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莉丝汀北岛下马番号: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 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0:34:16

1979年3月2日,对于61岁的李德贵老人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在这一天,他收到了湖北省沙市市革命委员会的通知,他终于摘掉了扣在他头上13年之久的地主分子的帽子,也就是说,从这一天开始,他在填写有关表格时,就“成份”一项,他不用再填“地主”,而可以填写“人民公社社员”,今后,他享有同其他社员一样的待遇,在入学、招工、参军、入团、入党和分配工作等方面,不被歧视。他的子女的出身,也改为社员,不应再作为地主、富农家庭出身。而在这之前,李德贵老人作为当时全国2000多万的四类分子之一,在生产、生活上倍受歧视,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任意被驱使,在非常时期甚至可以被屠杀。
这是三年前在从孔网上买一份原始档案,是关于一位名叫李德贵的地主分子的摘帽档案。仔细翻翻这本档案,深觉历史的残酷性,同时也深深的同情这位头顶“地主分子”帽子的主人公。
档案分为三个部分:申报材料及法律文书、调查证明材料、其他。
一、申报材料及法律文书:


1、摘帽、撤管呈批表(1979年2月);
2、五类分子等级表(1978年3月);
3、地富反坏分子摘帽通知书(1979年3月);

4、红星大队第一生产队关于四类分子评审材料:

(1)1965年《新划、新戴内部审批签》;
(2)关于逃网地主份子李德贵的材料综合报告(6页,1965年4月15日);
(3)关于李德贵材料中尚需查补的几个问题(2页,1965年4月26日);
(4)补充说明(1965年4月30日)。
二、调查证明材料:
1、关于红星一队地主份子李德贵摘帽鉴定;(1979年2月8日)
2、寡欲地主份子李德贵评审摘帽座谈会记录(1979年2月6日)

3、1978年3月红星大队给公社党委的鉴定书;
4、1978年3月座谈记录;
5、1965年4月至6月给李德贵带上地主帽子的各种证明十五份;
6、1965年4月对李德贵斗争大会记录(5页);
7、1965年红星大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阶级调查登记卡片;
8、农村机关四清运动退赔清单(1965年4月);
9、审讯笔录(3页,1965年4月13日)
10、本人历次交代:共有从1964年到1979年的交代书、坦白书、认罪书、自传、检讨书8份。

三、其他:
1、关于剥夺李德贵的选举权利的材料(1978年5月)
2、1978年5月《选举权呈批表》(剥夺选举权)
3、1976年《四类分子年终评审登记表》
4、1965年《四类分子登记表》(两份)

5、1974年《五类分子评审登记表》
6、1973年《五类分子评审登记表》
7、1965年“红星大队对四类分子的包夹名单”
8、1965年红星一队平(贫)下中农关于地主分子谢代秀(李德贵之妻)评审材料;(1页)
9、1965年红星一队平(贫)下中农关于地主分子张家炳评审材料;(1页)
10、1965年红星一队平(贫)下中农关于地主分子李德贵评审材料;(1页)
我们不得不说档案很详细,从摘帽的呈批表开始,一份份的材料按照类别和时间向上追溯,记录了这位主人公在戴帽期间的表现、如何被确定为地主分子、他的历次交代和简历。根据档案所列的内容大体可以把主人公的生平(1979年以前)罗列出来:
1、1918年生于沙市文星楼,本姓刘,兄弟五人,父母无法养活众多孩子,被过继给李茂珍,改名为李德贵;
2、七岁至九岁读书;
3、九岁开始至十五岁,在家中帮养父干活;
4、1934年,16岁开始在沙市许多地方打小工;
5、1938年,20岁,经人介绍到松滋县上陈乡郭上昌家做上门女婿,到郭家时,郭家只有母女俩,未经完婚,郭家女儿病逝,被收为儿子,改名郭雄九。郭家有地水田二十余亩、田十亩,雇人耕地。
6、1939年,21岁,由郭家做主娶杨林市谢代秀为妻。
7、1939年至1944年做生意,主要是“打烧饼、扎(炸)麻花、油条”,至日本人来后做生意的房屋被烧。期间,请了一个师傅和一个小工。
8、1944年至1946年,继续租房做打烧饼、炸油条生意;
9、1947年至1949年,由妻子谢代秀之兄介绍到松滋县纸厂河镇当征收员;后又在杨林市镇当税收征收员和税务主任。
10、1950年回沙市张家沟(即以后的红星大队)父亲家(应该是养父);土改时被划成份为小商贩;
11、1951年在家帮父亲搞小生意;该年,入赘的郭家的叔伯兄弟郭锡九、郭恒九、郭平九及妻子的兄长谢代美、谢代玉被人民政府镇压。
12、1952年在当地白庙子小学教书;
13、1953年,在江陵县粮食局做统购统销、收粮工作;
14、1954年,当地发大水,在沙市做小菜贩子;
15、1955年至1956年,在张家沟生产;
16、1956年下半年起当初级社会计;
17、1957至1959年当高级社会计;
18、1960年到和平渔场做会计;
19、1961年调回大队做会计;
20、1962年起下放回家生产;
21、1964年,四清运动查出有贪污问题;
22、1965年,47岁,被划为地主分子,戴上地主分子的帽子;
23、1965年至1978年被管制劳动;
24、1979年3月,61岁,被摘掉地主分子的帽子。
在档案中,有些时间在历次交代问题中有前后不一致的地方,所以在这里只是一个大概的线索。
纵观李德贵的前六十年,其中几点是值得关注的:
第一是入赘到郭家做上门女婿,是导致其最后被划为地主阶级的最重要原因。从1951年镇反运动中,郭家有三位被镇压来看,郭氏家族显然是当地的“恶霸地主”之一, 虽然李德贵到郭家前也可以算的上是个贫苦人民,但一旦踏入剥削阶级的大门,永远就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不管你在这个阵营里面扮演了什么角色,也不管李德贵到郭家后还未娶亲,郭家女儿就去世。剥削阶级的特征是不劳而获,郭家的三十多亩地租给别人耕种,自己收租,是典型的地主阶级,在要打倒私有财产的年代,有点家产就会拖累一生。
第二,中国有未进门就成了“望门寡”,但未娶还是入赘的“望门鳏”未听说过,李德贵不可能独身一辈子,既然入赘,郭家也还希望他替郭家传宗接代,在郭母的张罗之下,李德贵娶了谢代秀为妻。也许要门当户对,谢家也是地主,这样,李德贵的地主阶级身份就更加确定了,并且在妻子哥哥的介绍之下,解放前夕,在当地还做了一年多的伪政府税务征收员和税务主任。谢家也和郭家一样,1951年时李德贵的两个大舅哥都被镇压了。
第三,解放后,李德贵没有在松滋再呆下去,而是在1950年携家人回到了养父家江陵县的张家沟,姓名也由郭雄九改回了原来的李德贵,从材料上反映的情况来看,他似乎没有隐瞒自己的身份,1951年松滋的杨林市镇还专门把他叫了回去调查,结果是并没有问题,划分成份时被划为小商贩。如果这样一直生活下去,李德贵的日子还是比较好过,最起码在六十年代前他做过教师、会计等只有贫苦农民才能做的工作,在那个年代算是干部。六十年代,阶级斗争扩大化,全国进行四清运动,按照当时的标准,可能没有一个村的会计没有问题,李德贵同样也没有打倒要求,比如在某次公款吃饭时多加了一只鸭子、劳模庆功会上蹭了公家两顿饭等等,加之前面的历史“污点”,在1965年被江陵县人民政府划为地主分子,同时,连累了妻子谢代秀也一同被戴上地主分子的帽子。以后的这十三年可能是李德贵和家人最难度过的日子,材料中除几年的“四类分子登记表”之外,并没有太多的情况说明,但就整个中国的大形势来看,再加上“文革”这极端的十年,李德贵的生活会是在“水深火热”之中。
第四,1979年1月29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份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除极少数坚持反动立场至今还没有改造好的以外,凡是多年来遵守法令,老实劳动,不做坏事的地、富、反、坏分子,经过群众评审,县委批准,一律摘掉帽子,给予人民公社社员待遇。地、富家庭出身的社员,他们本人成份一律定为公社社员,与其他社员一样待遇。凡入学、招开、参军、入团、入党和分配工作等方面主要看政治表现。这一决定,至少两千万人结束了长期受歧视的生活,李德贵也经过群众评议,沙市市革命委员会批准,于1979年3月2日摘掉了地主分子的帽子,开始过上平常人的生活。
就李德贵的前六十年来说,人生的道路比较波荡起伏,两次改姓,辗转三地,当过小工、做过生意、干过国共两党政府的干部(税收主任、会计),最后被戴帽、摘帽。其阅历之丰富,足可以以此人生为素材,写出一部小说。
历史是很残酷的,李德贵老人前六十年就这样过去了,我不知道老人现在是否还健在,也不知道摘帽后的日子过的怎么样,但至少六十岁以后他可以拥有最起码的人的尊严。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推荐给朋友
此文来自  黑色  的文件夹  [立此存照]
上一篇:盘点只有富人才买得起的奢侈商品 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