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见步作品一共几部:香港上海两生花 百年繁华殊途同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6:27:51

当我们被问及上海印象,纸醉金迷,是最常用来形容这座城市的词。上海一贯的傲慢,亦源于此。香港,有过自己最美好的时代。白纸黑字的数据表明她此刻依然是东方的金融中心,只有伦敦和纽约才值得她仰望。沪港双城之争,自1997年就已埋下了伏笔。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物和财富传奇,一个个隐没在时代浪潮中,惟有已然物化的城市气质在大都会和自由港中对峙、昂扬、彼此牵连。冷暖中,未见低头。香港与上海,情难了,爱恨亦难解。[我有话说]

1835年到1864年,上海与香港在近代中国的城市演进史上,确立了各自分明的角色。沿海的殖民和港岸开埠使外来血液混入了日后发迹为金融和商贸中心的沪港双城的近代城市胚胎中。上海开埠地一带洋楼耸峙、工厂林立、道路交错纵横,初次展露出五方杂处、华洋杂居的近代繁荣。在香港,小渔村成为了英国人极力维治的贸易口岸。随着商贸渐兴,大量华人涌入,为“渔民社会”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外来资本撞开了原始小渔村封闭的窄门。“东方明珠”的微弱光华,半掩在历史的深帷背后,若隐若现。
“上海模式”,从开埠说起
1843年11月17日,上海依约开埠。以此为起点,曾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无所表见”的上海开始了魔幻般的变迁。有人说,上海的崛起是一个奇迹,它创造了一种独一无二的都市类型。它不是由传统的中心城市逐渐演变成近代大都市,如伦敦、巴黎;不是在主权完整的情况下形成的移民城市,如纽约;也不是完全在殖民主义者控制下发展起来的新型都市,如加尔各答、香港;而是在中西文化冲撞与交汇的过程中由中外移民共同缔造的以通商为主要功能的商业巨埠。【详细】

上海法租界“国中之国”
崛起在小刀会、太平军战事中
上海的开埠地文化及其民俗流变
英国人登香港岛 小渔村变贸易港
英国人最早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以鸦片战争从满清政府手上夺得此地,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在英国占领前,香港基本上是一个荒岛,岛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篤和石排湾,东部的阿公岩,水井湾有一些渔民居住。其他黄泥涌、灯第洲、七姊妹等几处,则有一些小村湾。当时岛上的居民约3000人。随着香港市政建设的发展以及商业、贸易中心地位的逐步确立,越来越多的华人从大陆涌向香港岛。以渔民为主体的流动性大的华人社会已逐渐转变为聚居式的、相对稳定的华人社会。从1842年至19世纪末,香港和上海,是外报出版的两大中心。【详细】

晚清英国对华贸易发掘香港口岸
商贸使华人涌入“渔民社会”

香港成为当时的外报中心
调查
1.你如何看待上海和香港的未来?
上海将超越香港成为东方第一金融中心
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不会被改变
两座城市并驾齐驱,各有特色
2.你对上海赶超香港成东方金融中心的态度是?
支持上海,再写大都会繁华
不支持,香港本来已有优势应巩固
如果香港“没落”了,会惋惜
我对此不关心
3.你认为最能左右沪港未来地位的因素是?
国家政策
两座城市各自的投资环境
宏观市场和经济环境
国际环境
对此无认识

香港二十八任港督花名册
香港第廿二任总督葛量洪的回忆录率直讲出:“在这个英国直辖殖民地,总督地位仅次于上帝。他每到一处,人人都要起立,在任何情况下都遵从他的意见———永远都听到‘是,大人’、‘是,阁下’。”如是,港督在香港的地位一百五十五年不变。【详细】

浪奔,浪流,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成功失败,浪里看不出有未有……在曾经的那个时代,无数个“丁力”和“许文强”的毕生梦想,就是从潦草立命的闸北贫民窟搬到霞飞路上去。霞飞路上昼夜更迭,夜里幽静的秘密花园,锁不住白日商号争艳,车水马龙的熙熙攘攘。美人如玉,长剑如虹。上海滩遍地是金子,只要你肯奋斗,都有可能变成呼风唤雨的老大。这里是金钱和欲望的斗场。后来,在香港,外国人的资本从海上涌入,开放投资带来多重惠利。百货店、船运、航运、房地产……港商的投资在东南亚市场上长驱直入。一批精明勤奋的中国人,创造出叱咤国际的商业传奇。他们的财富令众人仰望,“神坛”问鼎之后,再忆旧时模样,他们曾经一贫如洗。
上海滩大富翁:无数“许文强”从白手起家到腰缠万贯
20世纪初,许多人来到上海“掘金”,上海被誉为冒险家的乐园。他们从天南地北汇聚到上海,白手起家,一些人很快成为知名巨贾。说起老上海商界的故事,周祥生从一辆旧车做到出租汽车大王,冼冠生从在剧院门口摆摊头卖陈皮梅和香港牛肉到后来创立冠生园;朱葆三从小学徒变身上海总商会巨头……他们的传奇并非偶然。在那个风云造物的时代,小人物的群像上,铺满了如临幸运之神宠爱的魔咒般的谜样光华。而他们,专属于旧上海。【详细】

探秘许文强原型杜月笙
雄霸旧上海大亨发迹之谜
老上海商界大王豪宅地图
香港抢滩 揭港富豪李兆基和李嘉诚家族地产发家秘史
赵钱孙李,李是百家姓中的大姓,而李姓对于香港来说,似乎又偏重了几分贵气,香港两大富豪,李嘉诚,李兆基,都姓李,而他们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李兆基的次子李家诚与李嘉诚重名,李嘉诚的次子又与李兆基的次子分别迎娶了著名的港星梁洛施和徐子淇。真正是剪不断理还乱。说起李嘉诚这位华人首富的婚姻生活,至今也算是凤毛麟角而较为少见,然而深埋在李嘉诚内心的事业与婚姻风雨,无时不在影响着李嘉诚的人生情感。【详细】

世界船王白手起家(视频)
霍英东的真实发家史
领带大王的金利来神话
30年代上海滩名媛图赏

上海滩岁月 青帮三大亨明争暗斗
民国时,三鑫公司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鸦片集散地,它的三位“老大”各司其职、各有“专长”,有过长达10多年的顺利合作。法租界里黑白通吃的黄金荣、军界上下通透的张啸林和精明的帮会生意人杜月笙形成三人组合后,这个警匪合一、集黄赌毒一身的黑社会就腾达于上海滩了。上海滩当年流传着黄金荣太爱财、张啸林很能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详细】
揭密香港富豪群落 21至29岁富翁最多
港岛区再度成为香港富翁人数占比最高的地区,以21至79岁的成年人计,每7人就有一人是百万富翁,而港岛区又以中西区富翁最为密集,每5人就有一人是百万富翁。
大量内地人士成为香港富翁,从侧面反映出香港的经济活跃,投资环境良好,加上税率低,使得人们有更多机会致富。【详细】

回首1970及1980年代,那个时候正是香港经济起飞,股市畅旺的黄金时期。经济向荣,连带着人人都金光灿烂,餐餐都要鱼翅捞饭伴干邑——把昂贵的鱼翅用来捞饭捞面吃,可见当时香港经济的繁荣程度,香港人的意气风发,不可一世,就此到了极点。财气之下,难免于无形间滋生出很多的傲气与优越感。这一点和上海人在内地的情绪很相似。1949年建国后,国共两党在上海城内展开了激烈的资本争夺战。上海是作为一场“经济”战役的交锋战场被政府拿下的。改革开放后,上海在内地人心目中的地位仍然挺立:这里是“国家的经济中心”,是“全中国最繁华的地方”。
陈毅 “三把火”整治大上海 引爆建国经济战首役
上海解放。一个叫范因克(Finch)的美国记者报道了他看到的景象:法租界内的大世界歌舞厅,本城最大的娱乐场所,竖起了一幅巨大的毛泽东画像。建筑物顶上出现了红旗,并在店铺门外飘扬。“整个景象就如同带有马克思主义烙印的好莱坞电影翻版。”而在22年前,这座城市同样热情洋溢地悬挂着的是国民党的旗帜。三天后,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到上海。这位比蒋经国年长十岁的大将军被任命为上海市市长,将承担安定中国最大工商业城市的重责。毛泽东将陈云从东北调进北京,出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主管全国经济的重振与规划。两陈并肩,开打新中国的第一场经济战役。【详细】

60年代荣氏家族在上海开英国跑车
上海,犹在改革开放之初
上海巨变的财富之路
香港百年 国际金融中心路沧桑
香港有“东方之珠”的美誉,也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从1843年英国割占香港岛开始,香港就走上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成为英美等外国商业、金融资本聚集的地区。但是,香港成为国际性金融中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1950年以前,香港的金融地位远不如上海,当时上海不仅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更号称远东的金融中心。不过,此后时势逆转,香港抓住机会,到1970年代前后,在时势、经济发展与金融制度的综合作用下,一跃而起取代上海,成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实现这个目标,从开埠算来经历了约130年。【详细】

闲侃香港的“镀金”时期
香港崛起与亚洲四小龙传奇
古惑仔与另类香港铜锣湾
三代上海移民的“香港情缘”
走在香港的大街小巷,“上海闲话”时时可闻。上海菜、上海点心、上海“老三阳”随处可见。香港现在到底有多少“上海移民”已经难以查考,但可以肯定的是,今日香港的繁荣也有阿拉“上海人”的一份功劳。记者先后采访了三代“上海移民”,他们的年龄分别是80岁、60岁和30岁。【详细】
陈冠中 我这一代香港人
香港1970年代是一个代的出现,有些反叛的意思。香港的婴儿潮比美国晚5年,是1949年。49年开始人口膨胀,本来只有50万人,当年就有100万人从大陆过去,两年过去,到51年就有200多万人。到70年代中,这些小孩出来念大学、做事。【详细】
影像双城记:上海香港梅开二度
在香港电影中,对于另外一座城市的逝去记忆的缅怀,总是通过一个好奇而且“好事”的眼光。本来是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但在香港影人的影片中,对上海,总有一份浓得化不开的“怀旧”情绪。【详细】
香港精神 化身为歌
那时国共两党正在打仗,广东潮阳人、20出头的刘锦木从家乡顺着海岸线走,一直走到了深圳。他要跟着一群乡亲去香港,以逃避战乱、保全性命。刘七岁丧父,九岁丧母,离开家乡没有什么牵挂。【详细】

当中国政府决心捧上海为纽约,香港剩下的优势已不多,如不能另寻定位,将来难免会如朱镕基所说,沦落为中国的多伦多。对于香港人来说,这是令人心寒的消息。中国希望打造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已有过同样的尝试,但当时内地的金融资本制度还不够成熟,所以未竟全功。香港的最后一个优势,是人们始终认同这是一个管治妥当、可以公平竞争的地方。当政府一旦有了主意,香港与上海,将走向何方?上海的贵气是钦定的,而香港的财气,或多或少散发着自由主义的气息。【详细】
上海:欲匹敌香港 从“终结上海模式”见端倪
检视上海这些年的做法,许多人说上海一直有意无意地效法香港,其主要表现是:传统工业急剧萎缩,房地产迅速成为支柱产业,做大服务业或第三产业,矢志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不能说上海这样做完全对或完全不对。然而,熟悉世界经济史的人都晓得,从没有哪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是由政府或官员事先计划和安排好的,至少华盛顿或林肯当年没有计划过让纽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英国世代女王也未下达过让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书。【详细】

上海香港 错位竞争(图)
冲击国际金融中心加速战
上海距国际金融中心还有多远
沪港之斗:比资本 比开放 比自由
香港是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1997年依然是。之前中国没有世界性的金融中心,但香港回归后,中国也就有了,但国家还是决定要重新建设“自己的”金融中心,这个“自己的”,就是指上海。中国制定出了长期规划,只为了有朝一日,上海能取代香港。撒切尔曾提起,“我们的自由主义,彻底输给邓小平的执着”。然而,上海要后来居上,赶上或超过香港并非易事。上海离国际金融中心还很远,由于受资本市场的环境以及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短时间内尚难以圆梦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依然中国唯一的国际金融中心。【详细】

香港不倒:有悲哀,有挑战
香港是如何咬紧伦敦纽约的
彭定康:告别香港 我很伤感
态度场

上海:世界级都市的雄心与现实(图)
一座世界级都市是如何炼成的,除了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这座城市不仅需要庞大的经济体积,深厚的腹地,优越的交通,资本与人才的自由流通,更需要在在全球化和当代化的城市发展中提炼出自身的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与上海争雄的城市是纽约、伦敦、巴黎、新加坡、香港。【详细】
潘石屹:我们热爱上海这座城市
我们从外地进入上海,看到是上海人在帮助我们,把我们作为朋友来对待,我们热爱上海这座美丽的城市,用心去与每一人交流。【详细】
历史抹不去港督的声音
香港已由一个平凡的海港发展为一个庞大而现代化的城市,与世界其他大城市媲美。香港能成为伟大的城市,并不是因地利而幸致,而是因为拥有珍贵无比的资产。在这个健全行政架构和法治社会中,香港市民生活、工作和共享繁荣,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充沛的活力和干劲,不断的努力,就是香港弥足珍贵的资产。【详细】

珍贵老照片:《色戒》时期的上海

上海滩绝世名伶孟小冬秘闻

镜头下的90年代上海写真

揭秘上海价格坚挺的豪华酒店

从弄堂石库门走入浓情上海

前港督府秘密地道用途

60年代香港绝色女星

深入驻港部队军营

沧桑香港:罕见的香港旧影

不容错过的香港美景

上海要成为东方的国际级金融中心,已经放下了“身段”向香港学习。上海有可能取香港而代之,成为东方头号金融中心。然而上海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第二个“香港”。香港的珍贵,在于她的丰富、自由、不可复制,在于她在悠悠岁月中沉淀的沧桑与辉煌,她那朱颜半掩的寥落,和萦绕至今身世多舛的哀伤。终有一日,当我们目睹上海作为东方第一金融中心的不可一世的炫目光华,还是禁不住要问,上海上去了,香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