 紫苏茎叶 沉香各22克 杉木节30克(锉) 麦门冬30克(去,焙) 赤茯苓30克 枳壳22克(麸炒微黄,去瓤) 防风15克(去芦头) 石膏60克(细研)【 用 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 主 治 】脚气冲心,烦喘闷乱,头痛口干,坐卧不得者。 犀角散【 来 源 】太平圣惠方,王怀隐,992 【 处 方 】犀角屑15克 黄耆45克(锉) 地骨皮15克 柴胡30克(去苗)黄,去瓤) 赤茯苓60克 红蓝花15克 赤芍药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用 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次服12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 主 治 】妇人客热,四肢烦闷,不思饮食。 犀角散【 来 源 】太平圣惠方,王怀隐,992 【 处 方 】犀角屑15克 人参15克(去芦头) 茯神15克 龙齿30克 麦门冬30克(去心,焙) 黄芩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用 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次服3克,用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去滓,【 功 用 】镇惊安神。【 主 治 】小儿惊热,睡卧不安,筋脉抽掣。 犀角散【 来 源 】儒门事亲,张子和,1228前【 处 方 】黄连 大黄 芍药 犀角 甘草各等分【 用 法 】上为粗末。每服15克,以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不拘【 功 用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主 治 】骨蒸发热,皮肤枯干,痰吐稠粘,四肢疼痛,面赤唇焦,盗汗烦躁,睡卧不安,或时喘嗽,饮食无味,困弱无力,虚汗黄瘦。 犀黄丸【 来 源 】外科全生集,王维德,1740 【 处 方 】犀黄09克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各30克(研极细末)麝香45克 黄米饭30克【 用 法 】上药,用黄米饭捣烂为丸。忌火烘,晒干。每用陈酒送下9克。患生上部【 功 用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主 治 】乳岩、横痃、瘰疬、痰核、流注、肺痈、小肠痈。现用于淋巴结炎、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癌、多发性脓肿、骨髓炎等见舌红、脉滑数者。 犀黄丸【 方 论 】本方主治诸症,多由火郁、痰瘀、热毒壅滞而成。方中犀黄清热解毒,化痰散结,麝香开经络,行气滞,散瘀血,消痈疽肿毒;乳香、没药活血祛瘀,消肿定痛,黄米饭调养胃气,以防诸药寒凉碍胃;以酒送服,是用其活血行血以加速药效。犀豉饮【 来 源 】疫痧草,陈耕道,1801 【 处 方 】犀角 香豉 牛子 荆芥 连翘 栀子 马勃 大贝 蝉衣 赤芍 桔梗【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清热解毒,解肌透表。【 主 治 】喉痧。喉烂痧隐,神烦,热盛汗少,舌绛口渴,脉弦者。 犀角饮子【 来 源 】医宗金鉴,吴谦,1742 【 处 方 】犀角(镑) 赤芍 甘菊花 元参 木通 赤小豆(炒) 石菖蒲各45克 甘草(生)3克【 用 法 】上药加生姜3片,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温服。【 主 治 】砂疥。心经火盛,痒疼色赤者。 犀地玄参汤【 来 源 】重订通俗伤寒论,俞根初,1701 【 处 方 】犀角 鲜生地 元参 连翘 桑叶 丹皮 竹叶心 石菖蒲【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透营泄热。【 主 治 】温病热邪入营,神烦少寐,舌红脉数。 犀地清络饮【 来 源 】重订通俗伤寒论,俞根初,1701 【 处 方 】犀角汁20毫升(冲) 粉丹皮6克 青连翘45克(带心) 淡竹沥60毫升(和匀) 鲜生地24克 生赤芍45克 桃仁9粒(去皮)【 用 法 】用鲜茅根30克,灯心15克,煎汤代水以煎上药,另加鲜石菖蒲汁1【 功 用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化痰通络。【 主 治 】温热病,热陷包络,神昏谵语。 犀连承气汤【 来 源 】重订通俗伤寒论,俞根初,1701 【 处 方 】犀角汁10毫升(冲) 小川连24克 小枳实45克 鲜地汁30毫升(冲) 生锦纹9克 真金汁30克(冲)【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泻火通便,凉血解毒。【 主 治 】温热病,热结在腑,上蒸心包,神昏谵语,甚则不语如尸者。 犀连承气汤【 方 论 】本方以大黄、黄连极苦泄热,清泻心与小肠之火为君;犀、地二汁,通心神而救心阴为臣;枳实破气行滞,直达小肠幽门为佐;然火盛者必有毒,故以金汁润肠解毒为使。犀角大青汤【 来 源 】医学心悟,程国彭,1732 【 处 方 】犀角屑 大青叶 玄参 甘草 升麻 黄连 黄芩 黄柏 黑山栀各45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清热解毒,凉血化斑。【 主 治 】伤寒,斑出已盛,心烦大热,错语呻吟不得眠,或咽痛不利。【 加 减 】口大渴,加石膏;虚者,加人参。 犀角升麻丸【 来 源 】医宗金鉴,吴谦,1742 【 处 方 】犀角45克 升麻30克 羌活30克 防风30克 白附子15克白芷15克 生地黄30克 川芎15克 红花15克 黄芩15克甘草75克【 用 法 】上药各为细末,合匀,蒸饼为小丸。每服6克,空腹、临卧时用茶清送下【 主 治 】雀斑,粉刺,。 犀角升麻汤【 来 源 】普济本事方,许叔微,1143-1150 【 处 方 】犀角(镑)303克 升麻30克 防风(去叉股) 羌活(去芦)各22克 白芷(不见火) 黄芩(去皮) 川芎(洗) 白附子(炮)各15克 甘草(炙)75克【 用 法 】上药研为粗末。每服12克,以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 功 用 】疏风清热,凉血解毒。【 主 治 】风毒侵袭阳明,血凝不行,鼻额间痛,或麻痹不仁,或连口唇、颊车、发际皆痛,不可开口,左额与颊上常如绷急,手触之则痛者。 犀角玄参汤【 来 源 】伤寒全生集,陶华,1445 【 处 方 】犀角 升麻 香附 黄芩 人参 玄参 甘草 桔梗 黄连 石膏 黄柏【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清热凉血,解毒化斑。【 主 治 】伤寒毒盛发斑,心烦狂乱,吐血。【 加 减 】大便秘,加大黄、芒消;斑出,加大青叶(以青黛代之亦可)。 犀角玄参汤【 来 源 】证治准绳,王肯堂,1602 【 处 方 】犀角屑 升麻 射干 黄芩 人参 黑玄参【 用 法 】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 主 治 】伤寒热盛发斑,心烦狂言,或咽痛者。 犀角地黄汤【 来 源 】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650。该方是“芍药地黄汤”的异名方 犀角桔梗汤【 来 源 】杂病源流犀烛,沈金鳌,1773 【 处 方 】黄耆 石斛 天冬 麦冬 百合 山药 犀角 通草 桔梗 黄芩 杏仁【 用 法 】水煎服。【 主 治 】肺热伤阴,足痿不能行走者。 犀角消毒饮【 来 源 】张氏医通,张璐,1695 【 处 方 】犀角21克 连翘 鼠粘子各3克 荆芥18克 甘草 防风各15克 忍冬45克【 用 法 】水煎服,不计时候。【 功 用 】清热解毒,解肌透疹。【 主 治 】痘疮发疔,胃热咽肿便秘。 犀角消毒散【 来 源 】保婴撮要,薛铠,1555 【 处 方 】牛蒡子 甘草 荆芥 防风各15克 犀角(镑)06克 金银花09克【 用 法 】上药水煎熟,入犀角,倾出服。【 主 治 】小儿斑疹、丹毒,发热痛痒。 犀角解毒汤【 来 源 】杂病源流犀烛,沈金鳌,1773 【 处 方 】犀角 连翘 桔梗 生地 当归 薄荷 防风 黄芩 甘草 赤芍 牛蒡【 用 法 】水煎服。【 主 治 】疹子出一日即没,毒邪内陷者。 犀角解毒饮【 来 源 】医宗金鉴,吴谦,1742 【 处 方 】牛蒡子(炒) 犀角 荆芥穗 防风 连翘(去心) 金银花 赤芍药生甘草 川黄连 生地黄 灯心【 用 法 】水煎服。【 主 治 】赤游风,头面、四肢、皮肤赤热而肿,色若丹涂,游走不定者。 犀羚二仙汤【 来 源 】疫痧草,陈耕道,1801 【 处 方 】犀角 羚羊角 鲜沙参 鲜生地 连翘 栀子 马勃 甘中黄 人中白大贝母 金银花 陈金汁 元参 生石膏 川黄连【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清热解毒,滋阴养血。【 主 治 】痧点已透,火灼液亏,喉烂舌绛,脉数弦大者。 犀角紫河车丸【 来 源 】卫生宝鉴,罗天益,1343 【 处 方 】紫河车1具(洗净,焙干用) 鳖甲(酥炙) 桔梗(去芦) 胡黄连芍药 大黄 贝母(去心) 败鼓皮心(醋炙) 龙胆草 黄药子 知母各75克 犀角(镑末) 蓬术 芒消各45克 朱砂6克【 用 法 】上药十五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20丸,空【 主 治 】传尸劳及诸劳。 巽顺丸【 来 源 】张氏医通,张璐,1695 【 处 方 】乌骨白丝毛鸡1只(男用雌,女用雄,取嫩长者,溺倒,泡,去毛,竹刀刮胁,出肫、肝,去秽,留内金,并去肠垢,仍入腹内) 乌贼骨(童便浸,晒干为末,微炒黄,? 【唬保玻翱? ┘茹(去梢,酒洗,切片,净)30克(即茜根) 鲍鱼(切薄片)120克【 用 法 】上三味,入鸡腹内,用陈酒、童便各400毫升,水适量,于砂锅内旋煮【 主 治 】妇人倒经,血溢于上;男子咳嗽吐血,左手关尺脉弦,背上畏寒,有瘀血者。 强中汤【 来 源 】重订严氏济生方,严用和,1253 【 处 方 】干姜(炮,去土) 白术各30克 青皮(去白) 橘红 人参 附子(炮,去皮、脐) 厚朴(姜制炒) 甘草(炙)各15克 草果仁 丁香各90克【 用 法 】上药 咀。每次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 功 用 】健脾益气,和中消痞。【 主 治 】脾胃不和,食啖生冷,过饮寒浆,以致腹胀,心下痞满,有妨饮食,甚则腹痛者。【 加 减 】呕者,加半夏15克;食面致胀满,加萝卜子15克。 强胃汤【 来 源 】脾胃论,李杲,1249。该方是“升阳顺气汤”的异名方 疏土汤【 来 源 】辨证录,陈士铎,1687 【 处 方 】白术 茯苓各30克 肉桂09克 柴胡15克 白芍9克 枳壳09克 半夏15克【 用 法 】水煎服。四剂愈。【 功 用 】疏肝理气,健脾化痰。【 主 治 】心腹饱满作胀,时或肠鸣,数欲大便,甚则心疼,两胁填实,为呕为吐,或吐痰涎,或呕清水,或泻利暴注,以致两足跗肿,渐渐身亦肿大者。 帖间广告位招商:仁海中西医论坛各板块斑竹诚聘中! 支持 (0) 中立 (0) 反对 (0) 单帖管理 <#> 举报帖子 .asp?t=6&BoardID=35&id=3861&ReplyID=8002> | 引用 <#editform> | 回复 .asp?action=re&BoardID=35&replyID=8002&ID=3861&star=> 回到顶部 <#top>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柴胡汤* /小 224楼/ 个性首页 .asp?sid=91> | 信息 .asp?id=91> | 搜索 .asp?stype=1&nSearch=3&keyword=大柴胡汤&BoardID=35&SearchDate=ALL> | 邮箱 .com.cn> | 主页 | UC .51uc.com/user_info/show_user_info_base.shtml?UID=> 加好友 .asp?action=addF&myFriend=大柴胡汤>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604* 积分:3464 威望:*12* 精华:0 注册:/2007-9-3 20:22:37/ **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0-14 18:26:09 疏风汤【 来 源 】医学发明,李杲,1251 【 处 方 】麻黄(去节)90克 益智仁 杏仁(炒,去皮)各30克 炙甘草升麻各15克【 用 法 】上药 咀。每服15克,用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热服。【 主 治 】风中肌腠,半身不遂,或肢体麻痹,筋骨疼痛者。 疏风汤【 来 源 】寿世保元,龚廷贤,1615 【 处 方 】当归 川芎 白茯苓(去皮) 陈皮 半夏(泡,炒) 乌药 香附白芷 羌活 防风各24克 麻黄15克 甘草 细辛各06克【 用 法 】上药,锉作一剂。加生姜3片,水煎,热服。【 功 用 】疏风散寒,舒经通络。【 主 治 】风邪中府,多着四肢,手足拘急不仁,面色如土,恶风寒者。 疏风饮【 来 源 】杂病源流犀烛,沈金鳌,1773 【 处 方 】人参 黄耆 当归 白芍 秦艽 升麻 防风 葛根 苏木 钩藤 红花【 用 法 】上药加酒,水煎服。【 主 治 】中风。血液耗损,无以养筋,筋脉拘急,口眼Н斜者。 疏风散【 来 源 】圣济总录,官方,1117 【 处 方 】牵牛子(微炒)30克 大黄(锉,炒)30克 槟榔15克(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0克【 用 法 】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6克,空腹时用生姜、蜜水调下。【 功 用 】理气通便。【 主 治 】三焦气约,大小便不通。 疏风散【 来 源 】仁斋直指,杨士瀛,1264 【 处 方 】枳壳(制)15克 防风 羌活 独活 槟榔 白芷 威灵仙 蒺藜(炒赤,去刺) 麻仁 杏仁(汤洗,去皮、尖,炒,另研) 甘草(炙)各30克【 用 法 】上锉为散。每服75克,加生姜5片,蜜5 ̄10毫升,用水220毫【 主 治 】风毒秘结。 疏风散【 来 源 】杂病源流犀烛,沈金鳌,1773 【 处 方 】防风 荆芥 薄荷 黄芩 甘草 赤芍 归尾 灯心 白蒺藜【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疏风祛温。【 主 治 】酒齄鼻。 疏肝散【 来 源 】寿世保元,龚廷贤,1615 【 处 方 】黄连(吴茱萸煎水炒)6克 柴胡 当归(酒洗)各45克 青皮(去瓤) 桃仁(研如泥) 枳壳(麸炒)各3克 川芎 白芍(酒炒)各21克 红花15克【 用 法 】上药,锉散。水煎,空腹时服。【 功 用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主 治 】肝经气滞血瘀,左胁下痛者。 疏肝散【 来 源 】症因脉治,秦景明,1641 【 处 方 】柴胡 苏梗 青皮 钩藤 山栀 白芍药 广皮 甘草【 用 法 】上药研为粗末。水煎服。【 功 用 】疏肝理气。【 主 治 】恼怒伤肝,肝火怫逆,不能眠卧。 疏通饮【 来 源 】丹台玉案,孙文胤,1636 【 处 方 】青皮 官桂 木香各3克 当归 香附 红花 山楂 桃仁各6克【 用 法 】上药加酒,水煎,空腹时服。【 主 治 】因暴怒伤肝,以致经闭者。 疏脾饮【 来 源 】丹台玉案,孙文胤,1636 【 处 方 】紫苏 柴胡 半夏各3克 防风 青皮 厚朴 川芎各15克【 用 法 】上药加生姜3片,水煎,不拘时热服。【 主 治 】小儿因风成疟。 疏解散【 来 源 】医宗金鉴,吴谦,1742 【 处 方 】羌活 苏叶 防风 枳壳(麸炒) 桔梗 前胡 赤芍药 杏仁(炒,去皮、尖) 僵蚕(炒) 甘草(生) 黄连(酒炒)【 用 法 】上药用生姜为引,水煎服。【 主 治 】感冒夹惊,心悸胆怯,卧睡不安,身热烦躁,面色青赤者。 疏凿饮子【 来 源 】重订严氏济生方,严用和,1253 【 处 方 】泽泻12克 赤小豆(炒)15克 商陆6克 羌活(去芦)9克 大腹皮15克 椒目9克 木通12克 秦艽(去芦)9克 槟榔9克 茯苓皮30克【 用 法 】上药 咀。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210毫升【 功 用 】泻下逐水,疏风发表。【 主 治 】水湿壅盛,遍身肿满,喘呼气急,烦躁口渴,二便不利者。 疏气黄耆丸【 来 源 】圣济总录,官方,1117 【 处 方 】黄耆(锉) 枳壳(去瓤,麸炒)各30克 威灵仙60克【 用 法 】上三味,捣罗为末,用面糊和丸,如小豆大。每服30丸,温水送下,不【 主 治 】妊娠大便不通。 疏风止嗽丸【 来 源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陈可冀,1981 【 处 方 】苏梗(子)15克 防风9克 干葛9克 枳壳9克(炒) 前胡9克桔梗9克 桑皮9克 杏仁9克 半夏9克(炙) 茯苓9克 陈皮6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面,少兑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9克,用白开【 功 用 】疏风解表,化痰止咳。【 主 治 】外感风寒,咳嗽痰多,或咳痰不爽;及久咳有痰,表邪未尽者。 疏风止嗽汤【 来 源 】重订通俗伤寒论,俞根初,1701 【 处 方 】荆芥穗45克 苏薄荷3克 光杏仁6克 广皮红24克 百部45克 清炙草18克 紫菀6克 白前45克【 用 法 】水煎服。【 主 治 】重伤风,头痛身热,恶风怕冷,鼻塞声重,咳嗽清涕,痰多白滑而稀,或自汗而咳甚,或无汗而喘息,舌苔白薄而滑,甚或白滑而腻。 疏风润肠丸【 来 源 】东医宝鉴,许凌,1610。该方是“活血润燥丸”的异名方 疏风通闭丸【 来 源 】陈素庵妇科补解,陈文昭补,1522-1566 【 处 方 】归身90克 川芎21克 白芍15克 葛根9克 秦艽15克 丹皮60克 生地90克 赤芍15克 天麻9克 丹参60克 茯神45克泽兰120克【 用 法 】上药煎汤,和蜜为丸,辰砂为衣,每丸重6克。每次1丸,用淡姜汤化下【 功 用 】养血疏风。【 主 治 】产后体虚,风入三阳之经,口噤而牙关紧闭者。 疏风清肝汤【 来 源 】医宗金鉴,吴谦,1742 【 处 方 】当归尾 赤芍 荆芥穗 防风 川芎 菊花 生栀 薄荷各3克 柴胡连翘(去心)各45克 金银花6克 甘草(生)15克【 用 法 】上药加灯心160厘米,水煎,空腹时服。【 功 用 】疏风祛湿,清热明目。【 主 治 】肝风温上攻,致生漏睛疮,大眦眼角红肿疼痛,溃脓者。 疏风清热饮【 来 源 】医宗金鉴,吴谦,1742 【 处 方 】苦参6克(酒浸,蒸晒九次,炒黄) 全蝎(土炒) 皂刺 猪牙皂角防风 荆芥穗 金银花 蝉蜕(炒)各3克【 用 法 】上药用酒、水各200毫升,加葱白10厘米,煎至100毫升,去滓取【 主 治 】面上风癣,时作痛痒者。【 禁 忌 】服药期间,忌食发物。 疏风清热饮【 来 源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中研院,1978 【 处 方 】荆芥9克 防风9克 牛蒡子9克 白蒺黎9克 蝉衣45克 生地15克 丹参9克 赤芍9克 炒山栀9克 黄芩9克 银花9克 连翘9克 生甘草6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疏风清热。【 主 治 】风热型荨麻疹。 疏风散湿汤【 来 源 】审视瑶函,傅仁宇,1644前【 处 方 】赤芍药 黄连 防风各15克 铜绿(别入) 川花椒 归尾各3克轻粉03克(另入) 羌活 五倍子各09克 荆芥18克 胆矾赤芍药 黄连 防风各15克 铜绿(别入) 川花椒 归尾各3克轻粉03克(另入) 羌活 五倍子各09克 荆芥18克 胆矾【 用 法 】水煎服。上药和匀。加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外加铜绿泡化后,入轻粉搅匀,汤脚用绵纸滤过澄清,可用手蘸洗目烂湿处。【 功 用 】疏风清热。【 主 治 】风热型荨麻疹。眼睑赤烂。 疏风滋血汤【 来 源 】证治准绳,王肯堂,1602 【 处 方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 羌活 独活 红花 牛膝 防风 白芷家葛 升麻 甘草 柴胡 桃仁【 用 法 】上药加生姜,水煎服。【 主 治 】颈项强痛。 疏肝益肾汤【 来 源 】医宗己任编,杨乘六,1891 【 处 方 】柴胡 白芍 熟地 山药 萸肉 丹皮 茯苓 泽泻【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疏肝滋肾。【 主 治 】肝血虚,胃脘痛,大便燥结,服逍遥散不愈者。 疏肝散瘀汤【 来 源 】丹台玉案,孙文胤,1636 【 处 方 】当归 红花 苏木 青皮 柴胡各3克 山楂6克 白芍 乌药 桂枝甘草各24克【 用 法 】水煎,热服。【 主 治 】瘀血凝结,两胁刺痛。 疏肝解郁汤【 来 源 】中医妇科治疗学卓雨农,1961 【 处 方 】香附9克 青皮 柴胡 郁金各6克 丹参12克 川芎45克 红泽兰12克 延胡 金铃炭各6克【 用 法 】水煎,温服。【 功 用 】疏肝理气,活血调经。【 主 治 】肝郁气滞,经行不畅,色淡红,量少,间有血块,胸胁胀满,有时嗳气,舌苔黄,脉弦者。 疏筋活血汤【 来 源 】古今医鉴,龚信,1589 【 处 方 】川芎18克 当归(酒洗)36克 白芍(酒洗)75克 生地黄(酒洗)45克 羌活18克 白茯苓(去皮)21克 苍术(米泔浸,炒)3克 桃仁(炒)3克 牛膝(酒炒)6克 汉防己18克克 防风18克 甘草(炙12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疏筋活血。【 主 治 】遍身走痛如刺。【 加 减 】有痰,加南星、半夏各3克(用姜汁、白矾、皂角煎汤浸一日);如上体及臂疼,加薄桂9克;如下体并足疼,受风寒温热所感,加木瓜、木通、盐炒黄柏、薏苡仁(炒)各3克;如气虚,加人参、白术、龟版各21克 隔纸膏【 来 源 】外科启玄,申斗垣,1604 【 处 方 】龙骨6克 血竭15克 轻粉15克 冰片03克 阿魏06克(捣末) 香油90毫升【 用 法 】先将丹、油、芝麻熬数沸,再下别药药末,临起时方下冰片、麝香搅匀。【 主 治 】臁疮日久,顽疮结毒。 缓息汤【 来 源 】小儿卫生总微论,佚名,1156 【 处 方 】桑白皮45克 白茯苓15克 白僵蚕15克(炒,去丝) 甘草75克(炙) 杏仁15克(去皮、尖,研,后入) 人参(去芦)75克【 用 法 】上为细末。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杏仁2个,煎至9【 主 治 】肺气不足,外感风邪,咳嗽气喘。 缓肝理脾汤【 来 源 】医宗金鉴,吴谦,1742 【 处 方 】广桂枝 人参 白茯苓 白芍药(炒) 白术(土炒) 陈皮 山药(炒) 扁豆(炒,研) 甘草(炙)【 用 法 】上药加煨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功 用 】健脾缓肝。【 主 治 】慢惊风,发时缓缓搐弱,时作时上,面色淡黄,或青白相兼,身必温和,昏睡眼合,或睡卧露睛,脉来迟缓,大便青色,属脾虚肝旺者。 瑞金丹【 来 源 】张氏医通,张璐,1695 【 处 方 】川大黄(酒拌,炒黑至黄烟起为度) 真秋石30克【 用 法 】上杵为细末,煮红枣肉为丸,小豆大。空腹时用薄荷汤下6克。【 功 用 】化瘀止血,滋阴降火。【 主 治 】虚劳吐血,瘀血内结者。【 加 减 】瘀在心包,不时惊悸,面赤神昏者,加真郁金9克;瘀在胃,吐血成盆者,犀角地黄汤送下。 瑞金散【 来 源 】妇人大全良方,陈自明,1237 【 处 方 】片子姜黄120克 牡丹皮 莪茂 红花 当归 赤芍药 川芎 桂心延胡索各45克【 用 法 】上为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酒25毫升,煎至120毫升,温【 功 用 】温经活血。【 主 治 】妇人血气撮痛,经前呕吐,疼痛,及月经不通。 瑞莲丸【 来 源 】重订严氏济生方,严用和,1253 【 处 方 】白茯苓(去皮) 石莲肉(炒,去心) 龙骨(生用) 天门冬(去心)去壳) 龙齿各30克 乳香15克(别研)【 用 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70丸,空腹时用温【 功 用 】滋阴养心,益肾化瘀。【 主 治 】思虑伤心,便下赤浊。 填坎汤【 来 源 】辨证录,陈士铎,1687 【 处 方 】山茱萸30克 茯苓30克 巴戟天15克 肉桂9克 车前子9克北五味9克 人参9克 芡实30克 白术60克【 用 法 】水煎服。【 主 治 】长年作泻,五更时必痛泻二三次,重则五六次,至日间反不作泻。 填骨髓煎【 来 源 】鸡峰普济方,张锐,1133 【 处 方 】白茯苓60克 山茱萸 当归 巴戟天 五味子 人参 远志 桂心附子 菟丝子 天门冬 大豆黄卷各30克 肉苁蓉60克 石斛 石韦各15克【 用 法 】上为细末,取生地黄汁12升,生栝楼根汁600毫升,白蜜180毫【 功 用 】补虚填精。【 主 治 】虚劳干渴,羸瘦少力。 填海川神丸【 来 源 】历代名医良方注释,冉小峰,1983 【 处 方 】党参60克 山萸肉120克 山药60克 五味子30克 茯苓60克花60克【 用 法 】上十味,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服1丸,每日二至三次,温【 功 用 】滋肾平肝,养心安神。【 主 治 】神经衰弱,失眠,倦怠,耳鸣,眩晕,证属心肾阴虚,肝阳上亢者。 塌气丸【 来 源 】小儿药证直诀,钱乙,1119 【 处 方 】胡椒30克 蝎尾(去毒)15克(一方有木香3克)【 用 法 】上为细末,面丸如粟米大。每服5 ̄20丸,陈米饮下,不拘时。【 功 用 】温中行气。【 主 治 】寒气郁结,虚胀腹大,手足冷厥,面青气急。 塌气散【 来 源 】杨氏家藏方,杨 炎,1178 【 处 方 】陈米(炒黄)35克 青橘皮(去白,巴豆去壳21粒同炒黄色,去巴豆不用)15克 甘草(微炙)30克 黑牵牛(半生,半炒)75克肉豆蔻(面裹,煨香)2枚【 用 法 】上药研为细末,每服15克,温米饮汤调下。五岁以上3克,不拘时候【 功 用 】健脾行气,逐水消胀。【 主 治 】小儿饮食不调,腹胀紧急,上气喘粗,体肿面浮。 塌胀丸【 来 源 】杨氏家藏方,杨 炎,1178 【 处 方 】白樟柳根90克(锉细) 赤小豆150克 陈橘皮(去白)60克木香30克【 用 法 】上药研为细末,滴水和丸,如绿豆大。每服30丸,煮赤小豆汤送下,不【 功 用 】健脾理气,行水消肿。【 主 治 】水溢皮肤,浑身肿胀,喘急,小便不利。 塌痒汤【 来 源 】外科正宗,陈实功,1617 【 处 方 】苦参 威灵仙 蛇床子 当归尾 狼毒各15克 鹤虱草30克【 用 法 】用河水25升,煎数滚,滤清,贮盆内,乘热先熏,待温后洗。临洗和【 主 治 】妇人湿热下注,阴中作痒,及内外生疮。现用于阴道滴虫病。 椿皮丸【 来 源 】普济本事方,许叔微,1143-1150 【 处 方 】臭椿白皮(去粗皮,焙干)120克 苍术(泔浸一夕,去皮,晒干,不见火) 枳壳(去瓤,细切,麸炒黄)各60克【 用 法 】上研细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用米饮送下30 ̄40丸。【 功 用 】清热燥湿,敛肠止血。【 主 治 】脏毒、肠风,大便下血。 帖间广告位招商:欢迎各位朋友就仁海中西医论坛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支持 (0) 中立 (0) 反对 (0) 单帖管理 <#> 举报帖子 .asp?t=6&BoardID=35&id=3861&ReplyID=8003> | 引用 <#editform> | 回复 .asp?action=re&BoardID=35&replyID=8003&ID=3861&star=> 回到顶部 <#top>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柴胡汤* /小 225楼/ 个性首页 .asp?sid=91> | 信息 .asp?id=91> | 搜索 .asp?stype=1&nSearch=3&keyword=大柴胡汤&BoardID=35&SearchDate=ALL> | 邮箱 .com.cn> | 主页 | UC .51uc.com/user_info/show_user_info_base.shtml?UID=> 加好友 .asp?action=addF&myFriend=大柴胡汤>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604* 积分:3464 威望:*12* 精华:0 注册:/2007-9-3 20:22:37/ **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0-14 18:26:32 椿皮丸【 来 源 】丹溪心法,朱震享,1347 【 处 方 】龟版60克(酥炙) 升麻 香附各15克 芍药45克 侧柏叶30克【 用 法 】上研为末,粥和为丸。以四物汤加白术、黄连、甘草、陈皮作末,汤调送【 功 用 】滋阴养血,清利温热。【 主 治 】肠风便血,日久血虚。并治麻风、癣疮见于面部。 椿根皮丸【 来 源 】饲鹤亭集方,凌奂,1892。该方是“樗皮丸”的异名方 楂橘丸【 来 源 】简明医彀,孙志宏,1629 【 处 方 】山楂120克 橘核(炒) 山栀(炒)各60克 柴胡 牡丹皮 桃仁(炒) 大茴香 小茴香(俱盐炒)各30克 吴茱萸(炮)15克【 用 法 】上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10丸,用盐汤送下。【 功 用 】温经散寒,活血散结。【 主 治 】诸疝痛。 槐子丸【 来 源 】眼科金镜,刘跃先,1911 【 处 方 】白蒺藜(炒,去刺) 车前子 牛蒡子 茺蔚子各30克【 用 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 ̄50丸,空腹时用白滚汤【 功 用 】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主 治 】肝虚风邪所致目偏视。 槐子汤【 来 源 】医醇剩义,费伯雄,1863 【 处 方 】槐米9克 蒌仁9克 枳壳3克(蜜水炒) 天冬45克 麦冬45克 玉竹9克 麻仁9克 苏子9克 杏仁9克 甘草12克 金橘饼1枚 白芝麻9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养阴清肺,润肠通便。【 主 治 】肺经之火,移于大肠,大便秘结,或肛门肿痛。 槐皮膏【 来 源 】外台秘要,王焘,752引: 小品方,陈延之,473前【 处 方 】槐皮150克 甘草 当归 白芷各60克 陈豉 桃仁各50粒(去皮) 赤小豆70克【 用 法 】上七味,锉碎,以猪脂12升煎,候白芷黄,膏成,去滓。涂患处,日【 功 用 】祛风除湿,活血解毒。【 主 治 】肛门痒痛,痔疮。 槐花散【 来 源 】普济本事方,许叔微,1143-1150 【 处 方 】槐花(炒) 柏叶(烂杵,焙) 荆芥穗 枳壳(去瓤,细切,麸炒黄)【 用 法 】上药经炮制后,各称等分,研为细末,用清米饮调下6克,空腹时服。【 功 用 】清肠止血,疏风下气。【 主 治 】肠风,脏毒,痔疮便血,血色鲜红或紫暗,证属湿热内蕴者。【 禁 忌 】便血日久,见有气虚或阴虚者,非本方所宜。 槐花散【 方 论 】方中槐花清大肠湿热,凉血止血,为君;侧柏叶助槐花凉血止血,炒荆芥祛风理血为臣;枳壳宽肠利气为佐、使。合用共奏清肠疏风,凉血止血之功。槐花散【 来 源 】丹溪心法,朱震享,1347 【 处 方 】苍术 厚朴 陈皮 当归 枳壳各30克 槐花60克 甘草15克乌梅15克【 用 法 】上以水煎,空腹时服。【 功 用 】燥湿理气,凉血止血。【 主 治 】湿浊内阻,肠胃不调,脘腹胀满,大便下血。 槐花散【 来 源 】普济方,朱棣,1390前引: 经验良方,陈晔,1237前【 处 方 】槐花30克(15克炒,15克生) 山栀子30克(去皮,炒)【 用 法 】上为末。每服6克,空腹时用新汲水调下。【 功 用 】清肠止血。【 主 治 】脏毒,酒病便血。 槐花散【 来 源 】良朋汇集,孙伟,1711 【 处 方 】槐角(去枝、梗,炒)500克 地榆 当归(酒浸一宿,焙) 防风(去芦) 黄芩 枳壳(去瓤,麸炒)各250克【 用 法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米饮下,不拘时候。【 功 用 】清肠凉血。【 主 治 】肠风、痔漏下血,伴里急后重。肛门痒痛者。 槐角丸【 来 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医局,1078-1085 槐角丸【 来 源 】扶寿精方,吴銮辑,1534 【 处 方 】槐角子30克 枳壳(麸炒) 当归尾 黄芩 黄柏 侧柏叶(各酒洗)【 用 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汤送下。【 主 治 】肠风下血。【 禁 忌 】忌食生冷。 槐角地榆汤【 来 源 】证治准绳,王肯堂,1602 【 处 方 】地榆 槐角 白芍药(炒) 栀子(炒焦) 枳壳(炒) 黄芩 荆芥【 用 法 】上入生地黄,水煎服。【 功 用 】清肠凉血。【 主 治 】痔漏下血致虚,脉芤者。 槐榆生地汤【 来 源 】顾松园医镜,顾靖远,1718 【 处 方 】槐花 地榆 黄芩 银花 生地 白芍 生鸡子 甘草 荆芥 荷叶蒂【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清热凉血。【 主 治 】肠风、脏毒初起,火热下迫,大便下血。【 加 减 】热甚,加犀角、黄连。 榆丁散【 来 源 】医宗金鉴,吴谦,1742 【 处 方 】防风 地榆 紫花地丁 马齿苋各15克【 用 法 】共研细末。每服9克,温米汤调下。【 主 治 】破伤风,邪在半表半里,头汗出而身无汗者。 榆砂汤【 来 源 】医学入门,李梃,1575 【 处 方 】地榆12克 砂仁7枚 生甘草45克 炙甘草3克【 用 法 】水煎,温服。【 功 用 】凉血止血,健脾和中。【 主 治 】结阴便血不止,渐而极多者。 榆白皮饮【 来 源 】圣济总录,官方,1117 【 处 方 】榆白皮(锉)175克 滑石(碎)120克 黄芩(去黑心) 木通(锉) 瞿麦各90克 石韦(去毛)60克 冬葵子175克 车前草(锉)350克【 用 法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 功 用 】清热利尿。【 主 治 】肾脏实热,腰胯强急,面色焦黑,小便赤涩,心胸满闷,两胁胀满。 榆白皮散【 来 源 】妇人大全良方,陈自明,1237 【 处 方 】榆白皮 甘草各60克 葵子30克【 用 法 】上为粗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去滓温服。【 功 用 】滑胎催生。【 主 治 】产难,窍道干涩,脉涩者。 榆白皮散【 方 论 】方中榆白皮滑以去着;生甘草甘以泻热;冬藓子滑胎利窍以催生。为散水煎,使窍道滑利,则产门无干涩之患。榉皮洗眼方【 来 源 】圣济总录,官方,1117 【 处 方 】榉皮(去粗皮,切)30克 古钱7枚【 用 法 】上二味,以水225毫升,煎取105毫升,去滓热洗,冷则再暖。【 主 治 】目中飞血赤脉。 蒜红丸【 来 源 】百一选方,1196年【 处 方 】拣丁香 木香 沉香 槟榔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 缩砂仁蓬莪(炮) 去皮牵牛 草果子各30克 肉豆蔻(面裹,煨) 粉霜福晨? 白茯苓(去黑皮) 人参各15克 蒜200枚(一半生用,一半火煨熟)【 用 法 】上为细末,以生、熟蒜研细,生绢纽取汁,旋用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 用 】温中健脾消积。【 主 治 】脾积。腹胀如鼓,青筋浮起,坐卧不得者。 蒜连丸【 来 源 】仁斋直指,杨士瀛,1264 【 处 方 】黄连(晒干,为末) 独头蒜1颗(煨熟,取肉,研细)【 用 法 】上入米醋少许,捣和为丸,梧桐子大,晒干。每服30 ̄40丸,陈米饮【 功 用 】清肠解毒。【 主 治 】诸血妄行,脏毒下血。 蒜肚丸【 来 源 】名医名方录,李宝顺,1990引: 风劳臌膈四大证治 ? 【 处 方 】猪肚1个 大蒜头10个 砂仁30克【 用 法 】二药装入肚中,以线缝好,煮至肚烂为度,服之泄气即愈。【 功 用 】温中行气。【 主 治 】单腹胀,肠覃。 蒜泥拔毒散【 来 源 】喉症指南,寄鲁渔父,1887 【 处 方 】老蒜2瓣(捣如泥)【 用 法 】用梧桐子大许,敷经渠穴,以皮纸包裹微扎,隔10 ̄20小时启视,即【 功 用 】拔毒利喉。【 主 治 】喉痹等急喉证。 蓝叶散【 来 源 】仁斋直指,杨士瀛,1264 【 处 方 】白芷 柴胡 知母 杏仁(去皮) 川芎 赤芍药 生地黄 川升麻干葛 生甘草各75克 烂石膏 栀子仁各375克 蓝叶(日干)75克【 用 法 】上药锉细。每次45克,水煎服。【 主 治 】诸丹发热赤肿。【 加 减 】热甚,加黄芩、玄参。 蓝青散【 来 源 】太平圣惠方,王怀隐,992 【 处 方 】蓝青15克 寒水石30克 石膏30克 犀角屑30克 柴胡30克(去苗) 知母15克 杏仁15克 (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黄芩30克 栀子仁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赤芍药23克 羚羊角屑23克【 用 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3克,以水100毫升,煎至50毫升,去滓,入【 主 治 】小儿丹毒赤肿,身体壮热如火。 蓝根散【 来 源 】阎氏小儿方论,阎孝忠,1119 【 处 方 】板蓝根30克 甘草23克(锉,炒)【 用 法 】上同为细末。每服15 ̄3克,取雄鸡冠血2 ̄3点,温酒少许,食后【 主 治 】小儿疮疹出而不快,及倒靥。 蓬仙丸【 来 源 】普济方,朱棣,1390前【 处 方 】桂心(去皮) 乳香 蓬莪术(炮)各3克【 用 法 】上为末,酒煮糊为丸,如小豆大。一岁小儿每次服3丸,空腹时用钩藤汤【 主 治 】小儿心腹刺痛,偃身啼哭,肠冷便青,发稀面黄,肚腹膨胀。 蓬莪术散【 来 源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郑元良,1689 【 处 方 】香附90克 当归(酒洗) 赤芍 熟地 蓬术 元胡 白术(土炒)枳壳 黄芩 青皮各45克 川芎 三棱 砂仁(炒) 干漆各60克红花 甘草各30克【 用 法 】上药研末。每服9克,空腹时用酒调下。【 主 治 】妇人气禀虚弱,经断太早,瘀血未散,腹中常有块痛,头晕眼花,饮食少进。 蓬莪茂散【 来 源 】太平圣惠方,王怀隐,992 【 处 方 】蓬莪ㄎ30克 鳖甲60克(涂醋炙令黄,去裙 ) 赤芍药15克槟榔30克 肉桂30克(去皱皮) 枳壳30克(麸炒微典,去瓤)当归30克(锉,微炒) 干姜15克(炮烈,锉) 京三棱30克(炮,锉) 川在黄30克(锉碎,微炒) 木香30克 柴胡45克(去苗)【 用 法 】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9克,以水250毫升,入生姜375克,煎至【 功 用 】破结通瘀,理气温中。【 主 治 】久积癖气不散,胁下如覆杯,多吐酸水,面目萎黄,或腹中疼痛。 蒿皮四物汤【 来 源 】笔花医镜,汪涵,1824 【 处 方 】生地9克 北沙参 炙鳖甲各6克 归身 白芍 青蒿各3克 地骨皮45克 丹皮24克 甘草15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滋阴清热,软坚散结。【 主 治 】风火疬,阴虚潮热者。 蒿芩清胆汤【 来 源 】重订通俗伤寒论,俞根初,1701 【 处 方 】青蒿脑45 ̄6克 淡竹茹9克 仙半夏45克 赤茯苓9克 青子芩45 ̄9克 生枳壳45克 陈广皮45克 碧玉散(包)9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 治 】少阳湿热痰浊证。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胸胁胀痛,舌红苔白腻,脉濡数。现用于感受暑温、疟疾、急性黄疸性肝炎等证属湿热偏重者。 蒿芩清胆汤【 方 论 】方中青蒿清暑热以透邪,黄芩化湿热以利胆,共为君药;竹茹、橘皮、半夏、枳壳理气降逆,和胃化痰,均为臣药;赤茯苓、碧玉散淡渗利湿,并导胆热下行,为佐、使药。合而成为清胆热,化痰湿,畅气机的要方。蒺藜丸【 来 源 】太平圣惠方,王怀隐,992 【 处 方 】白蒺藜30克(微炒,去刺) 秦艽30克(去苗) 羌活15克 苦参(锉)15克 黄芩15克 赤茯苓30克 细辛15克 枳壳225克(麸炒微黄,去瓤) 乌蛇(酒浸,去皮、骨,炙微黄)90克【 用 法 】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温蜜汤下3【 功 用 】搜风清热,祛温止痒。【 主 治 】风温热毒客于肌肤,遍身瘙痒,生Э瘰。 蒺藜汤【 来 源 】圣济总录,官方,1117 【 处 方 】蒺藜子(炒,去角) 附子(炮裂,去皮、脐) 山栀子仁各30克【 用 法 】上三味,咀如麻豆。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80毫升,【 主 治 】阴疝,牵引小腹作痛,小便不利,手足逆冷,或腹胁闷痛。 蒺藜散【 来 源 】仁斋直指,杨士瀛,1264 【 处 方 】蒺藜(炒,去刺) 草乌头(水浸三日,逐日换水,去皮,晒)各15克Я白芷 白附(生) 苍术(炒) 荆芥穗各各75克【 用 法 】上研细末,米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30丸,病在上以茶清,在下以盐【 功 用 】搜风利湿。 蒲灰散【 来 源 】金匮要略,张仲景,206前【 处 方 】蒲灰525克 滑石225克【 用 法 】上二味,杵为散。每服6克,白饮送服,一日三次。【 功 用 】清热利湿。【 主 治 】湿热引起的小便不利,小腹急胀,尿道疼痛。 蒲黄丸【 来 源 】圣济总录,官方,1117 【 处 方 】蒲黄90克(微炒) 龙骨75克 艾叶30克【 用 法 】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20丸,煎米饮或艾汤送【 功 用 】温经止血。【 主 治 】妇人月经过多,漏下不止,久而血虚者。 蒲黄汤【 来 源 】袖珍方,李恒,1391引: 太平圣惠方,王怀隐,992 【 处 方 】赤茯苓 木通 车前子 桑白皮(炒) 荆芥 灯心 赤芍药 甘草(微炒) 蒲黄(生) 滑石各等分【 用 法 】上药为末。每服6克,用葱白、紫苏煎汤调服。【 功 用 】清心肾,利小便。【 主 治 】心肾有热,小便不通。 蒲黄饮【 来 源 】圣济总录,官方,1117 【 处 方 】蒲黄(微炒)45克 芒消(研)23克 芎ㄇ15克 桂(去粗皮)15克 鬼箭15克 生干地黄(焙)60克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色)20枚【 用 法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9克,加枣2枚(擘),用水150毫升,同煎至【 主 治 】产后恶血攻心,腹痛长满,头痛乏力。 蒲黄酒【 来 源 】千金翼方,孙思邈,680 【 处 方 】蒲黄 小豆 大豆各9克【 用 法 】上三味,以酒适量煎,分三次服。【 功 用 】活血利水。【 主 治 】脾虚水停,遍身水肿或暴肿。 蒲黄散【 来 源 】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650 【 处 方 】蒲黄175克 鹿茸 当归各60克【 用 法 】上三味,研末过筛。酒服2克,日三。不知,稍加至4克。【 功 用 】补肾固冲,养血止血。【 主 治 】肾虚,冲任不固,漏下不止。现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 蒲黄散【 来 源 】太平圣惠方,王怀隐,992 【 处 方 】蒲黄60 ̄90克 石榴花(末)30克【 用 法 】上药和研为散。每服3克,以新汲水调下。【 功 用 】凉血化瘀,收敛止血。【 主 治 】鼻衄,经久不止。 帖间广告位招商:仁海中西医论坛期待您的参与! 支持 (0) 中立 (0) 反对 (0) 单帖管理 <#> 举报帖子 .asp?t=6&BoardID=35&id=3861&ReplyID=8004> | 引用 <#editform> | 回复 .asp?action=re&BoardID=35&replyID=8004&ID=3861&star=> 回到顶部 <#top>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柴胡汤* /小 226楼/ 个性首页 .asp?sid=91> | 信息 .asp?id=91> | 搜索 .asp?stype=1&nSearch=3&keyword=大柴胡汤&BoardID=35&SearchDate=ALL> | 邮箱 .com.cn> | 主页 | UC .51uc.com/user_info/show_user_info_base.shtml?UID=> 加好友 .asp?action=addF&myFriend=大柴胡汤>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604* 积分:3464 威望:*12* 精华:0 注册:/2007-9-3 20:22:37/ **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0-14 18:26:57 蒲黄散【 来 源 】太平圣惠方,王怀隐,992 【 处 方 】蒲黄30克 当归225克 桂心225克 延胡索30克 川芎225克 赤芍药30克 ㄔㄑ子225克 没药30克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 栗子30克(去壳,阴干) 川大黄30克(锉碎,微炒) 芸苔子30克【 用 法 】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3克,以温酒调下,不计时候频服。【 功 用 】化瘀止痛,续筋接骨。【 主 治 】跌打损伤,筋伤骨碎;伤后恶血攻心,烦闷欲绝,坐卧不安者。 蒲黄散【 来 源 】太平圣惠方,王怀隐,992 【 处 方 】蒲黄75克 露蜂房75克(微炙) 白鱼3克【 用 法 】上药都研令匀。用少许酒调敷患处,一日三次。【 主 治 】小儿重舌,口中生疮涎出。 蒲黄散【 来 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医局,1078-1085 【 处 方 】干荷叶(炙) 牡丹皮 延胡索 生干地黄 甘草(炙)各225克蒲黄(生)60克【 用 法 】上为粗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蜜少许,同煎至105毫升,【 主 治 】产后恶露不快,血上抢心,烦闷满急,昏迷不省,或狂言妄语,气喘欲绝。 蒲黄散【 来 源 】圣济总录,官方,1117 【 处 方 】蒲黄(微炒)60克 郁金(锉)90克【 用 法 】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6克,空腹时用粟米饮调下,一日二次。【 功 用 】行气活血,凉血止血。【 主 治 】瘀热凝结膀胱,尿血不止。 蒲黄散【 来 源 】证治准绳,王肯堂,1602。该方是“蒲黄汤”的异名方 蒲公英汤【 来 源 】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1909 【 处 方 】鲜蒲公英120克(根、叶、茎、花皆用,花开残者去之,如无鲜者可用干者60克代之)【 用 法 】上一味,煎汤600毫升,温服300毫升,余300毫升乘热熏洗。【 功 用 】清热解毒。【 主 治 】眼疾肿痛,胬肉遮睛,赤脉络目,目疼连脑,羞明多泪等一切虚火实热之证。 蒲公英四季青眼药水【 来 源 】眼科证治经验【 处 方 】蒲公英 四季青 黄芩 野菊花各30克【 用 法 】将上药加蒸馏水16升,加热煮沸一小时,取药汁,过滤;第二次再加度到8左右,再过滤一次。用时取药液滴眼,每隔一二小时滴一次,每次1 ̄滴。【 功 用 】清热解毒。【 主 治 】角膜溃疡。 蓣莲饮【 来 源 】证治准绳,王肯堂,1602 【 处 方 】石莲肉 干山药各等分【 用 法 】上为细末,生姜茶煎汤调下9克。【 功 用 】补益脾气。【 主 治 】休息痢而见形体羸瘦者。 硼砂丸【 来 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医局,1078-1085 【 处 方 】麝香30克(研) 硼砂(研) 甘草(浸汁,熬膏)各300克 牙消(枯研)60克 梅花脑(别研)225克 寒水石(烧通赤红)156千克【 用 法 】上为末,用甘草膏子和搜,每300克作400丸。每服1丸,含化咽津【 功 用 】疏风清热,化痰利膈,生津止渴。【 主 治 】风壅膈热,咽喉肿痛,舌颊生疮,口干烦渴。 硼砂散【 来 源 】仁斋直指,杨士瀛,1264 【 处 方 】硼砂(细研) 琥珀 赤茯苓 蜀葵子 陈橘皮(不去白)等分【 用 法 】上药为末。每服75克,用葱头2片(去心),麦门冬21粒,蜜2匙【 功 用 】化石利尿,通淋止痛。【 主 治 】沙石淋,急痛者。 碎骨丹【 来 源 】中医伤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1963 【 处 方 】骨碎补45千克 白及片2千克 陈皮45千克 茄皮45千克虎胫骨4双 冰片500克 麝香250克 三七45千克 地鳖虫2千克 血竭2千克 乳香45千克 川断2千克 硼砂2千克 没药45千克 雌、雄活鸡各2只(捣成泥)【 用 法 】共为细末,蜂蜜、冷水调成药膏。摊贴。【 功 用 】活血续骨。【 主 治 】骨折、骨碎、骨裂及筋络扭伤。 感应丸【 来 源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陈言,1174 【 处 方 】肉豆蔻 川姜(炮) 百草霜各60克 木香45克 荜澄茄 京三棱(炮)各30克 巴豆100粒(去皮、心,别研) 杏仁100粒(去皮、尖,别研) 酒蜡120克 油30克 丁香30克【 用 法 】上除巴豆、杏仁外,并为细末,次下巴豆、杏仁等,和匀。先将油煎蜡令【 功 用 】温中消积。【 主 治 】寒积内阻,不能运化。心下坚满,两胁膨胀,心腹疼痛,噫宿腐气,及霍乱吐泻,久利赤白,脓血相杂,米谷不消。 雷丸【 来 源 】本草纲目,李时珍,1578 【 处 方 】草乌头 川乌头 两头尖各9克 硫黄 麝香 丁香各3克 木鳖子5个【 用 法 】上药为末,以熟蕲艾揉软,合成一处,用草纸包裹,烧熏痛处。【 功 用 】追风散寒,行气止痛。【 主 治 】瘫痪顽风,骨节疼痛,下元虚冷,痔漏下血。 雷丸散【 来 源 】杨氏家藏方,杨 炎,1178 【 处 方 】雷丸 使君子(炮,去壳) 鹤虱 榧子肉 槟榔各等分【 用 法 】上药为细末。每服3克,温米饮调下,食前服。【 功 用 】消疳杀虫。【 主 治 】绦虫、囊虫病。 雷丸散【 来 源 】历代名医良方注释,冉小峰,1983 【 处 方 】雷丸300克【 用 法 】将雷丸洗净,低温干燥,研为细粉,过筛。每服6克,每日三次,每二日【 功 用 】杀虫驱虫。【 主 治 】钩虫病。 雷公丸【 来 源 】外台秘要,王焘,752 【 处 方 】雷丸(熬) 橘皮 桃仁各375克 狼牙45克 贯众3枚 芜荑青葙子 干漆(熬) 各30克 乱发如鸡蛋大(烧) 僵蚕20枚(熬)【 用 法 】上十味,捣筛,蜜丸。空腹时用白汤或酒送服2 ̄7丸,日服二次。【 功 用 】清热驱蛔。【 主 治 】心劳发热,腹中有蛔虫。 雷火神针【 来 源 】外科正宗,陈实功,1617 【 处 方 】蕲艾9克 丁香15克 麝香06克【 用 法 】上药将二香与蕲艾揉和,先将夹纸作筒,如指粗大。用艾药叠实收用。临【 功 用 】祛风散寒,化湿通经。【 主 治 】风寒湿毒袭于经络,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筋骨疼痛,起坐艰难,不得安卧。 雷头泻肝散【 来 源 】眼科金镜,刘跃先,1911 【 处 方 】黄芩 桔梗 大黄 芒消 车前子 川羌活 黑参 当归 知母各3克龙胆草15克【 用 法 】上为细末。以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温服。【 功 用 】清肝泻火,滋阴明目。【 主 治 】雷头风,耳中雷鸣,头旋发热,瞳神色变,或红黄青白黑不定。 摄生饮【 来 源 】仁斋直指,杨士瀛,1264 【 处 方 】圆白天南星(湿纸裹,煨) 南木香 苍术(生) 白羊眼半夏(用白沸汤就跳蘸少顷)各45克 辣细辛 甘草(生) 石菖蒲(细切)各3克【 用 法 】上药锉散,分作二服。用水225毫升,生姜7厚片,煎到110毫升,【 主 治 】卒中。【 加 减 】痰盛者,加全蝎2枚。 摄阳汤【 来 源 】辨证录,陈士铎,1687 【 处 方 】人参30克 黄耆30克 白芍15克 麦冬15克 北五味3克 山茱萸9克 熟地30克【 用 法 】水煎服。【 主 治 】大病之后阳虚外泄,腠理不能自闭,而遍身汗出,日以为常者。 摄阴煎【 来 源 】外科证治全书,许克昌,1831 【 处 方 】活磁石30克 地黄 首乌 龟版 鳖甲各15克 山茱萸肉 白芍山药各6克 五味子45克【 用 法 】上药水煎二次,去滓,食前温服。【 功 用 】补益肝肾,滋阴潜阳。【 主 治 】高年元阴虚损,风阳上扰,耳鸣者。 摄营煎【 来 源 】景岳全书,张介宾,1624。该方是“寿脾煎”的异名方 摄魂汤【 来 源 】辨证录,陈士铎,1687 【 处 方 】生枣仁15克 麦冬30克 熟地30克 白芍30克 当归15克山茱萸15克 人参30克 茯神15克 远志6克 巴戟天15克柏子仁9克 白芥子6克【 用 法 】水煎服。【 主 治 】心肾不交,神魂不定,幻觉自身为两。 摄血固冲汤【 来 源 】中医妇科治疗学卓雨农,1961 【 处 方 】党参18克 黄耆12克 白术9克 龙骨15克 乌贼骨30克 阿胶珠 茜草根 龟版各9克 广三七3克 血余炭9克【 用 法 】水煎,温服。【 功 用 】益气摄血,固冲止崩。【 主 治 】产后劳倦过度,阴道突然大出血,或动手术后出血不止,色红无块,腰微胀而腹不痛,脉数无力。 搐鼻散【 来 源 】异授眼科,佚名,1811前。该方是“搐药麻黄散”的异名方 搐鼻散【 来 源 】医学心悟,程国彭,1732 【 处 方 】细辛(去叶) 皂角(去皮、弦)各30克 半夏(生用)15克【 用 法 】为极细末,瓷瓶收贮,勿泄气。临用吹03 ̄06克,入鼻孔中取嚏【 功 用 】豁痰开窍。【 主 治 】中风证或诸喉证,牙关紧闭,不醒人事。 搐药麻黄散【 来 源 】兰室秘藏,李杲,1251前【 处 方 】麻黄30克 当归3克【 用 法 】上二味,同为粗末,炒黑色,入麝香、乳香少许,共为细末。含水,鼻内【 主 治 】内外障眼。 搐鼻通天散【 来 源 】医学心悟,程国彭,1732。该方是“搐鼻散”的异名方 暖肝煎【 来 源 】景岳全书,张介宾,1624 【 处 方 】当归6 ̄9克 枸杞9克 茯苓6克 小茴香6克 肉桂3 ̄6克 乌药6克 沉香3克(或木香亦可)【 用 法 】水300毫升,加生姜3 ̄5片,煎至210毫升,空腹时温服。【 功 用 】暖肝温肾,行气止痛。【 主 治 】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 禁 忌 】温热下注,阴囊红肿热痛者不宜用。【 加 减 】寒甚者,加吴茱萸、干姜,甚者者加附子。 暖胃汤【 来 源 】御药院方,许国桢,1267 【 处 方 】生姜500克(去皮,净洗,顺横纹切作片子。用白盐600克,掺入生姜中令白,淹一宿,取出,入银石器内,慢火少,续入上好神曲细末30克,与姜同炒,令干) 丁香15克 齐州大半夏30克(汤洗七次,去滑,焙干,捣罗为细末,生姜自然汁和作饼子,焙干) 大草豆蔻3个(去皮) 甘草30克(炙) 陈皮30克(汤浸,微去白、瓤,焙)【 用 法 】上药同捣为细末。每服3克,空腹时以沸汤点服。【 功 用 】温胃祛痰。【 主 治 】痰嗽,胸膈不快,多吐寒痰,兼治饮酒过多。 暖宫丸【 来 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医局,1078-1085 【 处 方 】生硫黄180克 禹余粮(醋淬,手拈为度)270克 赤石脂(火煅红) 附子(炮,去皮、脐) 海螵蛸(去壳)各90克【 用 法 】上为细末,以醋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 ̄20丸,空腹时用温酒【 功 用 】助阳暖宫。【 主 治 】冲任虚损,元阳不足,下焦久冷,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宫寒不孕。 暖肾助火汤【 来 源 】揣摩有得集,张东川,1888 【 处 方 】潞参9克 白术(土炒)9克 山药9克(炒) 巴戟天15克(去心,盐水炒) 覆盆子15克(盐水炒) 桑螵蛸9克(盐水炒) 附子片45克 上元桂45克(去皮,研) 芡实9克(炒) 肉苁蓉3克(洗净)【 用 法 】水煎,温服。【 功 用 】温补肾阳。【 主 治 】色欲过度,肾经虚寒,阴茎萎缩。 暖宫定痛汤【 来 源 】刘奉五妇科经验,北京,1976 【 处 方 】橘核9克 荔枝核9克 小茴香9克 葫芦巴9克 延胡索9克 五灵脂9克 川楝子9克 制香附9克 乌药9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暖宫散寒,行气活血,化瘀定痛。【 主 治 】慢性盆腔炎或不孕,属于下焦寒湿,气血凝结者。症见腰痛,少腹发凉,隐隐作痛,白带清稀,煨寒喜暖。 睛明散【 来 源 】秘传眼科龙木论,1368前。该方是“汤泡散”的异名方 蜈蚣饯【 来 源 】外科正宗,陈实功,1617 【 处 方 】桐油60克 独活 白芷 甘草 蜈蚣各3克【 用 法 】上药入油内煎滚,先将臁上洗净,用白面水调作圈,围在疮之四边,毋令【 功 用 】祛风拔毒,去腐生肌。【 主 治 】臁疮多年,黑腐臭烂作痛,诸药不效者。 蜈蚣油【 来 源 】疡科选粹,陈文治,1618 【 处 方 】生蜈蚣数条【 用 法 】浸麻油内,俟生霉,略熬化,涂患处。【 功 用 】搜风止痒。【 主 治 】疮癣,蛀发癣。 蜈蚣散【 来 源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刘完素,1186 【 处 方 】蜈蚣1对 鳔15克 左蟠龙15克(炒,烟尽为度)【 用 法 】上药为细末,每服3克,清酒调下。【 主 治 】破伤风。 蜂房汤【 来 源 】圣济总录,官方,1117 【 处 方 】蜂房1枚(炙,劈碎) 豉49粒 蜀椒(去目并合口者)2 ̄7粒【 用 法 】上三味,以水400毫升,煎十余沸,去滓,热含冷吐。此药若有肿,尤【 主 治 】牙齿虫蚀肿痛。 蜂房膏【 来 源 】太平圣惠方,王怀隐,992 【 处 方 】露蜂房30克 蛇蜕皮15克 玄参15克 黄耆225克 杏仁3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研) 乱发(如鸡蛋大) 黄丹150克【 用 法 】上药细锉,用麻油500毫升,先煎发及杏仁,候发消尽,即以棉滤去滓【 主 治 】瘰疬生头,脓水不干,疼痛。 蜂姜丸【 来 源 】东医宝鉴,许凌,1610引: 丹溪心法,朱震享,1347 【 处 方 】便香附 白僵蚕(炒) 海蛤粉 栝楼仁 蜂房 杏仁 神曲各等分【 用 法 】上为末,以姜汁、竹沥入蜜和丸,如樱桃大。含化咽下。【 主 治 】饮酒过多,积痰留肺,久嗽,痰滞如胶,气不升降。 蜂窝散【 来 源 】万病回春,龚廷贤,1587 【 处 方 】马蜂窝 白蒺藜 花椒 艾叶 葱头 荆芥 细辛 白芷【 用 法 】上等分锉碎,醋煎。口噙嗽良久,吐出再噙。【 主 治 】牙痛或肿、风牙、虫牙、牙痛、牙长,痛不可忍。 蜀椒汤【 来 源 】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650 【 处 方 】蜀椒70克 芍药30克 当归 半夏 甘草 桂心 人参 茯苓各60克 蜜600毫升 生姜汁300毫升【 用 法 】上十味,除蜜与生姜汁外,以水54升,煮椒令沸,然后纳诸药,煮取【 功 用 】益气养血,温中散寒。【 主 治 】产后气血两虚,感寒心痛。【 禁 忌 】禁勿冷食。 帖间广告位招商:欢迎各位朋友就仁海中西医论坛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支持 (0) 中立 (0) 反对 (0) 单帖管理 <#> 举报帖子 .asp?t=6&BoardID=35&id=3861&ReplyID=8005> | 引用 <#editform> | 回复 .asp?action=re&BoardID=35&replyID=8005&ID=3861&star=> 回到顶部 <#top>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柴胡汤* /小 227楼/ 个性首页 .asp?sid=91> | 信息 .asp?id=91> | 搜索 .asp?stype=1&nSearch=3&keyword=大柴胡汤&BoardID=35&SearchDate=ALL> | 邮箱 .com.cn> | 主页 | UC .51uc.com/user_info/show_user_info_base.shtml?UID=> 加好友 .asp?action=addF&myFriend=大柴胡汤>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604* 积分:3464 威望:*12* 精华:0 注册:/2007-9-3 20:22:37/ **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0-14 18:27:18 蜀漆汤【 来 源 】外台秘要,王焘,752 【 处 方 】白薇 蜀漆 知母 甘草(炙) 苦参 升麻 龙胆各6克 常山 大黄(别渍,后下)各12克 鳖甲(炙) 石膏(碎) 茯苓 黄芩各9克【 用 法 】上十六味,切。以水12升渍之,加酒适量,合煮取400毫升,去滓【 主 治 】久疟。【 禁 忌 】忌肥腻、臊腥、滑物、生冷、人苋、大酢、菘菜、生葱、生菜。 蜀漆散【 来 源 】金匮要略,张仲景,206前【 处 方 】蜀漆(洗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等分【 用 法 】上三味,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调服3克,临发时服6克。【 功 用 】助阳,祛痰,截疟。【 主 治 】牝疟,寒多热少者。【 加 减 】温疟,加蜀漆4克。 蜀椒救中汤【 来 源 】温病条辨,吴鞠通,1798 【 处 方 】蜀椒(炒出汗)9克 淡干姜12克 厚朴9克 槟榔6克 广皮6克【 用 法 】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服。【 功 用 】温中行气,化湿辟秽。【 主 治 】发痧。卒中寒湿,内挟秽浊,眩冒欲绝,腹中绞痛,脉沉紧而迟,甚则伏,欲吐不得吐,欲利不得利,甚则转筋,四肢欲厥。 照水丹【 来 源 】本事方续集,许督微,1150左右【 处 方 】朱砂15克 海螵蛸3克【 用 法 】上二味,乳钵内细碾,水飞过,澄取;又用黄蜡少许熔化入药;待要用时【 主 治 】眼翳;赤翳攀睛贯瞳仁。 锡类散【 来 源 】金匮翼,尤在泾,1749 【 处 方 】西牛黄006克 冰片009克 真珠009克 人指甲015克(男病用女,女病用男) 象牙屑09克(焙) 青黛18克(去灰脚,净) 壁钱20个(焙,土壁砖上者可用,木板上者不可用)【 用 法 】共为极细末,吹患处。【 功 用 】消炎解毒,去腐生新。【 主 治 】烂喉,乳蛾,牙疳,口舌腐烂。现用于阴道溃疡,保留灌肠可治疗直肠、乙状结肠的慢性溃疡。 催生丹【 来 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医局,1078-1085 【 处 方 】麝香(别研)03克 乳香(别研极细)03克 母丁香(取末)3克 兔脑髓(腊月者,去皮、膜,研)【 用 法 】上拌匀,以兔脑和丸,如鸡头子大,阴干,用油纸密封贴。每次1丸,温【 主 治 】产妇产育艰难,或横或逆。 催生丹【 来 源 】产宝诸方,王卿月,1166前。该方是“催生如意散”的异名方 催生饮【 来 源 】万病回春,龚廷贤,1587 【 处 方 】当归 川芎 大腹皮(洗) 枳壳(麸炒) 白芷各等分【 用 法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功 用 】理气活血,催生下胎。【 主 治 】难产属于滞血瘀,产时腰腹胀痛剧烈,按之痛甚,宫缩虽强但间隙不匀,久产不下,阴道下血量少,色黯红,面色青紫,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胸闷脘胀,时欲呕恶,舌质黯红,脉涩滞。 催乳汤【 来 源 】医学集成,傅滋,1516 【 处 方 】黄耆 熟地各24克 人参 当归各15克 川芎 枸杞 通草 王不留行各6克【 用 法 】炖猪蹄服。【 功 用 】益气养血,通络催乳。【 主 治 】气血虚弱,乳汁过少。 催乳散【 来 源 】惠直堂经验方,陶承熹,1734 【 处 方 】漏芦 通草各3克 贝母6克 白芷3克【 用 法 】共为末。用猪前蹄1个,酒、水各半,煎汤送下。【 功 用 】散结通乳。【 主 治 】产后乳汁不通。【 禁 忌 】不可用盐。 催生如意散【 来 源 】妇人大全良方,陈自明,1237 【 处 方 】人参(为末) 乳香各3克 辰砂15克【 用 法 】上三味,一处研。临产之时,急用鸡子清1个调药末,再用生姜自然汁调【 功 用 】益气宁心,活血催生。【 主 治 】横生,倒产,临产腰痛,伴心气虚弱症状者。 催生兔脑丸【 来 源 】灵验良方汇编,田间来,1729。该方是“催生丹”的异名方 催生顺气饮【 来 源 】陈素庵妇科补解,陈文昭补,1522-1566 【 处 方 】当归 川芎 肉桂 木香 乌药 广皮 枳壳 冬葵子 红花 车前子生芝麻【 功 用 】理气活血,催生滑胎。【 主 治 】妇人气郁,临产之时胎上逼心,昏晕不省人事;或胞浆先下,子道干涩,儿难转身。 鼠粘汤【 来 源 】普济方,朱棣,1390前。该方是“鼠粘子汤”的异名方 鼠粘子汤【 来 源 】类证活人书,朱肱,1108 【 处 方 】鼠粘子120克(炒香) 甘草30克(炙) 防风15克 荆芥穗60克【 用 法 】上药捣罗为末。每服6克,沸汤调服,饭后、临卧时服,日服三次。【 功 用 】辛散风寒,透疹利咽。【 主 治 】疹痘欲出未透,热气上攻咽喉,眼赤心烦;麻疹既出,为风寒所遏,毒气内攻而又没者。春、夏间常服,可免生疮疖。 鼠粘子汤【 来 源 】外科正宗,陈实功,1617 【 处 方 】鼠粘子 桔梗 当归 甘草梢 赤芍 连翘 玄参 地骨皮 防风天花粉 木通各3克 大黄(炒)6克【 用 法 】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滓再煎服。【 功 用 】泻火解毒。【 主 治 】鬓疽初起,热多寒少,头眩作痛,烦躁咽干,渴喜饮冷,二便秘涩,六脉沉实有力者。 鼠粘子散【 来 源 】医略六书,徐大椿,1741。该方是“鼠粘子汤”的异名方 鼠粘子解毒汤【 来 源 】医宗金鉴,吴谦,1742 【 处 方 】鼠粘子(炒,研) 桔梗 青皮 升麻 黄芩 花粉 甘草(生) 元参生地各等分【 用 法 】水煎,食后服。【 功 用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主 治 】酒毒喉闭。由酒毒蒸于心、脾二经,热壅咽喉,喉肿色黄,其人面赤,目睛上视。 愈风汤【 来 源 】医学正传,虞抟,1515 【 处 方 】荆芥穗 当归各等分(焙干)【 用 法 】上为细末,每服9克,豆淋酒或童便下。豆淋酒,用大黑豆不拘多少,炒【 功 用 】养血祛风。【 主 治 】产后中风口噤,牙关紧急,手足ЁИ,角弓反张。 愈风散【 来 源 】妇人大全良方,陈自明,1237 【 处 方 】荆芥(略焙,为末)【 用 法 】上药每服9克,用豆淋酒或童便调下。其效如神。口噤者灌,齿龈噤者吹【 主 治 】妇人产后,中风口噤,牙关紧急,手足ЁИ如角弓状;产后血晕,四肢强直,不省人事者。 愈带丸【 来 源 】饲鹤亭集方,凌奂,1892 【 处 方 】熟地120克 白芍150克 当归90克 川柏 良姜各60克 川芎30克 椿根皮450克【 用 法 】上药研末,米饭糊丸。每服10克,温开水送下,一日二次。【 功 用 】养血和营,清热燥湿。【 主 治 】妇人冲任不固,带脉失司,赤白带下,经浊淋漓。 愈疮枣【 来 源 】外科全生集,王维德,1740 【 处 方 】红枣15千克 猪板油500克 陈酒15升【 用 法 】共入砂锅内煮干,加水15升,煮至一半,不时取食,食完疮愈,如暑【 主 治 】疮疖。 愈痔散【 来 源 】御药院方,许国桢,1267 【 处 方 】南乳香(别研) 槐花(微炒) 木香 商枳壳(麸炒,去瓤) 鹤虱荜澄茄(去蒂) 白芜荑各30克【 用 法 】上为细末。始服时先嚼核桃1个,次用热酒适量,调药6克,空腹时服,【 主 治 】肠风痔漏。【 禁 忌 】服药期间,忌发热风动气等物。 愈痛丸【 来 源 】普济方,朱棣,1390前【 处 方 】续断 杜仲(炒去丝) 山药 川芎 独活(去芦) 狗脊(火燎去毛,酒浸一宿,焙干) 萆ㄉ(酒浸,蒸,焙干,急用不浸)各等分【 用 法 】上为细末,酒调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时用盐酒送下;妊【 功 用 】补肾壮腰,祛寒化湿。【 主 治 】妇人肾经虚损,寒湿乘袭,身疼腰痛。 愈痛散【 来 源 】重订严氏济生方,严用和,1253 【 处 方 】五灵脂(去砂石) 玄胡索(炒去皮) 蓬莪术(煨,锉) 良姜(锉,炒) 当归(去芦,洗)各等分【 用 法 】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热醋汤调服,不拘时候。【 功 用 】散寒,活血,定痛。【 主 治 】寒凝血滞,心胃急痛。 愈风饼子【 来 源 】儒门事亲,张子和,1228前【 处 方 】川乌15克(炮制)川芎 甘菊 白芷 防风 细辛 天麻 羌活 荆芥【 用 法 】上为细末,水浸蒸饼为剂,捏作饼子。每服3 ̄5个饼子,细嚼,茶酒送【 功 用 】祛风散寒。【 主 治 】雷头风。 愈风四物汤【 来 源 】妇科玉尺,沈金鳌,1773 【 处 方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荆芥 细辛 麻黄 防风 甘草【 用 法 】水煎服。【 主 治 】妇人产后头风。 愈风燥湿化痰丸【 来 源 】景岳全书,张介宾,1624 【 处 方 】白术(炒) 苍术(米泔浸) 杜仲(姜汁炒)各60克 牛膝(酒浸)川芎 薏仁 巴戟 破故纸(炒)各30克 当归 牙皂(瓦炒) 防风川乌 僵蚕 全蝎各15克【 用 法 】上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100丸,空腹时用酒送下,一日二次。【 功 用 】燥湿化痰,祛风散寒,补肝益肾。【 主 治 】历节风,湿痰壅滞,昼夜疼痛不休者。 腻粉膏【 来 源 】太平圣惠方,王怀隐,992 【 处 方 】腻粉30克 胡粉30克(细研) 松脂15克 猪脂180克(炼了者) 黄连30克(去须,捣末) 甘草30克(生,捣末)【 用 法 】上药先以猪脂煎松脂,化后去滓,下四味搅令匀,倾于瓷盒中。外涂患处【 主 治 】风邪热毒客搏皮肤,身体生疮肿痛。 腰子散【 来 源 】仁斋直指,杨士瀛,1264 【 处 方 】黑牵牛(炒熟) 白牵牛(炒熟)等分【 用 法 】上为末。每服9克,猪腰1副,薄切开,缝入川椒50粒,茴香100粒【 功 用 】补肾,散寒,逐水。【 主 治 】水湿下注致成阴囊水肿,状如水晶,重坠而胀,阴汗时出,或痛或痒,苔薄腻,脉弦。 腽肭脐丸【 来 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医局,1078-1085 【 处 方 】腽肭脐(慢火酒炙令熟)1对 硇砂(研,飞)60克 精羊肉(慢火酒炙令熟)1对 羊髓(取汁)各500克 沉香 神曲(炒)各120克(以上六味,用无灰好酒66升,同于银器内,慢火熬成膏,候冷入下项药) 阳起石(用浆水煮一日,细研,飞过,焙干用) 人参(去芦)补骨脂(酒炒) 钟乳粉(炼成者) 巴戟(去心) 川芎 肉豆蔻(去壳) 紫苏子(炒) 枳壳(去瓤,麸炒) 木香 荜澄茴 葫芦巴(炒) 天麻(去苗) 青皮(去白) 丁香 茴香(舶上,炒)各60克肉桂(去粗皮) 槟榔 蒺藜子(炒) 大腹皮各85克 山药45克 苁蓉(洗,切片,焙)120克 白豆蔻(去壳)30克 大附子(炮,去皮、脐,用青盐250克,浆水9升煮,候水尽,切,焙干)240克【 用 法 】上药捣罗为末,入前膏内搜成剂,于臼内捣千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功 用 】补元阳,益精髓,调脾胃。【 主 治 】五劳七伤,真气虚惫,脐腹冷痛,肢体г痛,腰背拘急,腰膝缓弱,面色黧黑,肌肉消瘦,目暗耳鸣,口苦舌干,腹中虚鸣,胁下刺痛,饮食无味,心常惨戚,夜多异梦,昼少精神,小便滑数,时有余沥,阳痿梦遗。 腽肭脐丸【 来 源 】重订严氏济生方,严用和,1253 【 处 方 】腽肭脐1对(酒蒸熟,打和后药) 天雄(炮,去皮) 附子(炮,去皮、脐) 川乌(炮,去皮、尖) 阳起石(煅) 钟乳粉各60克 独体朱砂(研极细) 人参 沉香(不见火,别研) 鹿茸(酒蒸)30克【 用 法 】上为细末,用腽肭脐膏,入酒少许,臼内杵,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功 用 】补肾壮阳。【 主 治 】五劳七伤,真阳衰惫,脐腹冷痛,肢体 痛,腰背拘急,脚膝缓弱,面色黧黑,肌肉消瘦,目眩耳鸣,口苦舌干,饮食无味,腹中虚鸣,大便溏泄,便滑数,时有余沥,阳事不举,凡风虚痼冷之证,皆可服之。 腽肭补天丸【 来 源 】医学入门,李梃,1575 【 处 方 】腽肭脐 人参 白茯(姜汁煮) 当归 川芎 枸杞 小茴各45克白术75克 粉草(蜜炙) 木香 茯神各30克 白芍 黄耆 熟地杜仲 牛膝 破故纸 川楝 远志各60克 胡桃肉90克 沉香15克【 用 法 】为末,用制腽肭酒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60丸,空腹时用盐酒送下【 功 用 】滋阴壮阳,益气补血。【 主 治 】阴阳气血俱虚,阳痿遗精,健忘白带,子宫虚冷。 腾药【 来 源 】刘寿山正骨经验,1966 【 处 方 】当归 羌活 红花 白芷 防风 制乳香 制没药 骨碎补 续断宣木瓜 透骨草 川椒各等分【 用 法 】共为粗末。每用药末120克,加大青盐、白酒各30克拌匀,装入白布时,再在药袋上洒少许白酒。夏季两药袋可用四至五天,冬季可用六至七天。【 功 用 】温经通络,活轿散瘀,消肿止痛,舒筋接骨。【 主 治 】骨折,脱位,与一切伤筋疾患,以及陈旧性损伤而兼痹者。【 禁 忌 】皮肉有破伤、或新鲜损伤而红、肿、热、痛严重者忌用。洗、腾后慎避风寒【 加 减 】手部加桂枝、郁李仁足部加黄柏、茄根;腿部加牛膝、虎骨;腰部加杜仲、桑寄生;胸部加郁金、茵陈;右胁部加陈皮、枳壳;左胁部加栀子、降香;肩部加川芎、片姜黄;骨折加土鳖虫、自然铜;兼风寒加存朴、肉桂;理气加葱头、天仙藤;活血加汉三七、木槿花;舒筋加芙蓉叶、金果揽。 解肌汤【 来 源 】外台秘要,王焘,752 【 处 方 】干葛9克 麻黄6克(去节) 芍药4克 黄芩4克 甘草2克(炙)大枣12克(擘) 桂心2克【 用 法 】上七味,切。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二服,得汗愈【 功 用 】发汗,解肌,清热。【 主 治 】天行病二三日,头痛壮热者。 解肝煎【 来 源 】景岳全书,张介宾,1624 【 处 方 】陈皮 半夏 厚朴 茯苓各45克 苏叶 芍药各3克 砂仁21克【 用 法 】水300毫升,加生姜3 ̄5片,煎服。【 功 用 】疏肝理气,化湿畅中。【 主 治 】暴怒伤肝,气湿畅中。【 加 减 】如胁肋胀痛,加白芥子3克;如胸膈气滞,加枳壳、香附、藿香。 解郁汤【 来 源 】医学入门,李梃,1575 【 处 方 】柴胡 黄连 黄芩 黄耆 地骨皮 生地 熟地 白芍各等分【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养血解郁,清热泻火。【 主 治 】气郁化火,迫血妄行而致衄血者。 解郁汤【 来 源 】傅青主女科,傅山,1684 【 处 方 】人参3克 白术15克(土炒) 白茯苓9克 当归30克(酒洗)白芍30克(酒炒) 枳壳15克(炒) 砂仁3粒(炒,研) 山栀子9克(炒) 薄荷6克【 用 法 】水煎。服一剂而闷痛除,二剂而子悬定,至三剂而全安。去栀子,再多服【 功 用 】解郁健脾,养血柔肝。【 主 治 】妊娠子悬胁痛。因怀抱忧郁,致胎动不安,两胁闷而疼痛,如弓上弦。 帖间广告位招商:欢迎各位朋友就仁海中西医论坛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支持 (0) 中立 (0) 反对 (0) 单帖管理 <#> 举报帖子 .asp?t=6&BoardID=35&id=3861&ReplyID=8006> | 引用 <#editform> | 回复 .asp?action=re&BoardID=35&replyID=8006&ID=3861&star=> 回到顶部 <#top>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柴胡汤* /小 228楼/ 个性首页 .asp?sid=91> | 信息 .asp?id=91> | 搜索 .asp?stype=1&nSearch=3&keyword=大柴胡汤&BoardID=35&SearchDate=ALL> | 邮箱 .com.cn> | 主页 | UC .51uc.com/user_info/show_user_info_base.shtml?UID=> 加好友 .asp?action=addF&myFriend=大柴胡汤>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604* 积分:3464 威望:*12* 精华:0 注册:/2007-9-3 20:22:37/ **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0-14 18:27:46 解郁汤【 方 论 】方中枳壳、薄荷理气解郁;白芍、当归养血和血,柔肝缓急;山栀子清肝泄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扶脾,砂仁行气调中。配合同用,适用于肝郁脾虚、胎气上逆者。解毒丸【 来 源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陈言,1174 【 处 方 】板蓝根120克(干者,净洗晒干) 贯众30克(锉,去土) 青黛(研) 甘草(生)各30克【 用 法 】上为末,蜜丸梧桐子大,以青黛为衣。误中诸毒后,急取药15克,烂嚼【 功 用 】清热解毒。【 主 治 】误食毒草,并百物毒,精神恍惚,恶心者。 解毒丹【 来 源 】蒲辅周医疗经验,中医研究院,1976.10 【 处 方 】当归30克 赤豆卷(用赤小豆发出芽一分长,即晒干)90克 肉苁蓉(酒洗,去盐)90克 山萸肉30克 川牛膝(酒炒)30克 香附(醋制)30克 土茯苓30克 银花30克 银花叶30克【 用 法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夜服一丸,嚼细,白开水送下。【 功 用 】滋肾补肝,利湿清热,化瘀解毒。【 主 治 】妇科肿瘤。 解毒汤【 来 源 】万病回春,龚廷贤,1587 【 处 方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连翘 槐花各75克 细辛 甘草各12克【 用 法 】上锉一剂。水煎,空腹时服。【 主 治 】脏毒下血。 解毒汤【 来 源 】血证论,唐容川,1884 【 处 方 】大黄3克 黄连9克 黄芩9克 黄柏6克 栀子(炒)9克 赤芍6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泻火解毒,行气活血。【 主 治 】脏毒大肿大痛,大便不通者。 解恨煎【 来 源 】笔花医镜,汪涵,1824。该方是“解肝煎”的异名方 解语丹【 来 源 】永类钤方,李仲南,1331 【 处 方 】 白附子(炮) 石菖蒲 远志肉 天麻 全蝎(去毒,酒炒) 羌活僵蚕各30克 木香15克 牛胆南星30克【 用 法 】上研细末,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30丸,薄荷汤下。【 功 用 】熄风,化痰,开窍。【 主 治 】心脾中风,痰阻廉泉,舌强不语,半身不遂。 解语汤【 来 源 】简易方,黎民寿,1260引: 资寿方 ? 【 处 方 】附子(炮) 防风(去芦) 天麻 酸枣仁(炒)各30克 羚羊角屑官桂各225克 甘草(炙) 羌活各15克【 用 法 】上为粗末。每次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去滓,入竹【 功 用 】温经通络,熄风开窍。【 主 治 】中风客于心脾二经,舌强不能言,半身不遂,口眼Н斜,神气不清。 解悬汤【 来 源 】辨证录,陈士铎,1687 【 处 方 】人参60克 当归120克 川芎60克 荆芥9克 益母草90克麦冬30克 炮姜3克【 用 法 】水煎服。连服四剂而乳头收,再四剂痊愈。【 主 治 】乳悬。产后乳房伸长,疼痛难忍。 解暑汤【 来 源 】外科证治全书,许克昌,1831 【 处 方 】连翘 金银花 赤芍 天花粉 滑石(飞) 车前子(炒,研) 甘草泽泻【 用 法 】上加淡竹叶10片,水煎,温服,不拘时候。【 功 用 】清暑利湿。【 主 治 】暑天常服,防治疖肿。【 加 减 】凡暑伤正气,更加蜜炙黄耆15 ̄21克,以助益元气,名为黄耆解暑饮;如疖毒溃脓,可加生黄耆等分。 解暑汤【 来 源 】揣摩有得集,张东川,1888 【 处 方 】香薷15克 扁豆45克(炒) 法夏3克 茯神3克 蔻米15克(炒) 滑石3克 熟军15克 黄芩15克 生草15克【 用 法 】竹叶、灯心为引,水煎服。【 主 治 】小儿夏季受热,昏迷不醒,身热口干,小便赤黄者。 解腥丹【 来 源 】辨证录,陈士铎,1687 【 处 方 】甘草6克 桔梗6克 麦冬15克 桑白皮9克 枯芩3克 天门冬9克【 用 法 】水煎服。连服三剂而痛止,再服四剂而臭除。【 功 用 】清心泻肺,利咽解腥。【 主 治 】心火熏肺,咽喉腥臭而痛,唾涕稠粘,口舌干燥。 解酲汤【 来 源 】脉因证治,朱震享,1358。该方是“葛花解酲汤”的异名方 解仓饮子【 来 源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陈言,1174 【 处 方 】赤芍药 白芍药各15克 当归 甘草(炙) 大黄(蒸) 木鳖子(去壳)各30克【 用 法 】研为粗末。每服12克,水煎,食后、临卧服。【 功 用 】养荣泄热,通闭散结。【 主 治 】风热上壅,耳内聋闭彻痛,脓血流出。现用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解热饮子【 来 源 】赤水玄珠,孙一奎,1584引: 卫生宝鉴,罗天益,1343。该方是“解仓饮子”的异名方引: 卫生宝鉴,罗天益,1343 解肌透痧汤【 来 源 】喉痧证治概要,丁甘仁,1927 【 处 方 】荆芥穗45克 净蝉衣24克 嫩射干3克 生甘草15克 粉葛根6克 熟牛蒡6克 轻马勃24克 苦桔梗3克 前胡45克 连翘壳6克 炙僵蚕9克 淡豆豉9克 鲜竹茹6克 紫背浮萍9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解肌透痧,宣肺利咽。【 主 治 】痧麻初起,恶寒发热,咽喉肿痛,妨于咽饮,遍体г痛,烦闷呕恶。【 加 减 】如呕恶甚,苔白腻,加玉枢丹12克冲服。 解表升麻汤【 来 源 】兰室秘藏,李杲,1251前【 处 方 】升麻 羌活 苍术各3克 防风24克 柴胡 甘草各21克 当归【 用 法 】上 咀,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后以葱【 功 用 】发汗解表,祛风化湿。【 主 治 】风温在表,遍身壮热,骨节疼痛。【 加 减 】冬加麻黄,不去节;春加麻黄,去节。 解郁合欢汤【 来 源 】医醇剩义,费伯雄,1863 【 处 方 】合欢花6克 郁金6克 沉香15克 当归6克 白芍3克 丹参6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清火解郁,养血安神。【 主 治 】所欲不遂,郁极火生,心烦意乱,身热而躁。 解郁和中汤【 来 源 】万病回春,龚廷贤,1587 【 处 方 】陈皮(去白)36克 赤茯苓3克 半夏24克 青皮(去瓤,醋炒)15克 香附末(童便炒)3克 枳壳(麸炒)3克 栀子3克 黄连(姜汁炒)21克 神曲(炒)21克 厚朴(姜炒)21克前胡24克 苏子(研碎)21克 生甘草12克【 用 法 】上锉一剂。用生姜5片,水煎热服。【 功 用 】行气解郁,泄热和中。【 主 治 】胸膈痞满,内热夜不安卧,卧则愈闷。 解毒大青汤【 来 源 】外科正宗,陈实功,1617 【 处 方 】玄参 桔梗 知母 大青叶 升麻 石膏 山栀 人中黄 麦门冬 木通各3克【 用 法 】用水400毫升,加淡竹叶、灯心各20件,空腹时服。【 功 用 】泻火解毒。【 主 治 】疔疮误灸,逼毒入里,致生烦躁,谵语不定者。【 加 减 】便秘,加大黄;闷乱,加烧人粪。 解毒大黄散【 来 源 】嵩崖尊生,景冬阳,1696。该方是“解毒天浆散”的异名方 解毒天浆散【 来 源 】外科正宗,陈实功,1617 【 处 方 】石决明(生研) 僵蚕 川山甲(土炒) 防风 连翘 羌活 乳香 甘甘草 金银花 黄连 归尾各3克 大黄9克 天花粉(新鲜未晒者)120克(石内捣烂,投水一碗,搅匀,绞去滓用)【 用 法 】上用花粉净汁350毫升,同药煎至280毫升,入酒适量,空腹时热服【 功 用 】活血解毒,泻火通便。【 主 治 】脑疽积毒日深,坚肿木硬,口燥舌干,恶心烦渴,六脉沉实有力,大便闭结不通者。【 禁 忌 】忌食煎、炒、发物。 解毒内消汤【 来 源 】刘奉五妇科经验,北京,1976 【 处 方 】连翘30克 金银花30克 蒲公英30克 败酱草30克 冬瓜子30克 赤芍6克 丹皮6克 川军3克 赤小豆9克 甘草节6克 土贝母9克 犀黄丸9克(分两次吞服)【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 治 】热毒发斑,斑色红如胭脂,或见紫黑者。 解毒化斑汤【 来 源 】寿世保元,龚廷贤,1615 解毒四物汤【 来 源 】古今医鉴,龚信,1589 【 处 方 】当归(酒洗)24克 川芎15克 白芍(炒)18克 生地黄3克 黄连(炒)18克 黄芩(炒)24克 黄柏(炒)21克栀子(炒黑)21克 地榆24克 槐花(炒)15克 阿胶珠18克 柏叶(炒)18克【 用 法 】上水煎,空腹时服。【 功 用 】养血解毒,清肠止血。【 主 治 】血虚火旺,大便下血。【 加 减 】腹胀,加陈皮18克;气虚,加人参09克,白术09克,木香09克;肠风,加荆芥15克;气下陷,加升麻15克;心血不足,加茯苓18克;虚寒,加炒干姜15克。 解毒拨云散【 来 源 】眼科指南,曹炳章,1930 【 处 方 】木贼 蝉蜕 连翘 赤芍各18克 防风(去芦) 荆芥各15克生地3克 木通 车前子各24克 甘草12克【 功 用 】祛风清热,解毒明目。【 主 治 】小儿痘后余毒攻眼,致生云翳。【 加 减 】若目赤而肿者,加黄连15克。 解毒泻心汤【 来 源 】外科正宗,陈实功,1617 【 处 方 】黄连 防风 荆芥 山栀 黄芩 牛蒡子 滑石 玄参 知母 石膏各3克 甘草 木通各15克【 用 法 】水400毫升,灯心20根,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功 用 】清心解毒。【 主 治 】心经火旺,酷暑时生天疱,发及遍身者。 解毒泻脾汤【 来 源 】外科正宗,陈实功,1617 【 处 方 】防风 牛子 山栀 石膏 黄芩 苍术 甘草 木通各3克【 用 法 】用水400毫升,灯心20根,煎至320毫升,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 功 用 】清热化温,祛风解毒。【 主 治 】脾经风温攻注,致生田螺泡,多发于手足,忽如火燃,随生紫白黄泡。 解毒承气汤【 来 源 】伤寒温疫条辨,杨睿,1784 【 处 方 】白僵蚕(酒炒)9克 蝉蜕(全)10个 黄连3克 黄芩3克 黄柏3克 栀子3克 枳实(麸炒)75克 厚朴(姜汁炒)15克 大黄(酒洗)15克 芒消9克(另入)【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辟秽解毒,通腑泄热。【 主 治 】温病三焦大热,痞满燥实,谵语狂乱不识人,热结旁流,循衣摸床,舌卷囊缩,及瓜瓤,疙瘩温,上为痈脓,下血如豚肝,厥逆,脉沉伏者。【 加 减 】虚极,加人参75克,如无参,用熟地黄30克,归身21克,山药15克。 解毒养阴汤【 来 源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赵炳南,1974 【 处 方 】西洋参3 ̄9克(另煎对服) 南北沙参各15 ̄30克 耳环石斛15 ̄30克 黑元参15 ̄30克 佛手参15 ̄30克 生黄耆9 ̄15克 干生地15 ̄30克 紫丹参9 ̄15克 双花15 ̄30克 公英15 ̄30克 二冬各9 ̄18克 玉竹9 ̄15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主 治 】皮肤科、外科感染性疾病,毒热伤气伤阴,正气已伤而毒热未尽阶段。相当于败血症的后期。 解毒活血汤【 来 源 】医林改错,王清任,1830 【 处 方 】连翘6克 葛根6克 柴胡9克 当归6克 生地15克 赤芍9克桃仁24克(研) 红花15克 枳壳3克 甘草6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主 治 】瘟毒吐泻初起。现用于麻疹、脑炎、脑膜炎后遗症,灰质炎后遗症等。【 禁 忌 】若见汗多,肢冷,眼塌,不可用。 解毒活血汤【 方 论 】方中连翘、葛根、柴胡、甘草清热解毒;生地清热凉血;当归、赤芍、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故复佐少量枳壳理气,以助活血之力。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之效。解毒济生汤【 来 源 】外科正宗,陈实功,1617 【 处 方 】川芎 当归 黄柏 知母 天花粉 金银花 麦门冬 远志 柴胡 黄芩【 用 法 】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临服入童便200毫升,随病上下服。【 功 用 】清热,活血,解毒。【 主 治 】脱疽初起,恶寒体倦,发热作渴,或肿或紫,或麻或痛,四肢倦怠,心志恍惚不宁者。【 加 减 】病在手指,加升麻15克,足指加牛膝15克。 解毒凉血汤【 来 源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赵炳南,1974 【 处 方 】犀角(镑)06 ̄12克 生地炭15 ̄30克 双花炭15 ̄30克 莲子心9 ̄14克 白茅根15 ̄30克 花粉15 ̄30克 紫花地丁9 ̄15克 生栀仁6 ̄12克 蚤休15 ̄30克 生甘草6克川黄连9克 生石膏60 ̄120克(煎水)【 用 法 】用石膏液煎药服。【 功 用 】清营,凉血,解毒。【 主 治 】皮肤科、外科感染性疾病,毒热入于营血,相当于败血症阶段。 解毒雄黄丸【 来 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医局,1078-1085 【 处 方 】郁金 雄黄(研飞)各75克 巴豆(去皮,出油)14个【 用 法 】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用热茶清下7丸,吐出顽涎,立便苏【 功 用 】解毒,化痰,开闭。【 主 治 】上膈壅热,痰涎不利所致的缠喉风及急喉痹,咽喉肿痛,卒然倒仆,失音不语,或牙关紧急,不省人事。 解毒紫金膏【 来 源 】外科正宗,陈实功,1617 【 处 方 】细块矾红 明净松香各500克【 用 法 】共碾极细末,麻油调稠。先将患处用熏洗结毒方洗净,搽上此药,油纸盖【 主 治 】杨梅结毒,腐烂作臭,脓水淋漓,诸药不效者;兼治诸毒顽臁等疮。【 禁 忌 】愈后忌发物煎炒。 解暑三白饮【 来 源 】丹溪心法附余,方广,1536。该方是“解暑三白散”的异名方 解暑三白散【 来 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医局,1078-1085 【 处 方 】泽泻 白术 白茯苓各等分【 用 法 】上с咀。每服15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灯心10茎,煎至【 功 用 】健脾利水。【 主 治 】胃暑伏热,引饮过多,阴阳气逆,霍乱呕吐,小便不利,脏腑不调,恶心头晕。 解暑败毒散【 来 源 】洞天奥旨,陈士铎,1694 【 处 方 】香薷6克 蒲公英6克 青蒿6克 茯苓6克 甘草3克 归尾3克黄芩15克 黄连15克 大黄24克 天花粉45克【 用 法 】水煎服。十岁小孩如此,大小增半,小儿五岁者减半。【 功 用 】祛暑辟秽,化湿解毒。【 主 治 】时毒暑疖。 新加香薷饮【 来 源 】温病条辨,吴鞠通,1798 【 处 方 】香薷6克 银花9克 鲜扁豆花9克 厚朴6克 连翘6克【 用 法 】水1升,煮取400毫升,先服200毫升,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服【 功 用 】祛暑清热,化温解毒。【 主 治 】暑温初起,夏感寒邪,恶寒发热,身重г痛,面赤口渴,胸闷不舒,汗不出,舌苔白腻,脉浮而数者。 新加香薷饮【 方 论 】本方即《局方》香薷散加银花、连翘,改扁豆为扁豆花而成。方中香薷发汗解表,祛暑化温;鲜扁豆花、银花、连翘辛凉透达,涤暑清热;厚朴与香薷相合,化湿除满而解胸闷。全方辛温与辛凉相合,用之于暑夹寒邪之症,颇为适宜。新加黄龙汤【 来 源 】温病条辨,吴鞠通,1798 【 处 方 】细生地15克 生甘草6克 人参45克(另煎汁90毫升) 生大黄9克 芒消3克 元参15克 麦冬(连心)15克 当归45克 海参(洗)2条 姜汁30毫升。【 用 法 】水16升,煮取600毫升。先用200毫升,冲参汁30毫升,姜汁【 功 用 】益气养阴,泻热通便。【 主 治 】阳明温病,应下失下,气液两亏,大便秘结,腹中胀满而硬,神疲少气,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黄或焦黑燥裂。 帖间广告位招商:欢迎各位朋友就仁海中西医论坛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支持 (0) 中立 (0) 反对 (0) 单帖管理 <#> 举报帖子 .asp?t=6&BoardID=35&id=3861&ReplyID=8007> | 引用 <#editform> | 回复 .asp?action=re&BoardID=35&replyID=8007&ID=3861&star=> 回到顶部 <#top>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柴胡汤* /小 229楼/ 个性首页 .asp?sid=91> | 信息 .asp?id=91> | 搜索 .asp?stype=1&nSearch=3&keyword=大柴胡汤&BoardID=35&SearchDate=ALL> | 邮箱 .com.cn> | 主页 | UC .51uc.com/user_info/show_user_info_base.shtml?UID=> 加好友 .asp?action=addF&myFriend=大柴胡汤>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604* 积分:3464 威望:*12* 精华:0 注册:/2007-9-3 20:22:37/ **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0-14 18:28:11 新加黄龙汤【 方 论 】方中大黄、芒消急下燥热以存阴气;人参、当归补益气血;麦冬、生地、玄参、海参滋阴养液;姜汁、大枣、甘草固护胃气,调和诸药;桔梗开宣肺气,通调胃肠。全方泻热通便与滋阴益气并行为治,使正气得运,阴血得复,则药力得行,大便可通,邪热自平。新加翘荷汤【 来 源 】秋温证治要略,曹炳章,1918 【 处 方 】连翘9克 薄荷梗 蝉衣 苦丁茶 栀皮 绿豆衣 射干各45克玄参9克 桔梗15克 苦杏仁9克 马勃3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辛散风热,降火解毒。【 主 治 】秋瘟证,燥夹伏热化火,咳嗽,耳鸣目赤,龈肿咽痛。 新伤续断汤【 来 源 】中医伤科学,岭泽波,1983 【 处 方 】当归尾12克 地鳖虫6克 乳香3克 没药3克 丹参6克 自然铜9醋煅)12克 骨碎补12克 泽兰叶6克 延胡索6克 苏木10克续断10克 桑枝12克 桃仁6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活血祛瘀,止痛接骨。【 主 治 】骨损伤初、中期。 新法半夏汤【 来 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医局,1078-1085 【 处 方 】陈皮(去白) 神曲(炒)各120克 草果(煨,去皮) 半夏曲(炒)各69克 干姜(炮)120克 丁皮 木香 白茯苓各225克甘草135克【 用 法 】上为细末。每服3克,盐汤点服,不拘时候。【 功 用 】温中破痰,开胃健脾。【 主 治 】脾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水,噫气吞酸;或饮酒过量,哕逆恶心,头痛烦渴,倦怠嗜卧,不思饮食。 新法半夏汤【 来 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医局,1078-1085 【 处 方 】缩砂仁 神曲(炒) 草果仁 橘红(净洗,去白)各150克 白豆蔻仁 丁香各15克 甘草(生、炙)60克 大半夏120克(汤浸洗七次,每个切作二片,用白矾末30克,沸汤浸一昼夜,漉出,别用汤洗去矾,俟干,一片切作二片,再用生姜自然汁于银盂中浸一昼夜,却于汤中炖,令姜汁干尽,以慢火焙燥,为细末,再用生姜自然汁搜成饼子,日干或焙干,炙黄勿令色焦)。【 用 法 】上为细末。每服3克,先用生姜自然汁调成膏,入炒盐少许,沸汤点服。【 功 用 】健脾和胃,化痰行气。【 主 治 】脾胃不和,中脘气滞,痰饮不散,呕逆酸水,腹胁胀痞,头眩恶心,不思饮食。 新定薏仁汤【 来 源 】医学从众录,陈念祖,1820 【 处 方 】薏仁30克 附子3 ̄6克 木瓜45克 牛膝6 ̄9克【 用 法 】水煎,空腹时服。【 主 治 】腰痛筋挛,难以屈伸者。【 加 减 】如脉洪,重按有力,口中热,去附子,加白术15克。 新定枇杷叶饮【 来 源 】观聚方要补,丹波元简,1810 【 处 方 】枇杷叶45克 扁豆 茯苓 陈皮各15克 缩砂12克 麦门冬3克 木香09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解暑毒。【 加 减 】吐泻,去麦门冬,加丁香;热高,加香薷、黄连。 新加桃仁承气汤【 来 源 】秋温证治要略,曹炳章,1918 【 处 方 】鲜生地12克(拌捣生锦纹45克) 粉丹皮6克 焦山栀9克 桃仁泥9克 风化消3克(冲入) 川贝母9克 藕汁 童便各100毫升(冲)【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清营凉血,化瘀解毒。【 主 治 】秋瘟证,热盛伤营,吐血不止,脉洪数者。 新制阴阳攻积丸【 来 源 】医宗必读,李中梓,1637 【 处 方 】吴茱萸(炮) 干姜(炒 官桂(去皮) 川乌(炮)各30克 黄连(炒) 半夏(洗) 橘红 茯苓 槟榔 厚朴(炒) 枳实(炒) 菖蒲(忌铁) 玄胡索(炒) 人参(去芦) 沉香 琥珀(另研) 桔梗各24克 巴霜(另研)15克【 用 法 】上为细末。用皂角180克,煎汁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服24克,渐【 功 用 】温中理气,化痰导滞,破Й散积。【 主 治 】五积六聚,七 八瘕,痃癖虫积,痰食。 新制橘皮竹茹汤【 来 源 】温病条辨,吴鞠通,1798 【 处 方 】橘皮9克 竹茹9克 柿蒂7枚 姜汁3茶匙(冲)【 用 法 】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温服;若未见效,再作服。【 功 用 】清化痰热,和胃降逆。【 主 治 】阳明湿温,气壅发哕者。【 加 减 】有痰火者,加竹沥、栝楼霜;有瘀血者,加桃仁。 新定拯阳理劳汤【 来 源 】医宗必读,李中梓,1637 【 处 方 】黄耆(酒炒)6克 人参(去芦)6克 肉桂21克(去皮) 当归(酒炒)45克 白术3克(土炒) 甘草15克(酒炒) 陈皮3克(去白) 北五味12克(打碎)【 用 法 】水400毫升,姜3片,枣肉2枚,煎取200毫升服。【 功 用 】补脾益气,助阳固表。【 主 治 】痨伤气耗,倦怠懒言,动作喘乏,表热自汗,心烦,遍身作痛;脾阳不振振,食少倦怠,少气懒言,大便溏泄,或完谷不化,肠鸣腹痛,舌淡苔白,脉虚弱。【 加 减 】如烦热口干,加生地黄;气浮心乱,加丹参、枣仁;咳嗽加麦门冬;挟湿加伏苓、苍术;脉沉迟,加熟附子;脉数实,去桂,加生地黄;胸闷倍陈皮,加桔梗;痰多,加半夏、茯苓;泄泻,加升麻、柴胡;口渴,加干葛;夏月去肉桂;冬月加干姜。 新定拯阴理劳汤【 来 源 】医宗必读,李中梓,1637 【 处 方 】牡丹皮3克 当归身3克(酒洗) 麦门冬3克(去心) 甘草(炙)12克 苡仁9克 白芍药21克(酒炒) 北五味09克 人参18克 莲子9克(不去皮) 橘红3克 生地黄6克(忌铜铁器,酒、姜汁炒透)【 用 法 】水400毫升,枣1枚,煎至200毫升,分二次徐徐呷之。【 功 用 】滋阴益肺,清肝凉心。【 主 治 】肺痨。阴虚火动,皮寒骨热,食少痰多,咳嗽气短,倦怠心烦。【 加 减 】肺脉重按有力者,去人参;有血,加阿胶、童便;热盛,加地骨皮;泄泻,减归、地,加山药、茯苓;倦甚,用人参9克;咳有燥痰,加贝母、桑皮;嗽有湿痰,加半夏、茯苓;不寐、汗多,加枣仁。 廓清饮【 来 源 】景岳全书,张介宾,1624 【 处 方 】枳壳6克 厚朴45克 大腹皮3 ̄6克 白芥子15 ̄21克或3 ̄6克 萝卜子(生捣)3克(如中不甚胀,能食者不必用此) 茯苓(连皮用)6 ̄9克 泽泻6 ̄9克 陈皮3克【 用 法 】水220毫升,煎取160毫升,空腹时温服。【 功 用 】行气消肿,化湿利水。【 主 治 】三焦壅滞,胸膈肿胀,气道不清,小水不利,年力未衰,通身肿胀,或肚腹单胀者。【 加 减 】如内热多火,小水热者,加栀子、木通各3 ̄6克;身黄,小水不利者,加茵陈6克;如小腹胀满,大便坚实不通者,加生大黄9 ̄15克;如肝滞胁痛者,加青皮;如气滞胸腹疼痛者,加乌药、香附;如食滞者,加山楂、麦芽。 痼冷丸【 来 源 】普济方,朱棣,1390前【 处 方 】白术15克 神曲30克(炒令黄色) 川姜(炮) 桂心各6克 川椒3克(炒香) 吴茱萸9克(洗)【 用 法 】上为细末,蜜水糊为丸,如桐梧子大。空腹时用米饮送下50 ̄100丸【 功 用 】温中散寒。【 主 治 】心腹痼冷。 痰郁汤【 来 源 】杂病源流犀烛,沈金鳌,1773 【 处 方 】苏子 半夏 前胡 炙草 当归 陈皮 沉香 栝楼净仁 胆星 枳实香附 浮石【 用 法 】水煎服。【 功 用 】涤痰解郁,止咳平喘。【 主 治 】痰气郁结,动则喘满或嗽,寸脉沉而滑者。【 加 减 】气虚,加黄耆;寒冷,加肉桂。 痰气俱安汤【 来 源 】会约医镜,罗国纲,1789 【 处 方 】陈皮(去白)6 ̄9克 半夏6克 胆星3 ̄6克 海石6克 白芥子(炒,研)21克 泽泻 木通各4克【 用 法 】水煎,温服。【 功 用 】降气祛痰。【 主 治 】癫证。痰气壅塞心窍,阻闭经络,僵仆搐搦,强直昏迷。【 加 减 】如大便秘结,而火不下者,加大黄;不应,加芒消;如痰盛火不降者,加童便;如舌黄,小水不利者,加栀子;如口渴喜冷者,加生石膏;如胸胀痛者,加青皮;如痰因风鼓,加钩藤、僵蚕;如经络痰滞不活,加竹油、姜汁。 痰火越鞠丸【 来 源 】寿世保元,龚廷贤,1615 【 处 方 】海石(研,水飞)90克 胆星30克 栝楼仁90克 山栀(炒黑)90克 青黛(水飞过)24克 香附(童便浸)60克 抚芎60克苍术(米泔水浸透,搓去黑皮,切片,炒)60克【 用 法 】上药研为细末,汤泡,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0丸,临卧用白汤【 功 用 】清火化痰,理气畅膈。【 主 治 】嘈杂。因痰火阻膈,烦闷不安者。 痰块百效膏【 来 源 】千金珍秘方选,巢崇山,1909 【 处 方 】制甘遂60克 红芽大戟90克 麻黄12克 白芥子24克 生南星48克 僵蚕48克 朴消48克 藤黄48克 姜半夏48克【 用 法 】加麻油、铜粉熬膏,摊贴。【 功 用 】化痰散结。【 主 治 】痰核。【 加 减 】如已溃者,加九一丹少许。 痰核瘰疬膏【 来 源 】种福堂公选良方,叶桂原,1752 【 处 方 】猫头骨牙爪1副(火煅存性) 蜣螂虫(炙) 磁石(醋煅)各15克乳香 没药各3克(去油) 生明矾15克(入雄猪脚爪壳内,煅存性)【 用 法 】用麻油120毫升,同上海、贝、麻三味,熬至滴水不散,滤去滓入乳、上尘加入。【 功 用 】祛瘀化痰,软坚散结。【 主 治 】痰核、瘰疬,未穿破者。 煨肾丸【 来 源 】医学正传,虞抟,1515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医局,1078-1085 【 处 方 】杜仲9克(炒丝断)【 用 法 】上为细末。以猪腰子1只,薄批作五至七块,以椒、盐 去腥水,掺药末【 功 用 】补肾,散寒,止痛。【 主 治 】肾虚腰痛。 煨肾丸【 来 源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刘完素,1186 【 处 方 】牛膝(酒浸) 萆ㄉ 杜仲 苁蓉 菟丝子 防风 白蒺藜 胡芦巴破故纸等分 桂减半【 用 法 】上为细末,酒煮猪腰子为丸。每服50 ̄70丸,空腹酒下。【 功 用 】补益肝肾。【 主 治 】肾肝损及脾损,纳谷不化,腰痛不起者。 源泉汤【 来 源 】会约医镜,罗国纲,1789 【 处 方 】当归45克 大生地6克(研碎,酒浸一时) 熟地9克 白芍45克(酒炒) 阿胶(蛤粉炒成珠)45克 枸杞36克 青蒿21克 丹参75克 干姜(炒黑过心)15 ̄21克 淮药45克【 用 法 】水煎,日服一剂,或多服。【 功 用 】补阴血,清虚热。【 主 治 】血虚,劳热骨蒸,五心热,大便干燥,小便黄涩。妇人血虚发热者尤宜。【 加 减 】如尺脉弱、血虚有寒者,加肉桂3克;如妇人产后,加益母草9克;若五心不热,减元参;如骨不蒸热,去地骨皮;如胃寒作呕者,去生地。 溻痒汤【 来 源 】外科医镜,张正,1883 【 处 方 】蛇床子30克 川椒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