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舰队索敌:2012年广东省高考文科综合预测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8:29:27

2012年广东省高考文科综合预测分析
第一部分  回顾2011高考

 洞悉2012高考动向2011年广东文综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近半数的主观题是开放性的,鼓励考生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回答问题。试题延续了近年来的风格,在不回避地方性热点问题的同时,视野开阔,立意高远。政治科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科学发展;历史科的社会变迁与社会阶层变动的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地理科的关注低碳经济,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成为命题的核心内容。命题人在努力控制试卷阅读量的同时,力图保证命题素材的生动鲜活,同时适当降低题目的难度,实现高考改革的平稳过渡。
    2011年高考考情2011年是广东高考方案调整后的第一年,文科综合卷替代了原来的文科基础卷和X科单科卷,试卷结构如下表。
各科内容所占比重如下表:
 政治学科   

2011年广东省高考政治学科题型只保留选择题和问答题两种,取消了不定项选择和辨析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题的难度。2011年广东省高考文综政治受题量减小的影响,知识点的覆盖面缩小,更加集中于考查少数重点内容。设问简单明了,但角度更加灵活,直接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很少,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背景材料更加贴近考生实际,基本都是考生能够观察到并能够进行理性思考的社会现象。考查方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组合式选择题所占比重大,既有四选三,也有四选二或四选一;在题目背景材料的选用上,突出地方特色。

1.注重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试题的基础性,强调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把握近几年,广东省高考政治学科主要考查了宏观调控、社会公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域经济发展、政府的性质与职能、文化创新的途径、辩证的发展观、实践、群众观点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教材上都有完整的叙述,是考生应掌握的主干知识,考生只要对现行教材内容有基本的把握,就能够获得及格以上的分数。

2.关注现实,关注时政热点,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虽然不直接考查时事政治,但许多试题都以本年度的国内外重大事件以及广东省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如2011年广东省高考政治部分内容涉及新选举法、乌鲁木齐“7?5”事件、实行党政干部问责、新中国成立60年庆典、《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等,要求考生运用所学原理,联系材料进行理论分析。

3.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政治试题都特别注重引导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在熟悉世情、认识国情、认识社情、认识生活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人文素质、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观念。
   2012年高考动向政治学科

根据对2011年高考政治试题的分析结果可预测,2011年高考将更加体现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的要求,命题形式更加灵活,稳中求变、求新。题目的背景材料会更加贴近考生生活,反映时代的变化,让考生感受到人们不仅在物质生活上有很大的改变和提升,而且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变化更是巨大。试题会更注重考查考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注重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学科素养和道德素养。

1.突出政治性和思想性,即试题会引导考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

思想政治课既具有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这就要求高考政治试题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用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来统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2.强调基础,突出主干知识考查,注重知识迁移与整合

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是高考命题一贯坚持的原则。政治试题将注重回归教材,重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不追求“偏怪难”;注重知识迁移与整合,不提倡机械记忆。

3.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注重对思维能力的考查    在推进素质教育和呼唤创新人才的时代背景下,试题将全面考查《考试说明》规定的四个方面的能力目标。在选择题中,侧重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主观性试题中,四项能力要求都会有一定的体现,但侧重于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充问题”的能力。

4.关注社会热点,反映时代主题    关注社会热点,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近几年新课标省区自主命题的成功经验。命题者仍将敏锐地关注时代发展,以新情境、新角度考查考生的时代意识、现实意识。

5.体现课改要求,关注人文素养,强调探究性、开放性命题者会以贴近考生、贴近生活的素材为载体进行试题设计,引导考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也有利于形成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加深入地推动中学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
 
第二部分  直击高考热点 

把握高考脉搏政治学科命题热点一  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再创特区新辉煌

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以蓬勃的进取精神和创新实践,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命题分析】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不仅是广东的一件大事,也是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一件大事。总结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具有深远意义。命题者会主要从总结经济特区改革的成功经验切入,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中的发展观、辩证的否定观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从总结经验,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提供借鉴等方面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等知识点;从全国支持经济特区发展,经济特区回馈全国等方面,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等知识点。

【命题预测】  2010年9月6日,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深圳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改善人民生活,创造了“深圳速度”;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功运用国外境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进行了开拓性探索;坚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全国支持经济特区发展,经济特区回馈全国,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对全国发展起到重要辐射和带动作用;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多领域交流合作,为推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并保持繁荣稳定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胡锦涛对经济特区今后发展提出了5点要求。胡锦涛强调,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经济特区必须立足新起点,适应新形势,瞄准新目标,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

(1)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年来的成功经验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

(2)运用辩证的否定观,分析说明经济特区为什么必须立足新起点,适应新形势,瞄准新目标,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

【解题策略】  本题以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背景考查哲学知识,材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另一部分是胡锦涛对深圳经济特区今后发展提出的要求。两问都限定了考查的知识范围,指明了答题的基本方向。考生只要结合材料认真分析,很容易找准答题要点。问题的区别是前者侧重于原理分析,而后者侧重于方法论要求。

【参考答案】  (1)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深圳经济特区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的束缚,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自主创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深圳经济特区坚持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与港澳台的交流合作,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③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又要重视局部,发挥部分对整体的积极作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全国支持经济特区发展,经济特区回馈全国,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就体现了这一点。④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深圳经济特区敢想敢试,敢为天下先,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2)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既肯定又否定,实质是“扬弃”。这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因此,深圳经济特区必须立足新起点,适应新形势,从而实现新跨越。②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因此,深圳经济特区必须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增创新优势。

【备考策略】  对生活与哲学论述题的解答,第一,考生要认真审读设问。最近几年的高考题,设问一般会设定知识范围,考生一定要看清楚,防止做“无用功”,答非所问。第二,要弄清设间指向,如题中的设问类型,这对答案的表述影响很大,考生弄不清设问指向就很容易失分。第三,审读材料时应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如“随着”“重点”等,通过关键词透露的信息,很容易联系到相关的哲学原理或观点。根据近几年高考题的情况来看,生活与哲学论述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人生价值的实现”等。2012年高考仍然会重视这些内容。
命题热点二  “十一五”取得成就的经验与“十二五”发展的思路

【命题分析】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来之不易,其中的经验值得总结与推行。2012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怎样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党、我国政府及广大人民面前的一道重大时代命题,理清发展思路显得尤为重要。这必然会成为2012年高考命题重点关注的热点之一。

【命题角度】

(1)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体制与机制的完善、国家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角度探讨取得成就的经济原因;

(2)从坚持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政府职能的履行与转变、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外交政策等角度分析取得成就的政治原因;

(3)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用、民族精神的弘扬、文化生产力的发展等角度探讨取得成就的文化原因;

(4)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坚持走群众路线等角度分析取得成就的哲学依据。

【命题预测】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欣喜。2009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五”末的50.7%上升至52.9%,投资与消费的增幅差距有所缩小。2009年,我国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十五”末的40. 3%上升至43.4%,由此可见,服务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愈发明显。“十一五”前四年,累计淘汰的炼铁、炼钢、焦炭、水泥、造纸等落后产能分别为2110万吨、1640万吨、1809万吨、7416万吨和150万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 61%。2009年,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 5%,增速连续3年高于东部地区。

材料二  2010年是中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的目标。官方数据显示,中国2006—2009年GDP增速分别为11.6%、13%、9.6%、9.1%:2010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11. 1%。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在联系,谈谈“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解题策略】  首先,考生审题要到位,注意是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在联系谈“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的原因,两则材料的内在联系体现为经济发展得益于经济结构的调整;然后,要注意材料一中有关经济结构调整的几个方面的数据变化,考生要把枯燥的数字用学科知识进行解释说明,归纳整理出答案。

【参考答案】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国家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具体表现为:①促进了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的增长更趋于均衡;②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使三大产业结构更加合理;③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得到有效控制,着力提升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④统筹东西部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备考策略】  在高考复习中,考生要注意从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结构调整等制度层面宏观把握我国“十一五”期间取得成就的经济原因,尤其要联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展开分析,整合和运用好相关知识,学会从微观上剖析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成功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热点三  转变政府职能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命题分析】  近年来,“服务型政府”成为一大热词进入政府和公众视野,其前进脚步日益加快,法治化步伐也日渐明晰。依法履行职责,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府法治化的具体体现和重要载体。依法行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交化,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2010年,我国在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行政与建设法治政府、服务至政府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这会成为2011年高考命题重点关注的热点之一。

【命题角度】  (1)运用我国政府的职能、政府的责任、政府权力的行使、政府权力的监督等相关知识,结合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举措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具体分析依法行政的意义与措施;

(2)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知识说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命题预测】  2010年8月27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在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挑战增多;要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必须深化改革,同时也要求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政府加快推进依法行政①有利于规范权力的运行,增强政府的权威②有利于保障全体公民的权利和自由③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④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彻底根除腐败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题策略】  依法行政的直接目的就在于规范权力的运行,有利于防治腐败、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增强政府权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故①③正确;②说法错误;④说法错误,错在“彻底根除”上。故应选B。

【参考答案】  B

【备考策略】  在高考复习中,要根据温家宝在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几点要求,即加强政府立法和制度建设、深入推进科学民主决策、严格依法办事、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等,联系政治生活中有关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依法行政等方面的知识进行针对性训练。
 

2012年广东省高考文科综合到底考什么?
第一部分  回顾2011高考  洞悉2012高考动向
   2011年广东文综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近半数的主观题是开放性的,鼓励考生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回答问题。试题延续了近年来的风格,在不回避地方性热点问题的同时,视野开阔,立意高远。政治科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科学发展;历史科的社会变迁与社会阶层变动的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地理科的关注低碳经济,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成为命题的核心内容。命题人在努力控制试卷阅读量的同时,力图保证命题素材的生动鲜活,同时适当降低题目的难度,实现高考改革的平稳过渡。

历史学科
   历史学科考查内容略有减少,三个必修模块是必考内容,选修一选取五个改革史(分别为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选修二选取英国、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必考内容难度系数由过去的0.6左右上升为2011年的0.54左右。
1.坚持广东历史高考“新情境、新材料”的命题理念
   自广东高考自主命题以来,命题专家一直坚持“新情境、新材料”的命题理念。尽管2011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的题量较2009年大幅减少,但材料仍相当丰富,并给入耳目一新的感觉。入题材料有课外的新词汇如“庄园”“邮资”“社会群体”等,有传统观念,如“家国一体”社会中的忠孝观念,有诗歌、图表、历史著作、历史言论等、其中第13、15、18题选材尤其新颖,高考试题多选用课本以外的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学生可以依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第13题考查均田制,“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二题干中对“庄园”一词的解释,实际上是要告诉考生它与均田制下的国有土地是不同的,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应理解为私有土地。命题专家抓住考生在学习北魏均田制时容易进入的误区,命制了此题,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教材知识,在新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对宏观历史视野和纵向历史发展线索的考查
   试卷另一个鲜明特点是小切口、大跨度,注重考查考生从宏观的高度总结历史规律的能力。从表面上看,试题探讨的是微观历史细节,实际上是把细节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查的。如第20题引用了“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的内容,该信出现在1 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和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之后,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之前,如果考生能将该信放在法国这段历史中,就不难得出“政治局面错综复杂”的结论。再如第22题考查了1959年美苏之问的对抗,只要将其放在“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中进行思考就容易得出结论。
3.从社会史的视角考查转型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广东历史试题重视对转型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考查。但从社会史的视角考查转型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特别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尚属首次。简单地说,社会史是以人们的群体生活和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以社会结构、社会组织、人口、物质与精神生活习俗为研究范畴的专门史。群体研究是当前史学界的热门话题,2010年广东高考历史题带有非常浓厚的社会史群体研究色彩一如第38题指出:”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该题以社会群体为研究对象,分别考查宋代市民阶层、近代留学生、工人群体、当代农民工群体与社会转型的关系:
4.关注民生、贴近现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一特点是由历史学的基本特征和任务决定的。历史学的基本特征是为现实政治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培养考生的人文素养和公民意识。第38题考查了农民工问题,农民工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更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重要的社会问题,它属于民生的范畴。该题旨在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民生,使考生意识到作为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第39题考查了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旨在引导考生从“世界视野”的角度认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面临的挑战。当前的中国正在和平崛起,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愈来愈频繁,我国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历史学科
    2011年广东历史高考总体上以求稳为主,不论是题型、分值、考查内容,还是考查特色都不会有大的变化。但试题本身的难度会有所加大,因为经过首次文综考试后,各学校的复习针对性有所加强,学生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主观题将会以小切口、大跨度考查历史发展线索的试题形式出现,可能会横向比较或考查某一历史转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1.强调基础性
    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是指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而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即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新课标高考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对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查考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考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考查宗法制,就要抓住其本质内容:一是以血缘为纽带,二是嫡长子继承制,三是大宗与小宗的相对性。
    2.重视历史性
    由于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要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在于“历史性”,贴近现实、不回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
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3.坚持运用史学新观点
    近年来,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和生态史观等新史观明显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新的史学观点已成为高考历史试题之魂。为了让广大考生接触多元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历史观,2012年高考仍将继续引入新的史学观念。如文明的传承、交流、融合是文明史范式的基本概念,工业化、民主化、法制化、城市化等是现代化范式的基本概念,交往、联系、全球化、集团化等是整体史范式的基本概念等。
    4.关注民生,凸显社会生活史
    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改变了以往以政治史为主,附带部分经济和文化史,而忽略社会生活史的命题特点。家庭史、人口史、社会结构变迁史、抗灾赈灾史等都进入了命题者的视野,体现了高考命题对“从生活走向历史,从历史走向社会”理念的执着追求。
另外,考生要关注近年来史学界新发展:如中国史方面有家族史、区域史、城市史、移民史、社会生活变迁史等;世界史方面有生态环境史、科技史、妇女史、人口与家庭结构史、宗教史、人权史等。
历史学科
    从历史角度来讲,热点应该是对历史发展进程有重大影响的持续性的热点,或者是目前我们社会所提倡的或者对历史发展,对现实发展有重大指导意义的,而且是持续性的,连续几年的热点才是真正的热点。
命题热点一  政治文明与制度创新
    【命题分析】  政治文明包括政治观念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政治组织文明、政治技术文明等内容学术界一致认为,作为政治领域的规范和规则,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政治制度选择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政治选择。与之相应,政治制度文明史就是政治文明史的核心内容,制度文明是当今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主题。代议制作为人类社会处理公共事务的一种程序性制度,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较为完善、成熟的国家政治制度,是人类智慧在社会政治领域里的一项重要文明成果。
    【命题预测】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四日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这表明汉代选官
    ①注重门第      ②品行为重       ③考查才学       ④打破血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题策略】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切入点是汉代察举制。依据“德行高妙,志节清白”“学通行修,经中博士”可知选B。
    【参考答案】  B
    【备考策略】  考生在备考2012年高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命题角度:一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如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以科举制度为中心)、监察制度(以秦汉为例)等;二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如君主立宪制、共和制、有代表性的法律制度(含重要宪法)、资产阶级代议制等;三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如苏联(俄)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为代表)等。

命题热点二  世界立场与国际合作
    【命题分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由资本主义开放性和扩张性的特点决定的。其形成的内在动力是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而外在动力是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国际化,瓦解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存在的孤立、闭塞的陈旧经济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在客观上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狭隘性,开始向现代文明转化。从道德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西方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宰割、奴役的产物,不仅使亚、非、拉国家遭受不等价交换的剥削,而且使它们成为发达国家的附庸。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演变的启示:一是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世界发展进程具有重大影响,一个国家只有掌握先进的科技才能真正强大起来;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关键是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三是改革开放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立足中国实际,放眼世界发展,继往开来,积极进取。
    【命题预测】  鸦片战争以后,“洋棉每百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也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仅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国棉花价廉物美,畅销海内外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取得优势
    C.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比较高     D.中国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
    【解题策略】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切入点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对中国的影响:材料表
明中国的原料价格低廉,外国大量采购,这一现象表明中国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
    【参考答案】  D
    【备考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从完整的“体系性”的学科内容向“专题性”的学科内容过渡,将传统的完整的学科体系浓缩为数十个专题。考生备考2012年高考要注意从学科专题角度分析。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其渊源可以溯及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以及西欧国家早期的殖民扩张;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全球扩张,一方面把世界上的落后国家与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体系,另一方面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播到落后国家和地区,客观上促进了落后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世界经济一体化究其根源和实质而言,是资本主义的扩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通过倾销商品与掠夺原料、输出资本、操控国际市场等手段,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压榨。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始终处于附庸的地位,且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扩大:

命题热点三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及广东地方史
    2011年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周年。为纪念这一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海峡两岸正积极筹备纪念活动。纪念活动能拉近两岸中国人的距离,增强同胞情,共同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命题分析】  孙中山的家乡广东在2011年必定成为“孙中山热”的重要基地。2011年广东高考历史题对孙中山民主追求进行考查应在情理之中。可能涉及的知识点有“三民主义”、20世纪初的历史阶段特征和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建议考生对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进行专题复习。
    广东是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前沿,是较早开放的地区之一,在现代又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引领社会潮流,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借“孙中山热”的东风,广东高考历史试题会加强对广东地方史的考查,这值得广东考生注意。
    【命题预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孙中山《建国大纲》
(1)依据材料一,康有为在民生问题上的主张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的民生主张有何发展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各取得了哪些主要实践成果?
    【解题策略】  该题选取两位近代广东思想家康有为、孙中山关于民生问题的看法,具有现实意义,时代感鲜明。第(1)问康有为的“公养”“公教”等主张,表明他主张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相结合。第(2)问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就是通过改革土地制度、发展经济解决民生问题。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来源是儒家的“大同思想”和西方的民主思想。第(3)问结合孙中山的政治活动组织答案即可。
    【参考答案】  (1)社会福利制度化,强调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相结合,救济与教育相结合。
(2)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明确提出了以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明确提出了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的主张。思想来源:儒家的 “大同思想”和西方的民主思想。
(3)三民主义:推翻清政府,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三民主义:实现国共合作,掀起国民大革命。
    【备考策略】  考生在备战2011年高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命题角度。一是评价辛亥革命应坚持什么视角,坚持什么样的原则,辛亥革命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遗产,如何认识孙中山、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二是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干的三件大事:(1)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并在曲折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地理学科
2011年广东高考文综地理部分考查内容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
1.考查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是高考的大方向
   自广东高考自主命题以来,命题专家一直坚持“新情境、新材料”的命题理念。2011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材料相当丰富,试卷中的地理试题大都是嗣绕着热点问题展开的,并最终都落脚在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上。试题情境新颖,但又不偏不怪,既能较好地控制难度,又具有较强的区分度,这是高考地理命题逐渐走向成熟的表现。试题设计既在“意料之外”,又尽在“情理之中”,没有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也没有偏题难题,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
2.考查的侧重点有所改变
   以前的广东省地理单科高考试题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比重大致是各占一半,但是2011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中自然地理比重下降、人文地理比重上升,摒弃了过去考查地球运动时频繁出现的抽象的光照图等,降低了对考生空间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难度要求,加大了对人口、工业布局、城市空间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的考查力度。试题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实用性强.既符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与中学地理教学和高考地理的发展趋势相吻合。区域地理知识一般只作为高考命题的载体或背景,考生在复习时,一要将必修教材内容融入区域地理中去复习,二要注重对区域地理中重要地理位置、地理事物分布的复习。
3.地理学科特征明显,注重对考生地理素养的考查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工具和载体,没有图表的地理试卷不是合格的试卷。2011年广东高考文综试卷地理部分共有8幅图,其中两个问答题每题都有2幅图。图表形式变化多样,有饼状图、坐标图、区域地图、表格等,几乎每个问题都依赖于对所给图表信息的分析、判读。选择题注重对地理要素的联系,地理现象,地理基本规律、原理与方法技能的考查;综合题重视考查考生从所给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认真审题,反复思考,从而剖析出命题意图,确定解题的思维过程。
4.热点问题反映了地理学科的基本思路和思维方法
   地理学科十分强调学与用的有机结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关注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倡导学以致用,这有助于考生培养环保意识、开阔视野。试卷热点试题多选用全球变暖、人口等全局性、长效性的重大现实问题作为素材,把设计的问题寓于试题的情境中,使考生答题时能感受到浓郁的时代气息,避免了考生对热点的庸俗化追逐,体现了地理学科的价值和功能。
地理学科
    2011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总体难度会继续以求稳为主,不论是试题题型、分值、考查内容,还是考查特色都将不会有太大改变。主干知识仍然是高考命题的基本要点,如地理计算、天气与气候等最常见的主干知识,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今后的高考地理试题将更加鲜活生动,旨在提醒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倡导学习“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考生要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地理教材,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思想和理念,用地理学科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更加注重对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
    提取信息的能力(新概念、新情境的快速理解及准确应用)、图形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发掘图表中隐含信息,实现图图转换、图文转换,对原有知识结构整合重组)、综合分析能力(对复杂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论证和解释地理问题的形成过程与结果)、动手绘图能力将是2011年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
    2011高考试题将会更加突出空间分析,强化综合思维。考核目标和要求不仅表达形式简明扼要,更强调对考生思考过程的考核。
2.将注重图表分析方法和对区域地理的考查,进一步突出学科特色
    高考地理试题不离图,图表形式多样化。试题中的图表不但形式多样,而且注重图表信息的组合。这些都对考生运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地图叙述地理事象和其特征,进行分析、判断、归纳和总结;另一方面要求考生能够对图表信息中的隐性信息进行提取和对无效信息进行排除,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面对纷繁复杂的图表,考生要从“读懂图”转变为“会读图”,掌握好读图方法。这就要求考生在日常学习中重视和加强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要及时对各种图表的特点进行归纳,养成以地理图表辅助记忆和思考的习惯,学会图文互换、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提高从图表上准确、全面、有效地提取显性和隐性信息的能力。
    高考图表中占分值最大的是区域地图,因此,考生不能放松对区域地理知识的复习和区域定位的训练。考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第一,空间定位,即确定区域的空间位置;第二,区域特征,即在这个区域中,有哪些地理事象,它们有什么样的分布特点,或者有什么突出的特征;第三,原因分析,即在这个区域中,这些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是什么;第四,形成、发展、变化的时间,即地理事象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着不同的发展变化规律;第五,解决措施,即不同区域都会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考生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措施。
3.地理计算
   地理计算能够较好地检测考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地理基本原理的运用能力:多年以来,无论是精确的计算还是估算,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日期范围的确定、比例尺计算、地表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和经纬网图上某区域的面积估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相对高度计算和温差计算等。但本部分命题会趋于简化,不会出现繁杂的计算。
地理学科
    由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和现象都与地理学科密切相关,因而高考命题者在命题时常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为载体,考查考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考生在夯实地理学科基础的同时,还需积极关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对其加以思考和辨析。热点本身并不重要,试题设计大多是围绕热点考查与之相关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既需要关注热点问题,又不能偏离方向。
第二部分  直击高考热点  把握高考脉搏
命题热点一  人口
    【命题分析】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类型转变的加速推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理想适度人口”是指不仅人口的数量是适当的,而且质量是较高的,年龄、性别的结构是合理的,同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是相适应的。
    【命题预测】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出生的男婴总数与女婴总数的比值,用每百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正常值约为105)。近十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升高。下列行业的迅速发展,有利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是
    ①制造业       ②建筑业      ③家庭护理         ④食品服务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题策略】  制造业和建筑业所需要的男性劳动力比重大,这些行业的迅速发展会引起人们对男性的重视,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而家庭护理和食品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为女性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会引起人们对女性的重视,有利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
    【参考答案】  D
【备考策略】  人口问题是高考青睐的知识点之一,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应关注有关人口的多方面知识,如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老龄化,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等之间的关系等。

命题热点二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命题分析】  从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趋势来看,高考不回避已经考过的知识,高考考过的知识都是重点知识,而重点知识又是任何一年都要重点考查的内容,所以考生仍然要重视和关注已考过的地理主干知识,如能源安全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等。我国正在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高考要体现和反映这一发展观,所以在近年的高考试卷中以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低碳生活”为材料的考题出现较多。
    【命题预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11月5日,第25届世界电动车大会暨展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低碳、环保、节能成为全球电动车发展方向。
    材料二  2010年11月l1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和深圳市政府在深圳签署《共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根据《协议》,中国交通运输部将积极推动深圳市重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智能交通系统和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建设,鼓励新能源公交车辆的更新使用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1)谈谈深圳创建“公交都市”的意义。
(2)水力发电有哪些优越性?
(3)在内蒙古高原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有哪些有利条件?
    【解题探究】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小汽车数量急剧增长,由此造成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倡导低碳生活就要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水力发电的优越性主要是相对于火力发电而言的。我国内蒙古发展风力发电的有利条件为风力资源丰富和市场广阔。
    【参考答案】  (1)可以大大减少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有利于减少污染,改善城市环境;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体现社会公平。
(2)水力发电具有可再生、清洁无污染、投产后发电成本低和防洪等优点;我国水力资源丰富,有很广阔的前途。
(3)内蒙古靠近冬季风源地,地势高且平坦,摩擦力小,风力强大;靠近华北平原等,市场广阔。

命题热点三  关注亚运,关注广东,关注泛珠江三角洲
    【命题分析】  2010年11月在广州召开的第16届亚运会是举国关注的大事,按照高考地理学科命题的一般规律,地理学科不回避热点,但是考生要注意高考关注的往往不是热点本身,而是以热点为背景考查相关的地理知识。从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趋势来看,“世界盛会”这些热点的考查类型与模式呈现多样化,但大部分的试题往往是以这些“世界盛会”举办地作为材料或背景,考查高中地理中的一些主干知识。前两年高考以北京奥运会为背景考查了北京的城市区位优势及其在区域联系中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借助奥运会火炬的全球传递考查了气候、自然带等方面的内容。

【命题预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我国广州举行,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在海心沙举行。
    材料二  下图是我国南部沿海略图。

(1)简述开闭幕式举行场地海心沙的形成原因。
    (2)描述B河上游的水文特征。
    (3)A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解题策略】  海心沙的成因要从水流速度减慢和地球自转偏向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水文特征要从水量、季节变化、含沙量、是否结冰等方面进行描述。发展基塘农业的有利条件要从地形、气候、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广州处于珠江下游,由于地势低平,水流平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泥沙在珠江左岸沉积,从而形成了海心沙。
    (2)水量丰富,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长,含沙量较小,不结冰,水力资源丰富。
    (3)该地地势平坦,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邻近港澳、东南亚,国内外市场广阔。
    【备考策略】  天气与气候、河流与湖泊、洋流性质与流向等自然地理知识,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区位,城市化和工业化,人口、自然资源的分布与资源跨区域调配等是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在备战2011年高考的过程中考生要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