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m手机版:撕裂台湾最后的防线—势如破竹(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33:39
撕裂最后的防线——势如破竹

第六道防线则是“决战于滩头”的反登陆,是在对方登陆以后用反登陆的打击力量迎头痛击,基本上是陆军对陆军的抗衡,这是台湾最后的防线……

作为“抗登陆”整个过程来讲,可分成几个部分,第一个“泊地攻击”,第二是“滩头坚守”,第三个是要对大陆机降、空降、以及抢占滩头的部队实施反击。整个作战反击行动包括反突击和反冲锋,以至到恢复到战前的态势,达到整个“反登陆”作战的目的。

一、 泊地攻击

泊地攻击,要求对水线的登陆部队进行炮火攻击和轻武器的密集射击,以达到阻滞其前进且将其压制于滩头,呼叫后方炮火进行打击。就台军而言,这样的要求有相当的难度,其火炮和轻武器都将遭受强大的火力压制。

1、用火力压制战术在滩头形成台军火炮火力盲区
首先,由前文所述台军滩头阵地一线和纵深50公里的地区都遭受大陆强大的炮火压制,根本无力对滩头阵地实施炮火支援。
特别要提出的是,大陆特混舰队在登陆场外海面组成的强大火力可以压制以登陆场正面中心点为圆心半径50公里的半圆形地区——这就意味着若台湾将所有射程最远大45公里的雷霆2000从其他地方调集过来,排除在路上遭受大陆超远程火炮的覆盖的可能,全部安然摆放在圆弧边缘进行射击,在半圆形地区中央也会形成一个以登陆场正面中心点为圆心半径5公里的半圆形火力射击盲区——从而形成一个正面宽10公里,纵深1-5公里的,面积近40平方公里没有炮火威胁的登陆场。
(注:对比诺曼底登陆场——美第4师的三个团全部上陆,共上陆21328人,1742辆车,1695吨物资,建立了巩固的正面宽4公里,纵深9公里的师登陆场。第1师和第29师,则占领正面6.4公里,纵深2.4公里的登陆场,到夜间登陆场正面进一步扩大到8公里,上陆人员共3.5万人。)

2、对滩头部队的轻武器进行压制
其次,要求台军滩头阵地的轻武器和直瞄火炮一类的轻型火炮对大陆滩头部队形成轻火力压制也不太现实。由前文所述,大陆特混舰队火力群就位以后,将实施长时间高强度的火力准备,与此同时空中打击力量也会用威力强大的航弹和集束炸弹进行饱和轰炸,值得一提的是重炮和云爆弹战斗部的火箭炮十分钟集中射击。重炮威力强大,可摧毁坚固的工事。而云爆弹战斗部最大的威力所在就是燃烧覆盖地区的空气,使覆盖地区上空形成短时间的真空,对人员有两种方式的杀伤,一是爆心周围大气压力因空气燃烧殆尽而锐减,人体的压强失去了大气压的对冲将对自身的皮肤和器官形成伤害,典型现象是血液将眼球挤压出眼眶;二则是大脑缺氧五分钟会导致脑死亡,十分钟的集中射击可最大可能的杀伤地下或半地下工事中的人员。即便还有幸存者,在大陆炮火间歇性覆盖的威胁之下也不敢轻易进入阵地。直瞄火炮一类的轻装甲防护兵器,在大陆火箭炮杀爆燃弹战斗部爆炸后钢珠漫天飞舞的威胁下几乎没有可能前出隐蔽部作战。
而在轻武器方面,大陆登陆艇和装甲车上配备的轻武器火力十分强大,若双方对射,吃亏的是台军。

大陆解放军的机枪家族:
81式7.62毫米班用轻机枪,全重4.35公斤,全长1.004米,初速735米/秒,点射战斗射速150发/分,单发战斗射速50发/分,有效射程600米,75发弹鼓供弹。其主要的战术技术性能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95式5.8毫米班用机枪,该枪全重3.95公斤(不含弹鼓),枪全长0.84米,有效射程600米,75发弹鼓供弹。使用87式5.8毫米普通弹,在300米距离上能够穿透10毫米厚的A3钢板;在600米距离上,弹头贯穿14厘米厚的松木板。大量的技术数据和实弹结果表明,国产95式5.8毫米班用轻机枪已具备了世界名枪所共有的标准,即射击精度高、尺寸短、重量轻、动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瞄具功能齐全、威力大、后坐力小、整体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外形流畅、美观大方、握持舒适、人机工效好等。
  80式通用机枪,通用机枪又称轻重两用机枪,是一种既可用三角架又可用两角架射击的机枪,以两角架支撑可作轻机枪用,枪身装在枪架上即为重机枪。其有效射程,平射800-1000米,高射500米,战斗射速100-300发/分。80式机枪总体布局协调紧凑,部件匹配合理,线型流畅,外型威武。该枪全重为12.6公斤,是同类机枪中最轻的;采用100发、200发弹链供弹,火力猛烈。主要技术性能如下:口径:7.62毫米;全枪长:1192毫米;全枪重12.6公斤;初速825米/秒;最大射速:750发/秒;有效射程:重机枪状态:1000米、轻机枪状态:800米;供弹方式:弹链。
  QJY88式5.8毫米通用机枪,该枪口径为5.8毫米,使用5.8毫米机枪弹,必要时,也可使用5.8毫米普通弹。配用的白光和微光瞄准镜,确保了该枪的远距离射击精度和夜间作战能力。其主要特点为:重量轻,机动性好。与国外通用机枪比较,在携弹量相同的情况下,重量最轻。火力猛,威力大,射击使用方式转换快捷。弹箱容弹量大,可与枪身或枪架联结。配用轻便两角架时,可作轻机枪使用,能以猛烈持续的火力伴随步兵班战斗。射击精度高,后坐力小,可控性好。采用工程塑料与铝合金等新材料和金属表面磷化等新技术。QJY88式5.8毫米通用机枪其总体性能达到国外同类武器的先进水平。
  解放军装备的大口径重机枪为77式、85式和QJZ89式,口先径为12.7毫米。这三代机枪构成了解放军重型机枪的骨干,其性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解放军的大口径机枪走的是减轻重、提高机动性和射击精度的路子,并不断采用创新设计,从而使其综合性能不断提高。
其中QJZ89式12.7毫米大口径重机枪系统以平射为主,用以杀伤敌集群目标,压制轻型武器火力点,毁伤轻型装甲目标;必要时,它还可实施高射,对武装直升机等低空目标进行射击。该系统由重机枪、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穿爆燃和穿燃曳弹等组成。其主要技术特点如下:该系统还配用新研制的12.7毫米穿爆燃曳弹、穿爆燃弹及84式脱壳甲弹。穿甲、爆炸、燃烧性能明显优于54式12.7毫米普通制式枪弹。同时,该枪配装白光瞄准镜和微光瞄准镜,大大提高了武器战斗威力和夜间作战能力。大幅度减轻武器重量,全枪重26.5千克,比美军M2大口径机枪(38.1公斤)轻11.5公斤;比原苏联HCB12.7毫米机枪轻36%。它是目前国内外同类口径武器中最轻的一种。该枪弹药品种多、功能全、威力大是该枪的优势所在,其武器性能全面优于美军现装备的大口径机枪。

若在登陆艇上加装高炮,平射压制台军滩头阵地,那将在登陆部队距离滩头3-5公里处就能形成强大的机枪火力压制,射速奇快、弹雨如注……

在数万甚至数十万发炮弹的火力准备之后,在密集的机枪火力压制下,在失去炮兵支援和空中制空权的条件下,在大陆空军航弹和集束炸弹的饱和攻击下,台军能否对登陆的大陆两栖装甲力量进行有效的“泊地攻击”实在是让人表示怀疑。

二、 滩头坚守
  
滩头坚守对整个反登陆战役非常重要,坚守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是在增援的反击力量来到之前阻止登陆一方有效的巩固防御阵地,登陆一方是否能对反登陆的机动打击力量的反突击有充分的准备。若滩头坚守成功,反登陆战役就成功了一大半,压制敌人于滩头,对己方十分有利,若登陆一方还没有形成无威胁的登陆场,在现代高消耗的战争中将首先失去充足的后勤保障。关于坚守滩头的重要性应该很明确了,而台军是否能坚守实在是个未知之数。由上文所述其条件已经极其苛刻,但却不是不可能的。纵观现代战争史确曾有部队在在如此苛刻的条件下创造过令人震撼的战绩。美军曾以七万余人的庞大兵力,320多门重炮,27辆坦克以每秒钟六发的火力密度将钢铁倾泻到两个小山包上。一天里发射30余万发炮弹,500余枚航弹,使其主峰标高被削低整整两米,寸草不剩。整个战役期间美军总共发 射了190多万发炮弹,五千多枚航弹,留下了至今都能在美国词汇里形容高额税赋的“范弗里特弹药量”,但在这座山峰前面美军虽然付出了2.5万人的伤亡,最终却没能前进一步。这两个区区3.8平方公里的小山头永远铭刻在美国军人的心中,一个名副其实的“伤心岭”,中国军队称其为五圣山“上甘岭”。创造如此战绩的部队至今仍然在服役,那就是在大陆解放军战斗序列当中执行24小时内在国土范围内部署任务的快速反应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15军。 
以前文提到的大陆射程超过20公里的火炮有20余种,每种火炮数量保持15-20门数量就不亚于320门这个数字,而且拥有美军当年不具备的云爆弹战斗部和超强的火箭炮,如A100采用先进的双用途子母弹战斗部杀伤威力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火箭弹采用先进的一次抛散的破甲、杀伤双用途子母弹战斗部,开壳、抛壳、抛撒子弹一次完成,子弹数不少于500个,子弹的动破甲厚度不小于50毫米,有效杀伤半径不小于7米,子弹散布半径为100±40米,一门火箭炮一次齐射10发火箭弹,可在目标区上空投射出5000枚子弹药,火箭弹在85千米上的散布误差小于1/300,在多管火箭领域来说几乎是最高的,甚至超过了身管火炮的射击精度。空军航弹由500架强五或轰六投送,一天之内绝不会少于500枚,而作为登陆冲击波次的水陆两栖坦克和装甲车也绝不止27辆,同时还拥有大陆解放军强大的轻武器压制火力,突击能力十分强大。在战场侦察技术上大陆解放军也处于领先地位,炮火绝非美军当年可比,其精确程度和反应速度前文已有详述。面对如此凌厉的攻势,需要台军滩头部队在勇气和毅力上更胜当年上甘岭的大陆十五军。 

当台军被密集而猛烈的压制火力压制在隐蔽所里时,大陆冲击波次的水陆两栖装甲力量会抢滩登陆。滩头雷场在密集的炮火准备下荡然无存,步兵从装甲车里出来,在装甲火力的掩护下对台军阵地进行清理。大量使用单兵压制武器:
榴弹发射器
QLZ87式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弹药威力:就弹重、杀伤威力及破甲能力而言,美国的40毫米系列弹药重340克,有效杀伤半径大于(等于)7米,破甲厚度大于(等于)51毫米;中国的QLZ87则分别为250克,11米,80毫米。QLZ87所采用的弹药虽然是弹种中重量最轻的,但其杀伤威力及破甲能力却是最大。据此可见大陆的35毫米系列弹种水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PF97式93毫米单兵云爆火箭
  云爆的主装药为云爆剂,又称为燃料--空气炸药。云爆剂是一种高能燃料,而不是炸药。在一定起爆条件下云爆剂被抛洒开,与空气混合并发生剧烈爆炸、称为云雾爆轰。由于爆轰长几十倍,对目标的破坏作用大。云雾爆轰对目标的破坏作用主要是靠爆轰产生的超压和温度场效应,以及高温、高压爆轰产物的冲刷作用。由于云雾爆轰会消耗周围的氧气,在密闭空间内会造成人员因缺氧而窒息,爆轰波在墙壁之间反射叠加,超压值远高于开阔空间,所以云爆弹的杀伤作用在密闭空间内效果更大。因此单兵云爆弹特别适用于打击房屋建筑物和掩体内的有生目标。该云爆弹的威力与120毫米榴弹的威力相当。用来摧毁敌火力点,如永备火力占、土木火力点、坚固建筑物、地面或半地下掩体等,杀伤隐蔽和暴露的敌有生力量,特别适用于城镇巷战中杀伤隐藏于室内的敌有生目标。
  单兵燃烧弹
  DFR89式35mm单兵燃烧弹是我军新近装备的一种由单兵携带、不占编制、临时配发、一次性使用的轻型燃烧发烟武器。它具有轻小便携、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特点。单兵燃烧弹主要应用在近战中,一是可以烧杀敌阵地上的有生力量,二是可以封锁敌坑道口和杀伤坑道内的有生力量,三是可以引燃引爆敌阵地内的易燃易爆物品,四是可以起到一定的烟雾迷肓作用。同时它还是造成敌人心理恐惧、实施心理压制的有效武器。
以及火焰喷射器等压制武器,最大程度的压制台军滩头部队于坑道内,再加以歼灭。

这种战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频繁使用,先将越军压制于隐蔽所里,再用侦察分队建制的班排作战单位逐一清除,既能保证己方人员的安全,又能克制越南军队的游击作战能力。要有效抵抗大陆解放军这种制气在先的压迫式战术,需要台军滩头守军比当年越南军队还具备反压制反压迫能力,且机动灵活性还须加强,尤其是在不畏迅猛凌厉的火炮压制上,必须敢于在弹雨下前出阵地死战拒敌。

三、联兵旅的反击
反登陆战的第三阶段是要对大陆机降、空降、以及抢占滩头的部队实施反击。整个作战反击行动包括反突击和反冲锋,以至到恢复到战前的态势,达到他整个“反登陆”作战的目的。作为最后的搏杀,台军必然倾力一击。按照前文提到的战术安排,台军总共在本岛布置19个联兵旅,要求在开战2小时内聚积2-4个联兵旅进行反登陆作战,总兵力将超过2万人,主要配备坦克、直升机、火箭炮等兵器。
在整个反突击过程中,台军须一举击溃在滩头上的大陆登陆部队,重新恢复滩头阵地,可能的条件下消灭所有来敌。台军之所以要求2小时内用4个联兵旅发动反击,是考虑到大陆目前还没有能力在两小时内向一个登陆场运送足够的兵力用于反击来实施反突击的4个联兵旅近2万多的兵力。大陆是否有能力在两小时内运送足够的兵力到登陆场,正面迎击来实施反登陆的联兵旅,我们暂且不讨论。先来讨论讨论台军必须解决的三个问题。

(一)三个台军必须解决的问题
台军必须解决的有三个问题,其一是台军反突击的机动力量如何保证在两小时内靠近登陆场;其二是台军如何在没有火力掩护下的情况下如何向登陆场开进而毫发无损;其三是台军联兵旅在没有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如何反击。

1、首先,前文提到台军为了在可能成为登陆场的地方预先驻扎了联兵旅,以区域协防的形式对各个重点非重点地区进行守备。在开战以后,所有联兵旅将集合待命。而此时按照2小时内发动反击的作战原则,根据机械化开进的行军速度来计算,至少一小时内要保证4个联兵旅中2个以上到达指定位置,方可根据具体情况调配调度兵力,实施反击。这就要求各个联兵旅不能驻扎离海岸太远,直线距离不超过60公里为益,因为许多坦克的最高时速也超不过这个速度。但这里会遇上一个新问题。大陆超远程火箭炮的射程是200千米,若在登陆场外海50公里处发射,最远将覆盖距离登陆场海岸150公里的地区。也就是说,在大陆特混舰队对登陆场滩头阵地作火力准备的同时,也可以打击纵身目标,包括各个联兵旅的驻地。WS-2火箭炮系统一个连队齐射能将7平方公里的地区打成一片火海,对驻地目标的打击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如此的火力威胁下,台军联兵旅只有两个选择,一是驻扎在远离大陆超远程火箭炮射程以外的驻地,即在距离可能登陆场150公里以外驻扎;二是就近驻扎躲藏在隐蔽的工事里面。应该说这两个选择都不上选,若距离可能登陆场150公里驻扎,那么防守西线的部队就要驻扎在靠近东部海岸的地方,而防守东部的部队必须驻扎在靠近西部海岸线的地方,因为台湾本岛最宽也就160公里。况且直线距离150公里,真正的路线可能不止这个数,接近200公里也是有可能的,而对于坦克这种重型装甲车辆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已经是很快了,即便能保持这个速度马不停蹄地开进,恐怕也要等3-4小时才能到达登陆场附近集结。若是躲藏在坚固的工事里,倒是可以避免还没有投入战斗就遭受火力压制。但是不能有效解决行军路上的遭受火力覆盖的问题。若一路遭受大陆火炮打击,等勉强开进到登陆场附近恐怕也损失不少的战斗力。

2、其次台军联兵旅如何向登陆场开进?大陆特混舰队的火力形成以登陆场正面中心点为圆心半径50公里的半圆形火力压制区域,除压制台军地面火炮外,还对前来增援的机动部队进行压制和打击。台军上万人马机械化开进根本无法作到隐蔽前进,受大陆远程火力打击是必然的。若台军放弃公路,运用步兵隐蔽开进还是有可能接近登陆场,但这样战斗力会受到影响,不过起码可以保证集结后成建制的投入战斗,不会在开进中就被打得七零八落,比以残部投入战斗要好很多。

3、第三台军联兵旅如何在没有火力支援下的情况下反击。在没有己方火力支援的情况下进行反击是十分痛苦的事情。己方火力支援不是说能向对方发射炮弹就是支援,主要是要求能对对方的火力实施压制保护己方的进攻部队。大陆特混舰队火力群远在外海,滩头阵地的火炮都无法压制,要求前来增援的联兵旅所带来的机动火箭炮去实施压制根本不可能,况且这些机动的火箭炮连登陆场本身都无法威胁,受大陆火力群的压制即便其终极射程也无法影响登陆场内大陆登陆部队从容转运物资。若要求台军联兵旅在如此被动的情况下发动攻击,实在有些勉为其难。

(二)大陆解放军的作战原则
大陆解放军登陆部队拥有制海权、制空权、以及火炮压制的优势,可以从容对付前来实施反突击的联兵旅。大陆解放军在抢占滩头阵地后,完全可以以轻装甲力量为掩护,运送炮兵侦察兵到各个要地设置炮兵侦察站,最好是以班排为单位大量快速登陆,在清剿滩头残敌的前提下迅速向登陆场周围扇形展开,其作用不是利用轻装甲力量和轻步兵建立比较巩固的阵地来保护登陆场,而是使用能快速展开且具备对小股台军有打击能力,能有效保护炮兵侦察兵的小部队,通过快速扩散在登陆场周围建立更多的临时炮兵观察所,让炮弹来巩固登陆场,利用强大的炮兵火力打击来实施反登陆的联兵旅,轻步兵伴随侦察兵时可大量携带单兵反坦克武器和防空武器并可搭乘直升机快速机动抢占有利地形。当一个炮兵观察所建立以后,该观察所能观察的区域就如同被控制无异。当一个个临时炮兵侦察所建立以后,在整个登陆场附近形成的火力压制区就更具威力,将形成一个火力打击区,等待联兵旅往口袋里钻。当然这样的安排并不是要用炮兵来消灭反攻的联兵旅,而是对起开进速度起到迟滞作用,同时消耗其部分战斗力,为滩头部队登陆争取时间。
这样步泡协同成功战例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有过典型。这就是老山主峰争夺战中著名的越军“4。28”大反扑,越军集中5个加强团向老山主峰发动猛烈的进攻,力求攻克主峰。值得一提的是越军战斗意志十分坚韧,在发动进攻的前期用两个加强营潜伏在老山主峰下。解放军守备部队发现端倪后对其潜伏区进行了一轮火炮射击和两轮机枪扫射,两轮射击都准确的打在了越军战斗队形当中。越军伤亡超过三分之一,两名营长当场阵亡。但直至解放军停止射击观察良久,越军所有重伤员没有发出一声呻吟直至死亡,两个加强营所有士兵没有一个动弹一下,以极大的牺牲和坚韧保持了全营的隐蔽。当晚主峰各个阵地全面接火,越军5个加强团轮番冲锋,解放军炮兵部队在压制越军火力的同时在主峰阵地前沿从左到右、从右至左轮番射击,组成一道火墙,越军无论如何拼死冲锋始终无法突破。战至第二天,解放军炮兵弹药吃紧,不得不暂时放弃主阵地,红河洲派四百辆卡车抢运炮弹,备足2.5个基数后,解放军开始反攻。当时据守主峰阵地的越军有一个加强营,遭受解放军一轮炮火下来仅剩6个活人,解放军一个排上去15分钟就拿下了主峰阵地。之后越军仍然疯狂反扑,但最终只是在阵地前沿留下了五六千具尸体,无功而返。可见解放军的步炮协同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并不亚于当年上甘岭和珍宝岛与美苏作战的水平。作者: 铁血战缨 发布日期: 2005-6-04四、陆解放军进入整个作战的反击阶段

(一)大陆解放军的两栖登陆运载能力
能否在短时间内将重型装备运送上登陆场,是衡量两栖运载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大陆解放军在抢占滩头阵地后能否在两小时内将足够的重装甲力量运送上岸,巩固登陆场成为抢滩登陆成功与否的关键。两栖坦克登陆舰是运送坦克部队上登陆场的主力。
072型中型登陆舰是大陆第一艘距有远洋意义上的两栖登陆舰,西方称之为玉康级,由上海中华造船厂建成,舷号有927、928、929、930、931、932、933总共7艘。该型舰设计装载量450吨,可运载1个59式中型坦克连(59式坦克11辆,指挥车、牵引车各1辆,乘员60人)、2艘人员车辆登陆艇和一个步兵连(150人);或者一个步兵营和一个l05毫米无后坐力炮连车(800人,11-12辆吉普车)。另外,该型舰大舱面积达750平方米,所以在超载运输时,装载量可达2000吨,不足之处是不能达载直升机。
在90年代初,最距现代化意义的072II型西方称之为玉亭级的两栖登陆舰出现,它与072有着大致相同的上层建筑,船体更长,吨位更大,可装载两架直升飞机用于登陆作战。072II舷号依次为991、934、935、936、937、038、039、940、908、909、910陆续生产了11艘。072II型登陆舰是大陆海军目前唯一能够搭载722型气垫登陆艇和中型直升机的登陆舰,它的装备,使大陆两栖作战部队从单一的平面登陆发展到了立体登陆方式。该型舰运载量为500吨,可运载250名全副武装士兵、10辆坦克、4艘人员车辆登陆艇,并且可搭载气垫登陆艇和1架直-8中型直升机。
在后来出现的港口照片里可以看到另外的舷号,如911、912、913、941、944、946、947、948、992、995、996等。可以推断都是玉亭级的系列舷号,看来玉亭级已经量产,成为大陆解放军两栖坦克登陆舰的主力。以舷号排序统计,玉亭级至少有908-913(6艘)、934-948(15艘)、991-996(6艘),共计27艘,加上072的7艘早期型,072系列总共达34艘。


大陆解放军登陆舰艇网上不完全资料:
玉亭级(072II) 坦克登陆舰(4800吨) 10艘 
玉康级(072) 坦克登陆舰(4170吨) 7艘 
SHAN1511(美) 坦克登陆舰(4080吨) 13艘 
玉登级 中型登陆舰(1850吨) 1艘 
玉岛级(073II) 中型登陆舰(1650吨) 2艘 
玉连级(079) 中型登陆舰(1100吨) 31艘 
玉海级 中型登陆舰(800吨) 10艘 
琼沙级 步兵运输舰(2150吨) 7艘 
Hua (退出现役) 美制中型登陆舰 14艘 
玉南级(067) 小型登陆艇(135吨) 36艘 200艘 
玉青级(068/069) 小型登陆艇(83吨) 8艘 30艘 
271/271II 机械化登陆艇(吨) 120艘 200艘 
大沽级(722-2) 气垫登陆艇(80吨) 70艘 
德萨拉(俄Tsaplya)级 气垫登陆艇(150吨) 10艘 
(注:上文分析中072型数量已达34艘,此数据中仅17艘显然有所低估,加之运送步兵可调集民用船只,大陆解放军的运送兵力的实力将不可小视)

就制造能力而言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新近公布的统计资料,到2003年年底,大陆拥有的远洋运输船舶共有2300多艘,总吨位4000多万吨,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四位。2003年大陆造船产量、承接订单量以及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直逼韩日。2004年大陆船舶工业继续呈现强劲增长势头,全年造船完工量突破850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达到15%以上(中日韩共占50%左右),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三位,并拥有制造30万吨以上船舶的成熟经验,072型登陆舰仅4800吨,若要再建造10-20艘绝非难事。
另外滚装船、集装箱船等有军用潜力的船只数量将会越来越多,这也将给大陆海军提供更加强大的两栖战潜力。无论是担任支持角色或实际投入作战,对两栖作战助力将不容轻视。除了商船队的吨位增加外,还建造了数种颇现代化的大型货柜轮,适合改造为军用船舰。美、俄等国也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改装了55000吨的大型滚装船,运载装甲师的重型装备,前苏联制造的民用滚装船,结构干脆和登陆舰相似,非常适合于装载坦克和装甲车辆等重型装备。

(二)如何配置登陆兵力
1、重兵集群抢滩登陆
就数量而言,两个型号的072中型登陆舰能运送T59型坦克11*7+27*10=347辆,T59型坦克自重约36吨,共计347*36=12492吨,换算成自重为52吨的ZTZ-99式重型坦克(98式的生产型号)可运载240辆~!相当于一个重型装甲师的实力,若投放到一个登陆场上,再加海面上作为火力支援的数百门重炮,以及拥有绝对制海制空权,是怎样一种实力?我们用美国陆军之中最为抢眼的师级作战部队,素有“铁骑雄狮”之称的美第四机步师来作个对比。

1)火力配备
美军:155毫米自行榴弹炮72门,多管火箭炮9门,107毫米迫击炮66门,90毫米无座力炮24门,火炮共计171门。其中 “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炮可用于压制和摧毁纵深30公里内的敌目标,行进间射击反应时间少于60秒;多管火箭炮连发射火箭弹毁伤距离达35公里;66门107毫米迫击炮,可对0.8—6.8公里内的敌军目标压制毁伤能力。
大陆解放军:PLZ-45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已换装52倍口径长身管,采用低阻远程全膛底排弹时,最大射程大于50千米,该炮最小射程5400米,前端目标侦察到末端火炮瞄准全程一体化,自动化反应时间25秒;多管火箭和超远程火箭炮压制距离30-200公里;以射程30-50公里的自行火炮、榴弹炮、加农炮和美军射程仅0.8-6.8公里的迫击炮比有胜之不武的感觉;火力群火炮不少于300门。

总结:大陆解放军登陆部队的火炮无论射程、压制范围、反应速度、密集程度均远超美军第四机步师。

2)重装甲突击力量:
美军:美军M1“艾布拉姆斯”型主战坦克290辆,其炮弹的M829A1炮弹长径比为20:1,M256主炮为44倍口径120MM,炮弹出膛初速度为1675米/秒,M1A1非贫铀型炮塔的防护能力为500毫米,安装了贫铀装甲的M1A1防护能力可以达到600毫米以上均质装甲水平。
M1:101mmRHA基甲+317mmCHOBHAM+65mm外甲=483mm 
  M1A1:101mmRHA基甲+444mmCHOBHAM+65mm外甲=610mm 
  M1A1HA:101mmRHA基甲+444mmCHOBHAM+65mm外甲+36mmDU=646mm 

大陆解放军:ZTZ-99式主战坦克220辆,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长径比为25:1,主炮为125毫米高压滑堂炮(闻名世界的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炮是其仿制和改进型),炮弹出膛初速1740米/秒,另一数据为1780米/秒,超过北约武器中唯一能在4000米距离上穿透三层北约制重型靶板的法国勒克莱尔主炮的1750米/秒,成为世界第一。需要注意的是法国勒克莱尔主炮炮弹没有钨铀合金,世界上95%的钨都产自中国和俄罗斯,美军也是因为用不起钨才发展贫铀弹,钨铀合金弹芯威力极强,2000M可穿800毫米重装甲,钨铀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可达900毫米,另外还配有仿俄AT-11炮射导弹,在步兵的配合下能翻越障碍物攻击目标。
大陆的T-90披上“接触5”反应装甲,炮塔的正面抗穿甲可达到780~810毫米。最新的FY系列双防反应装甲性能高于“接触5”反应装甲,ZTZ-99若披挂加挂FY-3/4上时,可以防美军所有现役主战坦克2000米正面穿甲。
同时ZTZ-99还具备独特的主动防御系统——激光目眩压制干扰装置,即便是先被对手先期发现,能对敌方的激光测距仪器实施烧穿使其毁损不能进入炮瞄程序,与此同时完成测距进入炮瞄程序先敌开炮。

  总结:大陆解放军重装甲力量虽然数量不及美军,但火炮穿甲能力、防护能力、对抗能力均超过美军第四机师,实力绝不在其之下,若两强相遇,就防御而言大陆解放军可利用地型——在坡地后利用炮射导弹完胜对手,若是大陆解放军作为进攻一方在空旷地域遭遇凭借各方面优势也绝不会因数量不足弱于对手。

3)双方的其他反坦克火力
第四机步师建制内的AH-64攻击直升机36架,AH-1攻击直升机8架。机载“海尔法”反坦克导弹; 5个机械化步兵营装备180具“标枪”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和380部布雷德利战车载“陶”式反导弹发射架。炮兵旅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可发射“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采用弹道末端制导技术可精确攻击16公里内的敌军坦克集群。师属多管火箭炮连“萨德姆’遥感反装甲子母弹一次齐射,可攻击35公里内的648个装甲目标。
大陆解放军其他火力配置:大陆直-9三种挂载方式:第一是携带16枚红箭-8或红箭-9反坦克导弹射程为0.6至6公里;第二是挂载8枚红箭-8或红箭-9反坦克导弹外加2坐18管火箭发射装置;第三是是8枚红箭-8或红箭-9反坦克导弹外加8枚天燕-90防空导弹。红箭系列射程仅100米至5500米,天燕系列射程小于6公里。就反坦克导弹而言,相比美军地狱火和海尔法射程8公里的水平很有差距,直升机本身性能以及配备的空对空导弹而言美军也有明显优势。
但大陆解放军拥有制空权的情况下能将数量庞大的强击机投入战斗,对美军直升机和坦克威胁极大。强击机除防护能力强于直升机外,其飞行速度也远远高于直升机,大陆强五系列强击机配备的霹雳-7空对空导弹射程超过14公里,改进型加挂激光制导炸弹也有12公里的射程,足以在对方导弹射程之外对付悬停于中低空的直升机,同时强五本身也能对地攻击且火力强大,其配备的航空杀伤爆破炸弹反装甲面杀伤效果极佳,对敌装甲机群可迎头痛击同时形成中低空优势。

总结:美军反坦克火力看似强大,但除直升机外,其他地面反坦克火力在大陆炮兵火力群拥有30-200公里火力压制能力的情况下生存能力值得怀疑。而就直生机本身而言,大陆地面防空火力FM-90系列有效射程在0.7至15公里之间,有效射高在15至6000米之间,雷达的搜索距离25公里、追踪距离20公里,导弹速度2.3马赫,均超过其直升机机载导弹的射程,在己方压制火力的掩护下随同坦克部队同步开进,将组建有效的低空防护火力网,若强击机参战,其加挂射程在15公里的PL-7空空导弹将逼迫美军直升机不得靠近交锋主战场15-20公里以内,其海法尔和地狱火导弹射程不超过10公里,无法支援作战。(注:台军所推崇的美制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射程为8公里。),此时大陆解放军将在锋线正面取得绝对地面和空中的火力优势。


结论:就两支装甲突击力量实力对比而言,大陆解放军火炮数量和火力略强一些,坦克和反坦克能力双方大致相当。
就防守而言大陆解放军拥有远程压制火力和射程5-6公里的炮射导弹利用地形可完胜对手。
若双方对攻情形将十分惨烈——大陆解放军地面装甲力量拥有技术优势但数量略逊于美军,而低空火力逊于美军但可用防空火力制衡(若双方都不惜代价用步兵前出一线利用单兵防空导弹相互攻击,美军步兵在火箭炮覆盖下要吃亏一点。若大陆派遣直升机跟随锋线装甲力量一起突击,无论在防低空火力和反坦克火力上都有明显的支援作用,但由于其整体技术水平逊于对手会有相当的伤亡。但若大陆解放军制空权在手,可派遣强击机参战,既对美军直升机形成致命威胁,有可对地面目标进行打击,中低空优势明显);美军由于缺乏远程压制火力,加之大陆解放军防空和空中火力威慑,除坦克外其他反坦克火力将遭受压制而不能靠近一线支援,而大陆完全可采用前部步兵侦察、战车防空、前部坦克警戒为主,引导后部坦克炮射导弹攻击目标的战术以少胜多。
若考虑其他空中力量,又存在制空权争夺的问题,美军也有F-16和A-10攻击机,但那是在制空权在手才可以使用的,这里只是用美军代替台军作比较,并不是真的和美军作战,但在台海即便是美军参战,大陆解放军拥有完全的制空权制海权,再前文已有详述。
4)反登陆实战中台军与登陆的解放军重兵集群有相当的实力差距
如若解放军重兵集群抢滩上岸,不用设置阵地,直接强攻内陆,即便是总兵力达15000人的美军第四机步师对登陆场实施反攻也不能保证能得手。而台军的三四个联兵旅,总兵力在15000至20000之间,装备水平和美军相比差之甚远,即便不考虑行开进过程中遭受的损失,要想通过反攻从大陆解放军重兵集群手中夺回登陆场恐怕很难实现。


综上所述,大陆解放军集中兵力于一点,完全可以突破台军防线,但如此安排绝非上策。虽然开辟一处登陆场,可以在后期输送更多的兵力上岛,逐步扩大控制区,从而挤压和消灭台军,但如此安排势必造成在大陆解放军攻击方向上沿途拔点、层层推进的作战形态。考虑到战后诸多因素,在岛内作战原则中政治大于军事,能不到城市里打攻坚战、巷战最好。大口径重炮和杀伤面积大的火箭炮不适合城市作战,而火力强大的单兵压制武器也难免伤及无辜,毕竟台湾不是越南,当年在攻克河内门户凉山的战斗中解放军重炮齐射、坦克轰鸣,重镇凉山顿成一片瓦砾……

2、解放军台海作战原则:虚兵诱敌、分进合击、歼敌于野
台军最后的防线不是其装备和兵力,也非可依仗的外强,而是台湾两千万平民百姓,这是深入岛内作战最令人伤感和头痛的问题。战争虽然很残酷但那是对军人而言的,当穿上军装那一天军人就已经直面这种挑战,但平民是战争中最无辜最无助的弱势群体。当年诺曼底登陆的时候,在盟军的火炮和轰炸下有一万多法国平民丧生;号称有外科手术般精确攻击能力的美军在伊拉克(非90年海湾战争)和南斯拉夫也炸死了数千平民,而这两场战争的强度总和也恐难和台海战役相比。所以在抢滩登陆的时候强攻一点绝非上策,毕竟台湾本岛拥有十几万陆军,消灭三四个联兵旅只能突破一点震撼全线,但后期作战还尚须时日、煞费苦功。而若采用三点以上登陆,同时吸引12-15个联兵旅到滩头旷野予以歼灭,就台湾本岛而言19个联兵旅被消灭15个,损失兵力80%,恐怕也只能选择投降一条路了,可避免城市作战,最大程度的减轻平民的伤亡。
1) 虚兵诱敌、分进合击
上文提到,在台湾本岛漫长的海岸线上可供登陆的地点有50余处,最适合的登陆的大概有十余处。在大陆组建特混舰队的时候可以考虑同时进攻三个点,但须准备九个预定登陆点其中有六个为预备,并组建三支特混舰队每个登陆集团的所属舰艇平均分为两支舰队,这样从卫星看六个登陆集团数量和规模无明显差异可迷惑台军。
当靠近预定登陆场外海,在向登陆场开进中都不垂直接近,而是斜线切入,如此一来即便是美军将战场实时监视情报提供给台军,台美也不可能判断解放军的真实进攻方向。
当远程压制火力将台军目标纳入射程以后即可在台军火力射程之外进行火力侦察。这时的射击是迷惑性为主的,射击的火力强度和密度都不强,即选择的射击目标中有预定登陆场中两个的周遍目标,放弃一个不碰(兵不厌诈),用以调动台军联兵旅。此时台军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若台军向某一个登陆场靠拢,大陆远程火力可以其在行进间进行打击,并开赴另外两个预定登陆场中其中一个形势比较有利的实施登陆,成功的对防守该登陆场的台军联兵旅起到调虎离山的效果。若台军不上当原地不动,除了挨打以外也失去了许多组织反攻的宝贵时间,并且在向登陆场靠近的过程中还将遭受火力覆盖行动进一步迟缓。
当大陆六支特混舰队在侦察手段和特种兵情报的综合判断下确定三个登陆场后则全力在台军火力射程之外集结,对登陆场发动进攻。
  
2) 歼敌于野
当大陆特混舰队就位以后,海面上的火力群集、水陆两栖坦克、空军强击机、轰炸机对滩头阵地实施火力准备,倾斜数以十万计的炮弹和近千枚航弹,摧毁障碍物阻隔带,并对滩头阵地及其纵身实施火力压制,对后援的联兵旅实施打击。之后在强大火炮火力和前锋轻武器压制火力的掩护下,上百辆水陆两栖坦克组成的冲击波向滩头阵地突击。
上岸以后,由于台军因轻重火力压制不能较早前出阵地,对登陆部队的火力压制不会很强,步兵从两栖登陆战车上下来,用单兵压制武器对阵地中残存的台军进行清剿,水陆两栖坦克开始向纵身突击,火炮延伸射击,同时步兵中的炮兵侦察兵小队开始跟进,在炮兵侦察小分队的指挥下大陆火炮将不断以精确射击来巩固、扩大登陆场。炮火在步兵侦察兵的指挥下步步向滩头阵地纵身延伸的同时利用无人机等侦察手段以及先期上岸的特种兵侦察小队密切配合,对以登陆场正面中心为圆心半径50公里的半圆形地区实施火力压制,保护登陆场不受炮火攻击。
同时空军部队在高、中、低分别形成空中优势区,强击机和飞豹等低空性能好的战机利用搜地雷达对地面敌直升机进行清剿,超远程火力则对开进中的联兵旅实施打击。
当炮兵和空军对滩头阵地的保护逐步加强的同时,072型登陆艇编队开始向滩头进发。20节的速度跑完5000米不会用太长时间,大型登陆艇里的坦克部队和步兵将在宽约10公里的正面开始登陆,并和先期登陆的部队汇合。届时在滩头阵地上,大陆解放军的坦克总数将有可能超过250辆,步兵超过5000人,不用建立很坚固的防御阵地便可正面迎击来实施反攻的联兵旅。
当台军联兵旅在炮火的打击下艰难汇合后,经过简单的协调会开始向登陆场发动进攻。台军的锋线上将是坦克、直升机、步兵战车、步兵组成的突击力量,但其开进历程将十分艰苦。当大陆远程火力覆盖台军突击群的时候,没有装甲防护的轻步兵和轻装甲的步兵战车将遭受严重的打击。直升机行动比较迅速,但在大陆火箭弹杀爆燃弹战斗部钢珠火花四射的威胁下不敢贴地飞行,其对坦克等目标的攻击利器地狱火导弹射程为8公里,必须冒险向大陆解放军防御面突击,当进入大陆可攻击13公里外目标的FM-90射程内将遭受导弹袭击,即便FM-90没有很快上岸进入阵地,直升机也将遭到强击机所配备的射程达14公里的PL-7空空导弹的袭击,能突击到进入攻击大陆坦克的所剩无几,即便不进入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射程,大陆的登陆部队中两栖登陆装甲车也有车载防空导弹,以及大陆直升机配备天燕-90在登陆场附近警戒,同时小型舰艇上的海红-7防空导弹的射程也有13公里,在海岸线周围警戒也能对其形成威胁,而大陆的强击机在攻击直升机的同时也对装甲群实施打击,其火力强大的航空杀伤爆破炸弹杀伤轻装甲效果很好,台军的轻装甲步兵战车和轻步兵将再次遭受沉重打击,坦克车也会遭受一些损失。
在大陆远程火力、强击机大量杀伤台军突击群的同时,大陆水陆两栖坦克配合先期登陆的步兵清剿滩头残敌,并掩护轻装甲护送的炮兵、坦克兵侦察分队迅速开进到前沿位置,此时登陆的坦克部队开赴战位,利用坡地和临时障碍物或房屋,将自己的正面隐藏起来,使台军坦克不能找到开炮的目标,形成双方视线隔离的状态,而侦察兵分队则在前沿良好的观察哨位就位,在轻步兵分队和轻装甲战车的掩护下从容观察台军坦克群动向,指挥己方坦克。
当台军突击群一路遭受火力打击下艰难前进到距离登陆场25公里处,将进入大陆重炮的射程,此时即便是台军坦克也不能轻易躲过被炮弹击中失去战斗力的命运。在这一地区台军突击群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当台军在炮火下继续开进到距离大陆解放军坦克群防御正面5公里时,将遭受防御正面30辆ZTZ-99、70辆88C所发射的炮射导弹的攻击,炮射导弹的射程在6公里左右,在台军离大陆防御坦克5000米距离开火是力求一次射击能将更多的台湾坦克纳入射程,此时相当部分坦克将难逃被击毁的命运,剩余台军坦克继续冲锋,当行进到距离大陆解放军坦克4000米时将遭受大陆解放军坦克炮射导弹和反坦克武器的联合攻击,此时大陆解放军的强击机、重炮、火箭炮仍然持续打击,台军步兵和轻装甲损失殆尽,残存的少量坦克在冲锋到3000米、2000米、1000米……时将遭受第三次、第四次炮射导弹的攻击,若有坦克能坚持到最后,冲击到障碍物和坡地后面,能看到大陆坦克群或许能品尝一下大陆坦克125毫米高压滑膛炮所发射的钨铀合金尾翼脱壳穿甲弹的滋味,若还有坦克能先行对大陆坦克实施测距试图瞄准还能在被摧毁以前体验一下大陆激光压制武器的威力。
应该说这是一场惨烈的进攻,确切的说是一场极不对称的对抗。

关于这场对抗的相关数据:

大陆解放军的运输能力:
前文所述,大陆拥有072型登陆舰至少34艘,若分为三个舰队,则每个舰队11艘,可装载T59型坦克2*7+9*10=104辆,总吨位104*36=3744吨,换算成20辆ZTZ-99、60辆88C(1040+ 2520=3560吨)共计80辆坦克,人员2*200+9*250=2650人。
山字级1511(美)坦克登陆舰(4080吨)13艘,每支舰队分4艘,每艘可装载165名士兵、2,100吨物资和2艘人员车辆登陆艇(LCVP),按照平均每艘装载5辆ZTZ-99或88C计算,每个登陆集团也会至少新增10辆ZTZ-99和10辆88C,每艘人员165总共可搭载660人。
陆战坦克:ZTZ-99型主战坦克30辆、88C型坦克70辆,共计100辆,总兵力3310人。

其他支援舰艇可运送步兵、战车、物资
按前文提到的数量均分为三,每支舰队的数量为:
玉登级中型登陆舰(1850吨)1艘或玉岛级中型登陆舰(1650吨)1艘,玉连级(079) 中型登陆舰(1100吨)10艘,玉海级 中型登陆舰(800吨) 3艘,琼沙级步兵运输舰(2150吨)2艘,华字级美制中型登陆舰4艘,玉南级(067) 小型登陆艇(135吨)50-70艘,玉青级(068/069) 小型登陆艇(83吨)12艘,271/271II机械化登陆艇(吨)50-70艘,大沽级(722-2) 气垫登陆艇(80吨)20艘,德萨拉(俄Tsaplya)级气垫登陆艇(150吨)3艘,实战时还有参与支援的渔船,油料供应由油轮提供,登陆场开辟后将输油管线架设上岸即可。人员主要由渔船和小型支援舰艇运送,而战车和物资则由能承载卡车和装甲车的中型运输舰艇承担,直升机、气垫船一类的快速载具往返运输能力强,速度快作用会很大,而重量仅18吨的63A坦克也可大量搭载于中小型登陆舰艇上。

总结:
估计在数量众多的船只在宽约10公里的正面登陆,会在较短时间内运送相当数量的兵力、物资、装备上岸,算上大型登陆舰搭载的坦克,兵力可能超过15000人,陆战坦克100辆,水陆两栖坦克150辆,全副武装、车辆齐备、后援充足。

冲击滩头的中坚力量:
用于滩头攻击的锋线正面,开路的是近A63型水陆两栖坦克。汉和情报评论认为,改良之后的63A称作63A-1于1997年通过定型审查,首批同年装备部队。目前大约300辆坦克已经装备海军陆战队坦克团、第1集团军第1两栖机械化师、第31集团军坦克团。同时以每年50辆左右的速度继续生产。计划在2002年装备数量达到500辆,东南沿海的第12、42集团军可能会陆续换装更多的63A、63A1,以强化两栖机械化登陆能力。若分成三个登陆集团,每个集团可配备150辆以上。 
63A海上时速28公里的机动性,在5000米左右的登陆过程中,63A暴露在台军各式装甲打击武器射程之内的时间大致是10分钟。
63A在昼间动对动状况下对坦克目标发射脱壳穿甲弹的首发命中率达到90%。夜间动对动状况下的首发命中率达到82%。2000米距离内可以击穿560毫米厚的均质装甲。相比台军M41D/M32K1炮口初速1400m/s,可以穿透2000米距离倾斜57度的垂直放置400毫米均质钢板,火力上已经占有优势。
  在台海坦克战中,2000-1500米范围内,63A与M60系列坦克在火力上旗鼓相当,63A可以发射现有的所有弹种,M41D落后一段。未来可能装备台军的M1A2将会拥有火力和防护优势。但若给63A-1加装炮射导弹的话,它也会相对于M1A2取得局部非对称火力优势,在3000-4000米范围内首先开火(在90年海湾战争中M1A1实际只有在1500米的距离内才能保证射击的准确和致命,虽然其说明书上写的是2500米),而海滩上的M60系列目标甚至大过在海上航行中的63A-1,因此对决时岸上的坦克较为被动。
在机动性方面,由前述63A-1的单位功率可以发现,上岸之后其机动性甚至好过M60系列以及M41D。后者装备最大功率为405马力的8V-71T柴油机。63A-1的提早出现,促使台湾可能更加迫切地指望及早进口类似M1A2那样的主战坦克。
当然对于滩头的坦克目标实施打击时仅凭自身的性能优势还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实战还要依仗强大的炮兵和航空兵火力掩护,将伤亡降低到最小。台军M60型坦克和M41D型坦克防护火力都不强,若炮射导弹加装于63A上那海滩上就形成非对称对抗,台军即便配备了M1A2坦克也不能改变颓势。


在炮射导弹没有配备于63A的前提下,台军配备M1A2,大陆解放军要抢滩登陆其战术安排还是应当沿袭陆地坦克群对决的战法。
首先掌握制空权,用强击机、歼击机捕杀台军直升机,利用搜地雷达和射程14公里的PL-7压制台军直升机不得靠近海滩;海军小型舰艇上配备的海红-7射程13公里,陆军上舰的FM-90射程15公里,也可在离滩头5公里处对台军直升机形成威胁,使之不能靠近海岸线8公里。同时空中力量强击机群可对滩头一线的台军坦克实施突击,发射反装甲的航空杀伤爆破炸弹、红箭系列反坦克导弹射程5公里以上、激光制导炸弹LS-500J射程12公里,对登陆场正面台军坦克群实施饱和攻击。
由于台军虽然配置了M1A2但也不具备炮射导弹,大口径火炮阵地和防空导弹阵地已经被摧毁,不能对登陆的坦克群实施远程火力准备,自身的坦克必须在滩头一线部署,且必须在双方视线没有隔离的情况下才能开炮,所以台军坦克几乎都暴露于滩头阵地,即使有简易工事可以依托,但在大陆重炮轰击下也荡然无存。大部分暴露的台军坦克在大陆冲击波靠近海岸4000米时会遭到来自海上登陆冲击波两栖登陆装甲车上安装的红箭-5E反坦克导弹的袭击,3500米、3000米、2500米、2000米均可射击,这种有云爆弹战斗部的单兵压制武器还能对掩体和工事实施打击,其重量仅几十公斤,除装甲车可以安放外,还可安装在登陆快艇和巡逻艇以及各种小型舰艇上,形成比较强大的轻武器压制火力,将台军坦克压制在沙滩后视线障碍物后面,不能在沙滩上对海上大陆登陆部队实施火力压制,而即便如此还是难逃强击机的火力攻击和大陆重炮的覆盖,处境十分悲惨。若幸存下来,当大陆两栖登陆坦克一上岸,在大陆坦克本身机动性占优的情况下又有步兵配合,大陆步兵所配备的PF98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效射程800米,最大单件重(发射筒)小于10公斤,最大射程(多用途弹)1800米,最大破甲厚度可达800毫米,对决起来台军的M1A2也会吃亏甚大。而台军的AT-4、APILAS单兵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射程仅1000米,而步兵多被大陆火炮压制于隐蔽处,很难发挥作用。陶式反坦克导弹虽有3800米的射程,但其较单兵便携式导弹笨重,在阵地上使用和小型火炮类似,在大陆重炮压制范围内生存能力欠佳。
总结:大陆解放军对滩头阵地的突击力量十分强大,在海空力量的配合下攻击能力很强。即使大陆解放军63A不配备炮射导弹,而台军即便配备了M1A2也不能保证能守住滩头阵地。

结论:当大陆解放军夺取滩头阵地后,在向纵身发展的过程中实际上运用吸引台军兵力并将其消灭于旷野的作战原则,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小范围内解决掉台军的陆军主力,将整个登陆作战过程伤亡降低到最小、时间缩短到最少。
解放军登陆部队拥有近800辆各型坦克(150辆63A+30辆ZTZ-99+70辆88C=250辆,250*3=750辆)。
台军坦克数量:169辆M60A3式主战坦克+450 辆M48H勇虎(Brave Tiger)中型坦克+100M48A5 (退役)+230M24查飞(Chaffee)轻型坦克+675M41A1/A3斗犬沃尔克(Walker Bulldog)/64式轻型坦克=1624辆,总体数量上占优势。但台湾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近8万兵力部署于外岛,本岛的坦克数量也就在1000辆的水平,19个联兵旅每旅配属一个坦克营也会耗用760辆,剩余不足300辆坦克,散布于10个可能的大型登陆场,每个滩头阵地也就20辆左右,若新老搭配,能对大陆坦克形成威胁的可能就10辆左右,当滩头台军面对水陆两栖坦克150辆的冲击波恐怕只能仰天长叹了……
在滩头阵地失守之后的那场惨烈的反登陆突击中台军19个联兵旅的80%左右将损失殆尽,而大陆解放军的登陆部队在炮火、航空兵、防空火力的保护下所受损失极小,保持强大的突击能力,若台湾当局在如此的局面下仍然顽抗到底,大陆解放军登陆部队有能力对登陆场附近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实施装甲突击。而在鏖战滩头的同时,大陆特混舰队中的运输船队还可返航大陆母港,运送更多的兵力上岛,扩大巩固登陆场控制区,保障后期作战的兵力充足、物资充足。尾声:台军除正规军力40余万外,其预备役兵力达150余万,其中警察部队、准军事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都具备作战能力,实力也不可小视。但大陆解放军登陆部队的防御能力奇强,前文已有叙述,在本岛19个联兵旅消耗殆尽之时用不具备装甲突击力量的预备役部队反攻决非上策,这样的部队在空旷的地区只能充当炮灰。但不排除用巷战、伏击战对付登陆部队的装甲突击。大陆解放军登陆部队一旦开始装甲突击,其实力不在美军第四机步师实力之下,前文已有叙述,缺少重炮和空中火力仅有轻步兵武器的台军要想反击成功确实很困难,但现代战争史上也确曾有过战例,轻步兵为主的部队打残了装甲力量强悍、炮火火力猛烈、空中优势强大、机动能力卓越、后勤保障有力的部队。
          中美军队最凶猛的交手是在朝鲜战场的长津湖,那次中共进攻部队因隐蔽机动,重型火炮全部未能跟进,只有少量轻便火炮伴随步兵行动,而每团只有8~9具90火箭筒作为反坦克火器,无法对坦克众多的美军形成实质性威胁。轻武器中水冷的马克沁重机枪打不响,迫击炮炮管收缩炮弹根本放不进去,轻机枪必须两个小时发射一次才能保证随时都能打响。武器只有步枪、刺刀和手榴弹,而手榴弹竟然成了这支部队的“重武器”。 对手则是包括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第七步兵师,还编有英国、土耳其各一个旅共约9万余人。
美军进入进攻部队设伏的地区后被分割包围,战斗的惨烈程度使经历过瓜岛血战的陆战一师的美军老兵也惊心动魄、目瞪口呆。中共进攻部队步兵团在只剩几十个人的情况下仍然不停的进攻。在突围特谴队前锋上美军空投的燃烧弹甚至点燃了自己车队前列车辆的帆布顶棚。战至胶着状态后前来支援的美军飞机开始无法分清下面的部队是那一方,美军炮兵也只能对远处实施遮断射击,而无法直接进行炮火支援。在突围的混战中,肩负突围任务的美军特遣队指挥官团长麦克劳恩上校被击毙。在连续20多个小时的战斗和打斗中,特遣队继任指挥官费恩也被击毙。至12月1日,美军步兵第七师3000多人的特遣队被全部消灭,第31团的团旗被缴获。
突围失败后,陆战第一师和第七师1400余台车辆,被前队遭击毁的车辆堵在公路上,一天不得挪动几公里,公路前方是被炸毁的水门桥,苦战良久、弹药辎重消耗殆尽,整个部队危在旦夕。
12月6日,美第十军工兵空中侦察了被爆破的水门桥,估算出需要4套M2车辙桥,为保险起见,决定空投8套。次日上午9时半,美国远东空军第五航空队出动C-119运输机8架,将8套钢制的车辙桥板和木制的车辙桥组件投向古土里环状阵地内。随即,美陆战第七团辎重队担任掩护,两个工兵排当天就将水门桥架通。对于道路上中共军队设置的障碍物,陆战第一师用推土机很快就予以清除;对于被炸毁的道路和桥梁,陆战第一师机械化作业的工兵分队很快予以修复或重新修筑了迂回道路。当晚,美陆战第一师第五、第七团冲过水门桥,与先期到达的美陆战第一师师部和第一团会合。 如此惊人的综合能力,如此迅捷的机动速度,高度现代化战争手段的陆战第一师确确实实是个劲敌。 
美陆战第一师在突围的一路上被打得七零八落,狼狈不堪。 12月12日,精疲力竭的陆战第一师在美步兵第三师的接应下,逃出进攻部队的包围,他们把这段历程称为“地狱之火”。据陆战第一师自己统计,侥幸逃脱包围后,有着24124名官兵的美陆战第一师战斗减员4418人,冻伤减员7313人,减员总数为11731人,减员数量为全师兵员总数的40%。加上美步兵第七师、步兵第三师及其它部队的损失,美军战斗伤亡达13900余人。 
这就是名垂现代战争史的清川江战役中的长津湖之战,进攻部队是宋时轮将军所统辖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所辖20军、26军、27军。这支劲旅本来是准备用于解放台湾作战,由于紧急入朝参战,部队没有配发冬季御寒服装,致使战斗力锐减非战斗伤亡极大,并导致没有全歼美军的重大遗憾——在美军狼狈逃遁过水门桥时,在此处设伏的阻击部队因整连全部被冻死丧失战斗力,仅一人因掉队而幸存。
美国著名军事评论家和政论家约瑟夫·格登写道:“以任何标准来衡量,中共军队强行军的能力都是非凡出众的。”——根据文献记载,进攻部队中其中3个师从鸭绿江的满洲一边的西北角安东出发,用16~19天的时间行军286英里,到北朝鲜东部的一个集结地域;1个师在18天里,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平均每天行军18英里。值得一提的是进攻部队在没有冬衣的条件下,在气温骤降至摄氏零下40度,积雪达40厘米厚的艰苦条件下完成这一壮举,并且鏖战数天,击溃美英军队机械化装备实力极强的精锐部队9万余人,实在是堪称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台军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和毅力能否超越当年九兵团只有用实战衡量了。
英国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博士所著《清长之战》中感慨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不一样。” 
自朝鲜战争后,中国军队上得到西方军事强国尊重,两个军事超级大国都对中国心存敬畏,当中国军队拥有核武器后各个军事强国更是不敢冒犯。但在近20来的现代化军事发展上,西方军事强国以技术优势重新建立了更为强大的军事力量,以西方技术兵器的标准而言,目前大陆解放军的装备技术水平并不算先进,尤其是大陆政府一直奉行韬光养晦的策略,给人留下装备落后老旧的印象。其实,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许多储备技术因战备而投入装备生产,大陆解放军的技术实力已经不可小视,在某种程度上讲,已经成为一个隐形的军事强国。就台海战役来讲,美国在政治上有借此孤立中国的倾向;经济上有借此大肆掠夺的企图;在军事上则是试探和挑衅为主,参与则是大肆搜集情报为主,参战机率很小,96年派遣两艘航空母舰仅仅是搜集情报需要,达不到参战要求。
须强调的是各个军事强国对对方实战的实力都是非常感兴趣的,每当战争开打各个军事强国都会派遣搜集情报的人员和装备前往,所以美军历次派遣航母侦察大陆解放军演习不足为奇,但令美军头疼的是美军已经历经90年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其电子战信号、频率、作战方式、通讯手段、技术水平都被潜在对手一览无余,而大陆解放军对其始终是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强悍对手,对其的了解程度远不如对手了解自己,在高手过招之前都愿意看对方出手,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在台海这盘棋上,美军在军事方面是力求大陆解放军出手,牺牲台湾民生、撕裂两岸族群、让两岸经济、政治不能融合且耗损甚大,迟滞中国在各方面成为起竞争对手的时间。所以台海一战能不打最好不打,不过真要打起来,应该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因为大陆解放军已经具备压倒性的优势,台湾当局应当慎重考虑,当然陈水扁其人是否心存台湾民生,或是别有用心甘当美国人走卒恐怕只有他本人自己清楚。不过就统一而言,武力统一会省去许多后期的麻烦,比如军队问题、特区政权行政级别问题、经济一体化问题等重大领域,当然能在和平统一的前提下圆满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又会成就另外一个奇迹,对于此我们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