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あられ:撕裂台湾最后的防线—台风登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9:45:12
第五道防线——台风登陆与“毁敌傍岸”

在外援无望、先期反制大陆沦为空谈、海空优势荡然无存、外岛防御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台军孤注一掷的致力于反登陆作战。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反登陆作战是台军防御的战略核心,十几年来,台军又一直不遗余力地构建陆海空立体反登陆体系。
台湾的第五道防线就是由“毁敌傍岸”为指导思想的阻滞作战,它的战术意图是要将登陆部队阻挡在离岸15公里以外,或者消灭大部分登陆部队在离岸8公里以内,如果不行就在滩头的水线给予登陆部队毁灭性打击。 
一、 台军的滩头防御体系

  (一)层层阻隔的障碍物形成多层次“隔阻带”
1、门类繁多的障碍物
台军为了迟滞登陆部队,便于其火力打击,在可登陆的滩头布置了大量五花八门的障碍物,比起当年纳粹德军的“大西洋壁垒”来有无不及。总的来说,台军反登陆障碍物可分为爆炸性障碍物、非爆炸性障碍物、综合性障碍物和阻绝设施等四类。

1)爆炸性障碍物包括各种水雷、地雷、爆炸物;
2)非爆炸性障碍物包括轨条砦、三角锥、铁丝网、铁鹿砦、钢刺猬、铁篱笆、铁钉桩和反空降三角叉;
1) 综合性障碍物包括下部设有水雷的钢栅和槽内装有地雷的胡桃夹等;阻绝设施包括阻绝壕、阻绝墙、人造陡壁、“玻璃刀山”、琼麻、火障和水网障碍等。 

2、所有这些障碍物按三道“隔阻带”来进行布置,
第一道是“水中隔阻带”,水中是离岸8海里~15海里,其主要障碍物是水雷,并混合设置有浮游栏障,用于阻止大型登陆舰以及中、小型登陆工具的换乘登陆。
第二道是“水际隔阻带”,水际是指低潮线和高潮线之间的区域,一般由2道~4道障碍物组成,在重要地段设置6道~8道障碍,主要有轨条砦、钢栅、铁钉桩、抗登陆水雷等障碍物,主要作用是阻滞、对方登陆工具,割裂对方的战斗队形。
第三道是“滩头隔阻带”,就是高潮区和前沿阵地之间的区域,由多道多列不同障碍物组成。
由此可见台湾对登陆部队的迟滞战术可谓用心良苦。此外,台军在一线阵地前沿也设置了一道障碍带,用以阻止对方抢滩登陆和建立登陆场。台湾军队设置的障碍纵深从水中到阵地前沿达25千米~30千米,而且各道障碍带的纵深也非常大,如水中障碍带纵深可达20千米~30千米,滩头障碍带纵深为200米~400米,最大可达800米。
这些林林总总二十多种典型的障碍物,以及大量地下半地下工事,可以有效毁伤登陆舰艇、坦克装甲车辆、登陆兵和空降兵部队,对登陆行动构成了非常大的威胁。


(二)滩头阵地的技术兵器

台湾对登陆部队的迟滞战术意图明确,先用门目繁多的障碍物将登陆部队阻滞在滩头,然后用火炮加以打击,达到“歼敌海上”的战术目的。

  1、台军的火炮技术兵器
台军深知光凭障碍物是不够的,强大的反登陆火力才是滩头决胜的关键。在台军反登陆火力配系中,最重要的武器便是各种重型火炮。
台湾陆军目前拥有203毫米榴弹炮130门,155毫米榴弹炮700门,105毫米榴弹炮750门,多管火箭炮150门以上,火力火密度着实不小。其中,最先进的“雷霆2000”多管火箭三种不同口径的火箭弹,最有威力的227毫米口径MK45型火箭弹便是台湾最近吹嘘的“油气载具,最大射程为45千米,对登陆部队威胁极大。所谓的“油气弹”只适合打击登陆船队,不会对登陆部队使用。因为“油气弹”对地下工事的作用非常大,如果在滩头爆炸,受害最深的反而是台军自己。而登陆方为了夺取滩头阵地和扫雷,倒有可能向滩头油气火箭弹和航弹。台军还有“工蜂”系列多管火箭炮,射程15千米。 
  台军的身管炮数量众多,自行火炮也占不小比例。虽然大多是美军淘汰产品,但仍有相当强的作战能力。203毫米M110/115系列榴弹炮是西方最大口径火炮,据称在金门挥很大作用,因而历来受到台军重视。M110/115系列榴弹炮最大射程29千米,突出特点是炮弹威力大,对登陆船队和上岸部队均有很大的杀伤能力。155毫米榴弹炮和加农炮是台军炮兵的骨干力量,装备数量最多,最大射程23千米,普通炮弹杀伤半径350米。105毫米榴弹炮威力不足,最大射程只有11千米,但机动灵活,便于隐藏,也能给登陆方造成一定麻烦。 

  2、台军用于滩头的反登陆技术兵器
  台军一直把坦克部队作为反登陆的关键性兵力,装备有630辆M48/60系列主战坦克,近千辆轻型坦克,准备在登陆方上岸后起反冲击,或者摧毁登陆船只。这与当年隆美尔在诺曼底的反登陆战术和思想有些类似。但M48/60主战坦克是近半个世纪前的产品,体积和重量庞大,105毫米线膛炮威力不足,防护能力弱,整体性能已严重落后,即使是台湾自研的“勇虎”坦克也只不是老坦克换了新火控,并没有质的提高,像大陆解放军的的PF89单兵火箭筒都能够轻易击穿M48/60系列坦克的主装甲,更别提重型火箭筒和红箭系列反坦克导弹了。
从台湾大力引进美国M1坦克来看台军对M48/60和“勇虎”也有了相当的认识。法新社2001年6月10日报道,美国已经同意向台湾出售至少40辆M1坦克,总价值4.99亿美元。据中文版《中国时报》报道,此项军售是在上月的美台军事谈话中确定的,将于2003年开始,历时5年。另外,台湾一位军事官员称,美国还已经答应提供训练用的模拟器和软件。有关软件的购买将会于明年开始。 
但《中国时报》称,美国依然没有同意向台湾出售“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台湾方面则希望购买至少30架“阿帕奇”直升机。
近年来,随着直升机技术展,攻击直升机对反登陆作战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台军陆续购买了63架AH-1W“超级眼镜蛇”攻击直升机,装备三个空骑旅。该机最大速度每小时315千米,装备一门3管20毫米机炮,可挂载4个火箭巢、2枚汽油爆炸弹、2个榴弹或机枪吊舱、8枚“陶-2”或“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必要时还可挂载两枚AIM-9J“响尾蛇”空空导弹。此外,美国政府还于2002年5月批准向台湾出售30架美军现役最先进的AH-64D“长弓阿帕奇”攻击直升机,预计可于2005年交付第一批。AH-64D的火力更为强大,可携带16枚“地狱火”反坦克导弹,最大射程8千米,厚度1400毫米,能够击穿任何一种现役坦克。这些攻击直升机可利用其低空性能好,速度快等优势,在地形掩护下,对登陆方刚刚上岸的部起突然袭击。

(一) 关于台军的滩头战术部署研讨

1、组建联兵旅进行分区域防御
根据台湾军队“精实案”第二阶段的要求,运用炮兵部队、战车部队、空中机动部队组建联兵旅。联兵旅组建后的运用原则为,把台湾本岛划分成几个区,每个区配备一个以上的联兵旅用于反击大陆解放军登陆场部队,不考虑大范围长距离机动,要求在第一批大陆登陆部队上滩后的1小时内发动攻击。
其作战思路为,在联兵旅能在2小时内反登陆突击的条件下,若大陆解放军想要在某处登陆场站稳脚,就必须在2小时内向一个受到巩固和防护的登陆场投放1个师级单位。此师级作战单位的定义是须除去登陆时受损部分后仍有一个师级单位的作战能力,同时还必须可以在2个小时后的作战中封锁台湾方面其他联兵旅和备用机动部队来袭。若大陆解放军没有如此的机械化运输能力和突防能力;或在有运输和突击能力的条件下,大陆解放军登陆部队受台军滩头部队的牵制和阻滞不能在2小时内设置一个巩固的登陆场,或能设置一个登陆场但登陆部队的作战实力在受夺取滩头阵地消耗后不到一个师级作战单位,不具备反击台军2-4个联兵旅的反突击,那么登陆进攻都只能是空谈。
根据以上要求,台军很注重联兵旅的机动能力和空中运输能力的建设,并持续提高其打击能力。同时强调协防作战,即滩头部队利用工事和阻隔带进行阻滞作战,为增援部队争取时间,同时也可以消耗部分大陆解放军登陆部队的实力。在开战2小时内聚积2-4个联兵旅进行反登陆作战。
目前台湾总共在本岛布置19个联兵旅。台湾本岛海岸线比较长,本岛这一块是1145公里,其中有50多处是便于和尚可登陆的地段,这里面将近占海岸线的46%,台湾军队总兵力是40万人,一线抗登陆兵力有十五六万人。台军“抗登陆”防御重点长期放在台湾岛的西部,其主要兵力都集中于西部,东部地区它的兵力是比较薄弱的,东部只有两个守备旅,7000多人。 由此看出台军将全部西部地区划分为8到10个防守区域,在每个区域约有2个联兵旅正面接敌,另外还有侧后的1-2个联兵旅起侧后保护接应和预备队作用,每个联兵旅作战兵力至多6000余人。

2、具体战术安排
滩头步兵阻击大陆解放军第一批部队顺利占领阵地,然后布置在后方距离2小时机动范围内的联兵旅迅速向登陆场集中,用不到15分钟就可以机动距登陆场20-30KM距离上的远程火炮/火箭部队,提供岸防部队先期火力支援。靠近岸边分散隐蔽的反舰则对大陆大型登陆舰船实施打击。空军则向大型登陆场上投放燃烧弹,陆军航空兵(主力为直升机)利用地形掩护,15分钟内赶到登陆点,用陶式导弹攻击滩头装甲力量(距登陆场8公里以内,距离海岸线小于8公里),力求一举击溃大陆第一波登陆部队。


  3、具体兵力部署情况考量
根据台湾西部平原纵深短,拥有容易纵深机动的特点,将数十处可能的登陆场分为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进行不同方式的防御。

1)重点区域
所谓重点区域是指那写适合大规模登陆的地域。以交通状况和坦克车、装甲车的行进速度判断,若要求联兵旅在一个小时内发动进攻,起码要在纵深20-50公里的二线地区配置部队。在高风险的西段海岸二线地区平均每隔30-40公里布置1到3个联兵旅。在火炮方面,每40-60公里布置一定数量的155榴弹炮/雷霆2000部队.每80公里左右的海岸边一线上配属反舰导弹,并给可能成为大型登陆场的地段的士兵,配备'陶'式反坦克导弹+80迫击炮+105榴弹炮。

  2)非重点区域
对于非重点区域的登陆则利用20-30KM外的火炮拦阻射击,然后依靠距离2小时机动内距离的联兵旅反击登陆。一般来说,非重点区域一定是些就算大陆解放区军登陆也无法短时间大量投放兵力的登陆场。无需担心两小时内大陆解放军在该地区可以取得压倒性优势的兵力。在空军协助下,其他地区的临时征召部队和其他联兵旅迅速向该登陆场靠近,弥补防守间隙。

4、初露破绽

台军“毁敌傍岸”的战术意图是要将登陆部队阻挡在离岸15公里以外,或者消灭大部分登陆部队在离岸8公里以内,其战术要领是先用障碍物将登陆部队阻滞在滩头,然后用火炮加以打击,达到“歼敌海上”的战术目的。
从台湾军队设置的障碍纵深从水中到阵地前沿达25千米~30千米来看,若障碍物带不在其火炮射程之内,难以在海面上形成两道可消灭对方的区域——离岸15公里和离岸8公里。也就是说若不对受到阻滞的登陆部队船队实施火炮攻击,那障碍物带也只能起到延误大陆解放军登陆部队时间的作用,不能形成更大的威胁,意义不大。若要实施火炮攻击,那么由以上数据可明确推断出台湾的火炮部署离海岸线的具体情况。 

台湾的几种主力火炮射程一览:

105毫米榴弹炮750门最大射程只有11千米;
155毫米榴弹炮700门最大射程23千米;
M110/115系列榴弹炮130门最大射程29千米; 
多管火箭炮150门最大射程15-45千米;

据此可判断,台湾军队只能将中程近程火炮放置在离海岸比较近的地方,有的甚至是贴近海岸线的地方才能发挥控制海面阻滞带的作用。对远程火炮而言则除要求对海面形成威胁和控制外还要求起在最小射程内对滩头形成威胁。
105毫米榴弹炮最大射程只有11千米,只能部署在离海岸线1-2公里的地方,这些地方既能对海面做最大可能的控制,又能对滩头形成威胁。
而要将火炮射程延伸到离海岸线15公里的地方,又要形成一定的纵身,那么155毫米榴弹炮最大射程23千米,须部署在离海岸线5公里以内(23-15=8公里,若要在离岸15公里处形成一定宽度的防守正面还需要前出一些,判断为5公里内);M110/115系列榴弹炮130门最大射程29千米,按以上要求,须部署于离海岸线10公里左右(29-15=14公里,若要在离岸15公里处形成一定宽度的防守正面还需要前出一些判断为10公里左右)。
多管火箭炮150门最大射程15-45千米,必须部署于离海岸线15公里以内才可在起最小射程以内对一定宽度的滩头形成威胁,其部署比较合理的地区为离海岸线约20公里(45-15=30公里,考虑到其射程比较远,可以控制滩头更宽的正面,所以要前出些距离,将起部署在离海岸25公里为益;此时其对海面的最大威胁距离为20公里)。

从其火炮的部署情况来看,台军的火炮阵地主要分布于离海岸线10公里左右的地区。其对海面的威胁不会超过20公里,这是个很值得的利用的破绽。作者: 铁血战缨 发布日期: 2005-6-04二、 大陆解放军的应对战术

而且根据台军的战术要求,起火炮部署在狭长的海岸线上结构极为扁平,形成宽正面浅纵深,若起机动能力受到限制,那么在某一段火炮阵地遭受压制后,则会在该地段的正面海域将形成宽度长于该地段正面宽度的火力控制盲区,则整个近岸火力防线被撕开一个口子,有可能被大陆登陆部队所乘。


(一)大陆解放军的火炮射程和战术分析

根据台军的部署特点,大陆解放军需要在取得制海制空权以后,在某个登陆场海岸线采取压制性的火力准备,摧毁和压制台军在该地段所有火炮,给登陆部队创造一个安全的登陆通道,顺利上岸,这里的压制还包括对增援部队的压制,如联兵旅和来增援的机动火炮。

  1、大陆解放军射程在20千米以上火炮一览表:

83式自行火炮,射程22千米;
83式152毫米加农炮,射程30千米;
新90式122毫米轮式自行火箭炮,射程30千米;
59-1式130毫米加农炮,射程30-38千米;
59式130毫米加农炮,射程38千米;
GM-45式155毫米牵引加榴炮,射程39千米;
PLL01型155毫米牵引式加农榴弹炮,射程39千米;
WA021式155毫米加榴炮,射程39千米;
PLZ-45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射程39千米;
83式273mm履带式自行火箭炮,射程40千米;
89式122mm 履带式自行火箭炮,射程40千米;
90A式122亳米轮式自行火箭炮,射程40千米;
90B122毫米多管火箭炮,射程40千米;
PLZ-45式155毫米自行火炮
W90式203毫米自行榴弹炮,射程50千米;
203毫米牵引加榴炮,射程50千米;
WS-1式320mm轮式火箭炮,射程80千米;
WM-80式273毫米火箭炮,射程80千米;
A100火箭炮,射程100千米;
WS-1B火箭炮,射程180千米;
WS-2火箭炮,射程200千米;


2、大陆解放军的火炮战术原则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当大陆特混舰队靠近登陆场25-30公里时,可对台军的火炮阵地实施全面压制,不算可攻击台军纵深目标的超远程火箭炮如A100火箭炮、WS-1B火箭炮、WS-2火箭炮,其他火炮就可压制离海岸线20-55公里的内陆目标(80-25=55公里,50-25=25公里;80-30=50公里,50-30=20公里)。
而台军火炮中射程最远的为雷霆-2000,有45公里的射程,上文提到其部署由于考虑到其最近射程为15千米,要控制滩头必须部署于靠近海岸线10公里左右,而其他火炮按照台军的战术要求,控制离海岸线15公里的海面,必须部署于离海岸线5公里左右,所以台湾全部火炮部署的阵地均在大陆特混舰队的火力射程之内(离海岸线5-10公里)。
据此不难看出当大陆特混舰队临近登陆场实施火力压制时,台湾的火炮不能伤及大陆特混舰队皮毛,而本身却在大陆解放军火炮射程之内。也就是说,大陆解放军拥有大量可以在台湾岸防火炮射程以外对其进行压制的众多大口径的压制火力,而台军火炮面对大陆特混舰队没有还手的余地。

(二)大陆解放军的火炮技术一流

1、炮兵侦察技术——无人机技术
有了无人机的支援,炮兵和导弹部队能够及时通晓敌方兵力部署和运动情况。在炮兵战术运用中机为关键,它能为火炮超远距攻击提供可靠的校准和侦察。并且自身可携带卫星定系统,结合火炮自身的卫星定位系统接受机,可在最段时间提供电子地图式的敌目标和己放火炮阵地的准确位置,适合特种部队潜入敌后侦察时释放而由己方指挥车在后方控制,准确截获第一手准确情报,将侦察兵的眼睛延伸到敌后纵深更远处,在一定程度上是战场实时监控系统的有力补充。

机型简介:
1)M21型无人驾驶飞机于2002年7月首飞,该机可连续飞行12小时,航程1500公里,最大飞行高度可达7000米。机上装了飞控导航系统和遥控遥测系统,配有导航计算机、大气数据机、无线电高度仪、陀螺、GPS等导航设备和遥控接收机、遥测发射机、收/发无线等测控设备。该机可自动控制飞行,也可遥控飞行,飞行中可根据衽需要,对飞行模式进行切换。

2)B型无人机,控制半径50千米,可以携带微波电视传输系统、航拍照相机、探空仪等设备,能够执行海关、靶场等的巡逻、航拍以及大气物理探测等多种任务。它由微型无人驾驶飞机和地面接收控制系统组成,具有自动导航和自动驾驶功能,能够在机载自动控制系统下完成预定航线的飞行,并能将飞机的飞行轨迹和探测数据实时传送到地面。另外,该机机体可拆装为长度不到1米的8个部件,便于运输、更换。飞机弹射起飞,起降不受场地限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尤其适合特种部队潜入敌后侦察使用。

3)WZ-5/CH-1改进型无人机已经进入现役,该机据称安装有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该机可携带光学、电视、红外摄像机等装备,航程2500公里;续航时间3小时。 

  4)ASN-206是一种轻型、近距、战术无人侦察机,1996年投入批量生产。ASN-206可以用于昼夜空中侦察、战场侦察、目标定位、炮火定位、边境巡逻、核辐射取样、空中摄影和探矿,以及电子战等等。ASN-206可以安装常规或红外摄影机和电视探头,具有实时侦察能力。ASN-206的光电观测系统是仿照以色列塔迪兰公司产品研制的。这种无人机的导航系统同时使用了全球定位系统和无线电指令。ASN-206无人机由一部数字式飞行控制和管理系统操纵,通过内置式无线电系统,以及先进的任务控制系统与地面站保持联系。光学/红外摄像机获得的视频数据可以实时传送给地面接收站。 ASN-206携带有多功能光学设备,可以由各种传感器组成不同模块,其中包括单色和彩色CCD摄像机、3色CCD摄像机、8~12微米红外和3~5毫米焦平面阵列红外摄像机、激光测距仪和指示器等。ASN-206航程150公里;飞行时间4~8小时;飞行高度5000~6000米。 


2、炮兵侦察技术——炮兵气象技术
台海地区,气象条件复杂,目前成都军区某炮兵师研究成功的“成果气象法”是炮兵决定射击开始诸元的一种新方法,它将在气象保障困难的情况下,依靠现有雷达、计算机等多种技术手段和装备,利用可靠的射击成果推算出弹道风,编拟出成果气象通报,通常情况下可供不同炮种的射击单位决定效力射开始诸元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炮兵气象站少、气象保障困难等问题,扩大炮兵试射成果适用范围,确保炮兵射击诸元的准确性和火力运用的突然性,适应炮兵未来作战需要,实用性强,能有效解决台海地区气象复杂对火炮射击的影响。

3、 兵侦校雷达
BL-904型地面炮位侦校雷达,是一种采用相控阵雷达技术的火炮定位雷达,由中国北方工业集团生产,主要用于侦察战场上的迫击炮、榴弹炮、火箭炮和加榴炮,反应时间5秒;并可对己方的火炮射击进行校射,展开时间不到10分钟。目标距离定位精度为35米至其目标作用距离的3.5%,能同时对付8个目标;采用自动寻北仪和卫星自主定位定向;通过有线和无线通信装置把目标数据传送到指挥所。其性能已与美国的TPQ-36迫击炮定位雷达相当,有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它。目前这种BL904地面炮位侦校雷达,已配套在多种新型火炮系统中,如PLZ-45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系统等。
目前大陆最新的炮兵侦校定位雷达,是2004年在第四届中国览会展出的SLC-2型地面炮位侦校雷达。这种SLC-2型地面炮位侦校雷达,采用了大陆最新的相控阵雷达技术,该雷达的性能已全面超越美军使用的AN/TPQ-37反炮兵定位雷达,探测距离达50公里以上。这种雷达的工作程序可能是首先迅速沿水平方向发射90度扇面的X轴扫描电磁波束带探测目标,当敌方发射的炮弹或火箭弹尚在空中飞行时,就可以实时地确定出发射火炮、火箭炮的阵地位置及数量,并迅速将己方火力反击所需的雷达定位目标信息上报己方炮兵射击指挥中心。这种雷达可在短暂的几秒钟时间内最多可探测定位多达10个不同位置的敌军火力发射点,探测距离可达50公里以上。还值得一提的是,当需要测定敌军地对地战术弹道导弹的发射阵地时,该雷达则发射出一种特殊的60度方位角的扫描波束模式,以增大雷达系统的探测距离,及早定位敌方导弹发射阵位。这样,己方的战术航空兵等反击火力便可前伸,有效地压制和削弱敌军战术弹道导弹这种杀伤力极强的重头火力系统,这种功能对台军部署的反舰导弹阵地威胁极大。另外种新型相控阵地面炮位侦校雷达,也可及时校正炮兵部队的炮兵火力射击的准确性,提高未装备炮位测定雷达,或战损炮位测定雷达,未来的及补充有邻部队炮兵的火力打击的精度。该雷达应该还可以通过追踪、定位战场上敌军从不同方向射来的不同批次的炮弹,不仅可推算出敌军炮兵的阵地位置,而且可通过记录这些先后打来的弹群炸点(弹着点)的坐标,可即刻判断出这些炮群对己方阵地威胁程度等级,从而为己方战场指挥员实时判定战场态势,确定反击火力的优先顺序提供准确、可靠的情报。

4、 炮兵指挥自动化系统
目前大陆炮兵侦察技术主要在通信指挥系统的现代化上也下了很大功夫,炮校直升机,无人侦察机,激光测距仪,地炮侦察校射雷达,炮兵指挥系统,也都随着第四代火炮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火炮开始改造和配有射击诸元显示器和电台,可以与指挥车之间进行数传和话传,以接收任务指令以及射击诸元,新式各类火炮开始配备,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双星),可随时自主定位;采用陀螺自主定位,发射车可以自由选择发射位置。炮兵配备射击指挥车 ,前沿观察车用3维激光测距仪,对目标方位和火箭落点进行测量,配备有激光测距仪,信息处理机,卫星定位,通讯机等。目前大陆各炮兵部队除已列装了各型地面炮位侦校雷达外,还十分重视炮兵群团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建设,各部队立足现有装备,嫁接炮兵指挥自动化系统,整合各种侦察手段,让各种装备形成合力,极大的提高了大陆炮兵部队的快反作战能力,战斗力成倍提升。
炮兵指挥自动化系统,是加强火炮群“快速反应”的关键 。目前大陆火炮指挥自动化系统,以侦察雷达、无人侦察校射飞机,地面活动目标探测器、炮兵群自动化指挥系统为主体的信息流程网,形成了数字化炮兵群作战指挥体系,使炮兵火力快速反映时间缩短了5倍,作业的精度提高了近十倍,为提高牵引火炮快速实施动态火力打击的能力。其火炮定向系统,优化了阵地作业程序,进一步增强了炮兵部队昼夜间的“快速反应”能力。师级的炮兵作战单位可通过数字化信息传递,实现了全程资源共享,从发现目标到首群火力覆盖仅需几十秒的时间。
曾让英美军官目瞪口呆的25秒炮击~!
广州军区炮兵部队在一次对外演习中展示了大陆数字化炮兵目前的作战水平——从前端目标侦察到末端火炮瞄准全程一体化,自动化。
大跑群由行进间转入攻击状态,各个单位迅速抢占阵地,整个炮群迅速展开。同时炮群的五种现代侦察设备紧张进行目标搜索。进入瞄准阶段,从炮兵观察所发现目标,炮兵指挥方舱的情报终端“滴”一声响,指挥终端,营连子系统,火炮终端几乎同时一声“滴答”,接着就是炮弹出膛的巨响。火炮从认清目标到炮弹发射,无需人工瞄准,无需口令.全程仅需25秒。 这个无人工瞄准、百发百中的炮击让在场观摩所有英美军官目瞪口呆。 


  以上数据不难让人相信,大陆解放军拥有在台军岸放炮火射程以外对其进行准确而猛烈的饱和攻击直至摧毁,而台军完全没有还手的余地,且不能随便开炮还击,因为这样反而会更快更准确的暴露自己,招致毁灭性的炮火打击。


(二) 实战推演——“台风登陆”后将毁敌近岸

首先是战场侦察阶段,又分为卫星侦察和特种部队侦察。
关于卫星侦察,大陆卫星军事侦察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可按照作战单位的不同,提供不同层面的信息。神舟飞船上用于军事侦察的外挂相机——CCD传输性相机,地面分辨率为1.6米,加之先期探地雷达的发展,台军营级单位的调动逃不过天上大陆军事侦察卫星的眼睛。同时神舟四号携带有监控雷达和通讯信号的设备,对台军无线电联络和指挥系统的运作可实时监控。卷云测定设备可对大气中有些地方有小冰凌进行监测,大气中的小冰凌对导弹制导有所影响,只有弄清哪些天空区域有冰凌,才能确定导弹的飞行路线。
特种部队侦察是指,特种部队在夜幕的掩护下由潜艇出击,武装泅渡上岸,对预定登陆场进行侦察,主要目标是确定台军火力阵地的分布,主要是反舰导弹阵地的分布,之后隐蔽起来,等待舰队炮火对岸上目标打击。特别是对于那些隐蔽比较深和频繁调动的目标,特种兵侦察比卫星侦察具有更良好的效果。 

其次,在突破外岛防御和取得台湾本岛周遍制海权和制空权以后,大陆解放军组建的特混舰队迫近台湾海岸线某处一适合开辟大型登陆场的某地外海约150公里处。此时在先期打击中,海岸防护火力中的反舰导弹阵地已遭受压制和打击,在特种兵和卫星侦察相结合的侦察下,空军的精确制导武器和超远程打击火力开始消灭残敌,而此时集中打击的是预定登陆场周遍可能对登陆舰队和登陆场本身形成威胁的反舰导弹和火力阵地。在近岸目标摧毁以后,特种兵可使用无人侦察机,以登陆场为中心呈扇面展开,对周遍纵深目标实施侦察,主要侦察对象仍然是反舰导弹阵地,以及运动中的可疑目标。
其实一般反舰导弹对大陆特混舰队作为先锋的由数万吨货轮改装的炮兵运载船只形成的威胁不并大,因为一般反舰导弹都是为驱逐舰设计的,绝大多数驱逐舰都只有几千吨,被一两枚击中或许会面临灭顶之灾,但对几万吨甚至十几万吨的货轮就不行了,何况大陆特混舰队还配备有强大的防护火力。特混舰队船只上搭载的防护火力包括陆海军强大的高、中、低空地空防御火力网,在特混舰队上空组建海上防空网络,大大增强舰队对空中来袭的各种高、中、低空目标,包括飞机、反舰导弹、巡航导弹的防御能力。同时数量众多的小型舰艇也编入特混舰队,小型舰艇有防空支援型、反舰攻击型、反潜攻击型、以及扫雷型,在混编入舰队以后可在大型水面舰艇前方配置,既可以用作侦察,也可隐秘接近敌舰受后方雷达指引攻击敌舰,还可和大型水面舰艇一同组建饱和攻击火力群,对海对空的敌目标实施饱和攻击予以摧毁,另外小型舰艇配属在舰队前沿针对敌方偷袭潜艇也能有预警和警戒圈的防卫作用,用处颇大不可小视。届时,若有反舰导弹来袭击,除将遭受高、中、低空防空火力和拦截武器的联合阻断外,海军舰艇还将发射的干扰弹、锡箔云、施放的烟雾等伪装和干扰措施。在此情况下,在其数量极为有限条件下,还要面对“千帆万船”(其中不少是伪装目标),实际效果可想而知。此时预定登陆场周遍的固定反舰导弹阵地和台军舰艇已经全部摧毁,能对登陆场产生威胁的只有移动的岸舰导弹发射车,在特种兵、无人机、卫星侦察下也多处于移动和被压制或摧毁的状态,对登陆场正面形成的威胁较小。

再次,在确定预定登陆场附近反舰导弹阵地已经遭受彻底摧毁和压制时,特混舰队向预定登陆场开进。特混舰队前端的小型作战舰艇中的扫雷艇开始清理海面,掩护特混舰队向海岸迫近。此时特混舰队将各种陆军炮火合理配置,先后固定位置,对岸进行火力准备。搭载射程最远火炮的船只航行在最前面,先期抛锚后对岸进行火力准备,掩护后面的船只相继就位。
当接近预定登陆场50公里时,搭载射程为200公里的火炮船舶抛锚,对岸进行火力准备。
当开进至离岸45公里时,当搭载射程为180公里的火炮船舶抛锚,对岸进行火力准备。
当开进到离岸40公里时,搭载射程为100公里的火炮船舶抛锚,对岸进行火力准备。
当开进至离岸30公里时,搭载射程为80公里的火炮船舶抛锚,对岸进行火力准备。
当开进至离岸25公里时,搭载射程为50公里的火炮船舶抛锚,对岸进行火力准备。
当开进至离岸20公里时,搭载射程为40公里的火炮船舶抛锚,对岸进行火力准备。
当开进到离岸15公里时,搭载射程为38公里的火炮船舶抛锚,对岸进行火力准备。
当开进至离岸10公里时,搭载射程为30公里的火炮船舶抛锚,对岸进行火力准备。
当开进至离岸5公里时,搭载射程为22公里的火炮船舶抛锚,对岸进行火力准备。
  
如此的安排首要是为了在台军岸防火炮射程以外(离岸20公里以外)先期对台军火炮阵地实施压制和打击。即便台军将雷霆2000搬到沙滩上,也不能对50公里外搭载射程200千米的火箭炮的船只形成威胁,而自身将在被发现后被摧毁掉。
所有船舶抛锚后形成一个强大的火炮阵地,呈凸字形排布,前小后大,前段主要为大口径重炮,后面依次为射程较远的火箭炮,形成一个以登陆场正面中心点为圆心,半径为50公里半圆形火力压制区域。
其重点打击区域为以登陆场正面中心点为圆心,半径25公里的半圆形地区。这是台湾最远射程的雷霆2000最有可能部署的区域。射程在80公里以下的火箭炮和重炮着重清理登陆场台军滩头部队和火炮阵地,而超远程火炮则负责打击来驰援的火炮部队和联兵旅。

所有火炮开火的次序都为先对滩头障碍物进行炮击,之后对滩头阵地进行火力准备。其中射程在80千米以下的火炮,除对滩头阵地进行火力准备外,还要对滩头阵地后面的集结地域和可疑目标进行轰击,最后在接近自身最远射程约2-5公里距离或在半径25公里的半圆形火力压制区边缘成一道火墙。

最后,当全部船舶抛锚以后,台军滩头阵地以及前方的阻隔带已经经过4-8次炮火轰击,岸上植被或伪装物基本被清除,对障碍物也有一定的清除效果。此时炮群就位后施放无人机进行侦察,搜索残敌。
在扫雷艇继续向前推进时,可对台军滩头部队阵地进行诱骗式火力欺骗。具体做法为施放伪装的假目标,让台军误以为是登陆的冲击波,随后船舶上的火炮群延伸射击,诱骗隐藏于地下和半地下工事中的台军前出到前沿阵地上进行还击。当台军上当后进行一轮饱和攻击,除了杀伤部分台军外,也可以根据起零星发射的炮弹发现其还处于隐藏状态没有被发现的火炮阵地,在其炮弹还尚在空中飞行时,予以还击对其阵地和装备进行彻底的毁灭性打击。反复数次后可以起到消耗台军有生力量,同时进一步确定其火炮阵地和地下半地下工事具体位置的作用。之后用重炮和所有火箭炮云爆弹战斗部对台军阵地进行十分钟饱和轰击,力求大量杀伤其人员、摧毁工事。
当确信将台军滩头阵地炸成一片焦土后,利用重炮对障碍物阻隔带进行集中轰击,此时轰击的不是全部100公里正面,而是适合登陆的2-5公里的登陆场正面,使之形成通道便于登陆部队前进。同时不同射程火箭炮对以登陆场中心为圆心半径50公里的半圆形火力压制区实行间歇性火力覆盖的方式轮番轰击,形成火力压制,使尚未消灭的台军滩头部队和炮兵部队不敢进入阵地。
同时由于制空权在手,可派遣空军对登陆场正面5公里的台军滩头部队表面阵地以及阻隔带实施攻击,主要用威力强大的航弹和集束炸弹进行轰炸。

结论:
以上的火力打击安排,将在登陆场形成一股由弹雨组成的强劲台风,摧毁台军滩头部队阵地和火炮于滩头,大量其杀伤人员,并对敢于来驰援的联兵旅实施行进间火力覆盖,予以重创,将大部分抵抗登陆的台军主力实施压制和摧毁,大量消灭其有生力量于近岸。同时摧毁其设置的阻隔带,为登陆部队开辟登陆场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同时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